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善感之人
-
2 # 一隻美麗的大懶蟲
這個要看情況而定,安全第一肯定是最重要的。作為企業主,一定要深思熟慮,既要讓自己的企業平穩發展,也要遏制住疫情的發展。我覺得目前在三月份之前是不能復工的!
-
3 # 小膜王
要看哪個行業,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建議提前復工,因為正是國家和人民需要您的時候。如果非生活必須,又是疫情重點區域,為了徹底消除疫情,建議延遲復工。
-
4 # 創業刀客李建輝
這個問題要分行業、分地域來講
對於疫情重災區武漢來講,提前復工必然弊大於利!
本來就是重災區,傳染人群基數也大,如果提前復工尤其服務業,那武漢傳染人數將大幅度增加,並相應的需要其他省份醫療服務支援更多,最終就是投入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傳染人數增多,陷入惡性迴圈。
對於疫情相對比較輕的省份,如西藏、青海、吉林等,可以在接觸少的行業中做好防護,正常復工。因為工作的人越多,產生的價值就多,而且傳染機率會小很多(基數少)。這些省份提前開工就是利大於弊!
對於其他疫情中等的省份情況,要根據交叉傳染度,具體選擇哪些行業可以開工,哪些仍然不能開工。
以上內容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用。
-
5 # a000紫石
現在拐點還未出現,個人認為還是不要提前復工,除了醫療民生等特殊行業,2020但是企業整體會損失不小,一些企業撐不過去,但是回頭想一想,生命健康於安全始終是第一位。
-
6 # 喜陽羊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框定什麼行業、在什麼時間段、在什麼區域提前復工,才能判斷利弊得失。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各區域特色各異,有各自的優勢產業,關於提前復工,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決策。
一、密切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企業,力爭儘快復工。
例如,有關醫藥健康、公共衛生、農業生產的企業要儘早復工,生產有關抗疫物資(如口罩、防護服、檢測裝置等)的企業,排除萬難也要儘快復工,而且力爭滿負荷生產。
二、利大於弊的區域
全國除湖北以外,新增確診病例已12連降,說明已總體控制住疫情。大多數省區,疫情存量低,增量也低,有的省區大多數縣域疫情是零發生,當前就應當創造條件儘快復工,提前復工就是利大於弊。
三、弊大於利的區域
湖北已出現向好勢頭,但多個城市,如武漢、黃岡、孝感等極重災區,由於疫情存量大增量也大,疫情ABC三者互動密切,形勢異常嚴峻複雜,這些城市內密集高發區域是不宜貿然提前復工的,否則弊大於利,會增加抗疫難度,損失更大。
湖北以外的少數省區,如廣東、浙江、河南、湖南確診病例比較高,集中高發的侷限區域(如縣域)也是不宜貿然提前復工的。否則有可能造成抗疫形勢反彈,導致前功盡棄。
四、弊大於利的時間段
當前正處於第二個14天篩查期,2月7日到20日,上個篩查期(1月24日到2月6日)遺留下來的隱性攜毒者,一部分將在此階段顯性化即表現出新冠症狀,有利於把這部分人員及時充分找出來給予積極救治,並保護廣大易感人群。
如果貿然提前復工,這些隱性攜毒者隨返程客流分散到復工地區,極可能掀起新一波疫情,增加防控難度,必然弊大於利。
五、利大於弊的時間段
如果經過第三個14天篩查期,即2月21日到3月5日,相當於第三層網,將第二個篩查期的“漏網之魚”(請原諒這個不恰當的比方,是指遺留的隱性攜毒者)再過網一遍,將隱性攜毒者儘可能找出來,只有零星的攜毒者可能遺留到第四個篩查期。
大多數地區疫情較輕,如果在第三篩查期末復工,即在3月初復工,將利大於弊。
少數災區疫情深重,可能在過了第四篩查期(即3月6日到19日),即在3月底前復工,將利大於弊。
例如,北京市近日決定,對返京人員實行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14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採取了相近相同的措施,目的就是儘早找到攜毒者,力保“內防擴散,外防輸入”,這些措施有助於為儘早復工創造條件。
目前,中央把復工決定權下放到各省,由各省評估風險,分割槽施策,各省可以具體到分縣決策復工時間。各地將綜合考量疫情存量、疫情增量、篩查程序等指標決定何時復工。
-
7 # 怡佳亦可
現在疫情依然很嚴峻,疫情拐點尚未出現。各個城市也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工復產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弊。雖然復工復產可能出現大規模人員流動和聚集,存在疫情進一步擴散傳播的潛在風險。但是,如果不復工復產,短期內將影響疫情防控所需的醫療物資供應,長期來看各類生活物資也會面臨短缺風險。長時間不復工,許多單位和企業將會面臨破產和倒閉風險,大量工人要麼失業,要麼降薪。這樣將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這樣的防控措施是不可持續的,也難以達到戰勝疫情的目標,最終受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利益。
受疫情影響,許多人無奈宅在家裡,雖然減少外出有利於防控疫情。但長時間不復工,生活壓力山大。我們不僅一日三餐要吃飯,我們也需要掙錢去消費。不上班就斷了經濟來源,許多人還要每月雷打不動地去還房貸和車貸。每月都需要提前預存幾千塊錢去還款,不復工就意味著坐吃山空。不復工的話,我們害怕降薪,更怕失業。沒有了經濟來源,我們也缺少了購買力,工廠生產的產品沒錢去買了,超市的商品買的人少了,對社會經濟發展會造成不利影響。爭取早點復工,對個人,對國家都是幫助。
-
8 # 呼倫貝爾谷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在當前肺炎疫情關鍵時期,肺炎疫情要控制,但是經濟同時也要發展,所以不存在復工之後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而是必須兩者都要同時兼顧,至於說是利還是弊,這個答案根本無需考慮,肯定是利大於弊,很多人會想說,為什麼不多延遲一兩個月呢?等疫情全部消失之後再開工。我想這部分基本都是領固定薪酬的人,而且是國企類為主的人才會有這種想法,因為企業不會輕易倒閉,也不會因為沒開工就不發工資,但其實拖得越久,不僅僅是國家,對於企業,對於很多人都撐不住,我相信很多企業都會選擇復工。但是對於企業復工,我們不能用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去衡量,畢竟在這個關鍵的時期,經濟和疫情兩手都要抓,各個地方需要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樣既有利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控,防止預情擴大化,同時又有利於經濟逐漸恢復,為後續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總之響應國家政策,國家怎麼說怎麼做,以下照片就是我的家鄉呼倫貝爾大草原,如果朋友們喜歡可以關注我謝謝了@呼倫貝爾駿馬包車谷哥
-
9 # 慧算賬
在當前肺炎疫情關鍵時期,肺炎疫情要控制,但是經濟同時也要發展,所以不存在復工之後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而是必須兩者都要同時兼顧。
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預計2020第一季度全國的經濟形勢都不太樂觀,很多企業已經延遲復工了一段時間,如果繼續延遲復工,那對於企業來說是不能承受的。因為按照目前很多企業的現金儲備來看,大部分企業的現金都只能支撐1~2個月的時間,如果從一月十幾號很多企業就開始放假計算起,目前很多企業已經停工了一個月時間,如果再繼續停下去,企業沒有正常營業,沒有收入來源,那影響是非常大的。
畢竟對於企業來說雖然沒有復工,但是他們仍然承受著員工工資,社保福利,租金等各項開支,這對於那些員工數量比較多的企業來說,每延遲一天開工所承受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
除了企業有復工意願之外,對各個地方來說,他們也有發展經濟,因為經濟直接關係到居民就業、收入水平、財政水平等各種問題,除此之外如果長時間不復工,一旦企業承受不起有可能會出現企業倒閉的風險,這造成的後續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對於各個地方來說,目前大家也都有復工的意願。只是在當前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處於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地方都只能捨棄經濟利益而選擇讓企業延遲復工。但是長時間延遲復工也不是一個辦法,在新型冠狀病毒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在大家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允許有條件的企業復工,其實不論對於地方經濟發展還是對於企業來說都是有積極的一面。
從目前全國各地新增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來看,這一段時間很多省份的新增數量都在不斷下降,說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控制效果,目前很多省份新增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都只有兩位數,這些確診人數跟總人口相比的比例只有幾百萬分之一,從機率上來看,實際上大家復工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只要大家做好防護工作,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監控工作,那允許企業有條件地復工其實也未嘗不可。
所以2月17號之後,相信很多企業都會選擇復工。但是對於企業復工,我們不能用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去衡量,畢竟在這個關鍵的時期,經濟和疫情兩手都要抓,各個地方需要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樣既有利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控,防止預情擴大化,同時又有利於經濟逐漸恢復,為後續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
10 # 水杉樹上的鳥巢
首先,我們知道目前全國的新冠肺炎防控已到了最關鍵的階段,容不得有半點馬虎和閃失,否則,前期做的防控工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應該按照政府要求合理安排復工時間(但一些涉及防控必須的醫療衛生產業,民生保障產業,菜籃子工程會按照相關要求復工復產。)
最後,每個人經歷了這麼多天的防疫管控,都基本到了一個臨界點,所以各項措施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偏差。
綜上,我們只要不是涉及抗“疫”阻擊的關鍵行業,那我們還是稍安勿躁,等到疫情明朗化之後,各級政府也會充分評估疫情防控趨勢,給出明確的資訊,相信我們在等幾天就會迎來全面的復工復產。
-
11 # 聖賢民強
快症為疾
臥床為病
致死的重病為疫
疫情重災區,可以延長隔離期,嚴防病毒外溢,延緩開工時間,人命關天,沒命掙錢就沒有意義。但是,民以食為天,地方政府要加強生活保障體系,做好供給和救濟工作。對於疫情少的地方,可以在加強個人防護,集體管理上早日開工,民生問題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
12 # A家合肥置業訊息
在安全的前提下復工,畢竟停工了一個多月了。對國家經濟都是或多或少的打擊,現在提前復工也是萬不得已而為止,國家需要經濟家庭需要經濟個人也需要經濟。畢竟我們都是需要吃飯的...
-
13 # 胖哥241428462
除了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相關企事業在嚴管嚴控外其他的最好不要復工,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一旦疫情復發國家難以承受的程度。完全可以把這次疫情理解成一場不見硝煙戰爭,面對戰爭,徹底勝利是唯一的選擇。
-
14 # FYM8799
當時利大於弊,我們現在對病毒已經有較好的認識和治療方法,也可以有效進行防護,但如果不生產開工,就會有多少家庭和企業破產。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
15 # 王二小遛狗
所謂提前復工的提前是相對哪個時間點?2/2?2/10?還是2/24?如果疫情一直這樣持續下去,要不要生產生活?吃穿用從哪裡來?做好適當的防護,儘快恢復生產經營是必要的!
-
16 # 申諾晨登
當然是弊大於利!這麼多人湧出來,不光新冠會傳染,其他病毒也會傳染!千萬不能急著復工,要等到徹底消滅所有病毒後,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考慮復工的情況。
-
17 # CHINA布衣公子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不能割裂開來回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確定一下需要復工地區的疫情發展情況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確診病例是否實現全收治,疑似病例是否已基本解除觀察,開復工企業的開工準備情況,也就是說開復工企業的開工防疫措施是否到位,如果以上問題都已解決到位,復工是利大於弊的,這無論是緩解疫情地區的經濟發展壓力,還是解決疫區百姓的生計民生問題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如果沒有達到以上的條件下貿然開工,將會對疫區產生巨大的疫情蔓延風險,從大的方面講,生命重於一切,因此這個問題的利弊完全取決於當地疫情的發展情況而定。
-
18 # 五月花103190821
不因噎廢食,不掉以輕心
復工該復,防控該防
本不該對立,因無知焦慮
膽大心細,科學防控,
-
19 # Ch37820
看了大家的提議和分享都很有道理。
事物都有利弊存在,在目前的疫情狀況之下,只有注意人人自覺,講究衛生,提高警覺加以嚴控,不要驚慌,用圍堵的方式對付病毒,不要用一竹杆打掉一船人,現實要生活,細節每個人都感受到,不用多說了,關於人人自覺,本人居住的地方沒封城沒封市內交通,現分享一位確診病患者的情形,他職業是計程車司機,可能是有某種經濟壓力,確診前連續發發燒十幾天,還天天開工,到最後昏倒送醫院才確診,讓衛生部門很難追蹤密切接觸者,所以,自覺有病時不能硬熬,為自己和他人著想盡快求醫,可以做到以上的意識再加以預防,復工當然是利大於弊的。
-
20 # 西門吹號的雜貨鋪
看你的提問強調了“提前”這個條件,簡要談談個人想法!
1、“提前復工”只要是得到政府有關部門審批透過,在大方向上就是利大於弊。反之亦然。
2、“提前復工”在依法依規前提之下,從經濟角度來講利大於弊,在不考慮防控等級風險來講“弊大於利”,但這個“弊”還是可防可控的。
3、依法依規、可防可控都滿足之下,對社會穩定及安定團結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是沒有一定的,主要取決於企業負責人的策劃跟管理。如果策劃的方案好,管理到位又得力,肯定是:利大於弊!反之,如果策劃的人思維不到位,管理又鬆散,那絕對的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