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術人

    主要問題就是技擊功能弱化,健身與表演功能強化,而大多數傳統武術起初創立的目的就是防身自衛,而強身健體才是輔助的。

    如何與世界武術接軌,我覺得現在散打已經做的比較不錯!散打起初也是由傳統武術中提煉和發展出來的,以適應擂臺搏擊比賽。如果非要某一門傳統武術去參加擂臺比賽,那必須在訓練方法上去改進。

    1、去繁就簡,摒棄套路與花哨的內容,以拳種的特色(身法、步法、打法等)為基礎,提煉幾勢精華的招數,反覆強化訓練。訓練體系必須要讓身體得到全面系統的鍛鍊。這可以借鑑一下各種擂臺搏擊術的訓練方法和經驗。

    2、必須要有對抗訓練以及擂臺參賽經驗,訓練之初就要加入陪練和對抗訓練,當有一定的水平後,經常安排參加比賽,實戰經驗是最關鍵的。

    3、學習擂臺規則,以適應某種或幾種賽事。

    4、體能、營養等都要跟得上,隊員的年齡要保證,還得有時間進行專業訓練。

    總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多數傳統武術愛好者都是業餘練習,以興趣愛好、強身健體等為主流,不乏有搏擊愛好者,師傅們對這類人才可以重點培養一下。

    其實傳統武術可以按不同需求分幾條路子去走。

    1、作為一種武術文化去傳承,這樣的人需要按傳統的方法去訓練,正確全面完整的繼承本門武術,爭取做到能練、能打、能教、能演、能養等掌握綜合性技能的傳承人。

    2、有技擊天賦(速度快、力量大並且熱愛技擊)的可以往擂臺方向去發展,提煉強化傳統武術的技擊功能,走上擂臺,為本門武術揚威。

    3、想透過練習武術達到養生和強身健體目的的群體,師傅可以針對性的傳授一些功法,爭取每天有一定的運動量,起到鍛鍊身心的目的,開開心心每一天。

    4、想透過練習武術參加表演比賽,實現人生價值的傳人,可以在動作美觀、勁力流暢和節奏分明等上下功夫,在賽場體現出本門武術的風格特點。

    5、透過練武術,融入武術圈子,結交朋友,達到以武會友的目的,也是一些人不錯的選擇,而且現實中佔比不少。

    大概總結寫了一些,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大家可以補充......

  • 2 # 虛靈鴿鴿

    這個問題好。傳統武術為何信心滿滿,而對國外很難有壓制性優勢?簡言之: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固然有些原因,那不是決定因素,關健是自己練武人本身,能不能衝破思想牢籠,打破刻板常規,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溶匯貫通,刻苦修煉,持之以恆,甚至清心寡慾之忘我精神,大道至簡,一心不可多用。每個國家的拳種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並非鐵板一塊!正如我國的傳統拳一樣,少一些閉門修練,多一些相互交流,甚至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或者集眾家之大成也未尚不可!更要把國外拳種儘可能的統統研究一下其原理。溶匯貫通,戰勝國處拳手也非難事。知其所長,明其所短,取長補短之,以有法為無法,無法為無不法,似太極者,無極也,不可限量。不管你做什麼,練武之人亦如此,要明確自己的出發點!你的根在哪裡?你腳站立的地方是哪裡?這是個原則性問題,絕不能出絲毫偏差。你的根在中國,你腳站立的地方是祖國,你一切的出發點也是這裡!必須要愛國。絕不能搞崇洋媚外那一套。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武學上我們可以借鑑,但人品,人格的方向上我們必須要把牢,把準,愛自己的祖國!絕不能說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那樣只能遭來唾棄,甚至厭惡,最終被拋棄。心正,一切正。三觀正,功夫正。東亞有個優點,靈活,思路廣,敢拼,敢闖,不怕任何困難!但有個缺點,體質體能上是個必修課,主要課題。風雷動,氣貫長虹,劍氣所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國外之優點:人高,體大,肉多,經得整!但有個致命缺點,不靈活,較笨拙,而且虎頭蛇尾,外強中乾,更愛走捷徑,懼戰。(我們要做到捏其七寸,撓其癢癢,使其自動放下“兵器”)。國內的傳統武術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任何國度拳種或文化無可替代。

    必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擰成一股繩,團結一致,祖國才能更加強大。

  • 3 # 燕怡陽天

    中囯武術謂之武學,是極其高深的一門學問,乃世界最髙境界。不光武修,還得文修,不光勤勉,還得資質,要想登峰造極,必須耐心參研苦修。而當今社會,人心浮澡,唯利是圖,此乃練武之大忌。試想又怎能光復武術!

  • 4 # 截拳行者

    一、傳統武術的發展傳承。傳統武術源於古代冷兵器戰場,歷經無數傳人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不斷創造,形成了由套路、功法、技擊三種形式組成的武術體系儲存下來傳承至今,具有令人致傷致殘甚至致死的特點。新中國成立之前,由於戰禍不斷、土匪襲擾、強盜橫行,因此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習拳練武之風十分盛行。在眾多習武人之中,除了普通百姓用於強身健體、防身自衛以外,還有不少吃專業飯的,一是憑一身功夫進軍營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二是仗技為官府及生意人押貨走鏢、走南闖北的;三是開館授徒收學費的;四是為富人大戶看家護院甚至充當打手欺男霸女成為地方惡霸的。新中國成立以後進入和平時代,武術成為運動專案,固有的技擊作用和實戰功能轉換成動作上的美觀漂亮、漂逸瀟灑以及演練節奏上的抑揚頓挫、起伏轉折、躥崩跳躍,原本簡單直接、短小精悍、重視技擊實戰的傳統套路,也被傳承人加入了許多體操舞蹈動作變成了名符其實的花拳誘腿。

    二、傳統武術如何與國際接軌。當前國際武壇進入了藝術與搏擊競相開放、異彩紛呈的新時代。一方面,以套路(型)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武術、空手道、跆拳道競技比賽方興未艾、水平日益提高,如亞運會武術比賽、國際空手道、跆拳道比賽;另一方面,以突出搏擊格鬥的拳擊、散打、自由搏擊、無限制格鬥、終極格鬥普及全球、賽事頻繁,掀起了一股席捲全球的搏擊風暴。國內搏擊市場隨風而動,體制內的中國武協培養出了足以對抗國外強手的柳海龍、寶力高、白近斌、巴特爾等一大批為國爭光的散打悍將;體制外的崑崙決和武林風也不甘寂寞,打造出了張春雨、鄭召玉、張立鵬、衛寧輝、唐金、張美媗、王洪祥、方便、楊茁、孫唯強、龔豔麗、董文非、邱建良、魏銳、鐵英華、鄧澤奇等數不勝數的搏擊高手。面對如此盛況,來自中國民間的傳統武術傳人卻依然閉門造車、孤芳自賞、夜郎自大、剛復自用,一方面,大吹特吹標榜自己為正宗為大師招搖撞騙斂人錢財誤人子弟,另一方面,不敢出戰不敢迎戰,終日打口水仗,自娛自樂,詆譭這個打擊那個,偶爾有幾個不知天高地厚,主動挑戰練散打的,不出一個回合即被KO,真是丟人現眼、出盡了洋相。新的時代需要有新的態度、新的思路和新的舉措。中國傳統武術如何與國際接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推進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與進步:

    第一、認清形勢,找準差距,敢於承認傳統武術因理論落後、方法陳舊、效率低下正在衰落的嚴峻現實;

    第二、淨化環境,嚴歷打擊業內騙子,制定規劃,幫助傳統武術傳人提高能力水平,促進傳統武術在世界各地的推廣普及;

    第三、傳統武術大師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能打,否則就閉嘴修煉。真有實戰能力的傳統武術傳承人,要敢於向不同武道的同人挑戰,甚至打出國門,戰勝對手、揚我國威;

    第四、國家層面要敢於實驗,建立人才培養機制,落實兩條腿走路的政策,其一是從傳統武術的眾多練習者中,挑選速度快、力量大、動作敏捷、反應靈活的的練習者進入省隊、國家隊,透過大手拉小手、老手拉新手、高手拉好手的方式進行格鬥訓練,提高水平,成為後備人才;其二是從體制內的運動員中選出高手,掌握規則,代表搏擊俱樂部參加國際大賽打造強國形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於在國際搏擊賽事中取得好成績的,除了所在俱樂部發獎金以外,國家、省、市都應該給矛一定額度的獎勵。

    創建於2017.10.28編輯

  • 5 # 慎獨神行者

    傳統武術包括拳術(各門派的內外家拳、硬氣功、自修練的雜匯拳)和器械(冷兵器),武術的訓練包括柔韌、力量(爆發力和內勁)、速度、各種攻防動作與技巧,瞬間的反應判斷,抗擊打(內修精氣神力,外練皮肉筋骨)與體能耐力等內容,打套路是把各種假設實戰時進攻與防守的動作串連起來,為了動作的連貫性和觀賞性,套路會加入一些沒有攻防作用的輔助動作姿勢,打套路也是演練武術的常見方式,武術的核心是技擊,技擊就是實戰時進攻打擊對手與防守保護自己的技術,沒有技擊性和實戰功能的武術只是舞術,可觀賞和健身,不宜上擂臺或戰場,傳統武術發展至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觀賞性強技擊性弱,作為體育比賽專案,武術比賽以套路表演和對打演練的評分定成績,而現代自由搏擊、功夫散打這項技擊性、對抗性極強的運動也從傳統武術的大課題分流出來,成為一項新的熱門的競技比賽專案,應該在吸取傳統武術的核心基礎上,匯入現代人體運動科學的知識體系與科研成果,同時借鑑世界各國武術的精華(比如截拳道、泰拳、巴西柔術、)對武術散打運動員進行科學系統高效專業的訓練,並時常與各國搏擊高手交流切磋比賽,才能培養出世界頂尖級別的武功高手、技擊家、散打王。

  • 6 # 福州禪武

    傳統武術思維固化,更新能力很弱。多借助現代搏擊理論有助於與世界武術接軌。

    傳統武術是區域、宗族、門派形成的封閉式武術技能,有強大的宗師崇拜情節。總是把宗師的地位抬的非常高,導致後面習練者只能不斷的模仿前人的動作,而不能作出改變,這完全不符合時代的進步。

    “正宗XX拳法”“正宗XX傳人”,是以模仿前人為榮,以完全沒有改變為宗旨,這完全不符合人類的進化論,當年宗師只是在某一個城市打遍大街小巷無敵手,並沒有坐飛機到國外與其它人種進行格鬥交流,當年宗師身高是一米七,現在的小夥有些是一米八,臂長也不一樣,心理素質也不一樣,身體的機能也不一樣,而某某傳統武術卻要把動作完全模仿成與宗師一模一樣,這完全不符合教育學的“因材施教"原則。

    以前的傳統武術要藉助中醫的哲學理論醫學的知識,而現代搏擊可以使用運動解剖學理論,它是在人體解剖學基礎上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和生長髮育的影響,探索人體機械運動規律及其與體育運動技術關係的一門學科。

    以前傳統武術器械缺乏,只能透過對練,推手,講手這些模式進行實戰訓練。現代搏擊是使用大量泡沫塑膠器材,可以每天打實戰而不會受傷。

    以前的傳統武術只能透過書籍來觀察、學習,現在的搏擊可以直接看錄相,並且可以反覆進行格鬥資料的統計。

  • 7 # 九華山武者

    傳統武術發展至今至少存在三大問題。

    一、沒有經常的滿負荷力量訓練。一些人總是幻想“以柔克剛”、“四兩拔千斤”,這是典型的投機取巧思想作怪。技巧固然重要,力量 同樣不可或缺!縱觀世界搏壇高手,幾乎個個都是大力士。欲達高境界,力量先超人。

    二、沒有足夠的對抗或實戰訓練。對抗訓練是造就高手的捷徑,不一定非要天天打實戰。兩個人在對抗的時候,一定要嚴肅認真!但是,看看我們的周圍,弟子往往不作反抗,任由師父擺佈,這哪裡是訓練,簡直是兒戲嘛!

    三、傳統武術門派繁多,但是各自為政,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袖拳種,導致外國人學習中國功夫眼花繚亂,久久難以抉擇,增加了中國武術和世界武術接軌的麻煩。

  • 8 # 奧輝搏擊

    我認為中國的傳統武術如果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開放式,針對性。現在傳統武術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封閉性太強,還有就是太亂,傳統武術種類太多,但是除了太極拳好像沒有其他拳種發展的更好的,很多練習武術的人這也會點,那也會點,但是練習不精,更別提傳播啦

    但是中國的散打就比較好,針對性的訓練,不玩花招式,不亂練習,只練習一種,所以學起來比較容易,但是想要深入就要下功夫,這也是其他國家拳種容易流行起來的重要原因,簡單,實用,易學等都是武術散打的特點

    其他的拳種也可以這樣做,也許也能傳播起來,只能傳播起來才能和世界武術接軌,但是中國武術那麼多種類,甚至很多拳種的傳承都斷啦,很多武術全部歸為一個門派,比如說少林寺包含的拳種就非常多,目前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太極,八卦,還有武當的功夫比較突出一點,但是論傳播度還是不行,看看韓國的跆拳道的流行的程度,一個這樣的簡單武術種類都能做的那麼成功,我們那麼多拳種為啥不能推廣起來呢?

    大家好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文字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您的支援就是我的動力,感謝

  • 9 # 觀音159956217

    一,傳承問題,固步自封,各拳種都有支離破碎,不繫統,不規範,濫革新,假正宗,師德問題,趨利問題等,嚴重背離傳統武術傳承方向,規矩和宗旨。

    二,各拳種都有自己獨到之處,要立足本拳種要義,發揚獨到長處,有些師父不是什麼門派掌門,完全為了利益,到處蒐集各種套路,以玄耀自己武學,吸人眼球,其實真的有無實力,明眼一看就明白,人們所說的花架子就指這種人,真明白老師教徒絕對不會亂竄籠子,而是以己為根,傍做了解,因為擊技術萬變不離其宗,基本功就是套路,側重面各有見的。

    三,現代人太浮躁,不想出力,只想要最好結果,孰不知功夫無捷徑,只有下苦功。再說現代教育偏離德禮,哪有師徒味道,試問哪個師父願傳授真功給欺師滅祖之人,更何況這是殺人術,祖師爺不允許的。

    四,擂臺是切蹉學習交流的場所,不應該是爭名奪利的平臺,一些人為利益武德喪失,爭強鬥狠,挑撥門派之爭,製造武林混亂,引發族群對立,這些於國於法於民都不利,也是師祖千百年總結的血的教訓,所以要想習武,必先習德。

    五,傳統武術真很急待挖掘,現存正宗派類,系統性強,純度高的拳種越來越少,並不是提倡各家抱守殘缺,主要是各家有側重,是獨特的文化流派,應保留其特色,所以要注意那些瀕臨滅絕的小拳種,往往那才是武術的精華。

    六,要以縣體委為主要責任人,以鄉鎮為網點,結合村委,到戶訪問,否則怕真得來不及了,就象中醫絕學,有些獨家小術失傳就永不再有了。

  • 10 # 豐豐224616993

    用一雙自定尺寸的鞋,去套全世界人的腳,可能嗎?因生存而隱秘修煉的傳武一旦公之於世,還有何存在的價值?被抓入籠中的老虎縱有野性也無法展現,何況天天有肉吃誰還去打野食?沒有了艱險的生存環境,傳武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除了花拳繡腿(類似江湖打把式賣藝人)之尚能搏人眼珠之外,一如籠中之虎,僅有一身皮毛而已。至於野性,已蕩然無存。除了一小部分人還恪盡職守之外,就只剩中國散打了,及傳媒中的“意淫武聖們“了。所以不必為此擔心,冷兵器時代的產物而己,抬頭看前方全民健身運動方興未艾,不能飛簷走壁,殺人於無形,不能除暴安良,於亂軍中取上將首級,但尚可自保安全,強身健體,怡養天年,安養天倫。至於滿足觀感的擂臺之武,換羊頭賣狗肉,誰人吹喚去吧,除了一樂,也別當回事。江湖買賣,都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兵馬俑真的一部分是活人俑?怎麼解釋兵馬俑剛出土是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