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一月的肖邦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的將領,由於他和陳玉成等年輕將領的努力,使得太平天國雖然遭受了“天京事變”的內訌鉅變,但是起義軍的根脈並沒有散,而是艱難地延續了下來。
(洪秀全)
要知道太平天國後期所遭受的打擊是沉重的。可以說,清朝政府幾乎是集中了全國的兵力,誓要把太平軍全部剿滅。李秀成等將領憑著自己的膽識勇氣和謀略,挑破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實在是功不可沒。
太平天國最終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為戰略上的失敗也是明顯的,這其中就包括洪秀全不同意李秀成的天京解圍作戰方案。
洪秀全為什麼不同意李秀成的天京解圍作戰方案呢?我認為主要有這兩點:
第一,洪秀全缺乏全國性的戰略大眼光。在太平天國興起的初期,洪秀全利用清政府腐敗、百姓流離失所,以及“拜上帝教”的宗教方式,迅速把隊伍拉起來。不管他這種拉隊伍的方式對不對,但是讓太平天國興起,他是功不可沒的。但是當洪秀全已經建立起一個政權,並且是一個不但想和清朝政府分庭抗禮,甚至是取清政府而代之的政權的時候,那就得要有一個奪取全國勝利的戰略大眼光。包括推進的路線、兵力的部署等等。但是很顯然,洪秀全是缺乏這種眼光的,在戰略上,他幾乎完全沒有規劃,只能是被動挨打。
(李秀成)
李秀成提出的天京解圍作戰方案,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不把兵力全部集中在天京,形成一座孤城,而是分散到三個地方,形成可以互相呼應的犄角之勢,這樣配合,才能夠打敗清軍。沒有戰略眼光的洪秀全,顯然看不到這樣的好處。
第二,洪秀全疑心病深重。在經歷天京事變,楊秀清想奪權,韋昌輝想奪權以後,他就變得誰也不信。本來,石達開是最忠誠最值得他信賴的一位戰將,但是當石達開鞍前馬後兢兢業業為天國謀勝利的時候,不自信的他,卻多方猜疑石達開,掣肘石達開,最後把石達開逼走。他對李秀成,也抱著同樣的看法。他之所以要封李秀成為“忠王”,就是要李秀成完完全全忠於他。所以後來,當李秀成反對洪秀全封他的兄弟為王的時候,他乾脆把李秀成的“忠王”給撒了。只是後來,由於戰爭形勢所迫,他必須要再次利用李秀成這位干將的時候,又才把他提起來。
(石達開)
所以,當李秀成在天津解圍作戰方案中提出,不把兵力全部撤回天京,只向天京供應糧食等補給的時候,洪秀全首先想到的,並不是李秀成優良的作戰方案,而是李秀成想造反,想取代他自立為帝。所以他什麼也不管,嚴令李秀成必須回到天京。結果讓自己走上了絕路。
太平天國的失敗,可以說,讓李秀成氣恨難平。當李秀成在抓捕以後,他迫不及待就寫上了自傳,把太平天國失敗的教訓總結出了十條。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要犧牲的,他必須把這個話告訴後人。可嘆的是,曾國藩兄弟卻把李秀成的這個做法,汙衊為是在寫投降書,讓李秀成在洪秀全那裡受了憋屈以後,又在曾國藩那裡再受憋屈。
-
3 # 笑談百家
核心提示: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讓城別走”。此議遭洪秀全嚴厲斥責:“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者乎!”
1862年夏1862年11月底【破圍天京】
李秀成奔救天京,曾國荃身受槍傷
1862年夏,湘軍和太平軍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攻防作戰。湘軍遭受太平軍環逼圍攻,自知戰役態勢十分不利,於是構築高牆深溝,堅守營盤,確保在天京城下的立足之地。結果,太平軍雖以優勢兵力數度進攻,但均以失敗告終。
9月14日,忠王李秀成經過多方努力,終於開始瞭解圍天京的大規模戰略性戰役行動。李秀成調集了14個王共計60萬(實約30萬)大軍,從各個方向奔赴天京。10月13日,李秀成親自率領主力進攻雨花臺曾國荃軍。
10月18日,太平軍圍攻曾國荃部6晝夜後,攻勢有所減弱。曾國荃下令陣前反擊,突破太平軍4座營壘。忠王李秀成也感到由於戰線拉得太長,無法獲得顯著效果。於是又收回兵力,專攻東路。湘軍擋住了太平軍最初全面進攻的猛烈攻勢,戰局趨於相對穩定,戰役轉入第二階段。
東路方山一帶是曾國荃的中軍所在,也是太平軍的主攻方向。18日起,太平軍進逼湘軍營壘,洋槍洋炮不絕如縷;同時採取挖掘地道、填埋炸藥的方法破壞湘軍營壘。湘軍拼死抵禦,曾國荃親臨戰場,被飛來的槍彈擊傷面頰,副將倪桂陣亡。
10月23日,侍王李世賢從浙江又率三四萬人來援,太平軍士氣大振,加強東路攻勢,遂與湘軍形成第一次決戰高潮。11月26日,由於曾國荃軍抵抗十分頑強,李秀成軍三鼓而竭,不得不下令撤圍。
1862年12月1863年6月【錯失良機】
李秀成分身乏術,錯失“進北攻南”最佳戰機
天京破圍戰失敗,天王洪秀全十分惱怒,嚴詔忠王李秀成進京,革除忠王爵位。然後令李秀成率領大軍渡江北進,實行“進北攻南”的新戰略。
應該說,“進北攻南”的新戰略有其合理和可行之處。但李秀成對洪秀全缺乏信任,認為此計一定是天王周圍的佞臣所出,目的就是“忌我之勢,密中暗折我兵”。李秀成的消極態度使湘軍再次贏得戰機。1862年12月1日,李秀成派部將章王林紹璋等作為先頭部隊自天京下關渡江北上。李秀成自己卻沒有隨軍北上,而是在1863年1月11日離開天京,匆匆返回蘇州根據地處理政局。
李秀成要討伐叛軍而滯留蘇州,此時西線戰場又頻頻告急,他分身乏術,又不得不西返天京。這樣來回折騰到2月27日,李秀成才親率號稱50萬(實20餘萬)的大軍自天京下關、中關渡江開始北上。從決策“進北攻南”到太平軍主力北上,3個月過去了,戰機已失。
在這3個月之內,曾國藩基本摸清了太平軍北上的戰略意圖,並從各地調集援軍佈局皖北。
北上戰略目標未完成,李秀成奉命回援天京
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率領大軍北上。太平軍攻克浦口和江浦,再次掌握了天京北面門戶,打通了與江淮、皖北間的重要通道,使得皖北江淮戰場和天京戰場連成一氣。
按預定作戰計劃,李秀成率部轉戰皖北的戰略目的是佔據皖鄂要衝,與扶王陳得才部會師,在長江中游荊楚地區牽制下游湘軍,以解天京之圍。不料,由於受到連年兵災,安徽各地民生艱難、糧食缺乏,其時又是青黃不接之時,太平軍就地取食難以維持,被迫放棄原定作戰計劃。湘軍一路圍追堵截,步步緊逼。再加上捻軍張樂行部已被清軍擊敗,軍威不振。扶王陳得才部亦立足不住,退回陝西。北進與陳得才部、張樂行部會師的第一個戰略步驟基本無法實現,使太平軍西進皖鄂、接通中原、回馬荊楚的戰略意圖陷入絕境。
北部沒有了後顧之憂,清軍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南面來。6月13日,曾國荃軍在雨花臺發動攻勢。天京局勢危急,洪秀全急令各軍回援天京。
1863年6月1864年7月【天國終結】
拿下九洑洲,曾國藩判斷戰機已成熟
1863年6月,就在天王詔令李秀成回師渡江之時,湘軍緊縮了江北包圍圈,率先攻克江浦、浦口,再攻九洑洲。
九洑洲當時是天京北側緊靠北岸的江中島嶼(現已與北岸相連),既是控制長江天京上下游水上交通的鎖鑰,又是天京北方門戶,是天京與北方戰區的陸上戰略通道。李秀成北進大軍南渡回師時,正值初夏,長江發大水。太平軍南渡困難重重,死傷慘重,溺死者數以萬計,未來得及過江的太平軍只得棲身九洑洲。九洑洲被江水淹沒,一片汪洋。湘軍水陸協同,輪番攻擊,於6月30日對九洑洲發起總攻,並最終取勝。至此,長江北岸太平軍各要點完全為清軍佔領,長江南北通道和上下游江面完全被湘軍控制,天京的水上糧道完全被截斷,城內糧食危機越來越嚴重。曾國藩判斷形勢,戰場主動權已向清軍傾斜,確信圍攻天京的戰機已經成熟。
蘇州、天京同時告急,李秀成疲於奔命
形勢萬分危急時刻,天京城內依然無法凝聚一心。6月28日,李秀成還離開天京趕往蘇州,此時淮軍已直接威脅蘇州城。6月30日,九洑洲失陷。洪秀全催逼李秀成返京。李秀成再度折回。
7月16日,曾國荃率軍開始進攻天京城東南的印子山。7月19日夜,湘軍在三更時趁著夜幕進攻山頂石壘,凌晨時攻下山頂。22日,李秀成率領洋槍隊萬餘人再次反攻印子山,雙方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最後太平軍失利而退。湘軍又趁勢前出佔領了七橋甕,離通濟門的城垣不足3裡。
8月6日,李秀成組織天京守軍再次出城反擊,均以失敗告終。14日,李秀成再次組織太平軍反擊城北清軍,以西瓜炸炮猛攻下關劉連捷營壘,又敗。此時,蘇州戰場也頻頻告急。李秀成要求回蘇,洪秀全堅決不準離京。李秀成再三懇請之後,洪秀全要他“助餉十萬”,方準東去。李秀成馬上變賣自己的各項財產,湊齊了10萬保證金,換得了40日“假期”。
湘軍開進孝陵衛,洪秀全坐等“天兵”
湘軍步步緊逼,逐漸縮小合圍天京的包圍圈。太平軍外圍要點江東橋、上方橋接連失守後,趕忙加強天京城東和城南防禦,堅守近郊的最後一道營壘。
10月31日,湘軍總兵朱南桂等部偷襲博望鎮成功。至11月初,湘軍完全攻佔天京城東南紫金山至七橋甕近城地帶,下一步就要攻城了。為保護天京城東最後之防禦要點孝陵衛,太平軍緊急調兵、主動出擊,由護王陳坤書等率軍從朝陽門(今中山門)、太平門殺出,在紫金山南、東、北三面與湘軍激戰,終不敵,退回城內。
11月25日,曾國荃部進扎城東孝陵衛。這時,湘軍已攻破天京城外的幾乎所有要點。太平軍據守的城外要點僅有位於紫金山頂的天堡城、山西側的地堡城、城北的神策門、與紫金山地堡城互為犄角的太平門。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讓城別走”。此議遭洪秀全嚴厲斥責:“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者乎!”
湘軍攻佔地堡城,天京已是囊中物
1863年12月,蘇州、無錫等城相繼失守,太平天國失去東面屏障。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佔了紫金山的天堡城。3月2日,曾國荃部進至太平門、神策門外紮營,完成對天京的最後合圍。
5月30日,洪秀全因病撒手西去,16歲的兒子洪天貴福繼位,一切軍政事務統歸李秀成執掌。軍政大權終於統一,但為時已晚。
7月3日,湘軍攻佔天京城外最後一個制高點地堡城。
7月18日深夜,李秀成見湘軍攻城在即,選派1000餘人偽裝湘軍,從太平門衝出城去,想破壞附近清軍開挖的填充炸藥的地道,不料被湘軍識破,只得退回城內。7月19日晨,湘軍炸開了太平門附近的一段城牆,而後蜂擁而入。
李秀成帶上幼天王從旱西門(今漢西門)突圍,為湘軍陳湜部所阻,只得轉上清涼山。入夜後,折回太平門,偽裝成湘軍從城牆缺口處衝出去,向孝陵衛方向突圍,混亂中與幼天王失散。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他寫完供詞後,被曾國藩殺害。
-
4 # 天宇的文史情懷
李秀成提的建議當然是好的,可這麼做風險太大,如果洪秀全同意這提議,那就意味著洪秀全要獨立面對清軍,當時南京城內的太平軍可以說早就兵無鬥志,哪打的過清軍。
還有一重要原因由於洪秀全在南京享受多年,已經吃不了苦,當李秀成提出讓城別走的建議時,也被他拒絕,如果洪秀全同意在南京沒完全合圍之時李秀成應該可以保護洪秀全殺出重圍,以洪秀全李秀成的號召力,東山再起也是可能的。
歷史時由勝利者寫的
-
5 # 萬歲1148858845
政治領袖的思維永遠與軍事將領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比如當年普魯士擊敗奧地利之後從國王到各級將領無不歡欣鼓舞,信心滿滿,意圖擊破維也納,奪取奧地利,但是俾斯麥從統一德意志的大局考慮認為普魯士不會陷入與奧地利的戰爭中,進而影響最終的目標,結果他力排眾議,說服國王果斷與奧地利議和!同理洪秀全拒絕所謂的讓城別走也是出於政治考慮,如果作為集宗教信仰,政治領袖,軍事統帥於一身的天王在滿清走狗的攻擊下逃離首都必然導致其形象的坍塌,進而影響天國的命運,此外他也已經清楚自己的身體不好,恐怕無力支援這樣劇烈的遷徙作戰,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恐怕滿清必然宣揚天王是被清軍擊斃,一旦如此天國必然人心士氣沮喪,潰散!兩害相權取其輕
-
6 # 國家人文歷史
提到太平天國運動,幾個名字如雷貫耳,其中就有“忠王”李秀成。年輕的李秀成參加太平軍後,機智勇敢、驍勇善戰,很快從一名普通計程車兵晉升為青年將領。在天京變亂後,他力撐危局,二破江北、江南大營,中興了太平天國,更是憑一身肝膽在太平天國後期鞠躬盡瘁,艱苦支援。
1862年,湘軍浩浩蕩蕩直犯天京,李秀成結合時局形勢,向洪秀全提出了“先以糧食、彈藥援京,兩年後與敵人決戰”的作戰方案。然而卻換來了天王"三詔追救京城,何不啟隊發行?爾意欲何為?爾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詔,國法難容!" 的嚴厲斥責。洪秀全拒不採納李秀成的解圍方案,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這個方案有悖於洪秀全的戰術思想。洪秀全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一開始就報有推翻清政府的宏圖遠志。隨著太平天國的蓬勃興盛,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都達到了非常充盈的程度,雖經歷了一些列變故,然而太平天國的實力仍然存續。洪秀全早已沉浸在太平天國兵強馬壯,大可與清軍正面硬磕的戰術思維中,面對李秀成提出的“縮頭”建議,自然是不齒的。
二是洪秀全好面子。洪秀全靠拜上帝教起家,後自封天王,幾十萬追隨者為他馬首是瞻,天京之圍並不能卸下洪秀全的偶像包袱,我天王說一,你誰敢說二?就算認為你說的有些道理,也不願意任你調遣。此時的洪秀全已近乎剛愎自用,李秀成的策略雖有道理,但無疑是在向清軍傳遞天國膽怯的訊號,洪秀全當然不幹。
第三是洪秀全已失去對劉秀成的信任。洪秀全在經歷天京事變等風波以後,幾乎失去了對任何人的信任,尤其是對高階將領的信任。李秀成功高蓋世,洪秀全必然對他多有猜疑,這種猜忌從先前洪秀全對李秀成的打壓中就能看出一二。李秀成的解圍方案,不把兵力全部撤回天京,只向天京供應糧食等補給,這無疑陡增了洪秀全心中的猜忌。洪秀全當即逼問 “爾意欲何為?”正是對李秀成方案初衷的不信任,擔心李秀成藉此機會成為第二個楊秀清,因此斷然不肯同意。
1862年5月底,滿清江蘇布政使曾國荃所部湘軍陸師20000餘人進駐雨花臺,與此同時滿清兵部侍郎彭玉麟所部湘軍水師進泊護城河口圍攻天京。天王洪秀全急詔在蘇南的忠王李秀成等大將回援天京。1862年6月,忠王李秀成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議定:先以糧食、彈藥援京,兩年後與敵人決戰的作戰方案。
為何洪秀全不採納這一方案呢?
回覆列表
1862年夏1862年11月底[破圍天京]
李秀成奔救天京,曾國荃身受槍傷
1862年夏,湘軍和太平軍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攻防作戰。湘軍遭受太平軍環逼圍攻,自知戰役態勢十分不利,於是構築高牆深溝,堅守營盤,確保在天京城下的立足之地。結果,太平軍雖以優勢兵力數度進攻,但均以失敗告終。
9月14日,忠王李秀成經過多方努力,終於開始瞭解圍天京的大規模戰略性戰役行動。李秀成調集了14個王共計60萬(實約30萬)大軍,從各個方向奔赴天京。10月13日,李秀成親自率領主力進攻雨花臺曾國荃軍。
10月18日,太平軍圍攻曾國荃部6晝夜後,攻勢有所減弱。曾國荃下令陣前反擊,突破太平軍4座營壘。忠王李秀成也感到由於戰線拉得太長,無法獲得顯著效果。於是又收回兵力,專攻東路。湘軍擋住了太平軍最初全面進攻的猛烈攻勢,戰局趨於相對穩定,戰役轉入第二階段。
東路方山一帶是曾國荃的中軍所在,也是太平軍的主攻方向。18日起,太平軍進逼湘軍營壘,洋槍洋炮不絕如縷;同時採取挖掘地道、填埋炸藥的方法破壞湘軍營壘。湘軍拼死抵禦,曾國荃親臨戰場,被飛來的槍彈擊傷面頰,副將倪桂陣亡。
10月23日,侍王李世賢從浙江又率三四萬人來援,太平軍士氣大振,加強東路攻勢,遂與湘軍形成第一次決戰高潮。11月26日,由於曾國荃軍抵抗十分頑強,李秀成軍三鼓而竭,不得不下令撤圍。
1862年12月1863年6月[錯失良機]
李秀成分身乏術,錯失“進北攻南”最佳戰機
天京破圍戰失敗,天王洪秀全十分惱怒,嚴詔忠王李秀成進京,革除忠王爵位。然後令李秀成率領大軍渡江北進,實行“進北攻南”的新戰略。
應該說,“進北攻南”的新戰略有其合理和可行之處。但李秀成對洪秀全缺乏信任,認為此計一定是天王周圍的佞臣所出,目的就是“忌我之勢,密中暗折我兵”。李秀成的消極態度使湘軍再次贏得戰機。1862年12月1日,李秀成派部將章王林紹璋等作為先頭部隊自天京下關渡江北上。李秀成自己卻沒有隨軍北上,而是在1863年1月11日離開天京,匆匆返回蘇州根據地處理政局。
洪秀全憋出了4個字:朕有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