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小果
-
2 # 噢特慢的媽媽
這是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孩子沒耐心,一個就是不願意思考,下面將為你逐一分析:
1.孩子做事情沒有耐心該怎麼辦呢?
我們先來了解缺乏耐心的孩子會出現的3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和散漫性
暴力
性這是缺乏耐心兒童的最大特徵。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大聲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可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
依賴性
遇到稍稍困難一點的問題,便失去獨自解決問題的意志,轉而向他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孩子的意志漸漸薄弱。
散慢性
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看起來態度散漫。玩玩具的時候,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都不能堅持下去。
如果孩子一直缺乏耐心,很不利於未來的學習、成長,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呢?
為了培養孩子做事情的耐心,父母們應該這樣做:
1、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耐心,才能讓孩子有耐心。如果父母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慾,更失去了耐性。
3、堅持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鍊,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4、給孩子有限的玩具與圖書
不要一次給孩子很多玩具或圖書。如果給了太多,孩子應接不暇,就會只滿足於它們帶來的新鮮感,而沒有耐心去探索每一個玩具與每一本圖書。
5、參與團體遊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提升孩子的耐心,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
6、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目標
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設立目標,並幫助他們最終實現。孩子最好要反覆說出自己的目標,透過這個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堅守承諾,從而產生堅強的意志。
7、讓孩子專心去做一件事
要儘量避免孩子一心兩用,比如邊看電視邊吃飯,邊看電視邊做作業,這些行為要儘量杜絕。
8、讓孩子獨自看書,獨自學習
很多家長喜歡在旁邊陪著孩子學習,以為這樣一方面能幫孩子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可以監督孩子是否用心。但這樣孩子容易產生依賴心理,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9、不要打斷孩子
如果孩子在專心地做一件事,不要隨意打斷孩子。如果經常打斷孩子,孩子在以後做事情時就會擔心被人打斷,從而不敢專心。
10、對孩子說話不要反覆強調
對孩子說話不要重複說,很多媽媽總是擔心孩子沒聽見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如果總是反覆說同一句話,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會細心聽其他人講話了。
掌握以上這些方法,孩子做事沒耐心的問題就會漸漸得到改善
2.現在的孩子不愛思考的原因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1.家長的過度包辦剝奪了孩子的思考權利
中國式家長習慣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得太寵溺,愛得太專制。家長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壓制孩子的思考,捆住孩子的手腳,綁住孩子的翅膀。這些家長不知道,每一個不懂思考的孩子身後,都有一個“不願放手”“包辦代替”的家長。正是家長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一手造成了“懶得思考”的孩子。
2.應試教育侷限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有些新思維教育專家會如此定義國外教育和中國教育:“國外的教育是透過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來提升個人能力,而中國教育是填鴨式地灌輸知識培養機械活人。正常的教育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而我們的教育扼殺孩子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3.高科技的現代生活讓孩子懶於思考
造成孩子們懶得動腦筋的原因之一,是高科技時代的生活讓一切都變得輕鬆,減少了孩子們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機會。如,充斥在孩子生活中的動畫與電子遊戲,因影象越來越完美而擠佔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先要理解,什麼是思考力?
真正的思考力就是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正面挑戰困難,針對問題本身運用多種思維邏輯進行推理和實踐,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長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兩大原則:
第一:讓孩子做最終的決定,也就是尊重孩子的決定。
第二:遵守“三不”原則即不為孩子決定、不強迫孩子接受、不代替孩子執行。
訓練孩子思考能力的九種方法:
1.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可貴品質。可以給孩子講授一些相關的知識,一些發明家的故事,引導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這樣會使孩子開動腦筋,學會思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2.多讓孩子自己分析
思考力的積累,可以說是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礎上。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味地指責訓斥,可以讓他自己想一想什麼地方做錯了,為什麼做錯了,應該怎樣做。
3.多引導孩子發現問題
家長可以多引導孩子想出多個解決問題的方向,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來,家長不要著急,要耐心地引導、啟發他。
4.給孩子提供民主的氣氛
家長不能壓抑孩子,應該為孩子提供寬鬆的環境,多聽孩子說話,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激發孩子的創造性和思考慾望。
5.多鼓勵孩子
孩子做什麼事,家長都不應限制過多(不包括那些危險的事情和錯誤的事情)。如果孩子失敗了,家長應該鼓勵他,幫助他找出失敗的原因,鼓勵孩子克服困難,避免失敗。
6.給孩子獨處的空間
給孩子獨處的空間和時間,對孩子的思考是十分有幫助的。
7.讓孩子自己想辦法
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家長首先就應該問孩子:“你該怎麼辦?”“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勇敢的實踐自己的想法,我們加以輔助和引導就好了。
8.讓孩子多應用與實踐
應用實踐能力的核心思維過程是“遷移”。遷移在心理學中的解釋是“將已有知識和經驗運用在新的情境中”,中國古語中的“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等都是遷移這種思維過程的呈現。
9.適當的做個“懶爸媽”
我們平時太習慣於照顧孩子,以至於常常忘記放手。如果把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安排的十分妥帖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自己也不願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幫助。長此以往就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此外,家長也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或工作,這對他們心智與精神的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思想家,我們要保護好他與生俱來的思考力。培養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是我們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特別重視的部分。獨立思考、創新思維,才是孩子在將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
3 # 每日親子游戲
孩子正處在生理發育的階段,這讓他們很少會有耐心的去對待一些事情。所以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父母的耐心就特別重要,父母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式都是在為孩子樹立榜樣。
在培養孩子耐心的過程中,往往都不是很愉快,但是一旦幫助孩子養成了耐心,將來他們在面對類似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再衝動行事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培養耐心呢?
下面推薦三個方法,家長們可以都來試一試。
培養耐心三部曲1.適當讓孩子等待。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要總是馬上放下手頭的一切去滿足他們,需要讓孩子感受到不那麼愉快的等待過程。讓孩子體驗延遲滿足是為了未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延遲滿足,不是單純的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壓制他們的慾望,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比如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放學後他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就青春期以後在社交中容易休閒,固執,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會退縮不見我就不知所措。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在孩子要求某件事物的時候讓孩子稍微等一等。以此來鍛鍊孩子的耐心。
2.告訴孩子他們的感覺。當孩子不得不等待的時候,家長可以藉此機會來幫助孩子認識他們此時此刻的情緒,告訴孩子這種感覺就是沮喪並對孩子表現出的耐心進行讚美。例如家長可以說,我知道等待的過程對你來說很困難很不好受,但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是一個有耐心的孩子,表現的非常棒。當孩子因此而得到家長的讚賞時,他就有可能在下一次更努力的進行嘗試。
3.參加促進耐心的活動。除了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耐心,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做一些不能立即產生結果的事情。例如種一些植物並經常觀察植物的變化,在參加的活動中讓孩子去經歷整個過程,體會到耐心等待得到的結果,孩子會記住並運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培養孩子的耐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對父母的耐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孩子學會剋制,擁有耐心,必定會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順利。
-
4 # 料理師景瀚
你好我是景瀚非常有榮幸為你解答。這是我之前寫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家長抱怨,小孩無法等待,很沒耐心,要什麼就馬上要給他,不然就大哭大鬧!孩子怎麼這麼沒有耐心,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是否合理,最後變成家長更沒耐心,快要抓狂了!孩子的「耐性」需要多種心智慧力的發展每個孩子都有沒耐心的行為,因為「耐心」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件難事。年紀不同耐心大大不同,因為這是需要多種心智慧力發展成熟,才能表現的出大人期待的「耐心」。◎因果關係的理解2歲前的孩子,語言理解與表達差,即使你告訴他要等待的理由,但小小孩仍無法真正理解因果關係,就是不懂為何要等待,因此故直且沒耐心。 ◎情緒控制與挫折忍受度 這跟孩子天生氣質、能力發展、大人教養態度最相關。有些孩子天生衝動急性子,耐不住性子馬上又要。有些好強的孩子,發現拼圖拼不好,就發脾氣,而固執的孩子則因拼圖不懂得轉方向放入,也沒耐心生氣。小小孩動作、認知等能力不足,面對難度過高的玩具,就容易遭受挫折而失去耐心。更重要的是,爸媽在孩子面臨挫折或做不好時的態度,更影響孩子的情緒與挫折忍受度,如爸媽習慣責怪孩子,孩子就會放棄發脾氣;若爸媽習慣陪伴不批評,適度的協助,孩子將慢慢有耐心完成。◎專注力專注力影響孩子對事物的耐心時間,隨年齡不同專注力有所不同, 1-2歲專注力是3-6分鐘,3-4歲是9-15分鐘,5-6歲是15-20分鐘,7歲後40分鐘。◎延遲慾望滿足 2歲前的孩子對慾望刺激,通常是反射性的動作,馬上就要無法等待。2歲後可以經過大人指導解說與過去經驗,譬如馬上要吃的話只有一顆糖,而等待後卻能得到2顆糖或更大獎勵..等這樣的經驗,慢慢的孩子就學會自制,能耐心等待和延遲滿足!常見的集點制度換大獎就是這個概念啦!◎時間觀念還不懂的1數到10的孩子,當然不懂的時間長度,更不知道要等待多久才行,要孩子耐心等待變得很抽象。別責怪孩子的沒耐性,孩子並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他還沒有發展出成熟的心智慧力歐。 幫孩子培養耐心,五大原則!雖然需要等待孩子多種心智慧力的成熟,但耐心不是天生,需要善用生活中的小技巧來逐漸培養出孩子的好耐心!1、生活中學會等待看到媽媽正在切西瓜急著馬上要吃的孩子,請告訴小小孩:「在椅子上等待的人,才能吃到大片西瓜歐!」,若能請孩子數數到20更好,讓孩子有具體的時間等待。 「媽媽!幫我拿畫筆」,這時媽媽正在化妝,請告訴孩子:「等我把眼線畫完,我就幫你!」,這樣具體(畫玩眼線)告訴孩子,讓孩子等待不立即滿足,就能慢慢培養耐心! 2、排隊、輪流團體中學耐心 多帶孩子與同儕一起玩,學習等待、輪流與分享能力,都能培養耐心與禮儀!當遊樂場很多人要排隊,孩子開始失去耐心,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玩,但是大家都要乖乖排隊,你看!前面哥哥也在排隊呀。」若是小小孩則可以轉移專注力,避免情緒:「我們算算看有幾個小朋友?」、「你看小朋友都在幹嘛?」等3、爸媽妳更需要耐心一定要有爸媽的耐心,才能培養孩子的耐心。生活中爸媽越懂得耐心傾聽、耐心解說、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做,孩子自然有耐心也能對挫折。爸媽急性子與不斷責罵,只會讓孩子更快失去耐心。當孩子沒耐性時,「以不變應萬變」來面對,用耐心陪伴孩子的不耐心。如孩子拼圖拼到沒耐心,你更不應責罵,耐心的提醒孩子可以怎麼做,幫孩子度過挫折 。4、爸媽要堅持原則孩子沒耐心時,請試著平靜的看待孩子哭鬧,堅持你的原則吧!像是「玩具收好才能出去玩」、「吃完飯才能看電視」等,別讓你的輕易妥協造就孩子的沒耐心。5.不吝嗇讚美孩子耐心行為 培養孩子耐心的過程,別認為孩子有耐心是應該的,要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與耐心,才能增強孩子的耐心與自信歐!
-
5 # 在下悠然
跟‘’以身作則,為她樹立榜樣“”沒什麼關係。比如他做作業碰到難題,你看後認為只要他稍加思考就能解決,你就不用管他,直接逼他,讓他哭到沒辦法,只能靜下心來想辦法解決。反覆幾次,他就不會再找你了,會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問題.
回覆列表
第一點,多給孩子分享一些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我們是怎樣透過思考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的一些方式和方法,目的是為了引起孩子遇到問題時產生思考問題的興趣。
第二點,多陪孩子做一些帶有思考性的有趣的益智遊戲,陪孩子一起思考,我經常給我的孩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目的是為了培養鍛鍊孩子,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三點,培養孩子的成就感,當孩子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並且解決了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表揚她,誇讚她,讓她有成就感,因為成就感會讓孩子更喜歡在遇到困難時自己去思考並且解決,這樣孩子在以後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更喜歡透過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