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微健康
-
2 # 三目巨人說文史
核心是易。
易就是事物的變化,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萬事萬物離不開這一個字。
從大的來說就是宇宙迴圈。中國傳統文化認為這個數字按照設定的程式往復迴圈著,每一個迴圈的時間非常長,但是沒有人具體能說清楚有多長,幾十萬年或者幾十億年,都有可能。在每一個迴圈裡,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是原樣重新來過。
從小的來說就是事物生生滅滅,日月更替,四季迴圈,昭君不知悔訴,蟪蛄不知春秋。
-
3 # 是阿遠的Vlog
《論語》說:"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不是單純的美好願望,而是以對宇宙的根本認識為基礎所提出的哲理。早在兩千多年前,華人就提出了"和實生物"的觀點,指出宇宙萬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諧共存的統一體。從生態自然到人類社會,從家庭、單位、社群、社會到國家以至國際,莫不如此。宇宙本就是和的宇宙,萬事萬物存在於和的狀態中。和的實質是各得其所,以和為貴,就是要在承認差別。
-
4 # 徐水舞獅
中華文化在上下五千年順逆交替的歷史長河中,一步步走來,她是結合自然、挑戰命運的農耕文化,更是民族精神的一種延續!
-
5 # 茶茶的吃瓜日記
我認為中華文化的核心是“孝道”,理由如下:
孝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孝道”的提出是很早的,可以一直追溯到西周,比儒、釋、道等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還要早。而在那之後,孝道便被儒家思想發揚光大,並一直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流傳承下來,由此可見,“孝道”是真正的歷史悠久。
在西周時期,“孝道”的含義還比較簡單,並且帶有宗教色彩,主要是提倡透過祭祀供奉祖先,主要是以宗族為單位的。
而在孔子時代,就真正把“孝道”確立為一種家庭倫理。例如,《論語》裡記載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也就是說,孝不僅僅指贍養,更是指要尊敬。
此後千年,“孝道”的內涵被逐漸豐富,並且一步步傳承至今,所以“孝道”可以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孝道是其他文化的基礎如果“孝道”在孔子時代,僅僅是對父母的尊敬,那麼曾子就把它擴大成為一切道德的基礎。
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提倡的基本道德標準,叫做“三綱五常”。其中“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而曾子將他們都與“孝道”聯絡在了一起。
《呂氏春秋》記載,曾子曾說:“民之本教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義者,義此者也;忠者,忠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禮者,禮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強者,強此者也。”大意就是,這些美好的品德只有透過孝才能夠真正實現。此外,曾子還說過“事君不忠,非孝也!”也就是說,忠君愛國也成為了“孝道”的一部分。
清代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說道:“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也說明曾子的思想被很好的繼承與發揚了下來,一直到清代時期,人們同樣也非常看重孝道。
也就是說,經過孔孟的發展,“孝道”的含義變得十分豐富,它包含三綱五常的所有內容,併成為了所有美好品德的基石。從這一點看,將“孝道”稱為傳統文化的核心便當之無愧了。
孝道在現代煥發生機我們知道,封建社會的諸多思想已經不再適合現代社會,因此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孝道”恰恰就是我們繼承下來並大力發揚的傳統文化之一。
因此,可以說“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社會道德的基本價值取向。因此我認為,它可以作為中華文化傳承的核心。
-
6 # 周口陳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三皇五帝、夏商周到春秋戰國,經過秦漢,再至唐宋元明清,直至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沒有斷流地傳承到了今天。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優秀的中華文化,優秀的中華文化哺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五千年的歷史程序中,始終以博大包容的胸懷,不僅傳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學習和吸納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精華;始終以“仁愛、中庸、謙和、真誠”為人生觀;始終以“修身、齊家、治國、利天下”為價值觀;始終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為世界觀;兩千多年前多個民族就融合成一個國家;新中國成立後,56個民族更加團結成像石榴籽一樣一家親;如今,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我們偉大的使命----這就是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是歷經五千年實踐檢驗的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斷流地傳承到今天的文化,是優秀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文化,是利益民眾、造福社會的文化,是解決當今文明衝突、推進人類文明程序的文化,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信心源泉。我們從小就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成長,成年之後在中華文化的鞭策中前行,進入社會又在中華文化的滋養中建功立業,如今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創造者、信仰者、傳播者、踐行
-
7 # 芷惜文化雜談
但說白了所有圍繞都不是圍繞著物質去說,物質是死的,沒什麼好說。而是圍繞著背後主宰著人們主宰著一切的一種無形的能量去說,這便是大家探訪的“道”。每家派法不一樣所認之道自然也不一樣。但是“道”確實是無形無象,圍繞著宇宙自然生生不息。不管歷朝換代,時過境遷,他都生生主宰人們。現代人你不去重視它,不去發現它不代表它不在。
《道德經》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再結合《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的(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這2句話有共同連線感,是說主宰天地萬物的“道”是無形的,從無到有,生化萬物,執行萬物。天地不仁是說“道”是無情的,沒有偏愛與私情。以萬物為芻狗是說你必須掌握“道”的規律。否則它的鐵面無私,直到你哪一天認識它為止,你都會為你反其道而行做的錯事受苦受累。天地對任何人沒有一點情面。所以道家講究要遵天道而行事,是每個人的所學。
最後終結傳統文化幾千年傳承,它的核心便是遵從“道”,瞭解“道”,領悟“道”。
-
8 # 玉上故事匯
人世間的道理需要不斷修正完善,比如《道德經》裡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正是要人們不斷地在時代變化裡去完善,去探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奧妙無窮之處!@科學旅行號 @看看新聞 @文化 @小六視野
-
9 # 司文學舍
中華文化最核心的一個字是“道”。它是永恆不變又無時不變的神秘規律。指導我們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身的關係。
第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要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終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二,人與社會和諧共存,人要擁抱社會,融入社會,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第三,人與自身要和諧共處,人要控制自身的慾望,瞭解自身的侷限,既要積極有為,又要清靜無為。
總之。中華文化的核心在於認識規律,處理關係,從微觀到宏觀,都給予了華人科學的指導,未來,必將有更多的國際友人來到中國,接受中華文化的再教育。
-
10 # 國普網資訊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延綿不絕。
核心是: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傳統倫理道德。
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特點:
1、在道德價值的最終目標上,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境界。中國的文化形態中以人倫關係為中心的人和主義價值觀和行為追求,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是中華民族突出的持徵。強烈的和諧意識使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2、在道德價值的應用上,重視道德思想與政治思想的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倫理型文化,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說法,可以把中國傳統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社會根基,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社會政治結構及其意識形態。
3、在道德價值的導向上,為維護血緣關係、宗法制度和君主專制,強調個體服從整體。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這高度概括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實質。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為宗族,組成社會,進而構成國家,這種家國同構,父是家君,君是國父,家國一體滲透到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最深層。這種家國同構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國傳統文化重倫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4、在道德價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間的性質。“中庸之道”是處理人與人、人和社會關係達到和諧境界的最高原則和最高境界。孔子把它稱作為最完美的道德,“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何謂“中庸”,宋代理學家解釋,“不偏之謂中,不易之為庸;中者天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可見,中庸的核心思想就是強調人們在為人處事上思想和行為的適度和守常。
5、在道德價值的取向上,具有“重義輕利”、“貴義賤利”的傾向。儒家重義思想,其理論直接根據即其“仁”的學說。仁,《說文》釋:“親也,從人從二。”由此釋義可知,仁學本身就是處理人與人關係,所以有人說:仁學即是人學。《論語》中,“仁”字出現了66次之多。其中沒有兩個地方的解釋是完全相同的。仁是孔子哲學的最高範疇,又是倫理道德準則。
-
11 # 汪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創造了華夏七千年的文明,中華兒女血液流淌著永不褪色的文化基因,中華文化在世界歷史長河中唯一能夠延續不斷,且未來會一直延伸下去,華夏巨龍永遠騰飛在世界之林。
中華文明之所以矗立在世界之巔,是因為有著獨特的文化,四大文明古國,華夏文明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雖經風吹雨打,依然熠熠生輝。千年的文明詩歌中,歌頌著沁人心脾的故事,華夏英雄豪傑層出不窮,抒寫著豐功偉績的傳奇。
大海的浪花一波波挺岸,華夏巨輪乘風破浪,載著中華兒女的壯志,輾壓那荊棘叢生的皂莢,駛向朝氣蓬勃的未來。帶著希望也帶著艱鉅,帶著祝福也帶著期盼,揮灑著熱血,辛勤耕作華夏大地,東方的旭日永遠照耀著中華大地。
日月星辰在宇宙懷抱中徜徉,流星劃過,帶著心想事成的願望,鶯歌燕舞,激勵著華夏大地的茁壯成長,櫛風沐雨,洗去巨人頭上的灰塵,露出她俊朗的臉龐,蒼翠挺立,雄鷹展翅在天空,象徵著泱泱大國的蓬勃活力,滋養中華兒女的黃河,驚濤駭浪,顯示著它的磅礴氣勢。
此生幸得中華身,來生依然華夏魂,莊嚴肅立的五星紅旗,見證著中華兒女忠貞不渝的精神。無數先輩用鮮血鑄造的鋼鐵長城,保衛著祖國的和平安寧,為中華民族作出奉獻的英雄們,永垂不朽!為保衛家園而犧牲的英雄烈士們,人們將永遠銘記在心!
華夏的血脈,在中華兒女身上一代代傳承,華夏血脈的精髓是中華文化,每一個人必堅定不移的傳承中華文化,中國這個千年的巨輪將永遠揚帆在世界大海之中。“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身為華夏兒女應孜孜不倦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永葆先輩用鮮血創下的基業,永世無窮。
"歲月波瀾,餘生無悲歡",在時間的長河中,人的一生如春風拂葉,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輝煌,不負芳華,分秒必爭,必定創造奇蹟,奏響凱歌,努力拼搏,奮鬥出錦繡前程。“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生必須出彩,生命價值必須重於泰山!
華夏巨龍已經甦醒,升則飛騰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中華民族“復興號巨輪”已經啟程,作為龍的傳人,中華兒女將昂首挺胸,遨遊於世界民族之巔,華夏兒女萬眾一心,乘著中華巨輪駛向光輝未來。
-
12 # 音形世界
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以道文化為基礎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起始於伏羲,傳文於《周氏家訓》即周文王對周武王的臨終遺言,也就是道文化的核心。道文化自盤古開天劈地分陰陽一至於今300多萬年一直是中華文明的根基。 7000多年前產生的伏羲文化根植於陰陽大道;5000多年前產生的軒轅文化根植於陰陽大道;3000多年前產生的周易文化根植於陰陽大道;2500多年前產生的道德經根植於陰陽大道。同期的諸子百家,工農商學兵其實都是道文化的分支。這是國內的情況。國外如2000多年前釋迦牟尼成佛依然根植於陰陽大道;再如馬克思在100年前提出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依然根植於陰陽大道;就連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也以大道相稱;中國、美國等國家名稱都來源於道文化,可見道文化不僅是華夏文明的一根歷史紅線,更是人類世界文明的主題。過去如此,未來必然如此!為什麼呢?因為道文化反映的是客觀規律,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是否認識,是否主導,是否願意,它都每時每刻每分每秒地伴隨你、左右你、驅動你、獎懲你!這就叫"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
13 # 人之道國學堂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的核心是什麼?我來談談個人研究的一點心得。
中華文化包羅永珍,我用六個字來概括:經、史、文、藝、俗、術。
經,就是經典,就是哲學,是思想智慧。包括儒釋道及諸子百家。不過,在中國講“經“,主要是指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及後來擴充到十三經。如果只選一本書就是《論語》。
史,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以及興衰更替的變化規律。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學習知識,也可以啟發智慧。
文,是中國歷史上形成的各種文學著作,比楚辭如漢賦,唐詩宋詞,散文筆記,元曲及明清小說等。
藝,是指藝術,比如戲曲、歌舞、古典音樂、書法、繪畫,所謂琴棋書畫之類。
俗,是指民俗,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語言、服裝、飲食、節日、婚喪嫁娶等。
術,是指科學技術,比如天文、曆法、算術、建築、中醫、造船、雕刻及四大發明等。
按照清末民初的說法國學主要是指經、史、文的部分(義理、考據、辭章),其中以“經“為要。這裡的“經“主要指儒家經典。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華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近思錄》、《傳習錄》、《六祖壇經》,如果只讀一本書,就讀《論語》!
-
14 # z鍾老二
三皇五帝以老子道德為賢
孔孟之道以禮義誠信為重
仁義禮智信,
和愛誠善真。
仁厚修道德,
孝敬忠君臣。
回覆列表
伏羲八卦,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被稱為上古三墳,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我們之所以被稱為炎黃子孫後代,是因為這三本經書是我們老祖宗伏羲,炎帝,黃帝所著,中華兒女流淌著她們的血脈,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