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魏碑風格大多古拙,稚趣。和規整的唐楷相比就顯得很“醜”。那麼“拙”和真正的“醜”到底怎麼區分,怎麼理解?求大師指點迷經。
8
回覆列表
  • 1 # 蓋世神算

    拙為樸,實用為上,美觀次之。比如器皿,古代人多考慮厚實耐用,造型拙。不知正是這種拙,不經意間流淌著美。

    醜為格局佈置不佳,擠在一處,或當友之而離去,或當謙讓卻搶風頭佔前位,扭成一團內無雅氣,外無美格。其中有氣勢在行走,氣勢若通可弄險,可險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勢。

    但一般書法見識淺的,把拙而淌美險而氣流仍暢的兩種佳品通通論為醜書,真讀過書的文盲,寫書法的字匠,頑冥不化,不可與牛彈高山流水也!

  • 2 # 茂林品墨

    多少人在論書壇的怪像,但又有多少人在實實在在的參古悟古用古揚古呢?歐陽中石先生應該屬於這類人,學古用古不泥古。

  • 3 # 疾飛昏鴉

    我的觀點已經闡述了很多遍了,所謂“美醜”總是服務於特定階層和時代的,世俗的“美醜”是能動的或是不斷變化的,甚至於美醜本身都是可以轉化的。中世紀束腰束胸、清朝的裹腳、六十年代的清一色、直至今天的殺馬特和蛇精臉……你會說現在的審美應該是健康與恆定的,那絕對是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科技的發達和進步會在很短的時間裡顛覆現有的世俗化審美!美容整形很方便,甚至於男女都可以輕鬆互換角色。所謂規範與標準審美一旦可以輕鬆複製那麼或許你現在認為的醜就是美了!因為它夠稀缺!

    我們再來說說拙,“拙”和“醜”沒有半毛錢關係,二者之間不能成為相近關係。大巧若拙出自《老子》,是道家思想對審美的最高總結,還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智若愚。其實和拙相近的是“糙”、是譁眾取寵的自我宣洩,二者之間其實很容易分辯,如果沒有內在的“真”與“執”也就是深刻的思想內涵,任何創作個體是很難支撐其堅持數十年甚至於一生的!“拙”和“油”以及炫技是對立的,前者是陽春白雪的境界追求,後者是媚俗的工具化體驗。(不能說沒有任何價值)

    簡單的舉例就是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兒童畫和兒童書法,裡面的真與拙是成立的,不能成立的就是其沒有思想的總結和延續性,道理很簡單,其認識不到真與拙的本質與可貴並很快進入到世俗的價值標準中了。能認識到並保留的就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接受世俗價值與訓練的同時最大可能的保留了真與拙。曾鞏的局事貼,一位六十二歲花甲老人一封書信,其沉鬱苦悶不得志的心情躍然紙上,書文一致,真情流露!每個字都刻著書者的心境,拙力透紙,實為書法中拙中藏巧的典範。

    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死生事大,好友相聚,酒後作序,有塗改更真實,書即是文,書即是情,拙的驚天地泣鬼神!

    張旭草書,行雲流水,高山仰止,拙的好看,拙的回味無窮!

    懷素的《自敘貼》書法之所以能夠成為藝術正是其拙與真結合心境所產生的巨大共鳴吧,什麼美醜皆是浮雲。

    弘一法師臨終遺筆,什麼技法,什麼法度,悲欣交集就在那裡了,直見心性!

    我們再來看看所謂的“醜書”沈鵬書法,愚以為形式美感有,趣味有,

    個人感覺力道不夠辛辣,當然各自偏好肯定是不一樣的,至少他是成立的!

    綜上所述“拙”的前提是真,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藝術境界,藝術是人類個體生命體驗與價值的終極追求,讓所謂美醜的話題遠離我們,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一旦美醜甚至於藝術被規範,被格式化那肯定是一場文化的劫難!

  • 4 # 花開春自暖

    這個問題回答的話你得懂的書法,而且欣賞功底還差不多才行,寫好壞次之,不然你就不懂的拙於醜的區別。就算這樣你覺得你有資格回答了,可是個人審美的情趣惡好還是會影響你的主觀意識。

    說實話本人覺得自己就不夠資格的,妄論醜於拙感覺有點戰戰巍巍的。

    古人天天用毛筆寫字,今天寫毛筆字就叫練書法!大概古人也是隻能呵呵了!更甚的是;有的人把毛筆字糟蹋的不樣子了還叫書法,簡直是丟老祖宗的臉!可是他為自己的鬼畫符美曰“醜書”。

    我覺得那些個無立意,沒章法,無根源,毫無字之韻味的,胡亂寫的毛筆字都應歸入“醜書”之列,甚至它就不配用書這個字的稱謂!如果不用書美化他寫的東西他寫的根本就不叫個字!因為大部分人是看不懂他寫的是什麼。人曰《醜字》

    “拙”;也許用返璞歸真形容寫作者書寫的字或許是正確的吧!字如山,如枯木,意透滄桑凝重。字如水。如絲帶隨風,端的是瀟灑飄逸。字如刀砍,如斧劈,銳的是金戈鐵馬。

    不管如何一筆一劃都透露這渾然天成拙笨滄瀟之韻的字可能都歸結為“拙”吧!我個人覺得無論何樣的拙都要出韻才有美,方能為“書”。

  • 5 # 桂花酒叫化雞

    謝謝邀請。一,拙是書者功底的自然流露。凡初學者總是以秀美流暢為楷模,待閱歷增長,素養提升,不知不覺間或者是自知自覺間,審美能力,表達能力發生了質的變化,達到人書俱老境界。此時其書風己是大巧若拙,洗淨媚俗之氣,為識者所稱道。二,所謂的”醜書”,其創作者實際是有所追求,有所創新,其藝術成就也是見仁見智,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但是,藝術的創新應該是漸進式,有所傳承有所發展,而不是畸變式的,名曰書法藝術,呈現給觀眾的卻是一簇簇亂七八糟的線條,這種刻意為之的背離了書法本源的創新之作,實在不該戴上書法的帽子,而應該直接稱之為墨線藝術更為恰當。我以為,一件成功的藝術品應該是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產生情感的共鳴,以至達到心靈的震撼。書法藝術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應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某些人的創造創新是個人藝術追求,不必非議。但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宗旨,你有藝術追求的權利,別人也有評價的權利,所以被批評者也不必假所謂曲高和寡之名拒絕批評。當然,除了這種貌醜骨醜的東西,還有一種貌美骨醜的書法。人們在批撻”醜書”的同時,應該檢討一下自己有沒有受其誘惑。

  • 6 # qfj139hh

    美和醜是兩個極瑞,數量極少, 當今科學地講也是一個模糊概念,在兩個極端之間都存在著美與醜的共合體,也就是說十全十美極少,十缺十醜的人也極少 ,多數人都有美和醜的成份,只是成份多與少之別,美的成份多的人,就可稱為師氣漂亮,反之就醜陋猥瑣,中間普通人最多,但美和醜一定有差別,一定有惡與善的差別,否則我們人類永遠與野獸同類,是質變到量變的過程。寫字也有美和醜的差別,不能說美與醜共存說不清來為醜書開脫,混淆概念,把醜說成創新是內心情緒的表達。不能把人字寫成狗的型,把狗字寫成人的味,使人心到人的變態,泰國的人妖是將男人變美女,盆景是將樹木變態成奇特的美感。現在是把字寫成亂七八糟慘不忍睹,還詭辯連篇,是非顛倒,真理過了界就是謬誤。

  • 7 # 智度書道

    此命題者肯定不懂,書法便是書寫漢字的方法,是純專業技術,而專業技術本身是沒有美醜之分的。所謂美和醜,只不過是不同價值觀的人們的不同評估,是主觀事物,而主觀的事物都是不可被測量的,也就是沒有統一的鑑定標準的,既然美和醜沒有統一的鑑定標準,也就不可能存在所謂"如何正確理解書法作品的醜和拙"了。其雖然不懂以上道理,卻站在"醜書"的立場上,企圖以"正確"和"理解"這樣的褒義詞來誤導人們,使人們錯誤地認為"醜"與"拙"具有正面意義,所以此乃一別有用心的偽命題。

    之所以出現對"醜書"的話題議論紛紛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人們缺乏對"醜"與" "拙"的真正瞭解,或自己誤解,或被奸人誤導所致。如果人們都真正明白了什麼是美醜巧拙,也就不會再去議論所謂"醜書"的話題了。(欲明此理,可參看本人«"美書”與”醜書”之爭,乃是愚人之間的荒誕鬧劇! »一文)

    雖然醜的原意是相貌難看(跟“美”相對)或使人感到討厭的或可恥的,拙的原意是頭腦愚笨(跟"巧"相對)或粗俗的或粗劣的,皆無正面意義,卻仍有一些居心不良者在惡意渲染"醜""拙"對書法藝術的重要性,而由於人們缺乏對真書法理論和真書法技法的瞭解,便易於被其欺騙而誤入歧途。

    想要認清醜拙之書的真面目,就必須走出四大誤區。

    首先必須查明,當今肆意橫行的醜書是什麼來歷。由於一小撮掌握話語權的急功近利者欲譁眾取寵,卻因其皆智慧底下而沒有能力標新立異,便無恥地對日本人井上有一的所謂藝術生吞活剝。當今以醜為榮的偽書法家們,幾乎皆濫觴於井上有一。其風格雖然與日本人井上有一一脈相承,卻皆不願認之為祖。其之所以不願承認日本人井上有一為祖,表面上看是因為虛榮自大以及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結在作祟,實際上是因為井上有一併不認為自己是在搞書法,他與同仁結成“墨人會”,聲稱:"我們不是書法家,而是要為墨而生存,讓墨跡生輝!"至於井上有一的所謂生輝的墨跡之風格,也並非其原創,其只不過是西方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想在東方的變種怪胎而已。由此可見,當今以醜為榮的偽書法家們若承認日本人井上有一為祖,則等於承認自己搞的所謂醜書就是超現實主義繪畫,根本就不是書法。

    而傅山所言:"書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則因其不懂書法真筆法而不可與古巔峰者得齊,為了掩飾其短處,便丟擲此等只要求如此卻說不出為何如此的荒謬論調。明白了以上道理的人,如果再遇到依其相同的套路,提出:"寧啖腐臭之垃圾毋食美味之佳餚"卻不能說出為什麼要這麼做的荒謬論調時,就不會輕易上當了。

    至於《老子》的"大巧若拙",其本意雖然沒錯,但是由於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進行惡意曲解,再加上一些學識短淺的人進行隨意誤解,所以也能產生一些混亂。只要人們弄明白了所謂"大巧若拙",便是極為靈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笨拙。其只是像拙而不是拙,拙的負面意義並未改變,就不會再有誤解了。

    最難走出的誤區,卻是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天經地義的。要走出此根深蒂固的誤區,就必須先弄明白什麼是誠實,誠實即忠誠老實,就是忠於事物的本來面貌,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不說謊,不作假,不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瞞別人,是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必須具備的美好品德。真正具有誠實美德的人,便不可能同時具有另一個所謂美德:"謙虛"。下面就來看看另一個所謂美德:"謙虛"的真面目。因為庸才說自己的低劣之作是醜拙之作並不是所謂謙虛,所以只有技藝高超者故意貶低自己的技藝高超之作是醜拙之作才是所謂謙虛。由於自古以來多有技藝高超者以醜與拙為自謙之詞,故易使人誤將醜拙與技藝高超混為一談。因為古今之主導者為了維護其地位與虛榮,皆以名利為誘餌,引誘技藝高超者要以謙虛為美德,而所有技藝高超者的所謂謙虛之舉都是為了獲得名利,上下臭味相投便一拍即合,所以"謙虛"也就成為所謂美德了。因為技藝高超者貶低其技藝高超之作的所謂謙虛舉動,也只是為獲得名利而曲意逢迎時使用的偽裝,所以醜拙只是因為具有負面意義才被其使用的偽裝,其只是利用了醜拙的負面意義,而根本沒有改變醜拙的負面意義。

    經過以上剖析,道理已淺顯易懂。看過本文者,只要不是痴呆者或利用醜書騙人漁利者,便都會認清醜書的真面目並將其丟進垃圾堆了。

    «"美書”與”醜書”之爭,乃是愚人之間的荒誕鬧劇! »

    當今的所謂書法界基本上只有“美書”和”醜書”兩派,兩派之間的口水仗愈演愈烈,書法界被搞得烏煙瘴氣亂象叢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由於書法真筆法失傳已久,書法界沒有能夠制約偽書法家的天敵,以致偽書法派別林立,偽大家偽大師如旱極之蝗遮天蔽日。他們或打著創新的旗號濫造出大量不倫不類的垃圾,或打著傳統的旗號偽造出多種偽書法技法。他們因為名利和癖好的不同,而分成”美書”與””醜書”兩派,相互攻訐,鬧劇連連。由於這兩派的鬥士們都不懂哲學。不知道所有客觀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測量的,但不可以被評估;所有主觀的事物都是不可以被測量的,但可以被評估。所謂”測量”,一定是根據事物某種固有的屬性進行;所謂”評估”,一定是根據某種先驗的價值觀進行。也就不會明白所謂美和醜,只不過是不同價值觀的人們的不同評估,是主觀事物,而主觀的事物都是不可被測量的,也就是沒有統一的鑑定標準的。既然沒有統一的鑑定標準,也就永遠不可能爭出個是非來。所以只有使他們弄明白這些道理,”美書”與”醜書”兩派之間的荒誕鬧劇才會落下帷幕。

    只要人們掌握了鑑別真假書法的標準,那就是看其能否完美複製古巔峰之作的形貌這個標準,就可輕鬆辨別出真假書法家。因為古巔峰之作的所有細節,都是必須使用書法真筆法才能表現出來的。明眼人便不難看出,當今所有貼著書法家標籤的,都是偽書法家。因為他們沒有一個能在其書法作品的細節上與古巔峰之作相一致的,所以他們沒有一個是懂得書法真筆法的。

    本人的作品便是使用書法真筆法所寫,那些”美書”或”醜書”的所謂書法家們,都不可能在此亮出自己完美複製的古巔峰之作來證明自己不是偽書法家!

  • 8 # 鏡中花水中月69

    謝謝劉鳴友自盛邀,時下醜書風波不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論不休辯論不止。中華五千年,書法一直是華人引以為傲的墨寶,有跡可尋,有法可依,有帖可臨,有史可鑑。對時下流行的所謂醜書,我不敢恭維。創新也要在深厚的基礎上,集各書家之長,走自己之書法道路,而不是天馬行空不知所云的胡亂塗鴉,如此,對社會,對後人是不負責任的任性狂書,傳之後世的不是醜書,可能就是醜聞了!

  • 9 # 落月灣中垂釣客

    自然而然的拙值得讚賞!風格獨特歷經時間考驗的“一般大眾欣賞不了的作品”未必是醜書(比如鄭板橋的書法作品)。當代許多書家甚至名家還有名家的徒弟亦步亦趨刻意為之的甚至刻意以醜為美的書法作品必然成為醜書!得不到眾多讀者的認可是必然的!當代醜書盛行的原因主要有:名家沒有突破借創新為名期冀繼續在書壇揚名立萬甚至再領風騷;名家的學生與徒弟及其追隨者迫不得已亦步亦趨東施效顰!

  • 10 # 乾得堂

    書法的″醜",並不是講字寫的難看。而是說缺乏功力與法度,在此情況下的所謂"個性""風格"。醜書的特徵,一是隻知橫直,無轉折,二是偏平如蛇行,三是缺少點劃之形,四是隻寫大字,五是不講結體,六是心情急燥,七是隻顧自己的感受,私慾太重,八是講臨摹頭頭是道。九是筆劃象硬筆字,這九點,每一點都脫離了書法中國文化精神表達的基本認識與基本追求。如果說"醜"書有功力,用筆能體現出圓厚的基本視覺感受,那就不能認為是那九點之中的″醜"書。當然還有其它每一個方面。書法只要能夠認識到圓厚作為功力的重要性與優越性,就不會是″醜書。"。。所謂能入門道左右逢源,不入門道橫直不對。

    講什麼是″醜書",為什麼是"醜書",″醜書"的害處在那裡,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沒人講正確的書法認識,那從此之後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就將失去。從此以後再無人懂得中國文化精神中最經典的輝煌藝術境界的高度與妙境。這才是中國文化真正的可怕之處與悲哀。。。醜書無非是想出名得錢,與眾不同罷了。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的經典傳承斷了根,那才是l大問題。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這才是值得重視的。(書法手扎,自寫)。

  • 11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醜書絕對是一個偽概念,因為它定義並不明確。

    醜——難看、不秀美 、不整齊。

    美——好看、端莊、秀美。

    這種邏輯下的書法作品,我看宋體排版要高於一切,這根本沒有邏輯,我知道人都很自信,但是為什麼不質疑一下自己的審美能力呢?

    最常看到這樣的問題,問為什麼醜書橫行?配圖是曾翔老師寫的楊維禎。

    一片罵聲之下,沒有一人認識那個風格是楊維禎,這就屬於在自己不瞭解的知識做判斷,這是不合理的,楊維禎的書法首先是被歷史肯定的,學楊維禎追求表現力這一點問題都沒有,此類作品是有根據的。

    王羲之的姨母帖其實經過一定的處理,網上喊醜書的照樣大有人在。

    我就問,姨母帖好不好呢?大家都知道是王羲之寫的呀,王羲之的傳世法帖,肯定是好的,歷史檢驗過的,它是不是醜?不醜,好。美不美?

    我跟大家講,這個帖拙樸高古,篆隸之意躍然紙上,這種感受非寫過篆隸,且能篆隸自由創作的人能感受的到,所以這是一件入古的好作品。轉而再問,這樣的好不好呢?這樣的感覺大致上可以說,就是源自姨母帖。

    下面這個字源自漢隸石門頌。高古野逸,確實是很好的東西。

    那麼學石門頌而成的字呢。

    這就要為絕大多數人的審美能力打一個問號了。

    清人趙之謙北碑行書是這樣的。王鐸的行草詩稿是這樣的。以上的作品都是經過歷史檢驗的,肯定是好的了。為什麼下面的作品要被稱作醜書呢?

    所以,書法審美上,拙也好,巧也好,都是審美正途,懂得拙美,巧的美也理解的深刻,華人巧中寓拙的本事,從古到今都是一流。而以單純的醜美做判斷。絕對是審美邪路,這麼信任你的眼睛,但是美醜還不是別人灌輸於你的麼?你就不曾懷疑一下嗎?

  • 12 # 大山校長

    醜書作為新時代書法發展的一個怪胎,它已經脫離了大眾書法。

    書畫藝術是為大眾服務的。如果失去了這一點根基,那它的藝術價值還有存在的必要嗎?醜書是個別人的心理傾向。他們創新精神值得讚賞。但醜書畢竟是醜書。不能為社會服務,只是滿足了少部分人的發洩!或變態的審美!美的東西永遠是美的。

  • 13 # 高培書畫琴

    該如何理解書法作品中的醜與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先跳開書法這個圈子來說一說。

    我們看一個人美還是醜,首先看表面五官是否端正,身材是否勻稱?是眉清目秀還是五大三粗?大眾一般會說前者美,後者醜。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要全面認識這個人,需要進一步看他的內在素質,要看他的談吐是否文明高雅,舉止是否大方得體,思想是否豐富活躍,說話是否有趣幽默等等?只有看清楚這些內在是否美的方面,我們才能對這個人下結論。如果一個人只有表面的美,而沒有內在的美,那麼我們還會說這個人美嗎?

    好,我們現在再回到藝術的審美上來說。黃賓虹先生說過,面對一幅國畫,開始看不太好,慢慢看還可以,最後越看越好看,越看越覺得有意思,這樣的畫才是有內美的好畫。我覺得黃賓虹先生說得很有道理,開始看著很美的東西未必是真的美,一看就美的往往越看越無味,越看越醜。比如那些非常好看奪人眼球行畫,菜畫肯定不是好畫。

    在藝術史上也有這種現象,我們看16世紀的古典繪畫藝術,畫家以寫實的手法畫的畫特點是纖毫畢現,形象最為逼真,如拉菲爾的聖母像,被譽為美的化身。17世紀以後,西方的開始,對這種表面太唯美的東西開始懷疑,開始反叛,繪畫呈現了很多的變化,從重寫實到重寫義,從重具象到重抽象。如凡高的繪畫同現實具象關係不大,幾乎完全是獨立表現自己強烈的情感畫。高更的話畫更多具有象徵的寓意和裝飾性的線條。這些藝術特徵已同早期的古典繪畫主義完全拉開了距離。實際上是從重視表面轉向重視內美。

    好我們再說現在的書法藝術出現的醜書現象。現在社會上以王鏞、石開、沃興華等為代表的一批所謂的醜書家,是不是他們的書法是真的很醜,我認為不要忙著下結論。我倒認為他們是對以流美為主的傳統書法,產生了審美疲勞,於是有一定的懷疑甚至反叛衝動。於是,在一定程度上拋開傳統,另尋他途,比如從民間書法,敦煌書法,Murano殘紙等大眾不太注意的書法源中吸取營養,用於自己的書法創作當中,從而打破甚至顛覆了傳統書法的審美框架,讓普通的大眾不太習慣,欣賞不了他們的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振動,引起了眾多的批評指責,甚至謾罵攻擊。

    其實我們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說不定他們其中的一些人會創造歷史在書法藝術史上留下重重地一筆。雖然我也不認為他們的書法就一定是好的,但是我認為他們這種不斷探索,求新求變是我們時代的一種創新性行為,應當得到大家的鼓勵支援理解和包容,得到更多的支援和肯定。

  • 14 # 紛吾內美

    拙和醜是書法藝術審美中的另一類,是相對而言的。拙並不拙,醜也並不醜。這需要書法功力達到相當深的程度,才能表現出來!

  • 15 # 兮夕w

    首先要從根源上了解碑刻,碑刻是古人刻錄在碑石上的書法,自秦代以來一直有之,直至明清開始了對碑刻的研究,並且出現了諸如包世臣、康有為、阮元等碑派大家,明清開啟了尊碑的完整體系。

    碑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質樸、剛健、雄強豪放之美,帖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飄逸、瀟灑、妍媚之美。所以二者分屬不同兩派。

    如果說帖派書法屬於“優美”風格的話,碑派書法則屬於一種“壯美”的風格。

    崇碑思想在清代書壇上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完整體系,在創作上篆、隸、楷、行諸體全面復興,開創了碑派書風的新面貌;

    在理論上明確提出碑學主張,並且利用大量碑刻資料重新解釋書法的發展歷史;在教育上改變了明代以前學書從法帖入手的傳統,將北碑作為不二法門;為達到碑派書法的藝術效果,毛筆、宣紙等工具的效能也發生了改進;

    此外,隨著收藏鑑賞碑拓風氣的流行,對書法藝術的品評標準也明顯變化。

    “拙”多是對由碑走出來的書家作品的評判,是一種自然之美,是一種古樸之美,是一種對祖國大好山河深入理解後與書法的融合。這是一種高階的,超脫了低俗趣味的一種美。

    如果感覺“醜”那是一種對書法的不尊重。在我看來存在即是合理,說醜只能代表這是一個外行的妄加評判。當你深入研究瞭解後就會感覺到這才是一種真正的美。是有內涵的美

  • 16 # 勤吾所欲也

    這個問題使我想到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先生塑造了多位超群絕倫的高手,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 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沒有套路、沒有招式,但又不是胡攪蠻纏。這個書法中的“拙”和“醜”,大概也差不多這個意思。

  • 17 # 雲清說史

    感恩題主的邀請,我是雲清看世界,非常開心和大家探討這個話題。書法藝術領域一直是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寧拙毋巧,寧醜勿美。其意是在告誡提醒為書者,不要刻意去追求那種完美到極限的效果,因為物極必反,刻意為之,反而是更加不完美,倒不如留些欠缺,方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於是在運筆過程中,在書法創作中,即使有不太令人滿意的地方,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修飾,去添筆,就讓她缺憾,就讓她那樣留一些欠缺。如同為人處世,太圓滑了,太左右逢源了,反而不會有朋友,因為你盡善盡美了,別人反而不敢接觸。因此世上有那麼一句話,叫做地濁多生物,水清則無魚。為書之道亦如此。

  • 18 # 雅韻情緣

    書法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祖輩們遺傳下來的約定習俗的精闢規律。就像音樂沒有規律,亂唱起來就不好聽了。平時多看一些書法大師的作品,就能從中悟透些什麼。

    還有就是書和畫是互通的,就是所謂的書畫。文字的形成最早也是從畫演變而來。一幅好看的風景和畫面,成了人們心中無形之中的審美觀。字寫得不好,就像一幅畫得不好看的畫。好不好看別人自然能感覺出來,這就是書法中所謂的拙和醜。

  • 19 # 167570853

    拙的深厚的功底,以一和丈智若愚的形式來表達。醜足啥邊不會,沒有一點功夫,但還要表達。結果就是一個拙一個醜。

  • 20 # 陳曉2012

    世間一切事物有真善美,邪惡醜區分,但在神秘的國度的中華文化書藝文人大家族的論調詞濤裡一直被文人的嘴裡糾纏不休的旋渦中,美與醜爭論得難解難分分,故意把美醜概念迂廻兒曲,大多數外觀好看的就壓縮其美,放大沁其醜,外觀醜拙的反被擴大其美,而醜其不醜,充其量是顛倒概念,黑白不分,晨昏顛倒,倫理扭曲,心理變態的判定,若果是這樣,黑白是非,愛憎分明,公平正義,混純不開,美醜置換,在醫學心理角度看是病態,是神經內科誇大妄想形的思維痴線形式,這類人答非所問,拿好作醜,自私古執,難道在有些文人裡是不是思想過部,學過多的陳詞爛調,變為千方夜談,難道外觀是好的無其量還是極醜或拙嗎?反之逾醜逾怪的東西就愈奇愈美了,那麼,叫你這批人去選美,參與求職面試結果是怎麼樣的,物以類聚,書法也有類比,不能以身分自位貧富差距拒之門外,一切與名利掛勾的藝術不是真正的藝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檸檬汁怎麼泡不苦還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