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爬媽媽
-
2 # 妙筆不生花
這個年齡的孩子,讓他學習有點殘忍了吧。當然,我知道你說的,應該是怎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原則上,只要不是硬逼的方法,我覺得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必要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情產生牴觸情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看到大人們對學習的正確態度和正確言行,比如你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任何一丁點“讀書無用”的意思,即使你自己心裡真是這麼想的。
學習這東西,在兒童時期,真的不必著急。還是讓TA們好好玩,更重要。
-
3 # 名揚bolin
你搞錯了一個概念,玩也是一種學習!
掌管才智部分的大腦,是不會隨著這些硬生生的知識的灌輸而急劇增長的。孩子的大腦需要的是循序漸進式地增長。 對於掌管運動能力部分的大腦,接受能力非常快,也是最接近於大人的。也就是說,在還小的時候,提高身體的活動能力要比過早植入式填充知識要重要得多。 此外,如果能提高運動能力的話,就會聯動智力的提高。
而比提高學習和運動能力,更重要的是--「玩」--。「玩」可以讓大腦更活躍,更靈活。透過「玩」可以有效提高學習和運動能力。
-
4 # 聲揚
家長的作用就是要監督孩子教導孩子,學習是一種習慣,不喜歡學習無非就是覺得學習的知識難,沒有興趣。例如小孩子剛接觸數學的時候覺得很難,家長就不要讓孩子死記硬背了,可以嘗試蒙氏啟蒙數學,更貼近孩子的心智一些,以後逐漸再加入一些難一些的內容。也可以在生活中激發孩子的興趣,還是以數學為例,如果孩子生日或者兒童節之類的日子去超市,給他儘量少的錢,3-5塊,讓他自己算算大概可以給自己買什麼東西、多少東西,讓他對數有一個明顯的概念。
-
5 # 完美孕期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於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會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由於孩子不會學習,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面對孩子的厭學,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後,家長們該如何應對?
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
-
6 # 家庭書房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不讀書,那麼孩子對此也沒多大動力,讀書也少。此外,給幾個簡單的建議,僅供參考。
1.首先,最好為孩子營造個人的讀書空間
比起將各種成套的全集類叢書具有壓迫感地擺放在書架上,媽媽可以給孩子打造一個小巧溫馨雅靜的讀書空間,這樣可以讓孩子對讀書產生興趣。
讀書空間可以安在孩子的房間或者客廳的一角,媽媽只要在讀書空間裡放上一個孩子一伸手就可以夠得到的、和視線齊平的書櫃,再放上一套可以讓孩子舒適地坐下來看書的兒童用書桌和椅子即可。如果想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一片愛心,媽媽可以在讀書空間的牆面上掛一張寫有孩子名字或者暱稱的名牌。
2.其次,父母自己要在讀書中感到快樂
將遊戲融入書籍中是一個激發孩子讀書興趣的好方法。如果孩子在讀和火車有關的書,媽媽就帶孩子去體驗坐火車的感受;如果孩子在讀蓋房子的書,那麼媽媽就可以和孩子利用坐墊或箱子直接建一座房子,像這樣,以書的內容為基礎,媽媽可以和孩子進行不同的體驗遊戲。
由爸爸來給孩子讀書,不僅有助於孩子讀書習慣的養成,而且對孩子的情緒也有積極的影響。
週末的時候最好帶孩子去書店或者圖書館。如果孩子從小就經常出入書店或者圖書館,那麼他們會很自然地熟悉讀書的氛圍,而且媽媽也可以掌握孩子的喜好與興趣。
3.最後,爸爸媽媽可以把自己讀書的聲音錄下來,然後在某一時間放給孩子聽
白天不能和孩子待在一起的職場媽媽,就可以把自己讀書的聲音錄下來,在孩子想要找媽媽的時候放給他聽。聽到媽媽的聲音後,孩子不僅情緒上能有所穩定,而且還有可能對書的內容產生興趣。但是,比起像唸書一樣的錄音,媽媽應該把孩子抱在膝上一邊生動地給孩子讀書一邊錄音。如果媽媽很難抽出時間專門錄製,那麼可以在給孩子讀書的同時完成錄音。
-
7 # 牛與不牛
越愛玩的孩子越聰明,這是一個真命題。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發現調皮的孩子具有以下幾個特徵:一,非常活潑,有人緣。大部分小孩喜歡玩,能帶小孩玩的人最受歡迎,只有愛玩會玩會帶人玩的小孩才能勝任領袖地位。二,動手能力強。愛玩的小孩她們的思維往往天馬行空,想到就做,只要好好引導很容易多才多藝,有些玩的比較專業的小孩甚至可以站在世界之巔,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三,接觸社會比較積極。愛玩的孩子你帶她去哪她都喜歡去,並且玩的很開心,很容易學得很多知識。而沉悶的孩子喜歡天天宅家裡,很容易先天不足,發育不良,引發自閉症等等。很多很多的原因,孩子的生長髮育是最快的,相反大人的思維比較古板固執。在這裡我請求中國家長們能多多尊重孩子們的好興趣、好愛好、好習慣吧,希望寶貝們都可以健康快樂!
-
8 # SFTV7
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我們沒必要談古論今,也不能以個別代替整體,我們在開家長會和從其他渠道瞭解的一些方法。也只能因人而宜,不一定對誰都管用!所以我們家長只能是盡力的創造好條件,苦口婆心的進行疏導,順其自然,還能有什麼辦法?畢竟現在這個時期使用家庭暴力的很少。實在沒辦法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理由是:上好大學,不一定就有出息,不上好大學,不一定沒有出息,不上大學也不一定沒有發展。畢竟有世界名人為例。如:比爾蓋茨、馬雲、還有許多知名的科學家等!
-
9 # rainbow104887711
不要管他,他想學時就學了。如果他不想學你逼著他學,雖然人在心卻不在。這樣效果很顯然不好。他想學時他的心在學習上,所以收穫就會很多。
-
10 # 小焦聊商業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其實在玩的過程中也是孩子增長見識,拓展智力的方式。只不過我們的觀念總是覺著貪玩不好!再好玩的孩子,只要我們讓孩子明白大是大非,不要誤入歧途,接觸錯誤的思想認知就可以了!
-
11 # Jetaimeyu
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如果家長開口閉口就是“這麼簡單都不會,光知道玩”,本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已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厭惡學習。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當然也要給予批評,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大人要儘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
12 # 大耳象親子
孩子天性就喜歡玩的,不喜歡學是正常的。孩子要上一年級了,無論他是否喜歡學習,重點是要培養他的責任感:跟他說,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上學了就要好好學習,這是你的責任。就像爸爸媽媽要上班一樣。孩子一旦有了責任感,無論他是否喜歡,都會努力的,如果他又收到了努力的回報,就會更加努力。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學會建立規則,然後放手。如果沒有規則,孩子就會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當然規則的建立一定要尊重孩子、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如果家長不能放手,孩子就會很難獨立。建議讀一本書:《P.E.T父母效能課程》
-
13 # 九門提督坎震離
呵呵,那就在玩中學習,望子成龍的心能夠理解,但天才也就是這樣被扼殺的,我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在一個電視節目當中,分別請了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參加。專家在黑板上劃了一個◎,請大家回答是什麼?
大學生面面相覷,認為這樣嚴肅的電視節目,肯定不會那麼簡單,竟然沒有一個人發言。
中學生怯生生的說,我認為是數字0,或者英文字母o。
只有小學生嘰嘰喳喳說,是太陽,是雞蛋,是臉蛋,是蘋果,是乒乓球。。。。。。
我們國家為什麼很難出有想像力的天才,你瞭解了嗎?也許你以為自己正確的,說不定毀了一個天才。
-
14 # 蘋果媽媽育兒手帳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曾說:孩子們只有在自己準備好願意學習的時候才能學到東西,而不是我們準備好教給他們什麼東西的時候。在我家寶寶1歲半開始,我注意到她經常會自言自語,有時會拿起空碗“吃飯”、拿著我的蘋果耳塞給我“聽診”、模仿動畫片老師上課等。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開始順著她的意思,開始與她進行角色扮演的合作。“給媽媽做好吃的”是寶寶最喜歡的角色扮演之一。以下是我們角色扮演遊戲的部分片斷:
-“媽媽,我們來吃飯吧。”寶寶遞給我一個碗。
“噢!請問今天你做的是什麼好吃的?”
-“我做的是麵條。”
“噢!”我馬上唏哩呼嚕吃起來。
-“媽媽,好吃嗎?”
“有一點點兒鹹,可能是鹽放多了。”我把碗遞還給寶寶,她會很認真的到廚房再下一碗“面”。
-“媽媽,給你。請問好吃嗎?”
“嗯嗯!真好吃真好吃!我還要再來一碗”
-“媽媽,給你。請問好吃嗎?”
“這個湯有點兒辣,請問你是不是放了點辣椒?”
“嗯!放了辣椒”…
就這樣,我會和寶寶認真進入角色,她享受著做麵條的“成就感”,而我,在陪她玩的過程中一邊一邊清晰的描述著酸甜苦辣鹹,我們樂在其中。這只是個簡單的角色扮演遊戲嗎?NO!這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時機。在玩兒中可以讓孩子主動掌握各種複雜而抽象的詞語,增加詞彙量。孩子在出生後的頭三年,如果父母能經常和她(他)說話,孩子能聽到4800萬個語。而這可以大大提高孩子長大後的語言表達、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表現能力。我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是投入的,這能讓寶寶感到她得到了我的關注。孩子在得到關注時,大腦裡就會增加很多得到鍛鍊和最佳化的神經突觸,這樣會有利於孩子更容易更快速地理解問題。
這是給孩子體驗、探究、發現她未知世界的最好時機。在和寶寶角色扮演時,我會“增加難度”。有時,比如:“請問今天下飯的菜是紫色的茄子還是紅色的番茄呀?”我給她兩個選擇,並描述了茄子和番茄之間的不同。寶寶通常會很有主見的選擇,然後我就“吃”她選擇的那個;“我想吃那個黃色的橙子。”這個時候她就會主動“切橙子”給我。我“吃”了一口,會表情誇張的說:“好酸呀!”然後進一步配對:“黃色的橙子有點兒酸。”我在和她玩兒過程中引導她認識了生活中食物的多樣性,不同的食物有著不同的顏色和味道。寶寶也樂此不疲,在遊戲過程中體驗、探究、發現她未知的世界。(延伸:週末有時間我還會帶著她到我爸媽種菜的地裡觀察茄子和番茄的長勢情況。這個特別感恩,有老人家真好)。
這是培養孩子責任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最好時機。孩子的責任意識和合作能力最初是在與家人的交流中培養起來的。一個有合作能力的人更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在類似“吃飯”這種遊戲中,寶寶基本扮演“媽媽”的角色,我是孩子。我經常會學著她平時撒嬌的樣子,她也會學著“照顧”我。當我問紫色的茄子還是紅色的番茄是給她有限的選擇,在她做選擇時其實已經給了她思考的機會,讓她體會到自己是有能力做主的。生活就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我們父母就是這場遊戲中孩子最好的道具。在人生最重要的前幾年,孩子會在玩中學會語言、表達、交流、合作各項技術。當你的孩子邀請你“媽媽(爸爸)陪我玩會兒”的時候,就是他(她)準備好學習的時候,請好好把握這難得的時機,不久的將來,你會看到孩子會給你帶來不斷的驚喜!
-
15 # 100教育一對一輔導
家長您好,如果孩子喜歡玩是正常的,但是過於貪玩,甚至影響到了學習就應該加強引導了。孩子對學習總是維持三分鐘熱度,難以保持長久的熱情,比如,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容易的學習內容,就學的很有勁頭;遇到不感興趣的、有難度的內容,立刻就失去了耐心。其實很多家長經常這樣抱怨:我孩子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今天我簡單分析一下!
問題表現
喜歡做小動作,如抖腿、轉筆等
缺乏耐力與毅力,不能靜下心寫作業
學習有惰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原因分析
家長過度溺愛,孩子任性、貪玩,意志未能從小煉
缺乏自控力,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幹擾
解決方案
樹立學習榜樣,塑造學習典範
興趣教學,培養對學習長久的熱情
創設疑難情境,在磨礪中培養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
-
16 # 深圳愛帝宮月子中心
可以試試以下幾點:
1、尊重孩子的興趣:
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琴,但家長一定要孩子學,使他一看到琴就產生厭倦的情緒。試問孩子又怎能學得好呢?
2、鼓勵、讚美、獎勵:
當孩子按時完成學習和作業時,家長可以適當實行一些獎勵政策以便更好的激發孩子愛學習動力!
3、建立孩子學習信心:
正視孩子的能力,對學習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當孩子成績下降時,不要一味責罰,應適當加強輔導,鼓勵他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使孩子的學習成績逐漸提高。這樣一來信心漸漸有了,做作業就變得主動了。
回覆列表
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幾個孩子真正愛學習的吧。不用說孩子,比如我們大人其實也是經常因為玩、刷手機而沒有好好地看書,學習。所以,首先理解孩子的這種狀態。
其次,家長可以慢慢引導,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不如不認識字就出門不怎麼怎麼坐車、旅遊,也能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學習是重要的。也可以透過讓孩子的一些朋友來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