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風都知事
-
2 # 地理大觀
01
地理學科特點
文理相容,學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
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
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
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02
學習思維
1.類比思維法
類比思維主要透過聯想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把已經熟知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思維經驗與所研究的地理現象、過程相聯絡,找出它們的相似性,並用類似方法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如講到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時,要有意識與等高線相對比來進行理解。
2.聯想思維法
在學習地理知識點的過程中要從已知的地理概念出發,將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絡起來的思維過程。
聯想有“縱比”和“橫比”兩種發散形式。
縱比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如地殼的演化史,可比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階段的不同。
橫比是由此地理事物與彼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如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帶與我國臺灣自然帶的比較。
3.排除思維
在平時做題練習和考試的過程中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根據現有材料作出一系列題目、圖例提供的資訊進行假設,然後透過驗證,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腳的假定最後留下較為合適的選項,這種做題思維在其他科目中也是適用的。
4.形象思維法
這是利用自然形象進行思維的方法。如在對地圖進行記憶時,由於地圖引起的形象思維,主要有三種因素:一是空間關係,如地圖的範圍,經緯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脈、河流、島嶼等;三是圖例符號,如地圖上的顏色、等高線、表示城市的圓圈等。透過對地圖的觀察,會從三方面引起形象思維活動,有利於形成對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想象,有利於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03
學習方法
1.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型別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
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檢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影象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
又如,“世界城市化的程序”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套件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誌。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
地理內容紛繁複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熟記;
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鐘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
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佈”,“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幹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資料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
2.知識聯絡,融會貫通
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
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透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
也就是說,應側重於透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匯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
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
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複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
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誌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佈、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割槽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詢區域地圖或複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絡,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3. 總結歸類,知識遷移
地理知識很多,命題方式也很靈活,不像政治、歷史一樣很多問題的答案在課本上可以找到,地理的學習,說到底就是一個方法的學習,所以地理成績的提高必然要求掌握方法與技巧。
錯題的整理總結歸類和知識的靈活遷移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會總結歸類就是要用好錯題本,分析做錯的原因,並搞清楚正確答案的合理性,整理完之後還要從頭到尾經常看。
地理綜合題的答案具有格式化、型別化的特點,又往往和課本知識緊密相連,所以在學習中要善於總結每個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形成的區位條件或影響因素,並對照課本找準知識的對應點,以後凡是這類問題,就可運用這種模式“因題制宜”並結合具體的地理背景加以改動,就能獲得較高的分數。
4. 重點知識的批註和整理
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好學習“痕跡”批註,指在進行地理知識點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內容進行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加以標記,其好處在於:在形式上,它能隨讀隨寫,不受約束,往往迸發出思想的火花;
在作用上,它能夠在每個人的知識水平、感知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有效地激發其個性思維。
地理高考綜合題的評分標準主要是採點給分,這就要求在平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把重點字詞勾畫出來並重點記憶,同時在學習和做練習的過程中加以利用。
透過老師對知識的傳授、講解、分析,學生對重點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要真正做到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除了必要的作業與練習外,還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反思。
歸納是形成知識體系的過程,以形成掌握知識的體系;整理是對知識取捨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中重點的進一步提煉的過程,這樣學習的重點將會更突出;
反思是提升自己能力的過程,是對某類問題再認識的過程,這將會更好地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以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5. 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
(1)要有答題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試題,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識、原理或技能解決它。
在進行組織答案的過程中要下意思去分析考題考的是什麼知識點,相關拓展延伸的小知識有哪些,這樣就可以儘可能完善答題。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響因素,比如,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組成要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這類知識容易出問答題,我們可以用“要素分析法”來解決。
第一,好好審題(用咬文嚼字的態度去審題);
第二,寫出做題理論(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等);
第三,挑選符合題意的資訊(資訊從材料中來,從學過的知識中來);
第四,表達(用專業術語回答;若是簡答題,分條回答;先主後次;要注意是簡述還是詳細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學們要學會不斷總結答題技巧。如果你經常對某種型別的題目很苦惱,可以與同學們交流溝通,開啟思路,理清考查的知識點,也可以與老師交流對策,加深理解。
6. 建立自己的學習模式
正確的學習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但學無定法,方法要因人而異,不能照搬。
無論哪一種方法都必須做到專注、高效、從容、自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學習思考的行為模式,適合他人的學習方法,未必適合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建立自己的學習理念與方法。
04
注意事項
1.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 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
② 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對這類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時空分佈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製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製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⑷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2.怎樣高效地掌握上述學習重點內容
⑴用理科思維的方法學習自然地理。
① 充分運用圖解法,從三維空間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
② 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⑵注重各類地理圖表的表達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關係。
⑶用文科思維方法學習人文地理。所謂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冊的內容。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自然地理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它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生產活動,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沿著這樣的軌跡發展,人類目前面臨的怎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從經濟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佈局的合理性、科學性,這部分可能與政治課的內容有較多的聯絡,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地理學習上來。
05
地理學習的步驟
(一)書本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積極思考。
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地理中常識所佔比例較初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化,更加複雜,理解難度增大;
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範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所以,一定抓緊學習的主陣地課堂。
1.依綱課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視覺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
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絡,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複習中要跳出教材的侷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
如: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範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分佈(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矽、鋁、鐵、鈣、鈉、鉀、鎂
(二)練習
在熟悉書本的基礎上做練習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類的知識題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達時要注意簡明和清晰,因為這部分內容往往涉及簡答題。
而理科類的題目通常是難點,特別是計算的部分,做這類題可以進行專題式的訓練,對每一種型別題進行專門訓練,並在訓練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長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錯的效果。做練習貴在精而不是多,做題是檢查書本知識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題時不清晰或出現錯誤,立即查書並記住是很重要的。
(三)考試
考試。每次考試都是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好辦法。在考試中發現自己知識的缺陷後糾正是使自己進步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要學會從考試中摸索出重點和規律。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更有針對性。
-
3 # 裴富強老師
學好地理很簡單。關鍵是你要找對方法,地理其實難。主要在計算那一塊兒,其餘部分我覺得當成是在書本上旅遊啊,挺有趣的
-
4 # 會過日子俠
高中地理?其實這是一個有上限的學科,再怎麼挖掘也會隨著科技的發展都變得顯然意見了起來。
我上高中的時候分文理科,但是沒有分課前,地理基本滿分,因為東西就那麼多,理解不了的背下來就行,畢竟答案沒有太大延伸性,只要自己努力,把對應的知識點穿成一條直線,都可以聯絡起來,地理也就吃透了!
如果出去補課的話不建議,因為效果不大,有可能效果還不如學校裡面的聽課效果,建議多讀地理雜誌,趣味科普,然後將知識點串聯,地理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希望幫得到你!
-
5 # 在時間裡活著
地理這個東西,除了死記硬背,還是有學習方法的。
你可以把它編成歌,或者排成朗朗上口的小調子,兩個人一答一問,互相背。
不,還有一個方法,多看看旅遊雜誌,遊記,新聞。
回覆列表
你的意思是學不好嗎?
地理是一門文科和理科的交叉學科,需要記憶和理解並重。高中地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洋流,地球自轉和公轉等知識點。
這些需要背誦加理解,知識點不是很多,多積累很快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