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疑探索者
-
2 # 絕筆歷史
一部水滸傳,捧紅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貶低了大宋王朝。殊不知,歷史上的宋江連和方臘媲美的資本都沒有,被張叔夜一人就打翻的一群流寇而已,被虛構的簡直快要推翻大宋王朝了,不過也虛構的確實精彩。
-
3 # 靈魂的感觸
下面我要說的這個人物絕對是在民間流傳得非常火的人,無論是在電視劇,電影裡,還是在戲劇,小說中,我們都曾聽到過他的大名。但在歷史上,他確確實實並無多大作為,默默無聞。他便是我們經常聽說的八賢王——趙德芳。
八賢王這個人物形象在多部古典文學著作中都有出現,像《楊家將傳》、《楊家府演義》、《三俠五義》和《萬花樓》等等,但這裡面的八賢王所指的人也有所異同,有說是趙德昭,有說是趙元儼,還有一說為趙德崇,但到後世的楊家將評書和戲劇中,八賢王則大多署名趙德芳。這個八賢王實在是被後代小說家們描繪得太過於完美了,在文學作品中,八賢王被描繪成一個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大公無私,正氣凜然的人物,主要出現在後世一些與楊家將和包青天有關的文學作品中,所以這個形象一直深入人心。
由於八賢王這個形象塑造得太成功,而後世又大多把趙德芳當作其原型,這也徹底讓本來默默無聞的趙德芳火遍了後世。像現在我們喜愛的一些影視劇:《少年包青天》,《楊家將》等等,其中就都有八賢王這個人物,基本上是家喻戶曉了。
歷史上的趙德芳到底是何許人也呢?據史料記載,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宋真宗趙恆的堂兄,但在二十三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了,所以也沒有關於他太多的歷史記載。在世時並未封王,死後,宋太宗親臨哭祭,追封岐王。
大家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歷史人物?還望不吝賜家哦!
-
4 # 歷史偏見
宋江
由於施耐庵老先生的一本《水滸傳》讓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的名字流傳了百年。並且在電視普及之後,中央電視臺拍攝的《水滸傳》中經過李雪健老師演繹的宋江,更是讓這個滿口仁義卻實則愚忠的宋江形象深入人心。
水滸作為熱門的IP也不斷的在翻拍,硬漢張涵予也飾演過新版的宋江。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扮演者鮑鵬安老師也扮演過山東版水滸傳裡的宋江。
除了眾多的影視劇對宋江進行描繪,在山東梁山,還有許多以水滸傳宋江等命名的店鋪和旅遊景點。
如宋江醒酒湯
然而在《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等一些歷史文獻中,對於宋江起義的記載並沒有那麼壯烈,也沒有達到108人之多,有記載的將領只有36人。
據《東都事略侯蒙傳》,起義首領36人,而非108將,規模很小。與宋江正面交戰的官員共4人,無高俅。武功大夫折可存是其一。據出土的《折可存墓誌銘》,他在鎮壓了方臘後征討宋江,可見宋江並未徵方臘。據《宋史•張叔夜傳》,最後是海州知州張叔夜打敗了宋江,宋接受招安。起義歷時3年。
所以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如曇花一現,甚至遠沒有同時期的方臘起義時間長佔地大,並且歷史上方臘真正的稱帝,公開抗衡宋政府。
-
5 # 黃太懶
鬼谷子。
正史上沒什麼他的記載,有也是因他的弟子而被略微提起,但在民間,他的傳說卻是很多,兵家聖人,縱橫家始祖,謀略家的謀聖,算命占卜的祖師爺,他的弟子一個比一個牛,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商鞅個個是奇人。
-
6 # 葉飄刀
唐玄奘
唐玄奘,唐代著名的高僧,但他的名氣與其在歷史上的記載是存在巨大的差別的,畢竟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歷史上的玄奘到底是什麼樣子,而民間對於他卻幾乎是家喻戶曉,畢竟誰都知道吃了他的肉可以長生不老,而一句緊箍咒會使得齊天大聖俯首聽命,這一切都需要歸功於《西遊記》。
宋江無論是論起義的規模,起義的影響力,還是其自身的實力,宋江的起義哪怕是在宋代都排不上號,更遑論整個中國歷史了。但一部《水滸》成就了水泊梁山,成就了及時雨宋江在民間的家喻戶曉。
曹國舅曹國舅,宋代宰相曹彬之子,仁宗曹皇后之弟,所以被稱為國舅,在歷史上的記載也就這樣的寥寥幾筆。而讓他在民間聲名大噪的是,他是八仙之中的最後一位,知道八仙過海的故事的人,應該都知道他的存在。
王重陽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然而實際上和唐玄奘一樣,真正讓他在民間家喻戶曉的不是他的宗教地位,而是因為金大俠的一部《射鵰英雄傳》,現在誰都知道他是五絕之一,天下第一高手。如果沒有射鵰英雄傳,又有多少人知道王重陽呢?
-
7 # 鬼馬2010
尉遲恭是個民間大火的人物,現在的人不太注意,以前是火的不得了。一到過春節,有兩個人必須要敬上,一個是秦叔寶,另一個就是尉遲恭,也叫尉遲敬德。敬上的方法就是貼到大門上,對,這二位就是門神,為咱們國人當了一千多年的門神。
據傳,唐朝開國年間,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
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其中執鐧者即是秦瓊。執鞭者是尉遲敬德。這個典故是小說西遊記裡的重要情節。
還有一說。說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業其間殺人無數,即位後夜間多做惡夢,李世民召眾將群臣商議,讓秦瓊與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門於宮門兩旁。
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瓊,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製二將之戎裝像,怒目發威,手持鞭鐧,懸掛於宮門兩旁,此後邪崇全消。
傳說的事,都荒誕不經,但其來有自,往往都是對人們真實情緒的象徵化表達。
尉遲敬德是李世民奪取天下的重要將領,在玄武門之變中厥功甚偉。
尉遲敬德是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者和實施者。在玄武門之變前,當李世民和李建成雙方鬥爭進入關鍵時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猶豫不決,尉遲敬德一再勸其早下決心,先發制人,不要“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尉遲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殺李元吉。為穩定局勢,尉遲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帶甲入宮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淵報告,並敦促李淵下詔,令諸軍悉受秦王節制。
李世民從此登上大位,開始他的貞觀之治。在整個政變的過程中,尉遲敬德表現英勇,臨危不亂,為李世民奪取最後的勝利立下了大功。所以,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他功居第一。
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李世民就畫其像來衛護李家基業。這個做法實際功效幾乎沒有,但卻是對尉遲敬德的天大的榮耀和獎賞。上行下效,事情流傳到民間,尉遲敬德就和秦叔寶成了咱國人世世代代的守門神了。
尉遲恭是朔州平魯下木角人,少年時期以打鐵為生。做過隋朝的官,隋末在河北高陽入役討伐暴亂兵眾,以勇猛聞名,後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後來劉五週起兵反隋,因為久聞尉遲恭作戰勇猛,便將其網羅到自己麾下擔任偏將。
唐國公在晉陽起兵反隋,攻克長安建立大唐。劉五週就開始與大唐相互攻伐,尉遲恭也一同跟隨作戰,雙方對峙於夏縣一帶。
後來李世民奉命統率關中兵馬征討劉武周。尉遲恭和呂崇茂裡應外合,大敗唐軍,俘獲了李孝基、弧懷恩、於鈞、唐儉以及行軍總管劉去等一干將領。後來李世民派兵部尚書殷開山,總兵秦叔寶等截擊尉遲恭,尉遲恭大敗而逃。李世民念起是個人才,即派曾被尉遲俘獲的唐儉孤身一人追上尉遲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尉遲恭終於歸唐。李世民非常高興,立即任命尉遲恭為右府統軍,統領八千人。因為感於李世民不殺與知遇之恩,尉遲恭從此忠心耿耿地為其驅馳於戰場。
但李世民帳下很多人都懷疑尉遲恭的忠心。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奉命率唐軍東征洛陽王世充。某天,尉遲恭陪李世民到榆林打獵,不巧碰上王世充帶著幾千人馬前來挑釁,王世充派驕將單雄信直奔李世民殺了過來,尉遲恭策馬迎上前去,大喊一聲揮手一槍把單雄信挑下馬,然後尉遲恭護著李世民殺出重圍,安全回到大營。接著尉遲恭又返回陣前收拾王世充,王世充只得狼狽逃竄,尉遲恭將王的部將陳智略擒獲,並且俘虜王的官兵六千人凱旋而歸!李世民感慨地說:“眾人都說你要反,蒼天卻開導我怎麼樣向他們驗證我的判斷,你的實際行動向他們證明了一切,天佑我也!”
尉遲恭武藝高強,《隋唐演義》說他善使竹節鋼鞭,處於長矛的包圍之中,但是長矛始終刺不著他,李世民聽說以後根本不相信,所以呢要和尉遲恭比試一下。兩人騎馬備槍,三招沒過李世民手裡的槍已經被尉遲恭卸下,李世民對尉遲恭是心服口服。
李世民經常在外東征西討,所以選拔了自己的精良騎兵,皆著黑衣、黑甲,號稱玄甲隊,每每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玄甲隊的統領就是尉遲恭。
尉遲恭脾氣剛直。吏部尚書唐儉和唐太宗李世民下棋,爭論起來,李世民大怒,把唐儉發配到了潭州。餘怒未息,對尉遲敬德說:“唐儉輕視我,我想要殺他。你來為我做證明,說他言語冒犯了我。”尉遲敬德答應了。但等到第二天上朝,李世民說起昨天唐儉輕視自己的事,尉遲敬德卻磕頭說:“臣實在沒有聽說。”多次問,依舊不改變說法。這讓李世民沒法找理由殺唐儉了。李世民很憤怒,把玉梃砸碎在地上,拂袖而去。事情過了一段時間,李世民也冷靜了,就在在宴會上對群臣說:“敬德的好處有三個:唐儉免於枉死,朕有免於過失發怒的美譽,敬德有忠直的榮譽,這就是三個好處。”賞賜了敬德一千匹綢緞。
後來有一次,李世民不知道是要褒獎尉遲恭呢,還是要開尉遲恭的玩笑,對尉遲敬德說:“朕想要將女兒許配給你,怎麼樣?”尉遲敬德毫不含糊,直接叩頭辭謝說:“我的妻子雖然微賤,但與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雖然才疏學淺,聽說過古人富貴了不換妻子,此並非我的本願。”李世民對這麼個耿直性子的人也沒辦法,笑笑作罷。
尉遲恭還曾監修老君山。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因民間相傳道家始祖,《道德經》的作者李耳,到老君山歸隱修煉,唐太宗又很是推崇道教,並奉老子李耳為本家祖宗,特派麾下大將軍尉遲敬德親自來老君山督造在山頂建老君廟,並將此山有景室山易名為“老君山”。一介赳赳武夫尉遲恭於是也就做了一件對中國文化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
8 # 河東河西3141
民間名頭很大,一度香火很旺的石婆婆,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在相關的史書上卻少有記載。
兒時,臨近春節,我的一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忽然來找我,說是讓我陪他去看望一下他的乾孃,並說有好吃的,我自然求之不得,一口應承。我倆結伴而行了沒有幾步,在村子裡的一個拐角處停了下來,他指了指一戶人家山牆上的一塊石雕,說,他乾孃的家到了。我很是吃了一驚,這不就是我平日常常路過的石婆婆像嗎?他將帶來的的兩個蘋果,還有幾條魚乾,擺在石婆婆像前,點上了三炷香,趴地上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然後爬起來,說:這蘋果和魚乾算我乾孃回的禮,我倆吃了吧。那個年代,這算得上一頓大餐了,我倆一通大嚼,轉瞬下肚。自此,我對尋常可見的石婆婆,油然而生敬畏之意。
石婆婆不是一個傳說,史上確有其人。她本是大明洪武年間禮部尚書陳迪府裡的一個乳孃,叫芮娘。明成祖朱棣與其侄建文帝爭奪皇位,打開了南京城,陳迪誓死效忠建文帝,拒絕臣服朱棣,明成祖一怒之下,將陳家滅門。芮娘冒死將陳迪只有五個月大的第七子陳珠,藏匿下來,隱居民間,與陳珠母子相稱。為將陳珠養育成人,輾轉到了孟子故里,山東鄒縣的西雙村,定居。其用意大約是想仿孟母教子的故事,將那陳珠培養成象孟子那樣具有浩然正氣的大丈夫。陳珠是反賊之後,是朝廷緝拿的欽犯,後來 ,為人告發,上報了朝廷。朱棣聽了,動了惻隱之心,很是為芮孃的義舉所感動,並未再做深究,只將他們娘倆流放到了山東的登州,就是現在煙臺的蓬萊縣。芮孃的事蹟,就此傳開。頗是感動了一方百姓。成化年間,芮娘病故,民間把她奉為慈神,雕刻成像,頂禮膜拜。大凡有村落的地方,在街道拐角處的牆上的大石上,必雕刻芮娘之像,說是能為體弱多病的嬰幼兒,祛病免災,據說,還頗有靈驗。故而,但凡有人家的孩兒多病體弱的,都去認了婆婆為乾孃,以求她的庇佑。因其像多雕刻於石頭之上,民間便稱她為石婆婆。
芮娘,也就是石婆婆,在歷史上應該是默默無聞,但在民間卻是火得很,正如一座石雕的豐碑,經得住時光的侵蝕,因為她已經永駐在了人們的心間。石婆婆不朽。
-
9 # 史之策
他們雖然不在江湖,江湖卻經常有他們的傳說。
劉直是南宋時期的小混混,平日裡遊手好閒,家中十分嫌棄他, 覺得他是個累贅。陰差陽錯下金兵南下,城中的將領棄城而逃,他卻做了城裡的一把手。
後來他“投敵”的朋友知道他在掌管城池,於是前來勸降, 卻被劉直給罵走了。後來金兵破城而入,劉直被金兵給殺害。破開他的肚子,發現只有樹皮,一粒糧食也沒有。
紅拂女出自《紅拂夜奔》一書,本名張出塵,是隋朝大臣楊素府上的歌妓。某日她對一布衣青年一見傾心,當天夜裡就探到他的住處表明心意。
Δ風塵三俠
這個青年就是幫李淵父子起兵的李靖。李靖見到有如此佳人鍾情並願意陪伴自己,喜笑顏開,之後與紅拂女為了躲避楊府的搜查假扮成商人出城,後來與虯髯客三人結為“風塵三俠”。
隋煬帝為了建立汴渠,派麻叔謀前去監工。然而因為路途遙遠,麻叔謀在寧陵的時候生了重病,需要幾味中藥煎煮的藥湯,再配上羊肉做藥引治療。
麻叔謀吃了之後果然好了大半,附近的居紛紛向麻叔謀進獻羊肉,以求河道繞過自家的田地。
而富豪陶榔兒,為了能夠保住自家的祖墳,也想討好麻叔謀。但是也送羊羔,就不會有多麼出彩。
於是他偷了一個孩子,將孩子的頭和腳砍去裝成羊,送給了麻叔謀。麻叔謀覺得異常鮮美,便下令讓河道繞開了陶榔兒的祖墳。
陶榔兒為了感謝麻叔謀的恩德,繼續偷小孩給麻叔謀食用,其他百姓聽說紛紛效仿,小孩的丟失變得特別嚴重。隋煬帝得知這件事後,派人將麻叔謀逮捕並且腰斬。
當地的官府為了平息民憤,便將麻叔謀給煮了,加上黃豆,小米,製成麻胡子湯分掉洩憤。
Δ麻胡子湯
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便將浸泡的黃豆小米磨碎成沫,取汁煮成的湯叫做麻胡子湯,現在仍是鹿邑縣的一道美食。
-
10 # 歷來現實
不要迷戀哥,哥不是一個傳說,哥只是個和平主義者。
哥本來很默默無聞,哥叫張百忍。
沒人叫我的真名,我本來叫張友人,我是很友好的一個人,後來因為我能忍,你打我左臉,我把右臉又送上,大家喚我百忍。
因為我很能忍,被老婆各種嫌棄,她覺得我太窩囊,於是我被趕出家門,流落四鄉,還好,後來來到了一個叫張家灣的小山寨,在這裡安了家。
亂世之中,很多人來到寨子,這裡規模不斷擴大,就有人想當寨主,他們用一種超聰明的方法決定寨主的歸屬,那就是打架。我不敢勸他們,我怕他們打我,哪怕我是和平主義者。
他們死的死,傷的傷,除了身體殘疾的,寨子裡後來連個成年男性朋友都找不到了,老弱婦孺們就讓我當寨主,我很害怕,但我不敢拒絕,當了。
我把寨子管理的很好,大家一起做工,一起生活,其實很好管理的,就是老老實實做好服務工作就可以。除了老是擔心現在的小男孩們長成大人後會打我,我其他一切都過的挺好。
有一天,寨子裡來了個白鬍子白眉毛的老頭,他說他聽到別人誇我有管理才能,要讓我去另外一個地方發揮我的特長。我當然不想!但我不敢拒絕,只能忍,跟他走了。
這個老頭(後來我知道破壞我終生幸福的這個老傢伙叫太白金星)把我帶到了天上,真的是天上,上面全是三界的各種神仙,他們都很橫的看著我,我都不敢抬頭,可即便這樣,他們仍然接納了我,把我當做了一個吉祥物,還給我起了個新的名字:
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金闕雲宮九穹御歷萬道無為大通明殿昊天金闕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髙上帝。是的,我也覺得很長,但我不敢拒絕,好在他們平時也並不會這樣稱呼我,他們一般叫我“玉皇大帝”,偶爾也叫玉帝。
別說叫“大弟”了,叫“三孫子”我也不敢反駁啊,他們整天在雲彩裡飛來飛去的,害得我眼暈,我討厭在雲彩裡輕飄飄的生活。
我很懷念地上的生活,上面紫外線很厲害,氧氣也不足,我很需要接接地氣,但我不敢說,我只能忍。
我最羨慕的就是在山下呆了500年的那隻猴子,我願意與他交換,可如來給我的轉崗報告上畫了個紅叉叉。
別看哥在民間的地位很火,可誰又知道哥這份刻骨的寂寞。
-
11 # 把酒共東風
要說在正史上默默無聞,卻在民間奇火的人物,我覺得老趙家的“八賢王”,絕對是個首選。
喜歡看古裝劇和戲曲的朋友大概都清楚,在關於宋朝的影視劇和戲曲中,這老王爺出場率簡直跟開了掛似的,哪哪都有他。《楊家將》,《呼家將》,《三俠五義》、《萬花樓》、《賀后罵殿》,《鍘包勉》……
在大宋朝,但凡有點弄不了的不平事,一準兒的有人會說“這八王爺咋還不來”。為啥呀,因為這八王爺牛叉唄,不光權力賊大,更重要的人家還是正義的化身。懷裡抱的先王御賜金鐧,上可打昏君,下能揍佞臣。可這大宋朝的不平事也忒多了呀,王爺又沒有長生不老藥,一個人咋管的過來呢?得,我還就告訴你了,人家還真管過來了。不是沒長生不老藥嗎,咱不吃那玩意也照樣活得久!移花接木聽說過吧,有這神技,還用得著吃藥?!
趙德昭不是年紀輕輕就被宋太祖逼死了嗎?不急,這不還有趙德芳嘛。可那趙德芳也不長命呀,二十多歲就病死了。都說了讓你別急,不還有趙元佐、趙元儼嘛,這下總夠了吧。那麼多的“八賢王”不亂套嗎?亂是當然會亂的,但那是歷史學家的事,只要人家不在一個傳聞裡亂就成。非得抱著《資治通鑑》去看《三國演義》,不氣死也得給氣吐血。
依我看這王爺活的還有點不夠長,真該活到大清朝,把那些個禍國殃民的昏君佞臣,給好好收拾收拾,你看把我們這大好的中華給禍害的。你以為這想法咋樣?
-
12 # 老龍故事會
中華民族永遠不缺大人物和小人物!
①秦檜害死岳飛之後,當時有一名下層小兵,對岳飛的死非常憤恨,於是趁著秦檜出行的時候,躲在橋底下,翻出來用刀刺殺秦檜。結局當然是這名小兵被抓住砍頭。這名小兵自然知道自己這一去十死無生,但是為了自己一腔熱血還是去了,哪怕為此付出生命也不怕。這位小兵叫做施全,在被抓的時候,他破口大罵秦檜,說天下人都想要殺掉金華人,唯獨你不願意,所以我要替天下人殺了你!
②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崇禎皇帝上吊身亡。當時有一位叫做馬世奇的官員,知道之後回去沐浴更衣,換上朝服,取出官印朝著北邊拜了拜,跟自己的母親辭行,說現在國家已經滅亡,我自當隨著國家去,追隨自己國家!他母親雖然滿臉都是淚,但是還是點頭答應了。別人知道了,都來勸馬世奇,但是都被馬世奇用掃帚打出去,跟著馬世奇在家裡帶著妻妾一起殉國。
③南宋有一個小混混叫做劉直,平常在家裡什麼都不幹,所有人都嫌棄他,認為他是社會的敗類。但是這個社會的敗類最後陰差陽錯當官,因為金兵南下的時候,將領逃跑,他就成了城池的一把手。他的老朋友都已經投降了金兵,聽說他在守城,就很高興過來勸他投降,卻被他罵了回去。後來實在抵擋不住,金兵破城,他躲在自己家裡跟金兵周旋,最後被殺掉。金兵剖開他的肚子,發現裡面沒有一粒糧食,只有樹皮。
-
13 # 關河南望
看到大家說的夠多了,我也來說一個,比較默默無聞的外華人。
這個人是一個北韓人。
大家會問了,北韓人會有什麼火的?
這個人在我們國家不火,正史李也絕對沒有他,但在南韓那裡,確實火的不得了。
那麼這人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且往下看
崔孝一,北韓關西人,崇禎末年的時候,崔孝一舉家在山東登州海邊登陸,輾轉投靠山海關外的寧遠總兵吳三桂。他為何不惜千里而來當兵呢?是在是因為當時的北韓王朝已投降滿清,割斷了和明朝二百多年的宗藩關係,該國的志士仁人再沒法在本土抗清,就只有來到明朝來保家衛國了。
清朝曾經兩次攻打北韓,擄走數十萬北韓人,在遼東作牲畜般公開拍賣;家屬想贖回親人的話,則需花黃金贖回。是以該國雖然在表面上臣服滿清,內心深處仍然認明朝為父母之國,而崇禎帝自然仍是天子、皇帝。所以崔孝一來到明朝當兵是相當對頭的,他懂武藝,因此來到大明從軍後,立了軍功,很快便成為吳三桂手下的把總,參與了一些對清作戰,在拒絕民族融合過程中,北韓人也算是出了一把力。
後來崇禎帝自縊的訊息傳到山海關時,據說是慟哭六軍俱縞素,天子死社稷了,總兵官吳三桂已剃頭降清,崔孝一覺得無路可去,自己的國家回不了,父母之國也即將亡國,怎麼辦呢?於是他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不跟著吳三桂當官受賞,也不跟著剃髮易服,而是當了逃兵,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了昌平縣城外的崇禎墓前。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能想到了,崔孝一在明思宗墓前,絕食七日七夜而死。
這種事情在中國史書中似乎是不會出現了,因為當時很多的漢族大臣都已經投降了,誰會記得一個小國之人呢?但他的忠孝節烈卻是做到了淋漓盡致,堪稱完美,在他的本國北韓,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北韓肅宗後來給他八個字的榮譽“歸正天朝,義烈卓異”
說到這裡,再說一下,其實當時來大明當兵的人真不少,這位崔孝一不僅是哭死在了殉國的皇帝幕前,據傳說還找人刺殺過皇太極,而他之所以來中國,還是和另外一個為中國而死的北韓人有關,據說是兩個人演了一場苦肉計,才讓崔孝一能來中國,而後來和他一起演戲的那位,叫做林慶業的也來到了中國。
林慶業為了來明朝,直接就削髮為僧,潛逃到明朝了,並且因功當上了水師總兵。及後滿清入關,他逃到南京,繼續抗清。林慶業逃亡期間,清人搜獲他的妻子李氏,迫令她說出丈夫的下落。李氏這樣說:夫為大明忠臣,吾當死從良人,同為大明之鬼。一字一句,滿溢忠貞。李氏說完後,自殺。清人後來捕獲林慶業,押解他回北韓,當眾殘酷地處死他,以儆效尤。林慶業夫妻英烈千秋,這自然是當時的崔孝一所不知道的了,而北韓民間同樣將他視作忠孝節義之楷模。 -
14 # 平楠說史
門神尉遲恭
在民間,一到過春節的時候,人們就會把尉遲恭的畫像貼在門上,尉遲恭就是過年期間人們所要祭拜的門神。
雖然現在祭拜門神的人已經很少了,但是這並不妨礙尉遲恭的火爆程度。
尉遲恭在中國當門神的歷史有一千多年了,關於尉遲恭這個人也有一個傳說故事來解釋其門神身份的來歷。
據說,在唐朝初期,徑河龍王為了和一個卜卦之人打賭而觸犯了天條,按照天條的規定,徑河龍王需要被問斬,而執行命令的正是當時的魏徵。
玉帝委派魏徵為監斬官斬殺徑河龍王,徑河龍王為了活命,選擇向當時的唐太宗求情。
唐太宗答應了他的這個請求,到了要斬殺龍王的那個時辰,唐太宗就宣召魏徵進宮與他進行對弈,為的就是防止魏徵入夢斬殺龍王。
但是沒想到,在兩人下棋的過程中,魏徵一不小心就睡著了,然後他就魂歸天庭,將龍王給斬殺了。
龍王因此而死,自然就對唐太宗產生了怨念,深感其怨的唐太宗每天夜晚都能聽到自己宮殿之外龍王的呼喊聲。
唐太宗不堪其擾,於是就召集大臣廣而告之,並要求他們為自己想辦法擺脫龍王的糾纏。
就是這個時候,秦叔寶對唐太宗說,他願意和尉遲恭一起站在門外戎裝以待,以此嚇退龍王。
唐太宗聽得此話隨即就答應了這件事情,那天晚上,龍王果然沒有再來騷擾他。
不過,兩個人不可能每天都不睡覺,只為唐太宗守門,所以太宗就命令畫匠畫出了兩人的容貌,然後貼在了門上,以此來驅逐龍王。
後來,這一傳統也就逐漸地傳承了下來,尉遲恭就這樣成為了門神之一,並在民間擁有了極大的人氣和知名度。
還有一種說法是,其實嚇壞唐太宗的並不是龍王,而是唐太宗多年殺人無數所造就的惡果。
不過不管過程怎樣結果卻是相同的,尉遲恭因為這件事情在民間大火起來,不過其本人在正史之中的記載卻相對較少。
真實的尉遲恭據記載,尉遲恭年少時期只是一個打鐵匠,到了隋末唐初之時,他才加入了農民起義,並逐步地表現出了自己的作戰才能。
李世民得知他的英武之後,把他網羅到自己的麾下並委以重任。
尉遲恭在最初之時並不歸屬於唐朝,他是在戰敗之後才被李世民收歸麾下,為了報答李世民的不殺之恩,就盡心盡力地為他做事,並逐步成為了李世民比較重視的心腹之一。
相比於正史之中記載的寥寥幾筆來歷及境遇來說,一些經過藝術加工所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對他的描述更加生動一些。
在《隋唐演義》之中,作者對於尉遲恭作戰能力描寫地更加細膩而誇張一些。
根據《隋唐演義》的描述,尉遲恭是一個善用竹節鋼鞭的將領,憑藉這一武器他可以在眾多長矛的包圍之下全身而退。
李世民曾經與他進行比試,結果還沒有過三招,李世民就已經敗在了他的手下。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李世民對尉遲恭更加重用。
根據正史記載,這一段經過演繹的內容與史書記載有極大的相似性。
在正史記載當中,尉遲恭當年曾經跟隨李世民到榆林地區進行打獵,結果途中遇到危險,在此次危機之中,正是尉遲恭一步不讓地護著李世民才得以殺出重圍。
也是經過此事之後,李世民才真正相信了這個降於自己之人的忠心。
宋朝八賢王不過,最被認可的說法卻是,八賢王這個歷史人物實際是真實存在的,他就是宋朝歷史上的趙德芳。
然而,作為八賢王這個人物的原型,趙德芳本人並沒有突出之處,他在世期間一直默默無聞。
如若不是他生來自帶的皇室身份,那麼在正史記載當中有沒有這一個人的出現,都將成為一件具有爭議的事情。
在《楊家將傳》、《三俠五義》等諸多文學作品之中,八賢王這一人物形象近趨完美,他幾乎代表了古代人們對於一位合格皇族後裔的所有期待。
他代表著一個正氣凜然且大公無私的賢臣形象,這個形象因為文學作品廣為人知的原因而深入人心,這也就導致人們對於其原型人物趙德芳抱有極大的期待。
但事實上,趙德芳這一真正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在正史之中的記載寥寥無幾,他只是當時那一時期皇位之爭的一個背景板而已。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位八賢王的原型人物在23歲的時候就已經英年早逝,其在世期間並沒有被封王,是在死後被宋太宗追封為岐王的。
在趙德芳23年的歲月之中,他並沒有做出多大的成就,這也是大多數人都不知其姓名的主要原因。
與八賢王這個名頭相比,趙德芳這個名字顯得更加黯淡無光。
正史之中對他寥寥幾筆的冰冷文字記載並沒有引發人們對他的探知慾,反而是八賢王在民間逐漸大火的趨勢,讓人們關注到了這個默默無聞的皇室之人。
-
15 # 劉羽飛說三國
《水滸傳》裡面的一幫人:宋江、吳用、武松、高俅等
得益於小說《水滸傳》的影響力,說起宋江、林沖、武松、高俅等人華人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在正史上,這些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宋江在正史上的事蹟,僅有隻言片語,還是散落在別人的傳記中,如《宋史·侯蒙傳》中有一句: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又如《宋史·張叔夜傳》:
“(叔夜)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擒)其副賊,江乃降。”
侯蒙的傳記裡,寫了宋江聚眾三十六人,在山東、河南等地橫行無忌,打家劫舍,朝廷官兵數萬人都奈何不了他,算是比較厲害的流寇,因此,侯蒙建議說,如今清溪的方臘起來造反,不如赦免了宋江等人,讓他們去征討方臘,宋徽宗認為老侯同志的建議不錯,因此還表揚了他,但後面就沒有下文了。宋江到底有沒有去征討方臘我們也不得而知,直到施耐庵把他們送上了征討方臘的戰場上,大書特書,最後,死傷慘重,實現了從草寇到朝廷忠良的轉變。
但在後面張叔夜的傳記中,我們又看到宋江並未被詔安,而是中了海州知州張叔夜的埋伏,被擒投降了。反面人物太尉高俅在《水滸傳》裡是所花筆墨最多的奸臣,但他也是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人,《宋史》裡面沒他的傳記,記載比宋江還少,只在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裡出現過:
“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寫這高俅原是蘇東坡先生門下的小吏,後來東坡先生把他介紹給了曾文肅,至於他到底怎麼發跡的,就沒有記載了。
-
16 # 燭影斧聲
由於《三國演義》的大火,各類題材、各個時期的小說在明清時期井噴,逐漸衍變成高於生活而脫離生活,甚至完全虛構一些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這一點在以宋朝為背景的小說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因為這類小說的橫行,自然而然的,一些歷史上並沒有多少筆墨甚至完全虛構的人物大放異彩,這在資源匱乏的七八十年代影響很大,也讓很多人將這些虛構的東西誤以為是真實的歷史。
時至今日,也有很多人分不清歷史與演義小說的區別,也使得很多對歷史一知半解的“歷史課代表”對我們這類專門研究小說的人嗤之以鼻。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歷史背景為宋朝的三大熱門小說,及其中符合題主所說的人物。
家喻戶曉的《水滸傳》《水滸傳》,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遵照了歷史的大背景,從這一點來說,算是沒有脫離生活,這也是他的文學性和可讀性高過其他一些戰爭類小說的原因之一。
其中符合題主所說的人物至少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整部書人氣最高、名氣最大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
歷史上的武松是清河縣人,原在杭州賣藝,後任杭州知府高權手下都頭,因功升提轄。高權被罷後,武松被趕出衙門。繼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將其捅刺,後被捕,死於獄中。
《水滸傳》中的武松看起來與這個武松毫無關係,但是從俠肝義膽的性格和姓名、籍貫來看,儘管出生時期對不上,但梁山的打虎英雄確實是以歷史上的“小人物”為原型塑造的。
第二位就是很多人痛恨的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宋江宋公明。他比武松更符合題主所說,因為毫無疑問,兩個宋江是一個人。然而歷史上在北宋末年,或者說宣和年間前後,這種小規模的起義很多,他們未必真的想造反,或許是為了吃口飯,或許是為了有個前途,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想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事實證明,這確實是條出路,宋江起義被張叔夜輕鬆鎮壓,宋江等人也選擇了投降,可以說在歷史上他們連浪都沒掀起來,最多算是讓水有了點波紋,但是在民間說宋江婦孺皆知都不為過吧。
第三個就是讓人恨的癢癢的、書中不學無術卻位居高官的大反派——太尉高俅。從書中描寫看,他某種程度上與蔡京、童貫相比都不遑多讓,被稱作四賊之一(另一個是楊戩),老版電視劇更是把童貫演成了一個在高俅面前連大氣都不敢出的小咖,讓人可發一笑。
實際上,高俅即便不是一個好官,也算不上太壞,起碼沒資格和蔡京、童貫相提並論,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禍國殃民的程度,他根本排不上號。歷史上的六賊是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
試想,連一個單獨傳記都沒有的所謂高官,能有多大的名聲,然而由於《水滸傳》的高度流傳,讓他徹底火了一把,儘管是壞名聲。
膾炙人口的《楊家將演義》關於楊家將的小說有很多,甚至在類似的《呼家將》等文學作品中,楊家也經常被提到。
然而楊家將真的像小說中那麼牛?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從金刀令公楊業開始,楊家的身價和地位就被抬高了,我們不能否認楊業和楊延昭父子是傑出的將領,然而他們並不至於像書中那樣,似乎離開了楊延昭大宋就無人可用,徹底玩不轉了,在歷史上,無論是之前的潘美還是後來的狄青,都不是楊業父子能比肩的。
至於楊宗保、穆桂英更是直接虛構的人物,十二寡婦徵西完全是虛構情節,毫無根據。
當然了,楊業、楊延昭的大名確實曾在宋史留下濃重的一筆,穆桂英等人又是虛構人物,所以並不符合“默默無聞的歷史人物”這一條件,如果一定要選出一個符合的,我覺得楊文廣倒是比較合適。
怎麼說呢,楊文廣跟隨范仲淹和狄青都曾出征破敵,立有無數戰功,後期官職也不算低,但試問,如果沒有楊家將的渲染,誰會注意到一個這個級別的軍官?在大宋各時期的軍隊中,這種咖位和經歷的少說也有幾十了吧?
蕩氣迴腸的《說岳全傳》《說岳》的知名度也很高,再加上劉蘭芳老師改編的評書《岳飛傳》廣為流傳,更是激起無數熱血青年的愛國之心。
其中的主要人物岳飛、岳雲、牛皋、張憲等確實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由於涉及到對外戰爭,再加上岳飛含冤而死,所以歷史上的他們絕不是默默無聞。而高寵、陸文龍等人氣頗高的人物又屬於虛構,也不在題主所說的範疇之內。
我要說的兩個人是岳飛的兩個兒子——嶽雷和嶽霆。
《說岳》中虛構了後續很多情節,最著名的就是嶽雷掃北,加上評書的加戲,使得嶽雷成了翻版岳飛,甚至最後打破了黃龍府,從這點說,成就比岳飛還高。
嶽霆的成名主要得感謝單田芳先生,評書《鐵傘怪俠》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講述了年幼的嶽霆被人所救,之後拜師學藝,經歷種種磨難,不僅殺了羅汝楫,還為父親平反,最後娶了楊再興的女兒,可以說家庭事業雙豐收。
然而故事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歷史上的嶽雷被髮配雲南,關了一輩子,鬱鬱而終;嶽霆在岳飛被捕後僥倖逃脫,隱姓埋名惶惶不可終日,直到岳飛平反才認祖歸宗,併入朝為官。
這二人因為是岳飛的兒子,所以不能說籍籍無名,但默默無聞還是很恰當的。
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談小說不套歷史,聊歷史不摻小說,這是規則,也是素質,您說對嗎?
回覆列表
美國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就是一個在科學史上地位很一般,科學貢獻也不是頂尖,卻在民間(“民科之間”)特別火的人物,被認為是民科的“精神教父”。特斯拉的火爆,源於一部偽科學紀錄片對他的事蹟的神話和捏造,以至於很多對物理學一知半解的人,錯誤的把特斯拉稱為“交流電之父”。實際上,法拉第才是交流電之父。
特斯拉出生在一個東正教的家庭,但他中學以後就拋棄了宗教,成長為一個無神論者。平心而論,特斯拉是一個很牛逼的人物,沒有接受系統的高等教育(沒有上完學),卻喜歡發明創造。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和商業夥伴一起制定了交流電的商業標準,一直沿用了30多年才被取代。特斯拉還改進了高頻率交流電動機之中的一種,據說質量還不錯,所以獲得了一個專利。據說,特斯拉還參與了一些水壩,水電站工程的專案,這些沒有辦法考證,暫且當做一家之言。科學史上對特斯拉的資料留存不多,因為特斯拉生前並不算一流人物,僅僅是一個比較傑出的工程師。特斯拉反對量子力學,對天文學一竅不通,他的理論基礎也非常差,完全不懂微積分。要知道,微積分是高等數學(還不算現代高等數學)的基礎,而高等數學是物理學的基礎,特斯拉理論基礎太差,是不可能有什麼科學理論上的成就的。事實上,終特斯拉一生,他也沒有發明創造出和改進任何科學理論,所以,他不能算一個科學家,而只能是一個發明家或者工程師。特斯拉一生失敗很多,他用牛頓時代的知識搞發明創造,自然處處碰壁。他建造構思的“特斯拉塔”,也被證明理論上就是不能成立的。瓦特就是和特斯拉這樣的人類似,他改進了蒸汽機。而特斯拉比瓦特還要差一點,瓦特的蒸汽機是獨一無二的,而特斯拉改進的高頻率交流電機,當時已經有20多種獲得專利,他只是改進了其中的一種。
當然,特斯拉在交流電商業化上的貢獻,還是值得肯定的。特斯拉是一個傑出的人才,如果想要尊重他,就應該實事求是。過分的神話和吹噓特斯拉,就是對他本人的侮辱和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