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資治通見

    漢初三傑功勞相當,但下場卻是天壤之別

    漢初三傑指的蕭何、張良、韓信,劉邦能當上皇帝漢初三傑功勞最大,但伴君如伴虎,最終漢初三傑的結局卻大不相同,韓信因謀反的罪名被殺,蕭何明哲保身,直至病死,張良功成身退,告老還鄉。同樣是建立漢朝的大功臣,漢初三傑的人生結局為何有天壤之別?

    漢初三傑之張良

      劉邦得了天下,論功封侯。圍繞封侯這件事,劉邦與張良展開一次驚險的生死搏殺。劉邦對張良說,你想要齊國那一片土地都行,隨你挑吧。出乎劉邦意料,張良的回答不是謝恩,而是謝絕,他不要。

      在張良看來,劉邦封他齊地三萬戶,是深藏心計的。究竟什麼用意呢?

      齊國這片土地,兩年前已經封給了韓信,而且是張良親手經辦的。現在劉邦把他和韓信封在同一片土地上,無非是想在他們兩人之間製造一點不大不小的矛盾,達到“以張制韓”或“以韓製張”的目的。

      這說明,劉邦不僅對韓信,骨子裡對張良也有些信不大過。張良對此心明如鏡。不過,張良覺得回絕得過於簡單了也不好,總得給劉邦留點面子。

      他對劉邦說,我在博浪沙僱人行刺秦始皇失敗,逃難時和你相識於留(“留”是江蘇省沛縣東南的一座小城),我對那座小城難以忘懷,你實在要封就封我個留侯吧,於是劉邦“乃封良為留侯”。

      經過這場風波,張良畢竟受到很大剌激,心中有些悲涼。他看到朝廷內各個利益集團、各個門派之間的矛盾已暴露得異常尖銳。

      自己在劉邦心目中僅僅是一位謀士而已,並非信可託國之重臣。劉邦天下已經到手,再沒有多少危急大難需要有人為他出謀劃策了。況且自己身體也一直不太好,這個“臣”是不能再做下去了。

      張良本來就生性淡泊,對名利看得不重,再加上劉邦為人陰險歹毒,因此他急流勇退,淡出政壇。

      漢初三傑之韓信

      韓信是漢初三傑中最為悲慘的一個,韓信出身貧寒,由於家裡太窮,做官不夠條件,經商沒有本錢,連一日三餐都沒有著落。當眾受胯下之辱,更是辛酸不堪回首。

    韓信是在軍事領域堪稱大師,在政治領域卻是個小學生。

      韓信打下了齊國,聲威更大,更加舉足輕重。用蒯通的話說,這時劉邦和項羽的命運都掌握在他韓信手裡。他韓信“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劉邦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既千方百計籠住他,又想出一些辦法來掣肘他。

      項羽也看到了這一點,也在這時派武涉前來遊說韓信。天大的機會出現在他面前,恰恰韓信自己卻不會運用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

      蒯通竭力鼓動他,第一步與劉、項“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然後再圖下一步發展,後勁最大的是你韓信。並表示要死心塌地要投靠韓信。

      如果韓信當時敢於喊出一聲“帝王將相寧有種乎”之類的豪言,最終究竟誰能當上皇帝,真還難說。可是,韓信此人,縱有封侯之願,卻壓根兒沒有帝王之志。他一再向蒯通表示,劉邦待我十分優厚,我怎麼能背叛他!蒯通仰天長嘆,無奈離去。

      為了調動韓信參加垓下會戰,劉邦可以再次違心地加封給韓信一大片地盤,使他心甘情願地前來殊死搏殺。可是,項羽一死,劉邦馬上就給韓信顏色看。只是因為韓信立有蓋世之功,如果操之過急,將他一棍子打死,恐天下不允,失去人心。

      所以第一步先剝奪他軍權,改封為楚王。隨後,又利用韓信狂傲自大、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弱點,以有人告他“欲反”為藉口,“用陳平謀”,在雲夢將他逮捕,押回洛陽,殺盡他威風,貶為淮陰侯。

      從此,韓信憤恨難消,人際關係更加緊張,周圍環境對他越來越不利。最後,以謀反的罪名被殺。臨死,韓信發出長嘆:“吾悔不用蒯通之計!”等他明白過來時,腦袋已經落地。

      漢初三傑之蕭何

      

      蕭何能夠成為漢初三傑中的唯一善終者,不是偶然的。

      在劉邦心目中,真正知根知底的是蕭何。劉邦起事前,就和蕭何很要好。蕭何早年是衙門裡的小吏,在劉邦還是個經常連酒都喝不起的平頭百姓時,蕭何曾經常幫助劉邦,劉邦與蕭何,這等關係,誰能比得?那劉邦對蕭何就絲毫沒有戒心了嗎?

      照樣有。劉邦平定黥布叛亂後回到京城,許多人攔路告狀,說蕭相國強買田宅。蕭何去宮裡拜訪劉邦,劉邦笑道:“看你做的利民好事,這麼多人告你狀,你自己去平息民憤吧!”

      蕭何乘機向劉邦提了一條建議,說長安地方狹窄,老百姓田地少,我看皇家獵苑內有不少空地,荒著也是荒著,不如讓老百姓進去耕種算了,也不要收他們官稅了。

      劉邦勃然大怒:“你受了他們多少賄賂,竟來動我皇家獵苑的腦筋,拖下去打!”

      過了幾天,有位近身侍衛問劉邦,蕭相國犯了什麼大罪,你把他打得這麼厲害?劉邦道,我聽說過去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國,有好事都歸秦始皇,有壞事都攬到他自己頭上。蕭何倒好,為了討好百姓,竟想拿我的皇家獵苑去做人情,他肯定受了賄賂,我教訓教訓他。

      侍衛說,皇上這幾年領兵在外,蕭相國留守關中,如果他對陛下不忠,只要在關中稍有動作,關西的地盤就不再是你陛下的了。他那樣的大利不貪,怎會去貪一點小小賄賂呢?劉邦被侍衛說得無話可講,知道錯了,赦出蕭何。

      而蕭何之所以強買田宅,無非是為了往自己身上潑髒水,讓劉邦放心,自己沒有收攬人心、圖謀不軌的企圖,蕭何的做法真稱得上是苟且偷生了。

      看看劉邦與漢初三傑關係的演變過程,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封建主義的用人原則是什麼玩意兒。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絕對的“忠君”,絕對的排斥異已,絕對的人身依附關係,在這種制度下,凡是統治者覺得不放心的人,必然會將其殺死,而臣子也是整日戰戰兢兢,伴君如伴虎,一著不慎,就會丟了身家性命。

  • 2 # 筱談天下

    張良;

    乃學辟穀,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聽而食。

      後八年卒,諡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

    劉邦死後,張良絕食辟穀,被呂后勸說吃飯,八年後逝世

    死因;自然死亡

    蕭何;

    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諡為文終侯。

    劉邦死後,漢惠帝繼位第二年,蕭何逝世

    死因;自然死亡

    韓信;

    ”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漢十年,陳狶謀反,韓信聯合陳狶,被手下出賣告發,呂后知道後,和蕭何謀劃將韓信騙到長樂宮,斬殺在長樂宮中,死之前,說後悔沒有用蒯通的計謀,被呂后這個女人所欺騙,我的死豈不是天意,之後被夷滅三族

    死因;以謀反罪名抄家斬殺,他殺

  • 3 # 史發站

    我有一篇文章,寫的就是漢初三傑,韓信作為古代的兵仙,無往不勝,帶幾千兵馬,消滅了霸王的諸侯國,最後八面埋伏於垓下,給了項羽最後一擊,但他鋒芒畢露,竟然擁兵自重,跟劉邦要王當,犯了為臣之道。而蕭何坐守關中,糧食,兵員,輜重源源不斷送至前線,取勝之關鍵,後期為了自保,做了很多 “壞事”,張良本是南韓貴族,誅暴秦就是為了復仇,功成名就,便退隱。求一方快樂。(純手打,有想看的可以關注我,我的那邊文章漢初三傑)

  • 4 # 夜狼文史工作室

    “漢初三傑”的說法,還是漢高祖劉邦提出來的。他曾問大臣們“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群臣都沒有回答得的得當,劉邦回答了他們:“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也確實是,幫著劉邦打天下的眾人之中,也就是這三位出力最多,功勞最大,事後的封賞也是不小,但後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三人走向了不同的結局。

    首先說,韓信。

    韓信是西漢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家,在後世大有封神的趨勢。正如韓信自己所說,他用兵真的是“多多益善”,剛一出手,就留下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之後的“臨晉設疑、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也都是與他有關,最後的楚漢決戰中,更是設下“十面埋伏”讓楚軍在“四面楚歌”中大敗,楚霸王項羽也只能是自刎告終。毫無疑問地,當時能夠成為他對手的將領,實在少之又少。

    軍事上的大謀略家,往往難以玩轉政治上的權謀詭計,韓信就是其中之一。他本來在項羽那不受重用,跑到劉邦這邊之後被捧上了天,才華得到充分展示後,就有點找不到北了。他手中握有重兵,又立下蓋世功勞,已經處在功高震主的邊緣,卻不知道收斂,還一味地得寸進尺,這必然是要引起劉邦以及西漢高層的猜忌,而對於這些韓信根本沒有想出相應的對策與應付,更不懂得運用手中權力很好地保護自己,終於還是難逃厄運了。

    韓信當年因蕭何舉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在他的部署下,漢軍進取關中,平定魏國,擊敗代、趙,降服燕國,等到攻下齊國,他就有些作了。當時正是劉邦被項羽打得滿地找牙的時候,他還想著請封為齊王,劉邦為了能夠韓信找點來援,也就做了順水人情,封了他為齊王,而當時心裡必然是很不舒服的。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進入韓信軍營,對這個極為忌憚的手下下了手,直接解除了韓信的兵權。之後,韓信被徙封為了楚王。這還未能引起韓信的警覺,回到楚國做起了他的安樂王。沒過多久後,韓信就被人告發謀反,劉邦假借巡遊雲夢澤的藉口,騙韓信前來相見,抓住了韓信,劉邦還是念點舊情,並沒有殺韓信,而是把他貶為了淮陰侯。最為不能理解的是,在大權在握的時候,韓信並沒有背叛劉邦,等到職位越混越小時, 竟然想起了造反,這就很作了。

    據史書上的說法,曾經被韓信慫恿過的陳豨真的造反後,韓信就策劃著叛變了。劉邦當時出征在外,朝內的呂后就聯合蕭何,由蕭何將韓信哄騙進宮給殺了,最後連同三族也給誅殺了。“狡兔死,走狗烹”是歷史定律,韓信逃不了,後來的很多功高蓋主者也逃不了,本來就留心著你,卻不知道韜光養晦,才能過高,卻不知道藏拙,必然是要走到懸崖邊緣的。

    接著說,張良。

    張良在劉邦集團中算是外來戶,他先前是南韓貴族的後代,只想著滅掉秦國重建南韓,期間他也跟隨過劉邦一段時間,在平定關中,鴻門宴上為劉邦出過不少的力,劉邦被封為漢中王后,張良就回去輔佐韓王,等到韓王被項羽殺了後,他又回到劉邦身邊,死心塌地跟了劉邦。在楚漢戰爭期間,他提出再也不重立六國後代,一心輔佐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在這過程中,他出謀劃策極多,大多被劉邦採納,並且都是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楚漢和談,以鴻溝為界後,他提議撕毀合約主動追擊項羽,使得漢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等到漢朝建立後,他被封為了留侯。

    張良雖然功勞不小,卻很懂得進退之道。劉邦封賞張良時,曾對他說,讓他自己從齊地上選擇三萬戶,而張良卻是拒絕了,只要了“留”一地。等到大功告成,他基本上也就過起了隱居生活,很少參與到政治中去,只是在後來建都、立太子上表過態外,其他時候都是以世外高人的姿態飄離在外,因而也就贏得了劉邦的敬重。三人之中,劉邦對他的猜忌也是最少的,畢竟地,一個過於淡泊名利的人沒有必要去太過計較。

    張良的結局也就不算難堪,據史書的說法,約是在公元前186年,張良因病去世,西漢王朝給他的諡號為文成侯。

    最後說,蕭何。

    蕭何和劉邦同鄉,是劉邦集團內的元老級人物,也是舉足輕重的實權人物,同樣地,也是在西漢王朝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的。蕭何早年是沛縣的獄吏,在劉邦起兵沒多久後,他就跟定了劉邦,他更像是劉邦的大管家,劉邦軍隊攻克咸陽後,他並沒有去搶奪金銀珠寶,而是接收了秦政府所藏的有關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的律令、圖書。楚漢戰爭時期,他留守在關中,為劉邦軍隊不斷輸送糧食供養,鞏固住了大後方。治理國家的才能更是沒得說了,他制定的政策後繼的曹參繼續用,就此為我們提供了“蕭規曹隨”的成語。

    在識人上,蕭何也是有著許多過人之處,韓信就是由他舉薦,被劉邦一舉拜為大將,從而成就了後來西漢王朝的基業,而後來韓信也是受了他的哄騙而被殺,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正因為蕭何功勞大,漢朝建立後,封賞也最多與最大,當時引起很多人的不服,因此還引來了劉邦一段有關於“功狗與功人”的言論。

    也正是因為蕭何功勞太大,而且在劉邦集團內掌握大權,劉邦對他並不是很放心。楚漢戰爭時,劉邦在前線與項羽打仗,打得艱苦時,還不忘了不停地慰勞蕭何,顯然就是對他有所不放心了。當時蕭何聽取了手下建議,把自己族中能戰的子弟送往戰場,才算是化解了危機。後來陳豨謀反,劉邦親征,蕭何配合著呂后除掉了韓信,劉邦派人給予蕭何封賞,還加派了蕭何的衛隊。在前線打著仗,還忘不了封賞,這顯然是有疑心了,蕭何還是聽了他人的建議,謝絕了封賞,才沒有讓劉邦起疑心。之後,淮南王黥布謀反,劉邦再次親征,打著仗呢,劉邦多次派遣使者回京打聽蕭何所作所為。這時有人又引起了警惕,提醒蕭何應該多做些毀壞自己名聲的事,好讓劉邦釋疑。蕭何聽從了建議,果然就打消了劉邦的疑慮。

    正是通過幾次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很是恰當處理了劉邦的懷疑,蕭何沒有遭到清算。雖然後來他因為為老百姓討要上林苑空地而被劉邦派人拘禁,最終還是躲過危機,倖存了下來。劉邦死後,他還輔佐了漢惠帝,直到公元前193年病逝,西漢朝廷給他的諡號位“文終侯”。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 5 # 三七的歷史書屋
    漢高祖劉邦比秦始皇只小三歲,秦始皇在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的時候,劉邦還是沛縣的一個混混。雖然他後來傍上了當地大戶呂太公家,並娶了太公的女兒呂雉。但是劉邦的個人情況似乎並沒有怎麼好轉。若不是後來天下大亂,各地揭竿而起,劉邦順應潮流起義,歷史的長河中可能都不會有劉邦的一席之地。 就是這樣一個地痞流氓,你很難想像他能成為日後開創了四百多年基業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當然如果僅憑劉邦的一己之力,怕是很難取得日後那麼大的成就的。他的成功,離不開三個人的幫忙。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漢初三傑: 張良 蕭何 韓信。

    張良 (上圖為張良)

    張良是劉邦的軍師,他博學多才,聰明睿智,以計謀著稱。運籌帷幄之間,為劉邦提供了不少妙計。在滅秦中,張良使用離間計,賄賂收買敵軍,輕而易舉就奪取了嶢關,幫助劉邦加快了戰爭的程序,率先進入咸陽。到了咸陽之後,因為張良知道項羽生性殘暴,於是勸劉邦善待咸陽之民。果然後來項羽火燒咸陽,引得天下人大恨,從此失去民心。可以說張良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張良,劉邦不一定能打下天下。劉邦奪得天下後,張良知道劉邦是一個可以共苦,卻不能同甘的人。於是便辭去官職,追尋他的恩人黃石公而去。張良在漢初三傑中結局也算是得以善終。

    蕭何(上圖為蕭何)

    蕭何在沛縣的時候就看好劉邦,覺得他以後必成大器,因此一直追隨者劉邦。他勤奮好學,為人隨和。默默的為劉邦和大漢王朝付出,任勞任怨。因此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將蕭何列為第一功臣。後來蕭何由於常年為漢室操勞,終於臥病不起,最後因病去世,被追封為文終侯。

    韓信 (上圖為韓信)

    韓信是個天生的軍事家,是率兵打仗的一把好手。韓信作為一個統兵能力卓越的將領,在軍中威信極高。但他錯就錯在他貪功求名操之過急了。當年韓信打下齊國後,急功近利,寫信給劉邦讓劉邦封自己為齊王。雖然劉邦最終還是封了韓信為齊王。但其實在那個時候,除掉韓信的種子,已經在劉邦心中埋下了。劉邦做了皇帝之後,自己還沒動手,呂雉卻先坐不住了,呂雉害怕韓信功高蓋主,日後造反,於是讓蕭何把韓信騙到宮中殺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若不是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不可能一步步走向輝煌。但若不是蕭何把韓信騙到了宮中,韓信也不會死的那麼慘。

  • 6 # 中道共享智庫

    三傑中最值得講的是韓信,可惜的是一代名將、豪傑不懂得功成身退,放馬歸山,甚至還有不軌的念想和行動,終陷危地,讓人唏噓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除了喝紅酒美容養顏,還有別的養生酒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