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外交部:今晨安排臨時包機飛倫敦接處境困難留學人員回國,你怎麼看這件事兒?
6
回覆列表
  • 1 # 和諧131679225

    謝謝邀請,不必多言,從內心地感到偉大的祖國始終愛著自己的國民,你強大了、你高大了、你偉大了,你用行動關愛在外受到疫情威脅的人們;你用最大的責任心包專機接回在外讀書的學子;你用高大的形象和身軀呵護留學生。所以說,我要為偉大祖國採取的行動點贊,是你教育在外學子做好疫情防範,並採取臨時包機的措施接回父母的孩子,讓全華人民感到驕傲、自豪和滿足。個人看法,就事論事,敬請指正。

  • 2 # 天太2

    今天是4月3日,首批英國小留學生188名就要回國了,感到鬆了一口氣的應該是這188名兒童或少年的家長,因為這些人中,有的孩子可能剛剛10歲,兒行千里母擔憂,如今雖然要在山東隔離14天,這些孩子的父母大概是不會擔憂的吧?因為誰都知道國內任何機構都是非常負責的。國內疫情剛剛控制,小留學生的父母一定要遵守規定把接下來的事情做好,配合防控人員,鼓勵孩子隔離14天,交納所需費用,履行自己的承諾,不要再節外生技,搞出什麼麻煩。之前,有的人回到國內後表現是不受大家喜歡的,前車之鑑,大家一定要記住,別幹那些“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的事。

    接下來要飛回來的小留學生會越來越多,15000要都回來的話,按200個人一趟,需要75架次往返,這個撤離也算大動作了。尤其在這個非常時期,困難是可以想象的。去時飛機是空艙,由於隔離的需要,可能還不能坐滿,包機的費用肯定要比正常情況高很多。但與目前十幾萬一張一票難求的情況,這已是毛毛雨了。所以,這次包機,家長不能陪同,因為為艙位現在是緊缺資源,沒辦法,特殊時期,也只能這樣了。如果一切順利,這些孩子大概在本月的17日就可以和父母團聚了。但,希望你們不要忘了幫助過你們的人,或許很多人在為你們正作出犧牲。

    讓大家最擔心的是外來病例的輸入,雖然隔離14天基本可以排除隱性感染者,但本次病毒狡猾的很,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國家為了分散風險和分散承載負擔,這次接英國小留學生動用了12處入境地方,也算煞費苦心了。許多人怕這次行動影響了國內剛剛平靜下來的生活,特別是國內中小學生的復課,心情確實可以理解。但,相信經過隔離後,應該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但,國家的負擔仍然很大,國外留學生還有一百多萬,且不斷地往回走,真要徹底解決問題,還只能冀希望疫情的好轉。

  • 3 # 淡然小司

    其實對於4月3日我們國家組織包機從英國接回來了第一批188名小留學生,而最小的孩子僅有10歲左右。可以說最高興的是這些孩子的家長,最憂慮的則是我們的國家和其他相關的國民。畢竟我們目前在英國存在有1.5萬名這樣的小留學生,他們都是未成年人,沒有自我組織和保護能力。接他們回國,這需要龐大的系統支援,同時還要做好相關的後勤準備,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小工程。

    首先,英國已經是一個處於被斷航的國家,而我們加強與英國之間的空中交通往來,這首先就需要我們政府與英國政府之間進行密切的溝通與合作,同時也要進行相關的部署與安排。只有這一切準備妥當之後,那麼才能安排相關小留學生回國的問題。而我們的相關部門要與英國進行相關的統籌安排,畢竟要把分散到英國各地的小留學生集中到一起,這需要英國政府的配合與幫助,這根本就不是一件小事情。

    其二,這是一個相對龐大的系統工程,這不是簡單炮機就接回來的問題。1.5萬名小留學生就算每架包機能夠承載200名學生,那麼我們還需要70多架次的客機往返。顯然對於這麼大的工程量,必須提前做好統籌安排。因此,我們國家選擇了14個集中安置隔離的地點,畢竟這些小女生也要經過14天的隔離期。同時他們的家長也不能進行陪護,畢竟空運資源非常有限。而且這還涉及到孩子們不能自理,同時也涉及到相關的責任問題,這必須進行詳細的安排。別到時候出現一些好心辦壞事,讓那些無良的父母來咒罵我們的組織部門。

    其三,我們國家還要做好相關的疫情防護工作,畢竟英國的感染狀況的確令人堪憂。如今的英國首相約翰遜都已經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可見英國的內部狀況是多麼令人擔憂。這1.5萬名小留學生接回國內,這也意味著可能某學生存在感染的狀況,甚至會出現感染其他學生的狀況。這些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再出現學生之間存在交叉感染的狀況,而遭到他們父母的指責和咒罵。一切的相關疫情防護工作,都要提前進行安排,並且與他們的父母進行溝通,落實責任,畢竟誰也無法預測是否存在這樣的結果!

    正是基於這麼多的原因所在,如果我們的國家和組織部門不進行相關的協調與溝通,不做好相關的準備,是根本不可能來完成這樣的任務。而對於我們國內的一些孩子的父母,他們在網上的一些流言,真的是不應該。雖然同為父母心疼自己的孩子,這很正常,但是作為國家,要考慮的是14億廣大人民的安全。我們的組織部門不做好相關的工作,是根本無法來完成這樣一個龐大的任務。何況我們在世界上還有100多萬留學人員,他們當中同樣也存在著小留學生,他們也可能存在回國的傾向,而這都需要進行相關的組織和安排。

  • 4 # 新文化街男孩

    我們說,包機運回留學生的閘門一旦開啟,就很難再關閉,一系列問題會接踵而來。

    誰都知道長痛不如短痛,但在此問題上,我們只顧眼前獲得一些群體的稱讚,完全是被綁架,忽略了它的示範效應,只會讓我們更受傷:人群更分裂,仇富矛盾更加劇,輸入疫情更難控,海外華人人心更不穩,國外反華勢力更猖狂。

    原本我們已經贏得復工復產的領跑資格,卻有可能被一波又一波海外人員迴歸而打亂,如果控制不好甚至會被打斷。

    既然188人能夠回來,其他滿足條件的為什麼不可以?

    既然英國留學生可以包機回國,美國的、法國的、西班牙的、加拿大的為何就不可以?

    既然留學生可以,一直就心向祖國、曾經為祖國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華人僑胞為何不可以?

    既然你們華人特殊,不願意與所在國同生死共患難,那麼外國政府和醫療機構是否就可以理直氣壯,不再對華人華僑負責,對留下的華人華僑存在敵意是否就合理?

    看似我們透過”營救”未成年孩子回國,是在展現人道,但作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卻有如此眾多的孩子到富裕國家留學,在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他們的父母卻能支付大量美元、英鎊和歐元,支付非常昂貴的私立學校費用及生活費,這到底能說明什麼問題?

    置幾千萬國內學生學習秩序被嚴重打亂和干擾於不顧,置兩個月來的巨大付出於不顧,這是誰對誰的人道?

    一個文明國家,就要倡導教育公平社會正義;一個法制國家,要從小培養公民意識;一個古老國家,就要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一個自信國家,就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事求是做人。

    請問,以上這些要求,我們是否可以做的更好呢?

  • 5 # 創微視角

    是啊,前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英國小留學生事件,終於等到了回國的時刻。

    4月3早,中國首批運送188名小留學生先行回國,不過,要在山東進行隔離14天的觀察期。這個在疫情期間,是必須要的。

    其實,此事件之所以被吵的如此熱,就是涉及到英國已經關閉國門 進入到了全面封閉的狀態,和境外輸入型病例。

    我們每天都可以在新聞上看到,有關每日最新增加病例數量,而隨著中國疫情進入拐點後,目前為止,每天最多也就十幾例新增加,可是,有時候居然能報告出幾十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有許多從國外回來的華人或者是,外華人進入者,他們進入中國後,被核酸檢測出陽性,也就是確診者,這才增加了中國新增確診者的人數。

    而現在,滯留在英國的1.5萬名小留學生們,目前來說,是不確定性,畢竟英國的疫情已經是大爆發時期,誰會知道這些小留學生當中有沒有人已經被感染了!這樣以來,就增加了外來輸入病例風險,這也是一部分人反對他們回來的一個原因,但是,不可否認,事實情況也就是如此,一旦回來的這批留學生當中,出現了幾例或更多感染者時,會不會再次引起關注呢?

    不過,國家早已經對此事想得很周到了!在這批平均年齡在13–15歲的留學生在從登上飛機前,就會對他們進行一次檢測,而回來後,依舊會進行隔離防疫措施。所以說,他們的安全係數還是挺高的。

    這樣以來,在國內的這些留學生父母也可以安心了!只要等到本月20日時,就可以與自己孩子團圓了!

    不過,這也只是第一批次罷了!後面的還有更多留學生在等著回國,據估算,這趟班機要往返200次左右才能把這1.5萬小留學生全部接回。

    相信這些家長經歷這次事件後,應該會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在何時,在何地,祖國永遠都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如果這次不是祖國極力安排,相信這些小留學生是不可能回到自己的祖國,就更別提與家人,父母團聚了!

    而這些家長們,在今後的教育中,更應該多教育一下如何去愛國,如何懂得知恩圖報,做一個有感恩心的孩子成長。

  • 6 # 三腳插頭

    希望這些小留學生,還有他們的家長,日後不要幹【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罵娘】的事情,國家這一趟就算沒白忙活。

    包機接回,是出於善意,請懂得感恩

    回國以後,希望你們首先能明白,這塊土地上的醫護、軍人、社群工作者、相關器材原料的生產工人,已經不捨晝夜奮戰兩個多月,14億人口足不出戶至少一個月。有的人降薪,有的人失業,有的人破產。

    我們不求你向我們鞠躬致謝,不求你捐錢(雖然你很可能很富有),只求你回來以後,自覺配合隔離14天。只要14天,只要你的14天,換我們過去近三個月的不懈努力不付諸東流,也換你在未來免遭病毒侵襲。

    請你們珍惜我們的付出,我們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要讓我們再去為你們的任性買單了。

    還有,最重要的,請對接你們回來的人,為你們隔離期間提供各種防護、診療服務的人,抱一顆感恩的心吧。都是有兒有女有父母的人,他們幾乎是在無償的替你們分擔風險。

    西方世界盼著你們成為白眼狼,他們希望你們恨中國

    多年以來,西方一直在用一些奇怪的價值觀給華人洗腦,近幾年,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國的自由空氣比較甜的留學生可不少,他們一出國就不再以華人自居,反以為恥。而且,他們當中很多還是成年人,按說早應該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禁讓人唏噓。

    可以想見,英華人,被疫情折騰的快瘋掉的英華人,看到中國這麼快就控制住疫情並恢復生產,得有多嫉妒。他們此刻,一定在想盡辦法,給中國添亂,他們不能接受,自己被疫情打壓下去,而中國,這個1840年時被自己按在地上痛打的東方大國,卻在冉冉升起。

    小留學生們,你們,此刻就是英華人的一枚棋子。

    希望你們能明白,誰才是真正想要對你們好的人,這裡不指向任何一個個人,而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 7 # 社保小達人

    樓主你好,安排臨時包機飛倫敦,接處境困難的留學人員回國,你怎麼看這個問題?首先在英國倫敦的中國留學生它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實際上單一的靠包機是接不回來的,那麼也就是說願意回國的這部分留學生只是少部分群體,因為畢竟回國的所有費用都是需要自費來自理的。

    為什麼願意接這些留學生回國呢?其中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在英國方面的疫情相對來說是比較嚴重的,而且英國實際上是不能夠復課的。所以作為這些留學生來講,他們是回不到自己的校園,因為回不到自己的校園就等同於在社會上,那麼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實際上還是比較大的,在這樣的一些前提下呢,我們國家派出包機接回留學生完全是合理的。

    在回國選擇的過程中是屬於自願的原則,所以說你可以選擇回來也可以選擇不回答,當然現階段下我們都知道,中國目前來講是世界上最為安全的國家之一,因為我們已經明顯的控制住新冠肺炎的疫情了,甚至連武漢地區都已經開放城市,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那麼作為劉先生來說,選擇回國不失為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為畢竟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來講是具有很大的優勢存在。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 8 # 相忘江湖71941665

    3月20日英國所有中小學校停課後,由於小留學寄宿家庭和國外監護人因疫情原因,無力照顧這些小留學生,因此1.5萬名小留學生在英國陷入監護困境危機之中,而他們最終的去留也因此牽動無數華人心菲。由於中國政府心繫這些在英小留學生安危,以及經過多部門溝通與協商後,國家民航局在4月2日正式啟動了飛往英國臨時航班任務,第一架次航班已經在9:30從浦東機場起飛,晚間能到達倫敦,計劃能接回180多名小留學生。

    其次,接回這些在英國的小留學生,也是於情於理的人之常情,因為他們畢竟是需要監護的未成年人,更何況包機撤僑也是國際通行慣例。而且就國家而言,保護海外公民是自己的職責所在。而現在有一種顧慮我們可以打消,現在在國外的142萬的留學生中,已確診的只右35例。並且中國政府會在撤回留學生時做好防疫保護工作,一定不會允許二次輸入疫情現象的發生,所以我們現在完全必要杞人憂天擔心小留學生回國會引發二次疫情輸入的集中爆發隱患。

    更何況絕大多數留學生人員都是好的,他們不僅心繫祖國安危,許多人會成為國家未來希望和棟樑之材,也正是因為有他們以及血濃於水僑胞在海外的存在,使中國除了外交戰線之外,又多了一分捍衛國家利益,榮耀和尊嚴的中堅力量。

    還有一點就是,即使海外留學生因為疫情回國100萬人,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為此寢食不安和憂心忡忡。不可否認,此種情況不僅會增加防疫工作人員的無形壓力和額外負擔,更會增加中國防疫“保衛戰"的危機,但我們不要只看到其中危機,一定也要看到危中有機,因為其中有是有一筆可觀經濟帳的,它可以讓國家的許多行業從中受益。

    中國政府即使安排海外留學生回國,但機票和隔離費用自理也是留學生家長完全理解和可以接受的,因為這筆錢即使中國不賺,也要被外國航空公司賺走,因此"肥水何必非要留外人田呢!。我們以一個留學生回國為例,機票要二萬至3萬元,隔離費用14天最少也要5千至8千元,更何況這些留學生多是家境良好,消費能力超強群體,所以他們直接和潛在的消費給一些行業和相關部門帶來的經濟紅利,其效果絕對不亞於國家減稅所所帶來的利好訊息!

    如果中國現在以各種原因拒絕和阻撓留學生回國,不僅家長和留學生因此會抱怨和遷怒於國家,並且因此損失大筆經濟收益,等疫情結束後,這次事件也必將成為西方輿論攻擊中國人權,惡意抹黑中國形象的“抓手和憑證"。所以說,因疫情原因國家接回海外的留學生,無論是從國家人類會運共同體的大戰略視角,還是眼前的經濟利益,以及為防此事件日後被西方媒體所發酵和惡炒的角度來說,此舉絕對都能稱得上是未雨綢繆的運籌帷幄和英明果斷的戰略決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已過,孫楊上訴沒?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