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捕小刀

    當然是佳話,呂布是董卓反動勢力的代表人物,身後是天下無敵的西涼鐵騎,當時十八路反董諸侯面對西涼鐵騎,紛紛敗北無能為力時,是劉關張三兄弟挺身而出,戰敗呂布(董卓的反動勢力)扭轉戰局。並不是真的呂布一人戰劉關張三人,三國時期那有那麼多武將單挑情況發生。縱觀整部三國志,只有關羽於萬馬之中匹馬斬顏良才見於史書,原因就在於這種事情十分罕見,就這一個事情可以說奠定了關羽是整個三國第一武將的地位!

  • 2 # 簡運書生

    戰場本來就沒有公平可言,管你一對三,還是一對十,遇上了就得幹,除非你憑藉馬快,溜之大吉。在戰場上要公平,難道你想學宋襄公,來一場泓水之戰嗎?

    三英戰呂布為什麼會刻畫的這麼成功?三英為什麼會被稱為三英?因為呂布當時代表的是董卓,是反賊,十八路諸侯雖然各懷鬼胎,單明面上是勤王的正義之師。

    呂布一出場就連斬數員大將,嚇得十八路諸侯坐立不安,這時候劉關張挺身而出,相當於救人於水火,盡顯英雄本色,不僅勇氣可嘉,最關鍵還打退了呂布,穩住了軍心,可以說是大功一件。

    被傳頌的是戰勝反派的英雄事蹟,也是精彩絕倫的打鬥場面。

  • 3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三英戰呂布”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先回答問題嗎,三英戰呂布是笑話還是佳話?一場不公平的戰鬥,為何被人傳頌?這裡可以說四人都是受益者,因為三英因此成名,而呂布更是名聲更大!

    《三國演義》第五回記載了“三英戰呂布”的故事,說的是華雄兵敗被斬之後,袁紹等十八路諸侯浩浩蕩蕩殺到虎牢關下,先後被董卓大將斬殺了河內名將方悅、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並且一戟砍斷孔融部將武安國手腕。一時間,諸侯聯軍無人能敵呂布。後來公孫瓚力戰呂布,不及幾個回合,公孫瓚敗走。後來張飛前往救援公孫瓚,與呂布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這時關羽前來支援張飛,憨鬥三十多回合,仍然不及呂布,結果劉備引馬來助,呂布不敵三人,大敗而逃。

    《演義》記載呂布的手法與前一回的華雄相同,不過這呂布更加厲害罷了,時人讚歎“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民間也有傳說,一呂二趙三典韋。不過,羅貫中記載呂布這般厲害,是為了彰顯劉關張的武功。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適得其反,與其說是給劉關張立威,還不如說是給呂布張目。呂布連斬盟軍大將,劉關張三人尚且不能將他擒住,還放跑了呂布,可見呂布的厲害。

    汜水關華雄已經讓諸侯膽寒,但是卻為關羽幾回合斬殺。而呂布的一杆方天畫戟力敵劉備的雙股劍、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和張飛的丈八蛇矛,由此可見,呂布比那華雄不知厲害多少倍,而盟軍營中,既無人能敵,劉關張三人僅僅才能稍勝一籌。我們知道,史書雖然沒有記載劉備的武功,但是《三國志》記載,關羽、張飛萬人敵也,可見武功非凡。而他們三人合力才能敵的過呂布,可見呂布的武功蓋世,怪不得後人都說他武藝第一。

    “三英戰呂布”最早出現於《三國志平話》中,而《三國志》、《後漢書》並未有此類記載。“三英”劉關張並未參加討伐董卓的戰役,此時仍在公孫瓚手下任為基層官員,怎麼可能跑到虎牢關前線三英戰呂布呢?顯而易見,純屬子虛烏有之事。

    羅貫中之所以用大幅篇章詳細描寫“三英戰呂布”的前因後果,不能說不是繼“溫酒斬華雄”後劉關張三人的第二功。按《演義》的說法,當時呂布一夫當關,力挫諸侯聯軍,而諸侯陣營中迎戰大將不是為呂布斬殺,就是被呂布打的傷殘,其餘諸將,不敢迎戰呂布。而此時張飛接瞭解救公孫瓚的活,與呂布酣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雖然最後劉關張三人方能敵過呂布,但是呂布也並未擊敗三人中任何一人,《演義》中用的都是“不分勝負”、“尚不能勝”的字眼,而正當呂布無人匹敵的時候,劉關張三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能力挫呂布,定能鼓舞盟軍士氣,在十八路諸侯看來,不失為一種勝利。因為前面說過,勝董卓關鍵在於呂布,至於是幾個人打敗呂布那已經不重要了,畢竟十八路諸侯攻打呂布,也是以多欺少的戰略啊。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本欲為劉關張揚名的“三英戰呂布”反倒幫了呂布的忙,為呂布的勇武起到了宣傳效應,正如“三英戰呂布”家喻戶曉一樣,呂布也隨著這一經典典故一樣,也讓老百姓記得了。

  • 4 # 一半秋色

    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中最為著名的橋段,然而不論是《三國志》,還是《後漢書》,都對此全無記載。

    事實上,虎牢關之戰,劉備三兄弟根本沒參加,當時劉備依附於大師兄公孫瓚,在其手底下幹了個不大不小的官,而公孫瓚對於討伐董卓似乎並不感冒,沒去蹚這個渾水,也沒讓劉備去。

    所以三英戰呂布,純屬子虛烏有,而羅貫中之所以大書特書“三英戰呂布”,目的有二:

    一是給劉備三兄弟宣傳造勢,當時劉備剛剛出道,沒有名氣,沒有流量,而三英戰呂布,使得劉關張一戰成名,流量蹭蹭地往上走。

    二是突出劉關張的兄弟之情,同榮辱、共進退,要上一起上,要死一起死。第一回,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磕了頭,喝了血酒,但哥們情義到底怎麼樣,並沒經過重大考驗,而三英戰呂布,讓劉關張的兄弟之情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展示。

    而三英戰呂布之所以成為佳話,主要是基於“兄弟情”,羅貫中虛構了這段故事,主要也是基於此。

    先是公孫瓚打不過呂布,張飛去救公孫瓚,大戰了五十回合,關羽眼見三弟戰不倒呂布,也上前來鬥呂布,又打了三十合,仍然戰不倒呂布。

    劉備也不願放棄這次露臉的機會,一手提一把劍,吆五喝六地衝了上去,這是劉備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戰鬥表演。

    對於呂布來說,擊敗一個張飛已經很難了,又來了個萬人敵關羽,更是難上加難,呂布精神高度緊張,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大意。饒是如此,他只能咬牙堅挺著,要是再鬥個三五十合,怕就危險了。

    呂布想逃,但張飛的丈八蛇矛、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暴雨似的籠罩在他身上,想逃跑,根本找不到機會。千鈞一髮之際,劉備衝上來了,呂布一見劉備,像是見樂恩人一樣,大喜過望,因為機會來了。

    劉備,來救呂布來了!

    劉備,三腳貓的功夫,對付一般小角色不在話下,但對付猛將只能是找死了,劉備剛一上來,打了沒幾個回合,便露出了破綻,呂布“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終於逃脫了。

    呂布哈哈一笑,縱馬狂奔,劉關張在後面追著,大喊:“三姓家奴,有種別跑!”,呂布赤兔馬快,別人根本追不上,呂布大笑道:“多謝大耳兒救命之恩!”,一溜煙跑了,揚起一陣沙塵。

    此戰,羅貫中本意是證明劉關張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目的確實達到了,但令作者沒想到的是,此戰成全了劉關張,也間接成全了呂布。

    因為劉關張三人沒有打敗呂布,呂布全身而退,毫髮無損,這便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即呂布的實力約等於張飛+關羽+劉備。

    縱觀三國,有誰實力等於張飛+關羽+劉備?沒有!沒人能擋得住劉關張三人的圍毆,所以呂布成功登上了三國猛將排行榜第一位,張飛、關羽再也沒有機會爭奪第一名了,只能角逐二、三位次了。

    這是羅貫中始料未及的,他本想成全劉關張,但卻成全了呂布,說是美談,其實成了笑談。

  • 5 # 天字一號568

    正史中呂布的武力值就不怎麼強,和很多武將單挑都是不勝,也沒有敗,平手而已!關羽武力值雖然也誇張了,但是殺顏良是真的,文丑是個小角色,不是關羽啥的!閻良是大將

  • 6 # 邏輯文史游

    首先,要糾正一點,虎牢關下劉備參戰後,呂布已經感到了壓力,所以劉備的參戰是增強了三人的戰鬥力,並不是拖後腿。但無奈劉備使用的是短兵器,這就給呂布找到了合適的突破口,因此得以脫逃。

    再看看關、張的水平,哪一個單獨拿出來不是能夠獨當一面,而呂布在面對關、張二人的圍攻,居然沒有展現出敗相,你說呂布到底該不該吹。

    呂布在小說中除了虎牢關之外還有兩場硬仗,一場是濮陽城獨戰曹營六將,一場是單騎殺散李、郭的大軍,而呂布的這次衝陣表現才是能夠奠定其武力魁首的標誌性戰役。

    而有關三英戰呂布的劇情,更重要的一點是為了突出三兄弟的情義以及劉備這個落魄皇族匡扶漢室堅定剿匪也敢來會盟的決心。需要注意的是,三兄弟視同生死,張飛在首戰呂布時已槍法散亂,若關羽不上,張飛的性命危在旦夕,所以關羽的出陣也不管什麼公平與否了。很遺憾,關二爺並沒有完全壓倒呂布的氣勢,也把呂布的武藝推向了新的高度。

    所以,這個篇章也值得傳頌,這麼多爆點呢你槓什麼?

  • 7 # 帝子周

    如果只從三英戰呂布這一次來看可以說是一個笑話,因為當時軍隊雙方對戰,一般都是雙方的將領進行單挑,弱的將領被殺也只能怨自己學藝不精。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對戰呂布一人,如果起初三人一起上去或許還好一點,事實是張飛先上,張飛不敵呂布,關羽衝了上去,兩人不敵劉備也衝了上去,一番激戰之後呂布敗走,在古人看來這肯定是一個笑話,可笑的是關羽還是現在的武聖。 不過從三個方面來看也算是一段佳話,

    第一,作者羅貫中寫這本小說就是保劉貶曹,劉關張三人做的事情都是對的,三人擊敗三國第一猛將已經很了不起。

    第二,就是當時呂布已經是很出名的將領,他的實力在當時可以說已經是第一,稱為第一猛將也不為過。而當時劉關張三人才剛出道,充其量也就是低階將領,三位低階將領聯手擊敗第一猛將,也算是一段佳話。

    第三,就是在當時古人很看重規矩,張飛和呂布戰鬥不敵時關羽挺身而出,這說明關羽對於兄弟的情誼看的比規矩更重,後來劉備也衝了上去,對於結拜三兄弟的情誼可以說是很重要的考驗,也稱得上一段佳話。

  • 8 # 星下靜思

    在冷兵器時代,將軍們對稱作戰是一種常態,也是一種作戰中的禮儀,從一對一的單打獨鬥,到二對二、三對三的群體互毆,都是在表達出以武服人和以德服人,從而體現出作戰的公平性和人的能力本領。如果出現多人打一人,則顯失公平,無論戰勝戰負,都會留下被世人恥笑的把柄。但事情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在戰鬥中,不義和邪惡的一方太強大,正義的一方為戰勝邪惡群起而攻之,則是勇敢和光榮的象徵被世人傳頌。三英戰呂布就是一個以正制邪而被世人傳頌的佳話。

    三英戰呂布

    呂布勇冠天下的武力為世人皆知

    《三國演義》中,呂布的第一齣場亮相的威風,就驚住擅自廢立皇帝的董卓,同時呂布的存在,也是丁原有敢反對董卓的底氣。呂布單憑外貌和方天畫戟,就讓重權在握的董卓四處躲避,也引起了董卓對呂布的重視,用赤兔馬和金寶明珠策反了呂布。

    董卓有了呂布,如虎添翼,更加驕橫跋扈,肆意殺戮,讓神人共怒,終於引起了十八路諸侯的討伐。兵來將擋,在虎牢關的各路諸侯面前,呂布大顯身手,刺死方悅、穆順,砍斷武安國手腕,打敗公孫瓚。一時間,呂布的勇力讓各路諸侯目瞪口呆。

    呂布

    雖然呂布一生中沒有殺死過名將大將,這與其戰鬥機遇有關,這並影響其“三國第一猛將”的稱號,從後面的記載中也可看出呂布的勇力。呂布為袁術和劉備說和爭戰時,扯住袁術大將紀靈時“如提童稚”,轅門射戟精準無比,都可以看出呂布的力量和技能,因此,當時的世人給予了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稱號,足以看出世人共認呂布有勇冠天下的蓋世武功。

    關鍵時刻三英戰呂布是亮劍精神

    雖然呂布有天下無敵的武功,但是,他跟隨的卻是受世人咒罵的國賊董卓,屬於助紂為虐,他的能力越強、禍害就越大。基於呂布的武功無人能敵,人們也只能是嘴上罵罵呂布,對呂布的所作所為只能恨之入骨卻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寄希望有人能夠為民除害,不論採取何種手段,只要能除害即可。

    張飛戰呂布

    當虎牢關前諸侯膽寒的時候,當呂布追殺公孫瓚的危機時刻,張飛一馬當先的出馬了,緊接著,關羽掄起大刀也上陣了,最後,作為大哥的劉備也亮劍上陣。三英戰呂布,讓眾諸侯驚訝的不是武藝,而是劉備三兄弟不怕強敵敢於上陣膽略。別人膽寒的時候敢上陣,別人退卻的時候敢進攻,這種敢於赴死的精神本身就讓人五體投地,值得尊敬。

    劉備三兄弟出戰的時機非常搶眼,即有著敢為人所不敢為的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也是在踐行著桃園三結義生死與共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強敵面前,有難同當,在激戰情境下,這種生死與共的精神更是讓人生出萬分感慨和敬佩!

    三英戰呂布

    結語

    對稱的戰鬥都是常規的,不對稱的戰鬥是有謀略的。正義戰邪惡,無論多寡,勝之皆為世人傳頌;邪惡戰正義,即使以少勝多,也會讓世人痛恨。這正是“斜陽裡看夕照,前塵事難忘掉,可歌可泣四海皆一聲笑,人在江湖難分淆,勝負誰知道,正義邪惡人間自有公道!

  • 9 # 文濤12138

    三英戰呂布是佳話,並非笑話,三國武將“一呂二趙三…"人們對第二第三其它都有異議,但對排名第一的呂布都沒有異議,“人中呂布,馬

  • 10 # 長沙老牛老師

    當然是笑話,大家都單挑公平競爭,結果豬腳上去圍毆,還只打了個平手。丟不丟人?現實正常邏輯當然是個笑話。

    但在小說了就能成為一個佳話,源於一個豬腳光環原理。小說的透過鋪墊敘述把你代入到豬腳的世界,各種誇張不合理都會被你直接無視。這時候出現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超級反派橫掃一切,最後豬腳們出場堪堪擋住。能讓你酣暢淋漓,回味無窮成為一段佳話。小說小說,都是作者虛構的,好看就行,講什麼邏輯講什麼真實那叫紀實文學

  • 11 # 單細胞動物

    呂布勇冠三軍,能和呂布過招哪怕是三人都勇氣可嘉,實際還是極度說明了呂布武力值之高,

    而且“三英戰呂布”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情節,為民間創作,史無所載。

  • 12 # 超越1933202637212

    三英戰呂布,肯定是佳話。為什麼這麼說呢?

    呂布雖勇而無謀,且見利忘義,殺丁原,侍董卓乃三姓家奴也!

    再者呂布歸附董卓,而董卓實乃國賊,至使呂布名聲更臭。

    劉關張三兄弟就不同了,劉備的身份乃中山靖王后代,標準的紅二代;關羽在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時,溫酒斬華雄,亦是佳話;呂布虎牢關下英勇無敵時,只是一個步弓手的張飛出馬,與呂布大戰五十多合未分勝負。後續關羽、劉備又相繼衝了上去,這才有了著名的“三英戰呂布”成就了一段佳話。

    表面上哥三打一個,勝之不武,但是這三人與眾不同。這三人有個故事,就是“桃園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可見三個人在面對危險時是共同進退的。

    但實際上,劉備的加入戰鬥,不但幫不上忙更削弱了關張的戰鬥力,否則,以關張的實力早就把呂布拿下了。

    所以,呂布隨不義之師且名聲而臭,劉關張隨正義之師且三兄弟共進退,所以,“三英戰呂布”,在歷史上都是一段佳話。

  • 13 # 老曾的逗比世界

    三英戰呂布,對於一個親劉的人來說這就是佳話,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羅貫中親劉的思想,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千里走單騎等等都是為了提高劉關張的地位而寫的,在三國演義裡重情重義的劉關張和被稱為三姓家奴的呂布成為了鮮明的對比,華人都喜歡英雄主義,一個正面的人物和一個負面的人物,在下意識裡我們都會支援正面人物,在光明陣營人只會記住好的一面,而在邪惡陣營人們只會記住他壞的一面。所以三英戰呂布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公平的戰爭,不過,話說回來,在這個世界上有哪裡是公平的呢。

  • 14 # 國風文化小棧

    呂布就像一隻老虎,天下英雄在他面前就是一幫兔子,天下無敵!此時突然從兔子群裡跑出來劉關張三隻獵豹,合夥把老虎幹敗了,幹跑了!兔子一般的天下英雄,難道就因為獵豹不是跟老虎單打獨鬥,就敢小瞧了獵豹嗎?顯然不可能!

    三英戰呂布,就猶如英雄會聚的華山論劍,武功絕頂的決戰紫禁之顛。普通的天下群雄只有望其項背的羨慕和存有能一睹當世英雄大展雄風的慶幸,沒有一個人會把這百年難得一見的絕世之戰當成笑話!

    至於公不公平,18路諸侯這一面才不會在意公不公平!只管把呂布戰倒,這才是唯一的公平。董卓那一面的戰將,肯定有人覺得不公平。但也明白,自己的水平,即使出戰摻和到這場舉世之爭中,也會在分秒之間被秒下馬!

    再者,只有第二場關張聯合,出現了兩打一的不公平戰況,劉關張三人出戰時,採用的是每人戰幾合的車輪戰術,並沒偷襲,背後暗下黑手!所以整體看還是公平的!唯呂布覺得受不了這種體力消耗,主動敗下陣來!

  • 15 # 墨魚軒書畫

    三英戰呂布是笑話,但更是佳話。

    先說為何是笑話。

    眾所周知,一場公平的戰鬥,首先需要遵循公平這個重要的原則,起碼是一對一單挑。

    且看張飛先與呂布大戰不足50回合後,關羽見張飛槍法已經散亂,縱馬揚刀上前二打一。又鬥了三十幾回合,劉備見二人久攻不下,也躍馬舉劍參與到戰鬥中。

    如此看來,這可是赤裸裸的圍毆啊,因為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單挑是兩軍交戰的潛規則,三個打一個,即使人家呂布是天下第一猛將,你們兄弟仨也不能破壞規則一擁而上群毆啊,這哪裡還有單挑的公平性?我估計當時場下看這場大戰的雙方兵士,其實也是對劉關張這種群毆行為鄙夷不堪的。

    所以說,單就比拼武藝,暫且不論人品。呂布奪馬而逃,雖敗猶榮。而劉關張雖群毆獲勝,但破壞了冷兵器時代的單挑規則,亦不光彩。三英戰呂布的“三英”名不符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再說為何是佳話。

    因為董卓在虎牢關乾的壞事兒太多,異常殘暴無情,這不僅讓老百姓受不了,就連各路諸侯都忍無可忍,於是組成了十八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

    董卓不得已親自帶兵和聯軍對戰,他率領的兵將裡面,就有猛將呂布。

    呂布此人,雖然驍勇善戰,但乃是有名的“三姓家奴”。他為了一匹馬和些許錢財殺乾爹丁原,又為了一個女人殺乾爹董卓。其反覆無常,無信無義的性格歷來為世人所不齒。

    因此,面對這樣欺世盜名對漢室不忠的董賊所率領的不忠不義的三姓家奴呂布,劉關張三人群毆他一頓,不僅給十八路諸侯解了圍,還給他們解了氣。讓他們覺得正義終究戰勝了邪惡。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三英戰呂布確實是名符其實的千古佳話!

    綜上所述,三英戰呂布,從武士的單挑公平原則來說,是一個笑話。但從國家大義和呂布的人品道德方面來說,更是流傳千古的佳話!

  • 16 # 覃仕勇說史

    答: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懂讀書、會讀書的人會覺得“三英戰呂布”是一段佳話;只懂得看熱鬧的,不肯從深層次想問題的人,就會覺得是一場笑話。

    為什麼會覺得是笑話?

    因為他認為這是仨打一、以眾敵寡,勝之不武。

    您要問他,如果情節不這麼安排,怎麼寫才好呢?

    他肯定是說,讓關、張中的一人上場,和呂布大戰三百回,打得天昏地黑,最後終於把呂布打跑、或者殺死才過癮。

    或者,就寫關二爺上場,和斬華雄一樣,只兩個回合,手起刀落就結果了呂布,那樣才精彩。

    但是,認真想一想,這樣寫真的精彩嗎?

    再想一想,為什麼自古至今,人們會津津樂道於“三英戰呂布”的情節呢?

    為什麼只要一觸及呂布、赤兔馬、虎牢關、天方畫戟、董卓、貂嬋、十八路諸侯等等字眼,人們都會條件反射地聯想到“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來?

    為什麼從“三英戰呂布”故事衍生出來的藝術作品,諸如走馬燈、年畫、宣傳畫、瓷器圖案、雕塑、郵票等等,總是層出不窮呢?

    難道,這還不足以充分證明“三英戰呂布”故事裡隱藏的無窮魅力?

    從行文方面上講,“文似看山不喜平”。

    “三英戰呂布”故事發生前,書中已寫了大量你殺我、我殺你的情節:華雄斬鮑忠;程普刺胡軫;華雄斬祖茂……跟著是關公斬華雄。

    不用說,大家對鮑忠、胡軫、祖茂這幾個人的死,幾乎是沒什麼印象的。

    但對華雄之死,必定刻骨銘心。

    為什麼?

    因為太震撼了。

    華雄被斬之前,已正面寫他斬鮑忠、祖茂,又側面寫他斬俞涉、潘鳳。

    此時的華雄,已經是八面威風、凜凜逼人了。

    似乎也印證了華雄剛出場時自稱“吾斬眾諸侯首,如探囊取物耳”的豪語。

    但關公受袁術之排擠、得曹操所鼓舞,一上馬便下馬,而華雄首級已在掌中,營帳中溫酒熱氣尚在,直如天神下凡。

    必須注意,眾諸侯聚合,龍蛇出動,劉備哥仨此時只是大澤中的幾粒小蝦米,寂寂無名,並不在受邀之列。

    羅貫中寫虎牢關事,就是要讓劉備哥仨一鳴驚人、揚名天下。

    關二爺的出場,威勢十足。

    接下來,該是張飛和劉備了。

    如果安排幾個無名小卒讓張飛和劉備來殺,這目的肯定達不到。

    而且,劉備的武藝並不高明,也很難出彩。

    於是,作者就玩了場驚心動魄的大混戰——“三英戰呂布”。

    按照《三國演義》的人物設定,呂布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第一大反派,也相當於奧特曼裡面的大怪獸、網遊裡的最大boss,哥仨合戰他並不丟臉。

    補充一下,《三國演義》在這一回書中,對呂布的刻畫也非常成功:他那一身行頭,自帶氣場,頭戴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八路諸侯各起兵馬迎戰,“河內名將”方悅不到五個回合,就被一戟刺於馬下。

    然後,上黨太守張揚的部將穆順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孔融手下的大錘將軍武安國鬥了十來個回合,被一戟砍斷手腕。

    呂布象開掛一樣,率軍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八路諸侯被嚇破了膽,龜縮回到大寨商議對策。

    曹操說:“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曹操的意思就是:呂布天下無敵,八路諸侯戰敗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可以再會齊另外十路諸侯再試一把。

    眾人商議間,呂布又來搦戰。

    八路諸侯只好硬著頭皮再次迎戰。

    第四路公孫瓚親自出馬,沒有打幾個回合,就落荒而逃。

    呂布先聲奪人,氣勢非凡。

    天地之間猛然響一聲驚雷,猛張飛閃亮出場。

    張飛與呂布過招,不能寫張飛敗;如果張飛敗,那麼作者寫這回書的意圖落空了。

    也不能寫呂布敗;如果寫呂布敗,那又破壞了呂布天下無敵這一人物設定了。

    於是就有了“三英戰呂布”。

    此戰結束,呂布無愧於武力天下第一的名頭。

    劉關張也闖出了名頭,天下皆知。

    另外,也從三人合力戰呂布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哥仨同仇敵愾、義氣深重的一面,寫得光彩照人,讓人熱血沸騰。

    再後補充一下。

    類似“三英戰呂布”的情節,之後不少演義小說模擬仿寫,也都大獲成功。

    比如《說唐》裡面的“五虎鬧花燈”情節,秦瓊、王伯當、李如珪、齊國遠、柴昭五虎對戰宇文成都;還有“會兵四明山”中,裴元慶、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對戰李元霸,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17 # 遇見古人

    我認為三英戰呂布是一段佳話,首先三英戰呂布是劉備、關羽、張飛為十八路聯軍大戰董卓手下猛將呂布,從兵器時代大軍會戰主將單挑來說,確實是一場不公平的戰鬥,但是從道德和人心層面來講,此舉並不過分。

    我們十八路聯軍是來討伐性格殘忍,殺伐無道的董卓,對於這樣的人還講什麼公平?再從三英戰呂布的四個主人公說的話,呂布是有名的三姓家奴,為財殺丁原為色叛董卓,而劉關張三兄弟是忠義仁德之人,就像說當年抗日戰爭,殺日本鬼子我們還需要講什麼公平正義?

    不可能我們十八路聯軍的將領一個一個上陣,都打不過你,被你屠殺殆盡吧!

    所以三英戰呂布不夠公平,但是是一段傳世佳話!

  • 18 # 一梭煙雨江湖行

    雖然三英戰呂布是小說,但也反應實情,即戰爭是生死相搏,不是體育競賽,講究的是“消滅敵人儲存自己”。那些說“不公平”或者追求“公平”的人,基本都是被消滅物件,所謂“勝者為王”。

    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主張以多打少。毛主席也說“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主張戰略上藐視敵人“以一當十”,但戰術上重視敵人“以十當一”。所以遼瀋戰役前國軍多於解放軍,卻經常遭遇解放軍透過高速機動形成區域性優勢,“以十當一”消滅敵人。

    最經典的是西北戰場,胡宗南軍隊20多萬,彭德懷只要2萬,卻經常出現彭德懷1萬多人奔襲胡宗南幾千人的戰例。粟裕組織孟良崮戰役,也是4個縱隊擋住湯恩伯數十萬大軍,5個縱隊圍攻張靈甫1個整編師,這就是軍事藝術。不要把戰爭看成玩遊戲,沒人跟你玩。刀架在脖子上,你就知道“要清醒”。

    即使是一些人言必稱歐美,盟軍1944年諾曼底登陸也是300萬大軍1.1萬架飛機 碾壓不足百萬的西線德軍,艾森豪威爾為何不與德華人“一對一單挑”?美軍今天打仗,哪一次不是用相當於對方几十倍的飛機幾十倍的導彈先揍你?

    三英戰呂布,按照小說寫法那也是呂布太厲害,而且呂布助紂為虐幫助董卓,消滅他就是匡扶漢室。後來曹操說呂布非一人能敵,派出六員大將群毆呂布,人家要你性命,不是要爭天下第一名聲。用玩遊戲的思維,當然無法理解戰爭法則。記住一句話,戰爭就是生死相搏,你要公平決鬥就應該參加競賽而不是戰爭,否則等待你的就是死亡。

    古代輸了戰爭,你的妻女就是別人的戰利品,你的財物就是別人的財物。講公平?講公平就是被人殺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腫瘤患者該不該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