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湖北一孝感

    清咸豐11年,逃亡熱河的咸豐皇帝病逝,年僅31歲,遺詔6歲的皇長子載淳為帝,肅順等八大臣襄贊政務,總攝朝政。

    肅順等人仗著先帝遺詔以及人多勢眾,根本不把這孤兒寡母給放在眼裡,專橫跋扈、政從己出,甚至連恭親王奕訢要來熱河奔喪也被他們給駁了回去,理由是:京師重地應該嚴加防守,親王不得擅自離開。

    有一天,軍機處收到一御史的摺子,肅順等人看後大罵放屁,原來是該御史在摺子上,說當今主上幼衝,況且時事多艱,懇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訓政。雖然明知這事兒必是慈禧幕後主使,但見到兩宮太后之後,肅順還是說:該御史提出的議案,有違祖制,這顯然是在邀功希寵,應該嚴懲。但是慈禧反駁道:祖制上是沒有說太后可以垂簾訓政,但是祖制上卻也沒有反對母后垂簾。肅順又道:祖制上有的事兒,臣等肝腦塗地在所不惜,祖制上沒有的事兒,臣等粉身碎骨也不敢奉詔。

    見雙方僵持不下,這時慈安太后從中打了個圓場:此事關係重大,從長計議吧。

    又過了幾天後,熱河來了一位貴客,乃恭親王奕訢,他是奉了慈禧密旨來的。肅順等人對奕訢的到來很是意外,問道:六王爺未曾奉詔,擅自離京,來這裡這是有何貴幹?

    奕訢告訴他們:就辦兩件事兒,一是到皇帝四哥靈前痛哭一場,二是來給兩宮皇太后問個安。

    但是肅順等人迴應他:到先帝靈前痛哭可以,但是遵照古禮,叔嫂之間不通問,給兩宮太后問安不行。

    奕訢見他們人多勢眾,自知不敵,便採用了迂迴戰術,說道:好吧,那我只去哭靈,就煩勞諸位代我向兩宮太后問安吧。

    肅順等人很滿意,但是他們想不到的是,奕訢和他們玩了一手暗度陳倉,到了晚上,在太監安德海的安排下,奕訢喬扮成宮女,悄悄進宮見到了慈禧太后,並與她定下了誅殺肅順等人的大計。

    其實,肅順這邊也已經開始磨刀霍霍,他們定下計策,兩頭行動,有肅順等四人護送先帝靈柩,從大路回北京,怡親王載垣等4人護送太后和新皇鑾駕從小路回京,並囑咐載垣找機會半路上結果了慈禧。

    但慈禧對此卻也早有防備,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慈禧親信榮祿率領親兵其前來護駕,載垣等人根本毫無機會動手。兩宮太后與新皇平安抵京。

    到京後,慈禧太后則如同是猛虎歸山林,而肅順等八大臣則成了板上魚肉,很快便發動奕訢等人捉拿誅殺八大顧命大臣。從此慈禧太后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 2 # 隱者康司馬

    1861年,咸豐帝在多次昏厥後,知道自己活不了多長時間了,他知道懿貴妃(慈禧太后)是個心計多,愛專權的女人,為了防止自己死後後宮專權的情況,他把輔佐年幼皇帝的重任交給尚書肅順和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八大臣。他認為,八大臣足以制衡懿貴妃。

    同時,咸豐也留下了*御賞**同道堂*兩顆印章,為以後後宮垂簾聽政留下了禍根。

    原來於*御賞*是咸豐帝賜給皇后鈕鈷祿氏的私章,*同道堂*是咸豐帝賜給獨子載淳的私章。這兩枚私章成為皇權的象徵,咸豐皇帝的意思就是用這兩顆私章來制約顧命八大臣。

    咸豐帝死後,慈禧做了皇太后之後,權力慾望急據膨脹,為舉行政變緊鑼密鼓地做著準備。

    不久,慈禧太后與公親王趁到熱河避暑山莊為咸豐帝弔喪之機,逮捕了肅順。肅順被抓的同時,七大臣也在紫禁城被抓。

    至此,咸豐皇帝任命的八位顧命政務大臣,五個被革職,充軍發配到新疆。載垣、端華被賜自盡,肅順處斬。

    辛酉政變,是慈禧太后正式爬上清朝統治的最高位置,這一年,她27歲。

  • 3 # 我說歷史啦

    “鷹派”的發跡史

    肅順可謂晚清少有的“鷹派擁有兩張面孔。

    肅順是位不折不扣的權臣。肅順區區普通宗室名,既非親王,亦非郡王,想再往上挪挪窩,實在難如登天。若按常規,再熬上二十載,至多混個正部級退休。然而,上天卻格外給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權力巔峰之門。咸豐登基後,一心求治,於是對軍機處領導班子做大手術。他先罷了誤國之臣穆彰阿,接著先後任命賽尚阿為領班大臣。

    不過二人俱是守成之臣,難以應對內憂外患之危局。迫不得已,咸豐打破祖制,特命六弟恭親王奕新入值軍機。恭親王果然出手不凡,很快即令局勢為之一新。然而看著老六幹得風生水起,咸豐不禁心生猜嫌,害怕奕新坐大成勢。

    一年半後,咸豐找個理由,撤掉老六一切職務,讓其回上書房讀書深造。

    端華是肅順的同母兄弟,載恆與肅順也是鐵哥們兒。這兩位親王自知漢字水平有限,執政能力不夠,而“肅順習漢文,又多知歷史風俗利病,遂合薦其才可大用”,於是聯合“薦肅順入內廷供奉,尤善迎合上旨”,“上稍與論天下事”。得到兩位“鐵帽子”親王力挺,肅順便扶搖直上,進入中樞。

    肅順還多方吸納漢族幕僚。他常說“咱們旗人混蛋多,懂得什麼?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枝筆厲害得很”。

    反腐

    肅順擺出的“當頭炮”乃“戊午科場案”。咸豐八年十月初七,距離當年鄉試揭榜尚不足一個月,御史孟傳金上書,指出本次鄉試存在嚴重舞弊問題,如旗人平齡,除了會唱兩口好皮黃,一無所長,居然高中第七名,事出溪曉,奏請立案審查。咸豐感到其中定有貓膩,於是命載恆、端華等會審此案。隨著調查深入,辦案人員發現“應訊辦查議者竟有五十本之多”,甚至有一試卷“北字至三百餘”也能中榜。

    咸豐聞後震怒,將主考官柏夜諸人革職。與此同時,另一條線索也浮出水面。原來同考官浦安與新考中主事羅鴻繹私下裡“交通關節”。於是肅順建議載、端二王順藤摸瓜,傳訊當事人羅鴻繹。

    讀書人往往骨頭軟,一經審訊,羅便爆出大料:為了能考中,他曾向兵部侍郎李鶴齡疏通關係,李轉而求同考官浦安關照,浦又跟柏夜的門丁靳祥打了招呼。事成後,浦安向柏夜送費敬銀十六兩,李鶴齡則向羅鴻繹索要銀五百兩,其中三百兩轉交浦安。這顯然是一宗腐敗窩案。

    咸豐判處斬立決。柏夜也成為清代唯一一位因科舉舞弊被處死的中央領導。綜觀這耗時十個月的“戊午科場案”,共計懲處各級官員91人,不僅處決了柏夜這樣的副國級幹部,還波及各個部委甚至不少親王宗室,確實收到“功令為之一肅,數十年諸弊端淨絕”的效果。然而,肅順在具體執法中存在明顯不公。如他祖護陳學恩,使其免受案件牽連。更讓人不齒的是,兩年後肅順監視庚申恩科,居然為了能讓幕僚高心姜中式,不惜考前洩題,實“為科甲中人所切齒”。可以說,肅順打掉了一隻老虎,卻又養了其他老虎。

    和慈禧結樑子

    據《慈禧外紀》載,慈禧16歲已“五經成誦,通滿文,廿四史亦皆瀏覽”,如此聰慧,自然深得咸豐寵愛,甚至命其協助整裡奏章,代筆披覽。不過物極必反,慈被對政治的熱情漸趨濃厚,不僅“時於上前道政事”,甚至屢有參與決策之意。

    這令咸豐厭惡不已,漸漸對其疏遠。察覺到皇帝的態度變化,恐有失寵之虞的慈禧,決定向政府紅人肅順示好,“隱冀得肅以自援”。誰知熱臉貼了冷屁股,早對娛干政不滿的肅順給予傲慢輕視的回絕。爾後不久,肅順又在咸豐面前請“行釣代故事”將慈禧賜死。後因咸豐酒後失言,洩露此事,西后聞之,銜肅刻骨”。二人間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打掉了晚清最兇猛的一隻“大老虎”

    咸豐於彌留之際,特意留了一手。他一方面任命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輔粥幼帝,一方面又將“御賞”和“同道堂”兩枚隨身私章賜予慈安與同治皇帝,二人可憑印章對決策實行否決權。

    因此當時朝政的運作形式,既非“八人幫”一家獨大,也非兩宮垂簾獨裁,而是"垂布輔政,蓋兼有之”的制衡局面。

    一言以蔽之,身處熱河的肅順集團、後宮集團與北京的奕新集團呈犬牙交錯的“三國殺”態勢。然而由於肅順繼續採取強硬立場,致使“贊襄”與“垂帝”之爭日趨白熱化,處於弱勢的後宮集團不得不轉而與奕新集團聯合:“三國殺”化作“二人轉”。

    在博取列強默許、獲得軍隊效忠及各路朝臣支援後,叔嫂聯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掉了以肅順為首的八隻“大老虎”。

    打掉了晚清最兇猛的一隻“大老虎”,慈禧、奕新自然要公開罪狀,曬曬“老虎皮”。清廷給肅順定的罪名,實在耐人尋味:擅坐御位、進內廷當差出入自由,目無法紀,擅用宮內御用器物,把持一切事務,宮內傳取應用物件,肅順抗違不進,並敢聲稱,有旨亦不能尊,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以上諸條,雖堪稱大逆不道,但都屬於個人法亂紀、不守臣子本分一類,其謀反作亂的情狀卻隱而不談。想必叔嫂明白若將肅順定為政治犯,那麼勢必會牽連出宮廷權勢鬥爭之內幕,自己的政合法性也將受到質疑,因此選擇避重就輕、諱莫如深。這就是權臣的下場。

  • 4 # 考古者說

    肅順可不是大老虎。

    肅順這個人真的很神奇,從開始當官,一路升遷,從無降革。而且在滿漢分明的清代官場,作為一個滿族人,重用漢臣,對大多數滿人卻嗤之以鼻。直到最後死於辛酉政變,這一生是真的精彩。

    肅順,愛新覺羅姓,是努爾哈赤的兄弟的直系子孫。因為有這份血統,所以很理所應當的進入了官場。

    一開始只是做個不起眼的侍衛,這也是許多皇族血統子弟的歸宿;到了道光晚年,“授奉衰苑卿,管理各園庭,正三品”,雖然掛著三品銜,但實際上只是個閒散人員;不過在咸豐年間,不起眼的肅順卻成為了搖搖欲墜的大清國的頂樑柱。

    1850年咸豐帝登基,面對的是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內憂未平,第二次鴉片戰爭外患又起,八旗綠營兵在對內對外戰爭中均一敗塗地,加之政治腐敗、經濟凋敝,令咸豐帝頭痛不已,苦覓良策。

    這時候,肅順向咸豐帝建議:“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深得贊同,於是在咸豐皇帝的支援下,肅順開始對朝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肅順發現,被嚴重打壓的漢族官員中有很多可塑之才,而高高在上的滿族官員卻多自以為是者,於是重用漢臣。當時出現了一個被人議論的現象:

    在清朝滿族人平時稱漢族人是先生,這並不一定是尊重,而是處處透露著生份;而滿族人稱比他地位低的滿族人為奴才,這並不是歧視,而是顯示是自己人。

    但是到了肅順這兒就不一樣了,他稱呼漢族人先生那是真的尊敬;斥責滿族人是奴才的時候那是真的不開心,有時甚至因為笨手笨腳的滿族下人大打出手。當然肅順對自己不滿意的漢人官員也是直接呵斥。

    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後來青史留名的諸多漢族官員都是在肅順的推舉下才得以進入滿清政局高層。

    咸豐帝病重時,將肅順等八人招來,封其為“贊襄”,也就是常說的“顧命八大臣”。

    咸豐帝去世後,葉赫那拉氏聯合奕訢等人,發動"辛酉政變",奪下八大臣手中的大權,肅順被捕,不久後在菜市口被斬首。

    在肅順被殺後,曾國藩悽然地感嘆道:“此冤獄也,自壞長城矣。”

    肅順的死,一方面死於爭權奪利,另一方面死於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太過剛直,不懂委婉,尤其是在咸豐帝在位大刀闊斧政治改革整治的時候,得罪了不少人……

    關於肅順的死,還有一種說法,是慈禧懷恨在心,終於報仇:

    話說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咸豐皇帝匆匆忙忙帶著後宮宗室往熱河逃,結果逃的匆忙,只有皇帝能坐上比較好的車子,而後宮“佳麗”們運氣就不這麼好了,只有從老百姓家徵集的破車子可坐。

    “佳麗”們哪裡受過這樣的苦,加上道路顛簸,破車哐啷哐啷,導致“北狩”隊伍中有不少人對負責這次北上活動的肅順心懷不滿,這裡邊就有懿貴妃(後來的慈禧)。

    由於逃得匆忙,儲備糧食帶的也不太夠,一路上除了皇帝能吃點好的,其他人一天兩頓可能都保證不了,這時候碎嘴的”佳麗“們中間又流傳肅順把好吃的全留下了,除了皇帝吃得好就是他了,這下餓的兩眼發昏的懿貴妃更加不滿意了。

    所以後來就有人感嘆“滅門之禍,起於飲食之微,可為唉息”。

  • 5 # 本草百曉生

    嚴格說來,歷史上的肅順功大於過。漢族官員,正是在他的提拔下,才有日後的輝煌,著名的如:王闓運、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肅順管的戶部,對本部貪汙腐敗問題,一律採取“零忍受”,打死的“大老虎”有柏葰、耆英等人。但凡發現貪汙舞弊行為,他“奏請究治,得朦混狀”。

    由於肅順曾掌管都察院和理藩院,上摺子,建議減八旗的俸祿,於是無論是上層官僚還是底層旗民都被他得罪了。

    肅順作為一名稱職的“好官”,最大的問題,麻痺大意,在這場與慈禧的權力鬥爭中,敗下陣來,成為人們所唾罵的“肅黨”。

    慈禧對付的肅黨的法寶,有三件:第一件便是東宮慈安和兒子“幼帝”載淳;第二件則是成功拉攏到恭親王奕忻,恭王在北京,掌管總理衙門及各國務衙門,可以調動文武大臣;

    第三件勝保,任何政變,沒有武裝力量作保障,大都難以成功。勝保一直以來都是“勝少敗多”,奇怪的是咸豐對其褒獎有加,尤其在1860年,勝保帶兵回京“勤王”,在八里橋大敗,勝保帶傷力戰,事後還裹創面聖,咸豐一時激動,提筆為他書寫“忠勇性成,赤心報國”八字。

    慈禧得以認識勝保,是因為他姐的緣故。慈禧入宮前,曾跟文殊保學書法,因為這層關係,不難推測他倆早在政變前已認識。野史更是利用這層關係,捕風捉影說勝保是慈禧的情人。時勝保掌管的勤王部隊有萬餘人,加上他又兼管圓明園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改練“京兵”,實際已成為“衛戍司令”,相當於原來的“九門提督”的職權。

    對比看下“肅黨”,只有載垣、端華、景壽,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等八人,所謂的“遺誥”僅是口誥,不是硃諭。再加上,他們八人身處熱河,沒法在輿論上發揮優勢。

    綜合而論,麻痺大意、沒有用武裝力量作保障,在人事方面紛紛落後“後黨”,從而導致這八人身敗名裂。

  • 6 # 大叔來嘍

    當慈禧在角逐後宮中取勝、鞏固了地位之後,她又把手伸向了前殿,力圖透過左右咸豐皇帝而參與朝廷軍國大政。但是,當她慶幸自己參政手段高明併為已取得硃批權力而高興時,卻遇到了一股強大勢力的阻撓,這就迫使她使出渾身解數去搏鬥、去奮爭。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當最高統治者不理朝政之時,必然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或后妃、外戚、宦官干政,或權臣擅政。之所以會出現這兩種局面,是因為在封建的君主專治政體下,皇帝是權力的掌握者。生殺予奪、處理國政是行使權力的具體形式,旦皇帝不理朝政,就必然會出現權力下移的情況。如果皇帝寵幸后妃,而受寵的后妃又有理政能力,就會出現后妃干政的局面;如果所寵幸的后妃無力或不願過問政治,並極力透過寵幸邀其父兄入朝主政,入朝的外戚們又有理政能力的話,就會出現外戚干政局面;宦官是皇帝或后妃身邊的僕人,由於他們接近帝后,很容易代帝后向大臣傳口諭下命令,成為:“口含天憲”的人物,旦左右皇帝,就會成為權宦,出現宦官干政的局面;較之於后妃、外戚、宦官專權而言,權臣擅權的情況就少得可憐了,屈指數來,也不過西周周公,東漢曹操、諸葛亮,明代張居正,清代多爾袞、鱉拜、肅順等數人而已。不過,如果大臣中確有既能瞭解皇帝心事,又有駕取百官能力,有辦法對付后妃、宦官著,其取代皇帝而擅政是可能的。不管后妃、外戚,還是宦官、權臣,其專權之後所行使的權力,都不過是皇權變換的另一種形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朋友做各種傳銷(返利那種),老是糾纏讓買,你們遇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