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出家人
-
2 # 明月照邊關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模糊,我姑且從石達開負氣離開天京說起吧!
首先石達開私自負氣帶領軍隊離開天京,不能說他有錯,也不能說他沒有錯,只能說是天明天國領導集團從這一刻開始,已經忘記了最初打天下的初衷,忘記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句話。
石達開如果不離開天京,以當時天京內部權利層的明爭暗鬥,石達開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當然離開了,給太平軍卻是一記重擊,讓本就開始衰敗的太平軍,又是雪上加霜。
但總體來說,石達開這步路也不算錯,以他的能力,離開大本營,另闢根據地,減輕清軍對天京的壓力,也是戰略正確,但他錯在出走時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完全是跟著感覺走,先是打兩浙地帶,再轉戰兩湖,又南下廣西,再出走四川,完全是瞎轉。
後來率軍達到紫打地時,就是現在的安順場時,又因為沒有和當地的少數民族搞好關係,沒有了當地人的嚮導,加上當天夜裡大渡河水暴漲,石達開全軍滯留在紫打地一代,給了清軍追上並圍殲的機會。
其次是因為兵困紫打地之時,明知大渡河渡過已經是不可能,卻還沒有想辦法渡過鬆林河,通過鬆林之地去到上游的瀘定橋一帶,而是白白在紫打地浪費了時間,致使坐吃山空。
再者,石達開太過異想天開,竟然天真的親自去和清軍談判,而不是積極的想辦法,最終導致自己和全軍被殺。
總之,石達開是一個優秀的將軍,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戰略家,其次也許是階級思想的限制,石達開不善於調動部隊的悲觀情緒,在紫打地當晚河水暴漲之時,沒有用正確的戰略思想來解決兵士間瀰漫的消極情緒。
-
3 # 古墓裡沒有小龍女
但從整體來看
,石達開的出走對太平天國革命力量是一次釜底抽薪的損失。
不能同洪氏集團配合負氣出走,
危害了農民革命的整體利益
是農民階級屬性和個人的修養性所造成的 。
在大渡河之戰中輕信敵方楊應剛等人的誘惑, 中計被擒
使清朝反動統治者既取得了“生擒石逆”的勝利,
又得到了全殲這支太平軍的成功
這確實是石達開遺憾無窮的事
石達開在出走後
不顧天王洪秀全的“百計挽留”,
一意孤行,自成一軍,堅持決裂
在這個問題上是不顧大局的。
他過分相信自己的才能,率軍遠離革命整體,就必然如魚失水
如鳥離群,最後落得個覆軍身喪的悲劇性結局,既害了革命
也害了自己
石達開一生的主觀願望和客觀結果如此矛盾,實踐檢驗證明
石達開所走的這條路是完全錯誤的
在嚴酷的鬥爭中, 對敵人的任何幻想, 都會給革命事業帶來極大的損失
-
4 # 百里無風
石達開算是太平軍中最能打的將軍,不僅打仗勇猛,還謀略過人,曾把曾國藩打的都差點上吊自盡。奈何他一人擋不住太平軍分崩離析的趨勢,敗局已定,本想以和談判來保住手下眾將不遭慘死,誰料敵人出爾反爾,最後遭凌遲處死。
在眾叛親離的境地,無力迴天的兩難絕境。有兩個選擇,要麼自己帶親信,逃亡,要麼就是為保手下不死,犧牲自己。但是他要是逃了,不符合石達開的性格的,所以後者就是正確的選擇。選擇英勇就義。 Hiーーーーー
☆ * . ☆
. ∧_∧ ∩ * ☆
* ☆ ( ・∀・)/ .
. ⊂ ノ* ☆
☆ * (つ ノ .☆
(ノ
-
5 # 高小炮聊歷史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初封“左軍主將翼王”,天京事變曾封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軍民尊為“義王”(本人謙辭不受)。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英勇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有關他的民間傳說遍佈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表現出他當年深得各地民眾愛戴。
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達開莫屬。他不僅是一位形象很陽光的大帥哥(時人曾贊其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頗富文韜武略,而且是當時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其短暫的人生(卒時年僅32歲)迸發出許多閃光點,照亮了太平天國本來乏善可陳的歷史天空。
石達開是廣西貴縣(今貴港)人。生於農家,雖自幼喪父,飽經磨難,但少年時勤於耕讀,頗知詩書,尤喜孫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馮雲山至貴縣訪石達開,邀其共圖大事。太平天國史志謂之“訪石相公”,以“三顧茅廬”喻之。16歲的石達開就這樣走上了反對滿清腐朽統治的革命道路,併成為革命組織的核心領導人。
1851年金田起義時,石達開率眾四千餘人赴金田團營,戰鬥中屢立戰功,被封為太平軍左軍主將、永安封王時受封為翼王五千歲,意為“羽翼天朝”。在太平天國首義諸王中,石達開年紀最輕,也最具軍事才能,是一位玉樹臨風、英姿勃勃的少帥。倘若他走在時下的都市街頭,一定會有不少少女為他的酷與帥發出尖叫。此時的他,雖已聲名赫赫,但從其輝煌無比的整個人生來看,其金戈鐵馬決勝沙場立功立德的軍事生涯才剛剛拉開了序幕。
太平軍從廣西向金陵進軍,途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石達開均為開路先鋒,攻城奪鎮,所向無敵。尤其是1852年西王蕭朝貴在湖南長沙陣亡後,太平軍在長沙城下陷入清軍反包圍,形勢萬分危急,石達開率部西渡湘江,開闢河西基地,緩解了太平軍的缺糧之危,又多次擊敗進犯之敵,取得“水陸洲大捷”,重挫清軍士氣,其後,為全軍先導,經河西安全撤軍,跳出反包圍圈,奪岳陽,佔武漢,自武昌東下金陵,二十八天挺進一千二百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令清軍聞風喪膽,號之曰“石敢當”。
1853年3月,太平軍建都天京(今南京)後,石達開負責天京城的衛戍工作,建立起嚴密的防禦、警戒體系,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衛戍區司令。劉繼興考證,定都之後,諸王享樂主義抬頭,廣選美女,為修王府而毀民宅,據國庫財富為己有,唯石達開潔身自好,從不參與,非常之難能可貴。
1853年秋,石達開奉命出鎮安慶,節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國以往重視攻佔城池、輕視根據地建設的傳統,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逐步擴大根據地範圍,親自指揮攻克清安徽臨時省會廬州(今合肥),迫使守城名將江忠源兵敗自盡。
在安徽,石達開展現出了超人的政治才能。過去,太平天國沒有基層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達開到安徽後,很快組織各地人民登記戶口,選舉基層官吏,又開科舉試,招攬人才,建立起省、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使太平天國真正具備了國家的規模;與此同時,整肅軍紀,恢復治安,賑濟貧困,慰問疾苦,使士農工商各安其業,並制定稅法,徵收稅賦,為太平天國的政治、軍事活動提供所需物資。1854年初,石達開在安徽人民的讚頌聲中離開安徽,回京述職,太平天國領導層對他的政治實踐給予充分肯定,從此放棄了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實情的經濟政策。
1854年夏秋,太平軍在西征戰場遭遇湘軍的兇狠反撲,節節敗退,失地千里。石達開看出兩軍之差距在於水師,便命人仿照湘軍的船式來造艦,加緊操練水師。在湘軍兵鋒直逼九江的危急時刻,石達開再度出任西征軍主帥,親赴前敵指揮,於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統帥曾國藩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西線軍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達開又揮師江西,四個月連下七府四十七縣。由於他軍紀嚴明,施政務實,愛護百姓,求賢若渴,江西人民爭相擁戴,許多原本對太平天國不友好的知識分子也轉而支援太平軍,隊伍很快從一萬多人擴充到十萬餘眾,敵人哀嘆“民心全變,大勢已去”。
1856年3月,石達開在江西大敗湘軍,至此,湘軍統帥曾國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經陷入太平軍銅牆鐵壁的四面合圍,對外聯絡全被切斷,可惜石達開於此時被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接下來石達開又大破江南大營,解除了清軍對天京三年的包圍。
同年9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天京爆發內訌,東王楊秀清及其部下2萬餘人被殺害。石達開聞訊,從湖北趕回天京,因嚴責韋昌輝濫殺無辜,將被加害,即縋城逃出天京,但家眷被殺。到安慶後,便起兵回京靖難。天王洪秀全迫於形勢,處死韋昌輝,並詔令石達開回京輔政。石達開回天京後,深受滿朝文武擁戴,被尊為“義王”。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面,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但天王
-
6 # 當代曹植
石達開加入拜上帝教本身就是最大的錯誤,邪教亂我中華,打擊儒家,試圖在中國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雖未能成功,卻使中國人口減少1.9億,江南幾成廢墟,清朝國力大大受損,耽誤了清朝改革開放,俄賊還趁機佔領外東北與外西北,使國家遭受巨大損失。
世界三大戰爭災難:太平天國運動,一戰和二戰。
石達開的一生,實際上是大起大落的。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被封為翼王,在定都天京後,石達開數次擊敗宿敵湘軍。並且,“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更是成為了太平天國唯一的攝政王。石達開執政後,太平天國在軍事上的逆勢,近乎全部被逆轉。由此可見,石達開在軍政事物上是具有大才的。
但是,洪秀全因為此前受到了“天京事變”的影響。所以,在後來便封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為王,以此來分化掣肘的石達開的權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石達開盛怒出走天京。這段歷史,往往會被當做“天京事變”的延續。同時,針對石達開出走這件事,後世也是議論紛紛。那麼,歷史上石達開出走的做法到底正確嗎?
首先,我們從石達開個人的角度上看,他的出走明顯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這樣的情況,主要體現在出走的倉促上。因為出走後的石達開根本沒有任何戰略規劃,甚至存在著很大的輕敵思想。這樣的情況,在1857年出走後尤為明顯,他先是率領軍隊馳援江西,後又在1858年率軍經略浙江。最終,這個曾經的常勝將軍,儼然變成了,一個屢敗屢戰的將軍。無奈之下,石達開只好率軍,回師廣西。
因為,受到戰略上的缺失以及輕敵思想的影響,石達開在出走後,顯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如果,其不選擇出走的話,僅是在朝中運籌帷幄,顯然要更好一些。但是,出走後的石達開在性格上,也有著很大的變化。這樣的情況,在於石達開的屢戰屢敗,部隊的補給問題上。很多人都勸石達開率軍隊東歸,但是石達開卻始終紋絲未動。這樣的情況下,最終使得他自己,在大渡河陷入了絕境。
同時,這次出走從全域性角度出發,也是錯誤的。首先,從太平天國的內部來說,這是一次極大的分化,這次分化使得太平天國的內部,本就因為“天京事變”受到影響的凝聚力,進一步趨於瓦解。因為,那個時候的天平天國內部,眾多人士都視石達開為頂樑柱,這個頂樑柱一走,一時間整個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這也是洪秀全,在得知石達開出走後,為何緊忙寫信勸說石達開歸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石達開的出走,使得剛剛扭轉一些的局勢,又變得惡劣了起來。石達開離開天京的時候,使得整個天京城的防衛,都空虛了起來。並且,各個戰場也因為天平天國內部的權力掣肘,在各個戰線發起了反擊。尤其是,此前石達開翼殿將士的駐地,在其出走後紛紛跟隨,這就使得太平天國的戰場局勢迅速惡化。雖然,後來經過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的苦戰,局勢稍有好轉。但是,石達開的離開,還是使得當時太平軍的力量,被極大的虛弱。
歷史就是這樣,石達開的負氣出走,所造成的後果,千載難以贖回。從很大程度上說,石達開離開天京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在他出走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就已經被註定。
綜上,石達開的出走,使太平天國陷入分裂,有利於清朝乃至全體國民,但是,不利於石達開與太平天國。對於他而言,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出走,發動兵變,軟禁天王,自己總攬朝綱,說不定還能打敗清朝做皇帝。當然,如果真是這樣,百姓又要遭殃了,中華文化也要萬劫不復。
-
7 # 江南柏舟
首先,要分析一下石達開的優勢和劣勢。
軍事上,正如“江南大營”統帥向榮所言:“翼賊最膽怯”。翼王石達開擅長打運動戰,擅長在大範圍內機動作戰,而不能打血戰、惡戰,沒有孤注一擲之決心、意志力,這也是他兵敗大渡河,被迫主動“請降”,落得全軍覆沒之根本原因。
政治上,石達開的政治智商很低,本來,洪秀全受到楊秀清的壓迫,密詔韋昌輝和石達開進京,石達開知道這是對付楊秀清,在和韋昌輝約定的情況下,卻不按時回京,讓韋昌輝獨自承擔天京事變的責任,看似精明,實則愚蠢,此舉不但斷送了韋昌輝,也讓洪秀全在心底裡失去了對石達開的信任。
軍事上,石達開的統一戰線做得極為差勁,他一點都沒有考慮到當地人的利益,由此導致地方武裝完全倒向滿清一邊,進攻自己,這也是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的關鍵原因之一。
鑑於以上情況,石達開能做的正確做法不多。
一、全心全意輔佐洪秀全,甚至在洪秀全安排其兄弟欺負石達開時,石達開也只能容忍,這樣,或許可以推遲太平天國覆滅的時間,在洪秀全死後,或許石達開有機會東山再起。
二、既然要出走,那就必須徹底放棄太平天國那一套,自立門戶,自定政治口號,自行選擇任命能夠與自己能力互補的人才輔佐,這樣,或許可以避免慘劇,但最終的滅亡仍然不可避免。
三、自立門戶後,上策是走安徽,進河南,佔據陝西關中平原,扼守潼關,向南佔領漢中、四川,再看洪秀全的形勢,進則出三峽攻取湖北策應,退則坐觀洪秀全成敗,待洪與清兩敗俱傷,再坐收漁利。
四、下策是走向西南,而不是留在四川,而是進向雲南,佔據中緬邊境,執行割據,建立穩定的根據地,伺機再出兵四川,爭奪天下。
回覆列表
天京事變之後,最初洪秀全分封的東南西北諸王皆死,只剩下石達開一枝獨秀,成為了天國最有威望的將領。在洪秀全及洪家兄弟的排擠下,石達開負氣出走,選擇了最壞的一條路。其實當時石達開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一是趁機取代洪秀全,晚年洪秀全昏庸荒唐,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銳氣,如果石達開當上天王,可能天國的命運會改寫。二是立足江蘇,並在全國發展實力,開闢更多根據地,多點開花,讓清政府防不勝防。三是與列強國家合作,共同對付清政府,如果得到列強的先進武器和資金支援,清軍將無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