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一個電腦小白,怎麼選擇一款效能好的和執行快的電腦。或是那個牌子的電腦適合普通的上班族用。望大家指教。
19
回覆列表
  • 1 # 冬白羽

    樓主你好,

    買電腦主要要根據自己的預算,其次是花最少的錢買到更好效能的電腦。

    CPU:AMD 銳龍R5-3600x(自帶散熱器) 1200元

    主機板:華碩A320 300元

    顯示卡:七彩虹1660 1200元

    硬碟:500g固態(品牌不限,二線的就行) 300元

    記憶體:十銓16g 2666 330元

    電源:500w(品牌不限,二線的就行) 180元

    機箱:標準機箱(品牌不限) 70元

    合計:3580元

  • 2 # 常州焦點

    首先確定價位,然後選擇品牌機還是組裝機,再確定用途。目前家用電腦檯式機建議一體機,固態硬碟,品牌機,穩定性高,佔地方小,都夠用了。(i5、8G記憶體,256G固態)

    如果專業用,建議組裝機,穩定性較差。如資金允許,可選聯想拯救者。(i7、16G記憶體、獨顯(至少1千元以上顯示卡)、256G固態+1TB機械盤)。

    如果長時間用於圖形處理,顯示器要選好的品牌。

  • 3 # 熵減cc

    你的需求和預算是你選擇電腦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需求是你的方向標,預算是你的承受能力。

    我不會在別人這兩個都不說的情況下去推薦什麼電腦,那樣沒有意義。

    你仔細想想你的需求是什麼。

    需要便攜性就上筆記本,定點辦公就優先桌上型電腦。

    要玩遊戲就不要考慮舊平臺,顯示卡就稍微關注下。

    從事設計就多多關注整體效能和顯示器素質。

    預算不夠就換低配。

    總會有辦法,前提是你把這兩個都提出來。

    比如預算2000,帶顯示器,普通辦公,做做表格文件?

  • 4 # 帽子青年

    首先是你的預算 5000左右 還是1萬+

    其次是你的使用環境,你是放在工位不動,還是說你經常拿這筆記本去出差?

    在然後你是需要日常辦公編輯文件還是需要剪輯影片。

    5000左右的輕薄本 小米Pro 華為matebook13 2020款 惠普envy13 等

    一萬元多的話 直接上蘋果吧 新款的MacBookPro13

    如果你要剪影片的話 基礎款 記憶體16+

    固態硬碟至少256 來個1T的機械硬碟

    顯示卡你要是不懂你記住 數字越大越好。

    處理器i5 最好是i7 尾標一定要HQ

  • 5 # 小縣城裡的故鄉往事

    首先定位自己選的電腦要用來幹嘛的,如果僅僅只是學習上網聊天看看影片,就不需要那麼高的配置,如果是要玩大型遊戲或專業的工程製圖領域,那麼就需要考慮配置高一點的。

    其次要考慮使用場合,如果純粹居家使用,那就考慮桌上型電腦,同等價位的桌上型電腦在效能上比筆記本高出很多。但如果是經常要差旅使用那就必須選筆記本了。

    再次考慮價格,有些人一味追求高效能的配置,效能越高配置越好但是價格也越貴,往往很多人配電腦的時候不考慮實際用途,七八千塊錢的電腦買回家就上上網看看電影,而這些可能千把來塊就可以搞定。實在是浪費了很多錢。

    最後,如果對配件很熟的話不防可以考慮選擇購買二手的配件來自己組一臺,很多人擔心二手配件質量有問題,但是現在很多正規大型購物平臺的二手交易功能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質量保證,我就花了七百多塊買到一組配件自己裝的一臺,用著很流暢,也沒出現過什麼問題。

  • 6 # 丑角評測

    怎麼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電腦?或者說怎麼選擇一款適合普通的上班族用電腦?

    下面我將介紹一些膝上型電腦的選購資訊:

    輕薄本 or 遊戲本?

    輕薄本輕薄便攜,效能卻稍微弱了點,遊戲本效能強勁,但重量往往不怎麼輕;兼顧效能與輕薄的筆記本,有是有,但是價格卻十分貴。

    如果有玩遊戲的需求,肯定選遊戲本沒錯;如果不怎麼玩遊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輕薄本的效能就夠用。這裡討論的主要的上班族的需求,那麼我還是推薦選購輕薄本,因為輕薄本不僅輕巧,續航也比遊戲本好得多,如果不是長時間出門,充電頭都不用帶,對於上班族來說,一個輕薄、續航好的膝上型電腦,更適合辦公使用。

    CPU處理器的選擇

    對於電腦來說,CPU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配置,CPU的好壞,往往也就代表這電腦效能的高低。但是目前為止還是有不少人是透過看處理器後邊的數字來判斷處理器的好壞,比如英特爾的 i3<i5<i7;AMD的 Ryzen3<Ryzen5<Ryzen7。

    這樣乍一看好像確實沒啥問題,不過比較有個前提是處理器必須是同代同型號的,拿幾年前的 i7 跟新一代的 i5 相比,孰強孰弱誰還不一定。

    而且有些商家在宣傳的時候,會故意隱去電腦的 CPU 是第幾代的,只是簡單跟你介紹它是 i5 或 i7,只有在引數列表上才能找到它的具體型號。

    千萬別小看了 CPU 上這一兩代的代數差距。像英特爾的第七代 i5 處理器跟第八代 i5 處理器,雖然它們只隔了一代,但因為第八代核心和執行緒數更多,低壓 i5 就能吊打七代標壓 i5。

    CPU 買新不買舊總沒錯。

    再者 Intel 和 AMD 的 CPU 系列型號實在是太多,所以正確做法應該是透過處理器的全稱來比較。拿 Intel i7-10510U 舉例,第一個數字 7 代表的是處理器的型別,第二個數字 10 代表的是它是第十代 CPU,後面 510 代表的是具體等級型號功耗。

    不過筆記本效能提升帶來的功耗增大也會相應的縮短它的續航,選標壓還是低壓需要根據效能和續航需要綜合考慮。對輕薄本來說,i5 低壓就已經足夠了,正常學習辦公沒問題不說,續航撐個四五個小時問題不大;要是上了像遊戲本那樣的標壓處理器,大型遊戲是能跑了,但續航能有三小時就不錯了。

    顯示卡:“ 獨顯 ” 真的有必要嗎?

    決定膝上型電腦效能強弱的除了 CPU,還有用來輸出顯示圖形任務的顯示卡。

    對於喜歡玩遊戲和有專業圖形設計需求的人來說,顯示卡同樣很重要。不過,不要以為電腦有個獨顯就一定很好,效能就很強勁了,什麼遊戲都能帶得動,顯示卡和 CPU 一樣有高低檔之分。

    顯示卡命名和 CPU 類似,拿 NVIDIA GTX 1050TI 舉例,字首 GTX 是指它的定位,10 指的是系列,而後面的 50,代表性能等級,數字越大效能越好。顯示卡字尾的字母同樣有講究,M 代表它是移動版,MX 和 TI 則是效能增強版,MAX-Q 是透過降低顯示卡頻率來換取效能和功耗平衡的縮水版。

    在很多輕薄本上,因為要顧及續航和散熱,往往採用的是比 GTX 定位更低端的 MX 系列顯示卡,比如早前的 MX 150 還有現在的 MX 250、MX 350。 雖然獨顯的圖形處理效能確實比集顯來的強,但如果不是對遊戲或者設計有特別高的要求,選配這些低端獨立顯示卡還不如直接選集顯來的實在。

    例如英特爾的 UHD 630 這類集顯並不是不能打遊戲,平時開中畫質打 LOL 維持在 60 幀以上基本沒啥問題,甚至有人還能拿它做小型遊戲開發。而 MX150 這種低端獨立顯示卡,其實也就相當於幾年前遊戲本上的 GTX950M,僅僅只能玩玩一般的網遊,吃個雞都特別勉強,其他的 3A 大作就更別想了。然而,哪怕這玩意兒沒有 GTX 強勁,它還是張獨立顯示卡,因此廠商就可以自稱 “ 高效能獨顯輕薄本 ” 。可實際上呢......這些低端獨顯真的稱不上 “ 高效能 ”,比集顯是高了一點點,但價格卻高上許多,大家挑選時更應該注重需求。

    加了幾百塊錢僅僅給膝上型電腦帶來了那麼點微弱的效能提升,價效比低了不說,低端獨顯的高功耗還會降低筆記本續航,其實集顯完全能滿足日常的學習辦公和影音娛樂。

    同時就算是同樣一款顯示卡,可能也有滿血版和殘血版之分,如果廠商們在宣傳頁面沒有特別標明它的散熱設計功耗,那它也許是殘血的“ 閹割版 ”。這點在選購時需要多加註意。

    螢幕材質與色域

    螢幕作為人與膝上型電腦之間互動的重要部件,不少人也很容易陷入只比較解析度和重新整理率高低的誤區,除了解析度和重新整理率高低,面板材質和色彩表現同樣重要。

    筆記本螢幕上常見的面板差不多有兩種,TN 軟屏和 IPS 硬屏。TN 屏,可視角度小色偏大,IPS屏相對較好。

    色彩表現,也就是指電腦螢幕的色域,NTSC、sRGB、Adobe RGB 的數值越大,能顯示的色彩就越多,螢幕素質也就越好。現在主流的筆記本基本都是75% NTSC或100% sRGB的。

    要是筆記本宣傳頁面絕口不提螢幕色域,那它不會那麼好心給你上廣色域 IPS 康寧大猩猩鏡面屏的,大機率是 TN 屏,45% NTSC 色域了。這種螢幕用來修圖什麼的實在是太勉強,修完傳到其他電腦上看顏色根本不一樣。

    硬碟、記憶體和介面

    除了 CPU、顯示卡和螢幕外,我們選購電腦時,肯定會糾結硬碟和記憶體究竟要多大才能滿足日常使用。不過不要以為儘可能往大了選就完事,其中也有不少門道。

    硬碟分為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固態硬碟比起機械硬碟速度會快上許多,安裝了固態硬碟的電腦,開機速度也更快,幾秒就可以開機,但同時價格也更高。

    對機械硬碟來說,有轉速之分,轉速越快效能越好,不過在選配機械硬碟的時候,大都只提容量不提它的轉速,要知道轉速多少,需要自己問商家。

    對固態硬碟來說,有介面和協議之分,SATA 介面最常見,M.2 介面搭配 NVMe 協議傳輸速度最佳。

    記憶體也一樣,除了容量,它的代數和頻率同樣不可忽視,DDR4 跟 DDR3 相比起始頻率更高,功耗更低,效能等整體表現都會比 DDR3 要好。同時記憶體大小對於筆記本效能也有很大影響,如果是深度辦公或需要剪輯影片之類的,推薦至少8GB記憶體。

    對一臺膝上型電腦來說,介面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同樣是 Type-C,它在有些電腦上僅僅只是拿來當做充電介面,有些除了能充電還可以用來傳資料,資料傳輸速率也存在差距。對於上班族來說,往往需要很多的介面,如USB、HDMI等。

    總結

    以上大概就是買膝上型電腦時容易被坑的點以及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總而言之,還是得根據你的需求來進行選擇,CPU、顯示卡、螢幕素質、記憶體、硬碟等等都滿足你的使用需求的電腦才是好電腦。選購時我們認清楚電腦是否契合自己的需求,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對的地方。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輕薄本可以選擇,效能可以滿足大多數辦公需求,價效比也極高,如:聯想小新Pro、榮耀MagicBookPro等。

  • 7 # 南昌資訊通

    大家好,我是劉姐。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關於怎樣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電腦?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第一。“價格”也就是說自己的心理價位,你打算花多少錢買一臺電腦?這個是決定性的因素。第二“電腦的配置”也就是效能決定電腦效能的五大。CPU.主機板.顯示卡.硬碟.記憶體。CPU:主要看核心數,主頻,那兩個引數高,效能越好。記憶體:看記憶體大小。記憶體越大,處理資料的能力越強。硬碟:看是否為機械硬碟還是固態硬碟。機械硬碟看轉數,轉數越大效能越好。然後看容量,容量越大可儲存的東西越多。主機板:主要看處理晶片。處理晶片越大效能越好。顯示卡:決定畫面效果好壞與顯示速度。第三“款式。”是超薄的還是普通的?第四,如果是筆記本還要考慮散熱問題。如果你要買筆記本的話,個人認為戴爾,聯想,華碩都比較好。買一臺3000到4000之間的,普通上班族使用的話應該足夠了。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 8 # 熊大快樂生活

    怎麼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電腦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電腦主要有三種類型,筆記本、桌上型電腦和一體機電腦。那麼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使用性質來選擇一種型別的電腦。

    如果是僅僅用於聊天,看看影視,瀏覽網頁等家用的話,建議是選擇桌上型電腦和一體機電腦。

    從價位上來說,同等效能的情況下,桌上型電腦和一體機比膝上型電腦的價位相對低。

    桌上型電腦和一體機的區別是,桌上型電腦由主機箱和顯示器兩部分組成。一體機就是一個顯示器大小,只是相關部件都是整合在顯示器上,稍微比普通顯示器大一點和厚一點。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放電腦空間的情況去選擇。

    如果是辦公,那就選擇桌上型電腦和膝上型電腦,一般只在辦公室使用首選桌上型電腦,如果我們經常出差,那就首選膝上型電腦了,便於攜帶。

    再有就是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去選擇不同配置的電腦了,比如顯示卡效能、硬碟大小、顯示器解析度、記憶體大小和主機板效能等配置引數。

    以上就是我對選擇電腦的一些見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你對中醫養生的行業是怎麼理解的,如果是你的話,怎麼運營一家特色養生理療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