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蚯蚓粉可以代替豬飼料中的豆粕嗎?
7
回覆列表
  • 1 # 鄂東老汪

    蚯蚓含蛋白質十分豐富,新鮮蚯蚓含蛋白質在20%以上,蚯蚓幹物質中蛋白質含量平均為56.5%,最高可達71%,是畜禽良好的蛋白質飼料~([1])。將蚯蚓加工成蚯蚓粉新增到動物飼料中可以明顯提高家畜的生產效能~([2]),並可提高動物的免疫功能~([3,4])。本研究用蚯蚓粉替代日糧中部分豆粕,保持生長豬飼料中粗蛋白含量不變,旨在探討蚯蚓粉對生長豬生產效能和免疫指標的影響。

  • 2 # 農民胖哥

    這個問題還是要理性看待,相信科學,話又說回來拉,就算能替代,去哪找這麼多蚯蚓啊,你們說呢,別到時候又開始造假,所以說還是消停的待著得啦,用蚯蚓釣釣魚得啦。

  • 3 # 陌小饞

    豆粕蛋白含量42%-44% 蚯蚓乾粉蛋白含量56%兩者比較一下便知 蚯蚓並且還是中藥材 抗菌性極強 氨基酸含量高 不過蚯蚓養殖出來做成粉會不會導致稀缺,

  • 4 # 水電安裝與維修打水鑽

    豆粕蛋白含量42%-44% 蚯蚓乾粉蛋白含量56%兩者比較一下便知 蚯蚓並且還是中藥材 抗菌性極強 氨基酸含量高 別的不在細說了,效益直線上升。

  • 5 # 肖十三

    你好,我是鄉村李大大,

    為緩解規模豬場中豬糞便對環境所造成的汙染,利用豬糞便來飼養蚯蚓,一方面實現對豬糞便的高值化利用,另一方面收集蚯蚓,作為家畜的蛋白飼料來源,實行豬-豬糞-蚯蚓粉-豬的迴圈利用。選擇120頭長大二元生長豬(來源相近、健康一致),隨機分成4個組,其中Ⅰ組(對照組)飼餵玉米-豆粕型基礎日糧;Ⅱ組、Ⅲ組、Ⅳ組作為試驗組,分別用蚯蚓粉替代基礎日糧中1%、3%、5%的粗蛋白,記錄每天投料量及剩料量,然後計算豬的日增重和經濟效益。在試驗開始、試驗20 d和試驗結束時,每組隨機選擇6頭豬進行耳靜脈採取血樣,離心分離出血清進行測定生化指標和免疫指標。研究蚯蚓粉替代日糧中部分豆粕對生長豬生產效能及生化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如下:1蚯蚓粉替代豆粕對生長豬生產效能的影響與對照組(Ⅰ組)相比,Ⅲ組和Ⅳ組日增重分別提高了1.12%(P>0.05)和14.61%(P<0.05);Ⅰ組、Ⅱ組、Ⅲ組和Ⅳ組料重比分別為2.47:1、2.46:1、2.47:1和2.17:1,與對照組相比,Ⅱ組、Ⅲ組的差異不顯著(P>0.05),但Ⅳ組提高了12.15%(P<0.05);Ⅳ組的經濟效益與對照組相比提高了17.91%。2蚯蚓粉替代豆粕對生長豬生化指標的影響與對照組相比,Ⅱ組、Ⅲ組和Ⅳ組血液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Ⅱ組、Ⅲ組和Ⅳ組白蛋白含量分別提高了7.71%、10.88%和12.19%;試驗組尿素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小於對照組。3蚯蚓粉替代豆粕對生長豬血液酶活性的影響Ⅳ組膽鹼酯酶活性高於對照組12.98%;試驗組谷丙轉氨酶活性的下降幅度均小於對照組;穀草轉氨酶活性均有所降低,Ⅲ組、Ⅳ組降低幅度較1 d時相比差異顯著(P<0.05);Ⅳ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略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Ⅱ組、Ⅲ組和Ⅳ組過氧化氫酶活性分別提高了2.56%、85.44%和10.88%;鹼性磷酸酶活性下降比例逐漸減弱,較1 d時分別降低55.01%、48.66%、44.57%和43.86%;對照組和Ⅱ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所下降,Ⅲ組和Ⅳ組則有所提高,分別提高了8.08%和10.61%。綜上所述,蚯蚓粉替代日糧中的豆粕能夠提高白蛋白的含量和總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減少了尿素氮含量的增加,降低了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活性。說明蚯蚓粉能夠透過改善豬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來提高生長豬的生產效能,增加經濟效益。

  • 6 # LovingBaby

    蚯蚓粉替代日糧中的豆粕能夠提高白蛋白的含量和總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減少了尿素氮含量的增加,降低了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活性。說明蚯蚓粉能夠透過改善豬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來提高生長豬的生產效能,增加經濟效益。

  • 7 # T唐大球

    新春快樂

    1、棉籽粕

    棉籽粕在世界油料籽總產量中排第三位,1997年總產量為1560萬噸。全棉籽的典型產量是50%棉籽粕、22%棉子殼和16%棉子油。與大豆粕相比,棉籽粕的蛋白略低約41%,而纖維含量較高達11%-13%。棉籽粕所含能量受其殘油的影響,這取決於採用的加工工藝方法。就氨基酸組成而言,棉籽粕在所有四種最重要的必需氨基酸(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色氨酸)方面是非常差的。由於氨基酸的消化率很差,平衡很差,在豬禽飼料中使用棉籽粕時L-賴氨酸和D,L-蛋氨酸的新增量要高於正常量。

    棉酚是棉籽粕中的已知有毒成分,棉酚使棉籽粕在單胃動物飼料中的使用受到侷限。遊離棉酚可使心肌和肝臟受損導致心肌水腫、呼吸困難、衰弱和食慾減退。飼糧中的棉酚還能使貯存禽蛋發生橄欖綠蛋黃,這是由蛋中的鐵和棉酚發生化學反應造成的。棉籽粕還含有環丙烯脂肪酸、錦葵酸和蘋婆酸。蛋雞吃進這些物質使蛋清發生粉紅色變。已知這些物質還能干擾肝臟代謝並可能增強黃麴黴素的毒害。

    無棉酚的無腺棉品種的發現使棉籽粕能更好地適用於豬禽飼養。但由於這些棉種的棉花產量潛力較低,可用的數量有限。傳統的棉籽在肉雞和蛋雞料中的配比上限通常為2%,豬料中相應為6%。如果考慮到黃麴毒素的話,鴨料配方中應避免使用棉籽粕。

    2、菜籽粕和雙低菜粕(CANOLA MEAL)

    雙低菜粕的顏色比暗褐色的菜籽更黃些。黃色品種起源於Brassica campsetris,而暗色型別起源於B.napus。表7所示為雙低菜粕(Canola)和菜籽粕中β-硫代葡糖苷的含量和變異。

    用於浸提製油的菜籽品種和浸提工藝方法都會影響菜籽粕的質量。調質的最佳溫度區間是100-105攝氏度15-20分鐘。這種調質工藝破壞了黑芥子酶(葡糖硫苷酶),該酶能將β-硫代葡糖苷轉化為致甲狀腺腫因子和辣味化合物;口惡唑烷酮-2-硫酮和異硫氰酸鹽。在菜籽粕生產中常發生的過高工藝溫度則會降低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

    就營養成分而言,雙低菜粕和菜籽粕的蛋白和能量較大豆粕稍低。其能量價值低的原因除了高纖維含量之外,還歸因於戊聚糖聚合體的存在,該物質是一種消化率很低的非澱粉多糖。高纖維和較低能值的結合限制了雙低菜粕和菜籽粕在高濃度肉雞日糧中的應用。在礦物質方面,菜籽粕和雙低菜粕的鈣、磷含量較大豆粕高,但將近65%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且不能利用。雙低菜粕和菜籽粕還含有較高的硫(約1.1%,對比豆粕中的0.4%)。高硫可引起腿部異常(Summers,1989),因此,在使用(雙低菜粕和菜籽粕時,應注意檢查飼料和水中的含硫量)。攝入的硫酸鹽和硫元素的總量用日糧中硫元素含量表示應低於0.4%。

    雙低菜粕和菜籽粕的氨基酸比例平衡合理,但缺乏賴氨酸。該粕的氨基酸消化率通常低於大豆粕,特別是對於家禽。因此,在菜籽粕用於豬、禽飼料時對最終配方中氨基酸的平衡和消化率予以特殊的關注是至關重要的。

    菜籽粕由於含有β-硫代葡糖苷,在飼用量較高時會導致所飼各種家畜的生長速度下降併產生食慾不良問題,特別是豬。在蛋雞飼糧中如配入量超過5%,在褐殼蛋雞的蛋黃中就會有魚腥味或品位下降,這是由於膽鹼酯和芥子鹼的存在促使蛋黃中三甲胺的積累。當配入量達10%時,蛋雞會由於出血性脂肪肝導致死亡率上升。已有人提及用菜籽粕喂肉雞導致胴體異味。也有報導述及肉雞日糧中含菜籽粕30%時的腿部異常。用菜籽粕餵豬導致豬生產效能較差的主要原因是適口性不良。飼糧中菜籽粕含量高於5%時可導致仔豬和生產豬的甲狀腺、腎臟和肝臟腫大。母豬飼糧中的菜籽粕用量應小於3%以防繁殖受損。用雙低菜粕取代菜籽粕可使上述問題大為減少,但與芥子鹼有關的問題除外。

    加拿大Canola委員會建議該粕在飼糧中的最大配入比例如下:雛禽/生長禽為20%,蛋禽/種禽為10%,仔豬8%,生長豬/種豬為12%,肥育豬為18%。

    3、玉米蛋白粉

    1977年世界玉米蛋白粉粕的產量是320萬噸。玉米蛋白飼料和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溼磨產品。玉米漿和水透過酶和其他化學物質的加工生產出玉米澱粉、果糖、玉米糖漿和玉米油,併產出兩種含麩量不同的殘餘糟粕:含20%-25%蛋白和7%-10%粗纖維的玉米飼料,這種飼料原料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最為常用,遲管有資料顯示在蛋雞料中加到25%依然有價值而不產生負效應。

    含40%-60%蛋白的玉米蛋白粉是極好的蛋氨酸和葉黃素來源,但缺乏賴氨酸。這種高蛋白原料廣泛地用於禽料補充氨基酸並作為黃色素的來源。該粕的應用常因價格高昂受到限制。生玉米原料中所含的殘留黃麴黴素和貯存時黴菌生長使玉米蛋白粉易受黃麴黴素的汙染。在豬的日糧中玉米蛋白粉的使用量有時限制到2%以防發生黃色糞(yellow fecal color),該色可以提醒某些生產者,對家禽來說,價格和低賴氨酸含量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4、葵花籽粕

    1997年葵花籽粕的世界總產量為1030萬噸。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歐共體、阿根廷、美國和中國。

    葵花籽粕的營養成分因葵花籽質量和所用的煉油方法而異。壓榨後的葵花籽餅因殘油量較高,其能量水平亦高於溶劑浸提後的葵花籽粕;質量也取決於葵花籽在煉油前是否去殼。去殼葵花籽粕會含有40%以上的蛋白和13%以下的粗纖維。部分去殼的葵花籽粕會含有30%-35%蛋白,而全殼葵花籽粕含粗蛋白約25%。部分去殼或不去殼的葵花籽粕的粗纖維超過20%,這在用於豬禽飼料時成為一個主要的限制因素。由於含殼的水平不同,葵花籽粕的質量變異較大,這是在使用這種飼料原料時的最重要限制因素。此外,加工溫度對葵花籽粕的質量有顯著影響。低溫加工對防止賴氨酸和其他有價值氨基酸的變性是理想的。

    葵花籽粕含有較高綠原酸--種類似單寧的化合物。該酸能抑制消化酶的活動,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澱粉酶和脂肪酶(Cheeke and Shull,1985)。綠原酸既不凝結也不水解,在做單寧測定時,葵花籽粕中所含的3%-3.5%的總酚化合物中有1%以上的綠原酸是不能被檢出的。需要加額外的蛋氨酸和膽鹼才能抵消綠原酸的作用。綠原酸還是正苯醌的前體,由植物酶多酚氧化酶作用產生。這些化合物進行反應時會使飼料加工中或消化道中的賴氨酸聚合化。所以在飼糧中使用葵花籽粕時,蛋氨酸和賴氨酸的需要量就提高了。

    與大豆粕不同,葵花籽粕蛋氨酸的含量高而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低。因此,葵花籽粕和大豆粕一同使用就能改善飼料中的氨基酸平衡。如果葵花籽粕的配入比例較高,則進一步補給賴氨酸尚屬必要。葵花籽粕中的氨基酸消化率一般較大豆粕為低。在用葵花籽粕部分取代大豆粕或魚粉時應將此事考慮在內。葵花籽粕因其高纖維和低能量建議不用於仔豬補料或乳豬料。在生長和肥育豬飼料中可以用優質葵花籽粕加L-賴氨酸取代到三分之二的大豆粕。但如果使用部分去殼葵花籽粕,飼料效率會明顯變差,這是葵花籽粕中過量的纖維和低能量的反映。對於肉禽日糧,建議只用優質去殼葵花籽粕。

    5、芝麻粕

    芝麻是亞洲國家常有的次要油料作物。1997年世界總產量為90萬噸,主要生產國是印度、中國、蘇丹、緬甸、墨西哥。

    芝麻粕的營養成分可與大豆粕攀比,但變異大而受束於芝麻品種、去殼程度和所採用的加工方法。全芝麻籽粒含皮15%-29%。用去殼機或手工浸泡揉搓可使芝麻皮與芝麻仁分離。大多數芝麻的收穫也靠手工完成。芝麻去皮後使纖維減少約50%同時增加了芝麻粕蛋白含量,改善了消化率和適口性。有時芝麻在研磨時不去皮以圖提高煉油效率,但這種工藝生產的芝麻粕的營養價值相對較差。不同品種芝麻粕的蛋白含量範圍在41%到58%。壓榨芝麻餅蛋白平均含量40%、脂肪5%當屬典型。溶劑浸提芝麻粕含蛋白略高,為42%-45%,而脂肪在3%以下。芝麻粕的能量低於大豆粕,這似乎與其高灰分含量(10%-12%)有關。

    芝麻粕是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的極好來源,但賴氨酸與蘇氨酸極低。芝麻粕的氨基酸組成可與其他餅粕蛋白,特別是大豆粕配合互補。已有研究表明大豆粕和菜籽粕以2∶1配合對雛雞生長有良好反應。據報導近80%的芝麻蛋白是可消化的。加熱或研磨工藝時間過長可導致氨基酸利用率的急劇下降。高溫加工芝麻也能導致胱氨酸的破壞進而引起含硫氨基酸的缺乏。

    芝麻的草酸(35 mg/100g)和植酸(5%)含量高。暗色品種比褐色品種含有更多的上述抗營養因子。已知草酸和植酸會干擾礦物質代謝並降低鈣、磷、鎂、鋅和鐵的利用率。草酸也可引起腎臟損傷並由於其味澀而降低適口性。將芝麻去殼可脫去草酸鹽,但對植酸幾乎無作用。透過新增含有活性植酸酶的飼用酶或在飼料中加入含有相當水平有效植酸酶的生小麥都可以使植酸降解。

    芝麻粕在家禽日糧中廣為使用,主要是由於它的含硫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高。應考慮到芝麻粕的賴氨酸含量和消化率都低,補給合成賴氨酸是必要的。專用去殼芝麻粕有助於避免適口性的問題。芝麻粕在豬料中的使用較不普遍,因為豬對蛋氨酸和胱氨酸的要求較低而芝麻粕卻是賴氨酸含量較低。但如果芝麻粕的價格很有競爭力,而且日糧中已用了高賴氨酸的原料如魚粉和大豆粕,則芝麻粕可在生長肥育豬日糧中用到15%,使豬有令人滿意的效能。在實踐中,芝麻粕的配入限制水平應為5%-8%以防止殘油中高百分比(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而產生軟豬肉。

  • 8 # 東北風雲養殖圈

    是可以代替一部分的。

    首先需要找機構測定蛋白質含量是多少和各種營養水平,然後進行換算,應該新增多少豆粕,新增多少蚯蚓粉。

    再有就是一定注意檢測蚯蚓粉的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是否超標,如果超標不能使用。

    蚯蚓粉的蛋白質含量十分豐富,蛋白質含量平均為54.60%,最高可達71.0%。雖然略低於秘魯魚粉,但高於飼用酵母和豆餅,是玉米的6倍。蚯蚓粉的蛋白含量與進口魚粉相當,高於中國產魚粉。新增蚯蚓粉後,動物的肉質變得鮮美。動物發育所必需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雖然由於蚯蚓的品種和產地不同,其種類和含量有所差異,但均非常豐富。蚯蚓粉所含的精氨酸、色氨酸、賴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動物必需氨基酸種類較為齊全。各種必需氨基酸的組成與含量優於豆餅和玉米,接近魚粉,和飼用酵母相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賽季NBA會重新洗牌嗎,哪隻球隊會成為奪冠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