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琳同學的寫作專欄

    在古代的文化中,息夫人算得上是典型的紅顏禍水

    息夫人的故事也成為文人墨客頗愛吟詠的題材。

    我們來看看古人怎麼說?

    一、杜牧《題桃花夫人(即息夫人)廟》

    題桃花夫人(即息夫人)廟

    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細腰宮”裡指的就是楚王宮,為什麼用細腰呢?

    楚王愛細腰

    《後漢書》說:“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

    這裡用細腰宮代替楚王宮,一方面給人以新穎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楚王的荒淫。

    “露桃新”既是對楚王宮中歌舞昇平的場面的描寫,也暗指了桃花夫人息媯。

    吳喬《圍爐詩話》說:用意隱然,最為得體。息媯廟,唐時稱為桃花夫人廟,故詩用“露桃”。

    “脈脈無言度幾春”指的就是息夫人不與楚王言的事。

    這兩句是對息夫人故事的交代。後兩句中才真正包含了杜牧對整件事情的看法。

    那在杜牧看來息國到底因為什麼滅亡呢?

    這就要仔細分析“可憐綠珠墜樓人”了。

    綠珠

    綠珠是西晉石崇的寵妾,當有人要來搶綠珠的時候,綠珠為了不讓石崇犯難,也為了報答石崇,墜樓而亡。

    杜牧用這個典故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他是在非常含蓄的批評息夫人在大難面前苟且偷生,不能為了息國自絕

    在今天,你會怎樣評價杜牧的觀點呢?

    真不愧是那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薄情人啊。

    杜牧的批評未免太苛刻,可在古代的文化中,杜牧代表的就是正義的一方。

    杜牧有不少贊同者,比如趙翼《甌北詩話》:“以綠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見”。

    所幸,中國古代不都是這些“薄情人”,還有至情至性的王摩詰。

    二、王維《息夫人》

    王維《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之詩原有本事。

    據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寧王憲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歲,因問之:‘汝復憶餅師否?’默然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悽異。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

    王維當日所見之歌妓,有和息夫人相似的經歷

    當她再次見到自己之前的丈夫時,雙淚垂頰。

    王維見到此情此景,聯想到了息夫人。

    “看花滿眼淚”,這淚水即是眼前這位歌妓的淚水,也是千年之前息夫人的淚水。

    王維

    在王維的詩中沒有對息夫人刻薄的評判,相反他看到了“不共楚王言”背後的屈辱、寂寞與無奈。

    王維借詠息夫人,實際上詠歎了古往今來女性身上所發生的類似的社會悲劇。

    三、上兩首詩的詩歌藝術。

    我們再延伸一下,從詩歌藝術上評價一下這兩首詩歌。

    王士禛《漁洋詩店》:杜牧之:“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則正言以大義責之。王摩詰:“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語。”更不著判斷一語,此盛唐所以為高。

    什麼意思呢?

    在王士禛看來, 王維的詩寫的比杜牧好。

    因為杜牧的詩充滿了說教的意味,而王維的詩不發議論之語,以形象傳情達意,含蓄蘊藉。

    由此得出盛唐詩歌更勝一籌的結論。

    王士禛之所以這樣評價,主要是因為王維的詩歌更符合其詩歌理論“神韻”說的標準。

    作為清中期四大詩歌理論之一的“神韻”說所倡導的詩歌有什麼特點呢?

    一是含蓄,“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在王士禛看來就是“不著判斷之語”。

    神韻派詩人寫詩就像是拍照片,把最符合作者心意的場景抓拍下來,描寫出來,景和情全部在其中。

    至於作者的意思嘛,就要靠讀者自己去體味。

    二是空靈,照片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風格。

    神韻派偏愛能夠傳達空靈悠遠感受的“照片(景象)”。

    結合以上兩點,可以看出王維的詩歌更符合神韻派的審美主張。

    息夫人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一生命途多舛,遍歷坎坷

    息夫人的故事成為文人墨客頗愛吟詠的題材。

    古往今來,有不少相關的詩作。

    其中以杜牧和王維的詩作比較典型。

    杜牧認為息夫人是紅顏禍水,委婉批評了息夫人苟且偷生,其觀點站在現代視角來看有明顯的男權色彩。

    王維的詩歌則溫婉平和許多,她看到了息夫人的悲慘處境,詠出了千百年間女性共同的悲劇。

    從詩歌藝術上看,神韻派的創始人王士禛認為王維的詩歌更勝一籌,因其詩境空靈、含蓄婉轉、不著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物中那種動物戰鬥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