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兒推拿
-
2 # 父母線上
中醫認為,小孩身體健康,沒事不要亂推拿。如果孩子身體出現了狀況,如經絡不通、氣血也不流利了, 中醫推拿可以為孩子緩解病情,這是我們通常推薦捏脊。
“捏脊”怎麼捏?首先,我們要知道要捏的“脊”在哪裡?如下圖所示,家長用指頭順著孩子的背部中間位置,由上到下輕輕撫摸,能很容易摸到孩子的“脊”。
接下來,就是讓小孩自然的趴在床上,開始捏脊。
手法如下圖所示:用手捏住脊背上的皮,把這個皮慢慢地往上趕,從尾椎一直趕到脖子。在往上趕的過程中,可以趕三下就往上輕輕地提一提,在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啪”的一聲響,這個是氣血宣通的一個標誌。當然,如果沒有聽到響聲,我們也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這個。
男孩女孩捏脊有講究,請大家牢記:
男孩7歲、女孩8歲前,捏脊從下往上捏。
男孩8歲、女孩7歲後,捏脊從下往上捏。
為什麼捏脊的效果這麼好?我們都知道,孩子是至陽之體,他的陽氣可以說是非常的旺,但是又非常稚嫩,就像春天剛長出來的小樹苗,長得非常快,但是很嫩,很容易受傷害。
而我們的脊背,它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主要巡行部位,這個地方聚集的陽氣非常多,所以背為“一身之陽”。捏脊的作用,主要就是宣通陽氣。陽氣一經宣通,就能夠作為孩子生長的動力。
反之,如果陽氣不能宣通,就像一臺機器短路了一樣,會產生熱量,反應在孩子身體上的症狀就是發燒。所以,我們透過捏脊來宣通陽氣,陽氣一旦宣通,那孩子身上反應出來的病症就會得到緩解。
什麼情況下可以捏脊?捏脊其實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情,很多好動調皮的孩子,只要家長說給他捏捏脊背,他就會很老實很乖地趴在那裡,任家長來捏。
平時給孩子捏脊,可以起到保健的效果。但也不要貪多,一般情況下,每天捏3~5次就夠了,多捏了也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是生病的時候可以多捏幾次。
而且,捏脊可以作為其它推拿手法的一個鋪墊。比如說在發燒、’感冒的時候,可以先用捏脊宣通他的陽氣,然後再用別的方法。
不同的病症,捏脊時表現不同正常情況下,孩子的脊背是非常軟的,皮一拎就能拎起來很高很高。但如果孩子有病症的情況下,脊背的面板表現會不同:
感冒時,孩子脊背上部分的皮發緊,皮沒有那麼容易捏起來,也說明這個地方陽氣已經不通透了,我們捏的時候手下也會有明顯的皮緊感。
食積時,孩子脊背中間部分的皮發緊,捏起來沒那麼容易,這個就是有食積的表現。
發燒時,捏孩子脊背上半段的時候會疼,一疼孩子就會哭,往往在一哭一鬧汗就出來了,熱就退了。
-
3 # 微笑掛臉上139392095
寶寶不吃飯、消化不良、易感冒,在家裡給寶寶捏捏脊,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生長髮育,還可以強身健體,防治這些疾病的發生,真的是很好的選擇,尤其是捏脊法不打針,不吃藥,在家裡就可以操作。但是捏脊是需要手法和掌握力道的,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的捏幾下就行。
捏脊療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在寶寶背部面板表面循序捏拿捻動的一種中醫治病的方法。但是要根據孩子的反映來變動,比如孩子感覺不舒服可以手指鬆一鬆,或者多捏少提等,尤其是剛開始時孩子不習慣,會感覺到疼一點,所以父母可以輕一點,起初不一定非要有效果,只要孩子先適應了,接受了就行,以後再慢慢增加力度。最後建議這位媽媽可以讓專業推拿老師給孩子按摩兩次,自己在其中學習一些經驗再給孩子捏,這樣以確保自己的手法及力度都是正確的,以免自己做了無用功。
-
4 # 醫知袋鼠
捏脊是小兒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 主要是透過連續捏拿脊柱部位的肌膚,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不僅常用於積食、腹瀉、厭食、咳嗽、夜啼等多種疾病的治療,還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寶寶俯臥位,撩起寶寶的上衣並露出其後背,家長用雙手的大拇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相對,向上捏起面板,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自下向上操作,你可以下圖來進行操作。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寶寶捏脊時,室內溫度一定要適中。另外,家長的指甲要修剪平整光滑,以免在捏脊的過程中損傷寶寶的面板。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勻。每次捏脊的時間不宜過長,以3~5分鐘為宜。
前面我們講到了,單純捏脊對寶寶會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如果想透過捏脊來治療某些疾病,則需要配合其他穴位和手法來進行操作,比如,治療小兒先天和後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需要與補脾經、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應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種手法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1、補脾經:
脾經位置:拇指橈側自指尖至指根處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沿著小兒拇指橈側,從指尖推向指根,反覆操作500次。
2、摩腹
摩腹位置:患兒的腹部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手指掌面,沿環形方向摩擦小兒腹部的面板表面,要做到皮動肉不動,就是隻有面板動,皮下的脂肪和肌肉是不動的,操作6分鐘。
摩腹的方向應根據寶寶所患疾病而定,如果寶寶便秘、積食、消化不良,摩腹的方向為順時針;如果寶寶是腹瀉,摩腹的方向為逆時針。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端按揉患兒的足三里穴,操作200次。
-
5 # 小荷健康科普
“現在的人呢,不管是小孩兒還是大人,都是挑食、偏食、節食,不知道怎麼就能好好吃飯了!”人吃五穀雜糧,不能好好吃飯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時是消化不良、有時是脾胃虛弱不能消化、有時是胃部不適。看完這篇文章,保你吃嘛嘛香,不生病,身體健康!
捏脊是一項保健手法,就像拔罐、針灸等等。只不過捏脊只需要雙手,不用藉助工具。捏脊療法歷史久遠,千百年來在小孩兒的疾病預防及治療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古人探索的一種古老的按摩手法,主要動作就是捏、拿。到現在,手法已逐漸發展完善,並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捏脊是可以調整人體臟腑的功能、氣血的執行的!
捏脊是一項保健手法,就像拔罐、針灸等等。只不過捏脊只需要雙手,不用藉助工具。捏脊療法歷史久遠,千百年來在小孩兒的疾病預防及治療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古人探索的一種古老的按摩手法,主要動作就是捏、拿。到現在,手法已逐漸發展完善,並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捏脊是可以調整人體臟腑的功能、氣血的執行的!
下面給大家說一下如何捏脊:
1. 三指捏脊法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進行按摩。將大拇指抵在人體腰部正中的面板上,食指與中指放在拇指前的面板上,三指指腹相對用力捏拿肌膚,隨後兩手交替著向前捻動,同時拇指向上推移。從龜尾到大椎穴為一遍。如此反覆從下到上捏拿。捏拿過程中還有手法叫做捏三提一。即捏拿三下就提起來一下。還有叫“捏五提一”的,道理一樣。
捏脊可以刺激激發陽氣,手法的輕重可以根據人的不同來選擇。比如北方人腠理較密,手法可適當重些。南方人腠理疏鬆,手法宜輕。
2. 二指捏法
將食指的內側中指節抵住面板,大拇指置於食指前側,大拇指指腹與食指關節同時用力提拿面板。兩手交替著向前捻動。也是從下到上,如此反覆。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
6 # 你說我叫啥1987
有一個1週歲的寶寶因驚嚇導致發熱,其母親十分著急 ,多處求醫,療效均不明顯。寶寶仍時有發熱,夜間哭鬧不安,後就診於當地 中醫院。醫生治以捏脊療法 ,1天后,孩子熱退,臨床症狀 明顯減輕。這次經歷使這位年輕的媽媽對捏脊療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究竟什麼是捏脊療法暱 ?
捏脊療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 ,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小兒推拿具有促進氣血執行、經絡通暢、神氣安定、臟腑調和 的作用。捏脊療法是透過對督脈和膀胱經的捏拿,達到調整陰陽、通理經絡、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 目的。晉代葛洪 《肘後備急方 ·治 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 ”的 描述,是 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經後世醫家不斷的臨床實踐,逐漸發展成為捏 脊療法 。常用於治療小兒因驚嚇導致的各種病症以及疳證、遺尿、脾 胃虛弱、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此外 ,也可以作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
那麼父母們如何給寶寶做捏脊療法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捏脊療法的基本內容:
1.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如頭面部症狀明顯 (目紅赤、癢澀羞 明、鼻腔紅赤、牙齒鬆動 、牙齦潰爛 、面黃肌瘦、唇紅煩渴、面紅煩急、驚悸、咬牙等 )者 ,可捏至風府穴。捏拿完畢,再按腎俞穴。
2.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臥位或半俯臥位為宜,務使臥平 、臥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3.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 ,稱為“提 法 ”。 每捏 3次 提一下,稱 “捏 三提法 ”;每 捏 5次 提一下,稱“捏 五提一法 ”;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 ”最 強。
4.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 胃俞、肝俞、膈俞 ;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 、肝俞;多汗提腎俞、肺俞 ;尿頻提膀胱俞 、腎俞、肺俞 ;煩躁提肝 俞、厥 陰俞 、心俞;夜啼提 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捏脊療法的基本操作手法: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直捏到項枕部為止 (一 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 )。重複 3~ 5遍 後,再按揉腎俞穴 2~ 3次 ,一般每天 1次 。
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 ,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 ,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另一種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 ,挾持肌膚 ,拇指在前,食指在後。然後拇指向後捻動,食指 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術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來選用。
在給寶寶做捏脊的過程中,父母們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 首先 ,脊柱部面板破損 ,或患有癤腫、面板病者 ,不可使用本療法。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此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本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 ,飯後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 2小時後再進行。
2.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手法宜輕柔。
3.體質較差的小孩每日次數不宜過多,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 ,以 3~ 5分鐘為宜 。
4.在應用此法時,可配合刺四縫、開四關以及藥物 、針刺 、敷臍等療法,以提高療效。
總之 ,捏脊療法透過捏提等手法作用對於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 。由於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線分佈區又為臟腑背俞穴所在 ,“迫藏近背 ”,與臟腑密切相關 ,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 、調整臟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
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 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對小兒疾病的預防保健與治療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7 # 米兒媽
捏脊是小兒常用的保健治療,強身健體的一個重要手法,為小兒保健強壯要穴,有調陰陽,理氣血,通經絡,陪元氣,強腰脊等功效。臨床上可以治療小兒諸多疾病,如消化不良,肺系病症咳嗽,發熱,小兒生長髮育遲緩,免疫力低下,睡眠不安穩,夜啼等。常用手法一般有以下10種:
1、捋脊:中指指腹沿脊柱從上至下做直線推法,動作宜緩慢,力度須滲透。操作3-5遍。
2、揉脊:用掌根從上至下揉脊,3-5遍。
3、按脊:全掌或掌根至於脊柱,從上至下逐一按壓,3-5遍。
4:啄脊:五指併攏成梅花型,節律性從上至下擊打脊柱或兩旁,3-5遍。重點病變部位定點啄。
5、點脊:拇指止於脊柱兩側夾脊穴,從上至下逐一點按3-5遍。壓痛點重點點按。
6、叩脊:用拳眼節律性擊打脊柱,3-5遍。
7、推脊:小天心凹陷處正對脊柱,從上至下緩緩推動。約1分鐘。
8、震脊:全掌或掌根吸定脊柱,靜力性震顫,從上至下1-3遍。
9、捏脊:螞蟻上樹式從下至上7遍。
10、擦脊:全掌緊貼脊柱,快速直線往返擦之,透熱為主。
-
8 # 中醫兒科丁東婧
捏脊是小兒推拿非常常用的治療方法,簡單易操作,非常適合家庭操作。經常捏脊可以起到調整陰陽,疏通經絡的作用。因為捏脊可以刺激到膀胱經和督脈,所以對於身體虛弱,容易生病,尤其是脾胃不足的娃娃尤為適合。健康兒童也可以進行,有增強體質作用,屬於日常保健的一種推拿手法。
操作位置為從長強到大椎,也就是脊柱最下面到肩頸部的脊柱兩邊。小朋友俯臥位,暴露背部,操作者用雙手拇指與其餘幾指將尾椎部皮肉捏提起,兩手交替,連續不斷地從下向上推捻,直至大椎附近。第二到五次可以捏三提一,也就是捏三次後兩手同時捏住面板想上提一下,此時可能會有咔咔聲。每天操作,連續七天為一個療程。
-
9 # 醫聯媒體
捏脊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拔腰筋”,捏脊是家長經常給小孩做簡單保健運動的一種。捏脊是家長透過連續不斷的對小孩的腰脊位置進行捏拿。捏脊有助於孩子舒緩面板,舒筋活骨,還可以有效的治療小孩腹瀉,因為捏脊有利於幫助小孩促進消化。適度適量的給小孩進行捏脊,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給小孩強身健體。
捏脊的時候要讓孩子趴在床上,也就是讓孩子俯臥,然後家長把寶寶的衣服掀開,讓孩子的背部露出來,接下來就是家長實際操作的時刻了,家長要用到大拇指、食指、中指這三個手指,用這三個手指從腰部底從下往上捏起孩子的腰部面板,然後重複捻動,一般三到五分鐘就好了。
在捏脊的時候操作的家長要十分注意哦,因為孩子的面板比較嫩,所以操作的家長要把手指甲剪了,還要在接觸孩子面板前把手洗乾淨,同時還要注意孩子捏脊的室內溫度,溫度不要太低,以防止孩子著涼感冒。
單純的捏脊可以促進孩子的消化和有助於孩子強身健體,如果在給孩子捏脊完成後,再配合一點對孩子穴位的按壓,那麼效果還會更好。
第一,我們大拇指的外側,靠近手腕的那一側,是我們的補脾經,操作的家長用自己的拇指指腹從上到下的反覆輕柔摩擦孩子的補脾經,一般一次運動重複五百次比較有效果。
指導專家:石計朋,主治醫師,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
10 # 張家綱小兒推拿
幾乎每天都有媽媽奶奶問我捏脊的問題,知道大家最關心的是什麼?在這兒呢,借這個機會,針對媽媽最困惑的捏脊問題,讓我來告訴你答案!如果捏對了,真的是可以讓寶寶睡的香,長的高,更聰明的。
1、孩子感到疼的受不了怎麼辦?
初次捏脊還有不疼的孩子嗎?尤其是那些皮糙肉厚的孩子,適應的時間比較長,每次都會嗷嗷叫!如果此時打了退堂鼓,就再也享受不到捏脊的功效和樂趣了!還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嚴重的情況,孩子可能會疼痛難忍,此時可力度稍減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開。
最好呢,是在捏之前不回擦紅後背,然後再嘗試捏,循序漸進,剛開始捏不起來也沒關係,日久天長嗎,不急於一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感會消失,舒適感增加,相信總有讓孩子舒服接受的一天。
2、提捏的時候有響聲是骨頭的聲音嗎?
由於小兒五臟未實,形氣未充,往往生髮之力不足,陽氣不能上達。既然不能上達,捏脊就要靠人工往上提一提,所以,捏脊從下往上捏,把脊背積滯的氣血捏開,陽氣也就能順勢生髮上去。
在提拉皮肉時,特別是在腰部,常會發出“啪”、“啪”的響聲,這是筋膜之間的淤積粘結被鬆開的好現象,往往脾胃虛弱、容易生病的小孩這種情況多見。
我們捏積,就是要把這些粘連捏散,把淤積在背部的氣血捏開。脊背這個人體大樞紐的氣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們身體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會逐漸消失。
3、捏脊可以調理哪些病症?
說可調百病也不過分,要不中國還會有一個專門捏脊調理小兒病症的流派?我覺得在中國應用最廣泛的還是捏脊的保健功效。
我們人體五臟六腑所有的背腧穴都位於後背的膀胱經,膀胱經是抵禦外邪侵入的第一道關口,氣血疏通了,自然而然孩子的免疫力就提高了,孩子就不容易感冒了。而且後背的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經常捏一捏,不但不容易生病,還可以促進孩子發育,長的更高更結實!
關於治病,最常見的還是消化道類病症多見,既然古人也叫“捏積”,當然就可以消除積滯,健脾和胃了,對什麼厭食、積食、腹瀉、便秘、腹脹等等都會有效。脾胃好了,人體氣機通暢了,氣血充足了,呼吸道病症以及夜啼、遺尿、多汗等各類病症也易康復。
4、孩子太小可以捏脊嗎?
如果要問多大適合捏脊,建議八九個月大吧,而且手法要特別輕柔。小嬰兒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兩旁按摩,或者用手掌做撫觸,來回擦紅後背即可。
或者是工字搓背也很好!工字搓背位於背部,成“工”字型,為脊柱正中線和上背部肺腧、身柱穴所在橫線及腰部腎腧、 命門穴所在橫線組成。
5、孩子捏多少遍合適?
1歲左右的寶寶可以捏脊5遍左右。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捏脊7遍左右。捏至最後一遍時每捏三次增加一個較重的提拉動作,謂之“捏三提一”法。
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捏脊9遍左右。
這是一個大體的標準,因寶寶病症需要,加以增加次數。捏脊法可以天天操作,也可以隔天操作。
6、上捏脊還是下捏脊?
很多媽媽學小兒推拿,最怕的就是辯證,什麼寒熱虛實,陰陽表裡,一聽頭就大。對於捏脊而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不過比較簡單而已。我們的督脈是純陽的,足太陽膀胱經是偏陽的,捏脊法就是去除淤滯、鼓動陽氣流轉以調和陰陽。
上捏脊,自下而上為“補”,可溫陽散寒;下捏脊,自上而下為“洩”,可清熱瀉火。
小孩一般日常保健和調理多數的虛證疾病,諸如消化不良,消瘦,風寒感冒以及氣虛,陽虛等,可自下而上。若有急性發熱性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熱積,風熱感冒伴發燒等宜自上而下,以利宣洩。
還可以來回捏脊,捏脊重在刺激經絡的基礎上,才有方向的區別。如果孩子有些內熱或陰虛體質,我也不建議總是一個方向捏脊,這種情況下,可以來回捏。比如,寶寶脾胃虛弱,媽媽每天為寶寶上捏脊七遍,今天呢有點上火,火不大,媽媽可以先上捏脊4遍,再下捏脊3遍。如果火大一些了,就可以先上捏脊3遍,再下捏脊4遍。總之就是比較靈活的。
實在傻傻地懵懵懂懂,那就上捏多少,下捏多少,當回傻姑唄~
7、什麼時間捏脊最合適?
剛才說明了晚上怎樣捏脊,其它時間就更可以放心捏了。當然,如果追求完美,早晨不閒時間緊張的話,太陽昇起的時候上捏脊最好!陽氣升起的時候,孩子的陽氣也一起升起,應了順應天時,天人合一這句話。反過來講,如果下捏脊呢,大家想想,是不是下午好呢?很多媽媽總是很好奇,刨根究底,那就多多思考一下吧。
8、睡前適合捏脊嗎?
睡前適合不適合,有些爭議,我認為關鍵是在捏脊的力度!千萬不要在孩子睡覺前,捏脊讓孩子疼的嗷嗷直叫,孩子被你捏的醒醒了,怎麼還能睡得著呢?
所以,晚上捏脊的力度一定要輕柔再輕柔,一個原則,孩子感到非常舒服就可以,否則就不要捏了,做做後背的撫觸就行!很多媽媽反應,只要孩子感覺舒服了,孩子才會很快入睡!而且孩子還喜歡睡前捏。
如果捏起來,孩子感覺疼,就在其它時間捏,直到不疼為止。
9、冬天適合天天捏脊嗎?
有一個媽媽高興地說:原來孩子體弱多病,捏了一冬天,寶寶長個了,胃口好了,肌肉結實了,也不愛生病了。
所以,有人說冬是收藏的季節,不易調動陽氣,那是對很健康的孩子,而對於一個不健康的寶寶,如果陽氣不足了,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扶陽固本,健脾和胃。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二者缺一不可!
天天捏脊呢?當然也要看孩子的身體,弱弱的,當然可以經常捏,甚至天天捏;很健康很棒,根本不需要天天捏,而且要少捏,這樣的孩子不依靠外力,自身也生長在正常發育的軌道上!
還有很多媽媽不知道怎樣捏脊,想學著捏脊,可只是看文字確實不容易看懂,到底是怎麼操作呢?媽媽奶奶也彆著急,如果感興趣的,也可以看下我的捏脊影片:捏脊有訣竅,才能顯奇效!讓寶寶睡的香,長的高,更聰明!
-
11 # 熱愛生活148175001
我女兒小時候吃飽了,她奶奶就要給她提背。具體的方法是把孩子腑位平放在床上,兩支手提起脊柱上的面板,滾動著上行,這樣反覆幾次,效果也挺好的。
-
12 # 曉娟談養生
首先,給孩子捏脊,讓孩子服務。將孩子的背裸露出來。接下來幾位家長實際操作的時間。家長要用大拇指,食指裝置這三個手指,從腰部底從下往上捏脊柱。針對的是寶寶腰部的面板,然後慢慢的捻動,一般三到五分鐘就可以。
其次,家長要注意再給寶寶因為的時候。因為寶寶的面板比較嬌嫩,那家長要把自己的手指加減調,不要有長指甲去接觸孩子。在按摩前一定要做好手部的清潔衛生,同時要注意年級背的屋內室溫溫度不要太低,預防孩子著涼感冒。
最後,捏脊可以促進孩子消化和幫助孩子強身健體。如果在給寶寶捏脊完成以後,可以適當的配一些穴位,這樣吸收的效果會更好。對不?比如補皮筋在大拇指的外側,從下端向上端推去。反覆揉按孩子的這個位置,一般重複500次,比較有效果。同時可以配合按揉孩子的腹部,注意按壓的時候不可太用力。
-
13 # 小兒健康驛站
謝邀,正常來說,捏脊是會有點疼,因為撥動了膀胱經,會有痛感,下面給大家推薦一個捏脊的手法。如何給孩子捏脊,之前有個孩子爸問過我這個問題,他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我給孩子天天捏脊,一點用都沒有”,我自己呢,也因為最近一直沒有時間去寫或者是去拍這樣的內容,關於捏脊,今天我就來詳細說說這個問題。捏脊的訣竅
前1-3遍:只捏到大椎後向上提兩下,反手用指尖捏脊柱向下抹,直至長強穴;接著捏起尾骨上的肉開始第二遍。(捏脊手法,由於圖片太大無法上傳,所以不太完整)
後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後每捏二次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辦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來。
為什麼有的孩子捏脊沒作用?可能是受最近養生風潮的影響,很多家長也許不知道補脾經,清肺經,揉板門,內八卦這些手法,但是一定知道“捏脊”這個手法,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有兩種捏脊手法,比較常用的是“上捏脊”,即從下(長強穴)往上(大椎穴)捏,不過也有下捏脊這個手法,只是不常用,所以很多父母不管孩子什麼問題,都是上捏脊,所以在給孩子捏脊之前,先了解清楚捏脊的原理好嗎?(圖為補脾經,從指尖到指跟直推,不要來回推哦,這個手法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清熱利溼,化痰止嘔的作用)
捏脊原理捏脊的作用力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主陽氣,順著督脈捏就是補,反之則為洩。我這樣說大家可能有些許不懂,簡單明瞭一點說就是從下往上捏脊,是補陽,從上往下捏是洩陽,如果孩子需要補陽,你卻推成了洩陽,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家長說孩子越推越嚴重的原因。
適用症狀上捏脊(自下而上)能夠調動陽氣,溫腎健脾,使脾腎得以運化,由於上捏脊補陽,所以它的適應症均為寒症,啥子叫寒症呢?積食啊,大便困難,拉肚子,感冒啊,都叫寒症,對於經常出現這種問題的孩子來說,上捏脊會讓孩子抵抗力增強,胃口也會變好。如果孩子是陰虛內熱,捏脊就越捏越重。(圖為順揉內八卦,有理氣寬胸,順氣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調和五臟的作用。)
如何給孩子正確捏脊?第一:明確孩子的問題,適合上捏脊還是下捏脊。
第二:每日不可多捏,一邊3-9遍就可以。
第三:胃強脾弱的孩子不適合上捏脊,就是那種非常能吃,吃了還是覺得餓,最後又愛積食的小朋友。
第四:最好在陽氣生髮的早晨給孩子捏脊,順應大自然規律,效果明顯。
不是所有的手法都適合您的孩子,合適您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回覆列表
寶寶取俯臥或橫臥在家長雙腿上使其背朝上,家長以雙手拇指、食指指面捏脊3-5遍,從尾骨端捏至大椎穴。從第二遍開始每捏3下,向上提1下,重點提腎俞、、脾俞、肺俞三個穴位。(第一次捏脊的時候孩子會不適應,有點疼痛,可以提前用手給孩子搓搓後背,直至發熱)
給孩子做推拿時候,不要有手直接觸孩子面板,以免搓傷,再做推拿時候可以往手沾點爽身粉、玉米粉。從而減少對孩子面板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