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南門太守

    在大家的心目中諸葛亮不僅是人才,還是天才還是奇才,他的才能超越了那個時代,不僅是張良、蕭何一類的頂級智囊,也是孫臏、吳起一類的頂級軍事家。

    他是怎麼成才的?這一點歷代以來都備受關注。

    縱然隱居苦讀,縱然天賦秉異,沒有特殊的機緣和高人指點,那些奇謀妙思也不會無端產生。

    諸葛亮曾跟隨龐德公和司馬徽學習,他們雖是知名的學者,但專長仍然是傳統的經學儒術這些學問,即使思想比較開通、視野較一般儒士開闊,也不過是多一些雜家著作和易學等並非顯學的領域,諸葛亮所擅長的兵家以及傳說中的道家學問是從哪裡來的呢?

    大家熟知張良圮上拜師的故事,圮上老人贈給張良一部《太公兵法》,張良勤心研讀,這才成就了傳奇人生。這不是民間故事,而被記錄在《漢書》裡,老者名叫黃石公,《史記》、《高士傳》對他都有記載。

    在人們心中分量重於張良的諸葛亮,有沒有這樣一位高人的開悟和點撥呢?元代有一部書叫《仙鑑》,其中有一篇《諸葛亮拜師》回答了人們關於這方面的猜測。

    據《仙鑑》記載,司馬徽對諸葛亮說:“以你的才華,現在應訪名師,進一步增長學問,汝南靈山酆玖熟諳韜略,我曾路過那裡向他請教,感到他的學識深不可測,你可以去他那裡求教。”

    司馬徽親自帶諸葛亮前往靈山,拜酆玖為師。

    諸葛亮來到靈山整整一年,酆玖“居期年,不教”,諸葛亮並不著急,對老師十分恭敬。酆玖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諸葛亮可教,於是拿出三部書讓諸葛亮研讀。

    這三部書的名字分別是《三才秘錄》、《兵法陣圖》和《孤虛相旺》,酆玖告訴諸葛亮,精讀此三部書一百日,之後向他彙報讀書心得。

    諸葛亮認真研讀,百日之後向老師彙報,酆玖認為諸葛亮已能“審所學皆能致其奧妙”。

    現在稱“靈山”的地方不下20處,其中河北省就有五六處,河南也有四五處,如果酆玖真的隱居於靈山,此地有可能在河南宜陽,當然這只是推測。

    酆玖其人在傳說中很神通,而正史卻缺少記載,諸葛亮是否真的拜他為師,不得而知。不過如果真有這樣一位高人,諸葛亮向他拜師求學,尤其學習一些兵法,倒也不是不可能。

    《仙鑑》記載,酆玖不僅自己教授了諸葛亮,還向他引薦了另一位高人武當山北極教主,使得這個故事更加傳奇。

    酆玖認為,諸葛亮已研習了兵法,但還“不喻神通”,也就是缺少變化,終究還顯不足。南郡管轄下的武當山裡有一位北極教主精於此道,於是親自帶著諸葛亮來到武當山,再拜北極教主為師。

    可是諸葛亮到了這裡,每天的任務只是擔柴挑水,除此之外就是上山採一種叫黃精的東西。黃精是一種中藥,俗稱考老虎姜、雞頭參,可補氣養陰,現代人常用來治療糖尿病。

    諸葛亮不知道採了多少黃精,北極教主才開始教他,教授的主要內容是道術。

    諸葛亮精通儒、法,深得兵家精髓,同時也精於易、道,這在他留下的著作中可以得到證明。道術也許源於他的興趣和自學,也許果真得到過某些高人的指點。

    《仙鑑》記載,諸葛亮學成回到襄陽,再與司馬徽交談,司馬徽大吃一驚,改容道:“真第一流也!”

    武當山漢代歸武當縣管轄,屬南陽郡,由襄陽沿漢水向上便到,距隆中不到一百公里。“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漢末時節也的確聚集了一批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士。

    在諸葛亮時代武當山裡有沒有一位“北極教主”?這一點已很難考證。《仙鑑》把諸葛亮歸為“武當弟子”,更多地是想借重諸葛亮的名望罷了。

    不過在諸葛亮襄陽的十年研讀、遊學期間,如果聽說哪裡有像酆玖、北極教主那樣的奇人,他一定會心馳神往地前去拜師求學的。

    對諸葛亮來說,最廣泛地吸取知識的營養,從各方面鍛鍊和增長自己的學識和見地,是他這一階段唯一最重要的事。

    雖然生於亂世之中,又連遭家庭變故,但命運總算還是青睞和眷顧著這個有志的年輕人,給了他隆中如此安靜優美的讀書場所,也給了他龐德公、司馬徽這樣的名師指點,還有一幫志趣相投、出類拔萃的俊才相互砥礪。

    何謂天才?有人用智商來衡量是不是天才。智商80到120之間叫做正常,達到130叫做超常,超過140叫天才。

    如果這樣,天才就太簡單了。成為天才靠的不僅是遺傳基因,現代一般認為,除了遺傳基因外,成就一個天才至少還包括個人努力、社會需求和偶然機遇促成這三大要素。

    在遺傳方面,諸葛亮生於雖不顯赫卻也傳承有序的家族,有著祖先留下的良好生理基因和文化傳統,從小就潤澤在齊魯文化的豐厚土壤中,讓他具備了成為一個天才的良好基礎。

    在個人努力方面,時局的動盪,家庭的不幸,讓諸葛亮比同齡人更顯得成熟,戰亂和流離失所增添了他的閱歷,生活的不幸鍛鍊了他的堅強,他知道抓緊時間積累和充實自己。

    更為難得的是,在紛亂的世事中,他竟然獲得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心無這旁鶩、如飢似渴地學習。

    眾多因素集合在一起,加在了諸葛亮身上,是諸葛亮的幸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日積月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自17歲來到隆中算起,諸葛亮在此隱居學習長達10年。

    十年磨一劍,劍出寒光閃!

    十年面一壁,何壁不能破?

  • 2 # 恬然滋味

    個人認為出山之前主要是透過學習。諸葛亮上的學校是北大清華中科大。諸葛亮家族南來後,就與荊州牧劉表及地方大族聯姻。所以,諸葛亮雖躬耕於臥龍崗,但結交活動於社會上層。他的老師是龐德公,龐統的叔叔。因為成績好顏值高,被荊襄大族黃承彥看中。老頭一心想把醜女兒嫁給諸葛亮,就讓兩人自由戀愛,結果帥哥直接被征服。阿醜人醜才高。據說,諸葛亮的一些發明創造都是老婆在閨中整出來的。你看,像黃承彥這樣的老頭幹事都是提前佈局順勢而為。後文這老頭救陸遜出八陣圖,不過是賣個順水人情。回到諸葛亮。諸葛亮有一幫子牛逼同學校友老師,如司馬徽龐統徐庶崔州平之類。這些人積年累月在一塊切磋砥礪,各自的學業能力豈不一日千里?諸葛亮又是學霸又是帥哥,自然是中心。被擁護也被攻擊,做老大不容易,所以,諸葛亮最會揣摩說服,擅長排程安排。這麼說吧,諸葛亮的才能是這麼來的,在家有黃承彥黃月英陪著做作業補課,課堂上有龐德公司馬徽等人授課,課間有龐統等人辨析交流,課外,活動於官佐紳士高門大戶之間。27歲出山,才已大成,飛龍在天,遂成一代名相,千古一人。

  • 3 # 說歷史的女人

    因為古人學習內容和方式比較簡單,學習內容無非是認字,然後讀孔孟之道之類的書。而學習方式無非三種:一種是讀私塾教育,一種是請老師家教,一種是自學。

    那以諸葛亮的才學,最初應該都是讀私塾教育,後來家道敗落,主要是自學。所謂大才都是天才,自學所取得成就,令他人生非凡。

  • 4 # 三羊177469176

    謝邀請,我覺得這麼問實在欠妥,諸葛亮的才能哪裡來的?可以解析為以下兩種說法,1:諸葛亮的才能達三國巔峰,無人匹敵,所以要問其才能從何而來,2:諸葛亮都才能無人匹敵,是指什麼才能?但無論哪種說法都是立意在諸葛才能之高。說到這裡我不禁問一句這裡是針對小說演義還是正傳紀實,若是小說演義這個問題極好回答:其才能為作者為渲染劉室正統,需要刻畫一個忠君侍主的賢臣而進行類似神話般的勾勒以至於近"妖". 若是針對正傳紀實,那麼其才能在三國也就比一般好一點的謀士高出一點點而已,不值得有此一問:比如那時候才能無非是謀才,治才,文才,武才而已,對於武才,諸葛不沾邊,文才諸葛有出師表後出師表,確實有些文才,但是兩表之所以出名並不在其文氣逼人而全賴一"忠"字,更何況三國文才不說有曹操就單單曹子建等七子個個在其之上,剩下治才,治理國家軍隊,使國家經濟軍事強盛,這一點在諸葛治理下的署蜀確實有不小的提高,可是無論如何提高都是永遠無法趕上美國,其實是差太遠,就好比現在的韓國和美國,魏即美國,所以治才也就一般的"君主"的程度,至於謀才,在謀略上拋開演義神乎其神的掐指一算之類的虛構情節,諸葛真正靠謀略取勝的拿得出檯面的戰役卻也沒一兩件,更何況在另外的一個提問中我就分析過諸葛選擇出山在郭嘉死後是自知不如郭嘉的可能性是極為可能的,更何況拋開這些三國後期,諸葛對曹真曹休司馬匹夫等的對持中雖有小勝卻怎麼也沒有實質性的大勝。

  • 5 # LuC1

    從演義來說,其大才源於易,這個時期是易的繁榮幸期,不說管恪和畫出劉備結局的李意。各集團謀士郭嘉,等,連孫家媳婦都會。一個有志的必然時刻關注,博望坡的火,沒點自信行嗎借箭借東風,近乎妖那也行對氣候觀象的總結。

  • 6 # 漫溯古今

    和張良遇隱士的故事差不多,又是個神話傳說、、

    據說諸葛亮在五歲時,父母雙亡,靠叔父撫養。後來,他叔父又被人害死,無依無靠,只好賣柴度日。當時,他還不滿十五歲。到柴山,有好幾十里路。每天諸葛亮都起得很早,帶上乾糧,沿沂水河上柴山。夏天,揹著月亮出門,頂著太陽回家;冬天,披著寒露上山,冒著風雪下山;手劃破了,腳磨起泡,他全不在乎,從不叫苦流淚。 在柴山腳下,有一座不大的土地廟。廟裡供著土地爺。諸葛亮每天上山經過土地廟時,都要進廟,把帶的乾糧恭恭敬敬地放在土地爺腳下的供案上,然後跪下,一邊瞌頭一邊祈禱說:“神靈的土地爺保佑,讓我上山打柴順利,好變賣度日。我把乾糧寄存在這裡,煩土地爺照料,等我砍柴下山,共同分食。”每次拜後上山砍柴,回來時進廟歇息,吃乾糧,並把所帶的乾糧分一半,供土地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孤苦伶仃的諸葛亮對土地爺有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天,諸葛亮起得很早,帶上乾糧進了土地廟,當他瞌頭祈禱完畢剛要起身時,忽聽土地爺叫他的名字說:“諸葛公子慢走。”諸葛亮急忙叩頭應道:“土地爺神靈,你有何吩囑?”土地爺說:“你聽我說。你天天給我瞌頭禱告,又分一半乾糧給我吃,十分感謝你誠心誠意。我看你年齡雖小,但聰明能幹,又無依無靠,十分可憐。所以,給你指點途徑,以報答你對我的誠心。從明天起,你不要再去砍柴了,去幹點大事吧!”諸葛亮說:“孺子孤獨無靠,除砍柴謀生外,有何大事可幹?”土地爺說:“你天天砍柴上山,經過沂水河邊的叉路口,那有三棵大柳樹,你知道嗎?那三棵大柳樹是三個仙童下凡的修身,他們有一本從天庭偷的天書,是玉皇大帝讓天宮史官記載的天史、地理和仙界凡道之術。看起來,書上沒有一個字,所以叫《無字天書》。但是,在你為難之時,只要翻開書,它就能告訴你怎麼辦。有了這本書,你就可以幹一番大事,何愁無法度日。”諸葛亮一聽大喜,但不知怎樣才能得到這本天書,便請教土地爺。土地爺說:“你拿上斧子,去砍這三根大柳樹,仙童便會出來擋你,你不理他們,裝作非要砍倒不可的樣子,他們就會向你求饒,這時,你就說‘要我不砍,除非你們把《無字天書》(以下簡稱《天書》)交給我。要不然,我就非砍不可’。這樣他們為保全性命,就會把《天書》交給你。”諸葛亮聽罷,向土地爺叩頭拜謝。 第二天清旱,諸葛亮來到沂水河邊叉路口的三棵大柳樹前,按照土地爺的吩咐,正要舉斧砍樹,果然出現三個仙童阻擋。諸葛亮看也不看,舉斧便砍,仙童們急忙擋斧求饒。諸葛亮要他們給《天書》。仙童們十分吃驚,心想:我們下凡修身和偷《天書》之事,只有土地爺知道,如今這位公子向我們要,必然是土地爺洩露了天機。十分生氣為難。怎麼辦呢?《天書》是修身之本,失了它,我們再也不能成仙。不給吧,頃刻有毀身之禍。仙童為保全性命,只好把《天書》交給諸葛亮。諸葛亮翻開一看,果然無字。為了報復土地爺,仙童向諸葛亮說:“公子雖得了《天書》,但你是凡人,看不懂書上的字。你如果能把土地爺腹中那碗墨水喝了,你的眼睛才能看清書上字,便可上識天文、下知地理,成為蓋世之才。”諸葛亮聽後,便拜別仙童,回到土地廟。向土地爺把取書經過述說了一遍。土地爺聽說後說:“好吧,你把《天書》取到手了,為了成全你,把我的聖靈之水也讓你喝了吧。從今以後,我雖為偶像不能再顯神靈,但能幫助你成大事,留下英名,我也就心滿意足了”說完,就讓諸葛亮從腹中取出那碗墨水。諸葛亮雙手捧著墨水碗,跪在土地爺面前,激動的淚流滿面,向土地爺表示,一定不忘大恩大德。說完,大口大口地喝了那碗墨水。當墨水喝下肚後,諸葛亮頓覺神志清醒,眼睛分外明亮,再看那本《天書》,果然全是文章。上載五千年前的天文地理,下記五千年後的智慧韜略。 諸葛亮自得《天書》後,便跑到一個叫隆中的地方,花了十年功夫,勤奮苦讀。不出門就對天下事掌握的一清二楚,真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計謀無窮。後來,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並且在文治武功方面,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成了蓋世豪傑。 仙童由於失去了《天書》,沒法修身,柳樹的化身再也變不過來了,只好世世代代默默地站立在河邊哀嘆,這就是柳樹的來源。為避天庭懲罰盜書下凡的罪過,只好把頭低下,表示懺悔。故迄今,河邊的柳樹都是彎腰低頭,好象犯了錯誤一樣一愁莫展。 土地爺自從把聖靈的墨水讓諸葛亮喝了之後,也只留下了一副慈善的面目,再無法顯靈。 諸葛亮為了報答仙童和土地爺,在生前祭天、祭地,以示不忘大恩大德。他死後,人們還在他的陵墓旁修建一座土地廟,以作紀念。

  • 7 # 京川6

    諸葛亮本身有天賦外,就是拜師學習。元代有一部書叫巜仙鑑》,其中有一篇《諸葛亮拜師》回答了人們關於這方面的猜測。

    據《仙鑑》記載,司馬徽對諸葛亮說:"以你的才華,現在應訪名師,進一步增長學問,汝南靈山酆玖熟諳韜略,我曾路過那裡向他請教,感到他的學識深不可測,你可以去他那裡求教”,司馬徽親自帶諸葛亮前往靈山拜酆玖為師。諸葛亮來到靈山整整一年,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諸葛亮可教,於是拿出三部書讓諸葛亮研讀,這三部書分別是巜三才秘錄》,《兵法陣圖》和《孤虛相旺》,酆玖告訴諸葛亮,精讀此三部書一百日,之後向他彙報讀書心得。

    諸葛亮認真研讀,百日之後向老師彙報,酆玖認為諸葛亮已能"審所學皆能致其奧妙"。

    酆玖不僅自己教授了諸葛亮,還向他引薦了另一位高人武當山北極教主,使得這個故事更加傳奇。

    諸葛亮精通儒,法,深得兵亥精髓,同時也精於易,道,這在他留下的著作中可以得到證明。

    對諸葛亮來說,最廣泛地吸取知識的營養,從各方面鍛鍊和增長自已的學識和見地,是他這一階段唯一最重要的事。

    眾多因素集合在一起,加上了諸葛亮身上,是諸葛亮的幸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日積月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自他17歲來到隆中算起,諸葛亮在此隱居學習長達10年。

    十年磨一劍,劍出寒光閃!

    十年面一壁,何壁不能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超的遺書中為什麼稱呼曹操為孟德,不稱呼曹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