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嘎哈呀牛蹄筋
-
2 # 西安旅攝會
不僅僅是旅遊業,各行各業都是如此,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遊戲規則和資源積累,當你一不懂規則,二沒有積累(人脈及資源)肯定會這麼認為,就像你爬一座山,沒到山頂的時候你不清楚自己的周圍 只有你到山頂這麼一俯瞰,這座大山你也就瞭如指掌了
-
3 # 導遊秋風
這個問題牽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 我從個人角度來說說吧。在旅遊業工作了也有將近20年了,多少了解一點其中的內幕,個人感覺旅遊業之所以會讓人感覺其中的水很深,無非是體現在價格上,下面我就簡單的說一下吧。
1、交通一般出境遊和境內長線遊會牽涉到大交通,比如機票、高鐵票等等,
首先,說說出境遊,同樣一個行程採用的航班不同,價格就會有不小的差異,並且大的旅行社和小的旅行社和航司談的價格也完全不同,這個很好理解,客戶量大的旅行社拿機票的價格肯定便宜,雖說出境航班機票一般都是切機位,但是這個價格也會有所不同。
其次,說說境內長線遊,境內長線遊也有牽涉到機票問題,但是境內遊一般都是採用靈活的機票原則,就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航班時間,當然好的航班時間,價格就貴,但是一般旅行社在銷售廣告上寫的價格,往往都是採用當日最便宜的航班,要麼是廉價航空,要麼就是紅顏航班,如果客人要換航班時間,基本都需要補差價,這往往給客人造成臨時漲價的錯覺,但其實這個旅行社也完全沒有辦法控制,航空公司的能量不是旅行社能比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成立一個旅行社簡單,要成立一個航空公司可不一件簡單的事。
2、行程關於這個問題,我之前在和自己客人溝通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同樣一個線路差價能達到上千,但是在銷售廣告上,你看不出什麼區別,舉例:泰國6日5晚,有的價格2999元/人,有的3999元/人,客人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同樣的線路為什麼差那麼多,其實,這個裡面牽涉到的東西就多了,雖然廣告都是寫的泰國,但是線路可能完全不一樣,或者說接待標準完全不一樣。
旅遊業6大要素,食住行遊購娛每一樣都需要錢,食:餐標不一樣價格不一樣,住:國際5星酒店和當地5星酒店價格不一樣,行:航班不一樣,價格不一樣,遊:景點不同,門票價格不一樣,購:購物店有補貼,行程中有沒有購物店,價格肯定不一樣,娛:含不含特色專案,價格也不一樣。上述6大要素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稍有不同,價格就完全不一樣,但是一般客人在看廣告的時候,根本不會仔細看行程,就算仔細看行程,也要細細比較之後,才會知道具體有什麼區別,但是一般人嫌麻煩,基本都賴的看行程,反而是自己做攻略的時候,非常認真。而現在跟團遊當中,老年人又是絕對主力,他們基本都很少會仔細看行程,基本都靠旅遊顧問的推薦。
3、同業競爭大部分遊客會覺得,旅行社很賺錢,其實不然,旅行社的利潤是非常微薄的,甚至有的線路,都是虧本在接團隊的客人,之所以這樣就是同業競爭造成的,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客人只看價格不看品質,導致了劣幣驅逐量比,有很多做的好的旅行社,只能壓縮成本、降低接待標準,不然完全生存不下去。各種有問題的旅行社低價拋售價格,賺快錢,只要賺到錢了,誰去管行業將來怎麼樣呢?說不定你一輩子就出行一次呢,很多景點其實也有這個心態,你來一次之後,這輩子說不定就不會來了,既然你來了,坑定你了。
上述簡單分析了幾點原因,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第二點最為主要,同樣的汽車保時捷和眾泰的外觀一模一樣,但是價格天差地別,其實旅遊業也是如此,一分價格一分貨,這個道理永遠不會過時。
-
4 # 秋風細雨
我不是做旅遊的,但是從幾次跟團,跟導遊聊天之後,大概的瞭解了些。說說我知道的一些。
旅行,每個人的目的不一樣。有人喜歡打卡,只要到過、朋友圈發過就可以了,這樣的人大部分跟團遊。有人喜歡研究風土人情,領略自然風景,這樣的一般自由行。自由行的一般可以很隨性,也不怎麼會收到外界的干擾,所以不存在水深淺的問題。跟團遊就會滋生太多的陷阱,也就是所謂的水深水淺。
就中國的人口來說,每年只要有10%的人旅遊,那也是千軍萬馬了。然而旅遊畢竟是一件花錢的事。網際網路時代,讓很多人在重新整理網頁中就知道了外面的世界,耐不住的腳步是遠行的根本,見識大美世界是人人都向往的事。那怎麼來緩解囊中羞澀?做旅行的智囊團出現了,購物團成了窮人出遊的最佳選擇。
能在團費以外的消費,無非也就那麼幾種。
1.購物。購物點是每個旅行團必備的景點之一(純玩團除外),景點和導遊之間有一定默契,不管是按人頭算,還是按購物的金額算,每個購物點都是旅遊團斂財的一種方式。而購物店的商品幾乎都是假冒偽劣的,境外的購物店只是對華人銷售,本地人是不進的,在俄羅斯我碰到過,日本、紐西蘭、澳洲亦是這樣,這種方式的補充團費很直接。
2.自費景點。跟過旅行團的人都知道,自費景點的費用是在網路APP上購買的幾倍,境外的還要厲害,如果是人民幣的價格完全是用美金結算的。每一個人參加自費景點,導遊都會一定金額的提成。
3.門票。旅行團的門票只是景點大門票,而需要進一步就需要自行購買了。旅行團購票是團購的,折扣比較低,而賣給遊客的票是票面價,差價也就是旅行團的利潤。60、70所有的免費門票退費,則是根據旅行團實際購買的價格退,這裡就是渾水好摸魚了。
4.團餐。團餐一般都很簡單,如果需要加菜,其中的利潤就是導遊說了算了。
敦煌鳴沙山
敦煌鳴沙山
敦煌鳴沙山
敦煌鳴沙山
-
5 # 靈獸山
一、低頻消費導致行業不透明
旅遊業具有季節性,同時地域和主題還有線路複雜,可以說無論是綜合市場還是細分市場,都有很多可以研究的需求。行業的多樣性使得旅遊業跨度很大,因此也出現了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雖然每年旅遊人員越來越多,不過一年內多次旅遊的並不多見。相對來說,旅遊的復購率並不見得高。
旅遊的低頻性質,導致很多消費者對旅遊的內容並不清楚。比如雖然有旅遊專案,但專案的深度和廣度,內容豐富度和時長等可能不透明,這種狀況有一種任人宰割的感覺,甚至疑慮有貓膩也不足為奇。並且旅遊市場的確魚龍混雜,在消費者心中一直被詬病。
一般而言,感覺一個行業一件事水很深,首先時出現在資訊不對等上。並且網際網路的資訊對等也不是面面俱到,對旅遊這種低頻業態,消費者往往還是有很大資訊錯位。從商業邏輯看,旅遊行業同樣要獲得更多流量,同時也需要服務好老使用者,做好轉化和復購工作,使低頻相對高頻一些。
二、單次客單價成為追求目標旅遊景點宰客的新聞屢見不鮮,飯店短斤少兩漫天要價十分普遍,但市場監管收效甚微。什麼原因造成的?前面說過旅遊二次消費也就是復購率並不高,去一趟可能好多年不會去第二次。從商業邏輯來看,旅遊景點飯店一定會盡量提高客單價,做一錘子買賣,這就是宰客了,反正消費者不會再來。
想象一下,消費者在自家社群超市、菜市場、早餐店和洗衣店消費,有被宰客的可能嗎?雖然不絕對但一定是很少的,因為這些社群商業是高頻消費場所,它們需要的是社群居民經常光顧和消費,是將居民當做永久免費流量來定義的。
旅遊和社群商業本質上是博弈的兩面,旅遊景點的飯店是單次博弈,追求客單價。社群商業是重複博弈,永遠都是在追求復購率。因此景區宰客亂收費總是管理不好,但社群實體店卻是服務到位、價格適度且誠實守信。資訊不對等加上單次博弈,導致消費者對旅遊形成了一種水很深的固化認知。
三、鏈條冗長複雜存在渠道困局只要是商業行為,同樣存在使用者和產品、營銷和渠道的問題。尤其是渠道,即使一個再好的旅遊產品,沒有足夠的流量和轉化生意也是很難做的,在復購率低的情況下,無疑新流量的獲取太重要了,需要更多的方法,比如與酒店和機場的異業聯盟合作。
旅遊公司或其產品也都是有品牌效應的,比如深耕某條線路,並且有原創研發形成差異化,都是很有競爭力的。當線路產品足夠好,消費者就會將認可與喜愛積累在這個商標上實現購買,被消費者優先購買的就是品牌。旅遊市場競爭激烈,不僅僅是旅行社,各個城市也都是競爭對手,消費者往往只能選擇一個地方放棄另一個景點。
旅遊本來就是個很大的市場,但進入者太多也導致利潤下降,並且連線交通和酒店、餐飲和特產、景點和民宿等,利益關係相互交融,鏈條冗長存在渠道困局。看商業本質,老使用者雖然復購率低但仍要維護,用基礎服務就可以,同時尋求潛在新使用者。
四、結語資訊不對等對行業認知不夠,是感覺旅遊業水深的首要原因。因為單次博弈導致亂象叢生,是另一個原因。而旅遊業鏈條冗長複雜,業態和新模式又層出不窮,競爭也很激烈也會形成這種認知。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很多旅遊專案透過評測和點評、直播影片等方法也逐漸透明起來。
並且旅遊線上平臺也很多,消費者對新事物也有了更多的認識,主要還是每年的旅遊者越來越多,水太深的感覺不會消失但會逐漸好轉。最後,無論哪個行業都離不開商業本質,一切讓消費者獲益是最核心的目標,旅遊業更是如此。
-
6 # 美景娛樂匯
作為一名資深的旅遊商業綜合專案操盤人員,可以明確告知你,旅遊行業水不深,很正常。非要講水深,應該是電力、能源、電信、石油這一類絕對壟斷行業。旅遊行業的商業模式也很簡單,盈利點也非常清晰。
從傳統景區角度分析,比如泰山、黃山、黃帝陵等等,其主要收入無非是門票收益。現在的大型綜合型旅遊專案(如華僑城、迪士尼度假區),功能比較齊全,涵蓋觀光、度假、休閒、養生、商務等模組,其盈利點主要包括住宿(酒店/民宿)、主題景點門票、場地租金、商業產品銷售(包括紀念品及文創產品等)、演出收入(比如宋城千古情,長隆馬戲)等。
旅遊行業屬於綜合型產業,前端涉及建設開發,後端涉及旅行社(渠道),交通運輸等,雖然目前受到疫情影響,但整體發展前景巨大,尤其是文旅部的成立和鄉村田園綜合體政策的出臺,旅遊早已成為國家支柱產業。最大的問題是需要抑制旅遊開發房地產化。以上,粗淺看法,謝謝閱讀!
-
7 # 小簡說旅業
為什麼會感覺旅遊業水很深?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主要原因是你不是這個行業的,不瞭解。對於未知的總會覺得深奧。
如果讓我來說,我會說旅遊行業是很精細的勞動密集型,是由簡單的事情在量次上形成的複雜情形。
相比於其他行業,旅遊行業的水真的很淺。這從入門門檻低就能體現出來的。
旅遊業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
單獨一點拿出來,好像都不復雜,但是將這些內容組合在一起,安排好時間,並且要能夠保持長期的經營,這就比較難了。
常見的問題如下:
1.吃。吃飯這件事,要考慮到吃團餐的、自己單獨吃的、團餐餐廳的餐食安排能力、附近周邊的散客自購資源。
2.住。酒店要留房,留的是什麼房型,各有多少間;不同客人選擇了不同的酒店,要如何安排;旺季時間要怎麼確保房源;房間設施、數量出現了問題怎麼辦。
3.行。就是交通,大巴,火車,飛機,輪渡,纜車,景區裡的小交通等等。就常見的大巴和飛機來說,大巴要提前確認人數選擇多少座的,司機要調班確認,飛機要確認人數提前開票,這個都是很考驗的。安排中巴就可以的安排成了大巴,這個成本都是要加上去的;機票要提前控位,否則價格高,控位太多賣不出要折自己手機,控位少不夠賣就沒抓好旅遊高峰啊。
4.遊。這個是景點。這點其實一般旅行社都沒有做的很好,大多數只做到了把人帶到景點,然後稍作講解的。其實我覺得這塊大有作為,但和景區配合很難。導致現在對於景區的體驗並不是很好。抵達離開景點的時間,景點人數太多怎麼應對,景點封閉怎麼辦,景點內部如何規劃線路,要以什麼主題講解等等。
5.購。購物,以前旅遊法沒出來前是比較有內幕的。現在多數地方都比較合規了,導遊少了很多回扣。現在的購物點,合規的都是寫在行程上,進去就行,不會強制購物。購物點給旅行社返傭,旅行社計為收入,降低團費。還有一些導遊呢,會做一些車購,就是在車上賣東西,一般就是些當地小吃,賺些“代購”,“銷售中間差價”。現在就是旅遊法已經很明確了,旅行社不太好再繼續賺這點錢了,並且也不太容易賺。遊客對於購物的需求,也降低了很多。
6.娛。娛樂活動,相對於景點而言,更偏向於體驗活動。比如在景點裡的二次消費,導遊會推銷一些額外的專案。
其實6要素的內容都很簡單,也不要求從業人員有多麼資深的經驗。但是將這些所有內容都組合在一起,並且運營順利,就很看統籌能力了。就像是一個樂器演奏起來很輕鬆,自己可以把握節奏,但要進行演奏交響曲時,不同樂器之間的配合就很需要能力。
回覆列表
旅遊業首先門檻很高,無論是旅行社還是景區,都有很高的門檻和成本。前期高成本的投入,必定要高利益的產生,如果收益低,就會導致投資失敗的風險提高,所以能持續在旅遊行業中站得住腳的,就有其一套生存之道,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潛規則”,這也就導致水很深的說法,一些不懂規則的新人很容易深陷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