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坡泊215
-
2 # 逍遙谷逍遙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一
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
德之貴,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
德畜之,
長之育之,
成之孰之,
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釋文:
畜:養育、營養、扶生等意。
形:體也、象也、狀也、現也。此處作形成解。
孰:通熟。
玄:幽遠也。
宇宙天地萬物由道產生,而萬物都是由德一之氣繁衍成長,
萬物都是得到德一之氣而有形狀。德一之氣使萬物形體生生不息。
德一之氣作寒暑之勢使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因此,萬物沒有不尊祟道和珍貴德的。
道之所以被尊祟,德之所以被珍貴,是因為在修道時只要虛其心,凝其神道光德能就會自然而然的進入體內。
道產生了萬物,德使萬物繁衍,使萬物生長髮育,使萬物成熟壯大,使萬物產子結果,德它對萬物細心撫養,倍加愛護。
道產生萬物,並不據為己有,德撫育萬物,並不自居其功,道與德是萬物之首主宰,卻又不橫加干涉,它才是真正極大極深遠的品德呀!
-
3 # 貓咪看電影撒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解讀摘錄:老子認為,“萬物尊道而貴德”,道德是創生性的力量,是萬物的自然本性。所謂治理,就是保護人的道德本性,讓其自發釋放。《道德經》如同一棵智慧樹,不同章節屬於智慧樹的不同部分。四十二章像是樹根部分,今天這一章像是樹幹部分,非常重要。本章核心是:道德是萬物的自然趨向,道德具有創生性,表現為“成物”和“成器”。道德是創生的基礎。治理天下,就是保護民眾天然的、自主的道德能力,唯有自主自由自立的民眾才能持續創生和成就事業,才能帶來國家的繁榮。
隨感: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抱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觀念。“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與其求同,不如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給予孩子以充分的自由,靜待花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假裝詩人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
成之孰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宇宙天地萬物由道產生,而萬物都是由德一之氣繁衍成長,萬物都是得到德一之氣而有形狀。德一之氣使萬物形體生生不息。
德一之氣作寒暑之勢使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因此,萬物沒有不尊祟道和珍貴德的。
道之所以被尊祟,德之所以被珍貴,是因為在修道時只要虛其心,凝其神道光德能就會自然而然的進入體內。
道產生了萬物,德使萬物繁衍,使萬物生長髮育,使萬物成熟壯大,使萬物產子結果,德它對萬物細心撫養,倍加愛護。
道產生萬物,並不據為己有,德撫育萬物,並不自居其功,道與德是萬物之首主宰,卻又不橫加干涉,它才是真正極大極深遠的品德呀!
-
5 # 言者青青
“道生之而德畜之”是《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道孕育了世間萬物,德滋養著世間萬物。
(網路圖片)
“道”是自然,自然就是道。自:是自己。然:是如此,這樣,那樣。也就是說:“道”,是天之“道”(包括人和人的意識形態),是無名無形,不可捉摸的。
“道”(包括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有具體的形態了,但是一種混沌的狀態。不分陰陽、混沌一體,這就是“道”在這個世界上的物質基礎,開始有名有形,這個時候叫“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終究歸“一”。
但是,“道”與“一”不是一回事。“一”是“道”在這個世界裡的具體表現、實物存在,這就是“德”。
“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包括信念。
“德”畜養著“道”所生成的混沌狀態,不斷畜養它,使它增多增大。然後分出陰陽,陰陽合一再變成一個新物質,這就是孬與好陰陽合一的物質再次滋生規律。這就是地球所有自然生物不斷再次滋生許許多多新的具體的物質變幻規律。
“道”是自然與世界執行規律,無名無形,捉摸不透。而“德”是“道”在這個自然與世界上的外在實體,它的表現直接關係到“道”的實現。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道”是內涵,而“德”是外在行為體現。
明白了“道”和“德”之後,我們不能僅僅侷限在懂上,還要具體實施與落實,尤其是在德行上,要體現出來。否則,明白也是白搭。因此,悟“道”之人必須踐行“道”,明白之後要說,讓更多的人明白,更重要的是還要做,要有具體的“德”來行動。那麼踐行的“德”越多,“道”就越鞏固,用“德”畜養“道”。
總之,萬物由“道”而生、由“德”畜養,所以萬物尊重“道”與“德”。這種對“道”與“德”的尊重、尊貴並不是別人加封的,是自然形成的。在這裡具體事例就不再說了。
-
6 # 木子永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語出自於《老子》五十一章。
這裡的“道”,特指宇宙萬物的本源,本體。《老子》中記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這裡的“德”,我理解與“得”相近似,用於具體事物從“道”所得的特殊規律或者性質;對於“道”的認識修養有得於自己。
所以,“道”孕育生成萬事萬物,“德”逐漸培育萬事萬物。這樣,萬事萬物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形態,又由於各種條件因素促使萬事萬物茁壯成長起來。故而,世上萬事萬物無不尊重“道”,無不貴重“德”!
-
7 # 崑崙139100429
“道生之,德畜之”,其“道”指事物之本源,即根本規律。關鍵是“德”句的含義不能只理解為平俗所講的品德、德行,與人為善的一般常識。其意含應更廣、更深、更高。此言後續還有“長之育之,成之孰之,養之覆之”。其應是人的境界、視野,廣納萬物,識其本源、循其規律,重道、尊道,貴之、納之、熟之、用之、踐之。道為尊,德為貴。大道為根,以德揚之,做到即是“道為德之體,德為道之用”。
-
8 # 雲崗山人
道德經中的:道生之,德蓄之。有以下意思。
道,就是規律。現代也叫運動規律。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律的。都有其內在規律。
德,就是萬物按其內在的規律而行,就出現了它們現在的樣子。
簡單說就是依規律而執行。
再說的簡單些,就是行。
-
9 # 金道論國學
道生成萬事萬物,德養育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雖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環境使萬事萬物成長起來。故此,萬事萬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貴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貴,就是由於道生長萬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養萬物而不加以主宰,順其自然。
因而,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使萬物生長髮展,成熟結果,使其受到撫養、保護。生長萬物而不居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導引萬物而不主宰,這就是奧妙玄遠的德。
-
10 # 閒雲野鶴天
大道至簡,道是天地間的根本規律,德是萬物(不侷限於人類)尊崇於道而形成的行為、規範,或者是非主觀處於的一種良好狀態等(這裡提到狀態是植物,水等貌似無思想的物體非主觀的存在於一種德畜養的狀態),所以說德畜之,長之,育之。本源與外在表現的關係。
-
11 # 正一道淨明宗法貴
老子在《道德經》裡所闡述的"道"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源,也就是"無","德"是對大道的理解和正確的應用,也就是"有",比如:我們想在空地上建一棟房子來住家,這個念頭就是"道",我們透過一些方法把這棟房子建了起來並能夠住家,這棟建築的一切都是"德",那麼這建設的整個過程就是在行道,換句話說:"道是空無的念頭,德是顯化的事物",悟道才會有德,有德方可行道。
-
12 # 國學書舍
我們今天將從這一句話的“原文出處、相對應的解析”以及“這句話對於人生的作用”兩個角度,來為大家闡述其中的智慧。
原文以及解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譯文:
道生長萬物而德養育萬物,物理使萬物有了形體,勢態成就了萬物。所以,萬物尊崇道而貴重德。道之受萬物尊崇,德之受萬物貴重,並沒有誰賜予他們,而完全出乎於自然。道生育萬物,德養育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照顧萬物,保護萬物。生長萬物卻沒有據為己有,施澤萬物沒有自恃己功,養育萬物卻不以為其主宰,這就叫做深厚的恩德。
在這一篇章中,老子講述的就是道和德兩者並立起來的關係,在《道德經》的智慧之中,道生成萬物,但是生成之後誰來養育呢,其實就是德來養育,正如同父母生下我們之後又將我們撫養長大。
在《道德經》之中,“道”是智慧的核心,也是整個體系的原點,而“德”就是以道為引申的一種治理法則和規律,它們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撫養萬物而生長,通俗來說,德也是道的一種顯現和延伸,道和德共同完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體系。
由道生而由德養,最終才塑造了萬物,具體表現為人類的行為準則,天道的繁衍規律,天下萬物符合德而生生不息繁衍生存,若是背道而馳,就會自取滅亡。
“道生之,而德畜之”對人生的作用和影響大道生成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大德養育萬物,卻沒有自持功高,引導萬物,從來沒有強加自己的意志,這就是道與德對於人生的作用以及影響,從來不以自己主觀去主宰萬物而自居,這也是《道德經》對於我們的人生的智慧啟示,更有著大而無私的指導意義。
而反觀世俗人類,人類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總是追求禮尚往來,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獲取回報,在妄圖主導萬物的時候,還妄圖在萬物之中得到相應的回報,但是這樣的一種思維卻是背道而馳的行徑。
真正的大德大道精神,是在付出愛與關懷的時候不求回報,即便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時也不會產生煩惱和怨恨,也不會由愛生恨做出極端的事情,這樣的內心平和,不會因外物的一得一失而感到痛苦。
當你不看重外在得失,冷靜分析客觀之後,就會感受付出不求回報的處事哲學,這是對於自己的人生更有著積極有益的教導作用。
-
13 # 每日讀書A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譯文道生萬物而德養育萬物,物理使萬物有了形體,勢態成就了萬物。所以萬物崇道而重德。道之所以受萬物尊崇,德之所以受萬物貴重,並沒有誰命令強加於它們,而完全出乎自然。道生育萬物,德畜養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照顧萬物,保護萬物。生長萬物卻不據為己有,施澤萬物卻不自恃己功,養育萬物卻不為其主宰,這就是深厚的恩德。解析老子在這一章裡將“道”和“德”二者並立起來論述,主要就道德和萬物的關係進行解說。我們知道萬物都順應著客觀的自然規律生長、發展,客觀的自然規律也就是我們的大道,老子稱其為“道生之”,生下之後有誰來撫養的問題是很關鍵的,生而不養必然滅亡,這是毫無疑問的。“德”剛好承擔了這一職責,老子稱其為“德畜之”。“道”和“德”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體系,萬物由道生由德養,這就如同生養我們的父母,我們怎會不尊敬他們呢?所以我們對“道”和“德”充滿了敬畏,這不難理解。老子在前面的章節裡已多次論述了“德”的性質和作用,我們在此再強調說明,所謂“德”,指萬物在謀求生存過程中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具體表現為人類的行為準則,如果人類的行為符合道德的標準,人類就能得以繁衍生息,否則就只能自取毀滅。萬物對“道”和“德”的尊重,也僅是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的遵從和應用,而不是任何主宰者的刻意命令和安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萬物順應自然誕生,又透過遵從自然無為的品德而生生不息。大道生成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了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導萬物而不強加自己的意志,不以萬物的主宰自居。這就是大道的德行,它深厚、無私,可以作為我們人類行動的楷模。我們人類追求禮尚往來,還堂而皇之地用“有來無往,非禮儀也”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其實這和大道是悖逆的,大道遵循自然,決不強求,它在付出時從未想著會得到回報,無所謂付出也無所謂回報,所有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時它也不會有煩惱和怨懟。而我們人類卻不同,我們在付出愛和關懷時,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愛和關懷作為回報,一旦這種渴望得不到滿足,我們就會心生怨恨,埋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平,有的人甚至會由愛生恨,做出極端的事來,結果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避別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有時我們會因為怨恨一個傷害我們的人而怨恨起整個社會,變得憤世嫉俗,一雙充滿仇恨的眼睛看什麼都不順眼。生活在人世間,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誰能保證不傷害別人呢?我們有意無意地傷害過別人,又怎能不被別人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呢?所以我們要冷靜地看待得和失,客觀地分析傷害引起的原因,不可因得不到回報而盲目地心生怨恨,怨恨是人生命中的最大殺手。上一章我們解讀了老子的“生死觀”,老子主張要努力減少我們因主觀因素而形成的短命。因此,只知付出不求回報是充滿智慧的處世哲學,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益的教導。
-
14 # 隨便閣
簡單地說,“道”衍生萬物,故曰“‘道’生之”,萬物接受“道”的約束,故曰“德畜之”。
“道”衍生萬物,賦予萬物運動的能力。
“德”約束萬物,賦予萬物復現外觀形制的能力。
“道”生之,“德”畜之,是說“道”賦予了萬物生存、發展變化的兩種能力。
萬物依賴於“道”與“德”賦予的能力,生生不息,故萬物以“道”為尊,以“德”為貴。
回覆列表
"道生之.而德畜之"這話是文化人探敘的,比較深。我這個農夫跟據自己的理解,談一談:道生之者是說知識,是透過學習而得來。道者道理,知識。德畜之者是說,人的德性,品德,是在生活,處世,之中慢慢積累下來的,不可能一下子行成。但又好像道生之,而德畜之這是一句完整的意思,不能分開講:只有堅持不斷學習的人,才有可能取得豐富的知識,養成良好的品性。
沒有翻書去查詢,此語出於何人,就胡亂自我理解的彈了幾句。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