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連邦探員
-
2 # 咖咖爆米花
一個是風塵僕僕常年在外的攝影師,一個是身在家中有著兩個孩子的母親,
原本在生活中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因為一座古老的橋而結緣,擦出了愛的火花。
在理智與情感的碰撞後,在經歷了去與留的內心掙扎後,女主人公最終由於為人母和為人妻的責任,選擇了留下而不是追隨攝影師而去;
而深深愛上了她的攝影師,因為對她的愛和尊重,而選擇了最終獨自離去,不再打擾她的生活。
生活看似又回到了正軌,但是,已經產生的熾熱情感,在男女主人公的心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將這段情感存放在心底,直到離世,帶走的,仍是埋在心底的、熾熱的愛!這就是《廊橋遺夢》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已經成年了的兒女在複雜的心情中讀完了母親的遺書,他們意識到:因為母愛,因為母親的責任,使他們沒有在年少時失去媽媽;與此同時,他們也意識到:媽媽是因為他們,而放棄了與自己所真正愛的人長相伴、長相守的機會。
相愛而未能長相伴、長相守,這不能不令人惋惜和慨嘆,但是在惋惜和慨嘆的同時,也令人為片中的男女主人公而感到欣慰。因為,他們雖未能長相伴、長相守,但是,曾經的幸福,已經留在了此後彼此的生命中,對彼此的愛與思念,也溫暖了屬於他們的後半生的時光。
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印證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3 # 灰燼萍
這種愛一生只有一次,但是在錯誤的時間這種愛註定是無能為力的。婚後的女人責任與道德更應戰勝情感,思而不得的愛註定只能放手。一旦為了感覺而放棄一個完整的家庭,在今後的幾十年註定會在內疚與自責中渡過。這種愛註定會傷害雙方的家庭和孩子,如果愛成為了一種傷害,請理智的放手,把愛藏於心底,雖然在情感上會苦一輩子,但成全了家庭,成就了孩子。止於心動,忠於婚姻,只有深愛過一個人,才能真正體會愛不是佔有,而是給予和付出。只要看到對方安好,才是對愛的最大尊重。
-
4 # 亮月半
世上的愛情不是全部在婚姻裡,也不是全部在單身的人那裡,它是出現在一個人的生命裡。單身的生命或婚姻人的生命裡。也不全部是單身人之間,也不全是成婚的人中,在單身與成婚者間也有愛情。愛情不受年齡,身份,外在條件的限制,發生在兩個電石火花的生命裡。但人是社會構成的一分子,人又必須遵從社會給人與家庭制定的法律,成為構成有秩序社會守法的一員;也必須遵從人在社會與家庭中擔當的角色,擔當生命職責。所以,在生命中愛情與婚姻是矛盾的。婚姻是愛情的構成,堅持初心,生命有愛是幸福的。婚姻不是愛情為主的構成,因種種因素而結合,婚姻能維持一輩子,但生命的內心不能,在生命遇到開啟愛的枷瑣的人,愛情出現,沒有剋制的自律,婚姻會觸礁,這就是自由婚戀的年代婚姻多不穩定,時有變故發生。
《廊橋遺夢》的男女主角的生命中便出現了這樣的相遇,電石火花閃爍的愛情,是生命的幸也是不幸。女主人公有家庭,家庭的責任感,對丈夫的不離不棄,對給兒女完整的家庭之愛,母愛使她放棄了愛情,放棄了生命之火的燃燒,迴歸家庭,犧牲自我,這樣的選擇是心酸的。而男主人公對此段偶遇的愛情選擇忠實於心,單身下去。而不是擇一個愛人,成立一個家庭,有陪伴的愛生活下去。這樣的忠實是痛苦與煎熬的。從婚姻的角度講,這是保全。從生命的角度講這樣是苛刻與殘酷。不是之前,不是之後,在不合適宜的生命季節出現的愛情,之前無人可取代,之後無人可取代,這是靈魂的相約,使生命開出魂之花,像天空出現的閃電照亮整個生命,又像是天上彩虹美得只一現無法永久停留採摘在生命的天空。只有記憶的蝴蝶,一隻白蛾飛舞,釘住成標本的記憶圖片在腦海,心靈與生命,似精靈飛過,成為夢中仙子,又夢醒成凡胎俗骨在現實中立成樹樁。開啟的是魂靈之花,走向的是死亡之墓!這是人,婚姻,是社會的有序存在,卻又是一場生命的悲哀!所以,有人說,人死後有魂,是對靈魂悲哀人的補償,來世夢想成真,生命的肉體與魂魄不分開!
-
5 # 劉世平論
《廊橋遺夢》中的男女愛情是中年男女獨有的情感體驗。這種戀情有別於少男少女的純情之戀。多年夫妻家庭生活的疲倦,審美的疲勞,易使雙方見異思"戀"。但潛意識中的家庭責任感,讓這種戀情背上"負罪"包袱(良心責備),於是使其十分脆弱,邂逅,如彩虹一樣易逝。戀情雖短,但它是美妙的,真誠的,真實的,刻骨銘心的。《廊橋遺夢》,留下的是人間摯愛和摯情。
-
6 # 阿郎看電影
無論是農場主婦弗朗西斯卡還是攝影師羅伯特,其實他們都已經到了失去傳統意義上愛情的可能。兩個慢慢長大、慢慢疏遠了的孩子,像左手摸右手的丈夫,弗朗西斯卡接下來的生活是大多數人都可能面對的死水一般的未來。
羅伯特太老了,老到了好像可以忘記一切事情,他接下來的命運就是等待不久就會到來的死亡,他的活力好像只給了攝影和過去。
兩個人相見,給了對方一個他們都未曾想過的生活的可能。這種新的刺激是愛情產生的第一前提,原來死水還可以微瀾。愛情產生的第一原因是新鮮感,然後是安全感。
他們愛上了對方,但只有幾天的時間,因為弗朗西斯卡的孩子和丈夫將在幾天後歸來,聖火將在一次恢復以往的模樣。
他們一起外出拍攝、聊天、喝酒、跳舞……做愛。
他們恨不得在這短短的幾天內,瞭解對方的所有,佔據對方的所有。兩個平凡的人,因為迸發的愛情之火,而變得彌足珍貴,並且只對彼此。
但他們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是道德、責任的碾壓。
弗蘭西斯卡最終也沒有開啟車門,跨出和羅伯特私奔的腳步。她選擇留下來,盡到為人母、為人婦的責任,她仍會收到羅伯特之後陸續郵寄過來的訊息,他們身體不在一起,但精神一直廝守。
當死亡來臨,她選擇和羅伯特在一起。生前,她選擇壓抑自己的情感,和丈夫孩子一起。死後,她遵從自己的內心,永遠和愛的人在一起。
愛情的珍貴在於,身體不在一起而精神廝守,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就是這樣,這是愛情最好的形式之一。
作為一部愛情電影,《廊橋遺夢》選擇了最經典的結尾方式,不在一起。因為最終沒能日夜廝守,他們的愛情永不枯竭。
-
7 # 三四的影院
《廊橋遺夢》是一部描述婚外戀的影片。村婦弗朗西斯卡在丈夫與兒子、女兒去鎮上的四天裡,邂逅了前來拍廊橋的攝影師羅伯特。兩人發生了戀情。羅伯特像弗朗西斯卡的少女時代,嚮往自由,渴望突破一切束縛。而現實中,她卻被圈囿在家庭中,因要照顧家庭而放棄了她的少女夢。羅伯特的出現,萌動了她不安分的心。但最終她還是用愛的最偉大的形式,放手這段戀情,迴歸家庭。
這部電影看過幾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從義大利遠嫁到美國,為家庭犧牲了自己的夢想,每天在做不完的家務中度過。羅伯特的出現,讓她心動。他知識淵博、羈傲不遜,遊歷了很多她聽都沒聽說的地方,他像她的夢,讓她好想抓住。可他又那麼遙不可及,在他面前她顯得那麼渺小,那麼自卑。她擔心他不會愛聽一個村婦的枯燥的故事、他擔心她在他眼前顯得那麼無知,可又渴望與他下一次見面。其實他也一樣,他們相愛了。
要分離的那天,弗朗西斯卡情緒失常了。她如大多數女人一樣,看到愛會飛蛾撲火般的不計後果。可得到後,又患得患失。她不知道羅伯特是不是對她,也會和他世界各地,處處留情的那些女人一樣,只是逢場作戲。這種不確定讓她不平衡,因為她太愛他了。羅伯特內心也是痛苦的,他愛她,可他知道她離不開她的家庭。他向她告白,對她的愛,一生只有這麼一次。他要她跟他走,要帶她去她想去的任何地方。
她還是決定不跟他走,她不能讓她的家庭陷入痛苦,淪為大家嘴裡的談資。丈夫和孩子回來了,弗朗西斯卡的生活又恢復了平淡。每天忙碌,甚至忘記了與羅伯特的約定,給她幾天考慮,給他個答覆。最終,她還是抑制住衝向羅伯特的念頭。而對羅伯特的愛就這麼伴隨著她平淡的婚姻度過了一生。
女人是個矛盾體,有時很柔軟,有時卻又很強大。有時候糊塗,有時卻又很理智。女主不可救藥的愛上男主,但在做選擇的時候,卻把這段感情利弊分析的很透徹。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內心卻是那樣的強大。
佛朗西斯卡的兒女,從母親留下的日記本里看到了這令他們震驚的事情。看到母親為了家庭而做的抉擇時,他們心裡釋然。婚姻是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需要有智慧去經營的,母親都能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愛,他們的婚姻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其實兒子、女兒婚姻都過得不幸福,女兒甚至要提出離婚。母親的經歷讓他們看到,他們認為不能容忍的家庭矛盾,在責任面前都是那麼渺小,他們要做的是去呵護它而不是擺脫它。
-
8 # 蘭魁137460836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對於哪些有責任心沒有愛情的父母,如果碰到一段像電影主人公一樣的經歷,那這人生真的沒有遺憾了,電影就是電影,那就是虛構的愛情故事,我們只是欣賞,千萬不要和生活掛鉤。
-
9 # 圈中你我
看懂了嗎?其實我看過之後我也在問自己看懂了沒?這是一部經典的愛情電影,無數人看過,作為一個不正經的影評人我說說我淺薄的看法吧
人至中年,生活無聊乏味之際,遇見了一個有趣的靈魂,便一眼萬年很多人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一婚外情,有什麼好值得歌頌的。但是電影它妙就妙在只有4天的相處時光,卻讓你有前所未有的快樂,這是誰都無法阻擋的一種情感,你我他都一樣,無一倖免。
最開始的動心是羅伯特在悶熱的夏天摘了一束紫色的花送給弗朗西斯卡,這是少有的浪漫;在古橋的縫隙中看羅伯特拍照,是一種心靈的靠近;留紙條讓羅伯特到家中做客在深入交談中發現兩人想法相投,便一拍即合。
理解你並且尊重你的決定,只要我還愛著你就好。我現在還記得電影最後一幕羅伯特滿頭白髮出現在小鎮,全身都被大雨淋溼了,深情的看著坐在車中的弗朗西斯卡。悲痛萬分的弗朗西斯卡掙扎,痛苦,猶豫,最後還是選擇了家庭,與羅伯特的車擦肩而過,這一眼,從此再沒見過,就是一生。弗朗西斯卡是一個看中家庭孩子的傳統女人,羅伯特是理解他的,他們都明白彼此的愛是淺嘗輒止的,不能跨越那道阻礙,羅伯特說這是他人生眾多決定中最了不起的一個,弗朗西斯卡說她從來不後悔那個夏日自己的行為。心有靈犀就是這樣的吧。
突然想起奇葩說裡的一個辯題“遇到今生摯愛要不要離婚?”,蔡康永拿了《廊橋遺夢》舉例。他說: “ 你們為什麼遇到今生摯愛要離婚?無非是希望下一次婚姻,能保住這個愛情。你勢必要幻滅。你搞錯了方向,婚姻不是用來儲存愛情的,愛情一進入婚姻,就會轉變為其他的東西,它會轉變為家庭,它會轉變為親情,它會轉變為信任與依賴,它就是不會一直是當初的那個愛情。《廊橋遺夢》為什麼讓我們這麼多人為之打動?因為它沒有變成下一個婚姻。如果她跟著那個攝影師走了,變成下一個婚姻,那個今生摯愛會變成一個醜陋的、尷尬的、冰箱裡的、罐頭裡的故事。”
所以讓我們去歌頌金凱與弗朗西斯卡之間的愛情是因為他們保留住了他們對彼此之間的今生摯愛,在餘生念念不忘。就像弗朗西斯卡在遺書中說的“我把生命獻給家人,把所剩的交給羅伯特。”
這是一個很真實的社會現象,用藝術的手法把它表現出來會讓我們覺得意猶未盡,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做到這種把生命交給家庭的責任,把所剩的交給今生摯愛嗎?值得每個人去思考。
最後送上中我很喜歡的一段話: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
10 # 歐美電影
婚後遇到今生摯愛該怎麼辦?電影給了我們一個看似不完美其實很完美的答案。
愛情一旦走進婚姻就會轉變為其它的東西,它會轉變為家庭,轉變為親情,轉變為信任與責任,它就不會跟當初那個愛情一樣。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們為之動容是因為它沒有成為下一個婚姻。
-
11 # foreverlove7
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兩個孩子的母親也不例外,每個人也都有為責任放棄私慾的責任,否則任何愛情都不完美。弗朗西斯卡的一生是幸運的,她有家有孩子還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沒白活。面對抉擇的時候她是理智的,她把愛情完美的定格在那四天,定格在廊橋,她是擁有永恆愛情的勝利者。
-
12 # 冬至80276550
《這樣確切的感覺,一生只會出現一次》
看過很多愛情故事,卻最終為羅伯特.金凱恩和佛朗西斯卡之間的愛情故事所感動。
攝影師、作家羅伯特.金凱恩為了給《國家地理》雜誌拍攝麥迪遜縣的廊橋,在其拍攝過程的四天中,與居住在當地的佛朗西斯卡相遇相識相戀。
晚上拍攝時,羅伯特.金凱恩在鏡頭中看到廊橋上有個紙條,拿來後裝了起來。在拍攝結束後看到那紙條上寫著:“當白蛾子張開翅膀時”,如果你還想吃晚飯,今晚事畢以後可以過來,什麼時候都行。
於是後來,她們一起吃了晚飯。這其中我特別喜歡佛朗西斯卡讓羅伯特幫忙切蘿蔔的那段,覺得真心特別親切自然。宛若真的夫妻。
她們一起喝啤酒,一起聊天。
但這樣的感情僅有一次,在佛朗西斯卡的價值觀裡,她只能選擇家庭和責任。
滂沱大雨中,她坐在車內,他朝她緩緩走來,又停下,微微笑著,彷彿是在說:“我愛你,無論你做出怎樣的決定我都尊重你。”
幾經內心糾葛,她始終沒有開啟車門。她選擇了家庭與責任,卻把一生只會有一次的確切的愛留給了他。
在這一生中,她都對此守口如瓶,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但她知道此生註定只愛羅伯特一人。她為他寫的書,為他珍藏起他寄來的照片和雜誌。但她依然選擇在農場照顧好家庭,擔負起一個妻子的責任。
說實話,這故事並沒有《包法利夫人》那樣的利慾與虛偽的追求,而是真真實實值得被品讀的愛情;也沒有《面紗》中那樣糾結的隱忍和悲痛,有的只是純潔的愛。
-
13 # 燕如於飛
婚姻是大部分人生的必經之路,愛情是不分時間,不分場合突然迸發的心靈火花,婚姻可以將就,愛情可遇不可求。有了愛情的婚姻是一份最美好的契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搭伴同行。心動的愛值得珍藏。結伴同行的婚姻也是神聖的,因為婚姻承載了更多內容。。。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有太多責任。掩埋了那一次心動,換回一個家庭的現世安好,末了,還有故事可以說(當然是在女主角完整的履行了家庭責任後)……
-
14 # 電影縱貫線
在我看來,兩人相愛是因為寂寞,至死愛意不減是因為不得。
兩人初見時,男主是常年奔波在外,只有相機和膠片陪伴的攝影師。而女主是從義大利小鎮遷至人生地不熟的美國,有著丈夫和兩個孩子但家中卻經常只有她一人的家庭主婦。他們有著同樣的漂泊和孤寂。寂寞成了推動他們情感的一大因素。
突然而至的陌生人,打破了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接近愛情的相互吸引,實際更多源自於情慾和寂寞。赤裸的雙足、對他剛剛用過的浴缸的撫摸和梅姨極具誘惑力的體態。當然還有伊斯特伍德不時顯露的,混合了成熟儒雅和野性的荷爾蒙,無不帶有情慾氣息。而兩位主角將這當做愛情看待,不少觀眾也為這種曖昧美好而悲傷的戀愛所打動。
雖然女主最後出於家庭的責任,沒有跟男主離開,只是對這份愛情念念不忘直到離世。但這部影片當年上映時,卻在美國引起了離婚潮。不少經典的愛情故事都是悲劇結局,比如《泰坦尼克號》,比如《魂斷藍橋》。故事在愛情最美好的時刻戛然而止,不再有之後的爭執不和,一地雞毛。《廊橋遺夢》亦是如此。不少因為這部影片而離婚的人們大概都未注意到這一點,便開始追尋真愛。又有幾個能夠得償所願呢?
-
15 # 江左梅娘
這個故事真實而又有趣,很贊。
而其實,他們如果最終在一起了,得到了甜蜜卻也是另一種痛苦的開始。
廊橋遺夢就像童話故事一樣,若女主角真的跟著走了那便是另一番雞毛蒜皮的景象。
我們愛一個人,總是先被他的亮點征服,而不愛一個人,多半都是對他的缺點難以忍受。可是他的優點本來就是他的缺點啊!
比如,他特別暖,可能就比較花,她特別美,可能就特別撩人,他特別忠誠,可能有太過老實,她特別賢惠,可能就特別無趣。
唯有心寬,唯有感恩,也許,才能穩穩抓住眼前的幸福吧!不滿足的時候,看看電影和韓劇吧!只能如此!
-
16 # 江徐的自留地
婚外情,就像一場旅行
文 | 江徐
作家木心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還是它在理解我。
電影同樣如此。一部讓我傾心的影片,不但看到自己的心,還能常看常新。
幾年前看《廊橋遺夢》,最後覺得遺憾,有愛而不得的心痛。秋日午後,重溫此片,人到中年不期而遇的愛情,一段短暫的婚外情,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對自己在愛情與家庭責任之間做出抉擇的認知,讓我對感情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弗朗西斯卡年輕時,因為愛情,從熟悉的小鎮來到陌生國度,只要能和他在一起。他們常年生活在農場,田園悠閒,養兒育女,安靜而清寂。
丈夫溫柔,體貼,愛乾淨,兒子帥氣,女兒乖巧。為了家庭,她放棄自己喜愛的教育事業,成為家庭主婦,每天操持一家四口的飲食起居。
日子如溪水,涓涓細流。當她把豐盛餐食擺上桌,丈夫和兒女各就其位,然後低頭用餐時,看著這樣一份平靜下的沉默,她無奈微笑,心裡缺了一大塊。
機緣巧合,於無涯時光中,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那天,丈夫帶孩子們去別的城市參加博覽會,為期四日。她一個人在家,有點無所事事。
家人剛剛離開,《國家地理》雜誌社的攝影師——羅伯特,遠道而來,來這裡拍一座古老廊橋。
他以問路人的身份闖進弗朗西斯卡的生命。
她潛意識裡想發生點什麼,邂逅、激情、浪漫的事…生活按部就班,寡淡得叫人發慌,這種生活根本不是她少女時代憧憬的樣子。
天時地利人和,羅伯特是那樣一個具有浪漫因子,與自己相談甚歡的人。一切剛剛好,為什麼要抗拒?情難自已時,無暇考慮事後可能要面對的流言蜚語。
這四天,他倆獲得靈與肉的高度融合,話語與撫慰間滿是絲絲入扣的纏綿。
對此,衛道士會評判為無恥的出軌,思想開明者能夠從中看到純粹炙熱的愛情。
如果循著愛情更深一步,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這段婚外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千變一律無精打采的日常的逃離。
羅伯特——這個四海為家、會因為覺得某個陌生小鎮很美就下火車在那裡住上幾天、能夠讀懂女人心的男人,代表的是未知和新奇、詩和遠方、與她少女時代的夢想一致的生活方式。
經濟學家林採宜,將“出軌”形容為情感旅行。她認為,這種旅行和地理意義上的旅行一樣,都是為了感受“不同”。
相對這番委婉,香港作家蔡瀾表達得相當直白:婚外情能夠增加許多婚內情的情趣。偶爾來一下,無傷大雅……不過絕對不能讓對方知道,而且,丈夫有了婚外情,就要允許妻子有同樣的權利。
沿著這條思路回到電影。弗朗西斯卡在電影開始,也是在她生命盡頭,藉助遺言向子女講述這段風流往事時,她說自己感激羅伯特。
沒有他的出現,她的人生,將是一望到底的的死水微瀾。四天的邂逅與相處、相知相戀的靈肉契合,這份回憶陪伴她安然度過餘生。
四天結束時,羅伯特將離開,她的家人也將歸來。而她,已經與羅伯特難捨難分。
她迫切渴望和羅伯特一起離開——離開與少女時代的憧憬悖離卻已成慣性的生活。她將衣物整理裝箱。
思來想去一百遍,最終,她還是選擇家庭。
她想到自己離開後,丈夫和子女將會受到傷害,面對世人的嘲諷。日後只要想到一點,她將充滿愧疚感,甚至會覺得自己和羅伯特的感情是自私、骯髒的。
這份在文明社會中浸染而成的道德感讓她,也讓現實中的你我不敢豁出去做自己。
美國哲學家安·蘭德說:我以我的生命以及對它的熱愛發誓,我永遠不會為別人而活,也不會要求別人為我而活。真實的人生,難道不該這麼“自私”地活?你我都做不到,就像弗朗西斯卡,因為道德評判已經深入骨髓。
如果僅僅因為這一點放棄愛情,也沒什麼大不了。她後來意識到,如果自己選擇離開,不但失去現在的家庭,還會毀壞自己和羅伯特的愛情。
這一點先見之明,太對了。
拋開道德觀念帶來的家庭責任不論,她和羅伯特離開,並不意味著就能長相廝守。
今後的四周、四月、四年,未必能像之前四天那樣美好,除非今後遇不到其他男女的誘惑、沒有日常瑣碎的煩惱與生存壓迫,並且他倆能夠一直從對方身上獲得新奇感。
弗朗西斯卡看似放棄了愛情,實際上既保全了家庭,也守護了純粹愛情——與其日後讓其陷入煙火泥淖,倒不如在最美好時封存心底。
在電影結尾,羅伯特站在雨中,用眼神懇請她一起離開。那一刻,她的猶豫,包括之後錯過的遺憾,固然讓人心痛萬分,這種心痛就像患病時打針,只是痛一時。
等到雲淡風輕,一定會慶幸自己理性的抉擇。
很多年前,國內一度掀起《廊橋遺夢》熱潮。著名學者資中筠,在做大部頭學問著作的空隙,“像吃冰激凌一樣”翻譯了這部同名小說。對其中愛情,她有一段言論,讓我感到不謀而合:
作者調動了一切想象力塑造出這樣一個"最後的牛仔",與這高度組織化的市場社會格格不入,處處要反其道而行,包括對愛情。
這樣一種愛情註定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
即使撇開弗朗西絲卡的家庭責任感不談,能夠想象她跟金凱(就是羅伯特)私奔,然後兩個人一起過日子白頭偕老麼?那金凱還成其為金凱麼?這就像林黛玉與賈寶玉終成眷屬,子孫滿堂一樣無法想象。
我從來不認為林黛玉沒有嫁給賈寶玉屬於悲劇(因為無法想象他倆飲食男女的生活)。朱麗葉和羅密歐如果喜結良緣,誰又能保證他們纏纏綿綿白頭偕老?
有情人終成眷屬,不僅是完美的結局,更是未卜的開場。
面對純粹的愛情,無法奢求長久。
遇見,即是擁有。放棄,卻是保全。“瞬間即是永恆”,這句話對愛情而言再適合不過。
婚姻是居家,婚外情是一場旅行。是緣是劫,是去是留,就看每個人對生命的認知。
-
17 # 鯨魚電影
聊點深入的。《廊橋遺夢》這部電影很多人聚焦在【婚內出軌】這件事情上,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到【出軌】二字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廊橋遺夢》恰恰在告訴觀眾,為什麼出軌,出軌後的自救,以及出軌當下我們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麼改變。
說到出軌總有很多部影視作品湧入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晝顏》、《廊橋遺夢》、《花樣年華》三部。
其實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我們能說這些出軌角色都是玩弄感情的人嗎?都是沒有責任心的人嗎?
出乎意料的是在全民罵出軌的現在,就我們剛剛說到的影視作品中,還會有觀眾為劇中人婚外戀沒有獲得圓滿而惋惜。
這些對家庭數十年如一日的人,在某天會冒險越過了那一條自己原本以為永遠不會跨過的界線?是不是有什麼是一段美好婚姻無法給到的呢?幸福的人會出軌,他們是為了什麼呢?
是為了得到什麼?
出軌原因之一,人們可以藉此找到一種感情相談、自由、新鮮彌補自身缺口的希望。
《廊橋遺夢》裡的梅姨扮演的女主角是一個好妻子、好媽媽、賢良淑德簡直好的不得了。但她卻愛上了一個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他周遊世界,跟女主是根本就是兩類人,但有兩個孩子的女主依舊出軌了。看過的朋友也都知道結局,那是一段最後保留在心裡的沒有結果的感情。但是出軌是事實。
她的出軌在於自身存在感的薄弱,和對目前生活了無希望的狀態。因為大部分出軌的人腦子裡都有這麼一個念頭——
“就這樣嗎?我要這樣生活25年嗎?我要跟現在這個人過一輩子,我彷彿能看到以後的生活是哪樣。”
也許就是這些心理動作,使人跨越那條界線。一部分出軌為了改變氣死沉沉的狀態,將它作為救命稻草。出軌的目的是渴望獲得更多關注,更多非凡的感受,渴望自己被重視。
出軌原因之二,你無法讓你的伴侶對你一直充滿渴望。
大部分出軌的人都會覺得自己重獲新生,解鎖了生命裡另一個自己。
人就是一臺慾望機器,它會讓你渴望獲得自己沒有的東西
所以,他們出軌了。
正如《廊橋遺夢》拍的,出軌之後的梅姨最後還是重新迴歸家庭,為什麼?
因為失去使人害怕,梅姨扮演的角色害怕失去現有的生活和伴侶,卻有想獲得新鮮的血液。並沒有結束目前關係,開始一段新關係的打算。
所以,這種出軌被放在影視作品裡,引導觀眾的想法,你要問我究竟支援不支援,作為浪漫主義論者,還是希望影片中真心相愛的人能有圓滿的結果。但是細想一下,這種想法就是被有意無意誤導的想法。
你問我支不支援出軌,卻沒有問過我支不支援生病,但出軌很多時候正是一場“心理病”。
雖然出軌的人人喊打,作為默默忍耐的被出軌的一方被抨擊不作為,往往還是有曾經出軌的親密關係,擺脫出軌陰影,重修於好的。
人們對忠於愛情婚姻的條律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堅定,或者還有人在混淆這條黑白分明的界限。
這反應了一個問題,無論起因如何,出軌就是一種“心理病”,與病人的好壞不相干。
《廊橋遺夢》這部電影,就是再聊這件事啊。
-
18 # 網遊魅力達人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廊橋遺夢》大家一定看過,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農場主的夫人與以為攝影師的愛情故事,雖然農場主夫人已經有了孩子有了家庭,但是趁著家裡人外出,偶然間對攝影師一見鍾情,並且碰撞出了愛情的火花。在當時的美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家開始反思什麼是婚姻,婚姻內出軌到底是不是可行的?
我感覺,這部影片雖然在一直講述這段婚外情,但是其實是在描寫現實與理想。好比說現實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很粗魯,無魅力的農場主。而在農場主夫人的內心深處,還是充滿了對美好的渴望,有一天,理想真的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女主也會毫不猶豫的衝上去。但是當攝影師邀請女主遠走他鄉時,現實的責任不能讓他離開,只能說是南柯一夢,心裡的滋味只有當事人知道。
我覺得,人生是短暫的,每一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著美好,童心一直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先不討論女主要不要私奔,但是這樣動人的愛情真的會讓每一個人都動心。故事的結局,女主繼續迴歸平靜的生活,我覺得這樣處理真的很好。如果真的離開了家庭,可能女主會發現,攝影師也有很多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所謂的一見鍾情只是不夠了解罷了。還有就是,出軌就是出軌,沒什麼可以美化自己的。對愛人的忠誠是必須的,雖然女主已經做了錯事,但是我就一直在思考,男主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勾引大嫂?而且,他也沒有家庭,其實就是為了找點樂子,這樣勾搭大媽為生吧。看完這一個電影,我的內心,只是希望男主不要再來勾引別人媳婦了!別以為農場主沒有文化,就很好欺負。
-
19 # 衣上雲
《包法利夫人》與《廊橋遺夢》兩個女主同樣出軌,但結局截然不同。
區別在哪裡呢?在於對現實生活的態度。
《包法利夫人》裡愛瑪的悲劇是一心要把浪漫(當然還有她的虛榮)變成現實。她拿現實為浪漫的買單,所以她破產了。
《廊橋遺夢》的女主是把浪漫珍藏在心底,用偶爾的回憶來滋養現實的平淡。她成功地遏制了浪漫向現實的延伸,它就是一支插曲,秘密地在她生命長河裡流淌。
我們可以看到廊橋女主對婚外情的處理手法:妥善地儲存了它,既不否定它,也不用它否定現實生活,反而,為了減輕出軌的負面效應,她更忠誠於生活善待家人了。
所以說,忠誠並不源於浪漫與激情,而是激情之後的冷靜判斷。
-
20 # 翟改琴
有時候人讀懂一個人只需要幾天時間,有時候人一輩子都讀不懂一個人。一對中年男女,飽經人世風霜,但依然對生活充滿夢想,充滿渴望。在他們相識相遇的短暫時間裡,彷彿覺得“我要向你走去,你向我走來己經很久了,雖然我們相會之前誰也不明自對方的存在。”這就是美國作家詹姆斯·沃勒的中篇小說《廊橋遺夢》和後來被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廊橋遺夢》。電影講述了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裡時間裡,與《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相識、相遇、相戀的故事,最後,弗朗西斯卡因不願捨棄家庭而與羅伯特·金凱痛苦地分手。但是兩人刻骨銘心的愛戀卻縈繞了彼此的後半生。這部描寫婚外情的故事,深刻描寫了“人天生不自由,在不自由中又不放棄對愛的尋找的渴望。”人的一生可以認識成百上千的人,也可以和人結婚生子,白頭偕老,但是能和人心靈相遇的人卻是如此之少,以至唯一。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在相識相處的過程中,明白了彼此就是彼此一生所尋找的人,兩個人以自己的本真面目和自然有趣的心靈相遇在一起,獲得了久違的歡樂與喜悅,他們愉快的聊天,愉快的訴說自己的人生喜樂,這樣歡暢的交流是任何他人所不能帶給彼此的。他們深深愛上了彼此。
弗朗西斯卡愛上羅伯特,是因為她長久以來與丈夫的生活過得雖然平靜,安逸。但這對“米麵夫妻,飲食男女”象其他夫妻一樣,對家畜、對錢財、對土地、對他人的關注都超過了對彼此心靈和情感的關注。兩個朝夕相處、同床共枕的夫妻,物質生活是富足的,但對愛有渴望的弗朗西斯卡來說,內心是孤獨的,是寂寞的,是苦悶的。所以,當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相遇而獲得了久違的喜悅時,才真正體會到了愛情的美好。靈魂相遇的愛情是美好的,但只考慮愛情的生活又是自私的,也是不幸的。“感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下職責,這份魔力就會消失。”因為即使有愛情,但離開自己心愛的孩子,弗朗西斯卡知道自己依然不會幸福。所以,她拒絕跟羅伯特離開,這也是所有婚外情的侷限。但愛情又是讓弗朗西斯卡魂牽夢繞的。弗朗西斯卡在過世前留下遺囑,要求她的子女將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因為那裡是他和羅伯特愛情開始的地方。一段美好的愛情就那樣淒涼的結束。
回覆列表
如果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我的觀後感,那就是:女人最幸福的事是她心中一直有個男人,女人最痛苦的事是她一輩子想著一個男人。
一位旅遊世界如同常人逛街的攝影記者,一個呆在鄉下過著重複日子的農婦。偶然的邂逅,讓他們熊熊燃燒了四天的激盪愛情,之後,用一生去追憶,直至骨灰拋灑在最初相遇的廊橋,繼續守望這段淒涼美麗的遺夢。可憐?可嘆?面對“這麼肯定的事情一生只有一次”的愛情,女主角為了不傷害家人,寧可永失所愛,留在日復一日死水般的婚姻裡;男主角認為“愛就是尊重”,從此獨自漂泊天涯,抑鬱而終。
男女主角都用餘生來做這四天的註腳,完成一段神話一樣的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
顯然,電影這樣的處理符合了我們傳統的道德觀,因為個人的感情自由怎麼可以建立在傷害別人的基礎上呢?於是男女主角為道義所做的犧牲,美化了他們之間的婚外戀。於是我們觀眾,如何能忍心指責他們?何況指責他們,就是指責自己。因為在生活裡,誰能是道德的楷模?將婚姻和愛情,自己的靈魂和愛情處理得無可挑剔?可同時,我們能贊成這樣的婚外戀嗎?或者能表揚他們的犧牲?也不能!畢竟,婚外戀並不是值得誇耀的事情。
那麼女主角是怎麼樣做的?既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又不違背自己的靈魂?為了不讓良心受煎熬,於是今生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家人,為了不讓靈魂孤獨流浪,於是就將來生奉獻給無緣的愛人。女主角不就是這樣嗎?活著時候,守護著這個家,死後,和愛人一起守護著廊橋。正是因為這樣,電影揭開了許多觀眾心中的疼痛,為女主角流下眼淚。
生活很多時候不是簡單的道德批判,僅僅用道德來簡單地判斷一個人做得對不對,只能顯示批評者不是太幼稚就是太虛偽。生活只是一種過程的體驗,對於許多選擇,我們所做的至多是平衡道德的天平而已。
在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部內涵深刻的社會倫理片,透過對婚外戀情的探討,透過對中年人心理情感的細膩地刻畫,揭示了中年人的倫理價值取向與情感平衡觀念。所以說,被《廊橋遺夢》感動的觀眾大部分是觀念保守的中年人,而年輕一代會直斥這部電影無聊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