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洪山人1964

    如果看隋唐演義小說,還有個名將排列順序,而三國演義作者沒有給名將排序,所以看他們打來打去你就沒法確認誰厲害了。徐晃在關羽面前還大戰過幾十回合,而他與張遼兩人都對付不了文丑一人,顏良也打敗過他。但是顏良文丑都死於關羽手上,而徐晃卻死於孟達面前,難道孟達能與關羽平座?透過一系列交手,徐晃武藝究竟如何,簡直是一本糊塗賬。

  • 2 # 波雲星

    這是個頗為靈動跳躍的問題。

    首先,”五子良將“的說法來自《三國志》。”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按照《三國志》這類正史,徐晃於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與之類似的是張遼,公元222年病逝江都,諡剛侯;而《三國演義》裡,徐晃被孟達射死,張遼被丁奉射腰,箭瘡迸裂而亡。所以,千萬別得罪那些妙筆如花的文學家,特別是有強烈”尊劉抑曹“意識的文學大家--羅貫中老爺子。

    其次,就《三國演義》而言,絕不能因被射中或射死,就說受傷者或殉難者徒有虛名。關羽忠勇無雙,但戰長沙時黃忠若真想用箭取他命,也並非不可能,甚至在高光的”過五關斬六將“和“水淹七軍”時也分別被洛陽太守韓福和大將龐德箭射。普通將領不提,數得上的名將還有:孫堅(兇手呂公,被程普不數合即刺死)、甘寧(兇手沙摩柯,被周泰20餘合斬殺)、淩統(兇手曹休)、樂進(兇手甘寧)、夏侯惇(兇手曹性,旋即被夏侯惇所殺 )、周瑜(兇手陳矯)、孫策(兇手許貢門客)、黃蓋(兇手張遼),當然還有典韋、太史慈、張郃。曹營“五子良將”中除了于禁,其餘四人皆受極重的箭傷甚至殞命箭下 ,這點羅老爺子在曹營內部搞得倒是很公平。戰場上,箭雨如飛,能夠像趙雲那樣從未受過傷,或者能夠像許諸、周泰那樣,皮粗肉厚, 都是傳奇般的存在。

    再次,漢末真實戰爭場景不會像《三國演義》裡那樣,各遣大將,大戰三百合,單挑決勝負。雖然有虎豹騎、白馬義從,但馬鐙是否已發明、普及還不一定。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馬鐙實物是河南安陽孝民屯154號晉墓出土的單隻馬鐙和遼寧朝陽袁臺子東晉墓出土的雙只馬鐙。相對邊緣遊牧勢力,漢家的武器裝備(如弓弩、刀具,孔明先生還專門發明“諸葛弩”)還是有很大優勢的。弓箭、弓弩是很具有殺傷力的武器,“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實力將領臨敵時親冒矢石,刀頭喋血,都有馬革裹屍的準備,為箭鏃所傷也是尋常,要怨就只能怨自己點兒背、沒提防。

  • 3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五子良將是曹操身邊能征善戰的五員大將,他們全部憑藉戰功升級,一步一個腳印才坐上了屬於他們的位置,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子良將地位雖然不如曹魏宗親大將夏侯淵、夏侯惇、曹仁、曹洪等人,但能力並不在他們之下。

    但有人對五子良將是否徒有虛名提出了質疑,原因是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在一場戰鬥中被名將孟達很輕鬆斬殺了。孟達是何許人也?他是劉備入川期間和法正,張松裡應外合主張劉備入川的三大內奸之一,後來駐守上庸地區,因勸劉封不去救關羽,導致關羽兵敗身亡,孟達怕劉備一怒之下怪罪自己,率兵投魏國去了,可以說是一個叛徒角色。他正是由於偶然斬殺徐晃,擠入三國名將行列。

    但此人在《三國演義》中存在感還挺高的,孟達投魏後曹丕對他十分器重,但曹丕的兒子曹叡對孟達態度就不一樣了,並不看好他,孟達因為在魏失寵想繼續回到蜀國,此時正好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際,孟達想透過自己和諸葛亮裡應外合一起,幫助諸葛亮一舉攻破長安,洛陽地區。

    但最終因為做事不周密,敗露形跡,被司馬懿察覺後率兵連夜趕往新城,將還未起事的孟達圍困在城內。孟達眼看大勢已去,慌亂之下命令士兵急忙放箭,正巧射中了跟隨司馬懿平叛孟達的大將徐晃,在城下被孟達射中身亡了。

    三國的名將孟達,為何能夠輕鬆斬殺另一個名將徐晃,五子良將是否徒有虛名?看看三國演義原文是如何描述的:

    “城外塵土沖天,不知何處兵來。”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孟達反賊,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

    從《三國演義》的描述來看,孟達城樓上計程車兵射中徐晃完全是機率性事件,這和孟達本人勇猛沒有關係,完全是徐晃靠得太近,被箭射中了,可以說《三國演義》中,徐晃命該絕於此地。雖然徐晃被孟達軍射殺了,但即使這樣也不能證明徐晃等五子良將徒有虛名,他們的能力是有目共睹,是曹操時期五個最厲害的外姓武將。

    就說被孟達在城樓下射殺的徐晃,能成為五子良將完全是憑藉本事得來的,生涯最經典的一戰是樊城救援曹仁的沔水大戰。當時中原人都懼怕關羽,唯獨徐晃敢戰關羽,率領新兵長驅直入關羽腹地,連戰連勝,最終正面擊潰了威震華夏的關羽,保衛了曹操在北方的重鎮樊城。曹操對徐晃這次帶兵也十分滿意,連誇他是自己的“周亞夫”。

    張遼作為三國名將之一,他也並非是浪得虛名之輩。作為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為曹操立下的汗馬功勞是其他武將遠遠不如的。就拿北上征討烏桓來說,面對比自己強大數倍的塌頓,連曹操都沒有信心戰勝,是張遼帶著眾多武將奮力拼殺,指揮了這場以少勝多的白狼山之戰。

    除此之外張遼在一個合肥的敵方,八百騎兵重創孫權十萬大軍,一戰威震逍遙津,從此打掉了孫權北上進取的鬥志,選擇了防守為主的戰略。張郃和張遼相似,都說降將轉投曹操受到重用的人,張郃雖然前期敗多勝少,但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街亭一戰足以讓他成名,自然不是徒有虛名之輩。

    于禁和樂進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場面不多,但歷史上的于禁善於屯田帶兵,軍紀嚴整,在曹操討伐張繡之際于禁臨危不亂,能率軍直追張繡轉敗為勝,幫助曹操脫離危險。雖然有樊城之戰被關羽俘虜這樣讓他無法抬頭的經歷,但綜合上來說于禁算得上是名將,並非徒有虛名之輩。

    樂進作戰勇猛,是曹操手下的猛將,多次帶頭衝鋒,和關羽在青泥的戰鬥中大破關羽,在逍遙津之戰中張遼能獲勝樂進功勞實屬不小,怎麼能說是徒有虛名之輩呢?

    張郃曾是河北四庭柱之一,與顏良、文丑齊名,也是一員大將,不容小覷。在漢中之戰中,主將夏侯淵戰死之後,張郃臨危受命,收攏殘兵敗將,力挽狂瀾。

    曹操評價樂進: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綜合來看,五子良將都是曹操手下智勇雙全的猛將,是和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一個級別的大將。並不能因為徐晃被孟達偶然射殺,全盤否定他們的能力,認為他們徒有虛名。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主。)

  • 4 # 庭州行者

    徐晃名列曹操五子良將之中,為人忠勇,藝高人膽大且善於用兵。曹營第一猛將許褚曾與徐晃交戰五十回合而不能取勝;樊城解圍,面對功力損耗百分之三十的關二爺,徐晃八十回合擊敗之,併成功解除了樊城之圍,為關羽敲響了喪鐘。

    然而,一代名將的歸宿卻顯得虎頭蛇尾,追隨司馬懿討伐孟達時,徐晃身先士卒,結果被上庸城中的無名小卒射中腦袋,傷口感染而薨。對於徐晃這個級別的名將而言,如此結局實在是憋屈。這正應了老話: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徐晃的意外身亡,完全是小機率事件,此人縱橫天下四十年,多大的陣勢沒見過,什麼危險沒趟過,身處箭雨中之情況不勝其數,但偏偏此戰被射中,可謂是時也命也。成功幹掉徐晃的孟達,也沒能嘚瑟太長時間,不久之後,司馬宣王攻破了上庸,孟達自己的小命也丟了。

    徐晃被孟達所殺,並不能說明五子良將一文不值。以三國時代普通將領——如零陵上將邢道榮,“華雄剋星”潘鳳等來衡量,五子良將絕對算得上“世所罕有”。但與更高級別的將領相比,五子良將的水平顯然是不太夠看。

    三國演義中,樂進與于禁二人單挑次數是在太少,故不做評論。以張郃,徐晃與張遼的實力而言,實力在彼等之上者亦不少也。蜀漢五虎上將中任意一人之實力,均可碾壓五子良將。五子良將中的張郃,在馬超手下只能走二十回合;張郃與徐晃聯手,居然不敢與趙子龍接戰;張遼更是名氣大於實力。

    當年袁紹帳下之名將顏良文丑,二人武功也均在五子良將之上。徐晃與顏良交手二十回合便不敵,只能狼狽敗退;五子良將中張郃曾在袁紹手下,與高覽、顏良和文丑並稱為河北四柱,然其地位在顏良文丑之下,且未有怨言,足見此乃能力使然;至於張遼,則非文丑之對手。

    因此,孟達幹掉徐晃,歲不能說五子良將是徒有虛名,但按照當時武將能力而言,五子良將只能算作中上。

  • 5 # 一半秋色

    以徐晃的戰鬥力,在曹營中排行前三是不成問題的。

    曹營諸將,戰鬥力第一名是典韋,第二是許褚,第三是徐晃,之後才是張遼、張郃。

    最能展現徐晃真正實力的,是與關羽一對一單挑。當時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自信心爆棚,似乎豪取天下指日可待。當時,曹操聽聞關羽打來了,嚇得不輕,甚至提前考慮遷都事宜了。

    徐晃勸曹操:“主攻勿憂,我去會會關羽,不擊敗關羽,俺就不回來了!”

    曹操其心稍安,給了徐晃三萬大軍,讓他火速支援樊城,你還別說,這次徐晃真的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關羽。

    一上來,關羽主動還與徐晃敘舊:“徐兄,多日不見,是否安好?”

    徐晃嘿嘿冷笑:“我很好,只是多日未見,關公你的鬍子全白了,你老了!”

    關羽繼續套近乎:“想當年,咱哥倆一起喝酒,一起練武,多值得留戀啊!”

    徐晃轉而大怒道:“關羽,別扯沒用的,今日咱們各為其主,此番我來,就是來殺你的!擒關羽者,賞萬戶侯!”

    關羽一聽,怒了,挺刀殺了過來,徐晃迎了上去,二人一來一往,打了八十回合,關羽因為舊傷未愈,胳膊使不上勁,越打越累,關平遠遠地看見父親落了下風,趕緊鳴金收兵,關羽退了下來。

    此戰,徐晃一戰成名,關羽英名掃地。徐晃雖夠猛,夠威風,但死得卻十分窩囊,他死於孟達之手。

    說起孟達,最多隻能算二流將領,他武功平平,箭法也不出色,當年他與張郃單挑,只撐了幾合而已,就敗下陣來,孟達最後被無名小將申耽一合殺死,戰鬥力實在不值一提。

    孟達如此不堪,又如何擊敗徐晃的呢?

    司馬懿派徐晃攻打守在新城的孟達後,徐晃帶著人馬衝殺過去,快要跑到城門之時,孟達趕緊命人拉起了吊橋。

    徐晃急忙收住了馬,在壕溝邊上大喊:“孟達,你這個反賊,你爺爺來了,還不快快出城迎接!”

    孟達大罵道:“孫子,爺爺給你送個禮物!”,孟達拉滿弓,照準徐晃的額頭,一箭射了出去!

    箭在空中畫出完美的弧線,一秒過後,只聽“哎喲”一聲,徐晃應聲而倒,腦袋中了箭,咣鐺一下,墜於馬下,周邊計程車兵趕緊把徐晃拖了回來,著急忙慌地抬回了大帳,找來了軍醫醫治。

    一個小時之後,軍醫走了出來,面露苦澀,搖頭道:“我們已經盡力了!節哀順變!”,徐晃因失血過多,死亡,年僅59歲!

    孟達能殺死徐晃,純屬運氣,他武功不行,箭法一般般,但那天偏偏走了狗屎運,一箭射死了徐晃,要是一對一單挑的話,孟達根本撐不了三合。

  • 6 # 遊子dream

    演義中徐晃死於孟達之手純屬意外,五子良將也並非無能之輩,且看如下分析:

    徐晃二次易主投奔曹操,所參與的大小戰役不計其數,也曾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在襄樊之戰中,他率軍擊退了正值巔峰時期的關羽,從而解除了樊城之圍,曹操更是稱其為自己的“周亞夫”。

    而《三國演義》之所以會令人百看不厭,大多是因為羅老先生把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在正史基礎上更是將故事情節設計得曲折離奇,正如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他那不可思議的死亡畫面。

    據演義記載:諸葛亮首次北伐時,已叛逃魏國的蜀將孟達欲將再次歸蜀,此事傳到曹魏大將司馬懿耳中,遂派徐晃以副將之名討伐還在鎮守上庸的孟達。正當徐晃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城下叫陣時,孟達驚慌失措,緊閉城門,並命人從城樓上往下射箭,就在亂箭齊發之時,一不留神,徐晃竟被射中額頭,不治而亡,一代名將就這樣離奇般的死去。

    儘管這都是演義內容,但徐晃所具有的高超武藝卻是無法磨滅的事實,對於一些猛將,因為沒有遇到可以殺之的對手,為了增添戲劇色彩,作者便加以想象塑造一個巧殺片段。

    總結

    徐晃的實力在三國中有目共睹,孟達雖也有一定的武力,但與徐晃相比,也只是小巫見大巫,另外孟達多次背主,早已臭名遠昭,所以無論是文韜武略亦或是為人處世,孟達都遠遠不及徐晃,因此徐晃的五子良將當得其所。

  • 7 # 百家通談

    首先,徐晃是被射殺的,正面交戰的話,“反覆無常”的孟達很難能夠在徐晃的刀下活過“三秒”!

    其次,曹操帳下戰將千員,“五子良將”都是靠戰功一步步升上來的,這一點不同於曹操宗族的那些武將,如夏侯兩兄弟,曹洪曹仁等。曹操稱他們為“五子良將”除了他們本身有過硬的武藝之外,最主要的是他們都可以獨當一面,有勇且更有謀略,這也是曹操能夠看中並信任他們最主要的原因。

    “五子良將”若對陣蜀國的“五虎上將”,在戰力上或許不敵,但在謀略,用兵等其他方面完全可以持平甚至勝出,這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很是難得!

    最後,即便強如呂布,張飛這樣的天選之人,不也一樣是死在宵小之手,難道據此就能否定二人的能力是徒有虛名?

  • 8 # 上進的紅蜘蛛

    演義害人,徐晃病死的,跟孟達沒有關係。司徒王朗和諸葛亮從未見過面。曹操只說過寧我負人,勿使人負我,壓根沒想過要負天下人。

    古代作戰將領軍官士兵各司其職,將軍統率軍隊,預測天文,查驗地形,策劃行軍,掌管軍紀,排程軍陣;軍官臨陣應用戰術,觀旗號,聽金鼓,維持陣形;士兵結陣,聞鼓進,聞金退,聽令行事,或射箭或舉盾,有持戟有揮槊。除非有極端意外的情況,將軍是不參與單騎決鬥的。關羽刺顏良於馬下,尚有張遼及三千兵士一同突破敵陣。夏侯淵陣亡,也不是和黃忠單挑,而是夏侯淵親率四百士兵修補鹿柵,被法正黃忠以優勢兵力包圍,力戰身死。

    魏蜀吳三國,魏國經濟發達,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財政良好,兵員充足,士人歸心,文學藝術得到較好的發展;而吳蜀兩國賦稅勞役沉重,人民生活壓力大,士族離心,政治內耗嚴重。

  • 9 # 不沉的經遠

    題主要講道理啊,孟達殺徐晃是用箭射死,又不是作戰斬殺。

    孟達殺死徐晃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孟達意圖再次叛魏降蜀,司馬懿得知以後,率軍來平叛。結果先鋒徐晃衝的太急,一直衝到了上庸城下,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最後重傷而死。

    所以孟達殺死徐晃並非是靠自己的真本事,實際上孟達當初還在劉備手下時,在葭萌關曾經敗給張郃,後來又在和司馬懿大軍的戰鬥中被申耽一合殺死。按照這個表現,他的武藝在書中連二流都算不上,顯然也不可能在正面交手中殺死徐晃。

    而在《三國演義》中,死在箭下的名將不少,像太史慈就是在攻打合肥時中了張遼的計,被亂箭射中,重傷不治而死。而張遼也是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間,回到許昌以後箭瘡迸裂去世。還有甘寧是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喪命,而黃忠更是被馬忠這樣的雜魚射中肩窩,因傷而死。

    所以徐晃雖然被二五仔孟達射殺,死的有些憋屈,不過並不影響他的真實水平,更談不上徒有虛名了。

  • 10 # 清風醉史

    演義中情節

    題主說孟達斬殺徐晃是出自小說《三國演義》,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時,身處魏國上庸的守將孟達意圖迴歸蜀國,徐晃以司馬懿的副將身分征討孟達,在城前叫陣時,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不治身死。

    首先公證一點,書中寫到的是射殺不是當面單挑的斬殺。由這一點,得出曹魏的五子良將徒有虛表是不是太偏頗了。

    在這裡,還是建議大家在看《三國演義》的小說故事之前,先閱讀《三國志》史書,因為小說畢竟不是真正的歷史,他有作者的主觀意識和誇張的渲染在裡面。

    你要是按照小說的情節來比較當時的名將能力,你會發現強的打不過弱的,兩個強力武將處在同一水平,但與同一個弱將的戰績卻相差很大,轉了一圈就會把自己搞糊塗了。

    正史記錄

    演義中的情節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來談一下,真正二人在歷史上的交鋒:

    公元219年,正當關羽“威震華夏”不可一世的時候,曹操下令徐晃領軍解樊城之圍,一戰大破關羽,曹操為此出營七里迎接徐晃,並設宴慶賀,贊他道:“勝過孫武,有周亞夫之風”。

    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俘殺。公元220年,封徐晃為右將軍,進攻上庸擊破蜀將劉封,在此之前一同跟劉封駐守的孟達見機不妙投降了魏軍。

    二人並沒有交手,不過二人的身份一個是勝利者,一個是投降者,不可同日而語。在此之後,徐晃就沒有什麼大的戰績,直到去世,封壯侯,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這是很大的殊榮。

    孟達,在曹丕死後,經不起諸葛亮的引誘,決定反叛,被司馬懿提前察覺,兵敗被殺。

    結語:

    《三國志》正史中,孟達之所以出名,不是因為他有顯赫的戰績,而是因為他的反覆無常,本為劉璋屬下,後降劉備。關羽圍樊城、襄陽時因不發兵救關羽而觸怒劉備,於是投奔曹魏,此後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而死。

    三國中呂布因為“三姓家奴”而被後人所詬病,孟達比之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反覆無常了4次,這才是他被稱為“名將”的原因吧。

  • 1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就孟達那兩下子,如果陣前廝殺,他扛不住徐晃一斧頭。

    做為“五子良將”之一,徐晃名至實歸。無論領兵作戰,還是陣前單挑,徐晃都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曹魏陣營中,論武藝的高低,徐晃僅次於許禇和典韋。

    咱們來看一下徐晃的戰績:

    1.華陰之戰,徐晃出陣,郭汜部將崔勇迎戰,徐晃只一合斬殺崔勇;

    2.箕關之戰,李樂率兵追擊,徐晃迎戰,只一合,斧劈李樂;3.曹操挾天子赴許都途中,徐晃率兵攔截,曹操命許褚迎戰,兩將交鋒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4.白馬坡之戰,顏良連斬曹軍兩將,徐晃出馬迎戰,戰二十餘合,徐晃不敵,敗回本陣;

    5. 廷津渡之戰,徐晃與張遼雙戰文丑, 文丑射掉張遼盔纓,再射倒戰馬,徐晃掄斧截住文丑大戰,文丑後軍來到,徐晃退走;6.烏巢之戰,袁紹部將韓猛押糧,被徐晃、史煥截住,韓猛與徐晃交鋒,韓猛不敵敗走;

    7.黎陽之戰,徐晃出戰汪昭,一刀斬殺之(徐晃還會使大刀,關羽教會的?)

    8. 冀州城破,審配率部死戰,正遇徐晃,兩人交鋒,徐晃生擒審配

    9. 南皮之戰,不數合,徐晃斬殺彭安;

    10. 徐州伏擊戰,張飛夜襲遭伏,突圍時逢到徐晃,大殺一陣,樂進率兵趕來,張飛突圍而去; 11.土屯之戰,關羽突圍,徐晃與許禇聯手雙戰關羽,關羽奮力擊退二將;

    12.赤壁之戰,曹軍敗退,遭到淩統截擊,徐晃趕來,阻住淩統大殺一陣,曹操乘機逃走;

    13. 烏林突圍戰,趙雲伏擊曹軍,曹操命徐晃與張郃夾攻趙雲,被趙雲擊退;14. 葫蘆口突圍戰,曹軍遇張飛攔截,徐晃、張遼、許禇三將圍攻張飛,被張飛打跑,多已帶傷;

    15.漢中平張魯,徐晃與龐德交鋒,戰三五合,徐晃詐敗;

    16. 漢中之戰,劉封出戰,徐晃來迎,戰數合,劉封敵不住徐晃,敗走;17. 米倉山之戰,黃忠劫糧,被徐晃和張郃包圍,黃忠死戰不能突圍;

    18.米倉山之戰,趙雲衝陣,殺入重圍,救走黃忠、張著,徐晃與張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19. 偃城之戰,徐晃率兵襲擊關平後寨,關平來戰,戰不三四合,後寨火起,關平退走;20. 樊城之戰,徐晃與箭傷未愈的關羽交鋒,八十餘合,關羽漸落下風,收兵回營;

    21.曹丕南征,遭到火攻,上岸撤退,遇吳將丁奉攔截,張遼被丁奉射傷落馬,徐晃戰退丁奉,救下張遼;

    22.徐晃率部助司馬懿攻打新城,被孟達射中額頭,當夜不治身亡。

    徐晃一生南征北戰,屢遇強敵,對戰過的超級猛將有許禇、顏良、文丑、張飛、關羽、趙雲、黃忠等,對戰過的一流猛將有龐德、關平、丁奉等。

    再來看看孟達這個渣渣的戰績表:

    1.張郃率兵攻打葭萌關,孟達出城迎戰,被張郃打得大敗而回;2.孟達降魏,獻出上庸,劉封率兵來戰,孟達迎戰,不三合,被劉封擊敗;

    3.新城之戰,孟達在城上放箭射中徐晃額頭;

    4.新城之戰,孟達出城迎戰,城中部下拒其入城,孟達被申耽一槍刺於馬下。

    除了暗箭偷襲徐晃之外,孟達三戰皆敗,純粹就是個戰五渣。拿劉封來做個參照對比:

    徐晃戰劉封,不數合,劉封敗陣而逃;

    劉封對戰孟達,三個回合,擊敗孟達。

    以孟達這樣的戰鬥力,如果陣前與徐晃對陣廝殺,徐晃一個回合沒剁掉他的腦殼,就算他走狗屎運了。

    但武藝再高,也架不住陰招。徐晃隨司馬懿去平定孟達叛亂,不防備被孟達這個鼠輩暗箭射中了額頭,傷重不治而亡,令人唏噓。徐晃還善於治軍,曹操命他增援樊城之時,交給他率領的部隊都是些新兵,徐晃很快就將這支部隊訓練成型,並帶著他們擊敗了關平、廖化,連破關羽九寨,解了樊城之圍。因其治軍嚴整,被曹操稱讚為“有周亞夫之風”。

    以徐晃的功勞、武藝、資歷、地位和治軍才能,完全有資格進入“五子良將”的行列。

  • 12 # 嶽劍

    三國演義中對孟達斬殺徐晃是這麼描寫的“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回。”其後“徐晃回到軍營以後,不久就因為傷勢過重而不幸身亡,終年五十九歲。”也就是說孟達一次就將徐晃斬殺。因此很多人透過這個事件就說曹操的五子良將是徒有虛名,沒有什麼武力值,是吹噓出來的。

    其實,這只是小說 虛構的,歷史上的徐晃戰功赫赫,更是殺敵無數,還曾經與羽大戰,這樣的實力在當時又有幾人能做到。而孟達相比就遜色許多。孟達只是在小說中僅僅射殺了徐晃,除此之外沒有其它戰績,這樣不足以說明五子良將徒有虛名。值得一提的是,孟達在單挑五子良將時張頜時,要不是黃忠前往救援,早就成為了張郃的刀下亡魂。

    所以孟達只是個二流的武將,根本不足以與徐晃一戰。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孟達的實力都是有限的。歷史上的徐晃是病逝的,不是孟達射殺的。因此曹操的五子良將絕非是徒有虛名,他們是名副其實的。

  • 13 # Ad哥哥

    孟達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叛將,擔不起名將二字。所謂的輕鬆斬殺名將徐晃,也並不能成立。而五子良將則都是實實在在的名將,沒有徒有虛名這一說。

    孟達殺徐晃,勝之不武。

    我們來看演義中的原文記載:

    “城外塵土沖天,不知何處兵來。”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孟達反賊,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

    從中可以看出兩點:

    1 孟達見到徐晃的第一反應是畏懼,並不敢出戰。說明他知道鬥不過徐晃。

    2 孟達被徐晃緊逼,從城頭上放箭射中了徐晃。並不是他單挑徐晃,靠武力斬殺了他。

    孟達居高臨下,本就佔有優勢,一箭便得手也帶著一些運氣成分。徐晃被射死則純屬於意外事故,並非他自己技不如人才被殺,更不能因此證明五子良將都是浪得虛名之輩。

    在演義中,還有吳將馬忠擒關羽,範疆張達殺張飛。難道說關羽張飛也都是徒有虛名嗎?

    五子良將的真實水準

    三國是一個名將如雲的年代,蜀有關張等五虎,吳有周魯等四英。而五子良將就是曹魏將領中的佼佼者。

    張遼逍遙津之戰,八百破十萬,打出了張遼止啼的名聲。樂進逢戰必上,遇敵必前,不懼刀兵,敢闖矢石,是曹操頭等先登大將。

    我們最後來看意外死於孟達箭下的徐晃。

    當年樊城危急時,徐晃率兵支援,長驅直入,正面擊敗了威震華夏的關羽。被曹操誇獎為雖古之名將而不能及。且軍風嚴整,紀律嚴明,又被曹操稱讚為周亞夫之風。

    所以他們都擔的起名將之稱。而孟達殺死徐晃,也只是一場勝之不武的意外事故,並不能代表什麼,孟達他也是沒法跟五子良將相提並論的。更不能因為徐晃的意外身死,來質疑五子良將是否徒有虛名。

    對於五子良將的能力跟功績,三國志中已經給了最好的總結: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Ad說

    當然,孟達射死徐晃也只是演義中杜撰的情節。歷史上的徐晃是正常死亡的,沒有死在戰場上,更不是死於孟達之手。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知道五子良將的威名。而孟達,他在歷史上留下的了什麼?更多的只是他數次易主,反覆無常的劣質罵名。

  • 14 # 一縷清風00

    孟達這個人可以說是三國當中不亞於呂布的反骨仔了。早年劉備進益州,他反叛劉璋而投劉備。後來關羽敗走麥城,他不發兵馬,後來害怕劉備怪罪轉而投奔曹魏。諸葛亮出兵北伐,他又要起兵反曹魏而投蜀漢。用費詩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

    可就是這樣的一位無常反覆的叛國將軍,居然一箭射殺了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可以說讓人十分的驚訝。而有的人就聲稱孟達的能力其實不亞於五子良將,實在是可笑。接下來就從他如何殺死徐晃,孟達的武力,孟達的統帥能力這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位叛國將軍孟達,讓大家對他有個直觀的感受,瞭解三國當中孟達的真實的能力。

    首先分析一下孟達是如何殺害徐晃的。

    當時的孟達背叛蜀國投身於魏國,曹丕任命他為新城太守,主政西南。其為的就是藉助孟達對於蜀漢的熟悉,從而洞察蜀漢的動態做好相應的防禦。可誰知道孟達給司馬懿來了一出叛國大戲,直接意圖謀反,無奈之下司馬懿就只能派軍剿滅。而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就不幸死在了孟達的一箭之下。據《三國演義》描述:

    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城上亂箭射下,魏兵方退。而徐晃回到軍營以後,不久就因為傷勢過重而不幸身亡,終年五十九歲。

    其實徐晃的死,跟孟達的武藝沒什麼關係,最多也就能透露出孟達的箭術還算可以。而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征戰一生,身先士卒。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猛將,居然死在了反叛如流水一般的二流武將孟達的手裡,讓人唏噓不已。

    其次來分析一下孟達的武藝,與五子良將相差甚遠。

    其實孟達的武藝真心一般,也就是二流偏上的水平,遠遠算不上一流,也定然達不到五子良將的那種水平。

    五子良將是指魏國的五位優秀的將領,他們分別是張遼,徐晃,樂進,張郃,于禁。就這五個人隨便拎出來一個,跟孟達單挑都能分分鐘教他做人。關羽曾經指著張遼對張飛說:“此人(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驕傲如關二爺都對張遼的武藝稱讚有加,足見其能力。

    而就算是被孟達射殺,徐晃也並非凡塵。其也是戰功彪炳,殺敵無數的猛將,更是能夠與關羽大戰的狠人。在此相比之下,孟達就要遠遠遜色了,其除了一箭射殺徐晃之外。基本上再無斬殺一流武將的記錄,恰恰相反孟達在單挑去面對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時,還險些被殺,要不是豔顏和黃忠前往救援,他早就成為了張郃的刀下亡魂。

    這就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他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可以說得上是一員二流武將,至於一流武將這道坎,以他的武力值還是差的太多,畢竟他在面對一流武將時,大多數都是落荒而逃。而即便是殺害徐晃,也只能說明他箭術還可以,無法說明其武力水平。綜合來看孟達的武力值最多也就是個二流,不可能再強大了。

    最後再來分析一下孟達的統帥軍隊的能力,不如五子良將。

    其實也只能說是一般般,據《三國演義》描述劉備派遣孟達獨自率軍去取上庸,都不太放心,還要派劉封跟著他一塊去攻打。而孟達在後來的戰役當中也表現得中規中矩,勉強算是能獨自率領一軍的普通武將吧,以他的能力,攻城的話能力一般。而守城也就是能守衛一郡之地的郡守水平,在三國當中這樣的武將拎出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個,其能力肯定是比不過五子良將的。

    先不提造就了白狼山之戰和逍遙津之戰兩次著名以少勝多戰役的張遼。也不提三國後期近乎於無敵的張郃,就單把被他殺死的徐晃拿出來,孟達的能力能力都比不過他。

    其實徐晃被孟達殺害真的挺冤的,再者說三國志中他也是病逝的。數年前他還在樊城地界和關二爺幹了個不分上下。當時關羽率領軍隊進攻樊城襄陽一線,放水淹了于禁,正是勢如破竹的勢頭。面對灼灼逼人的關羽,徐晃率領軍隊擊退了他的進攻,可以說他的統軍能力可見一斑了。可就是這樣一位悍將,居然死在了二流武將,叛國將軍孟達的一箭之下,真是可悲可嘆。

  • 15 # 愛尚文史

    名將孟達?輕鬆斬殺名將徐晃,跟五子良將是否徒有虛名,完全是兩碼事,二者沒有必然聯絡。此邏輯不夠嚴謹。況且徐晃死於孟達,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實為小說家之言。並非歷史真實發生的事件。正史中徐晃應該是病逝的。

    首先!介紹一下孟達射死徐晃一戰,演義的大致情節?

    演義回目:司馬懿智擒孟達

    戰役簡介:

    公元219年,樊城之戰爆發,關羽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後被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大本營。曹操令徐晃支援樊城,徐晃用聲東擊西、長驅直入將關羽擊敗。關羽撤出襄陽的包圍圈,令孟達、劉封領兵支援,打算奪回荊州。

    可惜孟達、劉封拒絕支援,呂蒙的一招“存恤耆老”,使得關羽人心盡失。最終兵敗麥城身首異處。

    孟達害怕劉備問罪,畏罪潛逃到了曹魏,深得魏文帝曹丕重用。拜散騎常侍,建武將軍,進封平陽亭侯。此外,曹丕還將房陵、西城、上庸三郡合為新城,封孟達為新城太守。

    公元226年,明帝曹睿即位。魏明帝對孟達並不重視,給他的待遇賞賜遠不如曹丕。孟達於是糾集申耽、申儀兄弟,打算背魏投蜀。申家兄弟忌憚孟達的威勢,表面上不敢反對他,暗中卻將此事通報了司馬懿。

    孟達寫信給諸葛亮,諸葛亮聞知曹睿啟用了司馬懿,料定孟達必敗。於是回信提醒孟達。孟達認為,即便事洩,司馬懿通稟曹睿,來回至少一個月時間,才會兵臨城下。諸葛亮收到回信,深知孟達休矣!

    司馬懿聞知孟達造反,並不稟報曹睿,下令部隊一日要行兩日的路,火速趕往新城。數日之間,已抵達新城境內。

    在行軍途中,遇到了右將軍徐晃,徐晃聽聞孟達造反,自請為先鋒大將。

    於是領一隊軍馬至新城,孟達驚慌失措,慌忙下令拉起吊橋。徐晃高叫“反賊孟達,早早受降”話音未畢,孟達親射一支暗箭,正中徐晃頭額。眾將搶回寨中,不治身亡。

    次日!司馬懿親臨城下,申耽、申儀也暗自呼應,達將李輔、鄧賢大開城門,放司馬懿軍入城。孟達道盡途窮。被司馬懿斬殺,曹睿下令將其頭首於洛陽城中碎剁示眾。

    即便演義,也不能說徐晃是浪得虛名,因為射他的,畢竟是一支暗箭。好比蜀漢五虎大將黃忠,號稱能開三石力之弓,箭無虛發,最終也是被馬忠的一支暗箭終結了。所以不能以此來片面的否定一位名將的才能與功績。

    當然!以上事件純屬演義虛構。曹魏五子良將是否浪得虛名,應從正史出發考量。

    既然題中說的是徐晃,這邊就以徐晃為例,解讀一下徐晃的生平,看看他是否浪得虛名?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縣人。他出道很早,起初擔任過郡吏。後來追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因功升遷為騎都尉。

    在李榷、郭汜寇長安之際,徐晃勸楊奉保護獻帝出逃。獻帝逃到洛陽,封徐晃為都亭侯。後來董承、韓暹彼此不合,矛盾日益激化,徐晃勸楊奉投曹。楊奉投曹復叛,被曹操擊敗逃走了。徐晃從此忠心追隨曹操。

    在曹營徐晃如魚得水,追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陳壽將其視為曹營最能征善戰的五位良將之一。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並稱位“五子良將”

    治軍有道

    徐晃治軍嚴謹,對將士們的要求很高,講求令行禁止。有一次,曹操在摩陂巡視三軍。諸營將士見曹操親自巡視,大多迎頭觀望,有的甚至跑出了佇列。唯獨徐晃麾下的將士,泰然自若,列隊整齊。

    曹老闆見徐晃如此治軍,當即盛讚“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為將者,除了懂得縱橫疆場,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以外,治軍之道,也是不容忽視的點。這方面徐晃做的很好。

    與之無爭

    無論歷史還是小說,內部爭功事件我們見得多了,簡直可以用屢見不鮮來形容。有的為爭先鋒立功之任,有的因為封賞不均,常常鬧得矛盾重重,更有甚者兵戎相見。

    不過徐晃從來不爭,他一生儉樸,對自己的約束很嚴。臨死前,他還特地交代,埋葬自己的時候殮以時服,一切從簡。對於戰功,以及封賞的分配,徐晃從無怨言。因此曹軍中常常流傳著“不得響,屬徐晃”一句話。

    徐晃這種品格的將軍,有利於內部團結。對一個國家來說,能擁有這樣一位將領,是莫大的榮幸。

    功績累累

    1、初入曹營,曹操授予徐晃兵馬,令其平定原武縣、卷縣的賊寇。大破賊軍,升裨將軍。

    2、跟隨曹操征討呂布,徐晃獨自收降了呂布部將趙庶、李鄒等。

    3、呂布兵敗,張楊欲舉兵降曹,未至曹營被部將睦固所殺。睦固接收了張揚的兵馬,打算去投靠袁紹。曹操令史渙、徐晃等領兵追擊,大破睦固,斬其首。

    4、劉備趁機脫離曹操,斬殺徐州刺史車胄,提領徐州。徐晃跟隨曹操征討徐州,大破劉備。

    5、從徵白馬,關羽斬顏良,白馬之圍得解。文丑領軍追趕至延津,曹操用計,令徐晃伺機而出,將其擊敗。拜偏將軍。

    6、與曹洪擊強義軍首領祝臂,大破。

    7、官渡之戰,與史渙偷襲袁紹部將韓猛的運糧隊,徐晃功勞最多,進封都亭侯。

    8、從圍鄴城,攻破邯鄲,說降韓範,並勸曹操善待降卒。

    9、獨自領兵征討毛城,切伏兵掩殺袁軍,連下三屯。

    10、從徵袁譚,大破袁軍於南皮。後又平定平原叛賊。

    11、從徵烏桓,在白狼山之戰中,與張遼等人大敗敵軍。拜橫野將軍。

    12、南征荊州,徐晃隨軍出征,期間攻奪中廬、臨沮、宜城。

    13、隨夏侯淵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斬賊首領商曜。

    14、渭南之戰,曹操問計徐晃,徐晃建議輕兵渡過蒲坂津,截斷敵人的後路,曹操採納,大破馬超軍。

    15、與夏侯淵平定隃麋、汧諸氐,復平鄜、夏陽餘賊,斬殺梁興,降三千餘戶。

    16、從徵張魯,因功敗平寇將軍。後解張順之圍,一路高歌猛進,連破陳福等三十餘屯。

    17、漢中對峙,徐晃鎮守陽平關。劉備派部將陳式等十餘營偷襲馬鳴閣道,被徐晃擊敗。

    18、樊城之戰,徐晃用聲東擊西、長驅直入等策略,將蜀將關羽擊敗。

    19、曹丕即魏王,封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不久稱帝,封徐晃為楊縣侯。令其與夏侯尚攻打上庸劉封,大敗劉封軍。遷陽平侯。

    20、孫權派部將陳邵守襄陽,徐晃與曹仁共擊陳邵,攻克了襄陽。

    徐晃一生參與的戰役很多,獨自指揮的戰役也不少,幾乎沒有敗績,可以說功績累累。官至右將軍,假以符節,爵位陽平侯,食邑三千一百戶。

    如此千古名將,豈能是浪得虛名之輩?

    如果不是徐晃力勸曹操善待易陽降卒,給袁軍沒有被攻下的城池作表率。讓其他郡縣能夠望風歸順,而不是死命防守。曹操平定袁家勢力不會那麼容易。

    若沒有徐晃阻擊馬鳴閣道,讓劉備的十餘營軍馬堵截了魏軍的退路。不但漢中之戰要提前結束,夏侯淵、張郃、徐晃等魏軍,恐怕會全軍覆沒。

    如果不是徐晃援助樊城,打敗了關羽,恐怕曹老闆真的該考慮遷都了。

    所以!徐晃絕非泛泛之輩,曹老闆的“五子良將”更非浪得虛名。

  • 16 # 六甲番人

    三國曹魏名將徐晃在正史中並非戰死,而是病逝,且是在諸葛亮北伐前一年去世,並未參與曹魏對蜀漢的防禦戰,不過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卻安排了孟達射殺徐晃的情節,這是為什麼呢?

    《三國演義》從第九十一回開始描寫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當時蜀漢準備充分,舉國上下一心,蜀軍士氣高昂,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又收服姜維,大破羌兵,形勢一片大好,此時孟達因曹睿即位後受冷落和朝臣排斥,欲配合諸葛亮北伐,於是就想盡起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軍馬,徑取洛陽,司馬懿收到金城太守申儀密報後親自前往討伐,這段敘述基本符合史實。

    但在司馬懿行軍兩日後,卻突然安排徐晃出場,當時他主動請纓願當先鋒,在孟達不備之時直取新城城門,孟達大驚,急忙讓人扯起吊橋,然後又搖身一變成為神箭手,急開弓射之,居然正中徐晃頭額,徐晃當晚不治身亡。

    徐晃戰死對於司馬懿討伐孟達一戰並未造成影響,隨後孟達被殺,孟達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結局與正史所述也基本一致,從中我們發現,如若將徐晃相關情節刪去,也完全看不出對故事的完整性有什麼影響,徐晃的出場其實可有可無。

    羅貫中有意安排了徐晃戰死沙場,並非是討厭其人,而更可能是他認為馬革裹屍才是良將的歸屬,在書中,他推崇的英雄人物就有很多是以戰死謝幕的,不提正史中同樣戰死的孫堅、龐統、關羽、張郃、夏侯淵等人,對於正史中病死或老死的張遼、黃忠、甘寧、太史慈等人,羅貫中也都同樣安排了他們戰死沙場。

    或許是這些戰死武將的武力實在太高了,很難安排能取其項上人頭的高手出現,所以只能讓他們被偷襲,被暗箭射中,由於前文並無神箭手作為鋪墊,所以只能臨時給孟達、丁奉、沙摩柯、馬忠等人增加神箭技能,在刻意安排下,英雄們終於壯烈犧牲,譜寫了蕩氣迴腸的悲歌。

  • 17 # 追逐太陽的誇夫

    孟達的名將稱謂,只是其才氣過人,也具謀略,這一點從劉備入川前就可知一二。孟達與法正齊名,法正深受劉備依賴,在取漢中戰役中立正汗馬功勞,而孟達也為備器重,並委託新城太守。但孟達為人也有重大缺餡,就是首尾兩端。

    武功方面,孟達本人並無過人之處。徐晃的武功,從與關羽對峙不分上下,就可見一斑,之所以死於孟達之手,主要原因還是年邁老朽了,再者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是死於孟達暗箭之下。

    另據三國志記載,其實徐晃是因病而逝,並非死於孟達之手。三國演義,畢竟演義成分不少。

    孟達,的首尾兩端,也最終付出了代價,就是想回歸蜀時,孔明並不十分信任,故意放出風來說孟達降事,以致孟達自身的判斷失誤後為司馬懿所殺。

    這又是題外之話了。

  • 18 # 寧白首

    五子良將並不是說張遼 張郃 徐晃 樂進 于禁這五個人的個人戰力很強。而是行軍打仗的綜合能力。

    我們首先來看徐晃的戰績,再來看看徐晃是怎麼死的。

    徐晃剛出場是在第十四回,原來是楊奉的部將,後來楊奉董承雙救駕時展現出神勇。後來在曹孟德移駕幸許都的時候和曹操相遇。當時徐晃一馬當先,威風凜凜,曹操暗暗稱奇,這時曹操已經有收復徐晃的心思。就令許褚出馬于徐晃交戰,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曹操鳴金收兵。

    這裡許褚可能是沒用全力,因為後面戰馬超的時候,曹操都不叫徐晃出馬,而是叫許褚,可知在單挑上,許褚是比徐晃強很多的。

    在單挑上徐晃最好的成績就是對戰左臂受傷的關羽八十回合平。也是在這一戰,因在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所以說徐晃能夠獨當一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再來看看徐晃身死的情況吧

    當時諸葛亮北伐大獲全勝,連續佔領天水、南安、永定三郡,士氣正盛,當時在曹魏不得志的孟達看到之後,想再次轉投蜀漢,聯合諸葛亮裡應外合共同夾擊,讓同是益州的好朋友李嚴傳話給諸葛亮。

    諸葛亮非常高興,但同時也表示擔心,怕孟達洩密。再者聽說曹叡讓司馬懿出兵,諸葛亮急忙給孟達書信,讓他小心行事。

    孟達接到諸葛亮的書信後,不以為然,認為諸葛亮過於小心了,回書給諸葛亮,書信中極度自信,讓諸葛亮大可放心。諸葛亮看到孟達書信後,一聲感嘆:“孟達必死在司馬懿之手。”

    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金城太守申儀密報司馬懿說孟達造反,司馬懿得知之後,一邊通知魏帝曹叡,一邊帶兵急行軍前去平叛,途中遇到右將軍徐晃,以徐晃為先鋒,來到新城。在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孟達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先鋒大將徐晃打著大旗,來到孟達城樓下,大罵孟達反賊,孟達讓士兵放箭,不巧徐晃被射中了額頭,因為傷勢過重,徐晃第二天就去世了。

    這就是徐晃的死,徐晃無論是單挑還是布兵排陣都要比孟達強。這個射殺完全是一個意外。

  • 19 # 呆萌小索隆

    孟達不是名將,徐晃才是。

    因此,人們稱這五人為“五子良將”。

    另外,蜀漢集團中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在《三國志》裡面也合為一傳,是為“蜀漢五虎將”,與之遙相對應。

    平心而論,“蜀漢五虎將”的武勇有餘,但用兵謀略卻是略遜於“五子良將”。

    小說《三國演義》的人物設定、情節安排,也基本在這一原則上鋪開。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

    “三國演義世界”裡武力指數最高的七人,除了呂布和典韋,剩下的五人全是“蜀漢五虎將”。張遼、張郃和徐晃排到了十三、十四和十五,樂進和于禁不入二十四名將中。至於孟達,屬於首鼠兩端的小人物一個,不值一哂。

    讀《三國演義》,讀到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徐晃親到陣前搦戰,關公剛剛做完刮骨療傷手術,關平要代父出戰。關公認為徐晃是一代名將,生怕孩兒有失,不敢輕慢,披掛提刀上馬,奮然而出。魏軍上上下下以為關公中毒箭,其命已休,斗然見戰神現身,無不驚懼。關公勒馬問:“徐公明安在?”徐晃心神不寧,出馬欠身,大講好話,說什麼“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鬚髮已蒼白矣”……

    這段描寫,讀來讓人黯然神傷。

    關公因臂傷不能陣斬徐晃,此後敗走麥城,身死小人之手,惜哉!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骨子裡是“尊劉抑曹”的,想必是痛惜關公之死,於是又設計了一段徐晃之死以來補償。

    他在第九十四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剋日擒孟達》寫:228年春,諸葛亮首次北伐,旗開得勝,連戰連捷。昔日降魏的蜀臣孟達聞風心動,想歸蜀漢,派人前往與諸葛亮聯絡。事情走漏了風聲,司馬懿引軍前來討伐。徐晃來得最快,到了城池下,仰面大呼:“反賊孟達,早早受降。”孟達覷得真切,張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徐晃的額頭。徐晃雖被手下士兵救回營裡,但箭傷過重,當晚就掛了。

    不過,徐晃其實是在公元227年病死的,善終。羅貫中這樣寫,等於是替蜀漢集團出一口惡氣。至於孟達的結局,無論是歷史還是《三國演義》的所寫,都是差不多,被司馬懿擒殺了。

  • 20 # 劉摯仙老夫子

    首先我們要理解五子良將不是五子虎將,良將並不等於虎將那樣的武功是超一流,而良將應該是一流武功,也就是在武功上比超一流次一些,然而為什麼五子良將會很受吹捧呢?原因是超一流多是勇猛無比,但不一定留陣處事不亂,而能善於變化應對,看三國的曹營裡的五子良將均為武功一流,同時也是善防守,徐煥和張鴿五子良將等都是有勇有謀的將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暖花開永久面板自選禮包開啟兌換,除了花木蘭的兔女郎之外,還有哪款值得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