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木心讀書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胸口被戳了一下……

    言歸正傳,目前教師雖然算不上高收入群體,不同地區的收入也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在當地都還算中等收入人群。與真正貧困、需要幫扶的群體相比,教師群體已不屬於這個階層了。這麼來看,教師早已“脫貧”。

    作為同行,我很理解題主“脫貧”的含義。畢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要養家餬口,可能還有買房買車的壓力,現有的薪水總是不太夠。尤其是剛入行的新老師,薪水低,業務還不熟練,壓力比較大。

    但薪水是與能力相關的。要想獲得豐厚的收入,自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個人總結了三個發展方向:

    1. 提高業務水平,成為行業精英。可以多向身邊的老教師和學校的領導請教、學習,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參加競賽磨練業務能力。當你能成為明星教師的時候,相信很多榮譽和機會也會來找你,收入自然也會增加。

    3. 跳出體制之外,走向廣闊天地。還有一些老師最終離開了公立學校。有的還在教育界發展,比如到私立學校教書,在教育培訓機構或教育類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也有轉行到,比如出版、媒體、廣告等相近的行業。我還見過一些轉行跨度很大的,比如轉去金融行業。這可能需要一些機緣。

    但是最終的選擇和能走多遠,還要看個人的經驗、能力及個人選擇。從事教育行業,不要和金融、房地產這樣的行業比收入,沒有可比性。大部分教師能維持中等的收入,便已經能體現社會對教師的尊重了。至少目前教師的待遇比前些年好多了,也能留住一些人才吧。

    答主最近在研究斜槓事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交流。

  • 2 # 技巧學會計

    老師的“貧窮”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貧窮”,簡言之不是物質清貧,而是精神和知識的“貧窮”。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打鐵還要自身硬。

    作為為人師表、為人示範老師,首先自己要“脫貧”,“脫貧”的型別包括兩種:

    第一,知識的脫貧

    知識脫貧方法只有一個,學習學習再學習

    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知識老的比人還快。作為老師要時刻跟進專業的前沿,瞭解新動態,掌握新政策,學習新知識,傳授新技能,跟上專業發展的步伐。

    第二,精神上的“脫貧”

    教師除了教書,更有育人的職責。精神脫貧就是不斷提高自身職業道德水準,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人文素質,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要有感召學生的人格魅力

    第三,物質的脫貧

    如果我們單從知識和精神脫貧,是不完全符合人性需求的,畢竟生活是離不開物質的,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那麼如何脫貧呢?簡單而又可行的辦法是讓自己的知識變成財富,有了這個脫貧的渠道,相信,這筆財富又會助推知識和精神的脫貧。

  • 3 # 深圳家教李老師

    所謂教師“脫貧"是個偽命題,教師貧窮嗎?當然不是,只是說和成功人士比相對“貧"些。但教師是"錢飯碗",假期又長。那些小老闆或白領雖然是表面風光,但風險極高,大家看看今年的疫情就明白了,多少老闆進退兩難。

    不過,老師想增加收入也會容易很多,必竟有知識。可以透過網路把自己的知識分享出去來變現。很多老師比本職工作賺的錢還多呢

  • 4 # 無話不談的白老師

    教師就該清貧為伍?難道我們就不能找出一條致富之路

    說到致富,心中閃過一絲苦澀。做了三十年的教師,貧窮就是壓在心頭的一塊石頭,沉重而無力推開。

    全民致富,但變成教師致富,這個命題就像是有些不妥當,是要被一些人唾罵和鞭撻的。

    清貧是教育早已封印好的符咒,破壞掉這點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先看幾個標籤吧:蠟燭、黃牛、春蠶、園丁……

    流淚、流汗、吐絲、辛苦……

    就算最高大上的兩個,太陽和燈塔。其本質意義也還是付出。

    那麼,為何偏要把這兩者劃上等號呢?

    因為教師在大多數時間裡,是與文人對標的。

    而中國文人的重要特徵,就是精神第一,物質第二。

    視金錢如糞土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節氣,安貧瘠)

    安貧樂道,自我清高!

    所以說,在大家的眼裡,貧窮的教師才夠正統。如果追求了財富,就是叛經離道,失了文化人的本份。

    但現實卻在反覆打臉。

    笑貧不笑娼的嘲諷,老九的地位也不保了。

    有沒有一個即不失節操,又擺脫窘迫的道路呢?

    見過或聽說過一些教師致富的例項,我們不妨分析一下:

    1、有償輔導致富

    這是一個最有爭議的話題,也是政策不允許的。

    因為出現這個情況的前提是設定了一個背景:課上不教課下教。

    一個相當牽強的偽命題,沒有老師會差勁到這樣的一種程度。

    因為老師職業的特殊性,註定作為老師,在對待學生方面都是盡心盡責的。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說法呢?

    容易想象,他們如果正常競爭的話,是不可能超過學生自己的老師的。

    從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判斷到知識水平的分析,從學生性格的解讀到心理波動的把控,以及等等此類諸多學生的非表面化的特點。都註定無法對等。

    這些誰最清楚,當然是老師,因為這不是填個表,談次話就能完成的。他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而這點民辦機構是不可具備的。

    而資本又需要收益,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逐利的。估計還沒有哪個培訓機構是“武訓”式的人物。

    為貧民教育,甘心付出自己的一切?他們不傻。

    所以此種說法破空出世,且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之下,儼然成為取締教師輔導的高階法寶。

    其實無論效果,還是收費,如果真能放在市場公平競爭的大背景下,勝負一目瞭然。

    但他們一招斃敵的精準,也是叫人佩服的。

    教師致富路第一招,基本不通了。個別膽肥吃螃蟹的除外。

    2、第三產業致富

    這個範疇比較大,現實中也確有不少教師做過種種嘗試。此處只能把常見的幾種致富方式,簡單點評一下。

    一種是做小商販。

    課餘時間做這種小營生的比較多,不需多少成本,也沒太多專業技巧。

    鞋襪衣帽、洗漱用品、花鳥蟲魚等,路邊支個小攤位即可,多少也能掙一點油鹽錢出來。

    這種方式前些年較多,我身邊就有同事參與,但逐漸銷聲匿跡了。

    原因大概是路邊攤清理的力度加大,還有就是這活計確有些磨不開顏面,碰巧再遇上個學生、朋友啥的,太傷自尊心。

    第二種是做代駕。

    就幾種,出租、順風車、滴滴車。這個是現今比較流行的一種“三產”。

    我知道的教師同行就有不下十人。其中一個還是個領導,你不會驚訝到合不上口吧,這就是真實現狀,罵人沒用!

    在農村中小學,大部分教師都是單職工。如果是四五十歲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的,一月四五千元的工資,你會以為很滋潤?

    昧良心說話的人,自個兒打臉去吧!!!

    第三類是開網店。

    這需頭腦活絡,又有些電腦基礎的年青教師。

    這類人的收入也是參差不齊的,開網站的太多,賺大錢的沒幾個。

    揭個傷疤,我前些年就開過網店,是一個衣服的代賣,結局是慘淡收場。

    其中心酸不忍再提。

    也有搞手機充值的同事,前些年還勉強維持,現在基本停業,話費充值類的入口多如牛毛,隨便自己都能搞定,早就沒了市場。

    第四類是做網路教學,很火了一段時間。大浪淘沙之後,周圍也沒幾個堅持的了。

    說實話,農村中小學教師,從眼光、資訊、手段、裝置、受眾以及包裝、推廣。是沒有一樣能看到前程的。

    死磕只會更慘,放棄才算明智。

    第四類是寫文章。

    咋一看這彷彿專業對口,有些近水樓臺的意思。真跳進裡面,才知道坑有多深,水有多涼。

    傳統意義上的文字,譬如詩詞歌賦、典籍文章早如昨日黃花,雞肋樣的存在。

    除能自娛自樂地賺些自個的眼淚之外,一無市場。

    新文學更感天高地遠,不知所蹤。什麼架空穿越、網語爆文,統統重新整理了三觀。

    看起來恍如隔世,寫下去一竅不通。

    靠這個賺錢,做夢都嫌你扯得呼嚕兒長!

    勞心勞力,勞而無獲。不出仨月,誰還有臉說寫過多少文章!

    3、名師講堂致富

    這算是最靠譜的發財之路了。業有所精,術有專攻。拿自己最擅長的專業知識,似乎做起來輕車熟路,大好的前程。

    如今這也成了產業。表面風光的背後,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在策劃與周流。選題、包裝、推廣、營銷……

    就算你上天入地有本領,沒個平臺,你照樣啥也不是。

    當年無所不能的孫猴子,要不是遇見了唐三藏,不照樣五指山下,無處話淒涼……

    假使你學識高,寫得出千古文章,你就一定能名揚四海?

    錯!現在最流行的是什麼?天下文章一大抄!

    沒準你嘔心瀝血,韋編三絕造出那麼一大篇雄文。

    保管不出三天,改頭換面,塗脂抹粉的“雙胞胎”就會應運而生。

    看著別人抄,你還不好維權。英雄所見略同,你聽說過嗎?又不是真的一脈相承的血緣,做不了DNA為你伸冤!

    就算是明目張膽抄了你,又能怎樣?每天寫文的爆炸樣的增長,你去哪兒找,你該怎麼查?

    書門一入深似海,從此文章成路人!

    熬到最後,免不了爹死娘嫁人。

    籍籍無名,誰要看你啊?連片矽膠都捨不得,還想挺好,美得你吧!

    說了這麼多,看起來活路真的不多了,做教師就得認命了。

    不過還真的有別外一條路,也真的有人就這麼做了。

    最起碼在我所在的縣城,在我所認識的人中間,有好幾個正在或即將從事這個行業。

    4、做一個“夾層”的農民工。

    首先宣告,絕沒有貶義。生活在農村,家中父老鄉親,為了謀生,不都是做了農民工,賺幾個血汗錢來補貼生計。

    說是“夾層”,是因為不但要忍耐體力的消耗,還得承受臉面的折磨,多少是搶了別人的工作,有時免不了會遭人排斥的。

    做泥水工的,有!我師範一塊的同學,每到寒暑假,一樣到工地搬磚和泥,汗流浹背。

    幹裝修活的,有!同樣是我的一些同事,週末閒餘,一樣的各家刷個大牆,做個防水。

    至於搞個推銷,賣個保險,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三教九流,五花八門,哪兒沒有教師的身影?

    畢竟靠了力氣吃飯,或者把生活稍加改善,也不算多麼丟人現眼的行當。

    這篇文章寫完,我是準備了捱罵的準備,怕是會有許多人要講,既然如此不堪,你怎麼不辭了工作,另攀高就,還懶在這兒做什麼?

    我想說,能這麼想法,必定是心胸狹窄的斗筲之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啊。

    我為何要辭了職去,這是我辛苦讀書賺來的,還指望它來養老呢,你難道都不與人留條活路?

    百無一用是書生,苟延殘喘的續命還是必要的。

    要不然,去哪找人罵你呢?

  • 5 # 李謙洪

    教師是一種職業,引導同學走向世界,她脫貧很難,買車買房,擔子重,壓力大,輔導又無法進行,現在學生,進步快,管理難,隨著時代變化,老師也要鼓勵他,分配住房,解決困難,帶好學生,為培養優秀人才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 6 # 默空文

    老師工資低,是人所共知的,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教師,每月發的工資無疑於杯水車薪,目前,許多老師都有轉業的念頭,目的就是想要改善物質生活條件。但個人覺得,一個人要想真正脫貧,單單提升物質生活質量是遠遠不夠。

    作為老師,如何做到真正“脫貧”呢?

    首先,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一個人,如果精神貧窮,是要比物質貧窮更為可怕的。精神貧窮的人,無所追求、安於現狀,平日裡行屍走肉般的生活著。現實生活中,精神貧窮的例子在大學裡時常能看到,部分大學生在高中時鬥志昂揚、意氣風發,那時的他們,有自己想要衝擊的目標,那是他們的精神支柱,然而進入大學後,他們往往無所適從,不知該朝哪個方向使勁?所以平日裡沉迷遊戲打發時間,曠課補考已是家常便飯,臨近畢業時,才幡然悔悟為何自己不努力學習,荒廢大好青春年華?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沒有精神追求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作為老師,如果沒有精神追求,那麼每天就是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完成領導下發任務,久而久之,必定會產生倦怠心理,得過且過、敷衍而過,這不僅難以改變貧窮現狀,更難以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因此,作為老師,一定要樹立自己的精神追求,做一個有目標、有理想的老師。

    上學期,我看到學生向一位老師問題,那位老師看了半天題目卻無從下手,後來掏出手機進行搜尋,隨後跟學生講解又是不清不楚的,學生再次詢問時,只是搪塞而過。作為老師,或許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覺得很正常,但是這種情況難道不正是在提醒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嗎?老師的此類表現,不僅表明了自身專業能力的不足,更會令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個人覺得,真正的好老師要學富五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種境界是很難達成,但我們可以努力提升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能力,做到專業知識不貧窮。

    最後,要學會利用自身優勢提升生活質量。教師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個人覺得,教師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教育教學能力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當然,有些老師還有其他優秀的能力,比如寫作、畫畫、唱歌等。現在,自媒體如此發達,作為老師,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技能分享到網上,既能獲取一定的收益,同時也能傳播知識。我認識一個語文老師,文章寫得特別棒,閒暇之餘,他會將自己的作品釋出到網上,也會投稿,得到的回報足夠他補貼家用。不過,對於老師,收益來得最快的還是課外輔導,雖然國家禁止編制內的老師進行有償家教,但是很多老師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偶爾也會在寒暑假進行補課。個人覺得,只要不違法犯罪,教師利用自身優勢賺取收益是值得理解的。

    教師,是太陽底下光輝、燦爛的職業。身為老師,要有目標,有行動,不斷進取,腳踏實地的為教育事業發出自己的光,同時,努力令自己“脫貧”。

    閱讀分享,令我們成長,我是空文,期待與你推心置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管仲,商鞅,王莽,王安石,這四個人相比較,哪個的改革措施更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