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丷姣

    個人認為這個沒有應該或者不應該,只有喜歡和不喜歡。例如我個人本身就喜歡看預告片,還喜歡看簡介,看完覺得有意思,是自己喜歡的型別我才會看完整篇,反之就不看。但有的人就喜歡帶著疑問和好奇心看電影,所以我覺得沒有該不該,只有喜歡不喜歡,完全由個人喜好決定。

  • 2 # 我是郝孩子

    現在為了吸引人,很多預告片做的比正片還要精彩,涉及了正片裡所有的精彩鏡頭,導致。。。

    看過預告片相當於看過了整部電影。。。

    所以我都是看演員,一般演員不行,再好的劇本和導演也沒用。。。

  • 3 # 梁鵬飛

    首先要搞明白,你為什麼要去看預告片?而不是該不該看。

    預告片的目的是什麼?

    顯然是為了給即將上映的新片打廣告,就是這麼簡單。

    打廣告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顯然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去看正片。

    總而言之,預告片的目的就是給不瞭解它的觀眾一個視窗,一個讓不瞭解這部電影的觀眾獲得更多資訊的視窗。

    以便於觀眾做判斷,是不是要花錢去看這部電影。

    我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看預告片這個事情,和相親有一定相似性。

    相親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瞭解相親物件的基本情況啊。看看對方的長相,瞭解瞭解教育背景,成長環境,家庭情況,這些基本情況都掌握了,你才會決定下一步要不要交往,要不要先處一下試試,對不對?

    不可能你啥都不知道,就跟對方結婚了嘛。

    你之所以要透過相親瞭解這些情況,是因為你對相親的物件一無所知,對以後能不能交往乃至結婚這個判斷沒有依據。

    看電影之前看看預告片也是如此,如果你對這部電影一無所知,當然要看看預告片,提前瞭解一些基本資訊,以便於你做判斷。

    那麼,如果你對相親物件有一定了解,比如說,相親物件你以前就認識,那當然OK啦,馬上就可以做出決定啦。

    看不看電影的預告片也是一樣。如果你不需要預告片就能做出要不要看這部電影的決定,那預告片其實也沒有看的必要。

    所以預告片並不是那麼重要,很多時候,你依靠自己掌握的其它資訊,很容易就能得出要不要去看這部電影。

    比如拿我來說,周星馳的電影必看,我完全不用在乎預告片,也不在乎誰主演;比如楊冪、吳亦凡等人的電影一律不看,你預告片拍出花兒我也不看。

    那有人問了,要是周星馳導演,吳亦凡主演的電影怎麼辦?

    好問題,這就和我上面的兩條規律互相矛盾了,所以碰到這種電影,我第一時間拿不準,那就得看看預告片,看看別人的評價,看看評分,再做決定了。

    最後說一下。好的預告片起到的宣傳作用非常大。我還是要提一下《羞羞的鐵拳》的第一支預告片。

    這是有史以來我看到的最棒的預告片,沒有之一。

    當時我去看《戰狼2》正片開始前插播了這個預告片,當時電影院就笑成了一片,當時我就決定這部電影沒跑了,必須看。

  • 4 # 韓浩月

    正片放映前的廣告可以不看,但預告片一定要看。不但要看,而且要認真仔細地看,因為這決定著你是否會為它貢獻電影票。

    預告片是一部電影的“名片”,要拼盡力氣濃縮電影的精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說服觀眾相信這部電影值得買票。

    現在有專門做電影預告片的公司,他們懂得觀眾的心理邏輯,也知道如何從正片中剪出好看的片段。優秀的預告片,是可以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輪廓的。或者說,預告片本身就可以視為一個獨立的作品。

    好的預告片,最重要地是要製造懸念。在這方面,好萊塢的英雄片做得都不錯。國產電影在懸念製造上尚有不足,往往都是把花錢最多的畫面剪進來,給人以空洞之感,這方面的代表是《長城》。

    如同新媒體時代好的標題就是成功的一半一樣,好的預告片也是成功的一半,比如開心麻花的電影《羞羞的鐵拳》,這部預告片在播放時就引得影院裡笑聲一片,尤其是沈騰的驚天一跪,讓無數觀眾當即決定這部電影必看。雖然後來影片公映時,口碑並不算好,但越是這樣,越顯得預告片的價值所在。

    當然,鼓勵把預告片做好看,不等於贊同利用預告片把爛片包裝成好片。事實也證明,多數情況下,只有好的電影,才能剪出好的預告片。爛片即便聘請了一流的團隊,剪出的預告片也能被火眼金睛的觀眾看出爛片氣質。

    偶爾也有例外的時候,《無問西東》公映之前,所做的海報和預告片,都被認為是業餘水平,讓不少想業務宣傳這部電影的網友搖頭,那麼土的海報與預告片,不好意思轉發到朋友圈。好在,電影公映之後強大的口碑彌補了預告片的不足。試想一下,如果《無問西東》的宣傳物料做得很棒的話,它的票房可能會更高。

  • 5 # 二次元宅姬送

      電影預告片沒有該不該看之說,況且在鋪天蓋地的宣傳面前,你有選擇不看的權利麼?

      開啟網站會有廣告,看個影片會有廣告,開啟電視也有廣告,用個APP也有廣告……總會有一個渠道會告訴你,近期有哪部作品要上映了,防不勝防。

      小宅基一般不會刻意去看預告片,但是《羞羞的鐵拳》已經不知道在眼前跪了多少次了,不過小宅基還是沒有去買票,非常抱歉……

      電影預告片從製片方的角度來講無非是把吸睛的片段剪出來拉票房,從觀眾的角度講就是預判這部作品到底值不值的去看。

      但是預判也有很多角度,比如有人重點是誰來演,只要有喜歡的演員,總要去捧個場子,受預告片影響比較小;有人重點是特效,看個過癮,樂呵樂呵得了,那預告片可能影響就比較大。

      而且作品的型別和預告片剪輯的手法也不一樣,有時候很難表現出作品的真實水平。

      有時候剪個幾十秒,看著挺震撼,但真正買票去看的時候,會發現沒剪進去的一兩個小時還真是無聊……

      也有的作品,是遞進式的情感疊加,直到最後一刻才會讓人淚崩的,但如果直接給你看最後一刻的預告片,你可能是毫無感覺的~

      所以,電影預告片看不看的,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啦。

      以上就是來自小宅基的正義解答啦,有關動漫的題目都可以詢問小宅基喲,作為混跡二次元多年、宅腐萌呆汙各屬性精通的小宅基才不會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呢,嘿嘿嘿嘿~~麼麼噠!

  • 6 # 今天道

    應該,而且非常應該。

    介紹一下預告片的生產流程:在電影拍攝基本完成進入後期階段,片方會聘請專業預告片公司,根據電影的調性、主要賣點等特徵進行預告片創作。預告片公司會先創作指令碼,經過與片方溝通後進入後期剪輯、包裝、調色、回套等階段,最後出具一款預告片。一般這個流程短則一週,長則甚至數月。要求嚴格的導演甚至會逐幀提要求,從字型、節奏、停頓、字卡、彩蛋、時長。可以說,預告片也是非常講究藝術創作的,是屬於電影的“廣告片”。

    電影出品方為什麼要放出預告片?很簡單,找到自己的潛在觀眾。比如喜劇電影的預告片,觀眾會被預設的笑點瞬間逗樂,選擇買票進場;偶像型別預告片,看到自己偶像出演產生購買衝動。而有的預告片甚至會因為很強的質感吸引路人進場觀看。可以說,預告片本質也是一種雙向篩選的過程:這部電影是不是自己的菜?在進入影院之前,預告片是個重要的渠道,甚至比海報、通稿要管用的得多。

    因為預告片的重要性,很多電影出品方會尋找特別有實力的預告片團隊合作,讓他們把自己作品的真實水平展示出來。在好萊塢,這樣的團隊的佣金一點也不比其他製片團隊低。尤其是對於一些名氣不大的作品,需要透過預告片開啟市場,撬動觀眾觀影期待。

    拒絕盲目觀影,就應該從觀看預告片開始,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型別作品開始。而不是走進電影院衝動消費,然後發現自己上了爛片的賊船。當然,也有預告片驚人片子平庸的情況,那隻能說是預告片團隊水平很高了。

  • 7 # 獨狼映畫

    事實上,我們幾乎很少會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去觀看一部電影。

    在觀看一部電影之前,我們總是能提前接觸到關於這部電影的一些資訊,對於即將觀看的電影,也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想象。

    大部分時候,我們首先是知道有這樣一部電影,然後才是去看這部電影。

    至於看電影之前該不該看預告片,我覺得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

    預告片的細分有很多種,國內的電影一般只會製作先行版、劇情版和加長版。

    先行預告片很少會有大量電影鏡頭,一般在電影上映前比較早的時間發行,並且時間很短,通常只有較大製作的電影會有先行預告片。

    劇情版預告片則會把電影的故事脈絡比較完整地展現出來。

    加長版顧名思義,內容會更加豐富,一般在電影上映前推出。

    好的電影預告片,對電影原始素材經過重新剪輯安排,會力求在更短的時間裡展示出更多的戲劇張力或者特效鏡頭。

    一句臺詞,一段場景,演員的一個表情,在快節奏的蒙太奇語言下會讓觀眾產生無限遐想與期待,至於電影本身能不能承載這份期待,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預告片很精彩,並不表示電影也好看,反之亦然。

    說得直白一點,預告片就是電影的廣告,而電影就是一種文化產品。

    你在購買使用一種產品前,會去糾結該不該看一下它的廣告嗎 ?

  • 8 # 壹條電影

    電影預告片作為電影宣傳的一種手段,在電影上映之前的宣傳中作用越來越明顯。

    看電影上映之前的預告片早已經成為影迷們的必修課。

    對於不熟悉電影的觀眾來說,預告片可以讓觀眾們提前快速獲得對電影本身內容和質量的一種直觀感受,而對於一些期待值高的電影,可以讓觀眾提前感受到電影的衝擊。

    有很多影迷不只會觀看電影預告片,還會不厭其煩地收藏這些預告片,因為有很多預告片的鏡頭不一定會出現在電影裡。

    就拿去年的《正義聯盟》來說,因為電影拍攝中途的換導演風波,導致在預告片中的很多情節和鏡頭都沒有出現在正片裡,這就令那裡預告片具備了收藏的價值。

    其實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關於預告片的製作和分類有很多不同,就拿好萊塢電影來說,其預告片的型別繁多,作用也不盡相同。

    按照片長、內容和宣傳媒介不同可以細分為先行預告片、病毒預告片、正式預告片、電視預告片、超級碗預告片、劇情版預告片、加長版預告片等。

    這其中先行預告片和病毒預告片最具收藏價值。

    先行預告片通常是投資比較大的一些工業電影發行的一種早期的非正式預告片,時間短、內容少,但是那些鏡頭很有可能在正片中根本不會出現,如2005年的《金剛》的兩款先行預告片都有很多正片裡沒有的鏡頭。

    而病毒預告片一般是針對電影中的一些重要物料和元素的一種展示,如《侏羅紀世界》的一款病毒預告片是電影中出現的一個虛構的基因工程公司的宣傳廣告。

    預告片一方面需要展示電影內容以起到吸引觀眾的作用;一方面又要注意隱藏電影中的重要情節,令其不會過多洩露。

    這放與收之間的尺度往往非常難以把握,比如有些電影觀眾看過之後的評價竟然會是:“精彩的都在預告片裡”,這就相當尷尬了。

    因此很多預告片的製作都會很下功夫,在展示電影中最好的元素的同時認真過濾鏡頭,令其中最關鍵的情節不致洩露。

    比如《雷神3》中死神海拉捏碎雷神之錘的這個鏡頭,其預告片中出現的這個背景就是正片裡沒有的假背景,同時後面的一個雷神托爾的正面鏡頭還隱藏了在正片中他右眼受傷的細節。

    拿這些預告片和正片對比“找不同”也是影迷們的愛好之一。

  • 9 # 星光邦

    這個問題其實看個人喜好吧,看,或者不看,它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未知事物的人,不想提前知道任何有關這部電影的劇情也好,陣容也好,畫面效果也好,完全可以不用看預告片,帶著一片空白如同一張白紙一樣的直接去電影院裡觀看正片電影,這樣的體驗也很不錯嘛,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新鮮的。如果你是一個習慣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對於要做的事情有一些瞭解,獲取一些資訊做一做功課,好來判斷到底要不要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做這件事情,這樣的一個人的話,那麼當然應該要看一看預告片,從中獲取一些你想要資訊。就好像相親前要看照片知道一些資本資料,年齡、職業、單身多久了一樣。

    另一方面,其實預告片除了能夠了解一些電影中的人物狀態、裝扮和臺詞之外,一般不會過多透露劇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這是有原因的。預告片通常是拿來吸引觀眾眼球,從而達到讓觀眾購票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這樣一個目的的。所以在預告片的剪輯製作工作中,通常都會把最精彩的部分剪給你看,或者這些人另外一個套路是,完全不按劇情來剪輯,而是在預告中,短短几十秒的時間,剪輯出另外一個讓人達到震撼或者驚奇,或者覺得劇情完全荒誕的預告片來,勾起觀眾的興趣,這樣來刺激電影購票,也是提高票房的一種輔助手段。

  • 10 # 五指毛

    沒什麼該不該的,愛看就看,預告片剪出來本來也是給人看的,不然剪出來幹什麼。

    當然,看了預告片會對看正片有什麼影響,這就是第二個問題了。

    預告片的剪輯總的來說是為了發行,也就是根據片子的定位、風格和方向,剪數條預告片投入到發行中,吸引觀眾或者引導觀眾的興趣點,進而達到吸引他們進電影院、購買音像製品、付費觀看或者關注相關周邊的目的。所以這是一個帶有宣傳性質的搶奪觀眾的商業行為。

    但前提是這條預告片的製作是專業的:既不能劇透(比如某些懸疑電影),也不能誤導(比如讓觀眾有了不切實際或者有誤解的預期),而且在風格和形式上要符合片子的定位以及對觀眾(也就是目標消費群)的定位。如果預告片在這樣那樣的地方出了問題,對於在萬千電影中選擇觀看的觀眾來說,確實會有誤導的作用。

    另外上述的情況是相對於“搶奪觀眾”層面的,如果你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去看一部電影,那這個預告片存在與否其實並不會改變你的選擇行為(當然如何影響你的觀影過程中的趣味那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其實電影吸引的是那些中間派觀眾,也就是還沒有下定決心選擇這部電影,甚至聽都沒聽過的觀眾。

    另外預告片的發行模式對觀看也是有影響的,預告片也有不同的階段,有先導階段的預告片,有針對不同的觀眾和不同的宣傳期的內容預告片,還有把預告片內容作為賣點的超長預告片(宣傳會說什麼火爆,火辣之類的導語),但觀眾不一定會一直關注某部電影的宣傳,所以看到預告片的順序會和發行商預想的不一樣。

    當然啦,哪怕我說一萬次不要看,您忍得住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智深的師父叫“智真”、“智清”,為什麼給魯智深取名“智深”,而不是晚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