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重口味

    現今世界上最長的蜈蚣,有記錄的是62釐米,這種蜈蚣可以捕捉鼠類等小型動物。

    這麼大的蜈蚣在人類看來,已經是龐然大物,不敢直視了。

    但遠古時期的蜈蚣要比這種蜈蚣大得多,體長可以超過3米,已經相當於一隻成年鱷魚的長度。

    你可能很好奇,為什麼在白堊紀、三疊紀和侏羅紀等時期,生物的體型都非常巨大?

    比如,遠古時期的蚊子比現在要大3倍多,蜻蜓一隻超過1米多,簡直可以當坐騎用了。

    遠古巨獸的出現,自然環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地球早期劇烈的地質活動,將大量的養分從地殼中帶到地面,沃土為植被的增長提供了極好的生長條件,為食草性動物的繁榮提供了大前提。

    綠色植物(特別是海藻)的大量繁殖,在光合作用下,產生了極為豐富的氧氣。

    在食物吃也吃不完,氧氣有如此富足的情況下,大者為王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不二之選了。

    所以,出現50米長體重超過50噸的馬門溪龍等巨獸,也就是稀鬆平常的事兒了。

    看完真慶幸,人類沒有出現在那個巨獸年代!

  • 2 # 科學黑洞

    石炭紀從地質年代來看指的是距今2.86億年至3.6億年前,它又有一個比較形象的別稱:巨蟲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印象中的“小蟲子”體型都非常巨大。例如翅展一米的大蜻蜓,如人頭大小的蜘蛛,還有三米長的巨型蜈蚣。就是不知道有沒有三米長的小龍蝦?遠古的巨型蜈蚣體型巨大,但是外形上和現代的蜈蚣是比較相似的,大約在二疊紀時期滅絕,那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導致地球上96%的物種消失。石炭紀的氣候相對來說比較溫暖溼潤,非常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從泥盆紀開始古蕨類植物延續生長直到石炭紀植物的發展達到頂峰,大量植物不斷的從沿海地區向內陸延伸,形成全球大規模的森林沼澤。

    這樣對於昆蟲類的動物生長至關重要,首先大量的植物意味著大量的食物,大量的植物也意味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增長,有了這兩個因素昆蟲類的體型越來越大,因為它們獨特的呼吸系統可以支援龐大的身軀。現在的氧氣含量大約是21%,而在石炭紀的氧氣含量達到了35%左右。石炭紀氣候溫暖溼潤,同時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非常高,又有著大量的植物,這幾點意味著森林火會經常的發生,地質學家認為現在的煤炭石油儲存石炭紀時期佔據了一大部分。我們可以慶幸沒有跟巨蟲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否則的話很可能它們都會變成人類的“坐騎”,減少駕車出行,騎著三米長的蜈蚣既安全又環保^_^!

  • 3 # 江氏小盜龍

    考古學家發現石炭紀3米長的巨型蜈蚣,這句話其實是有問題的。第一,巨型蜈蚣是古生物學家發現,不是考古學家發現的;第二,並不是巨型蜈蚣,而是像蜈蚣一樣的巨型節肢動物。下面就給大家說說這個石炭紀的“巨型蜈蚣”。

    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是距今3.6至2.8億年前的一個紀元,之前是泥盆紀,之後是二疊紀。泥盆紀的地球氣候溫暖潮溼,陸地上第一次生長出了連綿不絕的雨林,森林釋放出來的氧氣使得地球大氣中的含氧量達到了35%,這遠遠高於今天的21%。因此,石炭紀也被稱為“富氧時代”。

    誰喜歡高含氧量的大氣,當然是節肢動物啦,因為它們是透過體表的氣孔呼吸,體積越大需要的氧氣就越多。石炭紀的高含氧量恰恰促成了節肢動物的大型化,所以石炭紀還有“巨蟲時代”的別稱。

    石炭紀陸地上最大的節肢動物就是所謂的“巨型蜈蚣”,學名其實叫做節胸(Arthropleura),是1854年由邁耶命名的。節胸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門——多組亞門——倍足綱——節肋目——節胸科——節胸屬;而我們熟悉的蜈蚣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門——多組亞門——唇足綱——整形亞綱——蜈蚣目——蜈蚣科。從分類上看,節胸和蜈蚣之間的關係其實很遠,現存的動物中馬陸與節胸的親緣關係最近,所以說節胸是“巨型蜈蚣”倒不如說它們是“巨型馬陸”。

    節胸並不像常見資料中說的那麼大,其體長並沒有3米,最大的節胸體長可達2.6米,寬度為0.5米,整個身體有30節組成,每一節上都有相應的背甲,所以節胸看上去很寬。儘管沒有3米長,但是2.6米長的節胸依然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

    擁有30節身體和60條腿的節胸能夠在陸地上快速移動,它們四處尋找食物。我們曾經認為節胸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們會像蜈蚣一樣分泌毒液殺死獵物。最新的研究推翻了這個觀點,節胸很可能是以植物為食的,所以習性上也與馬陸相似,並不是恐怖的殺手!

    圖注:英劇《史前入侵》中將節胸描述成一種像蜈蚣一樣的可怕生物,圖片來網路

    與節胸一起生活在石炭紀森林中的巨型節肢動物還有翼展可達0.8米的巨型蜻蜓,長度超過0.6米的的巨型蜘蛛等等。

    隨著石炭紀的結束,雨林的崩潰,大氣中的含氧量逐漸降低,巨型節肢動物也紛紛消失,地球上唯一的“巨蟲時代”因此而結束了。

    參考資料:

    1.."The Excitement of Discovery". Virtual Museum of Canad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February 4, 2012. Retrieved 2006-04-17.

    2..M. G. Lockley & Christian Meyer (2013). "The tradition of tracking dinosaurs in Europe". Dinosaur Tracks and Other Fossil Footprints of Europ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 25–52. ISBN 9780231504607.

  • 4 # 科學閏土

    所謂的石炭紀時期3米長巨型蜈蚣是指遠古蜈蚣蟲(Arthropleura ),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包括昆蟲、蜘蛛和甲殼類等無脊椎動物)。遠古蜈蚣蟲身體由約30節節段組成,每節段由兩個幾丁質側板和一箇中心板覆蓋,兩側為成對的腿,跟身體的比例約為8:6,與現在的一些千足類動物相似。通常情況下,遠古蜈蚣蟲死後,外殼就會脫落,只有個別的節段或板塊作為化石儲存下來。因此,還沒有人發現一個完整的大型遠古蜈蚣蟲個體。德國西南部的一塊部分身體化石長90釐米,加拿大發現有遠古蜈蚣蟲兩行平行的腳印記寬50釐米,據估計,這條腳印的製造者至少有1.7米長,美國和蘇格蘭也發現了類似的軌道。一些孤立的鎧甲節段化石的大小表明成年遠古蜈蚣蟲可以達到至少2米長度。

    一般認為,遠古蜈蚣蟲是食草動物,蘇格蘭的一個樣本中存在腸道內容物分析顯示由蕨類植物碎屑組成;在化石記錄中還沒有發現口器,這表明口器可能沒有硬化,支援其主要以植物為食。

    在石炭紀時期出現了多種這樣的大型節肢動物,而且巨型節肢動物只生活在石炭紀,在石炭紀時期,現今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附近,被大片植被繁茂的沼澤覆蓋,這些古老的沼澤是許多大型節肢動物的家園,包括翅膀展開超過兩尺的早期蜻蜓和遠古蜈蚣蟲。

    解釋這種現象的主要理論是石炭紀時期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較高,達30%-35%,而現在僅為21%左右。

    呼吸機制對節肢動物的最大體型施加了嚴格的限制,陸生節肢動物透過開在身體外面的氣管呼吸,氣門連線外部環境,然後身體透過特殊的軟膜吸收氧氣進入血淋巴。如果節肢動物的體型翻倍,那麼它的身體需要的氧氣供應就會增加8倍,這種幾何關係顯著地限制了身體尺寸的增長。

    遠古蜈蚣蟲的滅絕可能與二疊紀時期的氣候變化有關,當時日益乾燥的氣候條件導致了沼澤的消失,空氣中氧氣含量下降。

  • 5 # 種植恆星

    石炭紀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氧氣的含量高,據現在的一些資料來看,石炭紀氧氣所佔有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45%(今天21%),那麼氧氣的含量高,就意味著動物在呼吸的時候,攝入體內的氧氣量也變多了,這就等於變相的降低了,呼吸系統對於體型的限制。

    所以石炭紀的特殊環境,導致一些昆蟲的體型尤為的巨大,不過話又說回來,石炭紀的氧氣佔比之所以如此恐怖,是因為當時的植物不斷拆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海量的氧氣,結果大氣的含氧量迅速飆升,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植物會將攝入體內的碳,用於構建細胞壁和木質素。

    木質素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廣泛的存在於植物當中,但在當時的自然界當中,沒有能分解木質素的真菌存在,所以植物在死亡之後,木質素中的碳就被鎖在植物的殘骸當中,無法和外界形成一套完整的碳迴圈,於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銳減,植物就開始大量的死亡。

    當植物大面積死亡之時,自然界的食物鏈就會斷裂,而此時由於氧氣的濃度實在太高,地球上還發生了大面積的火災,結果在食物匱乏以及火災的影響下,生物大滅絕又出現了,那麼一直到很久很久之後,地球才慢慢平息下來,此時能夠分解木質素的真菌終於演化出來,而地球又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當中,爬行動物開始走入歷史的舞臺,而它們也是恐龍稱霸地球的前兆........

  • 6 # 鴻飛西東

    石炭紀時期,地球潮溼而溫暖,植被非常茂盛,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十分高,是地球的富氧時期。此時的地球上昆蟲及爬行類動物都長的十分高大。一米長的巨形蜻蜓,三米長的巨形蜈蚣不稀奇,這個時期在古生物學上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巨大的昆蟲,幾噸到幾十噸的恐龍生活於地球上,裸子植物盛行。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地球奇觀。

  • 7 # 獵奇動物社

    現存最大的蜈蚣最長也只有36公分,它就是秘魯巨人蜈蚣,儘管如此,它依然成為了蜈蚣中的巨無霸,而且它甚至能把食物鏈“逆襲”,以青蛙、蝙蝠、蛇這種原本作為天敵的動物為食。由此可見,一條3米的長的巨型蜈蚣的話,加上它的毒液,殺一頭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那麼,考古學家挖掘出了3米長的巨型蜈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時期的生物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體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石炭紀的“巨型蜈蚣”

    考古學家確實挖掘出了石炭紀巨型多足生物的化石,但是它是巨型馬陸,並非巨型蜈蚣。因為,嚴格意義上說,馬陸和蜈蚣並非同一物種。首先,蜈蚣是指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唇足綱下的動物,而馬陸是指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倍足綱下的動物。其次,蜈蚣除了頭尾以外,每一段體節都有一對足,而馬陸除了頭尾之外,每一段體節都有兩對足。

    倍足綱的馬陸

    唇足綱的蜈蚣

    除了分類和形態不同外,兩種動物的內部結構和習性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馬陸是一種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的動物,而蜈蚣則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因此馬陸的頭部並沒有像蜈蚣那樣鉤狀的顎爪。其次,馬陸的體內有臭腺,在遇到危險時,會釋放臭液,讓天敵瞬間喪失食慾,而蜈蚣體內沒有毒腺,它們要麼鑽縫逃走,要麼戰鬥。

    因此,石炭紀被發現的巨型多足類動物並不是巨型蜈蚣,而是巨型馬陸,二者的區別非常大,切勿混為一談。

    石炭紀-巨蟲時代

    科學家從石炭紀的地質層中發現了超過500種的大型昆蟲和節肢動物的化石,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翼展有1米的巨脈蜻蜓、體長可達70公分的普莫諾蠍、體長可達3米的巨型馬陸等等。

    相比較其他地質年代中的昆蟲和節肢動物,石炭紀擁有的是體型最大的,因此,石炭紀才被稱為“巨蟲時代”。那麼,巨蟲時代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三個因素:

    第一,環境

    石炭紀是距今約3.59億年前-2.99億年前的一個地質年代,這個地質年代有兩個“特產”:煤炭和巨蟲。根據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目前全球的煤炭儲備中約有50%是石炭紀產生的。而形成煤炭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樹木,因此,這成為了石炭紀有大量植被覆蓋的直接證據之一。其次,石炭紀的植物主要以蕨類為主,當時的蕨類森林幾乎覆蓋了地球上所有的陸地。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石炭紀整個環境偏溫暖、溼潤,才讓植物們有了崛起的機會。

    植物的繁盛給昆蟲和食草類節肢動物們提供了足夠的營養,它們不需要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大快朵頤著,這是“巨蟲時代”形成的前提。

    第二,氧氣含量

    陸地被繁茂的蕨類森林覆蓋,直接導致了空氣中氣體成分的變化。在陽光的照射下,植物大口的吸收著二氧化碳,在光合作下,產生大量的氧氣,這樣大氣中氧氣的含量開始不斷的增加。到了距今約3億年前,地球上空氣中氧氣的比例達到了35%,是如今大氣中氧氣含量的接近兩倍。氧氣含量的增加,導致了以滲透方式呼吸的昆蟲在形態上趨於巨大化。相信許多小夥伴對科學家得出各個地質年代氧氣含量的方法比較感興趣。其實不同地質年代的氧氣含量是一個大概值,它是利用C12同位素測量法,先確定一下同位素的半衰期,在根據不同地質年代中的同位素的衰變情況得出的數值。

    第三,天敵

    石炭紀是介於泥盆紀和二疊紀之間的一個地質年代。由於泥盆紀時期海西運動頻發,導致了許多地方原本被海水覆蓋的陸地裸露了出來,使得蕨類植物在陸地上有了棲息地,之後昆蟲和海洋生物分別演化。到了石炭紀,昆蟲和節肢動物們已經經過了幾千萬年的演化,它們迅速的搶佔了陸地上的生態位。在食物和氧氣含量的雙重加持下,這些生物的體型開始慢慢變大。但是,僅僅是食物和氧氣的變化還是不夠的,因為如果陸地上有天敵的話,會遏制它們的發展。但是,當時的陸地並沒有食蟲類動物,這就給了它們足夠的空間來發展。雖然沒有天敵,但是昆蟲和節肢動物內部的競爭是存在的,因此,許多生物開始了體型的進化,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越吃越大,越大越有利下,一些生物脫穎而出,最終形成了巨蟲時代。

    總結

    古生物家發現的石炭紀的多足類動物是巨型馬陸,而不是蜈蚣。當時的昆蟲和節肢動物之所以體型達到了歷史極值,是因為環境、氧氣含量以及缺少天敵這三個因素共同導致的,這就是“時勢造英雄”。不過,從已滅絕的生物看,體型越大反而對環境變化的應對能力越差,越容易滅絕。

  • 8 # 睿智楓葉0H9

    這麼長,被咬一口就會知道啥叫酸爽了。其實在遠古時代,體型巨大的動物比比皆是,比如恐龍,比如巨鱷,比如劍齒虎,猛獁象。有專家論證說那時地球氧氣含量高所以容易出現體型巨大的動物。

  • 9 # 秋江靜如練

    我想起古玩行的一句話:糊弄洋鬼子。從前我看考古,英華人發現陶俑全部是贗品,我們的陶俑也是贗品,世界上竟然沒真陶俑,我挺高興。後來發現了西安兵馬俑,外華人買去的近代化石是組合的,我也挺高興,讓他們吹鬍子瞪眼 誇誇的吹牛逼,忙和半天是贗品,哈哈哈。

  • 10 # 過兩天1963

    看見你的提問想起一句諺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歷史長河中也是這樣,昔日的巨型動物變成今日的昆蟲。所以說上天是公平的。

  • 11 # 老實人變壞

    你有沒有試過把雞蛋放進紅醋裡浸泡一週,一週後居然是原來體型的2倍大,皮蛋應該也是同種原理。所以,這蜈蚣最多1.5米長

  • 12 # 貝多讀書說劇

    我覺得是不是蜈蚣還不一定呢!

    考古這個東西呀,他就是看到一個輪廓而已。然後就憑這個輪廓,考古學家就是想象出來了的形狀。雖然大體形狀可能和考古學家想象的差不多,可細節方面已經小的形狀方面可能差很遠。比如說恐龍吧?考古學家只是看到恐龍的骨架,恐龍的皮毛呢?根本就沒有看過。有沒有長毛呢?有沒有鱗片呢?

    遠古時期的動物確實是比較大。考古出來的骨架,遠古時期的蜈蚣可能和我們想象出來的蜈蚣根本不一樣,考古出來的是不是蜈蚣都不一定,只是看起來像蜈蚣。假如現在沒有大象,只有大象化石。那麼大家認為化石會是什麼樣的呢?至少大家可能不知道,大象會有一個長鼻子。長鼻子很可能在化石中看不到。所以化石這個東西不靠譜。

  • 13 # 少丹哥影視

    我相信是真的,我雖然對科學沒那麼熟悉,但我喜歡科學,恐龍時代和蜈蚣時代,動物是真的很大,這與當時氣候有關係,如果把我們現在的氣候和那個時代的氣候一樣那麼,我們人類和現在的動物,將同時一樣高大,到那個時候地球講是一片打亂。

  • 14 # 頑石玩石

    石炭紀史稱巨蟲時代。因為大量的陸生植物繁盛,比如蘇鐵,蕨類植物等。因此大氣中的的氧氣含量比現在的水平要高,如此的環境必然催生生物個體的巨大化,常見物種如,身長超過1米的巨型馬陸,雖然長相兇狠,不過確是食腐動物。再比如體長約80公分左右的巨蜻蜓,如同一架小型無人機,還有比如肺蠍這樣的動物。石炭紀因植物的繁盛也成為了地質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成煤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熟人在3線城市的茶葉店去年營業額1000萬,覺得不可思議,有懂行的給分析分析其中原理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