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小卷卷卷

    寶寶夜醒頻繁,有枕頭圈是缺鈣嗎?

    枕禿,主要與寶寶頭部和枕頭、床面區域性摩擦過多有關,並不是缺鈣。

    從2-3個月開始,寶寶幾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枕禿現象,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活動能力逐漸增強,但是他們又不能坐或者站,只能躺在床上左右轉腦袋。這種反覆摩擦,就很容易出現枕禿了。

    隨著寶寶大一點,學會坐、站和走、跑以後,頭皮摩擦的次數就會減少,慢慢新的頭髮也就長出來了。

    頻繁夜醒的原因有多種,這就需要家長好好觀察寶寶,是哪一種對症解決。

    溼疹:夜間環境安靜,寶寶的注意力比較集中,對瘙癢的關注度就更加敏感了,於是就會導致寶寶夜晚醒得比較頻繁,影響睡眠的持續性,這個時候可以諮詢醫生,除了面板溼疹,耳朵也有可能溼疹(我家寶寶在9個月的時候,就因為耳朵溼疹每天1小時就醒一次,後來有次發現她自己掏耳朵,於是就去耳科檢查,治療2周後,情況就好轉了)

    飢餓:如果是小月齡寶寶,一晚上醒2-3次喝奶就很正常,再大點就會好了。

    缺乏安全感:小月齡寶寶因缺乏安全感,也會頻繁夜醒。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的耐心陪伴,等他從熟悉的溫暖子宮環境慢慢過渡過來,就會好了。

    驚跳反應:一般在6個月以內均有可能出現。小月齡寶寶經常容易被自己的四肢抖動嚇醒,然後哇哇大哭。

    拉尿/臭臭:寶寶尿不溼吸水性不好,也會容易鬧,注意觀察是否是這個原因。

  • 2 # 鴻雁育兒

    先去醫院檢查一下孩子的身體,再檢測一下孩子的DQ發育情況。什麼是DQ我釋出的文章裡有介紹的。

    如果身體沒問題,應該就是孩子缺少安全感,多和孩子交流,多撫摸孩子,多抱抱孩子,增加他的安全感。

  • 3 # 朗朗麻麻

    一、非病理性狀態

    引起寶寶經常夜醒的原因非常多,作為父母還需要仔細觀察,從而才能較好初步判斷是否和缺鈣原因有關。比如,每次臨睡前進食過多,造成腹部不適,或者寶寶腸胃功能本身較差,易有腹脹腹痛,亦或是餵食不足而沒有飽腹感,以及室內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等等這多種因素都容易造成寶寶有夜醒,哭鬧等表現,還需要從這些方面查詢原因哦。

    關於枕禿,嬰兒階段,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腦袋跟枕頭(小寶寶不建議用枕頭也可以是一塊毛巾摺疊的枕頭)接觸的地方容易發熱出汗,出汗進而致使寶寶的頭部皮膚髮癢,而小寶寶還不能用手抓,也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癢,所以他們通常會透過左右搖晃頭部的動作,來來自己撓癢癢。寶寶經常摩擦後,他們枕部頭髮自然會被磨掉而發生枕禿現象。此外,如果枕頭太硬,也會引起枕禿現象。

    二、真的缺鈣的狀態

    寶寶缺鈣不但容易有夜醒表現,而且還會伴有出汗過多,體質較差,容易患病,還常會伴有營養不良,頭髮也稀疏發黃,尤其是嚴重缺鈣易引起枕禿,也就是枕後部位頭髮會特別稀少,綜合這多種表現,可初步考慮寶寶有缺鈣的可能性。當寶寶缺鈣時,常表現為多汗,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使他們的後枕部不斷磨擦枕頭,久而久之寶寶就可能出現枕禿圈。因此,當寶寶出現枕禿,可以作為判斷寶寶缺鈣或者佝僂病前兆的輔助診斷之一,但不是絕對的證據。

    三、其他病理原因也可能引起

    寶寶缺鐵性貧血或者營養不良,他們都有可能出現枕禿現象。 所以,當寶寶出現枕禿,可以作為判斷寶寶缺鈣或者佝僂病前兆的輔助診斷之一,但不是絕對的證據。寶寶在缺鐵性貧血或者營養不良時,他們都有可能出現枕禿現象。如無法良好判斷,尤其是懷疑有病理性因素存在時,一定要帶寶寶去就診檢查,以明確診斷哦。

  • 4 # 胖媽讀書育兒匯

    先說一下我的答案:頻繁夜醒和枕禿都不代表缺鈣。

    以缺鈣為例,很多家長可能注意到,孩子生下來沒幾個月,後腦勺一圈頭髮就掉光了,光禿禿的甚為難看,被小區裡熱心人看到了,說:“你孩子缺鈣呀,要補鈣,要去看醫生。”

    所以當你因為孩子枕禿帶去看醫生,醫生不問孩子年齡,也不問有沒有其它症狀,給孩子開一堆魚肝油和鈣片你也不用奇怪。就連醫藥專業網站丁香園,也曾在一篇推送文章,作者對著一張枕禿的圖片說:這是小朋友缺鈣枕禿,補鈣就好了。

    在動物界,毛髮生長是有周期的,在冬天毛髮持續生長,而到了夏天毛髮就停止了生長而進入休止期,接著開始了脫髮,長新發。

    胎兒也存在這種現象,在孕20周時,頭皮上出現毛髮,這些是無髓的胎髮,在胎齡約5個月的時候,額骨和頂骨的胎髮從生長期進入休止期,而枕部的胎髮卻沒有進入這個週期。

    額頂部的胎髮在胎齡7-8月的時候脫落,然後開始長出第二批次的頭髮。而枕部的胎髮卻一直保留到臨產期才進入休止期,然後在生後8-12周開始脫落,這恰好和枕禿主要出現在2-3個月的孩子吻合。而出生後孩子因為睡眠時間比較多,枕部的的摩擦不可避免,正好加速了枕部胎髮的脫落,所以就出現了枕禿。

    但這個換髮過程並不是完全同步的,在舊發脫落的同時新發也在生長,有些孩子的枕禿並不明顯。所以枕禿是孩子換髮導致的生理現象而不是什麼疾病,枕部摩擦只是加速了這個換髮的過程。以上是2005年發表於《歐洲兒科學雜誌》的一篇文章的分析。

    隨後在2011年,韓國人的一篇文章對193個孩子進行統計,枕禿的孩子約20.2%,對原因進行分析也沒發現和睡姿的關係,相反枕禿和母親的分娩年齡、分娩方式、和胎齡有關。母親分娩年齡超過35歲,剖腹產,胎齡超過37周的孩子出現枕禿的機率要增高。這個研究進一步支援了枕禿是一種生理現象而不是摩擦導致的觀點。

    枕禿和缺鈣、佝僂病有關係嗎?

    2004年青島就有醫生對四百多名兒童進行分析,發現枕禿髮生率42.1%, 3月齡發生率最高 ,隨月齡增加而減少。所有病例進行血骨鹼性磷酸酶(判斷成骨細胞活性,佝僂病診斷常用的一個參考指標)測定,枕禿組與對照組各40例進行血清鈣測定分析,結果並無明顯差異。

    所以作者也認為枕禿為小兒的生理現象 ,與鈣、維生素D的攝入量關係不明顯。當然你可能還是會覺得上面這些都是一家之言,讓我們看看權威機構的觀點。

    權威機構的看法

    美國兒科學會旗下科普網站healthchildren.org關於孩子脫髮是這樣寫的:“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掉部分或全部頭髮,這是可以意料之中的正常現象。在成熟的頭髮長出來之前,孩子原來的頭髮會先脫落,所以在頭6個月內的脫髮不需要去在意。當孩子在床墊上磨蹭頭皮或者有撞頭的習慣時掉一些頭髮是非常常見的,當他活動多了,坐得多了,不再有磨頭或撞頭的習慣時,這種脫髮會自行矯正。”

    香港衛生署是這樣寫的:“孩子頭髮濃密多寡程度,是因人而異的....孩子頭髮稀少並不是缺鈣,也不一定是缺乏營養….”和我們把枕禿當做一個病來補鈣不同的是,他們認為除了後枕位置以外的明顯脫髮,才需要看醫生。

    總結

    枕禿是孩子換髮導致的生理現象而不是什麼疾病,和缺鈣無關。如果僅僅是枕禿而沒有別的症狀,就根本不需要上醫院,更不需去驗血、拍片、查骨密度什麼的。

    除非是早產、低出生體重的孩子,一歲前母乳和配方奶基本能滿足孩子鈣的需求,正常孩子生後幾天開始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一歲後多喝牛奶等鈣含量高的飲食就可以預防佝僂病,並不需要額外補鈣,即便要補鈣也是要先檢查孩子的日常飲食是否存在不足、是否有佝僂病的表現再做決定。

    過量補鈣可能導致孩子便秘,影響鐵、鋅的吸收,增加腎臟負擔,把枕禿和缺鈣和佝僂病劃上等號,已經讓太多的孩子補了不必要的鈣。枕禿不是病,全民補鈣才是病。

  • 5 # 易夢成真

    當你因為孩子枕禿帶去看醫生,醫生不問孩子年齡,也不問有沒有其它症狀,給孩子開一堆魚肝油和鈣片你也不用奇怪。就連醫藥專業網站丁香園,也曾在一篇推送文章,作者對著一張枕禿的圖片說:這是小朋友缺鈣枕禿,補鈣就好了。

  • 6 # 林海雪緣

    建議進行專業的醫療檢測,孩子是大事不可馬虎!所有的道聽途說偏方妙招都不及對症施策科學育養,試問孩子能給你幾次做實驗的機會?情況較輕偶爾有之則不必擔心,孩子幼小發育還不健全,有點小問題在所難免!如果情況嚴重,影響到孩子生理活動就必須重視,去專科門診診療。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營養應該不缺,但是個體有差異,吸收有不同,餵養也不見得規範,所以還是要重視。

    我家孩子有段時間晚上睡不實,總抽抽,去檢測了,啥也不缺。聽人說某老太會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了,人給捅咕了一會兒,就這麼好了。找誰說理去[我想靜靜]

  • 7 # 蹬蹬的媽媽

    請問您的寶寶多大了呢?我的寶寶今天剛滿5個月,晚上一般會醒一次,但哼哼唧唧好幾次,拍拍就會又睡著了。

    第二個問題:你說的枕頭圈應該是枕禿。這不是缺鈣造成的。是寶寶躺著摩擦出來的。因為寶寶躺在床上的時間比較久,時間長了就出現了枕禿。你可以試著讓寶寶側著睡。

    我家小蹬蹬也有一塊枕禿,我現在晚上都是讓他側著睡。少摩擦那塊沒頭髮的地方,慢慢就長出頭髮了,不用擔心哈。

    讓我們一起加油改善枕禿,哈哈哈

  • 8 # 睿淇在西北

    我家二寶現在八個多月,就有枕禿,但是我去醫院化驗血的時候,沒有缺鈣,因為從生下來後就沒停止過補鈣,AD鈣滴劑, D3顆粒一直堅持吃,但是她還是有枕禿,所以有枕禿圈不一定是缺鈣,她晚上也要醒兩三次,所以睡前還是要給他吃飽,二寶化驗有店點貧血,所以我就給她多吃點雞蛋黃,米粉也是選擇加鐵的米粉。

  • 9 # 夏天的成長日記

    我發現經常有人會把一些原因跟缺鈣聯絡起來,比如睡覺不踏實=缺鈣、枕禿=缺鈣、肋骨外翻=缺鈣,等等這些問題都跟“缺鈣”掛鉤。但事實上,這些認識大部分都是誤區。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下:常被扣上缺鈣帽子的九種現象。

    假象1:睡眠差是因為缺鈣

    有時候,孩子會在夜間熟睡中突然醒來、哭鬧,很多家長誤以為這是缺鈣所致,但事實上,這很可能是由於下面2個原因引起:

    第一, 也是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嬰兒腸絞痛。

    第二,胃腸不適。

    比如孩子大便有時特別幹、有時特別稀,或者腸道出血。這些都屬於胃腸不適,容易引起睡眠情況不佳。

    但這些主要是由食物不耐受或食物過敏等原因引起的,跟缺鈣沒有關係。

    假象2:枕禿是因為缺鈣

    剛出生的小嬰兒,以平躺的姿勢居多,總會壓著枕部,這就會造成一定的摩擦,而2個月以後,孩子能比較自由地轉動頭部了,因為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好奇,就會總左右扭頭看向兩側,對枕部形成比較頻繁的摩擦,使得這個位置的頭髮在這個過程中被磨掉了,出現枕禿。

    由此可見,枕禿和枕部的過度摩擦有關,和缺鈣是毫無關係的。

    假象3:不會抬頭是因為缺鈣

    家長總覺得孩子不會抬頭是因為骨頭不夠硬。

    其實,“抬頭”這件事,包括日後的坐、爬、站、走等技能,都屬於運動發育,如果出現問題,通常和肌肉力量有關,和缺鈣沒有關係。

    假象4:出牙晚是因為缺鈣

    首先,家長要明確一點:孩子滿13個月齡,還沒有出牙,才叫做出牙晚。

    很多家長看到別人家同齡的孩子出牙,自家孩子還沒出;或者因為人們總習慣說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出牙,一旦孩子6個月沒出牙,就會覺得孩子是不是出牙晚了,急得不得了。

    其實,出牙早晚主要是遺傳問題。

    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小時候幾個月出牙,孩子一般也幾個月出牙。

    其次,出牙早晚還和牙齦是否接受了足夠的刺激有關係。

    牙齒的生長是刺激性生長,經常磨牙能夠刺激牙齒的萌出。

    假象5:X型腿、O型腿是因為缺鈣

    寶寶1歲以前都有O型腿,還喜歡青蛙腿的姿勢。1~6歲時又會變成X型腿,不管是X型還是O型,角度一般不會超過15度,除非有遺傳關係。到7歲都能跟大人一樣變直。剛會走路的寶寶兩個腿分的很開,O型腿顯得更嚴重。其實這個更好理解,寶寶還沒有掌握平衡,腿分開些站的穩嘛。就跟咱們扎馬步肯定比並攏蹲下穩一個道理。走的越來越好,腿自然就併攏了。

    假象6:肋骨外翻是因為缺鈣

    肋骨外翻這個肯定是被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歪了。佝僂病的症狀是肋骨串珠,肋骨下邊,膈肌那個地方往裡凹陷。

    很多人以為肋骨外翻就是佝僂病的臨床表現,其實只是寶寶的膈肌發育不太成熟,導致肋骨邊緣輕度外翻,隨著生長髮育,膈肌逐漸鬆弛外翻也就會消失的。

    假象7:出汗多是因為缺鈣

    與植物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功能不穩定有關。寶寶新陳代謝快,剛玩的挺嗨,一下睡著了,代謝緊慢調整不過來,生理性多汗。其實最主要就是穿蓋太多,絕大多數都是熱的。

    假象8:不愛吃飯是因為缺鈣

    沒有食慾跟睡眠不好差不多。原因很多了,生長緩慢期?口腔有潰瘍?水果零食太多?想被喂?想自己吃?自我意識期?環境太冷?太熱?不喜歡飯菜?吃飯習慣也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咱們沒給養成好習慣,問題顯現出來就往缺鈣上找,鈣也很無奈啊。

    假象9:頭髮少是因為缺鈣

    寶寶出生後的胎髮在4~7個月左右會掉光,然後長出新頭髮,1歲後毛囊開始活躍,2~3歲頭髮才會密實起來。髮量多少,頭髮顏色,是否捲曲,主要和遺傳有關。

    說了這麼多,相比各位已經清楚很多原因並不是單純的用“缺鈣”來定義的,只需要做的就是按時按量餵奶,餵飯,補充維生素D,沒有其他疾病影響的情況下,真的不會缺鈣。

  • 10 # yangjun35197732454

    頻繁夜醒和枕圈都不是缺鈣的表現,還有就是寶寶的睡眠週期比成人短,通常情況下,淺層睡眠時間是成人的兩倍,因此寶寶的夜行與自身特殊的發育階段有關係,六個月之前的寶寶一般夜行2到3次,6到12個月時夜醒,1到2次,有些寶寶在1到2歲時也會出現夜行的情況,不過有些非生長髮育相關的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寶寶飢餓對過冷過熱,溫度不是過低或過高的,溫度不是長牙疼痛難受,面對新環境,感到陌生等情況,因此,建議家長及時留意寶寶狀態,並採取應對措施

    寶寶枕禿不是缺鈣的表現

    每天補充400單位的維d或者魚肝油,暫時不會考慮缺鈣,

    怎不胎髮保留到預產期後進入休止期,身後8到12周,脫落脫落速度大於生長速度,而此月齡的嬰兒一般側臥位動作發育還未達到翻身的階段,因此,整部摩擦就會加速胎髮脫落,出現枕禿六個月,寶寶會翻身了,就會逐漸改善,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不用擔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拉克戰爭,美國到底是輸了還是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