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7
回覆列表
  • 1 # 黃曉紅果果

    如何給馬鈴薯澆肥,首先要了解馬鈴薯的特徵特性,需肥的特點以及對栽培環境的需求。

    ①馬鈴薯的特徵特性

    馬鈴薯就是平時大家說的土豆,它屬於高澱粉的塊莖類作物,它的生育期包括了分苗期,塊莖的形成期與增長期,最後是澱粉積累期。馬鈴薯是由塊莖繁殖生長的,它的形態會因為品種的不同而有差異。

    馬鈴薯株高在50~80釐米,它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個部分,塊莖是圓形,卵圓形,或者是長圓形。薯皮顏色是白色,黃色,粉紅,紅色或者是紫色,薯肉為白色,淡黃色和是由種子長成的植株形成細長的主根和分枝的側根,而由塊莖繁殖的植株則是沒有主根的。它只有鬚根系。

    馬鈴薯塊莖水分多,脂肪少,維生素種類含量特別高,單位體積的熱量是相當低。

    ②馬鈴薯需肥特點

    有資料顯示,每生產1000公斤的馬鈴薯需要吸收純氮是3.5~5.5公斤,五氧化二磷是2.0~2.2公斤,氧化鉀是10.6~12.0公斤。氮磷鉀的比例是4.5:2.1:11.3,或者是1:0.5:2.5。從這裡可以看出馬鈴薯需要鉀肥的量是比較大的,是一種典型的喜鉀作物。

    馬鈴薯吸收氮磷鉀的數量和比例會隨著生育期的不同而發生變化。苗期是馬鈴薯的生長期,這個時期馬鈴薯植株吸收的氮磷鉀分別是整個生育期的18%,14%,14%。前期養分的來源主要還是有馬鈴薯的種薯來提供,當種薯發了新根以後,從土壤和肥料中吸收養分。塊莖形成期所吸收的氮磷鉀分別佔到了總量的35%,30%,29%,並且是吸收的速度是很快的。這個階段供肥的好壞會直接影響馬鈴薯結薯的多少的。到了塊莖的增長期,主要還是以塊莖的生長為主的,這時植株吸收的氮磷鉀分別會佔到總量的35%,35%,43%,而養分的需要量是最大的,吸收養分的速度是僅次於塊莖的形成期。

    澱粉積累期葉中的養分會向塊莖轉移的,這時莖葉逐漸的會枯萎,養分的吸收也會減少很多,這時植株吸收氮磷鉀則分別佔到養分總量的12%,21%,14%,這個時間,供應一定的養分對塊莖的形成和澱粉積累有著重要的意義。

    馬鈴薯在整個的生育期中,如果氮肥過於多(尤其是生長期)也會促進植株的徒長,組織柔嫩,會推遲塊莖的成熟而使產量降低。

    磷促進植株生物健壯,可以提高塊莖的品質和耐貯性,同時增加澱粉的含量,提高產量。如果磷不足,那麼植株和葉片就矮小,當然光合作用會減弱,導致產量降低,薯塊就容易發生空心鏽斑,硬化,不易煮爛,當然是會影響食用的品質。

    鉀是能夠促進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會加速養分的運轉,讓塊莖中澱粉和維生素的含量增多。如果出現了鉀不足的時候那麼植株生長就會受到抑制,表現出來的是地上的部分矮化,節間變短,株叢密集,葉片小從暗綠色逐漸地變成了古銅色,葉緣變成了褐色最後是枯死,這時馬鈴薯薯塊多半是呈長形或者是紡錘形,食用的部分呈灰黑色。還有一點就是馬鈴薯對於硼,鋅都是比較敏感的,硼是有利於薯塊膨大,防止龜裂,對於提高葉片的淨光合速率是有著特殊的作用。

    ㈢馬鈴薯栽培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①溫度

    馬鈴薯在4℃以上它的塊莖的芽就可以開始萌動,在0℃以下塊莖會受凍。馬鈴薯塊莖貯藏的最佳溫度在0~4℃。馬鈴薯是比較喜歡冷涼氣候的作物,塊莖上面的芽最適合的萌發溫度是在12~16℃,在18~25℃的時候發芽是很快的,但這種方法長成的幼苗苗體是很弱的。塊莖發育的適宜的土溫是16~18℃,最好是不要超過21℃是為最好的。如果高於25℃時是不利於塊莖膨大,甚至是會停止生長的。

    ②水分

    塊莖形成期是需要水分最多的時候,在結薯的初期和盛期,要求土壤的相對持水量是在70%~80%是比較適宜的。到了結薯的末期,土壤的相對持水量是60%時是比較適宜的。所以說早熟的馬鈴薯品種在地上部孕蕾期到開花的末期,莖葉會迅速生長,塊莖大量的形成是需水量最大的。

    中熟的品種在開花後一直到莖葉停止生長前的的整個階段,都是屬於膨大期的。他比早熟期的需水期是更要長的。

    馬鈴薯是喜光的作物,在生育期間,如果光照強度不足或者是栽培過於密,會出現莖葉的徒長,導致塊莖形成推遲抗病能力降低。日照時間的長和短,直接會影響植株的生長和塊莖的形成。長日照是可以促進莖葉的生長和現蕾開花的,而短日照是有利於塊莖的形成的,如果每天11~13個小時的日照下,莖葉發達,它的光合作用也是很旺盛,塊莖的產量也是比較高。

    ④土壤

    馬鈴薯適宜於表土深厚,結構疏鬆,排水透氣良好,並且是富含有機質土壤來種植。,比如說壤土或者是沙壤土。如果土壤黏重會影響根系的發育和塊莖膨大,導致塊莖畸形,芽眼就凸出,薯皮會粗糙。馬鈴薯是適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在鹼性的土壤中馬鈴薯容易的瘡痂病。

    馬鈴薯正確的澆肥方法

    馬鈴薯的施肥技術應該遵循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並適當的追肥的原則。

    沒玩了

    ①基肥

    馬鈴薯是塊莖的作物,它喜歡疏鬆的沙性土壤,要求氣候是涼爽的。基肥應該重施,用量一般情況下要佔總施肥量的2/3以上,氮肥的用量大約要佔到50%,必須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再補施一定量的化肥,特別是磷肥和鉀肥。這樣是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的。有利於植株生長和結薯。

    具體的施肥量是:建議每畝地施入有機肥是2500公斤,尿素是15公斤,過磷酸鈣是20~30公斤,鉀肥是10~12公斤。或者是高氮高鉀型的複合肥40~60公斤,如果是在高產的地區要適當增加施肥量。基肥的施用方法是在種植前進行溝施或者是穴施,注意化肥要施於離開種薯2~3釐米處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和種薯出現直接的接觸,在施肥以後要蓋土。

    ②追肥

    ◆黏土,壤土地追肥

    ❣團棵期

    建議每畝地追施三元素的複合肥20公斤加硫酸鉀7.5公斤。施用的方法是開溝條施或者是挖穴點施都可以。要注意在施肥後必須要先用細土覆蓋避免揮發產生損失,然後再澆水,有利於溶解。

    ❣塊莖膨大期

    建議每畝地用三元素複合肥3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混合來追施。

    ◆沙土地追肥

    在齊苗以後,每隔15天左右,每畝地要用三元素複合肥12~15公斤,進行追施,共要追施3~5次。追施的方法是開溝或者是挖穴,在施肥以後要用土覆蓋。然後再澆水,也可以在雨後來追施。

    馬鈴薯在開花以後,主要是以葉面噴施磷鉀肥,建議每畝地葉面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如果要是缺氧的話,可以增施100~150克的尿素,每10~15天要噴一次,連續的噴2~3次。馬鈴薯對於硼和鋅是比較敏感的,如果土壤缺硼或者是缺鋅,可以用0.1%~0.3%的硼砂或者是硫酸鋅來根外噴施,一般情況下是7天噴一次,每畝地用要連續噴兩次。每畝地要用溶液50~70公斤公斤就可以。

    馬鈴薯是喜鉀的作物,在平衡施肥的過程中要特別的重視鉀肥的應用。注意不要過多的施用含氯肥料,比如像氯化鉀,應該選用硫酸鉀,否則都會影響馬鈴薯的品質。

  • 2 # 桑葉功效

    馬鈴薯施肥有這樣一個原則,就是以基肥為主、化肥為輔、適當追肥,這樣做才能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基肥需要佔總施肥量的70%,並且基肥則是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以氮磷鉀化肥為輔,這樣能改善土壤環境,有利於馬鈴薯的正常生長。適當追肥則是因為馬鈴薯在不同生長時期所需營養的種類、數量不同,這樣做還能避免燒苗的情況發生。

    夏季多雨季節,需要給馬鈴薯進行追肥,主要是為了保苗肥和薯肥。每畝田地需要用到7公斤左右的尿素按照比例兌水澆施,可以促進馬鈴薯莖葉的生長,以及滿足結薯所需要的養分。

    鉀肥對於馬鈴薯有增產效果,所以對於氮磷鉀的化肥比例一般是2:1:4。馬鈴薯所用的鉀肥也不一樣,促薯期時需要用硫酸鉀來補充鉀肥;而馬鈴薯初花期時,可以用硼砂鎂肥進行葉面噴施,因為鎂肥對馬鈴薯也是可以起到增產效果的。

    而馬鈴薯開花後,馬鈴薯塊即將進入膨大期,所以這是就不能在進行根際追肥了,尤其是氮肥。因為氮肥會促進莖葉的生長,而導致馬鈴薯塊莖發生受到阻礙,或者發育延遲,或者造成小薯、畸形薯的情況發生。此時可以用葉面噴施的方式追肥,以磷肥和鉀肥為主。每隔8-15天葉面噴施0.3%-9.5%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畝,連續2-3次,如果出現缺氮肥現象,可增加100-150克尿素噴施。

    總結,馬鈴薯在各個生長階段對於養分的需求不同,所以就一定要注意氮磷鉀三種元素的配比,以及結合有機肥和無機肥料共同使用。這樣做才能保證土壤內營養均衡,保證馬鈴薯的正常生長。

  • 3 # 小祁的農村日常

    馬鈴薯在土家族當地稱為洋芋,因為氣溫不同,當地一般在農曆12月半間就要開始播種馬鈴薯。由於馬鈴薯生長期短,吸收養分主要來自基肥,播種的過程中基肥也就要隨種一起埋入土壤中。

    馬鈴薯怎麼澆肥?首先要了解馬鈴薯對肥料的要求,根據當地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馬鈴薯需要較多的養分,特別是對硫酸鉀複合肥和農家肥最為突出,鉀元素是馬鈴薯的品質元素,鉀肥對馬鈴薯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與運輸,澱粉的合成與積累均有重要作用。

    那麼馬鈴薯喜鉀肥和農家肥,播種的時候就要合理的使用鉀肥或農家肥。

    基肥:

    播種薯種一般是開溝播種,先將溝開好然後進行擺種和施肥,但是施基肥也要根據不同的肥料不同的方法去澆。

    化學肥:

    先把薯種均勻擺放在開好了的溝中,然後用手適量的施肥,也可用大小合適的用具進行施肥。

    施肥應注意:將化學肥料用手施在擺好的薯種兩側,控制2~3釐米的距離,肥料不能靠近接觸到薯種,防止肥料傷害幼芽和薯種。施完肥料後,再用開溝的方法,淺而輕回土蓋上薯種和肥料。

    農家肥:

    使用農家肥、人、畜糞水施基肥。開溝以後要先施人、畜糞水,然後擺放薯種,先施人、畜糞水主要是防止生糞水直接接觸到薯種的幼芽,產生死芽的現象。那麼覆蓋回土也要做到淺開溝輕開溝的方法。

    施基肥這個階段,無論是單獨使用化學肥還是農家肥,兩種肥料都要施足,鉀肥充足,才能保證高產優質,不僅植株茁壯,枝葉堅實,抗病性強。農家肥充足,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而且疏鬆土壤,植株莖葉繁茂,生長較快。

    馬鈴薯播種完以後,後期就要做好出苗前後的田間管理,出苗以前的田間管理重點是保持土壤疏鬆透氣和滅草,為種薯出苗創造條件。

    除草:

    馬鈴薯播種後到出苗前,田間往住雜草叢生,影響薯苗生長,所以滅草是田間管理的重點,馬鈴薯出苗前一個星期進行一次中耕除草,天氣晴朗的情況下,用鋤頭中耕一遍,滅草效果很好。

    馬鈴薯出苗後要早追肥,早澆水,早中耕。苗期中耕要在行間深鋤,要滅淨雜草,並結合中耕淺培土。

    馬鈴薯追肥應在薯苗長齊後,成為團顆狀,進行施追肥。

    追肥:

    馬鈴薯施追肥以速效氮肥尿素為主,每畝可施入6~10千克,戓者農家肥、人、畜糞水,5OO~7OO千克。施追肥晴天為好,先將尿素或者人、畜糞水均勻的撒於行間,然後用鋤頭提溝回土的方法進行覆蓋。追肥後注意澆水,以提高肥效。

  • 4 # 崑崙生物090

    馬鈴薯的根莖的快速生長一般在盛花期在,這個時候的葉面積比較大,養分製造能力較強,營養吸收也較快,保障作物的產量,追肥和施肥的營養要跟上才能滿足作物膨大生長的需求。

      氮磷鉀是作物生長的必須元素,與其他作物不同,馬鈴薯的生長對三大肥料的要求以鉀更多、氮肥次之,磷肥較末。在現蕾期和盛花期進行也葉面追肥,使用礦源黃腐酸鉀或是花得果亞磷酸鉀,在磷肥的補充上可以取得緩釋長效的效果, 達到理想的增收目的,一般建議間隔一段時間二次噴施為宜。

      肥料是作物健康生長,產量穩步提升的關鍵,然合理施肥更重要。

      馬鈴薯是喜鉀的作物,追肥分兩次,在結果期以鉀肥適當多施為好。馬鈴薯的追肥,第一次在其妙後進行,以促進莖葉生長為主,結合中耕培土可以使用尿素、植物挑戰王含腐蝕酸水溶肥進行衝施;第二次施肥以促進小薯的膨大生長為主,在發棵期和結薯期為宜。馬鈴薯的生長需要十幾種元素的補充,其中以氮磷鉀居多的,可配合使用十二元素+礦源黃腐酸鉀/花得果亞磷酸鉀來滿足作物生長對元素的需求和應用,具體用量可參考說明使用標準,並根據馬鈴薯的生長情況酌量增減。

      肥料是外因,馬鈴薯的保果保產,在土地做墒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很好的選擇和翻種,一般情況下,馬鈴薯在的疏鬆的砂性突然中生長較好,並在溫涼的天氣下發育較快,若進行大棚種植,需要在溼度和溫度方面進行很好的控制以達到增產保收的目的。

  • 5 # 湘女朱丫頭

    馬鈴薯就是我們常見的土豆,在種植過程中該如何施肥呢? 一起來了解下。

    肥料對馬鈴薯的影響

    氮能馬鈴薯的莖、葉生長繁茂,促進光合作用,提高塊莖的蛋白質含量;磷能使植株生長得健壯,增加澱粉含量;鉀能增進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能增加塊莖中的澱粉和維生素含量;硼能使薯塊肥大,還能防止其龜裂;銅不但能提高蛋白質的含量,還能延緩葉片衰老,並且增強抗旱能力。馬鈴薯在其生長過程中對養分的要求各有不同。

    施肥和追肥

    基肥:在整理土壤階段,結合曬土,在土壤中撒入腐熟的有機肥,然後覆土,可適當地加入磷肥和鉀肥。

    種肥:在播種前,可在土壤中施磷酸鈣和少量的氮肥作為種肥。需注意的使氮、磷肥不能直接接觸種薯,可用種薯蘸草木灰來進行播種,起到殺滅病菌的作用。

    追肥:在馬鈴薯現蕾期,可施入氮肥,然後澆水;在開花前施入磷肥;開花後不需要使用氮肥了。在其生長後期,為了預防植株早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根外追肥,可噴施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氫鉀溶液。馬鈴薯喜鉀,按生產1公斤馬鈴薯為例,所需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三者的比例為1:0.4:2。

  • 6 # 金蛋說農業

    整地定植

    種植戶最好在冬前深耕整地,在耕地前每畝撒施3-5方有機肥,以及50公斤的鉀肥。或者50公斤三元複合肥,以及10公斤的硫酸鉀。然後起壟定植。然後在覆膜前,種植戶可用70%都爾140毫升兌水25公斤,噴施在壟面,覆完膜之後,再噴壟溝,以防雜草。

    土豆肥水管理

    種植戶在土豆出苗前,一般不需要澆水,等土豆苗出齊後,種植戶每畝可以用5公斤的尿素,兌水後進行澆施就可以了。等到土豆苗期與土豆出現花蕾之間,種植戶要保證土壤墒情,一般可澆小水1次即可。

    土豆出現花蕾時,一直到土豆開花期,此時是土豆結果盛期,也是土豆需水盛期。這一段時間,種植戶一定要提供足夠的水。一般可澆1到2次,澆水要壟溝澆,但水不能漫過壟頂。以防因溼度過大,引發病菌侵染。

    土豆生長後期,此時土豆根系的吸收能力減弱。此時種植戶可以適當噴施一些葉面肥。一般在土豆收穫前2周,噴施0.5%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氫鉀溶液等。這樣能夠大大的提高土豆的產量。

  • 7 # 種菜姑娘

    到了四月中下旬就能種馬鈴薯了,除了生產外,有很多人人喜歡在家裡種幾棵,馬鈴薯看著好種,其實種好不容易,尤其是它的施肥講究很多,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科學合理施肥馬鈴薯才能長得好。

    1、首先我們要知道馬鈴薯的生育程序

    馬鈴薯的生育期大概是這樣的,播種後30天左右出苗,60天顯蕾開花,160天才能採收,苗期到顯蕾以促生長為主,顯蕾開花地下塊莖進入快速膨大期,需肥量尤其是吸收鉀肥量增大。

    2、其次我們要了解馬鈴薯生長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馬鈴薯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1:0.5:2.5,馬鈴薯屬於典型的喜鉀作物,對鉀的需求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以我們施用三元複合肥時不用施三個15的複合肥,磷含量可以少一點。

    3、馬鈴薯的施肥方法

    基肥:種植馬鈴薯一定要施足夠的基肥,基肥所能提供的養分佔總養分的2/3或者4/5,所以一定要重施基肥,追肥為輔。

    每畝地施優質的農家肥2000-300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20-30公斤,硫酸鉀同樣做底肥,每畝地施入20公斤。種植馬鈴薯所施的肥料不能含有氯元素所以不要施氯化鉀。

    追肥:種植馬鈴薯最多追肥兩次就足夠了

    齊苗期:每畝追施碳酸氫銨20公斤,然後進行培

  • 8 # 薯界風雲

    馬鈴薯因生長髮育階段不同,所需養分也不同。出苗到塊莖生長初期吸收養分較少,對氮、磷、鉀的吸收約佔生育期總量的25%,到生育中期,特別是塊莖迅速膨大期是需肥高峰期,約佔全生育期吸收量的50%左右,在澱粉積累期也即生育後期,養分的吸收量又佔全生育期的25%左右,馬鈴薯現蕾開花為吸肥最高峰。

    圖為氮磷鉀。

    此外,不同的養分吸收量也不盡相同。研究發現,產量在2.7噸/畝時,馬鈴薯塊莖從土壤中帶走養分氮11.7kg、磷5.3kg、鉀20.7kg、鎂2.4kg、硫1.3kg等。由此可見,以需鉀最多,氮次之,磷較少,還有少量的微量元素。

    在不同的種植區域,因土壤型別、氣候環境、品種皆有差異,因此,在施肥上也沒有定法,但需要掌握以下規律。

    一是均衡施肥,掌握馬鈴薯營養的“木桶原理”,因缺少任何一種營養物質,而否定了所有其他營養物的價值,收成受損。如微量元素鈣,鎂,硼,銅等元素的使用。

    二是馬鈴薯是喜鉀忌氯作物。儘可能的不施用含氯肥料如氯化鉀等,可改用硫酸鉀等。

    三是施用化肥時,避免與種薯直接接觸,容易燒苗。

    四是重施基肥。基肥用量一般佔施肥量的2/3以上,化肥、有機肥、農家肥混合施用;馬鈴薯開花後追肥,主要用易溶於水的肥料進行葉面噴施,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 9 # 豫見花滿樓

    馬鈴薯施肥以基肥為主,一般佔總用肥量的60%-70%.透過試驗施基肥可增產5%-8%.基肥結合整地或覆土時施入,播種後每畝用2000-2500千克有機肥蓋種,然後再用150千克稻草覆蓋。3天后,把總施肥量50%的氮肥、40%的鉀肥和100%的磷肥施入,每畝同時施入2千克硫磺,施肥方法以條施為主,隨即覆土。有機肥來源廣,取材方便,養分全,是理想的馬鈴薯有機肥和蓋種材料。用稻草覆蓋,不僅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還可使結出的薯塊表皮光滑,有光澤,提高馬鈴薯的商品外觀,腐爛後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 10 # 李茗說鄉村

    馬鈴薯,又名洋芋、土豆等。馬鈴薯既可以作為主糧,也可以作為蔬菜。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

    馬鈴薯的生長週期短,而產量又很高,所需的肥料肯定也比較多。

    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施肥主要以氮肥、鉀肥和磷肥為主。

    給馬鈴薯施氮肥,主要是促進植株莖葉生長,使其枝葉茂盛,有利於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

    而磷肥,不僅對馬鈴薯的根部發育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還能促使馬鈴薯塊莖早熟、提高品質的作用。

    鉀肥也和磷肥一樣,也是馬鈴薯生長期間不可缺少的肥料。

    馬鈴薯用鉀肥,能夠使植株健壯成長,莖杆堅實,葉片增厚,減少病害。另外,鉀元素還能夠促進馬鈴薯澱粉形成,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從而提高產量。

    當然,給馬鈴薯施肥,上述這三種肥料的用量,也就是氮肥、磷肥、鉀肥的用量,最好是按照2:1:4的比例來施肥。

  • 11 # 星哥說農

    馬鈴薯又叫土豆,如今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因產量大,吃法多樣而深受普通大眾歡迎,尤其炸土豆條最受小孩子歡迎,可不人家外國都做成知名連鎖店了,所以在農村種植與土豆也是十分普遍的,今天田園小哥就談談土豆施肥的一些經驗,以供農戶們參考借鑑。

    土豆以期膨大的地下塊莖供人類食用,塊莖含有豐富的澱粉、維生素、蛋白質等,所以一生需肥量大,其施肥一般分為基肥、種肥及追肥。

    基肥一般為腐熟有機肥為主,適量配比氮磷鉀肥,最好新增一些過磷酸鈣,底肥不足時可以隨土豆一起條施或穴施,肥料足時,可以先撒施,然後深翻入土。

    其實土豆在播種的時候新增一些肥料,可以更好的促其發芽,一般以氮肥為主,鉀肥為輔,但是切忌不可將重薯直接接觸氮鉀肥,可以用草木灰坐窩,播種土豆效果不錯。

    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福,促苗壯苗,但在開花後,不可在追施氮肥,以防貪青徒長,影響生殖生長,後期以鉀肥為主,提高土豆的產量與品質,此期易根外追肥,常用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葉面。

    施肥過程中,還要根據不同階段增施微肥,如硼元素可防止土豆龜裂,銅元素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等,科學合理的增施微肥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氮肥不要使用含氯元素的,以防燒根。

    總之,土豆生長週期內需肥量大,施肥要根據土豆各個階段需肥要求,以滿足不同階段對元素的需要,科學均衡的施肥才能達到土豆的高產。

  • 12 # 有方向的燕

    基肥要足,追肥要勤,氮、磷、鉀要合理,鎂肥不能缺,根部施和葉面施相結合。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施好施足生物有機肥,即在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2500~3000千克的基礎上,畝施生物有機肥45~50千克。

    基肥不足或耕地前來不及施肥時,常於播種時,畝施專用復混肥15~20千克作為種肥。

    種肥施用主要以溝施或穴施的方式進行,但肥料不要與種薯直接接觸,以免酌傷種薯。

    追肥要早要巧,一般分2次進行,第一次在齊苗時,結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糞尿500~ 700千克加水澆施;第二次在現蕾期,可畝施黑加白生物肥或專用復混肥10~15千克。

    供老師參考一下

  • 13 # 實戰農技李慶華

    種植馬鈴薯該如何施肥?需要遵循哪些問題?這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馬鈴薯屬於低溫短日照作物。生長期比較短,如果水肥和管理科學有效的話,畝產可以達到3~5噸。想要馬鈴薯的正常高產高品質。施肥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 苗期以促苗為主。一般情況下,馬鈴薯的定植在低溫期,溫度偏低,萌芽緩慢,這個時候的促進苗子生長為主,也就是側重一些氮肥或者使用一些氨基酸類的肥料。這樣有利於馬鈴薯的早生長早團棵,但是在南方以及山東部分地區,有些時候定製馬鈴薯還是在高溫期,這個時候的施肥就應該注意,不要使用大量的氮肥,以防導致苗期旺長和徒長。

    2團棵後注意營養的平衡。馬鈴薯進入團,客戶很快就會進入匍匐莖發育期,此時的肥料管理一定要注重營養的平衡,如果此時氮肥過高,容易導致鋪附近分化成葉片兒。也就是俗稱的放箭現象。對後期馬鈴薯的高產高品質會有很大的影響。

    3正常增長期控制旺長,馬鈴薯進入正常的生長期。由於水肥供應比較充足,極易導致馬鈴薯地上部的旺長,如果地上部生長過於旺盛,地下部署塊的膨大,就會受到影響。導致跑秧子對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4膨大中後期防止早衰。馬鈴薯接近膨大中後期地下薯塊膨大速度加快。此時的水肥管理注重龐大的基礎上還要兼顧植株老化。如果地上布蜘蛛過早衰弱,對地下塊莖的膨大和澱粉的含量都會受到影響

    5整個生長期的施肥,一般來說,前期側重氮肥中期側重平衡和高鉀肥,施肥的數量和次數,要根據土壤的型別做出相應的調整。沙土地種植出的馬鈴薯,表面光滑,但是漏水漏肥,需要少量多次的補充水肥,粘土地保水保肥,但是一次水肥供應太足,容易導致馬鈴薯出現根部病害。

    6馬鈴薯在地下水塊膨大期一定注意水肥的連貫性。如果土壤溼度過於乾燥或肥料補充,間隔時間太長,容易導致薯塊中途停止發育,而後繼續生長出現牙眼凸起的情況,影響馬鈴薯的品質。

  • 14 # Ws丶科四掛五次

    馬鈴薯為茄科茄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更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有著很好的種植價值。而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到馬鈴薯種植的產量和品質。那麼,馬鈴薯種植怎麼施肥?現將馬鈴薯的施肥用量和方法介紹如下。

    苗期,由於塊莖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故需要養分較少,大約佔全生育期的1/4。塊莖形成與增長期,地上部莖葉生長與塊莖的膨大同時進行,需肥較多,約佔總需肥量的1/2。澱粉積累期,需要養分較少,約佔全生育期的1/4。可見,塊莖形成與增長期的養分供應充足,對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澱粉含量起重要作用。

    重施基肥。馬鈴薯是塊莖作物,喜歡疏鬆的砂性土壤,要求氣候涼爽。基肥用量一般佔總施肥量的2/3以上,基肥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增施一定量的化肥,特別是磷鉀化肥作基肥,這樣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有利於生長和結薯。基肥中氮肥用量約佔50%,基肥的施用方法是在種植前溝施或穴施,深15釐米左右。具體施肥量為畝產1500公斤左右的地塊,每畝施有機肥1500-2500公斤,尿素20公斤,普鈣20-30公斤,鉀肥10-12公斤,或高氮高鉀型的複合肥40-60公斤,高產地區施肥量可適當增加。化肥要施於離種薯2-3釐米處,避免與種薯直接接觸,施肥後覆土。...[檢視詳細]

    ·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需要施幾次肥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需要施幾次肥

    馬鈴薯是喜肥作物,除了要施足底肥外,還要在生長期進行追肥。次追肥在出苗後進行,越早越好,每畝施入速效氮肥10-15公斤。其目的是儘快促使地上部莖葉生長,儘早形成強大的同化體系,為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次追肥是在馬鈴薯開花期進行,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

    此次追肥應根據馬鈴薯生長情況,以及施基肥多少而定。底肥施入充足,馬鈴薯生長健壯,葉片濃緑,可以不追或少追,以免追肥過多導致植株徒長,影響養分積累和塊莖膨大。...[檢視詳細]

    · 馬鈴薯種植不能多施氮肥

    馬鈴薯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藥用作用,其營養豐富,有“地下蘋果”之稱。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氮肥的施用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氮肥也是不能多施的,原因如下:

    氮肥在馬鈴薯生長中確實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施用了氮肥後莖葉生長繁茂,顏色黑綠,增產的作用非常明顯。所以有些人對氮肥就產生了偏愛。

    馬鈴薯一提到增加肥料,就是增加氮肥。有的地方土地本來很肥,可是種馬鈴薯時仍然施用大量尿素,每667平方米(1畝)施用量達到50千克,純氮量達23千克 之多,結果把 秧苗催得很高,上部葉片很大,頭重腳輕,倒伏嚴重,莖葉鋪到地上30多釐米厚,下部葉片不見Sunny也不透氣,就會出現腐爛,而地下莖結薯很晚,塊莖很嫩,澱粉含量低也就影響了總產量,所以種植馬鈴薯時氮肥不能施用過多。

    馬鈴薯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透過上面的介紹,我們要了解,馬鈴薯在氮肥的施用方面要合理。...[檢視詳細]

    · 馬鈴薯種植技術詳細介紹

    根據地區不同,馬鈴薯種植時間也大不相同,怎樣種植馬鈴薯能夠增產,馬鈴薯種植技術詳細介紹。

    一般情況下,要想馬鈴薯高產,需要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鉀9.3~15.3千克。馬鈴薯雖能適應多種土壤,但以疏鬆而富含有機質的(pH5.5~6.0)黑土為理想。密度每畝保苗不能少於4000株。...[檢視詳細]

    · 馬鈴薯種植的全面操作

    馬鈴薯種植全面管理促高產。

    播種與管理。確定馬鈴薯播種適期的重要條件是生育期的溫度。原則上要使馬鈴薯結薯盛期處在日平均溫度15℃~25℃條件下。要起壟種植,行距50釐米左右,化肥可施入壟內(注意不能與種塊直接接觸)。播種株距可控制在30釐米,畝種4200株左右。根據品種覆土10~15釐米,播後蓋膜,地下蟲嚴重地塊播種前用辛硫酸顆粒劑撒施防治。有苗露土時可將苗處將微膜摳破放風,以防蒸苗。待苗長到10釐米高時,將苗周圍的膜用土壓嚴,以保水壓草。土豆生長的前期不宜澆水,以防徒長。見花后土豆進入膨大期若天旱無雨,可每隔10天澆水一次,一般澆2次水即可,收穫前10天停止澆水防治爛薯。

    病蟲害防治。馬鈴薯主要發生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瘡痂病。病毒病用病毒靈加硫酸鋅防治,晚疫病可用瑞毒黴等藥劑防治,瘡痂病主要透過農業措施防治。害蟲主要有瓢蟲、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藥劑或人工捕殺等措施防治。

    收穫。馬鈴薯當植株生長停止、莖葉大部分枯黃時為適收穫期,種用塊莖應提前5-7天收穫,以減輕生長後期高溫的不利影響,提高種性。

  • 15 # YU憫農

    馬鈴薯應該怎麼施肥?有什麼講究嗎?那是肯定的,萬物生長都有規律可尋的。

    有效的施肥才能讓產量達到最大化。

    基肥 、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用量為每公頃22.5~45噸。施用方法依有機肥的用量及質量而定,量少(每公頃15噸)質優的有機肥可順播種溝條施或穴施在種薯塊上,然後覆土。粗肥量多時應撒施,隨即耕翻入土。磷、鉀化肥也應作基肥施用。

    種肥 、在播種薯塊時施用,用過磷酸鈣或配施少量氮肥作種肥。但要注意,氮、磷肥不能直接接觸種薯。許多地區有用種薯蘸草木灰播種的習慣,草木灰除起防病作用外,兼起種肥作用。

    追肥 、是用氮素化肥,其用量因土壤肥力、前茬作物、灌溉、密度及磷肥施用水平而有所不同。在不施有機肥條件下旱作時,氮肥作追肥效果較差,以作基肥為宜,施氮量一般為每公頃60kg氮。

    如果現蕾期能澆一次水,則提高到90kg氮,澆水前開穴深施。對甜菜、高粱之後種植的馬鈴薯應適當增加氮肥用量到每公頃105kg氮;密度增大或配施磷肥時,氮肥用量應增加到每公頃135kg氮。

    馬鈴薯的氮肥用是根據條件每公頃施用60~135kg氮,在馬鈴薯開花之前施下。開花後一般不再追施氮肥。在後期,為了預防早衰,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噴施0.5%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作根外追肥。

    施肥標準、每生產1000kg馬鈴薯,需氮4.4~5.5kg、五氧化二磷1.8~2.2kg、氧化鉀7.9~10.2kg。三者比例為1∶0.4∶2。馬鈴薯是典型的喜鉀作物。

    施肥的好處

    氮使莖、葉生長繁茂,葉色濃綠,光合作用旺盛,增加有機物質積累,蛋白質含量提高。若氮肥過多,特別是在生長後期過多,促進植株徒長,組織柔嫩,推遲塊莖成熟,產量降低。

    磷促進植株生育健壯,提高塊莖品質和耐貯性,增加澱粉含量和產量。若磷不足則植株和葉片矮小,光合作用減弱,產量降低,薯塊易發生空心、鏽斑、硬化、不易煮爛,影響食用品質。鉀能增進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加速養分轉運,使塊莖中澱粉和維生素含量增多。

    鉀若不足則生長受抑制,地上部分矮化,節間變短,株叢密集,葉小呈暗綠色漸轉變為古銅色,葉緣變褐枯死,薯塊多呈長形或紡錘形,食用部分呈灰黑色。 硼有利於薯塊肥大,也能防止龜裂。對提高植株淨光合生產率有特殊作用。

    銅能提高蛋白質含量,增加植株呼吸作用。增加葉綠素含量,延緩葉片衰老和增強抗旱能力都有良好作用。同時也有提高植株淨光合生產率的作用。 馬鈴薯在生育期吸收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素是從萌芽後到花蕾著生期前後含量最多。

    磷的含量隨著植株生長期的延長而降低。鉀的含量在萌芽時低,萌芽後迅速增加,在開花期後反而下降。鎂和鈣都有隨生長期延長而增高的趨勢。莖葉中的養分在塊莖開始膨大時向其中運轉。塊莖中無機成分氮和鉀佔其全吸收量的70%,磷佔90%,鈣佔10%,鎂佔50%左右。

    馬鈴薯的生長條件。

    馬鈴薯的無性繁殖過程,從發芽開始順序經過發芽期、幼苗期和發棵期三個生長期,繼而進入結薯期和休眠期,而完成一個生育週期。收穫的塊莖經過一段休眠之後,在4℃下即可發芽,13℃時芽生長最快。

    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1℃;塊莖形成期的最適溫度,白天為14~24℃,夜間為12~17℃。短日照和強光照有利於塊莖的膨大,溫度過高形成的塊莖小。馬鈴薯宜選用排水好、耕層深、有機質含量高、肥沃而疏鬆的砂壤或壤土中種植。土壤酸鹼度以pH5.0~6.5較適宜。

  • 16 # 田間地頭網路科技

    一、馬鈴薯貯藏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馬鈴薯貯藏技術的提高,使許多農戶獲益匪淺,但仍有許多農戶無論是入窖前的塊莖處理和入窖方法,還是貯藏期間的管理,都不太符合科學貯藏的要求。對此,應引起廣大農民注意,儘快解決。

    1、不分用途地混合貯藏:一些農戶仍按傳統的習慣,一家中有1個薯窖,食用薯、商品薯、種薯、加工薯等幾種用途的薯,都貯藏在這一個薯窖內。不僅造成品種的混雜和病害的傳播,影響種性,同時對食用薯品質和加工薯價值保持也不利,因而直接影響了農戶的經濟效益。

    2、不能保證塊莖入窖質量:這裡所說的入窖質量,就是要求入窖塊莖個體完整、薯皮乾燥、無腐爛及其它雜質等。可是部分農戶圖省事,不願多用工,在秋收入窖時不經晾曬和挑選,使泥土與塊莖很合,並將潮溼淋雨的薯塊和凍、病、傷、爛的薯塊一起入窖,造成窖內溼度大,通氣不暢,導致病害的發生,嚴重影響了入窖質量和貯藏效果。

    3、貯藏管理不當:許多農戶有“自然管理”的習慣,即天冷封窖後,在貯藏期間不檢查、不調節溫度和溼度、不通風換氣,以至在春季開窖時出現凍窖、爛窖、傷熱、發芽和黑心等現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現代化和半現代化的薯窖貯藏者,由於對馬鈴薯貯藏條件的要求瞭解不足,所以,入窖庫存量太大、垛太高、垛的太緊通氣空隙少而小,特別是對溫溼度掌握得不好,為貯藏期間病害發生創造了條件,因而降低了貯藏質量。

    4、貯藏窖建造不科學:主要表現在選址不當,薯窖背陰,正對風口,容易出現凍窖;還有的沒有通風孔道或通風道設定的不合理,因而無法調節窖內溫、溼度,致使薯塊受害。   

    二、大力改進馬鈴薯貯藏技術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大力改進貯藏技術,達到貯藏效果。搞好田間管理,提高塊莖耐貯能力塊莖入窖質量的高低,關係到馬鈴薯能否貯藏成功,而塊莖耐貯能力的強弱,又對入窖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塊莖的耐貯能力與種植管理密不可分,所以要保證貯藏質量,首先就要從田間管理抓起。   

    一是搞好田間病害的防治。馬鈴薯貯藏病害在我縣大概有十幾種,大部分都是在生長季節,在田間發生,又由塊莖帶入窖內的。因此,搞好田間病害的防治,是減少塊莖病斑和爛薯的最有效辦法。具體的做法是:在新薯長到手指頭大小時,在田間噴施1次甲霜靈錳鋅,兩週後再噴施1次,對防止塊莖爛窖的效果非常好。另外,在田間殺秧前5天,種薯田,每畝用金納海80g+鴿哈60ml進行田間噴施;商品薯田,每畝用金納海80g+鴿哈80ml進行田間噴施,可有效殺滅疫病和幹腐病在植株上的菌源,降低病菌對地下塊莖和貯藏期塊莖的侵染,減少貯藏期爛薯。種薯田在殺秧後收穫前,還要向田間地表噴施金納海100ml+鴿哈100ml,進行土壤消毒,殺滅真菌、細菌,防止薯塊傷口被侵染。也可用可殺得、科博、泉程等銅製劑,效果也很好。

    二是配方施肥,少施氮肥。近年來,一些農民提高了氮肥的施用量,而且用量還在呈現遞增的趨勢,結果使莖葉瘋長倒伏,影響光合作用,雖然薯塊膨大速度快,但幹物質積累少,皮嫩肉嫩,不耐貯藏。因此,應大力推廣氮、磷、鉀配合施用技術和馬鈴薯專用化肥施用技術,使莖葉生長與塊莖生長相協調,增加幹物質積累,增強耐貯能力。

    三是提前殺秧促進薯皮老化。薯皮老化是決定薯塊是否耐貯的重要條件。薯皮嫩,則容易破皮,出現傷口,使病菌極易侵入,溫溼度一旦適宜就會迅速引起腐爛,並擴大蔓延。所以,必須採取措施,使收穫的塊莖表皮老化,以增強它的保護和抗傷害能力。

    具體做法

    1、在收穫前10-15天,用打秧機或人工割秧的方法,把薯秧殺掉,這樣營養能儘快輸入塊莖,加快薯皮木栓化速度。還可以用滅生性除草劑進行藥劑殺秧,如百草枯、立收谷、硫酸銅等進行植株噴施,把薯秧殺死,可起到同樣的作用。

    2、入窖前進行薯窖的清理和消毒:使用過的薯窖,避免不了要殘存一些薯塊帶來的土壤,殘、爛、廢薯等,這些東西上都會附著雜種真菌和細菌,接觸過薯塊的牆壁、通風道、通風溝、墊板等也會附著病原菌,如果不經處理就使用,肯定會成為下次存貯莖塊的菌源,所以必須認真進行清理和消毒滅菌。首先是把薯窖地表的土和一些殘存的雜物清理出去,窖內不留死角。同時,要運進新從山上或河灘取回來的沙土,均勻鋪墊到地面上。然後,對牆壁等全方位進行消毒。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對牆壁、地面、通風道噴霧消毒。也可用百菌清煙劑燻蒸消毒,施藥後密閉36小時以上,然後通風,也可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燻蒸。

    3、搞好整理,保證塊莖入窖的質量:塊莖入窖質量的優劣與貯藏損耗量的大小相關。入窖前對薯塊應進行認真整理。這是保證入窖質量的關鍵。它的標準時“一干六無”。“一干”即薯皮乾燥;“六無”即無病塊、無腐爛、無傷口、無破皮、無凍塊和無泥土雜物。根據這個標準,一是將薯塊晾乾,晾的時間長短要視塊莖幹溼程度和塊莖用途而定。種薯可晾到薯皮發綠,而商品薯只需把表皮水分晾乾即可。二是嚴格挑選,剔除病、爛、傷、凍薯和泥土雜物。有條件的地方,入窖前可給薯塊噴施殺菌防腐劑,如百菌清等,以進一步殺死附著在塊莖表面的病菌。

    4、加強管理,滿足貯藏條件要求:窖內的溫溼度和空氣對貯藏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所以,貯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透過調節和控制窖內溫溼度,搞好通風換氣,增加窖內氧氣濃度,減少窖內呼吸時產生的熱量,來防止貯藏病害的發生,防止塊莖非正常失水,傷熱、發芽等現象的發生。以降低損耗,保證塊莖的優良品質。具體操作的原則是“既防凍又防熱,既防幹又防溼”。首先,為了掌握窖內的溫溼度變化情況,窖內要掛溫溼度計,定期檢查,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其次,塊莖入窖後,應先保證塊莖傷口癒合的條件,也就是充足的空氣和溫度,以及適當的溼度。具體的溼度應維持在相對溼度的90-95%,溫度12-18℃,保持10-14天,然後以每天降0.5℃的速度,一直降至塊莖不同用途要求的貯藏溫度和溼度,並保持整個貯藏期。具體溫度是3-4℃;溼度應保持在90%左右,最安全的範圍是80-93%,溼度萬萬不能過大。

    5、藥劑燻蒸,殺滅病菌,嚴防貯藏病害有強制通風設施的薯窖,塊莖入窖後,可以用百菌清煙霧劑進行燻蒸。具體方法:每立方米窖容(虛容),用百菌清有效成0.3-0.4g,分兩次施藥,間隔7天,施藥時點燃煙劑後,啟動風機,窖內密閉,進行煙霧間歇內迴圈,密閉36-48小時後開啟外迴圈。   

    總之,要達到馬鈴薯現代化科學貯藏,必須有一套科學管理規程,包括溫溼度調控、消滅病原、消滅蟲害、抑制發芽、種薯窖前催芽等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入窖質量,保證塊莖貯藏期間的質量,降低貯藏過程中的損失,收到預期的效果。

  • 17 # 山美水更美

    土豆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因為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有利於培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和根系生長。馬鈴薯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是開花期,而此時也正是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的季節,同時也是有機肥逐漸熟化、腐解釋放養分的階段。此時,基肥中的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轉化效益不斷擴大,滿足了馬鈴薯生長期間對養分的需求,促進了植株生長髮育。這就是重施基肥的目的。

      重施基肥的要點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優質有機肥為主;二是要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應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每667平方米產馬鈴薯1500-2000千克的基肥施用量是:優質有機肥2000-3500千克、尿素12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草木灰150-200千克或氯化鉀10~15千克。將上述肥料和有機肥均勻混在一起,作基肥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這樣可以疏鬆薯塊層,有利於馬鈴薯根系吸收。

  • 18 # 桂西北肥仔

    ⒈底肥:根據地力,結合春耕施用腐熟農家肥2000 ~ 4000公斤/畝。豬糞最好,其次牛糞。施用化肥30 ~ 50公斤,其中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的比例是3.4:1:3。忌用氯化鉀。可根據各地土壤鈣、鎂元素情況,對嚴重缺乏地塊,科學增施鈣肥、鎂肥。[18]

    ⒉葉面肥:在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若有脫肥症狀,可葉面噴施濃度0.5%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2 ~ 3次,間隔5 ~ 7天。可適當新增微量元素,切忌噴施膨大素等生長調節劑類化學品。

  • 19 # 四季鄉村情

    馬鈴薯施肥操作如下:

    基肥

    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用量為每公頃22.5~45噸。施用方法依有機肥的用量及質量而定,量少(每公頃15噸)質優的有機肥可順播種溝條施或穴施在種薯塊上,然後覆土。粗肥量多時應撒施,隨即耕翻入土。磷、鉀化肥也應作基肥施用。

    種肥

    在播種薯塊時施用,用過磷酸鈣或配施少量氮肥作種肥。但要注意,氮、磷肥不能直接接觸種薯。許多地區有用種薯蘸草木灰播種的習慣,草木灰除起防病作用外,兼起種肥作用。

    追肥

    多半是用氮素化肥,其用量因土壤肥力、前茬作物、灌溉、密度及磷肥施用水平而有所不同。在不施有機肥條件下旱作時,氮肥作追肥效果較差,以作基肥為宜,施氮量一般為每公頃60kg氮。如果現蕾期能澆一次水,則提高到90kg氮,澆水前開穴深施。對甜菜、高粱之後種植的馬鈴薯應適當增加氮肥用量到每公頃105kg氮;密度增大或配施磷肥時,氮肥用量應增加到每公頃135kg氮。總之,馬鈴薯的氮肥用是根據條件每公頃施用60~135kg氮,在馬鈴薯開花之前施下。開花後一般不再追施氮肥。在後期,為了預防早衰,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噴施0.5%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作根外追肥。

    施肥標準

    每生產1000kg馬鈴薯,需氮4.4~5.5kg、五氧化二磷1.8~2.2kg、氧化鉀7.9~10.2kg。三者比例為1:0.4:2。馬鈴薯是典型的喜鉀作物。

  • 20 # 精武英雄陳真

    一、施肥用量

    1.南方地區土壤缺鉀多,需增施鉀肥。

    2.北方地區土壤缺磷多,需增施磷肥。

    3.馬鈴薯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肥料種類和肥料數量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施肥時需根據馬鈴薯生長髮育合理施肥。

    4.馬鈴薯幼苗期吸肥量少,發棵期會快速生長,到結薯初期會進入吸肥量頂峰,而之後又會急劇下降,因此施入氮、磷、鉀肥時,三要素施肥量要佔總吸肥量的百分比計算。

    5.氮、磷、鉀:發芽期到出苗氮磷鉀分別佔6%、8%和9%;發棵期分別為33%、34%和36%;結薯期分別為56%、58%和55%。

    二、施肥方法

    1.重施基肥

    a、馬鈴薯屬於塊莖作物,適合種植在疏鬆的砂性土壤,而且氣溫涼的地區,在施肥時需施入較多的農家肥配合化肥作基肥,這樣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有利於生長和結薯。

    b、基肥中氮肥用量約佔50%,施基肥的方法為種植前溝施或穴施兩種方法,具體施肥量為每畝地產量為1500kg的田地,每畝地施入有機肥1500-2500kg、尿素20kg、普鈣20-30kg、鉀肥10-12kg,或高氮高鉀型的複合肥40-60kg,對於高產的地區可以適當增加施肥量。

    c、在施化肥時,不能距離種薯太近,最好是離種薯2-3cm出施肥,施肥後覆土。

    2.及早追肥

    a、馬鈴薯追肥時要結合馬鈴薯生長時期合理施肥。

    b、馬鈴薯幼苗期施肥:追施氮肥,同時結合中耕培土,每畝地用尿素5-8kg兌水澆施,有利於保苗。

    c、馬鈴薯開花後施肥:主要以葉面噴施磷、鉀肥,每畝地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kg,如果這段時期缺少氮肥,可以增加100-150g尿素,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

    d、馬鈴薯土壤缺硼或缺鋅: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鋅根外噴施(每畝地用溶液50-70kg),每隔一週噴施一次,連續噴施兩次。

    e、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不要施入太多的含氯肥料(氯化鉀),應選用硫酸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同事或朋友主動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