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雪衡妍
-
2 # 感恩長存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的。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
人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事實上嗅覺比味覺佔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這樣嗅覺靈敏的生物,在飲食上遠比我們快樂,
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如果錯了,錯在哪裡?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
正如慧能所說的: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道家則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說的是一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言自性風光,但是
是否真達到最高境界,
-
3 # 燈下雜談與混剪
不好!
樓主說的幾種情況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共性,在我的身上有很多印證。
我們出身微寒,家裡的條件不太好,也沒有什麼背景。但是我從不氣餒,每一天都在努力的奮鬥,每一天都要開心點。
我們一些好的硬性條件達不到,熬不過世俗,拼不過那些有背景的各種二代,但心裡可以開心,卻不能什麼都不管了。
心裡開心是一種解脫,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堅決不能因為各種世俗的煎熬,而喪失開心的權力。
年輕人在世俗面前不能因為力量單薄、熬不過世俗,就隨波逐流。開心可以做,但是不能徹底的什麼都不管。
如果有了這些想法,對於我們以後會產生正向激勵。會對我們成長是有好處的,對以後的社會發展也是有種幫助的。
透過以下幾點認知和合理的生活習慣可以積極面對生活的困苦,不隨波逐流。
保持一顆純粹的心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懷著奮鬥的激情保持一顆純粹的心,我們會記住自己的初衷與初心。
我在上大學時,曾加入一個三農社團,我們每一週都要開一個例會,社團裡大部分成員都是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一般,家庭的輔助就是供給學費即可。我們常常在例會上要求自己,時刻提醒自己,做好自律。“要時常保持一顆純粹的心”這句話經常在例會上提及。世俗的規則我們在課本上是學不到的,人這一生要麼被世俗化,被社會同化,要麼簡簡單單,純純粹粹的過一生。
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一劑良藥。
曾有位激勵大師說過: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則那個人的人生高度是不一樣的。樂觀的人生態度可以產生身體裡有益的物質,促進新陳代謝。看待問題的態度,看待世俗的態度,有些東西我們無法得到,有些事情我們無法如意,不能氣餒,在無能為力中解脫,在樂觀的人生態度中生存,也是一種王者。
懷著奮鬥的激情,始終保持一種昂揚鬥志。
雖然一些事情我們無法左右,但一定要有奮鬥的激情,甚至要敢於鬥爭和抗爭,不能坐視不管,不能隨波逐流。劉歡老師的《從頭再來》歌詞很好,看看這首歌的詞很激勵我們,很有奮鬥的激情。
昨天所有的榮譽
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
今夜重又走進風雨
我不能隨波浮沉
為了我摯愛的親人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
看成敗人生豪邁
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保持合理的生活習慣,養成科學的作息規律我們可以早起早睡,沒事聽聽音樂,獨處一室靜一靜,散步跑步打球,如果條件允許,強烈建議踢足球,踢足球能夠放鬆全身,釋放很多焦慮和壓力,每做一件都要全身心投入,排除雜念,玩就玩個樣子和痛快。
我們年輕人入世較淺,難免遇到很多世俗問題。善於交際的人還可以,能夠較快走出困境。最後祝您生活愉快!
-
4 # 夢醒陽關雪
年輕人的這種想法多為迷茫的表現,需要進一步的分析:
有些時候,人與世界的關係,要麼人適應社會,要麼改變世界。適應了世界,就會世俗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物質,想要改變世界是好的,但是如何去改變,前人卻沒有留下切實可行的方法,自己也沒有那樣的計量,只能自怨自艾,發出無限的感慨,卻換不回任何的金錢,只是浪費了時間,所以要明白自己應該適應社會。
既然擺正了思想,就要琢磨如何在社會里發展,如何去掙錢,不要談自己的興趣,因為自己的興趣,還沒有達到養活自己的程度,所以從實際出發,缺錢就努力掙錢,不缺少的,提升社會的地位。等到有了一定物質基礎,再去談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思想沒有錯,思想的感受,一定要建在物質基礎之上,要麼就是空談。
總結:年輕人,最大的優勢是年輕,最大的劣勢也是年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看如何作用這個優勢,如何能壓制想法,專心賺錢,才是年輕人該做的事,思想應該拋在腦後,等你有了一定基礎你會發現你說的話,就會有一定的分量,所以先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努力去做,累了,就沒功夫想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
5 # 有餘
世俗會告訴他,你對世界怎樣,世界就怎樣回報你。
年輕人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沒有責任感,總覺得天無絕人之路,混混日子也能過一生。
我中學時的同桌,以前是個小混混,經常在外面打架,還曾因為搶劫進過派出所。現在在市場上賣魚,動作麻利,態度和氣,生意也相當不錯。還曾因為拾金不昧被表揚,妻子溫柔,兒女成雙。變化之大,讓人咂舌。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迷茫的時候,不知該怎麼努力,不知該為誰而努力。於是高不成低不就,乾脆破罐子破摔。
但等到了社會上就會明白,生活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你會遇到喜歡的人,會希望給她幸福的日子。當你捉襟見肘時就會明白,你從前的生活方式是不對的。
電視劇《都挺好》裡面,蘇明玉的弟弟蘇明成,從小在父母的寵溺下長大,學習、工作一帆風順,於是吊兒郎當,不認真工作,還啃老。但等到結婚後,經歷了一系列家庭變故,發現自己身上有了責任以後,才逐漸變得懂事,變得有擔當。
你總有一天會明白,你可以隨波逐流,但必須保證自己不被淹死。你可以混日子,但必須對家庭,對愛人負起最起碼的責任。
一種活法不行,你總得試試另一種吧!人的長大其實就在一瞬間。
-
6 # 小馬哥心理學
1.
小馬哥認為這種想法不好,再難熬,也不要抵掉一生向世俗妥協。
有時候會想,當一個人老去,回憶過往,除了結婚、生子、老去的單線條記憶,有沒有一些不一樣的。因自我實現而欣慰,為不枉此生而滿足,最終明白了生之意義!
如果有,死得其所將會是一個人最踏實也是最後的幸福,如果沒有,不敢想象,或許死不瞑目將會是一個人最恐怖也是無法挽回的遺憾。
也許那晚你流下了多年未見的淚水,為世俗的強大,也為夢想的渺小。
然而,至此就結束嗎?如果出生和世俗可以決定一切,那麼活著還有什麼盼頭?如果沒有一種力量打破循規蹈矩的人生,那麼夢想和堅持該如何變的可貴和閃光?
最煎熬的是周圍人的不理解,家人朋友都覺得你在不務正業,談了幾年的女朋友希望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最後誰也沒能說服對方,以分手告終。
沒有人關心你的夢想和快樂,他們都想讓你過別人的生活,越是這樣,我們就越不想放棄。
2.面對生活的困苦,我們應該怎樣積極起來呢?
01.獨立思考
有人說,你所拼搏的終點,卻只是別人的起點。對於一窮二白沒有背景的人,縱然努力攀爬,向上的機率都是很小的,因為你的社會層級太低,運作資源的能力太弱。
於是,我們看到有著獨立思考,懷揣夢想的人在艱辛奮鬥;看到那些資質平庸、愛慕虛榮的人,因為一份正式工作光鮮亮麗趾高氣揚。
02.向死而生
懂得思考死亡,是在躊躇與滿志中開始的。擁有宗教信仰的人總是對他人和社會充滿熱情,對災難和困苦擁有共情,對無知和險惡飽含寬容。
究其原因是他們知道了自己從何而來,也找到了自己死後的目標。向死而生的態度,讓生命的軌跡變得清晰,於是努力在有生之年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樂此不疲。
他們不知道的是,因為熱愛,我們可以每天都充滿激情並享受著這樣的過程。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當年買個夾饃飛奔著擠上公交參加最早一堂課,下課也不離開,給人家端茶倒水擦地,偶爾當當前臺接待,為了磨蹭著多看幾節課。
那時每天都想著將來一定要成為自己嚮往的樣子,心裡隱約覺得自己一定能做出點什麼,自信而滿足。因為自己找到了寄託,有歸宿,有目標,而周圍的人每天都被時間推著走,卻從來不知道想要做什麼,如此,我們比很多人都幸福。
醉眼朦朧處,眼裡泛著光,傻呵呵地笑……
3.其實,平淡的生活沒有不好,但問題是這種平淡是你主動的選擇而不是被迫接受。
一位友人在大學教書,他說收入溫飽即可,餘下的精力要交給詩和遠方。他的生活裡沒有對物質的追求,沒有勾心鬥角虛榮狡詐,只有思想的對話和人性的自然,他沒有覺得自己超脫,只是心中舒服而安靜,樂享人生。
工作本沒有高低之分,生活的方式也沒有貴賤之別。但世俗總是輕而易舉的凌駕於理想,讓你去過別人看起來不錯的日子,久而久之,你不再掙扎。
只是偶爾看到別人的奮鬥成敗,他們失時你慶幸,他們得時你悔嘆,但還好,只是偶爾,只要小心翼翼,一生很快會在安逸裡走完。
當你老去回憶一生,沒有沉浮,沒有失敗,沒有精彩,也就沒有了故事,你來過,一直是生活的旁觀者,僅此而已。
最幸福的人是有目標的人,最幸福的人生是專心實現目標的人生。這樣的人,不接受別人的安排,也不願意隨波逐流,只是傾聽著內心,走自己的道路。
即使貧窮,孤獨,嘲諷常伴左右,他們也不在意,甚至有些甘之如飴,正因為不妥協的代價,才讓付出更加有滋有味,他們的腳步雖然還在生命的過程裡前行,但精神早已到達了夢想的彼岸。
而此時,我們也在書寫著自己的故事……
有些年輕人在世俗面前顯的無能為力,力量單薄,家庭也不能給他太多的輔助,產生熬不過世俗,就隨波逐流開心就好的想法,這些想法對以後的成長和社會發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透過什麼方法能夠讓這些年輕人變的積極面對生活的困苦,不隨波逐流。
回覆列表
佛曰:眾生皆苦。
身處世俗的我們,都在進行一場苦難的修行,每個人都在掙扎,不過是掙扎困難程度不同。
難道憑心而走,就是不計後果,不計未來,活在當下就好麼?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太多的人渴求幸福,渴求成功,渴求被認同,尤其是年輕人。
可是處於掙扎過程的年輕人似乎大部分都成問題“佛系青年”。可是眾多的青年人卻被字面意思所誤導了。
內修成佛,內追為聖人;
外為所求,壯志一生;
青春常在,你我皆在修行。
眾生皆苦,而非是年輕人的困擾;
眾生皆在修行,因為這是人生的必修課。
不計未來,只活當下,只求現時的快哉,
因為你我心性未定,心知所求不過縹緲無蹤。
心智不堅,談何未來,談何人生?
經歷少了,沒經驗;暢想未來,只空想;
只有當下安穩快樂,方為上策!
可當下的快樂,不過是一時的快樂之感。
虛其心,實其腹;強其骨,弱其志。
常使民無知無慾。
––––《道德經》
肉體物質上的滿足不過是保證我們活著的基礎,可真正內修成人之路才剛剛開始!
世俗修煉,不為他人之言語,只求心之所安。
未來已來,在每一個下一秒,每一個下一分鐘,每一個明天,我們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對自我的負責,珍惜當下是一堂大課,你願意開始麼?
心若無所依,不如與書為媒,
與眾生先人所對話,你會找到答案;
因為不僅是你我,還是過往之人都遇此一問,你我不是被特待的,每個人皆是如此!
心靈有了寄託,你才會逐漸明白人之一生,滋味各有,不枉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