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晨意微涼

    1、尊重:寶寶雖然小也是有他自己的意願,我從寶寶開始吃輔食開始,不想吃了就不吃,哪怕一碗米糊只吃了一口。

    2、共情:對寶寶跌疼或者委屈表示理解,和感同身受,給他一個擁抱代替責罵和嘮叨。

    3、平靜:不要大聲的對他說話,平靜的對待寶寶,哪怕當時很生氣。我記憶中只寶寶兩三個月時吼過一次,那一次後我發現寶寶不高興了會吼我,寶寶所有的發洩情緒的方法都是學習家長的。

    4、指揮: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寶寶一歲兩個多月我換下只有尿的紙尿褲會直接丟地上,然後讓他撿起來丟垃圾桶。拆了的零食袋,擦嘴巴的紙巾,都讓寶寶自己丟。

    5、滿足: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儘量滿足寶寶的需求,一天都沒有看電視的情況下,寶寶想看就會給他看。

    6、獎勵:當我做得好的時候,我會要求寶寶給我一個擁抱或者一個親吻作為獎勵。沒錯我是讓寶寶獎勵我,畢竟做媽媽挺辛苦的。

    我是這樣帶我的寶寶的,他不怎麼哭鬧,說話從來不會大聲,很有禮貌,當然寶寶也還是會耍賴打滾,但總體來說還是聽話的。

  • 2 # 子謙媽媽育兒經
    聽話?為什麼非要讓孩子聽話呢?怎麼才算是聽話呢?他也不是寵物,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孩子多少有自己的思想啊。只要沒有觸及危險可以由著孩子的啊。

    我家孩子喜歡玩水,以前我不喜歡讓他玩,弄得家裡到處是水,地板髒的快,可不讓他玩,又心疼孩子。於是就讓他去衛生間玩,這樣水漬都在一個範圍,好收拾。

    首先,不要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孩子不管大小,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好惡,你不能把自己的好惡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會引起孩子反感,導致親子關係破裂,等孩子大點的時候會很叛逆。

    其次 ,孩子不能做這件事,那就和孩子溝通,說出這件事的弊端,讓孩子自己去分辨,自己去拿主意。比如,孩子不吃飯,那好久不吃了,但要告訴他,你今天吃的少,我擔心你一會會 餓,到時家裡沒有吃的,只能等晚餐了。他自己就會考慮的。

    最後,多和孩子聊天,聊一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這樣孩子會了解你,會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這樣,孩子的心裡話會和你說。你的提議,他也會接受的。

  • 3 # 山人自有妙計教兒

    我覺得比起“聽話”這兩個字,“傾聽”才是和孩子溝通的正確開啟方式。為啥這麼說呢?

    通常當父母要求孩子“聽話”,意思是要求孩子無條件的順從,這樣的“聽話”對生活在當今社會的孩子來說沒有好處,也是很多家長所反對的。因為這樣做通常有兩種後果,有些孩子大了會沒有主見、獨立性差;也有些孩子大了會更加叛逆,非常執拗,特別堅持自己的意見。無疑這兩種性格的孩子怎麼看都不像是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

    而“傾聽”呢,包含著平等交流的意思,而且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既和學習有關,又和人際交往有關。它的含義是,聽得到、聽得懂別人的講話。

    我們先要搞清楚這樣幾點:

    第一、懂得傾聽的父母,才有懂得傾聽的孩子。簡單來說,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會自覺地觀察模仿父母,你用怎樣的方式對待他,他就會學會用怎樣的方式來對待你。你有認真地聽孩子講話,孩子才能學會聽你說話。否則,孩子會覺得“你都從來不聽我說話,憑什麼我要聽你的話”?

    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父母首先要對孩子的行為和感受非常敏感,能及時地恰當地做出反應。同時,也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有什麼要求,請好好地說出來,不然旁人有可能聽不懂”。父母傾聽孩子的聲音,一方面是言傳身教,另一方面是對孩子的尊重,反過來,他們也會尊重父母,樂意傾聽。

    第二、用簡單明瞭、有趣的指令培養孩子傾聽能力。比如,在生活場景中自然而然地提出一些要求。在停車場的時候,我們不希望孩子亂跑、打鬧,因為很容易被車壓到。父母最好蹲下去,平視孩子的眼睛,清楚地說出要求。眼神的溝通可以幫助他集中注意力傾聽和理解要求。

    最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對他毫無要求,允許孩子對指令“聽而不聞”,這一方面無益於傾聽能力的養成,另一方面也無益於自控力的形成。

    父母最好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能執行的任務,讓孩子慢慢練習這些能力。“媽媽馬上就帶你出去玩,請你等在門口,讓媽媽拿上鑰匙。”“來,媽媽和你一起收積木。請你把這幾塊積木放到這個筐子裡。”從簡單明瞭而容易執行的任務做起,能讓他從小家庭的生活順利走向學校的生活。有些孩子在學校裡無法聽從老師簡單的指令,從而造成行為問題和學業問題,這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缺乏傾聽能力的培養。

    第三、在學會傾聽的同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得明白,在任何時候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都是培養獨立思考的基石。大人們總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他能有什麼想法,於是包辦一切事物,替他做所有的決定。哪怕他再小呢,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可以引導他、教育他,卻不能代替他過他的一生。所以現在就讓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吧,尊重他的思想和判斷,儘管可能不符合你的想法,儘管他一定會犯錯。

    只要記住平等交流的大原則,其他的問題都能找到辦法一一解決的,祝福您的孩子健康成長。

  • 4 # 芝麻育兒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更聽話,都在做一件錯誤的事情,那就是對孩子提出這種那種要求和指示。但是殊不知,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更聽話,那就是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當孩子拒絕的要求的時候,如果你提出讓Ta做選擇,反而Ta往往都會答應。特別是你再說出一句:“這件事兒最終由你來決定”,選擇往往和責任、尊重有著直接的關係,讓孩子做選擇,會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同時,他們也會慢慢學會對承擔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後果。做選擇也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賦予了權利,並讓他們從小就覺得自己可以有得選擇。

    當然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有些區別。例如當孩子不願意睡覺的時候,小一些的寶寶可以讓他選擇立即睡覺還是再玩五分鐘。但是對於大孩子來說,他們可以自己選擇睡覺的時間。當然每種選擇也必須是家長能夠接受的。

    這裡也會發生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孩子不想要你給出的選擇,並且給出的選擇是家長不能接受的。那麼你可以對Ta說,“孩子那不是一項選擇。你還是從剛才的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吧,你可以自己做個決定。”

    另外,還有很多事情是孩子不能做選擇的,比如做不做家庭作業,這個時候你可以轉換一種說法,把現在必須做作業改為,你是可以選擇再放學後馬上做作業,或者吃過晚飯做作業,或者晚上八點開始做作業等,也是讓孩子做選擇。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和善而堅定的說法就是,“你一……,我們就……”,例如:你一做完作業,我們就去公園。這種看似好像沒有強迫孩子,但是反而會有更好的效果。

  • 5 # 家有女寶初長成

    最重要的是家長淡定,就不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和敵對情緒,那麼久而久之,在家長眼裡,孩子便更“聽話”了。這道理就好比對著平靜的湖面開槍,泛不起多大漣漪。

    所謂的不聽話,一方面是來源於孩子作為一個個體,理應擁有的自由與家長的成熟意識之間的摩擦,從而導致孩子的敵對情緒和反抗行為;另一方面則是家長站在自身已有的經歷上對孩子幼稚想法和相對冒失的行為的過度控制,是居高臨下的凌駕於孩子之上的優越感對弱者的支配,不服從便是不聽話。

    孩子固然是需要我們的指引和適當的糾正。但是,我們除了要有海納百川的包容和淡定之外,還需要運用“過來人”的經驗和智慧去引導他們,選擇更合理的道路和行為。比如,孩子非要什麼食物或者玩具,先避開他的鋒芒和激動情緒,待他冷靜下來,以擁抱來告知他們,我們對他們的愛,然後給出兩種選擇,可以利用他平日喜歡做的事情來做等價選擇。二選一,然後信守諾言地執行。這個時候,或許他還會再來大哭大鬧,我們只要強調給出的選擇就可以了,不用過度理會他們的“垂死掙扎”,他們的哭喊只是發洩憤怒以及目的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同情而已。如果依然堅持,大方向不錯,就沒必要生氣,如果產生不好的後果,給他點教訓讓他來承擔就可以了。

    舉個例子,小姑娘已經洗漱完畢,可是突然看到香蕉想吃,在說明你已經洗漱完了,都要睡覺了,還是不要吃了。他依然不依不饒地要堅持。於是我強調,吃完後必須刷牙,如果依然選擇就隨她去。她吃完後,沒哭沒鬧地又洗了手,刷了牙。我們的目的只是讓她保持口腔衛生,沒必要非得阻止她,她會遵守自己的諾言就夠了。

  • 6 # 壹父母

    我們覺得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這個聽話是傳統意義上的、經常聽到媽媽或者老人嘮叨的“你要聽話”中的“聽話”?還是“媽媽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的聽話。這兩者意義完全不一樣。

    如果從第一種來看,培養一個乖乖聽話的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已來,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在很多行為上,作為家長和監護如,可以對孩子提出要球,比如不能打架不能罵人,在這方面的確要聽話,但是在思維上,是卻不能要求孩子為家長是從。

    有些家長希望自己說什麼孩子都能乖乖執行,不能有自己想法,這背後的實質其實是控制。這樣家長一般都比較專制,在這樣的專制下,孩子要麼叛逆,要麼早早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創造力。對這類 “聽話”,我們堅決持反對態度。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獨特的視角,並發表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對孩子管得過死,限制過多,做什麼都看大人眼色,乖是乖了,可個性也被扼殺了。

    從第二種“聽話”的意義上來說,則涉及到一些和孩子到溝通技巧,對於一些孩子需要遵守的規則,如何說如何講,我們的孩子才能聽。和孩子的溝通其實有一整套的技巧和方法,關注孩子的感受而不只是行為,多表達我資訊而不是你資訊,多使用鼓勵少使用吼叫等等,在這方面,國內已經有不少成熟的書籍和理論體系供家長們參考,比如《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等等,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需要我們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辦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需要我們用心地找到讓孩子“聽”的那個法門。

  • 7 # 微視河南融媒中心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種辦法的,可以投其所好,比如一個正在哭的孩子,你知道他喜歡吃漢堡,你就要告訴他“別哭了哦,擦乾眼淚,爸爸帶你去買漢堡吃”。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看你平時跟孩子的關係咋樣了,平時只要跟他關係處好,關鍵時候還是能聽你話的。

  • 8 # 久明教你管孩子

    久明老師說:想讓孩子改變,一定要讓孩子優雅的改變。

    也就是說,孩子是在你的欣賞和讚美中改變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怒罵。

    因為你的指責、怒罵、催促,只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張,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越來越低,說話孩子根本不聽。

    另外,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指望孩子聽家長話,因為畢竟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家長要善於傾聽。

  • 9 # 玩具時空機

    1、誠信意識。當初,我爸媽開小商店,周圍的小店開了關、關了開,就是我爸媽的商店一直經營了三十多年,直到拆遷。這裡面給我和弟弟最大的教育就是做人要誠信,商店裡賣人家任何東西,都會多給點,根本不會做缺斤少兩的事。我和弟弟,我現在的兩個孩子,從小都知道一個道理,別人的東西堅決不能拿、不能要,懂這個理的孩子,跟別人發生爭執的機率會小很多。

    3、分享意識。很多小孩都“護食”,玩具、零食等等,自己不玩不吃,別的小朋友一來就爭搶。在感恩的基礎上,讓孩子知道,分享才會讓快樂加倍,玩具一起玩會更開心,零食一起吃才更像,把好東西分給別人,別的小朋友會喜歡跟你玩。這其實就是情商培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

  • 10 # 陪咚咚玩耍

    推薦去看一下正面管教這本書,

    這種問題並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完的。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機器,他會有自己的想法,你不可能完全操縱他的想法的,,

  • 11 # 0超姐0

    首先所謂的“聽話”不是人云亦云,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自己對所發事情的認知和理解,也就有自己判別是非的能力。其實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聽話,作為家長的我們在讓孩子聽話的同時,也要耐心的聽聽孩子的觀點和意見,瞭解它為什麼不聽話,看看是自己錯了,還是孩子錯了,這樣給孩子一個很好的自由發揮空間。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家長怎麼引導怎麼成長。讓孩子聽話首先我們做家長的要以身作則,比如不讓孩子玩手機,做家長的我們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老玩手機,約束好自己,才能管好孩子。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孩子映襯什麼樣的家長,我們要做好榜樣,不整天的追劇、打麻將、玩手機、講髒話 ......只有正能量的影響下,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在約束好自己的同時學會聆聽,孩子犯了錯誤不要盲目的批評教育,多問多瞭解看他是因為什麼犯的錯誤,跟他好好溝通,多瞭解孩子的想法,跟他像朋友一樣交心,孩子有什麼情況你就會第一時間知道,在成長道路上你是他的朋友、知己,孩子也會越來越聽話!

  • 12 # 空白91333

    孩子比較小,都會有一定的調皮和不聽話的情況的,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過一個進行指責,主要是有不對的地方,需要幫助孩子進行改正,這個主要是耐心的進行引導,透過不同的方式比方說,講道理,或者是透過講故事等方法來幫助孩子,改變一些不正確的做法就可以的,想要孩子聽話,父母必須放下高度,站在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認為“小事”的事,在孩子眼中都是一件大事。當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時你對孩子的批評,孩子都會覺得很委屈的。試想得不到理解如何能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為朋友。這樣下來孩子都願意跟父母訴說心底話,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會願意去聽。

  • 13 # 平涼家長之家

    本期主題:怎樣讓孩子更加聽話呢?

    家長求助:我家孩子有個別時候不太聽話,怎樣讓他更加聽話呢?

    1、家長真的想要一個百依百順的“聽話”孩子麼?

    咱創設一個情景:假如世間真有妙藥靈丹一劑下去從此就可以讓孩子一輩子對您百依百順,您想要這樣的藥嗎?您想要這樣的孩子嗎?除了個別變態,相信99.999%的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吧?是故,咱很有必要先弄清楚“關於孩子聽話”這事兒,咱自己在想什麼,到底想要什麼?

    總體來說,根據您的訴求分析,您所表達的“孩子不聽話”含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種“不聽話”的可能是您發出的指令孩子沒聽懂,第二種“不聽話”的可能是孩子沒有100%的順從並執行家長的指令和意志。

    2、大人發出的哪些指令需要孩子“聽話”即絕對服從?

    有些特殊情況下,確實是需要孩子對家長的指令100%絕對服從,而這種絕對服從必須要透過刻意訓練才行。哪些情形下需要絕對服從呢?

    第一,緊急狀態下事關孩子生命安全需要絕對服從。這種情形下的指令需要不加思索、不帶腦子的絕對服從。比如小孩子突然在馬路上亂跑,卻沒看見恰好有一輛汽車高速行來,這時刻家長緊急狂吼——有車,別動!“卡”一下,孩子像定格鏡頭立刻就定住了,這就是絕對服從。

    這個絕對服從搶來的是性命,憑藉的卻是孩子對家長的絕對信任以及類似訓練、久長默契。換句話說,事關孩子安全的指令,一是需要絕對服從,二是需要絕對信任,三是需要長久訓練,四是需要預見性。

    孩子在馬路上亂跑這事兒常有,如何絕對規避這種危險?家長即使在旁邊隨時監控,也還是會有“猴子打盹”的疏忽時候。所以,“馬路上絕對不能亂走亂跑”這個指令就需要強勢植入在孩子的大腦中,最終成為他的生理本能,而這種強勢植入訓練當然得從孩子剛剛學會走路就開始。

    第二,原則性的生活規範需要絕對服從。什麼是原則性的生活規範呢?比如不能偷東西,這就是孩子必須要絕對服從的律條,是大眾普遍認知的紅線,絕不能碰。小偷小摸,觸犯的是倫理道德規範;而大偷大摸,觸犯的是法律法規。

    所謂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每一個人都是一隻陶器,這陶器最終成品是粗坯糙陶還是精美絕倫,關鍵就看最初粘土的質地,即兒時的築基教育。

    哪裡是什麼“三十而立”啊,分明是“三歲而立”,幼兒期的教育才是這個陶器最終成為什麼樣子的雛形期!給予什麼樣的塑形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陶器之雛形。

    3、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不聽話”,明顯是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孩子沒聽懂,所以無從乖乖照做;第二種可能才是孩子聽懂了,但不樂意乖乖照做

    我們先看第一種可能,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因為“聽不懂”而“不聽話”,要怎麼辦?得分三步走

    第一步,家長要準確表達指令。建議家長們發出指令時候表達一定要準確,不要籠而統之含含糊糊。有不少家長向孩子發出指令時要麼表達不準確,要麼從成年人立場出發導致孩子“聽不懂”,一個人要如何執行他自己“聽不懂”的指令呢?就像指導員給戰士下達指令時候,如果自己腦袋裡尚且一團亂麻,這個指令能得效果良好的執行麼?明顯不可能嘛。發出指令—理解指令—執行指令之間,鏈條中斷的可能性相當大哦。孩子們由於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所限,他的理解能力及執行能力都是以孩子為出發點的,所以大人發出指令時候要以孩子立場為出發點。簡單說,就是用孩子的話要求孩子。

    第二步,釋出指令難易要適度。舉例說,你對一個一歲多點的孩子釋出指令說,“去幫媽媽把拖鞋拿來。”從三四歲以上的大孩子或成年人角度看,這個指令確實很清楚。可問題是,當物件是個一歲多點的小豆丁兒時候,這個指令就太模糊了,孩子很可能會一頭霧水,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尤其是他以前從不曾幫你拿過拖鞋,他有可能就不知道哪個是你的拖鞋,他還有可能不知道拖鞋在什麼地方。要如何讓他聽懂並乖乖照做呢?

    第三步,指令的執行需要分步驟訓練。家長髮布的指令,孩子不可能一次就執行到位,難度低的需要一兩次的重複訓練,難度高的興許需要長期持久的訓練。心急吃不了熱豆飯,所以家長不要心急,要慢慢來,要像十月懷胎等待瓜熟蒂落一樣等待孩子用三四十分鐘將鞋帶繫上;也不要嫌棄這鞋帶系得一團糟,總是會有那麼一天孩子終能將鞋帶系得又快又好。繼續以“幫媽媽拿拖鞋”為例,媽媽對一個一歲多點的孩子釋出指令說,“去幫媽媽把拖鞋拿來”,至少得分三個環節進行訓練

    一是動作示範,把孩子帶到放拖鞋的地方。

    二是動作加語言指令,將那雙紅色的拖鞋指給孩子看,並告訴他這就是媽媽的拖鞋。

    三是向孩子釋出指令,請把那雙紅色的拖鞋拿給媽媽。

    經過這麼分步驟訓練之後,下一次再進門釋出指令說“幫媽媽把拖鞋拿來”,孩子就能很準確的做到。同樣道理,家長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釋出不同難度的指令時,一要考慮清楚孩子是否受過這件事情的訓練,二要考慮清楚這個表達是否準確到位,三要考慮清楚孩子是否完全“聽懂了”你的意思。

    簡言之,如果孩子的不聽話是因為沒聽懂的話,家長最好帶著一起做,直到他將這個指令與這件事本身從言語理解、行為模式都建立了直接相關關係為止。

    第二種可能,是孩子聽懂了大人的指令,但不樂意乖乖照做。

    孩子聽懂了大人的指令但不樂意乖乖照做,家長就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孩子“更加聽話”嗎?當然不。除了上述的兩個絕對服從之外(緊急狀態下事關孩子生命安全需要絕對服從、原則性的生活規範需要絕對服從),其他絕大多數事件,孩子不順從、不執行家長的指令或意志,真心是一件值當祝賀的大喜事!為什麼呢?咱細細分析、審慎斟酌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對孩子的人生有掌控權的,到底應當是孩子自己,還是身為父母的你們?

    第二個問題是,你是想讓孩子將來比你活得更好更強呢,還是隻想原模原樣複製出另一個自己?

    把這兩個問題想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咱再來評判孩子聽話或是不聽話這件事情本身,然後再從祁祁喵以下對孩子聽話的分類中來個對號入座,重新審視、反省一下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否則的話,就真應了那句“做人家父母居然不需要崗前培訓和資格認證得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4、孩子的“不聽話”有絕對順從、被動服從、聽而不從三個等級

    第三等,無腦式的絕對順從,即殘次品。

    這種父母,是透過語言和行為等有形或無形的指令,將孩子反反覆覆削啊割啊切啊磨啊,最終弄成一隻提線木偶,完全喪失了人而為人的獨立意志和自由靈魂,形成對父母的絕對依賴。這種情形下,父母就是那個質量很差的原件,而孩子,則是質量更差的影印件。

    第二級,半腦人式的被動服從,即瑕疵品。

    這種型別的孩子,大多都有一個強勢控制的爸爸或媽媽。對於家長的指令孩子儘管心不甘情不願,但是長期以來處於絕對弱勢無法反抗,於是只好表面上逆來順受、心裡卻千萬頭瘋牛在奔騰叫囂。這種情形下的被動服從分明是一座火山,表面和短時間看來風平浪靜,其內裡頭卻壓抑著近乎不為人知兇悍的力量,且隨時都有可能毀滅式爆發,這也是個別孩子青春期叛逆特別嚴重的起因和禍首。

    第一級,皆大歡喜式的聽從,即聽而不從此乃至臻至善至美之成品。

    這也是祁祁喵喵打心眼裡喜歡且一力推行的親子關係模式,這更是東方文化體系下最理想狀態的親子關係。即所謂“父母有過,諫而不逆。”什嘛意思呢?是說父母親有了過錯,子女能夠勸解他們但不能夠忤逆他們。“親有過,諫使更,怡悟色,柔吾聲。”簡單概括就是“有話好好說”——有話不好好說,幾乎是導致一切家庭關係極度糟糕的共性癥結,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等等,無一例外。自古以來華人一直強調“孝順”,可自古以來華人所強調的這個“順”絕對不是要求子女無條件聽從父母,而是子女要先分辨父母指令的對錯與否,再用理智與思辨去分析考量,如果父母這個指令是完全錯誤的且會造成嚴重後果,做子女的還照樣“乖乖聽話照做”,那便是陷父母於不義。

    把以上這些華麗辭藻的衣裳給剝開,內裡骨頭只有四個字:聽而不從。有出息的孩子,除了上述“兩個絕對服從”之外,對待父母其他指令的態度最好是“聽而不從”,認真聽是為了讓父母高興,照不照做因時、因事、因境而異最好。

    喵兒曰:如果你家孩子不那麼聽話的話,恭喜你!

    稍微有點脊樑骨和見識的父母,一定不希望自家孩子是個更差的或一模一樣的影印件吧?假如真有一個影印機可以把家長腦子裡的一切都影印給孩子,孩子也不可能擁有像家長這樣從容的好生活。畢竟,時代差太多了,太多的生活經驗與職業經驗一天天在消亡,何止“三年一個代溝”啊,簡直是“三天一個代溝”。資訊時代、大資料時代的孩子其成長環境、思想認知、所欲所求與家長,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說,咱家孩兒有點小脾氣、有點小性子、有點小調皮、有點小淘氣,那簡直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即將到來的未來,必然是一個“唯個性而不立”的時代!一個孩子智商與情商的成長,必然是以好奇心為出發點,以想象力為翅膀,以獨立思考為靈魂的。所以,如果您家孩子不那麼聽話的話,恭喜你!你沒把自家孩子教成絕對順從的無腦人和被動服從的半腦人,而是教出了一個懂自我掌控、有獨立意識、得成就動機的小天使和小天才!

  • 14 # 芳妹vlog

    看孩子處在什麼階段 多多跟孩子溝通 千萬不要用爆力來解決問題 要學會和孩子談心 現在的孩子內心比較脆弱 教會孩子要以德服人 多關心多陪伴吧

  • 15 # 艾米207225811

    首先我覺得不能太主觀,有時候不是孩子都聽自己的話就是對的,不管什麼事情,讓孩子明白,理與禮,因為有時候自己都有可能夾雜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對於孩子呢,慢慢的引導,做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好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聽從自己的話,例如孩子上興趣班,要結合孩子自己的意願及愛好,而不是自己主觀的認為哪個興趣好,就必須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去學哪個,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心聲

  • 16 # 檸檬樹下喝茶讀書

    你要引導他,讓他想一想,讓他從心裡認為是對的,而不是強迫接受。你講的話要有原則,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要有規則可行。另外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信任你,尊重你,你說的話自然就有分量。另外也不必要孩子事事聽你的啦。太聽話的孩子沒有主見,長大後會比較迷茫。有的時候也可以讓他們獨立思考,去嘗試一下,吃了虧就不會再犯了。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一定要強硬制止,因為他們是未成年人嗎,我們要告訴他們有些事真的不能做。

  • 17 # 瘋太太太太

    首先,稍微大一點,例如兩三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已經明白很多事理,有的孩子會胡鬧,折騰來引起大人對她的關注,不論他想做什麼,哪怕是威脅家長,他要去廁所喝馬桶水你都別管,她不會喝的,你不理他,他不會真的去喝,他會在廁所偷偷的觀察你的行動,表情,看他鬧得差不多了,你再溫柔,緩慢的和他講道理,看著他的眼睛,然後你們可以各自退一步,適當滿足一點不是很過分的要求。也有媽媽在帶只有幾個月大還在吃奶的孩子,如果還在哭,你又一時忙著別的事不能及時餵奶,充奶粉,作為媽媽可以把他當做一個小大人,和他說“媽媽現在給你充奶粉,給你倒水,水太燙,媽媽給你吹吹……”等,語氣溫柔,寶寶或許不知道你的話什麼意思,但是他聽到媽媽說話,不會哭的那麼厲害,媽媽也就當做是說說話,給寶貝創造一個需要環境,利於後期的語言發展。

  • 18 # 伊帆9922

    要孩子聽話是什麼意思?是變得乖巧懂事,會察言觀色,懂進退,迎合大人的意願嗎?那麼孩子不會再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有任何創造力想象力,這就是你們所謂的聽話嗎?我不能苟同。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有自己的人格特性,有自己的想法,或許有的對,有的不對,那麼作為家長,為人父母,不是一概盲目地去讓孩子聽自己的話,而去放棄他自己的想法,而是應該跟孩子溝通一起探討這件事應該怎麼做才更好,正確的引導比粗暴地強制孩子聽話要有用的多。

    另外有一句話說得好,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自己得成為這樣的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好的老師。你在讓孩子聽話的同時,有沒有檢討一下自己,自己是不是給孩子做了一個好的榜樣?有的家長抱怨孩子說髒話不講禮貌,但同時經常自己出口成髒,那麼你又讓孩子如何理解好和壞的定義?

  • 19 # 順意心理諮詢

    這個提問好。

    夫妻三口之家解決方案:

    1、性別教育,以夫妻做為引數,教育方向是男孩是男人,女孩是女人。

    2、尊老教育,以夫妻做為引數,教育方向是在學校在單位被喜歡。

    3、勞有獲教育,在生活大小事上,教育方向是,只有付出才有收穫。

    4、孩子犯錯後的教育方法,要歸因到孩子,教育方向是,不管遇到任何難題都能有效化解,不留心結。

    5、孩子有負面思維的教育方法,要歸因為孩子,教育方向是,孩子能感到世界的美好,心情永遠是開郎樂觀。

    單親,繼子女,收養子女,多性別子女,多代家庭等,每家的情況不一樣,解決方案也有差別。

    僅供參考,祝福你

  • 20 # Yt櫻桃

    孩孑的淘氣是因著對世界的好奇,我們只能做得就是:身教勝於言教。每一個孩子是家長縮影,要想讓孩子不淘氣,只有一個辦法,~耐心陪伴~共同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和田玉籽料怎麼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