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君的小屋

    這是因為你對筆、墨、還有紙的特徵沒有認知,更沒有在書寫中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首先,在宣紙上寫毛筆字總會多枯筆。

    個人認為原因如下:

    一、墨太濃。我們寫毛筆字用的墨水,比如一得閣,比如中華墨汁。在制墨的過程中,都加入了膠。隨著墨汁貯存時間的加長,水份會有一定程度的揮發。這樣的墨,在書寫的時候,就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水。

    不然,就會在宣紙上產生枯筆的效果。如果加水過多,就會產生髮的效果。

    當然,這個比例,根據自己的用途,以及自己用的什麼筆,什麼宣紙(生宣、熟宣)而進行調整。

    二、你寫字時用的什麼紙。

    書法用紙,一般有舊報紙,宣紙,毛邊紙,元書紙,紙張不同,書寫時的特性都不同。

    而宣紙,又分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是寫字用墨過多會涸紙的宣紙,一般用來創作行書、草書,大楷、國畫時用。而熟宣,則是在生宣中加入明礬,基本不會產生涸墨現象,適合楷書、小楷。

    而半生半熟宣則是介於二者之間的。

    如果你作為初學者,則建議用熟宣,練楷書比較方便。

    看題主所提問的問題,就說屬於初學者,個人不建議用宣紙,畢竟宣紙再便宜,一張四尺宣都在一元左右,甚至更貴。

    而初學者適合選用的,舊報紙,毛邊紙,元書紙都可以,價格低廉,書寫感覺也近於生宣。

    可以在上面多實踐,對用墨,用筆也會有很大的感悟。

  • 2 # 劉善與

    我喜歡在生宣上寫。但開始學寫不好掌握,容易洇墨或枯筆。可找個宣紙邊角料試筆,適度再寫。枯筆沒法補救,洇墨可用廢宣紙吸一下。

    用墨汁我用慣一得閣了,效果不錯。但要注意,不要貪便宜買假貨。

    半生半熟宣適合寫小楷。熟宣用來畫工筆畫,寫字好象不入紙。詩曰:

    寫字用墨多試驗,

    乾枯適度字好看,

    手邊備些邊角紙,

    創作完美一篇篇!

  • 3 # 兔夭爸媽

    筆的原因

    筆分很多種,狼毫較為堅挺,寫字有力;羊毫偏柔,能隨心所欲;兼毫則同具狼毫和羊毫的優點,一般適用於日常練習。若是初學行楷的人,還是以狼毫為主。

    墨的原因

    墨分五色,必須透過經常性練習來熟悉。墨的濃淡,與加水多少有關,也與書寫速度和紙張的乾燥程度有關。研墨多用於小楷,現代墨汁大都有膠,必須透過調製滿足書寫需求。濃縮墨更考驗除錯水平。

    紙的原因

    紙有生熟、新老、薄厚、乾溼之分。根據書寫要求和筆者所處環境而定,乾燥地區選擇性較小,必須調製。創作者一般都有屯紙的習慣,比如生宣還是老紙好用,主要的原因是新紙鹼性較大,隨著在空氣中自然置放時間的延長,殘留鹼性就會分解,紙質也會柔軟渾厚。落筆明顯感到紙和筆的配合,吃墨均勻,墨跡清晰。

    書寫的原因

    書寫時,字大則墨飽,漲墨則嚴重,這就要求書寫者在平時操作過程中養成良好習慣,每次書寫前要準備幾張廢紙,書寫完每個字後,及時沾去多餘的墨汁,以防漲墨嚴重影響傳做效果。

    當然,有些書寫者喜歡用焦墨書寫,這就要求書寫的速度,要適當,太快則會出現枯筆,是技巧性問題,要多加練習。

    (插圖墨跡均為筆者書寫)

    就寫這麼多,不到之處,請大家補充。

  • 4 # 張勁逸

    在宣紙上書寫,導致枯筆和洇墨原因有幾個,最主要的還是剛開始用宣紙,不太適應 在宣紙上寫毛筆字,怎樣才能不枯筆 洇墨。主要牽扯到紙質,墨法,還有用筆技法等。一般有四個途經。

    一以前習慣了在普通光面紙上書寫,剛開始用宣紙,沒有摸索出宣紙的紙性,掌握不好分寸和用筆深淺,所以 蘸墨較少就會枯筆 蘸墨較多就會洇墨,但只要寫上一段時間,就會慢慢體會到宣紙的特性,

    二是用筆方法和技巧,就是墨汁剛蘸好,剛開始寫要速度快一點,避免毛筆與紙張接觸時間過久導致墨汁滲透導致洇墨。還有就是墨汁較多時,提按頓挫時,多提少按,也會線上條的書寫上,避免墨汁過度。

    當枯墨較多,就加大力度,提按轉折之際 常按少提,也會用筆墨均勻,避免枯墨。當然這裡有一個分寸把握,否則為了避免枯墨,影響筆法,也不妥當。

    三是用墨方面,最好不要兌水,再一個是要用硯臺蘸墨汁,剛開始蘸墨後,在硯臺邊上儘量把墨汁的過多汁液濾乾點,就不容易洇墨。

    四,最直接簡單的方法是選紙質。我們一般買宣紙的時侯,不要求的話 多是買到生宣是。但店員很少會問你要不要半熟半生宣,因為前兩種他們進貨量較大,銷路快,他們多願意推薦前兩種。熟宣比較難下筆,容易枯墨,生宣比較洇墨,而你所困擾的地方,正是書法家們選擇生宣的原因。比如王鐸的勁草,就是追求濃墨渲染,透過大塊的墨汁變化,追求狂草的漲墨寫意表現,如下圖

    就是要哪種無法人為掌控,意外的墨色洇染效果和枯筆飛白的對比。你覺得不好把握,就不要買這種紙質。然後還有熟宣紙,它不會洇墨。但又會枯墨,一般用在繪畫作品,書法不太用它,在這兩種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半熟半生宣紙,這種紙質,幾乎紙性接近於我們用得毛邊紙,容易書寫。

  • 5 # 聞芳的顏料盒

    多寫,熟練可以讓你的手、筆、墨、紙之間產生感情、融為一體;另外一定要先大量臨帖,避免因太熟練帶來的無章或匠氣。

  • 6 # 老呂說文史

    你提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下面三個原因:

    一、剛開始用宣紙因為對紙性不熟悉,所以在用墨時控制不住墨量。

    二、筆和紙接觸的時間決定了紙上墨跡韻染的大小,要根據筆上的墨量來決定你行筆的快慢,透過大量的練習來掌握行筆的速度。

    三、買來的墨汁一般比較濃,越是好墨汁越濃,因此倒出後要適量的加點水並擾勻,一定要擾勻才不會出現水墨分離的現象。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7 # 永書101

    題主您說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正是中國宣紙的基本特點,中國畫及中國書法正是透過這些技巧來達到虛實平衡,突破平面線條,營造多層空間,最終實現渲染某種意境。

    中國宣紙製造工藝是最早一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易於儲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滲透性好,潤墨性好,光而不滑,挫折無損等等諸多神奇的特點,有"紙壽千年"之譽。

    其中宣紙獨特的滲透、潤墨效能使得書家在宣紙上寫字時骨神兼備,神采飛揚,最能體現中國書畫藝術的獨特風格。中國書畫技巧中的所謂"墨分五色",即源於此。

    書法家在宣紙(生宣)上寫字,一筆落成,即刻會呈現出深淺濃淡,墨韻清晰,層次分明,當然前提就是書法家要充分熟悉、合理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恰當地控制水墨比例,運筆時應該疾徐有致,實現漲墨豐盈、枯筆老辣,疏可跑馬,密不插針等等不同的藝術效果。

    題主之所以會覺得枯筆太多,又或者嫌加點水會發(洇墨),還是使用宣紙太少所致,這的確需要一個過程,好比說宣紙是一匹好馬,你還不怎麼會騎,要充分磨合,假以時日,自會春風得意。

    隨文附上幾幅我的近期作品,均用生宣完成,各位請點評一二,永書我先行謝過!

  • 8 # 千年蘭亭

    在宣紙上寫字,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書法技能外,一定要對宣紙、毛筆、墨汁的特點有所瞭解,一件好的作品,是人與書寫工具較好結合的產物。

    宣紙是書法創作的最佳用紙

    1、宣紙的洇化與潤染性

    宣紙是沙田稻草與青檀樹皮混合製成,其中稻草是短纖維,青檀是長纖維。

    長短纖維縱橫交錯在一起,一是增強了其吸墨性,二是讓墨汁落於紙上後,水與墨洇化速度不一樣,水跑得快,墨跑得慢,於是讓墨色更加豐富。

    2、宣紙能長期儲存

    宣紙在製作過程中,稻草與青檀中的有機物質已被去除乾淨,化學性質穩定,可長久儲存,素有“紙壽千年”之說。

    宣紙的缺點

    宣紙的洇化性既是其優點,也是其缺點,筆法、運筆速度、墨汁濃度等稍有不對,其錯誤就會放大,要麼潤作一團,形成“墨豬”;要麼過枯過燥,瘦而無肉,澀而不潤;要麼過淡,無骨無神,軟弱無力。

    如何正確在宣紙上書寫

    1、調墨

    寫字的第一道工序是調墨。我們在市場上買的墨汁一般偏濃,初學者書寫時要加水稀釋。

    先往容器中加入墨汁,再往裡面加少量少,邊加邊用筆在紙上試。

    一般而言,正書用墨可略濃,行草用墨可略稀。

    書寫熟練後,可用一個容器盛墨,一個盛水,書寫時邊蘸水邊蘸墨。

    2、適應不同的宣紙

    不同的宣紙,特點不一樣,書寫時應有所不同。

    熟宣洇化性稍弱,運筆可略慢。生宣洇化性強,運筆則可稍快。

    生宣中的特種淨皮,略厚且拉力強,書寫時可略慢;而生宣中的淨皮綿連,略薄且拉力弱,書寫時可略快。

    3、筆法

    書寫時,首先對字形要熟,下筆要果斷,略一遲疑則筆畫臃腫。

    筆畫較多之處,用筆宜略輕,重按則易洇作一團。

    輕重、粗細、快慢、潤澀應互動使用,濃墨中可飛出幾畫枯筆,而筆行澀處又要見潤澤。

    在宣紙上書寫,對初學者而言,肯定有較大難度,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掌握。

  • 9 # 雷水初六

    不是老師,但對宣紙和筆墨有一點實踐經驗。

    首選,宣紙是中國造紙術中的皮紙(樹皮纖維紙)的一個分支,其他皮紙還有桑皮紙,枸樹皮紙等。

    宣紙,從後處理工藝來說可以分為生紙和加工紙兩大類。

    生紙:撈紙晾乾成紙後,即為生紙。此時,紙張纖維鬆散,縫隙較多較大,因此其紙性比較吸水,容易發散墨色,形成豐富的暈染,水墨層次變化。生紙只要儲存得法,時間越長紙張越老越好用,術語成為退火氣。幾乎沒有保質期一說。

    加工紙:對生紙進行處理加工,已滿足不同的書寫繪畫需求。常見的有兩大類:

      熟宣:又稱礬紙(即用明礬溶液加動物膠混合液處理過的紙)。根據溶液濃度和處理的程度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熟度的紙,如三分熟,半生熟,8分熟和完全的熟宣紙。需要注意的是,熟宣無法長期儲存,時間過長會漏礬,書畫作品也需要及時託裱否則易脆易碎。

      箋:一般指經過塗布,砑光,捶制等特殊處理的小型紙張,如粉箋,蠟箋,粉蠟箋,以及普通色紙——像歷史上的薛濤箋,謝公箋屬於染色紙。

    粉箋屬於塗布紙,用雲母粉石膏粉等混懸液製作的,然後砑光,這樣做出來的紙緻密光潔,不容易吸水非常接近熟宣。

    蠟箋就是指用黃蠟加熱塗紙,這個工藝最悠久最有名的就是硬麻黃紙,唐宋人摹拓最喜歡用它,半透明,堅挺——成為硬黃響拓。蠟箋通常還有仿古染色處理,加上灑金,描花(龍鳳紋等),屬於價格較貴的小型紙張。

      回到題主的問題:從上面紙張分類就可以看出來,生宣的紙性就是透過縫隙迅速吸水並將墨色發散開來。因此你要控制筆畫的效果有兩個辦法:

    1、根據書體的要求更換紙張,換用半生熟宣紙甚至熟宣紙來抑制水墨的發散。 如新手建議採用半生熟紙張,寫小楷用熟宣,箋等。行草書也要分不同風格,二王晉唐風格行書用熟些的紙張,以表現爽利勁道的筆畫,宋元后行書風格可以半生熟甚至生宣(熟練)

    2、提高對毛筆速度的控制能力,行筆速度越快,透過筆毛傳到紙上的墨水就越少,自然就不容易洇散。同理,如果筆上的墨比較少,或者比較稠,那就應該放慢書寫速度,自然就不會出現枯筆。一個合格的書家,應該能處理好水、墨、速度的關係,隨心所欲呈現酣暢濃墨或者飛白枯藤一樣的線條,這也是書法中墨法的要求。如下,米芾的

    像上面就是一次蘸墨,從濃開寫,利用速度控制寫出飛白枯筆,最後則放慢速度也能表現較濃墨色。

    上面這個明顯是速度控制了墨色變化,從三點水部件向右連線兩端濃中間枯筆就是利用速度達到的(當然,跟紙張也有關係,這是比較熟的麻紙)

    3、控制墨汁濃度,各個品牌的墨汁的膠含量是不同的,像一得閣精製墨的膠就比較重,需要新增點稀釋劑(強烈建議:最好用白酒,效果要好於水),加水需要往墨碟裡點,而不是倒水,水過多,王羲之也控制不住的。如果不願意折騰,那就買練習墨,通常經過調製比較稀,無需再加稀釋劑。

  • 10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非常非常的正常,這個就是筆墨紙的選擇。

    學習書法除了寫字以外,還有一些額外的知識點。

    和書法密切相關的有個說法:文房四寶也就是筆墨紙硯。

    有些人說書法是“藝術”,其實書法可以用文化來形容。

    比如筆墨紙硯,什麼是好的筆墨紙硯都是需要學習的。

    硯臺現在更偏向於收藏品,可以不需要太考慮,但是筆墨紙的知識非常的重要。

    毛筆出現多枯筆畫,加點水又會發?

    出現這個問題有好幾種情況:

    1、寫法有問題,和筆墨紙沒有關係。

    2、該蘸墨舔筆了

    3、紙張問題

    4、墨的問題

    5、加水調墨沒有調好

    很多人都覺得寫字,只要筆墨紙就好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需要學習的事情太多了。

    比如上圖王鐸的字,這些墨塊就讓一些人研究了很久很久。

    一人有感

    書法遇到問題,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不要說書法是藝術,如果書法是藝術,不如說書法是一種文化。需要的知識儲備,非常的多,不僅僅是寫字而已。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11 # 老冉書法

    你說的是生宣。宣紙有熟宣生宣半熟宣。初入手以用半熟宣為宜,待你對用墨用水及行筆疾徐掌握較熟練後再用生宣。當然你如寫小楷那就用熟宣。墨分五采,生宣能盡情顯現墨的德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天天在幼兒園睡午覺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