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情這回事

    是的,每個人都會有一段幾乎不堪回首的往事,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不可揭開的傷疤。每一個夜晚的無聲哭泣,每一個似曾相識的瞬間,總會勾起心中無限的悲傷,讓人慾罷不能忘。

    隨意的嘲笑別人的經歷,是一種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用幸災樂禍的態度看待別人的往事,這會讓人非常反感。

    人生沒有一路平坦的歷程,幾乎每個人都有著不愉快的回憶,悲傷從未離開過心底。只是因為還要生活,只能把無限的悲傷藏在心裡,不敢想,不能忘。

    如果我們隨意去嘲笑別人,抱著無關痛癢的態度去揭開別人心底的傷疤,只會讓別人認為我們沒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會讓別人心底痛處再次增加。這樣的作為不是一個成熟理智的人應該做的,如果我們做了,那就說明了我們的無知無覺。

    如果換做是我們經歷了這麼痛苦的事情,我們能接受別人的嘲笑嗎?我想沒有人會願意接受一次次的被人揭開傷疤,讓塵封的記憶再次浮現。

    人生所經歷的起起落落太多了,總會刻骨銘心的痛苦留在心底。沒有人願意像一個小丑一樣,被人指指點點。試想如果我們最不願提及的往事,被別人拿來當做笑談,我們一定會憤怒。當我們憤怒的時候,一定是失去理智的,那麼最後可能會演變成一場不可避免的衝突,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尊重別人的傷疤,既顯示了我們的家庭教養,也可以從中得到收穫。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是尊重自己。

    當我們歷經別人的痛苦時,真的不一定會比別人做的好,不要把無知當成無畏。

  • 2 # 心晴微涼

    生活真心不容易,雖然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但是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任何坎坷的。

    生活不可能永遠眷顧你,人有分離時,情有淡忘時。

    我有一個朋友,是我高中同學,她現在也是我的同事,為人憨厚老實,做事做人都很低調。在我們眼裡她工作順利,家庭幸福美滿,兒子也特別乖巧聽話。有一段時間她突然頻繁的請假,遇到她時問起來,她突然滿眼含淚:兒子頻頻生病,常年四處求醫,現在老公又突然查出患有肝癌,正在積極的治療。就是這樣一個平時連飯都不會做的小女子,每週五一下班就坐火車趕往腫瘤醫院照顧老公,把兒子也託付給了同事照顧,他老公平時沒有任何惡習,為人也特和善開朗,突然一下子查出患癌,心理上特別不能接受,脾氣突然變得暴躁易怒,也拒絕配合醫生治療。再加上治療的鉅額費用,我的朋友一個月的時間頭髮就白了大半!

    這些人生的痛苦,不經歷過,你是不會體會到分毫的!其實,每一天,世上都有很多快樂幸福的事發生,也有很多生離死別、絕望傷心在上演。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發自己的光就好了,不要去吹滅別人的燈!你也許不知道,你正在開心炫耀的,卻是別人遙不可及的東西!你隨意丟棄踐踏的,也許正是別人用命去珍惜的寶貴財富!

  • 3 # 70後雙胞胎媽媽

    往事不堪回首,有多少人在夜深人靜時,一個人躲在被窩裡放聲痛哭。當太陽昇起的時候,他們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依然微笑著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他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傷疤,以致於嘲笑自己。可是就有這麼一些人就是喜歡接別人的傷疤。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比較好的朋友,她的人生就像一部電視劇。爸爸媽媽很早就去世了,唯一和她相依為命的哥哥,在她剛剛步入成年的時候,也哥哥得了精神病。哥哥發病的時候,就打人砸東西,最後不得不長期生活在醫院裡。好在我這個朋友堅強,沒有被生活壓倒。在別人面前從不抱怨。別人在她面前抱怨生活的苦與痛,她從來就是笑而不達答。

    可是就是有一些人喜歡沒事找事,假裝去安慰人家,實際上是接別人的傷疤,給自己找樂子。然後到處傳播。

    當唯一的親人哥哥也住進了醫院,我的這位朋友的痛苦是可想而之的。可是偏偏有人藉著安慰的幌子,來結她的傷疤。說什麼你看你的命多苦啊!死了爹孃,哥哥又進了醫院。往後日子可該怎麼過呀!從我這位朋友家走出去以後,就到處散播謠言,這個姑娘命毒啊!方死了爹孃,如今哥哥也成這個樣子,這樣的姑娘誰敢娶啊!

    朋友聽到這些,徹底的崩潰了傷心的和我說:“我都成這個樣子了,為什麼還在我的傷口上撒鹽。”

    有時候我們能承受生活帶給我們的苦與痛,卻承受不了那些流言蜚語。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風風雨雨,永遠不要嘲笑別人的傷疤,那只是你沒有經歷的痛。

  • 4 # 陳1362708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一樣的,人無完人,孰能無過?置身事外誰都可以淡定從容,身在其中誰又能若無其事?山水輪流轉,眼光要放遠,胸襟要開闊。

  • 5 # 玖玖在呢

    你好,當初武漢有一名女子未感染新冠,卻網購併過量服用處方藥被送往icu。很多人看了這個新聞都表示很詫異,“怎麼這麼焦慮呢?”、“居然還能買到藥?”、“有毛病吧,自己嚇自己”。”那些天,武漢每天確診幾千,個個都人心惶惶,惴惴不安。

    天天在家沒事量體溫,有點症狀就已經腦補一出大劇了。

    這種恐慌和焦慮,不在武漢的人很難感受到。

    就算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就算你不能理解,也請不要嘲笑。

    疫情最初那會,有些人說武漢人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政府應該這樣國家應該那樣。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彷彿這件事情沒有輪到自己,自己便是上帝的天選之子。

    其實,在這事上,誰都不能獨善其身。全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響,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其實我以前也很不理解,為什麼在2020年的今天,中國還有家庭用不起手機、沒有網路、吃不飽飯……

    你覺得荒謬麼?

    我們只不過是比別人幸運那麼一點點而已,但這絕不是你嘲笑別人的藉口,因為這跟你個人的努力基本上無關。

    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嘲笑別人的疤。你能保證自己一輩子都平安度過嗎?就算可以,那也是前人無數的努力換來的。躺在別人的勝利果實上,卻彷彿是自己的功勞似的生出優越感,我很難理解,這樣人內心該有多陰暗。

    更何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當你在嘲笑別人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被比你更優越的人在嘲笑呢?到那時,自己又是什麼感受?

    也許真的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學會換位思考、共情能力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但是能做到這點的人很少。

  • 6 # 扎心文字精選

    沒有親身經歷過,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當一個人經歷了莫大的苦難時,別人或許虛情假意,或許面露憐憫,或許覺得小題大做,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再多的安慰都無濟於事,因為他們真的不懂。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惺惺相惜,因為經歷過相似的痛苦,所以能理解對方的感受,所以知道對方的苦,也更加知道對方的不容易。

    所以,在別人難的時候,不要幸災樂禍,不要笑話別人,不要說別人不堅強,沒骨氣,一點小事就軟弱成那個樣子,等自己真正經歷的時候,或許做不到他那樣。

    在別人痛苦的時候,我們要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善意。

    當身邊的人經歷痛苦時,作為朋友,作為親人,作為旁觀者,我們應該有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就算你無法感同身受,也請不要去嘲笑別人。

    人生在世,誰都不容易,能在別人痛苦的時候,有一份善心,去給他一些理解和溫暖,一些陪伴。這樣等以後自己再經歷痛苦的時候,也有可能會換來別人的善意。

    與別人相處,能處得來就處,處不來就儘量少有交集。不要逞一時的口舌之快,嘲笑別人,只是過了一下嘴癮,換來的是什麼呢?別人的傷疤是人家永遠的痛,去揭人家的傷疤,人家心裡能舒服嗎?

    換位思考一下,在自己落難痛苦的時候,最盼望的,也是別人能伸手扶一把吧,等度過了那段困難時期,有人嘲笑自己,揭自己的傷疤,那心裡能好受嗎?

    所以不要嘲笑別人的疤,那只是你沒經歷過的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籤,我們做好自己就行了。

    人與人交往的時候,自己與別人總是有很多差異,看到別人為人處世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所以不喜歡別人。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不要覺得別人是錯的,別人奇怪,那只是思維的差異,我們只要做好自己,在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盡力幫助,而不要在別人困難的時候袖手旁觀,更不要揭別人的傷疤,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真的傷害到了別人,把別人惹急了,或許會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 7 # 菡九曦

    不要笑話別人身上的疤,那可能只是你沒受過,或者還沒受過的傷

    不要在背後指指點點,忽略了自己身上的可笑之處,忽略了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幸災樂禍,往往不會有好結果。笑人等於笑己,尊重別人等於尊重自己。

    英國哲學家托馬斯布朗說:當你嘲笑別人的缺陷時,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你內心嘲笑著你自己。意思就是說,每一個人都存在缺陷和不足,當你嘲笑別人缺陷的時候,其實也就等於在嘲笑自己。這就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相處過程中,面對他人的缺陷和不足,要設身處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和角度,給予理解、安慰和開導。不能以旁觀者和局外人的心態去說長道短、品頭論足,甚至自鳴得意、幸災樂禍、嘲笑他人。

    敘述一位10歲的男孩Auggie,因為天生基因的問題,從出生到現在已經動過了20幾次手術,才讓他能夠活下來。 但多次的手術結果,卻讓他擁有一張讓陌生人看到會感到非常害怕的臉。

    我們無法知道奇蹟產生的確切時間,正如注水入瓶,一滴一滴注入,最後必有一滴會使它溢滿;同樣的,一連串的善意,總有最後那麼一次會使心靈滿溢,產生奇蹟。這是一個關於奇蹟的故事,與其說小主人公奧吉創造了奇蹟,不如說是周圍的善意創造了奇蹟。歡迎收聽今天的心理電影解讀:一個關於奇蹟的故事——《奇蹟男孩》。

    奧吉從生下來就知道自己不普通,不是因為其他,而是那張經過了27次手術,仍然會嚇哭小朋友的臉。為了保護奧吉,媽媽放棄了碩士畢業的最後一篇論文,在家教導他、陪伴他。直到五年級,奧吉的爸爸媽媽發生了爭吵,儘管爸爸擔心奧吉還不足以能夠應對外面的環境,但媽媽依然決定將奧吉送入學校,讓奧吉與小鵬他交往,就這樣。

    奧吉將獨自面對外面可能並不善意的環境,奧吉媽媽知道奧吉遲早要步入社會,而現在正是上中學的年紀,奧吉需要學會去面對外來的環境,這樣才能真正成長。很多的家長擔心孩子受傷,對於孩子過渡保護,不給予成長的空間,最終就是步入社會後,因不能適應環境而痛苦,甚至傷人傷己。

    “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選擇,請選擇善良。”

    奧吉極度不安的來到學校,面對一群很難掩飾自己對奧吉外貌好奇並且害怕的同學,奧吉感到孤獨而難過,他痛苦地問媽媽“我為什麼這麼醜?”媽媽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勸解、安慰奧吉,而是用自己額頭上的皺紋讓奧吉知道,每個人臉上都有印記,這些印記記錄著我們的走過的路程,這些印記從來不醜陋。

    奧吉之所以會覺得自己容貌醜陋,正是因為奧吉對自己臉部的認知造成的,媽媽告訴奧吉那只是每個人獨特的印記,從認知上改變了奧吉對外貌的看法,從而也讓奧吉學會接受別人對自己外貌的不恰當認知。

    奧吉回到了學校,他幽默而博學的內心開始吸引大家,他有了關係親密的朋友——傑克,雖然中間有過不愉快,但他們仍舊彼此幫助,彼此守護,這不就是普通人的友誼嗎?奧吉終於開始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地生活。

    “你在,所以我存在。”

    奧吉的姐姐維婭是一個既懂事又省心的女孩,他對弟弟有著特殊的感情,總在奧吉需要支援的時候站出來寬慰他。因為弟弟的特殊情況,父母把生活的中重心都放在了弟弟的身上,維婭壓抑了自己對父母的需要。

    可是,在最愛自己的奶奶離世和唯一理解自己的閨蜜米蘭達疏遠她後,她陷入了孤獨中。就在這時,賈斯廷出現了,他給予了維婭陪伴與關心,讓維婭重新獲得了心理的支援。

    米亞達與維婭一起長大,米亞達的父母總有自己的事情,這讓米亞達特別羨慕維婭一家的溫馨,她在夏令營中借用維婭的身份,獲得了大家的友誼,但因

    擔心借用身份的事情被發現,而疏遠維婭。在春季戲劇表演時,米蘭達看到觀眾席上維婭的一家,想起了自己和她們一起度過的愉快的聖誕夜,上臺之前她以自己胃痛為藉口,把主角位置讓給了維婭,在舞臺上發光發熱的維婭也讓她父母意識到長久以來對她的忽略。透過這件事米亞達也恢復了和維婭的友誼,重新走進了溫馨的維婭家。

    奧吉並不知道他為什麼會獲得比徹獎,他只是和其他人一樣,在學校裡度過了5年級。但這本身就是奇蹟,締造奇蹟的不是奧吉一個人,而是他的家人、他的同學們、他身邊所有懷抱善意的人……

    “沒有人是普通的,每個人都值得大家為他鼓一次掌。”而這,正是所有人共同締造的奇蹟!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互相尊重與理解,不要去嘲笑別人,嘲笑別人等於嘲笑自己,我們要懂得尊重他人,虛心誠懇。

  • 8 # 影片獵手瀟灑哥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了郭德綱,郭德綱的師傅侯耀文曾評價他:一路走來,步步血淚,無人扶持,勢必嫉惡如仇!

    郭德綱當時辛酸的就是這次櫥窗生活48小時節目,讓電視臺當猴兒一樣放到街上櫥窗裡供人參觀。老郭中途堅持不下去要退出,被威逼利誘不得不再次鑽進去直到48小時結束。歸根結底是因為缺錢啊,不為了掙錢養活家庭和徒弟,誰願意受這份屈辱。可是這就樣的工作都幹不長,老郭回憶說:“開始給五千,後來給三千,後來兩千,最後一千都不給了,等於把你辭退了。”

    到後來,德雲社剛有起色,與主流相聲界矛盾爆發,被打壓至關門整頓,期間部分人員退出,遭遇雙重打擊。還未恢復元氣,又遇曹金背叛,淚灑未央宮。在此之後,與主流相聲界及叛徒直見糾紛不斷,數次被打壓,卻依然堅持了下來。

    現如今,德雲社為相聲撐起了一片天,大量相聲館子藉著這個東風遍地開花,郭德綱的檔期也排的滿滿的,當著《歡樂喜劇人》的主持人還做著《大叔小館》的C位,徒弟們也收起了徒弟,開起了專場,可謂紅火至極。

    就像那個當初沒有載郭德綱的計程車司機一樣,他怎麼也沒想到郭德綱會紅得發紫,而且郭德綱還能記得這件事

    所以,不要嘲笑別人的傷疤,沒人知道以後會怎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不聽話,放著好好的央企正式工不幹怎麼辦,做父母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