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蘇1317016
-
2 # 百變小將
1、玩水
1)舀水玩水是寶寶永恆的遊戲。媽媽可以準備兩個容器和舀水工具。讓寶寶利用工具把水倒入另一容器中。
2)撈乒乓球可以很好鍛鍊專注力的小遊戲,能讓小朋友安靜地玩好久。很有挑戰性,不僅要有好的手眼協調性、掌控能力,還需要平衡能力。家長根據孩子的手部運動能力提供適合的撈球工具,圖中擺放的三把勺子從右到左越來越難。
3)海綿擠水海綿和水都是很好的感官刺激,學習使用海綿來吸水再擠壓到另一個容器裡。這個活動不僅可以讓寶寶鍛鍊小手的抓握力量,還能感受海綿吸水帶來的重量變化。
4)用打蛋器打泡泡練習手腕力量的活動,可以為寶寶買一個適合的小型號打蛋器。水裡放點洗潔精,讓寶寶用打蛋器攪拌出泡泡來。
2.剝豆子容易剝果皮的水果或者整個煮雞蛋,都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慢慢嘗試剝皮。從小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寶寶自理能力。豆子還可以用雞蛋、橘子、香蕉等代替。
3.用勺子搬運東西提供盆、勺子和一個碗,要搬運的東西可以N多更換。上圖是剛剛剝好的豌豆。
4.蓋瓶蓋18-24月齡的寶寶不僅要練習準確蓋上瓶蓋的能力,還要練習手腕轉動擰蓋子。可以找各種各樣的蓋子讓寶寶慢慢練習,給寶寶做個示範,教他把蓋子開啟,再蓋上。這個活動需要同時使用雙手,對培養寶寶兩隻手的協調能力很有好處。
5.撕紙、撿碎紙片先讓寶寶把紙撕成小紙片,扔向空中,等紙片散落到地上時,再讓寶寶一片一片地撿起來。用各種顏色的紙,寶寶的遊戲興趣也會大漲。
-
3 # 愛讀書的菲兒
變換花樣,不僅讓孩子玩得開心,還能鍛鍊靈巧的小手,一舉多得。
18-24個月的寶寶已經具備初步的手眼協調性,手部發育的重點在於力量和技能訓練。
一發展目標
1. 搭4-6塊積木;
2. 完成四個疊疊高套圈;
3. 把大塊東西投進容器;
4. 翻書,一次2-3頁;
5. 塗鴉;
6. 轉動門把手和瓶蓋;
7. 扔小球;
8. 用整個胳膊移動畫筆在紙上塗鴉;
9. 模仿大人畫出直線和圓(可能並不精確);
10. 串大號的珠子;
11. 用刀叉自己吃飯;
12. 可以拉上大拉鍊;
13. 手指可以握住蠟筆(經常握在筆的上端);
14. 把大塊的形狀片放進形狀嵌板。
-
4 # 飛燁媽媽
這個月齡的寶寶,手部動作已經發展到拇指與食指的指端了,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協調捏取小東西。具有了這個功能之後,寶寶的雙手就變得越來越靈活自如了。 此時,寶寶可以把手裡的積木放到桌子上或杯子中,而不是無意識地把積木掉進杯子裡。當寶寶想拿起繩子時,只需要嘗試兩三次就能拿起來,動作相對協調。另外,寶寶還可以有意識地拆開積木的包裝盒,可以尋找積木,並把積木拿到手裡。通常,寶寶會在捏取一些小東西之後,接著用手去端起杯予、摳小東西、開啟抽屜、排積木、翻書等。這時,父母要對寶寶的安全多加留意,別把危險物品放到寶寶的手可以觸碰的地方,比如電源插座、藥品、一些開關等,以免發生危險。 寶寶在玩耍物品時,可以感受到物體的輕重、深淺、軟硬、大小以及形狀,他(她)會意識到物體和物體之間有簡單的關聯,所以父母應儘量提供給寶寶所感興趣的東西,只要是安全的物品,都可以讓寶寶隨心所欲地擺弄。 訓練手部的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寶寶雙手的靈活性,而且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大有益處。因此,父母應盡最提供玩具與物品供寶寶擺弄、抓握,訓練他(她)捏取細小的物體,例如捏取小餅乾、糖果、甚至米粒等。訓練時,父母應在寶寶身邊提供適當的幫助,並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免發生意外。
-
5 # 輝151714624
適合寶寶手部精細運動的訓練應該有很多,在此我只從家寶的訓練說一下。一是用手撿豆子或者是玻璃彈珠,從一個碗拿出來放到另一個碗裡。二是撕紙,我一般讓孩子撕餐巾紙或是衛生紙,個人覺得報紙上有一些油漬不適合孩子撕,辦公用的白紙會比較尖銳容易割破孩子的手指。
-
6 # 亮亮32445445
孩子11個月了可以玩很多手部運動了。要藉助一些益智玩具。
我孩子小時候玩有一種用小木錘砸小球,要有一定的力量才能把小球砸到洞裡面,小球自己還能滾出來。這個就鍛鍊孩子手部力量。
我家還有個手拍鼓,手一拍鼓就會變換顏色還有好聽的音樂。
還有那種包裝防止碰撞的塑膠泡包裝,那個小孩子都喜歡捏聽響,這個可以鍛鍊孩子手指的小肌肉群。
-
7 # 小落9318
好動是嬰幼兒的天性,嬰兒降生的第一次啼哭,就是他來到世間後的第一次運動。嬰兒到了3個月,就已不滿意襁褓環境了,會不停地手舞足蹈,這時父母應給他充分的“自由”。只要不著涼,就讓孩子自己玩,等他玩累了就會自己停止的。
寶寶剛出生時的動作是無意識、不協調的,隨後大腦和周圍神經以及骨骼、肌肉逐漸的發育,寶寶的動作日臻完善。寶寶動作的發育存在著如下規律:
1.頭尾規律。動作發育由上而下,如先抬頭後抬胸,先學會用手拿東西,然後才學會坐、站立、行走等。
2.由近到遠。寶寶一般是先學會抬肩、伸胳膊,之後學會雙手握物,最後才會用手取物。
3.由不協調到協調,由泛化到集中。3~4個月大的寶寶看到玩具會開心地手舞足蹈,但卻無法一下子拿到玩具,而在半歲以後就能準確地一把抓到。
4.由粗動作到精細動作。寶寶一般是先發展抬頭、坐、立、走等大動作,隨後才會做手指捻物、腳尖行走等精細動作。
家長應該鼓勵寶寶多運動,運動有利於鍛鍊肌肉和各器官的協調功能,可讓身體變得棒棒噠,所以需要針對寶寶的不同發育階段,進行適當的鍛鍊。
1.抬頭
初生兒的頸部肌肉是完全無力的,在將其從仰臥位扶至坐位時頸肌僅有短暫用力。初期可適當讓寶寶進行抬頭訓練,處在俯臥位的情況下,正常的發育規律為:1個月的寶寶下頜能短暫地離開床面;到4個月時胸部已經可以離開床面、且面部與床面呈垂直狀態。
2.坐
寶寶到了6個月時,可以練習拉著他的手能從仰臥位坐起來,寶寶可以自己用手向前撐著坐穩;到了8個月即使不用手支撐也穩穩地坐住了。
3.爬
7~9個月時寶寶能爬著用手支撐身體,使身體離開床面;8~9個月時就可以匍匐前進了;到了一歲則可以以手膝並用地快速爬行,少數寶寶這時喜歡坐著滑動臀部向前移動。
4.站立和行走
11個月時寶寶可以扶著欄杆站立;13個月時一般就可以獨自走路了,但這時還不熟練,每步的距離、大小、方向也不一致;到了2歲時步態就變得穩定了,但仍需眼的協調,2~3歲時學會跑,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止。
5.跳
1歲半左右時寶寶能夠用一隻腳跨過低矮的障礙物,2歲時能並躍下一級臺階,也能併攏雙腳往前跳一步或者原地跳躍,3歲時能用單腳跳過低矮的障礙物。
生命在於運動,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
1.和孩子一起參加運動
和孩子一起運動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使孩子玩得更加開心,更有益於身心健康。自己本身就不愛運動的父母很難說服孩子去進行鍛鍊,要儘量使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有時間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別怕孩子累,睡一覺就很快又恢復了。
2.和孩子一起制定運動計劃
一份合理的運動計劃有助於孩子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特別是當孩子功課忙、作業多時,更要有計劃地運動;這樣可使他保持旺盛的精力,消除疲勞,提高學習效率。但要注意這份計劃的制定需要孩子共同參與,這樣孩子才會有積極性。
3.帶孩子去遊樂場
公園的遊樂場是孩子運動的理想去處,在上下攀爬的過程中,既鍛鍊了四肢的力量,同時也釋放了精力。此外跳繩、跑步都是好好的體能運動;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皮球。
4.適當鼓勵孩子
孩子手腳還不太靈活、體能也不夠充沛,容易在運動的過程中產生受挫感,所以家長要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予以表揚,還要經常變換鍛鍊專案以增強孩子對運動的興趣,不要動輒就批評其“缺乏恆心”,這樣孩子可能真的就變成缺乏恆心的樣子了。
在培養培養孩子運動興趣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下事項:
1.家長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即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發現鍛鍊的樂趣,養成愛運動的習慣,並由此而受惠終生
2.要正確地對待鍛鍊和體育活動,不要把運動和讀書學習對立起來,認為參加運動會影響讀書,也絕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種懲罰或家務。
3.如果你的孩子對某項活動似乎毫無理由地抵制,或者突然對先前喜愛的運動失去興趣,家長就需要懷疑孩子是否存在視力、聽力等方面的問題,有必要去醫院進行檢查,看看孩子是否因為健康問題妨礙了他的興趣和表現。
4.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有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自身的肥胖、手腳笨拙、反應遲鈍、身材矮小等原因而導致強烈的自卑心理,進而排斥和運動。對此,父母要及時開導孩子,努力讓他們明白“重在參與”的道理,不必過分看重運動表現或運動成績,實在不行就需請心理醫生幫忙了。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
8 # 王榮輝快樂育兒
寶寶小手的發展影響著以後精細動作的發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寫字、畫畫、吃飯拿筷子握勺子等,都離不開小手的幫助,可以說,手部的發展對於寶Bora說至關重要。對於不同月齡的寶寶,我們可以為寶寶做以下的活動:
1、0-2個月
每天輕柔的給寶寶按摩雙手,可以使寶寶握住雙拳的小手能夠更快的放鬆,張開小手。
2、2-6個月
吃手是這階段寶寶最愛的活動之一,多鼓勵寶寶吃手,讓寶寶透過吃手可以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小手的存在,也透過小手去觸控到外界的一切。我們也可以準備長條狀或環狀的牙膠、玩具給寶寶啃咬,也增強寶寶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
3、7-12個月
這個階段是寶寶爬行的黃金期,爬行階段的寶寶好奇心很重,喜歡一邊爬行一邊去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時候小手透過爬行接觸地面感覺到大量的不同觸感,增強了手臂的力量,也從探索好玩的東西的過程中發展了小手的控制能力和手指的靈活性。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拍打、喜歡扔東西、也喜歡撿地上的頭髮絲和摳小洞洞,這些無一不顯示著寶寶手部的進步。
另外,吃輔食也是寶寶一個重要的手部發展機會。讓寶寶自己抓輔食。既可以增強寶寶的手部觸覺,也可以加強抓握能力。
4、13-18個月
學步階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鼓勵他們玩水和安全的手指畫顏料了。雖然玩好以後家長可能面臨的是一個渾身溼噠噠或把自己抹得五顏六色的孩子和慘不忍睹的場地,但寶寶在這些玩耍的過程中卻可以讓小手獲得更多的觸覺體驗。
5、19-36個月
讓寶寶練習懸吊式對於他手、手臂和肩膀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使得孩子的小手抓握更有利,手臂也更強健。橡皮泥、黏土、沙子甚至是積木、拼圖遊戲都能很好的鍛鍊孩子手指的靈活性。
6、36個月以上
這時候的孩子已經可以跨越身體的中線了,兩隻小手分別完成不同的工作了,所以雙手的寫作是這階段寶寶的發展重點。讓孩子嘗試去使用剪刀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但對於寶寶雙手協作和手眼協調有很大的幫助。讓孩子去戶外收集各種來自自然的禮物將會讓孩子興奮不已。家長們帶著孩子,到戶外去收集各種形狀各異的石頭、撿海邊的貝殼、採集各種樹葉等,這些動手的過程既能讓孩子有機會用手去觸碰自然,也能讓孩子有一個難忘的體驗。
回覆列表
在新生兒時,寶寶就具有原始的抓握反射--當您用食指或其它易於他抓握的東西放在他手心的時候,他就會本能地緊緊抓住它。2-3個月時,他“發現”自己的小手,於是就開始嘗試用這雙神奇的小手,進行各種主動的探索活動。
1. 觸控抓握
在寶寶還沒有“發現”自己的小手前,一般在0-3個月時,您應當經常和他一起做一些觸控抓握的遊戲。儘量讓他接觸各種不同質地、形狀的東西,如硬的小塊積木、小電池、塑膠小球、小瓶蓋和小搖鈴,軟的海綿條、絨毛動物、橡皮娃娃、吹氣玩具、衣領被角,乾淨的樹葉、小草、芹菜根等,以豐富他的觸覺經驗,鍛鍊手的抓握本領。
2. 做手指按摩操
每天都可以給他做手指按摩操。按摩的部位可以是手指的背部、腹部及兩側,但重點是指端,因為指尖上佈滿了感覺神經,是感覺最敏銳的部位,按摩指端更能刺激大腦皮層的發育。按摩時每個指頭每回按摩兩個8拍,每天1-2遍。
3. 戴花手套——幫助寶寶“發現”小手
為使寶寶早日發現自己的小手,可以用一雙色彩鮮豔的嬰兒襪子,將末端剪開,再從側面剪一個孔,套在寶寶的手掌上,讓拇指從襪筒側面露出來,其餘四指露出襪子末端。可將寶寶的小手舉在他的眼前晃動,並說“手,手”。一旦寶寶“發現”了自己的小手,他就常常花許多時間把手翻過來調過去地看個沒完。這是他觀察瞭解自己身體部位最初的探索活動。
4. 主動夠物
在寶寶發現了小手之後,就要及時培養他“在視覺引導下”的夠物活動。先是夠桌面上距手約2-3釐米遠的各種便於抓握的玩具,如譁鈴棒、塑膠鑰匙等;同時學習擊打、夠取懸吊在眼前不易移動或半固定的玩具,如填充了海綿或布條的手套;再學習夠取易移動而不易抓住的玩具,“健身架”上懸吊的塑膠小球或會翻跟斗的小熊等等。
對於幾個月的寶寶來說,主動夠物是一項複雜的技能。當寶寶發現他眼前新奇的玩具後,首先是將握著的小手張開,接著,在視覺的引導下,小手接近物品,最後才準確地抓住並握在手中。為幫助寶寶學會這個本領,在他3個月左右時,可以教他和你“握手”。當您邊說“握握手”並把手伸向他的手時,你會驚訝地發現,寶寶竟然會張開小手和您相握、向你問好。
5. 對捏
當寶寶能用四指把弄到桌上的小丸如維生素藥片時,就可以訓練他手指對捏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丸應由大到小,可從花生米大小的饅頭到維生素C藥片;小丸應放在寶寶手的虎口之間,這樣就會促使他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捏起小丸而不是停留在用四指把弄到小丸的水平。假如寶寶總是用拇指和其餘幾個手配合抓起東西而不是單獨使用食指與拇指配合對捏,可以用手將寶寶的中指、無名指及小指握在您的手裡,讓他只能學著用拇、食指對捏。最自然的辦法,是給寶寶新增固體食物時,將餅乾或烤饅頭片掰成小塊,放在乾淨的盤子裡,讓他捏著吃。
對捏能力的進一步運用:
(1)撕紙:9-10個月,當寶寶掌握了對捏的本領後,他就會尋找機會運用自己的本領。許多家長抱怨這時的孩子喜歡撕書,其實他是在嘗試自己剛學會的手的操作技能。為了滿足寶寶能力發展的需求,可以給他一些乾淨的紙,上面先撕一些小口子,讓他練習撕紙。撕紙帶來的嘶嘶作響以及紙的大小的變化等,都能極大地激發他的興趣,而樂此不疲地玩個不停。
(2)投小丸入瓶:1歲左右,可以讓寶寶練習捏起小丸如乳酶生藥片放進直徑約3釐米的透明玻璃內,以訓練他熟練地捏起小丸並準確地、有意識地放入瓶中的技巧。
(3)一頁頁翻書:1歲半左右,可以讓寶寶學習捻起書一頁頁地翻書。在和他一起看《嬰兒畫報》等圖書時,逐步訓練他自己翻頁。開始時他可能一次翻過好幾頁,您可先將手放在一頁書的下面,讓他捏起一頁翻過來。等這個動作熟練後,可反覆用“慢鏡頭”示範捻起書頁,一頁頁地翻;還可用一張照片放在要翻開的一頁下面,使他翻開這一頁後找到照片。如此反覆練習,在2歲前就能熟練掌握一頁頁翻書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