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步步小贏

    這個問題真是個好問題!

    秦隋兩個王朝,何其相似啊!

    秦隋都是一個開拓性的王朝。秦朝,從戰國紛爭到全國統一,統一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統一道路標準,統一文字,甚至統一了文化(當然這個是它犯的一個錯誤),統一法制,等等。總之,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創性的朝代,可以說,從戰國到秦朝,中國經歷了一場漫長而殘酷的革命,從而誕生了一個嶄新的統一帝國。這裡說革命,我認為是準確的。因為如果秦國相對於戰國時代的東方諸國,其先進性是革命性的,也只有這樣的革命性,才是秦滅六國而統一的根本動力。秦朝,毋庸置疑的是一個偉大的王朝。

    隋朝也是一樣的,從南北朝五胡十六國的幾百年戰亂,到達重新統一,修運河,開科舉,使得中華文明開創性的向前發展,雖然短命,卻也是一個偉大的王朝。

    秦隋的滅亡,也非常相似。滅亡的導火索都是農民起義,而農名起義,自然是跟修長城,修運河導致的徭役繁重分不開的。但是最後奪取秦隋天下的,都不是農民起義軍,秦朝實際上滅亡於六國貴族集團的反撲復闢,隋朝實際上滅亡於地方軍閥的反叛。

    項梁:秦末起義軍首領之一,實際上是楚國貴族

    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

    那麼,難道偉大的王朝,有什麼弱點麼?

    我認為造成這些偉大王朝不穩定的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王朝的開創性,革命性。這種劇烈的變革,造成很多人不適應,很多既得利益集團必然激烈反抗或者反對。所以,秦朝最後滅亡於六國貴族集團的反撲復闢,而不是亡於農民起義。隋朝滅亡於地方軍閥反叛,而不是亡於農民起義。

    第二,繁重的徭役。秦朝為了保持北方長治久安,開始修長城防禦匈奴襲擾,同時為了統一南方少數名族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南征,而為了保障後勤運輸,勢必要修建很多運河渠道,這也同樣造成兵民疲憊,徭役繁重。老百姓負擔過重,必然引起民間反抗,這就是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但是農民起義卻被那些處心積慮想反抗朝廷的人利用了。

    第三,也是我們推測的原因,就是這個朝廷的統治集團,都是從原來的一隅小國出來的,突然面對一個縱橫幾千裡的泱泱大帝國,還沒有準備好,一時無法適應。從法律制度,管理方式等等都無法應對這個新生的廣闊帝國,犯錯誤是難免的。很可惜,這些錯誤卻是致命的,而伺機奪取帝國政權的漢朝和唐朝,卻從秦隋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從而造就了一個強大繁榮的帝國。

    最後,連續不斷的對外征戰。即使在秦末天下已經統一,秦國仍然在北方維持著三十萬大軍,並且還有五十萬大軍南下平定百越。而隋朝,西征西域,東征高麗,徒費國力。這些戰爭必然增加人民負擔。

    但是,我們也不必為秦隋的短命而惋惜,因為秦隋朝創新的成果,在後續的漢唐朝都得到了傳承,並且還被髮揚光大,那個時代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 2 # 05年炮兵

    這個也不一定,譬如宋朝還是挺長命的。秦隋兩朝的快速覆滅,很大原因都是因為急功近利。先說秦朝吧,我個人觀點是這樣的:始皇帝統一天下之後,不應該太過著急把秦國廢分封行郡縣這一條國策短時間內在六國施行,應該分封與郡縣並用,用20年,甚至50年來慢慢改變,畢竟秦國當年商鞅變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需要時間的,其次,始皇帝使用民力過甚,勘亂之後首要之務就是與民休息。再說隋朝,其實我覺得隋煬帝就好比紂王帝辛,帝辛對外作戰是打敗了東夷,為文化的傳播起到了大作用,但是自身也受了很大損失,被西周偷了一把雞。而楊廣東征高麗卻沒有其他什麼重要意義,其實就算是贏了也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其次隋朝也是和秦朝犯一樣的毛病,那就是濫用民力,在東征高麗的時候還開鑿運河,當然,開鑿運河是利在千秋的事情,但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這就不合時宜了。我個人淺見,這就是這兩朝如此短命的癥結所在。

  • 3 # 知未是也

    一是樹敵太多。比如秦國,天了六國,就有六家仇人,項羽乃楚國項燕之後,正所謂楚雖三戶,滅秦必楚。張良是鐵桿反秦分子,一心想為被秦滅掉的趙國報仇。隋朝在建立前也滅了好幾個小國,比如陳國大將秦子厚之子秦瓊秦叔寶,還有程咬金等,都是家仇國仇一起報,二人後來成為滅隋的中堅力量。二是長期征戰造成國力脆弱,民不聊生。秦滅六國,隋統一天下,都是長期用兵的結果,打仗不但流血,還要用錢,無形當中加大了對民間各種稅費的徵收,繁重的苛捐雜稅造成老百姓沉重的經濟負膽,加上天災人禍,讓老百姓苦不堪言。三是大興土木,激起民憤。秦修長城,隋修運河,雖然在今天看來利大於弊,值得一修,但要知道,修長城運河,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長年征戰已造成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再大興土木,老百姓不反才怪!秦朝、隋唐命短的原因較多,主要是兩朝在政治上實行殘暴統治,經濟上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加之長年用兵,樹敵太多,大興土木,天災人禍等,加速了秦隋兩朝的短命和滅亡。

  • 4 # 四維泡泡裡的我

    題主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夏商周開始一直到今天,梳理一下歷史脈絡。

    夏商周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至周朝諸侯爭霸,各自為王。

    秦始皇結束了七雄爭霸統一華夏,至秦二世共14年(前221年-前207年),然後經歷了西漢、新潮(王莽篡漢)、東漢,接著就分裂成魏蜀吳三國。

    三國鼎立後,兩晉再次統一中國(西晉266年-316年、東晉317年-420年)兩晉長達154年,然後再次分崩離析。

    南北朝後,隋朝(581年-618年)再次統一中國 ,時間為37年。

    然後就是李世民推翻隋煬帝建立唐朝(期間武則天建立周朝),時間長達289年,然後再次分裂為五代十國。

    接著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再次統一中國 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時間長達319年。

    然後成吉思汗先統一了塞北,接著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1271年-1368年)時間為97年。

    接下來就是朱元璋回覆漢人天下,建立大明(1368年-1644年),時間為276年。

    然後女真後裔努爾哈赤又幹掉大明,建立清朝(1644年-1911年)時間為267年。

    接下來的歷史就不用在贅述了吧。

    從中可以看出來結束分裂局面, 統一華夏的王朝確實基本都是短命的,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必要的高壓手段和勞命傷財的浩大工程,致使民怨四起,比如秦始皇的嚴苛法制及長城、阿房宮等,隋煬帝的京杭大運河,元朝更加要命的是把人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人,再加上其他歷史因素疊加在一起才出現了題主所描述的情況發生。

  • 5 # 羨之說

    限定長久分裂後的大一統王朝,總共就那麼幾個:秦,西晉,隋,宋。樣本就那麼幾個,北宋不能算短命,所以就沒什麼規律或道理可言。秦隋算是二世而亡,秦朝十幾年,隋朝自統一到滅亡不到三十年,但西晉有五十多年(從統一算37年),有好幾代皇帝,能不能說是“很短命”呢?

    所以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只能一個個分析。就秦朝來說,西周之後封建七八百年,大一統反而算是秦朝的創造和專利,由此中國歷史走向一個重大分野。秦朝滅亡,六國的殘餘勢力出力甚大,好多人還想回到原來分封的狀態,各回各家當諸侯王,包括項羽。劉邦也是搞分封,先是異姓諸侯王,後面是同姓諸侯王,這才有了漢景帝七國之亂。要是七國之亂沒有被平息,會不會演變成西晉八王之亂的情況,西漢因此滅亡?這個說不好。秦漢之際,分封與中央集權制度選擇,有過很長的拉鋸時間,這是要了解的。

    西晉滅亡,主要是分封惹的禍,直接導火索是八王之亂,打得亂七八糟,給了內遷的遊牧民族機會。隋朝不說,怎麼滅亡的都比較清楚。

    從宋朝開始歷史進入另一個分野,也就是錢穆所說的近代平民社會,世家大族、門閥貴族退出歷史舞臺,民間的組織、武裝力量被大幅度削弱,唯有原子化的小農家庭(宗族文化紐帶還有)。五胡十六國的時候,中原還有大量的以塢堡經濟為支撐的聚落武裝勢力,到元滅宋、清滅明,民間就沒有強有力的抵抗勢力。所以或許可以說,宋朝起中央集權力量的增強,為宋元明清的穩定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從宋朝起,王朝更迭,是異族政權入侵的結果,而不亡於內部割據混戰(如漢、隋、唐)。

  • 6 # 伯牙子期
    先說秦朝, 秦二世而亡,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在始皇帝死後,直接熄火了,原因在哪兒呢?

    大秦的滅亡,死於制度, 區區趙高胡亥能搞垮一個高速運轉的國家?和我說我是不信的,

    秦朝的制度就像一個緊繃的弦一樣,他已經繃了幾代秦君了,這個制度在秦始皇的手中被做到了極致,所以始皇帝能夠碾軋六國,統一天下。

    第一,所有人,都為皇帝負責。皇帝透過監察網路,嚴密監督官員。第二、張大的地方郡縣體制,政權延伸到縣以下,既有屬於塊的鄉,也有屬於條的路亭。第三、嚴刑峻法,無論官民,一律以不能變通的法律治理。繁複的法律條文,嚴苛的司法過程。第四、以吏為師,徹底的愚民體制,不僅愚民,而且愚官,需要學習的只有法律,只有官員才掌握這些法律,要想學,也只能跟官員學。第五、社會管理上的軍國主義,軍事化管理和連坐制度。第六、以軍功和事功為政績的官員考核晉升制度。

    這樣的制度,就是一種暴政的基礎。

    統治者最大的偏好,是不斷地崩解政治和社會的弦,治下的百姓難受,讓替他幹活的官員緊張,不能犯一點錯。

    一個只能一個趨向不斷把弦繃緊的體系,理論上,總有一日弦是會斷的。所以,即便秦始皇不死,早晚也會被推翻。

    一個幾十年前剛剛橫掃六國的強大的政治軍事體系,怎麼幾個戍卒一叫,幾乎所有這個帝國地方的官吏和軍隊,都變了心呢?事實上,秦二世和趙高,不過是個背鍋的,替在某些人眼裡絕對高大上的偉人秦始皇政來背了一個巨大的黑鍋。

    再說隋朝

    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幾年後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南北朝割據的局面。統一的隋朝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然而由於二世皇帝隋煬帝的暴政,如此繁榮強盛的大帝國很快就滅亡了。

    楊廣的失敗在於他太著急了!

    楊廣其實是一位很有能力和抱負的君主,在位13年。在位時期,他修建長城、大運河和東都洛陽城,三徵高句麗,短短十幾年做了這麼多,他太著急了!

    所以導致了北方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朝統治搖搖欲墜。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命令修治丹陽宮,準備遷居那裡。在他所乘坐的龍船到達江都的時候,部下共謀推舉宇文化及為首,發動了兵變。宇文化及逼迫縊死了隋煬帝,盛極一時的隋朝就此滅亡了

    現在有很多人說,楊廣做的是弊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個確實沒錯。他做的都沒錯,但是如果他把這些事情在幾代人完成,可能隋朝不會這麼快滅亡吧。

  • 7 # 宋安之

    秦隋皆是二世而亡,成全了強漢與盛唐,後世將這兩個時期多以秦漢與隋唐而稱。

    秦隋之所以如此短命,無外乎兩個原因。

    一、建立背景,秦之前春秋戰國數百年的亂世,七國國家意識初步形成,各自為政,秦實現了第一次統一中國,但是六國殘餘貴族勢力十分強大,一直蠢蠢欲動,在秦始皇時代春秋鼎盛之際就刺殺過秦始皇,後面的漢朝在立國後就沒有六國勢力反撲的煩惱,就是因為秦朝短短存在的十幾年中,先是統一中國過程中將六國勢力打碎,然後亡國後連年的戰爭中至劉邦統一天下後,六國勢力已經徹底被揉碎了,再也沒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了。

    隋朝之前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數百年的亂世,雖然晉短暫統一過中國,但是很快西晉滅亡,衣冠南渡後的東晉只有半壁江山,這幾百年就是割據時代,你來我往的,戰亂不止,北方五胡亂華已經是滿目瘡痍了,南方劉裕代晉立宋以後朝代走馬觀花一般,幾十年一換,一派烏煙瘴氣,這樣下去,秦始皇統一中國,使中國不再如歐洲一般支離破碎的努力很可能前功盡棄,分化很嚴重,隋文帝及時出現再度統一中國,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幾百年亂世中最強大的門閥士族勢力始終是尾大不掉,直到唐朝才逐步削弱,前朝勢力也蠢蠢欲動,暗潮湧動,隋煬帝即位後一系列大手筆,國力空虛,這些門閥士族就跳出來再造霸業了,最終同樣關隴集團的隴西李氏取而代之,門閥士族勢力還有隋之前的分化問題經過隋朝的消耗,在唐朝都順利解決。

    二、繼承人問題,在古代家天下王朝中,皇帝的個人素質直接決定了整個帝國的走向,可以說這是封建王朝帝制的致命缺陷,每個王朝建立都是經過腥風血雨的,太祖開國,太宗守成開疆擴土,渡過開國的危險期以後,只要後面不是太昏庸的皇帝都可以享國近三百年,大一統王朝中除了元朝,其他朝代要麼像秦隋二世而亡,要麼享國近三百年,這些享國近三百年的王朝建國後前幾位皇帝基本上都是素質極好的皇帝,所以說繼承人很重要,在開國以後第二任繼承人問題上更是重中之重。

    秦二世大家都知道的,本不是皇位繼承人,篡改遺詔,陰謀上位,卻無治國之能,無能至極,被宦官趙高架空,鬧出指鹿為馬的笑話,最後被趙高逼死,真是可笑可恨,這樣的二代繼承人,王朝焉有不亡之理。

    隋煬帝是一個複雜的皇帝,他並非無能還頗有才幹,但是大手筆太多,對外三徵高句麗、親征土谷渾,對內修大運河、遷都、進一步完善科舉制設進士科打壓門閥勢力、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幾代人的事情,他一代人就想做完,結果頻繁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門閥士族勢力支援的叛軍群起而之,最終隋煬帝身死國滅,隋朝的改革成果都成就了同是關隴集團的隴西李氏。

    大一統王朝二代繼承人,做成功了是唐太宗明成祖,做一般了是宋太宗,做失敗了就是秦二世隋煬帝這樣遺臭萬年。

  • 8 # 時代890

    秦朝實際延續了幾百年,只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二世而亡。主要在於秦朝暴政人民不堪苦役,朝廷中央奸臣當道繼任君主無能;隋朝類似也是繼任君主暴政荒淫無道。但是秦朝和隋朝具有非常遠大的正面歷史影響,都結束了幾百年的中國分裂現狀,建立了很多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制度,比如秦朝的中央集權皇帝制,郡縣制,隋朝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等等。

  • 9 # 西安交大黎荔

    秦朝和隋朝就有著驚人的相似,都完成了大一統,都屬於短命王朝,都是二世而亡。它們都是統一了大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大統一。秦朝是結束了春秋戰國,而隋朝是結束了十六國南北朝的局面,都是在歷史上存在年代比較短暫的朝代,秦14年而亡,隋37年而亡。

    破舊立新的朝代,都承受巨大的社會積怨,社會治理、制度創新,往往有許多不夠完善之處,所以通常很快亡國,就好像第一代產品通常功能不夠完善一樣,到了其後的第二代第三代產品就會更經得起檢驗。

  • 10 # 鄒玉傑律師

    秦朝與隋朝相似之處極多。好的方面有四個:

    一,都實現了大一統,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的混亂時期;隋朝結束了16國南北朝的混亂局面

    二,都在社會管理制度方面有巨大的創新。秦朝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等;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度,讓下層人士有了上升的機會。

    壞的方面至少有三個。

    一,都是二世而亡,統一的時間比較短,秦朝有不到20年的時間,隋朝也就30多年的時間。

    二,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秦朝時建造阿房宮,驪山陵墓;隋朝是建造大運河。

    三,政治方面都實行的是嚴刑峻法。沒有像漢朝和唐朝那樣與民休養生息,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有喘息的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兩個朝代都一直存在。就是有一種慣性思維在作祟,沒有得到及時的改變。

    以往在統治者的心中,都有一個不成文的思維方式——亂世用重典。

    而秦朝和隋朝前面的朝代都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

    比如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亂的時期,正是在這種時期,導致了文化上的百家爭鳴的局面,也是中國文化最燦爛輝煌的時期;

    而南北朝時期,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最亂的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當時的統治者都有一種思想——必須用重典嚴刑酷法,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否則必然會出現大亂。

    而當秦朝或者隋朝的統治者統一了天下之後,並沒有及時的改變亂世用重典的思維方式,而是對已經在水深火熱中煎熬了太久的老百姓繼續施加壓力。

    而人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當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像彈簧一樣,必然會有反彈。

    之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秦朝和隋朝全部二世而亡。

    而他們之後的漢朝和唐朝,均吸取了這種教訓,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讓他們對生活有了盼頭,有了盼頭的老百姓,就不可能起而造反。

    誰會願意整天過著刀頭舔血的日子?

  • 11 # sam弓長

    秦朝和隋朝確實是很相似,很容易讓人放在一起類比。

    先說說相同點

    1.短命(詳見下文) 2.制度性的建設成就都很大(秦: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隋:三生六部制、科舉制等) 3.結束了中國幾百年的分裂,完成了大一統。4.承接它們得都是無比輝煌強盛的大帝國,漢和唐。

    細說短命如下:

    秦朝1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歷二世。(秦王子嬰不敢稱帝,不計入)

    隋朝38年(公園581年---公園618年),歷三世。(楊堅、楊光,楊侑)

    秦:a.六國貴族復辟勢力強大,他們不會甘心就此服軟,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統一不可謂不艱辛慘烈,對六國貴族並沒有趕盡殺絕。這些人如果一旦有人(陳勝吳廣)煽風點火,他們就會群起造反。b.秦沒有把整體的經濟狀態從戰時狀態及時撥回到建設狀態,統一戰爭是人心所向,但是統一之後建宮殿,修長城,建高速(直道馳道),挖靈渠,短短十幾年把這些世紀工程給做完了,勞民可見一斑。c.接班人沒交接好。 扶蘇本是寬厚之人,儲君的不二人選。一般嚴苛之君過後都是寬厚之主,這樣容易收攬天下人心,類似於朱元璋和長子朱標。但是李斯趙高為私利篡改遺詔,胡亥上位,這位老兄居然把自己的兄弟姐妹殺個精光,其IQ EQ可見一斑。d.秦軍兵力分散了,那些掃六合如狼似虎的秦軍因為駐紮在全國各地,奔回關中救援非常困難,面對劉項,也形成不了優勢兵力。

    隋:a.北征高麗,南開運河,急功近利,國庫消耗太大,百姓水深火熱,民怨沸騰,這就等於乾柴已經準備好了,就等一把火了。b.從西魏北周以來,朝廷裡面世家大族(關隴集團)是一股很大的勢力,楊廣想要乾坤獨攬,獨斷專橫,就得把他們幹掉,以高熲為代表的一片大臣被誅殺之後,關隴集團也就人人自危了,然後,瓦崗軍這把“火”上陣了,於是來源於關隴集團的李淵趁勢而起,摘下了最後的勝利果實,建立了大唐。

    多有疏漏,敬請斧正

  • 12 # 月關說

    第一,暗流湧動。秦與隋都是結束幾百年的混亂重新統一。各方力量要不就是被整合進自己的體系,要不就是被壓制,除了中央的力量,地方力量依然存在,只要中央力量出現縫隙,那麼就會出現各種力量的反抗,如果中央無法消滅反抗的力量,則自己就會被消滅。

    秦的力量是原先的秦國,隋的力量是關隴集團,當第一代領導人去世,新領導人即位(單位不當),原先的功臣集團就把持朝政,而新皇帝又想擴大自己的權利,如果處理不當,新皇帝就和打天下的功臣集團出現割裂。這樣中央出現縫隙,原先被壓制的力量就會重新向中央發起挑戰。由於功臣集團和皇帝之間不信任、存在矛盾,就使得中央的力量嚴重削弱。

    第二,沒有建立法統、道統。秦與隋看起來很強大,但其實很脆弱,真正願意維護贏家和楊家作為皇族統治天下的維護者沒有建立起來。秦末和隋末沒有出現維護皇家的集體,主要就是這個原因。相反,漢朝和唐朝都出現了維護劉家和李家為正統的維護者,他們不是皇族子孫,而是士大夫,是整個社會的精英階層。

    第三,民力使用過度。秦和隋對民眾的控制非常嚴,民眾幾乎生活在國家的監視下,不服從國家的排程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國家不停的讓民眾打仗和服役,那民眾將不堪重負。漢朝和唐朝對民眾的控制則相對鬆散,就無法有效的組織所有的民眾,民眾就有了迴旋的餘地,則更容易生存下去,國家也更容易長久。

  • 13 # 知史說史鑑史

    因為秦朝和隋朝都是空前絕後開天闢地的一個偉大的朝代,由於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鑑便走上了彎路,成為後世君主治國理政的反面教材,秦始皇開創了獨一無二的皇帝制度,設立了郡縣制,三公九卿制,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隋朝是在魏晉南北朝之後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隋文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開創科舉制度對之後的封建王朝建立奠定了基礎。功績卓著,再加上後來的秦二世胡亥暴虐兇殘,比秦始皇有過之無不及;隋煬帝接受了一個富強的國家之後便一心想要建立秦皇漢武那樣的豐功偉績,完全忽視了百姓對於一個王朝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君舟民水的效應,最後真的成為孤家寡人,隋煬帝是一個有才無德的暴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損害了當時百姓的利益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秦朝滅亡原因:秦始皇在位之時,嚴刑峻法,修建阿房宮,修長城,以及秦始皇陵,百姓民力耗盡,苦不堪言,秦二世胡亥上位更是變本加厲,殘害忠臣指鹿為馬,加上六國本就不滿於秦朝統治因此各地群雄逐鹿中原,秦王子嬰出城投降秦朝滅亡。

    隋朝滅亡原因:隋文帝給隋煬帝留下了一個蒸蒸日上的帝國,國富民強,糧多錢多,百姓富足,隋煬帝好大喜功,剛愎自用,閉塞言路,揮霍無度,修建離宮別院,長城,四處征戰,再加上言而無信失去民心,煬帝在舉國皆為起義軍無力迴天自己心灰意冷偏居江南一隅,最後因為自己的離心離德被手下兵變殺死。隋煬帝留在長安,洛陽的王子也被殺最後隋朝滅亡。

    秦朝和隋朝還有一個最終要的共同原因:太子的地位不牢固,秦始皇張子扶蘇被莫名其妙的偽造詔書賜死,胡亥則胡作非為不理朝政被趙高殺死;而隋文帝則因為太子楊勇的個人作風問題給了晉王楊廣可乘之機。秦始皇身上本來就體現著殘暴的性格進而遺傳給了同樣心狠手辣的二兒子,隋煬帝楊廣因為太想要完美達成自己心中的目標一旦事與願違遇到挫折就成為一個窩囊廢了。這也算是個人性格的缺陷吧。

  • 14 # 諸葛婕婕

    秦朝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餓王朝,但可惜二世而亡,其短命是因為秦始皇雖然使用武力消滅了六國,但六國並未心服,有復國之心,再加上秦始皇使用暴政,百姓怨聲載道,到了秦二世,他沒有才略,卻暴虐超過其父,官逼民反,民不能不反,天下大亂,秦朝終於滅亡了!

    至於說隋朝,它結束了中國長達三百多年的戰亂及黑暗,統一了全國,隋文帝勵精圖治,政治清明,但到了隋煬帝,好大喜功,開通大運河,勞民傷財,各地反王紛紛揭竿而起,隋朝也二世而亡了!

  • 15 # 趙先森sir

    都大一統,都濫用民力,工程專案都很好,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但是科技生產力方面,是沒有那個能力的,民眾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餓殍遍野,激起民憤,也刺激了舊貴族的利益,還有在接班人的選擇問題上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還有巡視天下,秦皇,隋煬尤其是隋煬帝走的最遠,數整個封建帝王之最。

  • 16 # 關河南望

    接班人的整體素質跟不上蒸蒸日上的王朝

    一個朝代的第二代接班人關係到這個朝代的國祚長短,其重要性甚至超過開國皇帝。這個接班人選對了,有作為或者扶得起,這個朝代長壽的機率就呈幾何級增長;一旦選錯了,亂作為或者扶不起,就會把還未捂熱的江山玩完。

    秦、隋兩代都是二世而亡。如果要問責,秦二世胡亥、隋煬帝楊廣都是直接責任人,很明顯是這兩個二傳手把球搞丟了。但要追究終極責任人,秦始皇和隋文帝都難辭其咎。接班人是他們選的,看走眼也好,帶病任用也好,組織部門都要擔責,更何況是皇帝,一言欽定。

    如果是扶蘇而不是胡亥繼承皇位,秦朝還會不會二世而亡?

    我認為不會。史載,扶蘇對秦始皇的運動進行過多次勸諫,比如針對打倒知識分子的焚書坑儒運動,他說,儒生都讀孔子的書,現在以“重法繩之”,恐怕天下不安啊。

    扶蘇和秦始皇在治國觀念上截然不同,他若繼位,正好可以對父親的過激做法進行撥亂反正,而不會像胡亥那樣變本加厲。秦朝的統治還有迴旋的餘地,就像一把弓,張得很滿了,再去使勁撐開,難免嘎嘣斷了,如果往回收一收,張弛有度,還能用很長的年頭。

    隋文帝楊堅也一樣,錯在廢了太子楊勇,而立楊廣為接班人。楊堅執政之初,名聲還不錯,在減輕百姓負擔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後期已經趨於暴虐,容不下異見分子,實行酷刑,濫殺功臣。隋朝要續命,只能寄希望於接班人透過仁政來補救。

    楊勇是合適的人選,其人品、能力都很好,當太子時已受到百官擁戴。楊廣正好相反,作風奢靡,好大喜功,這樣一個接班人完全不利於隋朝的喘息。

    隋文帝竟然老糊塗到看不出楊廣是個戲精,被他裝孝順,扮樸素給蠱惑得一愣一愣的。結果證明,改立太子的代價大到把楊家人的江山都弄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有什麼好的輔助識字的工具推薦嗎?比如繪本,比如卡片。你家用的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