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湯湯湯湯湯湯湯湯糖糖
-
2 # 行者無疆lj
這種戰役在歷史上可謂是不勝列舉。下面我列舉幾個比較著名的戰役。
1.鉅鹿之戰。鉅鹿之戰是以項羽為首的數萬楚軍與四十萬秦軍的對抗,也是項羽最為得意的一場戰爭。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
2.官渡之戰。當時,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夜晚,曹操奇襲袁軍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扭轉了戰況,獲得勝利。曹操也靠此戰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3.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曹操和孫劉聯軍的作戰,孫劉僅用5萬精兵便戰勝了曹操的20萬大軍。這次戰役阻止了當時統一的趨勢。
4.淝水之戰。淝水之戰中本處劣勢地位的東晉軍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此後一路北上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有效抵禦了外族的入侵。
5.虎牢之戰。虎牢之戰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等地與王世充、竇建德的一場決戰。這場戰役是唐王朝一統天下的關鍵性戰役。
6.郾城之戰。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宋軍如能乘勝前進,收復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只圖利用勝利,作為對金乞和的資本,遂下令班師,斷送了這次戰爭的勝利成果。
7.鄱陽湖大戰。陳友諒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礙,這場戰役是朱元璋吞併江南的關鍵性戰役,此戰後,長江地區在1360年的那種持久不決的勢均力敵的局面就被排除了。
8.薩爾滸之戰。薩爾滸戰役,明軍元氣大傷,後金軍的勝利,不但使其政權更趨穩固,而且從此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而明軍自遭此慘敗,開始陷入被動。
結束語:以少勝多型的戰役除了表明勝利者在戰鬥中準確把握戰機,冷靜思考,一舉獲勝外,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失敗者在當時是多麼愚蠢。
-
3 # 雨辰3039761
從古至今以少勝多的戰例太多了,項羽的鉅鹿之戰,三國的曹操官渡,周瑜赤壁,陸遜的夷陵,蕭梁陳慶之,冉魏的冉閔,劉宋的劉欲,謝安的肥水等等
-
4 # 一蓑煙雨任平生66
秦末的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一戰成名。劉秀指揮的昆陽之戰,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以及赤壁之戰,東晉時期的淝水之戰,明末的薩爾滸之戰都是。
-
5 # 看破紅塵一半
軍事實力中人數多少隻是一方面,有些戰爭雖然人數差別很大但綜合政治,地理,士兵素質等因素,雙方相差並不大,比如官渡之戰,如果真是實力相差太多,曹操也不會主動求戰。中國歷史上真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我認為有:鉅鹿之戰項羽數萬楚軍戰勝秦軍40萬殲滅王離,迫使章邯投降,淝水之戰晉軍8萬人勝符堅80萬,薩爾滸之戰明軍敗與後金,
-
6 # 餘非魚讀史
1.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騎兵擊破劉邦60萬軍隊。
2.昆陽之戰。劉秀以不到2萬人擊潰王莽43萬人。
3.官渡之戰。曹操約2萬人擊敗袁紹11萬人。
4.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約5萬人擊敗曹操20萬人。
4.淝水之戰。東晉謝玄以北府兵8萬人,打敗前秦符堅80萬人。
5.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3500的玄甲軍大破竇建德的10萬人馬。
6.鄱陽湖之戰。朱元璋以20萬人擊敗陳友諒65萬人。
7.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以6萬人擊敗明軍11萬人。
戰爭中以眾擊寡,以多凌少取得勝利是常態。但是“兵貴精,不貴多”,人數多寡絕對不是取勝的最主要因素,部隊計程車氣、指揮官的指揮藝術更為重要。人數與戰鬥力並不是同比例增長的,人數增多意味著後勤壓力的增大,組織管理的複雜度增加,部隊協調的難度更高。並不是誰都能做到“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
以少勝多的案例通常都不是硬剛的,或是以逸待勞,或是攻敵不備,或是截斷糧道,或是集中兵力製造區域性優勢,或是充分利用地形,火攻等輔助因素打擊敵人。
-
7 # 醉酒當歌50
古代有官渡之戰曹操2萬勝10萬,赤壁之戰周瑜五萬勝二十萬,夷陵之戰陸遜五萬勝十萬,淝水之戰謝玄八萬勝九十七萬,鉅鹿之戰項羽兩萬勝四十萬,彭城之戰項霸王三萬勝五十六萬殲滅二十萬…太多太多。近代中國有粟裕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國民黨孫立人將軍的仁安羌戰役以1121人擊敗七倍日軍,更是表現出中國軍人的英勇無畏精神。
-
8 # 吹往南方的雪
有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說的是楚霸王在鉅鹿與秦一戰,在兵力懸殊很大的情況下,項羽破斧沉舟,背水一戰,最後大敗秦軍。
此外,東漢末年,群雄混戰。演繹了不少以少勝多的戰役。 著名的有:曹操與袁紹對壘的官渡之戰,當時袁紹大軍是曹操的幾倍。但袁紹剛愎自用,疑忌能臣,不聽忠臣意見,寒了人心。其中就有許攸棄袁投曹。最後曹操大敗袁紹。以致使袁紹抑鬱而終。
孫劉聯合抗曹的赤壁之戰。當時曹操率大軍南下,也是因兵力懸殊,孫劉只得聯合,但因地區差異,孫劉聯軍佔天時地利。大敗曹軍,打的曹操不再敢南下。
總的來說官渡之戰袁紹失了人和。而赤壁之戰曹操不佔地利,輸在天時。
當然,以少勝多的戰役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說了,最後一例。宋朝時期,女真族起兵反遼時,人數不過幾千。但每戰勢如破竹。短短十一年滅遼。當時有人說:“女真滿萬,則不可敵”。
-
9 # 歷史漫談君
大家好,歷史上一少勝多的戰役,有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陳慶之北伐。今天我就來逐一和大家分析一下!
一,赤壁之戰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公元208年,曹操率領20餘萬大軍南下,孫劉聯軍只有區區5萬,在赤壁一帶展開大戰!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之所以勝利的原因,歸結於他們正確的判斷,曹軍自遠而來疲憊不已,而且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不習水戰,於是孫劉聯軍用火攻,擊敗了曹操水師。
二,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最終東晉以8萬軍力,大勝前秦軍20餘萬軍力。
淝水之戰發生於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出兵伐晉,雙方約定讓前秦後退,前秦一在後退的過程中亂了陣腳,主將墜馬而亡!士兵亂了陣腳,我失敗最後失敗!
三,陳慶之北伐
陳慶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出身寒門!帶兵有方,能力突出,任將軍等職。
在北伐戰爭中,連戰連捷,作戰非常有智謀,有諸葛亮之風範!富有膽略,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
10 # 簡單平凡123123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非常多,在這裡舉幾個戰役。
1.牧野之戰: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以少勝多代表性的戰役,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姜子牙帶領著諸侯周室組織的5萬兵力,先發於人。和商朝在牧野對戰,周5萬兵力勝商17萬兵力。
2.鉅鹿之戰: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項羽在此戰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項羽一戰成名,大破秦軍,殲滅秦軍主力,並且項羽由此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後有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3.官渡之戰:曹操軍隊與袁紹軍隊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袁紹雖在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但曹操善擇良將、找準時機出奇兵,又巧用火攻燒掉袁紹的糧草。結果,袁紹11萬軍隊被曹操2萬軍隊打敗。
4.赤壁之戰:參戰雙方分別是以曹操為首的曹軍和以孫權劉備為首的孫劉聯軍,這場戰鬥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孫劉聯軍5萬軍隊,大破曹操23萬大軍。
5.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是歷史上投入兵力超過百萬的大規模作戰。前秦兵力95萬,東晉兵力8萬。前秦過於輕敵,草率進攻,而東晉沉著冷靜,積極防禦和反攻。最後東晉戰勝前秦。成語“草木皆兵”就出自這次戰役。
6.虎牢之戰:虎牢之戰是秦王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等地與王世充、竇建德的一場決戰。李世民5萬人馬,戰勝王世充和竇建德的10餘萬大軍。戰爭的勝利,使大唐穩住了關中地區,奠定了大唐一統天下的基礎。
-
11 # 小院之觀
古代的戰役有些久遠,水分也有點大,說個抗戰中極其難得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仁安羌之戰。
漫長的十四年抗戰中,中國軍隊由於訓練和裝備的差距,在作戰中與日軍的傷亡比例一般是7:1,也就是說,國軍要陣亡7名士兵才能換一個日軍士兵,這也是抗戰打得這麼艱苦的主要原因。即使到了戰略反攻階段的1944年,在松山戰役中國軍還付出了傷亡7700多人(其中陣亡4000多人),而日軍陣亡只有1250人這樣的交換比。
不過在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遠征緬甸期間,曾經以不足一團800多人的兵力,在部分英軍炮兵和戰車的配合下,擊潰日軍第33師團的第214聯隊、山炮兵第3大隊等部隊6000多人,其中擊斃700多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仁安羌大捷,由於勝利解救出了被日軍包圍的7000多英軍,500多俘虜和美國傳教士、記者等,這次戰役造成了國際性影響,轟動了中美英三國。
1942年,日寇在東南亞橫行,攻佔馬來後,開始攻打緬甸,緬甸當時受英國保護,但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已日暮西山,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英緬軍實在不是日軍對手,3月8日,緬甸首府仰光已被佔領,下一步日軍將要切斷滇緬公路。英國緊急求助,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集結了10萬中國精銳遠征軍遠征緬甸。
4月9日,日軍第33師團兵分三路,將一路後退的英緬軍一師包圍在仁安羌,只等從伊洛瓦底江水運北上登陸的部隊到達,就要將7000餘英軍包餃子,英緬軍一師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退無可退,如果沒有救援,眼看番號不保。
這時,英帝國緬甸軍軍長斯利姆將軍急電遠征軍求援,請求支援被包圍在仁安羌的英軍。距離仁安羌最近的是遠征軍113團劉放吾部,這不是一個滿員團,兵力只有800多人,羅卓英應英軍要求,指示命孫立人接應英軍,孫立人命第一一三團劉放吾團長,前往馳援,4月16日下午四時,劉放吾率部趕到巧克伯當,會見了斯利姆。
斯利姆將軍在他的回憶錄裡是這麼記載的:我在巧克柏當村裡一棟殘存的建築物樓上見到劉團長。他相當清瘦,方正的臉上透出剛毅;他佩戴一副野戰眼鏡及一把駁殼槍,我們透過英軍翻譯官介紹握手後,旋即攤開地圖言歸正傳。在敘述戰況之間,團長給我的印象是反應敏捷。他了解我要他率團立即搭乘已備妥的卡車,迅速開往平牆河,我告訴他計劃於18日清晨渡河攻擊,以呼應英緬軍一師突圍。18日凌晨,113團在協同作戰的英軍戰車及配屬炮兵掩護下,向平牆河北岸的日軍採取兩翼包圍態勢,開始攻擊。
這樣形成了三層包圍的局面,日軍包圍了最裡面的英軍,最外面的遠征軍又包圍了日軍,日軍受到了腹背攻擊,但日軍也是訓練有素,雖然形勢不利,仍然負隅頑抗,並有飛機和重炮支援,戰鬥相當慘烈。
從凌晨一直打到下午四點,被包圍部分的日軍在慘重的傷亡下終於喪失了戰鬥意志,放棄了陣地,紛紛跳水逃跑,到了晚上,國軍已佔領了各要點並修築工事。
但這只是日軍的第一道封鎖線,19日凌晨,劉放吾團長指揮全團趁黑渡過平牆河,撲向日軍第二道封鎖線,這時的戰鬥更為激烈,113團隸屬新三十八師,由擅長練兵的孫立人將軍訓練而成,兵員由淞滬會戰後原稅警總團傷愈兵組成,是當時的國軍精銳,在遠征之後被編入新一軍。
日軍第33師團是在1939年新成立的三十個師團之一,屬於警備專用3單位制師團,通稱號為“弓”。自仙台編成離開日本後,從中國內地、東南亞一路橫掃過來沒有打過敗仗,從來沒遇到敢這樣主動向他們發起進攻且戰鬥力十足的中國軍隊,本佔兵力優勢的日軍被打懵了頭。
日軍指揮官迅速調集兵力增援,拼命將113團阻截在平牆河南岸距離最後一道封鎖線敦貢村約陣地,使得113團對南岸陣地的爭奪難度超過預期。
緬甸的酷熱超過想象,尤其是在正午時分,從早上8點到午後1點,兩軍頂著超過的高溫酷熱對平牆河南岸制高點501高地展開數次拉鋸,每次陣地丟失,日軍就用大隊飛機和火炮向113團猛烈轟炸和炮擊,日軍側面包抄的增援部隊在戰機大炮掩護下也全線向陣地反撲,隨著戰事延展,日軍兵力不斷投入到南岸501高地一線,兩軍繼續展開白刃肉搏,在501及周邊數座小山頭間反覆衝殺,戰鬥趨於白熱化。
處在主力梯隊指揮部隊的劉團長明白此戰已無路可退,只能同日軍決一死戰,血戰至午後一時,劉團長終於指揮113團攻下日軍設在平牆河南岸的第二道封鎖線,佔領控制整個戰場的501戰略高地,到了下午三點,最後一道封鎖線敦貢村被攻克,英軍主力終於得以突圍而出。
這場戰役也被稱為亞洲的敦刻爾克,這是因為這批被解救的英緬軍在之後的一場重要戰役——英帕爾會戰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整個仁安羌解圍戰,劉放吾團長指揮所部113團兵力不足一團,僅有八百餘人,在一部分英軍戰車、重炮協同下擊潰優勢兵力之日軍,締造震驚中外之仁安羌大捷,可謂是創造了奇蹟。在這場解圍戰中,113團也付出營長張琦、連長顧紀常、劉竹秋、莊陶等200多名官兵犧牲,300多官兵負傷的代價。
劉放吾團長,是湖南桂陽人,黃埔六期生,他也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主角原型。1954年1月劉放吾以少將軍銜退役,1977年攜妻子移居美國,1992年4月初,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特地在美國芝加哥會見劉放吾將軍,感謝了將軍50年前在緬甸仁安羌解救英軍的英雄事蹟,1994年,劉放吾以95歲高壽在洛杉磯病逝,英雄逝去,只留下傳奇。
-
12 # 溫哥華iu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其實挺多,按時間順序如下。一是商末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二是秦末項羽跟章邯的鉅鹿之戰;三是東漢末年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四是東晉時期肥水之戰。其實還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但由於這幾個比較廣為流傳,所以就列舉這幾個作為參考!
回覆列表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有1.鉅鹿之戰,戰神項羽以兩萬士兵破釜沉舟,大破四十萬秦軍主力,此戰之後,大秦帝國再也無法組織有效的兵力抵抗各地義軍。2.彭城之戰,也是戰神項羽半日之內率三萬精兵擊潰劉邦五十六萬漢軍主力,此戰楚軍全勝,劉邦遭遇起兵以來最大失敗,父親及妻子均被楚軍俘獲。3.昆陽之戰,位面之子劉秀以不足兩萬兵力召喚隕石,大敗王莽的四十餘萬人,從此奠定了劉秀在起義軍中的地位,也見證了一代傳奇帝王的誕生。4.官渡之戰,曹操兩萬大敗袁紹十一萬,奠定曹操北方基業。5.赤壁之戰,孫劉聯手,五萬破曹操30萬,此役之後,曹操再無力統一南方,三足鼎立之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