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家APP
-
2 # 船長旅行秀
唉,這問題問的大失水準!
首先張大千屬於大師級人物,他無論畫什麼都與造假無緣!如果非要說造假,那這個詞換成臨摹更符合國情。
其次,中國素有竊銖者殺竊國者王的傳統觀念!以張的繪畫水準,他臨摹任何人的畫作都是無可指摘並絕對超越的!當然只是推論,本人對繪畫藝術並無研究。
-
3 # 全利88
中國文人的劣根性,張大千先生表現得非常完美!造假居然搞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幫他鼓吹?這也算是世界奇談了吧!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中國的收藏界,從來不缺狼狽為奸的傳統,不知道那些鼓吹收藏的人,會有良心不安的時候嗎?
-
4 # 石濤峰筆
什麼叫造假.,什麼叫臨摹,什麼叫畫藝?什麼叫水平?臨摹是學習繪畫的一個手法,臨摹得象原創,這就是水平,沒有相應的畫藝無法完成臨摹的象,臨摹的作品不能認為造假,它是本能的存在,其實水平在高也會有區別,這隻怪鑑定者的水平。張大千從來不承認自己臨摹畫是真品,而是鑑定師無法變認而已。所以張大千臨摹手法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說明他畫藝的高朝。年高變法,潑墨法一鳴警人,名揚四誨,這遇他臨摹水平是分不開的。
-
5 # 花生不太pang
張大千作偽,非議也不少。但個人覺得張大千這一路仿過來,從石濤,八大再到後來敦煌,他是在仿古而勝古,更勝過當時的權威鑑賞家,其實最後他做的假畫他都是很公開的承認。
憑藉這高超的“造假”技術,張大千騙過了當時許多著名的收藏家和藝術家,甚至還騙倒了少帥張學良。
-
6 # 別讓人笑你
張大千應該只能算一個酷愛畫畫的人 其所長也是從臨摹得來 再運用的自己所謂的創作中去 其在臨摹的過程中更注重了一些表面技法 對一副繪畫的作品所具有的一些元素 他還是有很大缺失的 石濤的繪畫 從生活中得來 大千從石濤中得來 其人物又是從敦煌中得來 在得來的過程 我認為他還是處在追求形似的階段 沒進大境 藝術來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這是其沒懂繪畫真諦的根本原因 其只為一個畫匠 還不是一個頂級的畫匠 個人看法
-
7 # 使用者3169422168
中國傳統書畫的學習過程其本身就是臨摹,臨摹不能稱之為造假。臨摹似真只是第一步而已,之後便是有自己個性。如果大千臨摹的作品都不似真,也不會被稱為500年來一大千了!
-
8 # susie李舒
張大千的臨摹功力,民國畫家裡絕對可以排到前三名。
其實所有人學畫畫都是要從臨摹學起,然後慢慢再形成自己風格的,但是張大千的的臨摹作品就不太一樣了。他的臨摹,簡直就是影印啊!
他“影印”像到什麼地步呢,上世紀80年代,國外的博物館在收藏中國書畫之前,都要調研這幅畫是不是被張大千收藏過,畢竟如果這幅畫被張大千收藏過,那就很有可能是他自己畫出來的。你看下面這兩幅圖
這是石濤的原作:
這是張大千的臨作:
著名的書畫鑑定專家陳半丁就曾經被張大千的臨摹作品騙過。
有一次,陳半丁尋得一冊石濤精品,便邀請了一眾好友來家參觀,其中王雪濤、陳師曾等名家都去了。參觀當天,客人一到齊,陳半丁就把收藏的畫頁拿出來向大家炫耀,在眾人的讚歎聲中張大千卻笑了起來,他詳細地說出了冊子每一頁都畫了什麼。陳半丁開啟一看,頁頁都如張大千所說,他問張大千,這畫你也收藏過?
張大千回:這是我畫的。
傅申也說過,市上至少有4幅張大千整幅臨過的董源《江堤晚景》傳世。張大千在學習臨摹這幅畫的時候,僅僅是此畫的前景林木部分就畫過不三十次。
“張大千是所有中國畫家中最勤奮的,把所有古人的畫都臨過不止十遍。”還是葉淺予最懂張大千。
張大千自己也說過:
“我張大千不是天才,也不信天才,這支筆下,有我幾十年的功夫,我不是生來就會畫畫的,七分人事三分天,絕非亂說……很少人肯像我這樣下功夫就是了。”與其他人臨摹的目的不同,張大千的臨摹,並不是為了造假的豐厚收入,他追求一種成就感,一種對於古人挑戰成功的成就感。常常他一幅畫,他要臨幾遍、十幾遍,一直臨摹到了最後,張大千竟能一模一樣地背畫下來。
張大千的臨摹作品有多像?就像張大千作品的鑑定專家傅申先生給張大千作品展覽起的主題一樣:血戰古人。
-
9 # 文藏
蒐購散佚文物一事,在歷史上一直為有識之士所在意,但具體到何時正式啟動,從何處啟動,以何類文物為主等等問題,其實並沒有什麼計劃。
抗戰勝利後鄭振鐸(右四)與徐森玉(左四)等在南京的合影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文物收購,是從著名的「二希」回購開始的(「二希」指原藏清內府三希堂的傳為東晉王獻之所作《中秋帖》和王珣所作《伯遠帖》兩種名跡。此二帖在清末流出宮外,為觶齋主人郭葆昌所藏,後傳其子郭昭俊。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郭昭俊將其售出)。「二希」的順利回購,極大地鼓舞了國內對於流失文物回收的信心。自此,香港文物回購行動等於是正式啟動了。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因「二希」的成功回購,堅定了大家繼續進行此項工作的決心。但接下來到底如何操作,從何入手,當時可能還沒有一個通盤的計劃。正在此時,傳來了張大千打算出售自己收藏的訊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收購張大千所藏的董源《瀟湘圖》及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也是個偶然事件。因為張大千需款而出售藏品,並非政府事先規劃所及。且張大千所藏這兩幅舊跡,其實本意是要出售至北美,只是因為美方不予善價,又有友人代為說項,這才轉售的。但正是由此開始,香港文物回購走上了常規化。
東晉 王珣 伯遠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五·一釐米 橫一七·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珣 伯遠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五·一釐米 橫一七·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珣 伯遠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五·一釐米 橫一七·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張大千曾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李霖燦譽為「十項全能」的大師,而收藏就是「十項」之一。正是出於這個緣故,在董、顧兩幅畫之後,大陸又陸續從張大千處收購了一些他的其他珍藏。這次回購之初,張大千是個關鍵人物。
五代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區域性) 絹本設色 縱二八·七釐米 橫三三五·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區域性) 絹本設色 縱二八·七釐米 橫三三五·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眾所周知,張大千不僅畫藝高超,其作偽水平更是出類拔萃,在其售予大陸的藏品中,也是魚龍混雜、真偽難辨。因此,西諦在給伯郊函中也曾反覆提醒、強調要小心謹慎,西諦之所以再三強調這個問題,實在是因為事出有因。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題跋)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區域性)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區域性)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如一九五三年四月二日西諦在給徐森老的信中提到:「朱光說,伯郊兄攜歸的畫:一、顧閎中是真的;二、董源《瀟湘圖》,跋真而畫假;三、王蒙(《太乙觀泉圖》軸)是張大千畫的;四、趙子昂(《秋江釣艇》軸)畫,他未提意見;五、周(趙)雍的馬(《沙苑牧馬圖》),完全假的。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區域性)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區域性)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幾幅畫,想伯郊必已請先生鑑定過,究竟實際情形如何,盼能即行示知為荷。」因此,西諦才會請求徐森老幫助把關。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10 # 書畫大夫
張大千造假水平如何?
自古以來,國畫的學習過程就是從師古人作為開端,在不斷的吸收前人技藝的基礎上,再透過師造化,兼收幷蓄以形成自有風格。所以歷朝歷代的傑出畫家作品,常被臨摹也是在所難免。
首先,瞭解一下字畫造假需要跨越的幾道關口
一:繪畫內容相似度,從筆墨技法到氣韻生動(這需要作偽者有高超的繪畫水平)
張大千先生是業界所公認的全能型畫家,山水,花鳥,人物,花卉,各種題材均有涉獵,工筆寫意均沾,且收放自如,晚年因患眼疾,又獨創潑墨潑彩技法,被大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之美譽。所以,繪畫能力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張大千早年學石濤,八大山人比較多。由於勤奮臨習,加之對前人名家字畫的渴求,透過各種途徑,不惜以重金購買到石濤等古代名家字畫的墨寶,供其研究欣賞,使得其繪畫技藝更加爐火純青,故其仿製的石濤作品,常使人真假莫辨。
石濤原作 張大千仿作
其二:書法提款(應該是更難的一關,至今很多仿畫者,也未必敢親自提款,往往是先找人提款成功,再仿畫)
無論是描摹還是意臨,提款都是非常難以模仿,畢竟每個人的書寫習慣都是長期養成,每個字書寫輕重緩急的規律即使研究透徹,但當真正臨摹的時候,也不容易輕易改變。何況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性,稍有不慎便僵化刻板。
其三:印章的一致性(古人均為手工刻章,要做到絲毫不差,難度不小)
科技發展至今,已經可以在印章仿製這個環節,做到效率和效果的超越,而不需要再手工刻印仿製
其四:作畫材料以及裝裱做舊
一直沿襲傳承的古法造紙,使得各棉料,皮料,淨皮類的宣紙獲取,應該不算太難,或許還能收集到一些老紙加以利用,清初石濤的年代離張大千的年代有200多年,而張大千的仿作至今也差不多100年,就算張大千當時的仿作不用做舊,到今時今日,也會自然老化變色,從而失去新畫的火氣。
所以無法看到當時偽作的做舊水平,不過從當時的多位畫壇名人打眼的故事來看,至少從畫技上,已被征服
對比一下,下圖八大山人的紙本作品舊氣顏色更深,同時紙本存在過度色,墨氣更沉
而下圖張大千的仿作舊氣顏色相對較淡,畫面顏色整體比較統一,墨氣相對更亮
所以,以張大千的繪畫水平,以及他所擁有的真跡作品數量之多,作為參考,再加上自身的名氣和人脈,尋找到近似的作畫材料,配上能工巧匠做一幅高仿字畫,應該體現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
11 # 胡勇書法工作室
張大千造假的水平到底如何?
張大千造假的水平到底如何?
他是20世紀最傳奇的畫家
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
徐悲鴻說他是“五百年來第一人”
如今
他在藝術市場上不斷創造“億元”奇蹟
這個人就是張大千,少年遭綁票,被土匪任軍師;未婚妻去世,跑去寺廟當了一百天和尚,法號大千;他對日本侵略罪行不滿,遭日軍軟禁於北京頤和園。他是最有範兒的畫家,家養虎猿,有紅顏知己無數。他是中國畫家中作品最多者,在“億元”時代不斷創造市場奇蹟。他這一生,絕對稱得上是“酷”!
張大千仿仇英山水
一直不解,為何說張大千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
畫家葉淺予說:”張大千是中國畫家中最勤奮的,所有古人的畫都臨過不止十遍。“從他身上拔一根毫毛,要變石濤就是石濤,要變八大就是八大,要變唐伯虎就是唐伯虎。
張大千仿的水平到底如何?
真像傳說的那麼神嗎?
且讓我們來對比看下
石濤原作
張大千仿作品
石濤原作 張大千仿作品
石濤原作
張大千仿作品
張大千曾論畫:“畫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陽就可以出太陽。造化在我手裡,不為萬物所驅使……心中有個神仙境界,就可以畫出一個神仙境界。”張大千作偽,非議也不少。但個人覺得張大千這一路仿過來,從石濤,八大再到後來敦煌,他是在仿古而勝古,更勝過當時的權威鑑賞家,其實最後他做的假畫他都是很公開的承認。
憑藉這高超的“造假”技術,張大千騙過了當時許多著名的收藏家和藝術家,甚至還騙倒了少帥張學良。
張大千仿石濤山水
張大千與張學良的“鴻門宴”
當時權傾東北、威震華北的年輕少帥張學良,耗費巨資,從各處蒐羅到不少的石濤作品,當然在這些收藏品中,也有不少是張大千的仿作。
後來社會上盛傳,所謂石濤的真跡,其實大半出自一個青年畫家之手的仿作時,張學良也為自己的“大上其當”,而感到震驚。於是,他很想結識一下這位能把假畫造得天衣無縫、使海內外大名鼎鼎的鑑賞專家也難辨真偽的假石濤。
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張學良在東北易幟,由奉軍少帥被調到北平,出任國軍海陸空三軍副司令。翌年,張大千北遊故都,寄居長安客棧。
張學良聽說後,便柬邀張大千吃便飯。當時友人們都提醒張大千,說這恐怕是“鴻門宴”,要小心張學良來算假石濤畫的這筆賬。可是張大千考慮後,還是赴宴了。不過他臨出門時,已囑咐過家人,如果逾時不歸,就要託人打聽關照了。
張大千仿石濤山水
宴席上,有不少北平書畫界的名流,當時張學良對張大千,頗有禮賢下士的謙恭之風,於是在張大千心裡,便逐漸消除了鴻門宴的顧慮。只見酒席間,張學良談笑風生,也不問假石濤的事,這才令張大千真正放下心中的石頭。
不過張學良還是點了張大千一下,他曾拍著張大千的肩頭,對著其他客人,以介紹的語氣說:“這位便是仿石濤的專家,鼎鼎大名的張大千,在我的收藏中,就有好多是他的‘傑作’。”
張大千仿唐寅山水
這是張大千與張學良第一次帶有戲劇性的相識情景。從此,他們兩人就交上了朋友。後來,張大千曾以石濤的筆法,畫了一幅《黃山九龍潭》,贈送給張學良,畫中還題了一首借景寓意,頌揚張學良雄才大略的詩。
張大千仿趙孟頫高士圖
張大千仿趙孟頫山水
張大千仿王蒙夏山高隱圖
張大千仿錢選貴妃上馬圖
張大千仿錢選仕女圖
-
12 # 使用者楊子阿姨
張大千是近代美術大師。應該不存在造假。因為他本身的繪畫造詣就很深。享譽國內外。但無論是誰學習繪畫過程首先是從臨摹開始的。
-
13 # 傅氏丹青的小空間
這個話題很有趣,造假是指以假亂真的取代原作。這個之前我看到過,有說法是張大千臨摹水平非常了得,曾經臨摹石濤作品,竟沒人看出,還是他自己說的。但臨摹古人作品這是一個學習過程。我個人認為張大千臨摹功力確實深厚。但要說臨摹是造假的話,那就只能說他造假水平了得咯!個人淺見!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真的挺有趣的,我來答答。古往今來,造假的人多多少少,但能造假造到頂級水平卻不多,這不僅僅是“照葫蘆畫瓢”,更是需要對作畫者,材質,歷史背景等有深刻的瞭解。
曾聽過一期節目,就講張大千和Wolfgang Beltracchi的造假,如果造假也有大師,那他們絕對都是奇人。他們的畫掛在博物館裡,至今很多還沒有被辨認出來。
畫家葉淺予說:“張大千是中國畫家中最勤奮的,所有古人的畫都臨過不止十遍。”從他身上拔一根毫毛,要變石濤就是石濤,要變八大就是八大,要變唐伯虎就是唐伯虎。
在鑑定界,張大千的仿作也一直是讓人很頭疼的問題。張大千仿作宋人的《睡猿圖》還曾被鑑定大師吳湖帆收藏。在海外不少博物館中,也收藏有不少張大千的仿作。圍繞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溪岸圖》是否為張大千偽作,就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國際性辯論。
他的《石濤山水》和《梅清山水》等,曾騙過眾多法眼,被收藏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倫敦大英博物館。
他也是個有趣的人,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會在國外四處巡遊,他常指出博物館牆上,或者名人展覽中的一幅畫,告訴別人這是自己畫的,但別人都不信。
被他騙過的人實在太多了。在諸多模仿物件裡,他最得意的是模仿石濤的。
石濤原作▲
張大千仿作品▲
石濤原作▲
張大千仿作品▲
上海地皮大王程霖生以專收石濤作品稱雄收藏界。一次古董商送來一幅石濤畫作,索價萬元,程霖生拿不定主意,請張大千鑑定。張大千說這是自己的偽作,勸他不要買,程霖生便把畫退回。
沒幾天,古董商又到程府,說張大千看過此畫後,願出一萬兩千元購買。程霖生頓時覺得張大千是為了將這幅畫據為己有,才騙他這是假畫,於是馬上高價收購。
其實這幅畫確實是張大千偽作,他和畫商合夥使計騙了程霖生。程霖生死後,張大千曾私下對好友說:“程霖生收藏的一百幅石濤畫,七八都是我畫的。”
張大千仿石濤《山窗研讀圖》
他並不掩飾自己造假。他甚至還騙倒了少帥張學良。當時權傾東北、威震華北的年輕少帥張學良,耗費巨資,從各處蒐羅到不少的石濤作品,當然在這些收藏品中,也有不少是張大千的仿作。不過,少帥倒也沒有生氣,反倒和張大千成了朋友。
關於他造假的趣事還有很多,但最後我想說的是他真的是一個很刻苦的人。張大千自己也曾講過:“我張大千不是天才,也不信天才,這支筆下,有我幾十年的功夫,我不是生來就會畫畫的,七分人事三分天,絕非亂說……很少有人肯像我這樣下功夫就是了。”
張大千臨敦煌壁畫
3月21日,近現代大畫家張大千手書的21張精美選單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最終以每張均價34.6萬元拍出。這些選單是1977年至1979年張大千居臺灣時的私人廚師徐敏琦的珍藏品。
連食單也不馬虎,他是真的對繪畫這件事愛到骨子裡。1983年,張大千在繪製巨幅作品《廬山圖》時,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溘然長逝,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