-
1 # 科普作家張軒中
-
2 # 知足常樂126525698
都是人的思維想像理論構造,然而這些都不一定是事實的來源和根本,宇宙中人類只能有一種微妙的能量存在著,無法談論於宇宙,就拿人類來說說,我們都知道自己會死去,有多少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去呢?人出生到死去,出生之前與死去之後有誰去追尋到過結果呢?中間這段距離才是根本的重要性,人類思維構造理想生活,使人類步入滅亡後果,從步入到滅亡的中間才是取決人類在地球生存時間的長短關鍵,到今天為止,人類該做也做了,不該做的也做了,好事做不完,壞事都做盡了,這就好比病入膏肓的徵兆,到了滅亡的邊緣,宇宙中有數不盡星系,銀河,星球,但能有像我們人一樣有生命靈魂的星球並不多,稱為浩瀚宇宙,在地球上的人稱茫茫人海,你在人海當中又能認識到多少人呢?就不用談什麼黑暗森林。
-
3 # 三隻腳的大烏鴉
黑暗森林理論的第一核心是猜疑鏈,即兩個文明相距太遠而無法有效溝通,假定雙方都可能具備第一次打擊就能毀滅對方的能力,由於不能第一時間分辯敵我,對自己文明最有利的做法就是一旦發現就搶先動手毀滅對方。
第二核心是技術爆炸,即距離太遠的文明相互之間有效溝通是需要時間的,然而由於宇宙太大,溝通所需的時間太長,最終可能出現當你發現這個文明時他可能處於對你無害的原始社會,你一時心慈手軟沒滅了他,等到你第二次資訊到達後由於技術爆炸,他的發展可能已經超過你了,到時候誰滅誰就沒準了。在這種情況下,對自己文明最有利的做法也是一旦發現就搶先動手毀滅對方,不管對方是否真的有威脅。
就如在黑暗森林中游獵的獵人們,先開口詢問就可能被敵人射擊,不開口就不能溝通,那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發現他人就搶先開槍殺死對方,管他是善是惡。
-
4 # 竹子家的刺蝟
對於黑暗森林理論,初看很驚豔,因為這是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視角。但細思也有邏輯上的漏洞。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黑暗森林裡我就是那個獵人,看到遠處有光亮,我是否敢於直接攻擊對方?
而且,宇宙中暴露自己的位置其實在接收者看來,只相當於在森林裡聽到某個位置發出了聲音。那麼如果我是那個獵人,敢不敢直接向聲源開火?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你不知道你的攻擊是否能給予對方致命一擊。在我確認能一擊消滅對方,並不引來對方報復之前,更理智的做法是把自己藏的更深。萬一對方是一頭熊呢?(參照比自己低等的文明)萬一對方是個全副武裝的特種兵呢?(參照高等文明)
所以黑暗森林理論的前提是,你確認對方比自己文明弱很多,並且對方沒有什麼自己文明不能理解的點錯科技樹出來的奇葩攻擊手段(你的槍比熊爪科技高,不代表你就不怕熊爪)。
但是說實話,對方科技要是真的比你弱這麼多,還有必要攻擊他們麼?你看一隻螞蟻爬過去,一般也沒什麼捏死他的慾望。。。
-
5 # 使用者5854938104
一直覺得三體小說的設定根本禁不起推敲,所謂的黑暗森林理論以及猜疑鏈技術爆炸之類的更是扯淡。
碰到陌生的文明的時侯,不清楚對方實力之前你敢先動手?掌握星際航行的高等文明不像星際擴張還龜縮起來怕被別人發現?所謂的技術爆炸就更扯淡了,人類稱霸地球后也沒把其他低等生物滅絕啊,也沒擔心動物們突然技術爆炸推翻人類社會啊。
換句話說,人類為什麼不擔心其他動物技術爆炸科技超過人類?
-
6 # 大腦袋兔
黑暗森林法則是建立在兩個基本原則上的,即技術爆炸和溝通障礙,首先你博弈的物件現在是螞蟻,短時間內可能成長為神級文明,第二你與博弈物件無法實現切實有效的溝通,溝通成本大於毀滅成本,(比如我們不會費盡口舌的和老鼠說你不要偷食物等等,雖然以人類現在的技術做起來是有可能的,而直截了當的消滅之可能更簡單)這兩點大劉都做了陳述,因此在這種博弈中,毀滅對方就成了最佳選擇,在人與人構成的人類社會和人與動物構成的生物圈中都有切實體現(參見動物世界中有關獅子,美洲豹,鬣狗之間關係的陳述,以及印第安人,澳洲野人的命運,大型企業對小型企業的打壓),在神級文明眼中,目前的我們就是螞蟻,但這螞蟻可能在他們眼中的瞬間變成你們的神,所以為了避免自己毀滅不惜先毀滅你,但是還有一點,那就是技術爆炸切實存在,溝通成本遠高於毀滅成本,雖然我個人認為這兩點可能都不存在(我個人比較悲觀地認為,人類科技成長是之前上千年積累的集中爆發,在未來會進入停滯,是有限制的,這種比較符合大部分物質的成長方式)但在小說中確實是這樣的,神級文明並非是神,以和平發展為己任,它本身也是這個博弈圈中的一部分,所以對上述規則理解更為深刻的神級文明在最後選擇了毀滅三體和人類,在宇宙這種背景下,人在別的文明眼中就是螞蟻,或者猴子,我覺得當人類發現了別的文明的時候,我認為可能我們更多的是提防吧,當然,一個文明思維的形成我認為與這個文明自身成長的環境密切相關,人類之所以會這樣,可能與人類進化到現在這樣所經歷的物競天擇密切相關吧,或許別的文明不是這麼成長的呢?但單純的總是最先被毀滅,或許那些單純的文明早就被別的文明毀滅了呢?目前我們沒有接觸,確實沒有答案
-
7 # Dynamics365
上帝曰:在我所設計中的宇宙中,關於跨文明接觸,如果真的需要一種“元真理”,那麼我只能把它稱之為“光明森林”。
當然,此話不是出自聖經,而是源自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們的分析,而在宇宙社會學上進行的演繹。
黑暗森林法則是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三體II 黑暗森林》引入的法則。它假設宇宙中各文明的資訊具有非對稱性,並假定生存安全是稀缺的,低等級文明有可能產生技術大爆炸而超趕高等級文明,此外,宇宙總質量守恆。因此而推論出宇宙社會學的一條野蠻叢林法則:暴露自己存在的低等級文明將被消滅。
雖然劉慈欣自己也解釋過,黑暗森林法則並非是科學推論,但還有很多科幻迷從博弈論的角度來分析,認為這個法則是完全成立的。更有不少三體迷不滿於這麼優秀的理論,居然沒有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充分認可。
實際上,這個黑暗森林法則,單從多人博弈論的角度來看,不止有著嚴重的瑕疵,其結果可能恰恰相反!自然和社會科學中都有一句適用性很強的話——More Is Different。一個多人參與的博弈,不會是黑暗森林中的猜疑鏈,更不會是來自黑暗深淵中的凝視與殺戮,而是假裝友好地勉強擁抱,最後讓弱者撈到更多便宜。
得出這個結論的兩位大師,一位是數學家,一位是經濟學家,他們倆位因此分析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2005年),他們在這方面的貢獻,早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多個國家的國防經濟學和國際裁軍和軍控實踐中。
對多人博弈論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托馬斯.謝林是這樣分析的:幾乎所有多人決策都是衝突和共同利益的混合體。他和另一位數學家奧曼所創立的互動決策理論,從數學和邏輯學進行了論證:對於一個事件而言,如果所有當事方都瞭解這個事件--如果所有當事方都知道其他方也知道該事件--如果所有當事方都知道所有當事方都知道這一事件,那麼該事件就是共同知識。
基於該共同知識,所有當事方都會避免兩敗俱傷,這種雙贏或多贏的想法就會體現在效率曲線上尋找一個合適的點來解決彼此衝突--而不是像《三體》中那樣強者對弱者實施降維毀滅。
謝林和奧曼甚至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在多人博弈中的討價還價過程中,弱者會得到更多的收益。然而,這還只是出於合作和衝突的收益上來論證的。如果再加上價值觀呢?
宇宙的意義是什麼?僅僅是為智慧種族在進化之路上相遇、相殺而提供一個生存的戰場嗎?宗教的盡頭還是哲學。這裡面的大智慧,應該不是人類現處的文明階段所能窺測一斑的。價值觀和邏輯,看似非常矛盾,一個是感性,一個是理性。但他們有一個共性,都是在虛無的基礎之上為解讀萬物執行的規律而生的。一切生命的意義都是個體為了讓自己活得更愉悅所創造出來的故事。這個故事中,只有一個主角,連個跑龍套的也沒有,是不是有些單調了?
不扯淡了,我們就放下價值觀,扔掉形式邏輯,直接看一個鐵一樣無情的現實: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一現實讓黑暗森林法則絕對沒有任何發生的可能。強者也要面臨深刻而無法緩解的孤獨,因為,所有對手都正在以比光速還快的速度遠離他們,遠...離...他......們............
-
8 # Sunnykaka
這有什麼奇怪的,就像現在的吃雞遊戲,如果都是個人進去場地的,在你找到一把手槍的時候,你不會殺掉你眼前出現的任何一個空手的玩家?難道等他找到狙擊槍,自動步槍的時候再跟他對決?
黑暗森林就是一個生存遊戲,物資是有限的,而每個文明在爭奪這些有限的資源,文明的發展不是線性的,而是爆炸式的,高等級文明可能在不經意間就被低階文明所超越。就像明清之後的中國相對於歐洲,領先了兩千年,可是卻在一兩百年的時間後就被打的落花流水。他有問過中國,要不要和平相處嗎?而《三體》裡,在三體文明生存的環境面臨毀滅的時候,他會好好心的問問地球文明,我可以在太陽系生存嗎?地球人自願搬到澳洲生存,空出空間給三體生存。就像歐洲人了美洲,面對只有標槍和弓箭的印第安人,印加人的時候選擇的是直接殺戮搶奪,而不是友好協商。文明之間,弱者只能被動接受恩惠和裁決,除非有了同歸於盡的手段,就像羅輯一樣。
至於歸零者文明,並非宇宙第一的文明,或者說他不佔據絕對統治地位,可能有同樣跟他等級相差不大的文明存在,他也在遵循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太大,他無法掌控全宇宙,也就無法阻止別的文明透過殺戮來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但是因為他也是從小文明發展起來的,所以他知道造成宇宙能量失衡的原因,所以他只能透過呼籲讓各個文明歸還隱藏的小宇宙,而不是直接去奪回小宇宙。這就像現在的美國俄羅斯,他們相互制約,為了生存,聯合國大會里,就會有其他國即使再弱小,也有的一張有效票,可是一但事情跟他們沒關係,他們也不會在乎,非洲,中東那些小國家互相殺戮,國家內部的種族屠殺。同樣的恐怖殺戮,在他們眼裡中東死了幾百人卻不如法國報館死的幾個人有影響力。即使干預,也是因為歐美他們自己的利益,而非那些弱國的利益。
-
9 # 易水雲天46705461
“黑暗森林”只是《三體》小說中的一種設定,代表的是作者對宇宙秩序的一種猜想,並不代表是事實定論!另外,假設宇宙中真的有地球以外的智慧生物存在,低於我們還好,如果是比地球文明高太多。。。那就由不得你怎麼想了,就好比我們從來不會在意螞蟻的想法並和螞蟻達成共識一樣!
-
10 # 逛世界的任性
消滅威脅遠比防範威脅來得更舒服和實在。因為消滅威脅你一定存活,但是防範威脅則你不一定存活。從各個角度分析黑暗森林法則都更實用。因為文明的存活不能有任何的兒戲和情感。兒戲和情感葉文潔已經在小說裡給我們做出了示範。文明之間任何的疏忽都可能萬劫不復。
-
11 # 小王的天空子城
經濟學和社會學的概念基礎是建立在社會化的人的基礎上,社會化的人首先有社會化的物質基礎保障、社會文化保障。這部分保障是全社會通用性質的保障,奠定社會化人的文明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社會活動和博弈是社會基礎上不同的建築,從文化整體角度來說共通多於不同。現在要從零構建新的組織形式,從自然人開始,從真正的叢林開始,沒有共通的基礎保障,由於宇宙間的距離差距和時間差距也無法建立這個基礎,所以這個應該是探討的社會學假設基礎的適用性,及基於不同基礎上構建起來的不同社會形式,比社會學還要低一個層次,處在社會學和自然學中間的這一段。
現實社會中的技術爆炸就是你今天還是一個路人甲,明天突然一下就以一敵億,橫掃天下了,那個時候你覺得還用考慮經濟博弈嗎?
-
12 # 真音速大貓貓
黑暗森林理論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如果這個基礎不存在,黑暗森林馬上垮掉,化為無形。
那就是,【所有的生命各類都需要消耗同樣的資源。】
很奇怪嗎?其實不要說在廣袤的宇宙中,就算是在地球上,生命所消耗的資源都各不相同。
有食用動物糞便起到淨化作用的蜣螂,也有吸入二氧化碳排放氧氣的植物,甚至每個動物體內都有數以億萬計的細菌…生物鏈裡缺少任何一個,都會導致生物的大滅絕。越是複雜的生物,越需要眾多的共生物種。越是生存環境單一的,越是無法擁有更復雜的機能。
這是生物界。那麼高等文明是不是就更傾向於單一形態呢?不是。文明越發展,它的包容性越強。我們看上古時代的戰爭,動轍以滅族收場。然而越接近現代,戰爭對平民越寬容。這是文明包容增強的表現。
再把目光放大到宇宙當中,有多少種生命形態存在?誰也說不清楚。它們都是不得不互搶資源的嗎?
黑暗森林裡,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獵手。但是一旦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獵手結成同盟,他們的發展速度會遠遠大於獨行者。孤獨的獵手終將面臨一個抉擇,加入同盟或者死去。黑暗森林,終將消滅孤獨獵手,變得不再那麼黑暗。
-
13 # 遠行不是客
《三體》已經讀了不下三遍了,每次讀都被大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牢牢吸引。
三體的最吸引人的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黑暗森林法則”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宇宙文明找出兩條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宇宙社會學也就是要從這兩條公理描述出整個銀河系文明和宇宙文明的圖景。
然後我們建立一個最簡潔的宇宙文明模型:這兩個火星就代表兩個文明星球,整個宇宙只由這兩個星球組成,其他什麼都沒了。
現在我們分別把這兩個文明世界稱做你和我的文明,兩個世界相距遙遠,就算一百光年吧。你探測到了我的存在。但不知道更詳細的情況,而我完全不知道體的存在。
下面要定義兩個概念:文明間的善意和惡意。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
你已經知道了我這個文明在宇宙中的存在,下面就請考慮你對於我有什麼選擇?
如果你選擇與我交流,你就要注意自己付出的代價:你暴露了自己的存在。這在宇宙中不是一件小事。有各種程度的暴露:最強的暴露是使我得知你在星際的精確座標,其次是讓我知道你的大致方向,最弱的暴露是僅僅讓我得知你在宇宙中的存在。但即使是最弱的暴露也有可能使我搜索並找到你。既然你能夠探知我的存在,我當然也有可能找到你,從技術發展角度看,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我收到你的交流訊號後,當然應該首先判斷你是善意還是惡意。
這就引出第一個重要概念:猜疑鏈
如果你認為我是善意的,這並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為按照第一條公理,善意文明並不能預先把別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現在還不知道我是怎麼認為你的,你不知道我認為你是善意還是惡意;進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我怎麼想你怎麼想我的,挺繞的是不是?這才是第三層,這個邏輯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沒完沒了。
猜疑鏈最重要的特性:與文明本身的社會形態和道德取向沒有關係,把每個文明看成鏈條兩端的點即可,不管文明在其內部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在進入猜疑鏈構成的網路中後都會變成同一種東西。這就是說,不管你我是善意文明還是惡意文明,結果都一樣。
如果你比我弱小很多呢,對我沒有威脅?
第二個重要概念:技術爆炸
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曆史,地球生命史長達幾十億年,而現代技術是在三百年時間內發展起來的,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上看,這根本不是什麼發展,是爆炸!技術飛躍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每個文明內部的炸藥,如果有內部或外部因素點燃了它,轟一下就炸開了!地球是三百年,但沒有理由認為宇宙文明中人類是發展最快的,可能其他文明的技術爆炸更為迅猛。我比你弱小,在收到你的交流資訊後得知了你的存在,我們之間的猜疑鏈就也建立了,這期間我隨時都可能發生技術爆炸,一下子遠遠走在你的前面,變得比你強大。要知道在宇宙尺度上,幾百年只是彈指一揮間,而我得知你的存在和從交流中得到的資訊,根可能是技術爆炸最好的導火線。所以,即使我僅僅是嬰兒文明或萌芽文明,對你來說也是充滿危險的。
這就推匯出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神,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一個黑暗森林中的獵手,在凝神屏息的潛行中,突然看到前面一棵樹被削下一塊樹皮,露出醒目的白木,在上面用所有獵手都能認出的字標示出森林中的一個位置。這獵手對這個位置會怎麼想,肯定不會認為那裡有別人為他準備的給養。在所有的其他可能性中,非常大的一種可能就是告訴大家那裡有活著的、需要消滅的獵物。標示者的目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黑暗森林的神經已經在生存死局中繃緊到極限,而最容易觸動的就是那根最敏感的神經。假設林中有一百萬個獵手(在銀河系上千億顆恆星中存在的文明數量可能千百倍於此),可能有九十萬個對這個標示不予理會;在剩下的十萬個獵手中,可能有九萬個對那個位置進行探測,證實其沒有生物後也不予理會;那麼在最後剩下的一萬個獵手中,肯定有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向那個位置開一槍試試,因為對技術發展到某種程度的文明來說,攻擊可能比探測省力,也比探測安全,如果那個位置真的什麼都沒有,自己也沒什麼損失。
當我們再去看窗外的夜空,感覺已然不同。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樣了。一百五十億光年的範圍內充滿重重殺機了。那是一個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且是一個無比真實的原始叢林。這一瞬間我幾十年來關於宇宙的看法都被徹底顛覆了,而以前從來沒有任何人告訴我宇宙可能是這樣子的。
-
14 # 精思書社
我認為《三體》中的“黑暗森林理論“不神秘,它的本質就是“博弈論”!
“黑暗森林理論”本質上就是披上科幻外衣的博弈論;
博弈論裡,有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信任問題;
博弈的雙方是相愛,還是相殺,最關鍵就是彼此之間能否信任!只要我不能百分百相信你,對不起,我只能幹掉你!
“黑暗森林理論”裡,為什麼更高階的文明,如果發現比自己科技水平低的文明,就會馬上把它幹掉?
那就是因為更高階的文明不能百分百相信科技水平低的文明;
人未必可信,況且是外星人!
萬一科技水平低的文明,經歷了“技術爆炸”,科技超過了自己,它有可能會滅掉我們的!
這種情況,怎麼做最安全?
當然是把它幹掉,因為幹掉它,就百分百不會存在潛在威脅了;
太陽系被“降維打擊”,就是這個原因。
只有解決信任問題,才不會被幹掉;解決信任問題,最重要是有東西能保證對方“不作惡”。
比如,怎樣能讓小偷變成“拾金不昧”的好人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附近有許多攝像頭“盯”著他。
那就是必須要有唐僧念緊箍咒
在《三體》中,為什麼只要文明活在“黑域”,其他文明就不會幹掉它?
因為“黑域”解決了信任問題;
文明活在“黑域”裡,就等於“自廢武功”,永遠威脅不了其他文明,這樣其他文明就能相信,而且沒必要幹掉它,所以這個文明安全了。
總的來說,“黑暗森林理論”就是博弈論;
只不過博弈論過去是用來分析人的,而《三體》裡,是用在分析宇宙中各種文明的關係。
但“黑暗森林理論”本質就是博弈論,因為關鍵都是信任問題:
我想幹掉你,那是因為我不能完全信任你,我怕”萬一“;
我不幹掉你,那是因為有“攝像頭”盯著你,沒“萬一”了
大劉稱之為“宇宙社會學”,有社會一定是有秩序的,無政府的混亂狀態不會持續太久。既然三體裡面存在“歸零者”這樣的神級文明,能夠主導整個宇宙的秩序,怎麼允許“黑暗森林”這樣的“叢林法則”在宇宙普遍存在來挑戰他主導的宇宙社會秩序呢?
回覆列表
社會的本質是利益,一個社會如果能稱之為社會,必然是大家都能在社會的交易中獲得利益。比如銀行能發出去貸款,從而賺到利息差;比如學校能給孩子講課,從政府那裡得到補貼……這叫做社會,是人與人之間存在的交易。而人與螞蟻之間不存在交易,雖然也能和平共處,但我們人類有時候會輕易地去毀滅一堆螞蟻,稱之為“毀滅你,與你何干?!”這是因為螞蟻對人類沒有博弈的籌碼。
在神級文明之前,我們人類就好像螞蟻,也沒有博弈的籌碼,因為我們有的,神級文明都有,神級文明可以輕易地可以拋棄我們人類,屠殺我們人類。因此,我們與神級文明之間,不存在構成宇宙學意義上的社會,我們人類只能算是處於生態系統的低端。
在大劉的“宇宙社會學”中,其本質是博弈論,與人類社會相互合作的博弈論不同的是,在黑暗森林的宇宙社會學中,外星人與人類是非合作博弈——就是你要殺我,我可以告訴更牛的外星人來殺你,所以你最好別殺我。非合作博弈可以存在納什均衡——就是最後的結局一定是雙方自相殘殺,彼此都不能繼續改進彼此的策略來增加自己的利益。在大劉的《三體》中,三體人與地球人突然改變了博弈的方式,後來變成了合作博弈,雙方互相傳輸彼此的文化與科技知識。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更像是一個社會。但是,在歸零者看來,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猶如螞蟻,“我毀滅你,與你何干?”
從以上的討論中,你可以看到:社會與生態系統的區別在於,社會講究合作,而生態系統是弱肉強食。社會合作的基礎是博弈,生態系統則不講什麼道德,完全是隨機演化的。你去看《三體》一書,你需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情況下是社會,什麼情況下是生態系統。因此那書很龐雜,作者也沒有說得很清楚,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體會去總結,我能說的也只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