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我是全職媽媽的話,可以帶大他們,也不會有集體生活的各種陰影~~~
4
回覆列表
  • 1 # 泛黃的記憶8

    我覺得還是讓孩子上幼兒園比較好,雖說現在網路上曝光很多幼兒園醜聞,但也不乏好的幼兒園,和好的老師!

    幼兒園是孩子加入世界的起點。幼兒園有孩子同齡的夥伴,可以讓孩子收穫不同的體驗;幼兒園也有專業的老師,可以讓孩子快樂自由的探索自己,認識朋友,體驗世界。

    而孩子在家兩個孩子是同齡的嗎?就算雙胞胎也會有差異,喜歡的東西不同!孩子到幼兒園可以和形形色色的小朋友一起玩,建立初步的社交環境、對孩子是利大於弊的!

    而且幼兒園有一整套的行為習慣、孩子在園比在家學到更多,媽媽在家教的會比較少也不繫統!

    幼兒園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同一個起跑線。幼兒園的目的是提供專業的老師和場所,讓孩子能夠認識自己,結識朋友,探索世界,體驗安樂,學會學習和學會溝通。

    我家孩子今年才上幼兒園小班,我去參加了半天開放日活動!孩子在幼兒園學會唱歌跳舞、自己上廁所洗手喝奶,吃飯!最主要的是吃菜喝湯了!以前絕對吃肉外都不吃的!自己穿衣服。而且活動很豐富,做操做遊戲!還有小遊戲教孩子認識顏色和規律,有搭建區,手工區,渲染區,過家家區很多!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放上名帖後去玩!時間到聽到音樂就收拾起來!

    這些寶媽在家很難做到、所以建議還是去幼兒園

  • 2 # jollyswan

    孩子是家裡的寶。當孩子3歲前後,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甚至儘量選擇最好的幼兒園,可以說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的樂園,也是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發展幼兒的身心健康、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等各個方面良好行為的最佳場所。

    顯示大圖

    儘管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可以在幼兒園學到很多東西,但對於孩子究竟在幼兒園學些什麼或許並不瞭解。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們在幼兒園到底都學了啥?在幼兒園時期孩子最應該學到啥?

    咱們先界定一下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們的大概年齡範圍吧。3~5歲是我認為比較合適的一個範圍,國家的義務教育法規定了6週歲就可以上小學了,“條件不具備的”可以推遲至7週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怎樣呢,他們的腦發育的速度與心理發育的速度依然很快,而身體同時也迎來了重大的轉變:身體脂肪佔比下降,四肢的發育速度超過了軀幹,頭部在身體中的佔比也開始下降。

    通常來說,幼兒園教育主要圍繞國家制定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進行,教育內容是全面、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地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進行其它方面不同的劃分,不同的幼兒園中可能會稍有差別。在這五個領域中,各個領域的內容都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 ●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

    幼兒在幼兒園生活,除了學一些簡單的本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對幼兒的常規教育。

    什麼是常規教育呢?常規,就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則。孩子從小班入園,直至大班後離開幼兒園,常規教育都是一以貫之的。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常規教育對於幼兒來說就像物體的影子伴隨物體一樣,無處不在。

    常規教育具體包括三方面的含義:

    遵守各種活動和休息的時間及其順序的規定;

    遵守一日生活各環節具體制度規定;

    遵守幼兒的一般行為規範的規定。

    顯然,常規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大致上可以分成生活常規、教學常規、遊戲活動常規三方面。

    在生活常規中,一些瑣碎的小事,如入廁的習慣、吃小點心時的衛生的問題,快慢的問題、所有進餐的一些習慣等,都屬於這個常規教育的範疇;在學習常規中,主要是表示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學習小習慣,如做作業時不要講話、認真聽課、積極開動小腦筋、舉手回答問題等;遊戲常規是在遊戲時的秩序教育、在遊戲後幼兒收積木的情況等。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可以發揮三方面的作用:幫助寶寶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幫助他們學習怎樣在集體中生活;維持班級活動的秩序。透過這樣的常規培養,可以把道德教育同寶寶是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僅能幫助我們的寶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激發他們愉快的情緒,促進他們對生活及各種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行為的目的性、意識性,發展自律能力,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在集體中愉快生活。

    ●● ●

    幼兒園的五大領域

    幼兒園的五大領域指的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這五大領域都對幼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健康教育

    現在,健康的概念已經不僅僅是病或虛弱的現象,更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健全狀態。

    幼兒園將“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既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並鼓勵和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幫助幼兒逐步形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習慣,提高幼兒自我保健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因此,“健康教育”實際是讓幼兒逐漸學會以健康的方式來生活的教育。

    比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動中,老師會讓幼兒喝豆漿、吃餅乾,從而啟發幼兒透過感知說出食物在身體中經過了哪些地方,使幼兒知道食物在身體中經過的器官,並透過體驗餅乾在口腔中變軟變碎的過程,瞭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變化。同時,老師還會給孩子們適當講解豆漿、餅乾對人體的營養,讓孩子們掌握一定的健康常識。

    語言教育

    兒童心理學研究與教育實踐證明:嬰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快的時期,這段時期幼兒的相對語言能力將得到理想的發展。在幼兒園,教師通常會以多種方式來豐富幼兒的語言,比如透過各種遊戲,讓孩子在與同伴的不斷相互作用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語言,使幼兒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幼兒的世界到處都充滿著美的色彩,他們愛畫畫、愛玩、愛製作,因此老師通常會在美工活動中抓住幼兒的這個特點,讓幼兒對自己畫的畫進行講述。比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畫後,請孩子把畫面的內容講出來,再請小朋友給畫中的小動物說句話,等等。這樣,就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既培養了幼兒的繪畫能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比如上計算課時,老師通常會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玩說說中學會計算知識。如在小班學習4以內物體的點數時,老師會讓孩子看圖畫進行,如讓孩子講講圖中的小猴子在幹什麼?讓孩子能充分發揮想象。孩子可能會說:小猴在爬樹,小猴在吃桃子,小猴子盪鞦韆。在此基礎上,可請幼兒一起數一數桃樹上有幾隻猴子。這樣不僅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社會教育

    可能家長認為,孩子還那麼小,跟社會有什麼聯絡呢?

    要知道,幼兒期是社會交往開始形成和發展的時期。幼兒社會交往的引導關係到幼兒成長後能否與社會、團體、他人之間建立良好、協調的關係,成長為合格的人。儘管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成人的指導,但幼兒與同伴、尤其是同齡人的交往,對幼兒掌握社會交往的本領具有極大的作用,因此幼兒園需要發展社會教育。

    尤其是現在的幼兒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優越,嬌生慣養,容易出現任性自私、不關心他人、事事佔先等現象;另一方面,由於家庭結構越趨縮小,居住環境也趨向於封閉型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使得幼兒社會交往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這樣的時期,幼兒園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社會交往環境,可以幫助他們克服任性、以我為中心等不利於社會交往的特點。

    培養他們社會交往的技能在幼兒園中,老師會經常帶領孩子們參觀整個幼兒園,幫助孩子們瞭解幼兒園裡都有什麼班,大班﹑中班﹑小班分別在哪棟樓?這樣,孩子們對生活關注的範圍就拓寬了,也開始關注社群的生活,關注成人的活動。

    老師還會組織幼兒在《認識家人》的活動中調查瞭解家庭成員的工作﹑職業情況;在《我們生活的小區》活動中組織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調查﹑瞭解自己生活的小區裡的環境,如種有什麼樹?種有什麼花?有多少幢樓?一幢樓有幾層?除了樓還有什麼建築、有什麼商店等等,或者讓孩子們用簡單的畫把自己生活的小區的環境、建築畫下來。以此來幫助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興趣,渴望瞭解社會,社會責任感也逐漸產生。

    科學教育

    幼兒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在幼兒園裡,教師會經常帶著孩子們出去玩,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探索。當幼兒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他們也會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樹為什麼會發芽?”“天空中的彩虹為什麼會有七種顏色?”等等。教師也會給予他們滿意的回答,從而幫助孩子們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

    幼兒園的孩子每天的生活內容都十分豐富,其中包容著許許多多的科學。比如幼兒在走平衡木時,老師就會引導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能讓自己走得更穩呢?在午餐吃蛋時,啟發幼兒思考,怎樣才能讓雞蛋立在桌子上呢?在結構遊戲“建高樓”中,鼓勵幼兒多次嘗試,尋求用什麼辦法把樓建得又高又穩?在“沉浮”活動中,老師會提供豐富的材料,如鐵絲、木塊、石頭等等,讓幼兒嘗試著把這些東西放入水中,觀察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在水面?

    在幼兒獲得初步沉與浮的經驗後,老師再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如裝滿水的塑膠瓶,讓幼兒進一步探索,為什麼“沉得東西能變浮,浮的東西能變沉”?幼兒帶著新問題,也會認真觀察、對比,尋求答案。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掌握科學的自信心。

    藝術教育

    在幼兒園中,藝術這方面也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項。它可以透過美的事物的具體、鮮明的形象來感染人,調動人的心理功能,激發人的情感,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色彩鮮豔、能活動、有聲響的玩具,都會被孩子們喜歡。幼兒也會在玩這些玩具時表現出愉快的情緒。舞蹈老師在訓練中,還善於利用情境語言激發幼兒聯想,產生恰當的感情,比如在適當時她會對孩子們說:“哎呀!真開心啊!”孩子們也會感到愉快。再比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會讓幼兒看一些圖片,聽一段音樂,做做動作,編個故事等,都能幫助幼兒在此過程中逐步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瞭解,可達到準確表現的目的。

    總之,幼兒教育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作為幼兒的家長,我們不僅要把孩子送到最適合他的幼兒園,還應該瞭解幼兒園到底會對我們的孩子產生哪些影響,都能教會我們的孩子什麼本領。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教育並非終點,而恰恰是起點,因為這才是對孩子一生教育的剛剛開始。

    最後的最後,育兒線上學堂想說,我們一直以為孩子需要接受最好的教育,我們應該呵護,愛,blabla……其實,是我們低估了孩子的心理,低估了人類的適應能力。只要有命在,孩子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哪怕環境再惡劣。所以,教什麼,學什麼,真的不是那麼重要,關鍵是,他能不能在生命經歷的不美好中,能不能找到點美好。

  • 3 # 漫天飛雪52066205521

    對孩子來說,不規範的教育對孩子也有影響。

    首先,扼殺孩子的性。大多數幼兒園都希望不同的兒童能整齊劃一,方便管理。有些老師很少會傾聽孩子的表達,而是簡單粗暴的直接用強制的指令讓孩子按要求行動。對於個性弱的兒童很容易就會被扼殺天性。這方面家長在考察幼兒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他們的辦園方針。

    其次,區別對待。對於某些個性強的孩子,在老師眼中就會成為問題兒童,有時老師會有意無意間把這些問題兒童塑造成典型,在孩子中孤立這些人。如果家長沒有仔細和孩子交流的話,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就會受到傷害。

    再次,生活上的細節。例如課間餐、午休、課外活動等。不上心的幼兒老師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對於媽媽而言,特別是全職媽媽,是否有能力和有精力在家中執行一份合理且嚴格的時間表,使得孩子在家裡也能慢慢成長,這就是主要的問題了。特別是如果是兩個娃的媽媽,照顧小的、照顧大的、還要照顧家人的一日三餐、時間和精力是個問題。很多人不理解一個情況,那就是作為全職媽媽,付出的精力比去工作8小時更累。家人如果不配合,那就很難進行下去。

  • 4 # 婧婧567

    我想不管有幾個孩子的媽媽,都需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兩個孩子的媽媽更辛苦,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媽媽也可以休息一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另外孩子也需要到幼兒園學知識,學會與人分享,與人交往。媽媽可以帶孩子,但不要錯過孩子成長的好時期。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 5 # 快樂帶娃

    全職媽媽當然可以帶大兩個孩子,但是你真的給孩子做好學習計劃了嗎? 雖說沒有法律規定孩子必須上幼兒園,但是個人認為還是送幼兒園比較合適。

    首先,去幼兒園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在上幼兒園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學會怎麼和別的孩子相處,怎麼去交朋友,為以後的社交生活奠定基礎。

    其次,孩子會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雖然自己在家也能培養孩子的作息時間,但是我相信天天日日嚴格執行比較難,而去上幼兒園的話孩子會有儀式感,更容易遵守學校的時間。

    最後,孩子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園雖然不以學習為主,但是老師也會適當的教孩子唱歌跳舞學習一些簡單的內容,規律的學習讓孩子慢慢養成學習習慣,這種在家不太容易實現。

    當然如果您自己有足夠的精力跟能力帶孩子學習也可以在家學習,如果不能,建議送去幼兒園。

  • 6 # 夕媽育女

    你可以不讓他們讀幼兒園,但是你可以不讓他們讀小學、中學甚至以後的大學嗎?孩子總有一天是要回歸社會的。我能理解你為兩個孩子所做的所有的保護,但是這種保護,對他們以後走入社會有益還是有害?去讀幼兒園真正意義上,並沒有學到多少的知識,但幼兒園本身也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團體。在這裡他們可以跟小朋友學會如何交往?如何合作?以及包括如何適應規則?孩子都需要磨合和鍛鍊。為孩子撐傘不如教他們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不被雨淋。

  • 7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如果你具備這樣的自信,而且確定可以帶好孩子,這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前提是你確實能夠保證孩子的性格不會受到不入園的影響,如果他們長大後認為你這樣的做法會讓他們缺乏這樣一段回憶或是與同齡小朋友沒有共同語言的話,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段不愉快的經歷。所以,對這種大眾做法還是需要採取謹慎做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現老公藏私房錢,自己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