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幫你製作短影片
-
2 # 使用者9450977780495
郭松齡早年靠近後來又參加了同盟會有著革命思想,1925年郭松齡聽說張作霖賣日本武器要打南方革命軍,馬上.放棄旅遊回國勸說張作霖,張不肯聽,情急下的郭松齡才立即"反奉倒戈"。
-
3 # 看見往事
首先,我們還是瞭解下郭松齡為何要反奉?
郭松齡是奉軍中的五虎將之一,但他剛愎自用,心胸不開闊。所以,張作霖的嫡系將領們對他多有排擠,這讓他無法融入奉軍將領體系之中。
再加上兩次直奉戰爭,他都有不俗表現。特別是第一次直奉戰爭,他還解了張作霖的圍。為張作霖撤退回奉天保證了時間。但直奉戰爭勝利後,郭松齡卻有功無賞。大老闆張作霖的不公平,讓郭松齡非常不滿。
另外,隨著隊伍的擴張,張作霖的步子也越邁越大,一心想逐鹿中原,雄霸天下。郭松齡卻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兩人由於政見分歧,因此,郭松齡更加不受張作霖待見。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郭松齡到日本考察軍事時,發現張作霖為了雄霸中原,竟和日本人達成賣國協議,以取得日本人軍火上的支援。
種種情況,都迫使郭松齡不願意繼續受張作霖差遣。所以他倒戈反奉,絕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郭松齡要反奉,以他的能力和條件,顯然是不能和張作霖抗衡的。
此時,被張作霖追著打的是馮玉祥的國民軍。因此馮玉祥自然成了郭松齡最適合聯盟的隊友了。
郭松齡的夫人韓淑芬正好和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是同學。於是,在李德全的幫助下,郭松齡和馮玉祥搭上了關係,二人一拍即合。
隨後,郭松齡又找來同為奉軍將領的李景林。在他和馮玉祥的慫恿下,一心想爭奪地盤的李景林欣然應允。於是三人歃血為盟,並約定反奉成功後,馮玉祥得西北,李景林得直隸、熱河,而郭松齡則取代張作霖佔領東三省。
反奉武裝準備就緒後,郭松齡率領7萬精兵發起了反奉戰鬥。
由於事發突然,張作霖還來不及做好準備,就被郭松齡以勢如破竹的勢頭,攻陷了山海關,錦州也岌岌可危。一旦郭松齡奪下錦州,奉天就如探囊取物了。
可是這時候,李景林突然反戈一擊,不光扣押了郭松齡軍隊的冬衣,還率軍從郭松齡的後背向他進攻。這樣一來,本來焦頭爛額的張作霖,一下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再加上他又爭取到了日本人的幫助,因此很快他便佔據了主動權。
那麼,李景林為什麼會違背盟約呢?
這就要說到馮玉祥了。
馮玉祥眼看郭松齡勝利在望,他當然不希望郭松齡做大做強,再加上他不光想要西北,還想要直隸、熱河、山海關。總之,他是處處都想得到。所以,他才會趁郭松齡全力與張作霖作戰之際,揮師偷襲李景林。
李景林見馮玉祥竟然對他插刀,當然不甘示弱,於是斷了郭松齡的糧草,調轉兵力與馮玉祥酣戰起來。
這樣一來,郭松齡就處在了極不利的地步。再加上他所率領的隊伍,都是張作霖的舊部。大家眼看時局發生變化,於是紛紛歸降了張作霖。
這時候,已經奪得直隸的馮玉祥,為了儲存實力,也不再出兵相助郭松齡。
最終,郭松齡反奉失敗,遭到張作霖暴屍羞辱的下場。
-
4 # 實史求是
奉軍從1925年初大舉入關,到8月間,已佔據了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直達上海。這時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勢力範圍,北自黑龍江,南至上海,幾乎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繁盛地帶。這是奉系的鼎盛時期。正當張作霖躊躇滿志之時,郭松齡在灤州誓師,倒戈反奉,形勢危急,讓張作霖一度想逃入日本租界避難。
郭松齡其人郭松齡是奉系中別具特色的一個人,他受過北京陸軍大學的系統教育,曾加入同盟會,深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郭松齡對奉軍的改革頗有建樹,在戰爭中屢立戰功,而且由郭經手訓練的部隊,都成了東北軍的精銳。
郭松齡是張學良的老師,隨著張學良地位的提高,郭也成為奉系舉足輕重的人物。
郭松齡倒張之由郭松齡倒張有三大原因。
一是郭松齡時年已經42歲,且有病在身,自知活不了多久。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抱負,也就是取張作霖代之,成為稱霸一方的實權人物。至少能過一下癮也是好的。
二是奉軍內部派系林立,政見不一,特別是以楊宇霆、姜登選(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為核心的“洋派”與郭松齡、李景林(畢業於國內軍官學校)等為代表的“土派”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郭松齡與楊宇霆更是結怨甚深。
三是郭松齡認為張作霖賞罰不公。
第二次直奉戰爭,郭松齡立有大功,自己以為能夠得到安徽督軍一職。戰後論功行賞,張宗昌、楊宇霆、姜登選、李景林分別得到山東、江蘇、安徽、河北各省地盤,唯獨郭松齡一無所得,想求得熱河都統一職,也被楊宇霆阻撓。
張作霖對郭松齡說:“你還是在我手下,對練兵貢獻力量吧!”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張作霖把郭當心腹看待,但他心中卻只有憤恨,決心不再為張作霖充當保鏢,避居日本。
倒張的底氣是郭掌握了奉軍精銳1925年秋,奉浙戰爭中,奉軍形勢不利,張作霖急召郭松齡回國。郭被任命為第十軍軍長,歸第三軍團軍團長張學良統率。但張學良因常往返津沈之間,所有軍務實際上由郭主持。這些部隊正是張作霖的精銳部隊,讓郭有了倒張的底氣。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與馮玉祥簽訂了反奉的“郭馮密約”,並拉李景林入盟,舉兵反奉。郭松齡直接控制的部隊有六個師和兩個獨立炮兵旅等,共計7萬餘人。
由於同盟分裂,加上日本對張作霖的支援,郭倒張失敗被俘。12月25日,郭松齡夫婦被楊宇霆搶先密令槍決,死前未能見張作霖最後一面。
-
5 # 公子小新
我是小新
我來回答
郭松齡倒戈反奉的原因有很多,往小了說,是改變了奉軍的命運,從此奉軍失去了靈魂。往大了說,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程序,東北可能會是另一番面貌。
奉軍裡面,可以分成兩派:老派和新派。
新派裡又分為“士官系”和“講武系”
士官系:軍官大多為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材生,代表人物為楊宇霆、韓麟春、姜登選等。
講武系:彙集了東北講武學堂的精英,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齡,其背後實際支持者為張學良。
郭松齡1883年出生在奉天(今瀋陽),年輕時(24歲)曾南下廣州投奔孫中山的護國軍政府,後返回奉天,經張學良推薦,加入奉軍。
從1919年加入奉軍,到1925年起兵反奉,6年時間裡,郭松齡深受張學良賞識,算是莫逆之交,兩人所在的第三軍團,是奉系軍閥6大軍團中實力最雄厚的一個。
第三軍的5萬人,可以說是整個奉軍的精華所在。給親兒子的部隊嘛,可以理解。但是,第五軍名義上的最高長官是張學良,但是幾乎所有的軍務張學良都委託給郭松齡來打理。
張學良與郭松齡兩人亦師亦友,對其十分信任。這就造成了軍隊只知郭長官不知張少帥。這就為郭松齡反奉埋下了伏筆。因為軍隊唯郭松齡之命是從。
郭松齡很像三國的魏延,是個將才,但政治頭腦簡單的很。
簡單的概括:一是跋扈,二是驕橫,三是野心大。
看不起上級,更看不起同僚,擺不正自己的定位。這樣的人物性格,往往結局都是悲慘的。
反奉的直接誘因
郭松齡戰功赫赫卻什麼都沒撈著
第二次直奉大戰中,郭松齡身先士卒,作戰勇猛。郭部由石門寨出擊秦皇島,直軍大潰。郭部繳獲步槍三萬多支,機關槍兩千多挺,大炮二百多門。
部隊先鋒已經打到了安徽,在郭松齡的心裡,自己這個安徽督軍之職是板上釘釘的了。
結果命令下來,李景林為直隸督軍,張宗昌為山東督軍,姜登選為安徽督軍,楊宇霆為江蘇督軍,闞朝璽為熱河都統,郭松齡什麼也沒撈著。對此,郭大為不滿。
1925年10月,郭松齡奉命對馮玉祥作戰。趁此機會,郭松齡對軍隊進行了人事調動,安插了自己的親信,並聯合馮玉祥、李景林組成了反奉聯盟。
而實際上,最終因為種種利益糾葛,馮玉祥和李景林都沒有出兵。
郭松齡孤軍奮戰,雖有取勝的機會,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郭松齡起兵反奉功敗垂成,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因為日本派兵干涉。
也因為日本的直接出兵干涉,戰爭性質驟變,反奉戰爭上升為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爭,郭軍面對的勁敵已不是奉軍,而是日本關東軍、滿洲派遣軍等操控下的日奉聯軍。
郭松齡有自己的理想,他想東北自治,這個思想算不上先進,也算不上落後。他主要的目的是停止無休止的軍閥混戰,致力於經濟民生的發展。
但話說回來,郭松齡的反奉,是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軍閥內戰呢?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郭松齡,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 ...
客官留步
請點關注
-
6 # 歷史畫中人
郭松齡與張作霖可所謂是一主一僕的關係,而且郭松齡所擁有的地位與權力也是張學良的放縱與張作霖的信任所得來的,而郭松齡卻恩將仇報倒乏奉系。
郭松齡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漢族,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人,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奉系將領之一。
郭高大挺拔,樸素簡樸,平素穿一套布軍服,和士兵軍服一樣。當時奉軍將領都是穿的質地很好的呢軍服,布軍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軍服的樣子像白俄兵那樣高大,因此遂被人呼為“郭鬼子”。
1925年12月初,郭松齡正率大軍向瀋陽進發,戰鬥處於激烈的白熱化狀態,正需要馮玉祥和李景林的聲援。
但恰在這個時候,馮玉祥卻突然率軍大舉進攻李景林的部隊。直隸督辦李景林,也是郭松齡反奉所聯絡的物件,在郭松齡起兵前,李景林已經宣佈脫離奉系,加入馮玉祥和郭松齡的聯合陣線,馮玉祥也為此感到高興。
這個時候,馮玉祥為了拓展自己的地盤,進攻李景林,搶奪了直隸省的地盤,並霸佔了天津作出海口。郭松齡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不僅如此,在郭松齡起兵時,鎮守熱河的闞朝璽擁兵觀望時,馮玉祥覺得有機可乘。他突然出兵,奪取了熱河。
這場內訌,使在遼寧與張作霖正面作戰的郭松齡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郭最終在白旗堡戰敗身亡。
野心勃勃,郭松齡為何起兵反對張作霖?郭松齡本身就是個頗具野心的人物,據有關介紹郭相貌冷峻,性格偏激,不拘言笑。雖號稱郭子儀後人,但實際他的出身低微。雖然有才具,但在軍界混了很多年沒成氣候。後投奔奉系,得遇張學良方得一展才具。 其實綠林出身的大帥張作霖開始就不太喜歡郭。據東北軍老人回憶:“郭氏為人剛愎自用,作風跋扈專斷,不為張作霖所重,獨賴張學良多方向其父講好話,終於使郭得以暢行其意志。”
設若郭不起兵,張作霖不死,東三省不會很快形成被日本佔領的局面。張學良也曾表示:若茂宸在,局勢不至於此。某種意義上郭也是改變東北歷史的人物之一。按照張作霖的邏輯:一個人對我好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怎麼可以背叛?所以,郭松齡發動兵變叛他,大老張氣得不行,當眾罵道:“郭鬼子哪那個鱉羔子,到瀋陽來,打個行李捲,有兩個茶碗還有一個沒把,小六子說他是人才,能吃苦耐勞,我一次就給了他兩千大洋,給他安家……”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奉軍內部分歧嚴重,矛盾重重。以張作霖綠林時期的兄弟張作相、湯玉麟等人為代表的老派思想老舊,有勇無謀。張作霖平叛後,還曾效仿曹操籠絡人心:張作霖宴請軍中要員,酒至正酣,手下人抬來一個箱子聲稱內部含有郭松齡與軍中一些人秘密來往的書信。
曾經聯合徐樹錚為奉系搶奪北洋政府購買的價值1800萬元的近3萬條步槍,也是為奉軍做出了卓越貢獻,後與一直與郭松齡不和,到處為難郭松齡,但是楊宇霆雖然軍事才能比不過你郭松齡,但是作為大帥的左膀右臂在奉軍內部一直聲望很高,還喜歡搞自己的圈子。日本人意識到張作霖已經做不了自己在東北利益的傀儡,而發起的“皇姑屯事件”使得東北在張學良接受後,使得內部關係更加複雜。
總結:郭松齡屬於“陸大派”,主要分為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主要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主要有常蔭槐、韓麟春、姜登選等人和老派,老派主要是當年和張作霖起家的綠林前輩,代表人物有:張作相、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吳俊升,以及張宗昌、馬占山等人。其中楊宇霆一直以來都受張作霖的重視,曾經聯合徐樹錚為奉系搶奪北洋政府購買的價值1800萬元的近3萬條步槍,也是為奉軍做出了卓越貢獻,後與一直與郭松齡不和,到處為難郭松齡,但是楊宇霆雖然軍事才能比不過你郭松齡,但是作為大帥的左膀右臂在奉軍內部一直聲望很高,還喜歡搞自己的圈子。
-
7 # 花火說
張作霖是東北王,是奉系軍閥的掌權者,那一個小小的郭松嶺怎麼有能力反張作霖呢?郭松齡的底氣和軍隊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張學良給的軍隊和職位說起郭松齡,我們就不得不提起張學良了。在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的眼中,張學良除了老婆不能跟郭松齡睡覺,其他的沒有什麼不能給他的!簡直是兩個人穿一條褲子都嫌肥!
郭松齡追隨過孫中山,加入過同盟會,在講武堂結識的張學良。張學良讓他帶兵,練兵,給他職務,給他信任,所以管著管著,這些都成了郭松齡的部隊了!
不滿權利分配不公,順勢反奉郭松齡本身就是一個追逐權利的人,當時在奉系軍閥內部權力的分配不公,導致了郭松齡的內心的不滿。
恰逢第二次直奉戰爭,全國掀起的反奉運動,郭松齡就順勢而為了。帶著張學良給的軍隊去反張作霖,打著反內戰的旗號,實在是無恥至極!
郭松齡的結局我們都知道,小河沿暴屍3日!
郭松齡反對張作霖就是為了權利,這次戰爭導致奉軍內部元氣大傷,為日後埋下了隱患。
-
8 # 湘中明珠Zxp
郭松齡為什麼要反張作霖?
起事前他忽悠部下是為了趕走楊宇霆等人,擁立少帥張學良主政東北——我們知道這只是幌子,不足全信。
失敗後老張家給他定性為野心膨脹,忘恩負義——這只是成王給敗寇安的罪名,也不可全信。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個人認為郭松齡之所以反奉,主要原因有三。
一:他自認為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功勞奇高,卻最終失去了本已確定收入囊中的安徽督軍一職,所以對奉系對張作霖心懷不滿。
二:對自身軍事才能頗為自負,是個城府極深持才自傲的野心人物。尤其是當他認為自身控制了奉軍裝備最好的七萬精銳主力後信心更為加強,野心迅速膨脹。
三:受到了馮玉祥靠數次反戈背叛迅速發家崛起的啟發與影響,想取張氏代之割劇東北,在得到反戈之王馮玉祥的支援和忽悠後頭腦發熱,最終鋌而走險導致兵敗身亡。
不可否認,催發影響如此深遠的歷史事件的原因應該還有很多,這有待我們的專家們去進行仔細的考證,在此我無法做出太多的解釋,還望各位理解。
題外之言:我心裡一直有兩個小小的疑惑,就是透過郭松齡反奉事件,張作霖應該看到了張學良識人不明不堪大用的本質,如果沒有發生皇姑屯事件,他最終會不會讓張學良接班?
還有就是,縱觀馮玉祥一生都是在反戈背叛與準備反戈背叛中渡過,那麼城府極深又非常精明的郭松齡為什麼還會相信他並最終受他所累呢?莫非小人就不提防小人嗎?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9 # 愛看愛思考
郭松齡是奉軍裡,最能打仗的將軍。戰功顯赫,奉軍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最難攻打的九門口攻堅戰,就是郭松齡的戰績。而戰後論功行賞時,郭松齡被張作霖刻意壓制了。官職紋絲不動,就連狗肉將軍張宗昌都被封為了山東省的督軍。張宗昌的軍隊,完全是靠打敗了吳佩孚的軍隊收編過來的。而打敗吳佩孚的主力部隊的郭松齡,卻張作霖被閒置了。郭松齡到造反時的職務,還只是張學良的代理而已。由於張學良的信任,郭松齡才是真正的掌握著軍隊。賞罰不公才是真正的原因。
-
10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郭松齡之所以起兵反奉,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奉軍大獲全勝,郭松齡可以說立下首攻,因此深得張作霖父子的賞識,尤其是張學良,很倚重郭松齡,視郭松齡為知己,可正因為如此,郭松齡開始自身膨脹了,覺得得到的太少,和奉軍老將們關係都不好。
第二,郭松齡受到了馮玉祥的蠱惑,在當時郭松齡手握重兵,而且掌握著奉軍最精銳部隊,因為郭松齡也成了各派軍閥拉攏的物件,尤其是馮玉祥,馮玉祥本身就是有名的倒戈將軍,在當時毫無信義可言,為了讓郭松齡起兵反奉,甚至讓夫人出馬去遊說郭松齡的夫人,說什麼張作霖已經老朽不堪,只要郭松齡起兵,馮玉祥就起兵配合,在重利誘惑下,在加上夫人韓玉秀吹枕頭風,郭松齡終於答應起兵叛亂,可是郭松齡就沒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能做東北軍統帥,不出所料,郭松齡最後兵敗身死。
最後多說句,郭松齡反奉後果非常嚴重,因為郭松齡部是當時東北軍最精銳部隊,結果在內訌中全軍覆滅,而東北軍其餘各部也受到重創,而最後得利的是日本人。
不得不說郭松齡政治上就是太年輕了,結果被馮玉祥耍了,馮玉祥始終也沒起兵,就站在一邊看笑話,而郭松齡失敗後連帶著夫人一起丟了命。
如果郭松齡成熟些,能看出中國的敵人是日本,那就不會受馮玉祥的蠱惑,如果不起兵叛亂,那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或許有膽量與日軍一戰,當然這都假設了。
-
11 # 濁世清風
郭松齡在新民發表的《告奉天父老書》中曾說:
松齡幼讀詩書,粗知大義,見張氏為政不仁,始有改革奉天之志,是以投身軍界,不惜屈辱。前因實力未充,時機未到,未便貿然舉動;現在實力已充,時機已到。忠告之言既不能納,用特突起義師,為民請命。正如留日學生欲革前清之命而為官,卒致武昌起義,民國以成。中外號曰志士偉人,豈得謂之叛逆也。
據北洋政府國會議員李堅白寫的回憶稱:
另一方面,郭松齡算是科班出身,北京陸軍大學畢業,對於打仗,對張作霖也不是那麼佩服。在與其他軍閥的征戰中,獲得了一些勝蹟,多少有些飄然。第一次直奉戰爭,郭獲得勝利,穩定了東北。
在與馮玉祥等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後,郭松齡也獲得開發東北的承諾。於是決意開戰。
郭松齡死時42歲,其夫人韓淑秀死時34歲。
據李堅白回憶,郭松齡律己嚴格,無不良嗜好,不吸菸、不飲酒,不嫖不賭。主張一夫一妻。天不亮起床、半夜才睡,八年如一日。
歸結起來,郭松齡反對張作霖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完畢後,功勞較大的郭松齡沒有得到封賞;
二是不願內戰,但是遭到張作霖拒絕;
三是受了馮玉祥和李景林的承諾,覺得反張有望;
-
12 # 初心梧沐
第一,郭松齡有野心,不甘屈居人下。郭松齡外號郭鬼子,一窮二白入奉,靠著張家提攜身居高位。本來郭松齡應該感恩戴德,但郭松齡卻認為功勞大,想要更進一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論功行賞,和他同輩的都當上了督軍,唯有郭松齡張作霖沒有給什麼封賞,讓郭松齡懷恨在心,成為郭松齡反奉的一個導火索。
第二,郭松齡心太急。郭松齡是張作霖安排的輔助張學良的重要人物,只要他肯等,等到小六子接班就能得到重用。但郭松齡等不及,一心想要掌權。張作霖其實對郭松齡也有提防,有意壓著他,怕張學良駕馭不了他,所以挫挫他的銳氣。但沒有想到郭松齡沉不住氣,想自己單幹,竟然找機會造反了,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叛亂。
第三,派系鬥爭激化。以郭松齡為首的陸大派和以楊宇霆為首計程車官派長期不和,兩派矛盾非常尖銳,張作霖也樂於讓他們內鬥,但郭松齡的陸大派明顯處於下風。不過郭松齡一派也不弱,如果跟楊宇霆搞好關係,一文一武,大有作為。不過郭松齡恃才傲物、小肚雞腸,不滿足於現狀,由於士官派的姜登選搶了他的位置,張作霖又明顯偏向士官派,所以郭松齡心懷不滿,鋌而走險,要獨立單幹。
第四,外部勢力的誘導。郭松齡雖然對張作霖心有不滿,但還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咽,一直沒有反抗的機會。但張學良和馮玉祥給了他機會,張學良讓他獨立帶兵收攏人心,讓他手裡有了權力。而南方革命形勢如火如荼,郭松齡和南方革命政府關係密切,郭松齡受革命感召,又經馮玉祥一勸,郭松齡頭腦一熱就反了。
-
13 # 任馳贏天下
郭松齡,(1883~1928)字茂宸。遼寧瀋陽東陵深井子人。奉系軍閥大帥張作霖手下得力愛將。少帥張學良的亦師亦友。
那麼作為張作霖身邊的紅人,張學良的恩師,郭松齡為什麼會倒戈反奉?
這事還得從第二次直奉大戰後說起,當時奉系軍閥內部發生了強烈的地盤之爭。大帥張作霖派姜登選區去接管江蘇。郭松齡去接管安徽。當時楊宇霆也想要個地盤,於是楊便去了江蘇,把姜登選弄到了安徽。郭松齡則落了個空,當時郭松齡在直奉大戰中的功勞是可圈可點。無論怎樣論功行賞,都有自己的事。於是對楊宇霆懷恨在心。也對大帥張作霖的做法感到不滿。
奉系軍閥內部,出現了幾大派系分為元老派,革新派和陸大派。也逐漸形成了各派之間的紛爭。老派成員絕大多數都是張作霖一起出道的結拜兄弟。有張作相,湯玉麟,張景惠,孫立臣,吳俊升等人組成。而新派則是由楊宇霆,姜登選,韓麟春,常蔭槐,王樹常,於國翰等人組成。楊宇霆在新派中被視為領袖。
那麼陸大派就是以郭松齡為首的,包括張學良在內,由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人員組成。郭松齡呢一貫主張:精兵強卒,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而楊宇霆則極力主張奉系勢力應向中原地區發展,並且仗著老帥張作霖的信任,傲慢至極,專橫跋扈,目中無人。而郭松齡屬於那種不善言笑,特別嚴肅,心胸還比較狹窄的那種人。因此二人歷來是不怎麼和睦。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1925年,郭松齡做為奉軍代表,訪問日本期間。得知大帥張作霖與日本政府秘密簽約,張作霖曾以合約條件,向日本索要軍火,用來攻打馮玉祥的國民軍。此事激起了郭松齡的氣氛,並向同在日本訪問的國民軍代表韓復榘表示:國家到了這種危難的地步,張作霖還以個人權利,以權謀私,出賣國家。他的這種做法我無論如何是不能苟同的。如果張作霖若敢攻打國民軍,我就打他。並且請韓復榘轉達自己的合作意向。
後來郭松齡被張作霖電召回了奉天,隨後即被派往天津部署,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郭松齡到達天津後,秘密派遣親信到馮玉祥處。經過頻繁接觸後。準備伺機武裝反奉。
1925年11月13日,張學良召集郭松齡,李景林等人在天津開會,傳達大帥張作霖的口令。商議進攻國民軍的計劃。,郭松齡在會上當場公然抗命。公開發表陳述不可與國民軍開戰。大戰在即,郭松齡僅如此表現。張作霖無奈,似乎覺察到了郭松齡的異常。於是電令郭速回奉天聽候命令。郭松齡接到電報後,立即派人去包頭與馮玉祥接頭,並與馮及李景林達成共識,雙方協助支援反奉。
11月19日晚,郭松齡在天津國民飯店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公開表示對張作霖,楊宇霆所做行為的不滿。並以軍團長張學良的名義,下令部隊撤退到灤州。
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來討伐張作霖,楊宇霆的通電。提出了三大主張,一,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要求禍國殃民的張作霖下野,懲辦主戰罪魁禍首楊宇霆。三擁護張學良為首領,並改革東北三省。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齡將所部整編為五個軍,親自任總司令。大約7萬人的部隊像奉天開拔。拉開了反奉大戰的序幕。
後來郭松齡在反奉戰鬥中,由於李景林背盟,馮玉祥違約的因素,孤軍奮戰。最後導致反奉失敗。被張作霖活捉後處決,落得個暴屍街頭的下場。
-
14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個問題,最搞不懂的也許是張作霖。
按照張作霖的邏輯:一個人對我好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怎麼可以背叛?所以,郭松齡發動兵變叛他,大老張氣得不行,當眾罵道:“郭鬼子哪那個鱉羔子,到瀋陽來,打個行李捲,有兩個茶碗還有一個沒把,小六子說他是人才,能吃苦耐勞,我一次就給了他兩千大洋,給他安家……”
郭松齡為何恩將仇報?
郭松齡夫婦死後暴屍被群眾圍觀(圖注)
簡單說4個字“擁少反老”——擁立小六子,反對小六子的老子。郭松齡專門寫信給小六子解釋過:“公待齡以恩遇,齡報公以忠誠。”
郭松齡說這話不是虛偽,而是真心。如果他造反成功,把張作霖搞倒了,不會取代張家自立,而是擁立少帥。可惜,郭松齡很傻很天真,你一個部下,怎麼可能讓張家父子反目?
郭松齡兵敗身死,被張作霖公開暴屍幾天,還拍了照片散發全軍,以警告那些不忠之人。這樣的結局,幾乎是註定的。
-
15 # 史論縱橫
郭松齡和奉系軍閥之間的那點事
關於民國時期縱橫最看不上的兩個人,一個是馮玉祥,另一個就是這個郭松齡,在題目中單純用了一個野心勃勃,其實有引導答者的嫌疑,郭松齡反奉是一件極為複雜的事件,並不是簡簡單單用野心勃勃四個字就能概括了的。
郭松齡思想進步,早年間曾經參加同盟會,參與革命活動,後來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失敗,最後回到奉天,在加入奉軍之前的表現,只能說有點生不逢時,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
除此之外,郭松齡個人素養還不錯,不貪汙受賄,生活作風艱苦樸素,在戰術上也有一定的思想,在東北講武堂教學期間,結識了當時在此學習的張學良,獲得張學良的賞識。
張學良對郭松齡尤為佩服,在畢業之後極力向張作霖推薦,東北當時也正處於快速發展當中,正是缺乏人才,因此,張作霖就讓郭松齡和張學良搭班子,一起帶兵打仗。
總體來說郭松齡這個人也算有點本事,張氏父子對郭松齡也算倚重,尤其是張學良更是將部隊交給郭松齡掌管,然而,張氏父子得到的卻是郭松齡最後倒打一耙,差點讓奉軍魂飛魄散。
那麼郭松齡為何起兵反奉呢?如果能用一句話說清楚的話,就用楊宇霆的話說,就是張學良給慣的!
張學良這個人對朋友好的有點過分了,只要他認為是可以交的人,那就掏心窩子,將自己的部隊全部交給郭松齡,其實郭松齡在結識張學良之前是個啥啊?
啥也不是,很多人吹噓郭松齡戰績彪炳,實際上根本沒有打過什麼出色的戰役,當然,整個奉軍也沒有什麼值得吹噓的戰績,會點步炮協同作戰就感覺自己了不起了。
說到底就是張學良一個勁的在吹噓郭松齡,說郭都厲害的抗不了了,自己當甩手掌櫃,最後釀成大禍。
尤其第二次直奉大戰,是張作霖厲兵秣馬,整軍經武的成績,其實是楊宇霆和王文江一起搞的,跟郭松齡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第二次直奉大戰後進行論功行賞,雖然表面上沒有給郭松齡一個都督,但是還是將奉軍最精銳的七萬人交給他打理,在張作霖看來,這不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事情嗎?
但是郭松齡不這麼看,他認為整個第二次直奉大戰都是他的功勞,張作霖都應該把位置讓給他。
有一種矛盾叫做不可調和,在郭松齡這種人身上,其實根本就沒有滿足的時候,表面上充滿革命理想,實際上思想過於激進,手段過於極端,我們平時交朋友的時候,也切忌不要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尤其是動不動就上綱上線的人,說不定哪天在背後就捅你刀。
郭松齡為何敢起兵反奉?其實,關於郭松齡反奉的故事已經說爛了,但是郭松齡為何敢起兵反奉,這一點上我猜大家研究的都不多。
畢竟郭松齡只有七萬多人,為何就敢和還有二十多萬兵的張作霖幹,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嗎?
其實,原因還是在於馮玉祥,以及郭松齡和馮玉祥的妻子,她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紅色的嫌疑。郭松齡反奉實際上正是在馮玉祥的支援下才敢幹的,縱橫認為,正是馮玉祥給予了郭松齡一定的資訊,才讓郭松齡大起膽子的,只不過郭松齡前腳出關,後腳就被馮玉祥給賣了。
當時郭松齡和馮玉祥、李景林三方達成協議,一同反奉,結果馮玉祥這個人專門喜歡從人背後搞事情,在後面去打李景林,致使李景林和郭松齡決裂,郭松齡孤軍深入,最終兵敗被殺。
郭松齡死後三個月,馮玉祥就去蘇聯考察,回國後就在蘇聯的支援下拉起了一支四十萬人的隊伍,所以,縱橫推測當時馮玉祥給郭松齡傳達的資訊應該是,一旦郭松齡反奉,可以得到來自蘇聯方面的支援,只要反奉成功,東北、華北盡皆是蘇聯掌控。
為什麼蘇聯可能會支援郭松齡反奉,很簡單,張作霖是個標準的親日派,剛剛建立起來的蘇聯必須保證自己的南部邊境是一個親蘇的政權,這是蘇聯從建立開始一直到1949年一直致力於的事情!
這也是郭松齡在行軍途中遇到日本關東軍的阻攔依然沒有害怕的根本原因,有了蘇聯的支援,還怕什麼狗日的小日本,只不過最後蘇聯考慮到日本的威脅,沒敢最後從東北出兵幫助郭松齡罷了。
-
16 # 醉貓小七
這水平還算水平,郭自我要求高,但是完美之人不可交。完美都是裝出來的。不過王莽之志,沒有什麼指揮才能,民國軍閥混戰一般很少傷亡。
-
17 # 草上飛83607861
0ppl0
Z
arr313d
0
·
m
6
. 6 99
..+
-
18 # 煙郭說歷史
1925年,郭松齡起兵後,一路勢如破竹,張作霖被逼入絕境,甚至提取800萬元公費作逃亡經費,大帥府已經收拾好細軟,準備隨時跑路。
張作霖當時覺得自己要玩兒完了,一旦風聲緊,他計劃帶著錢逃到大連,依靠日本人保護。
而此時奉天城內的人群分成了兩類:
有錢人、達官顯貴紛紛逃到日本旅館避難。這個現象是後面我們解開郭松齡反張作霖這個問題的重要依據。
郭松齡起兵反奉的導火索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最終以東北軍的勝利而告終,張作霖的地盤也因此北起黑龍江,南至上海。
但是到1925年,發生了著名的五卅慘案,爆發了一場席捲全國的愛國反帝運動。
最開始,上海、青島的日本紗廠先後發生工人罷工的鬥爭,卻遭到日本人和北洋軍閥的鎮壓,打死打傷了很多人。
這件事發生後,最終在上海演變成了上萬群眾和學生的遊行示威和反對,結果英、日帝國主義竟然向平民開槍、開炮,打死了很多人。
就在這時,張作霖將奉軍開進上海,強行封閉了上海工學商聯合會等組織。
因為張作霖作為軍閥,他的背後是日本人支援他,同時張作霖還在積極與英美聯絡。
所以在五卅慘案爆發後,張作霖本質上是在為帝國主義服務,奉軍參與到了鎮壓平民的行動當中。
此舉瞬間在全國激起了一場反奉浪潮!
剛剛被奉軍打敗的直係軍閥立刻抓住時機,實施反攻,孫傳芳迅速集結軍隊攻佔上海。
隨後,孫傳芳的直系軍隊又迅速出擊,將奉軍從江蘇、安徽等地驅逐出去,與此同時,西北軍的馮玉祥也從側面威脅東北軍。
這些地方都是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奉軍新佔領的地盤。
張作霖原本的野心是佔領這些地盤後,逐鹿中原,一統天下。
現在眼見剛到手的地盤還沒坐熱,又被人搶了去,肯定想再奪回來。
於是召回身在日本的郭松齡,要求他帶兵在津榆一帶對付馮玉祥,張作霖好騰出手打回南方的地盤。
郭松齡雖然回國了,但眼見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慘狀,遂主張和平解決,避免開戰。
但是張作霖不同意,執意要出兵再把那些丟掉的地盤再給打回來。
在這種情況下,郭松齡遂決定起兵反對張作霖,把他趕下臺,由張學良接掌東北。
這就涉及到了郭松齡的政治理想!
郭松齡年輕的時候先後在奉天陸軍學堂、陸軍大學學習軍事並畢業。
他早在1906年就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後來又在護法運動中追隨孫中山,他這個人深受革命思想的影響。
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也在廣州待不下去了,所以又回到奉天,正好被張作霖招納。
在起兵反奉之前,郭松齡的政治理想是:反對軍閥內戰,開發東北,保境安民。
當時的大陸,戰禍到底有多頻繁呢?
從1920-1925年,五年時間裡,北方爆發的大規模戰爭是這樣的:
1920年,北洋直系、皖系軍閥爆發直皖戰爭。1922年,北洋奉系、直係軍閥爆發第一次直奉戰爭。1924年,奉系與直係軍閥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小型的戰爭還有不少,這些戰爭席捲了整個長江以北的地區。
被捲入進來的軍閥有張作霖的奉系,段祺瑞的皖系,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的直系、馮玉祥的西北軍等。
短短五年,爆發3場大規模軍閥混戰,還有其他很多小型戰爭,波及整個長江以北,可見當時兵禍之亂了。
所以當看到當時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慘狀時,這些與郭松齡的政治理想背道而馳,他自然是十分反對的。
這也是郭松齡起兵反奉的深層原因。
此外,張作霖對待郭松齡的態度也是原因之一。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大敗,張作霖遂對奉軍進行軍事變革,郭松齡是其中的骨幹力量。
凡是經過郭松齡訓練後的奉軍,都變成了東北軍精銳,在多次戰爭中,郭松齡本人也是屢立戰功。
事實上,在兩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都是戰功赫赫,隨著張學良地位的提升,郭松齡也成為奉系軍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論功行賞之時,那些新佔領的南方地盤自然要委派大員前往鎮守。
就在大家都認為安徽督軍的位置會給郭松齡時,張作霖卻不這麼幹。
他把江蘇督軍的位置給了楊宇霆,把安徽督軍的位置給了姜登選,山東督軍給了張宗昌,河北給了李景林。
唯獨郭松齡一無所得。
張作霖還對他說:你還是在我手下,對練兵貢獻力量吧。
此話一出,郭松齡內心是憤怒的,明明自己立下赫赫戰功,卻什麼獎賞都沒有。
郭松齡還曾經對部下說:
真是可笑,搖羽毛扇的軍師跑到第一線去擋頭陣,簡直不知道這是什麼安排。
言外之意就是,地盤都是郭松齡打下來的,楊宇霆等人沒出什麼力,反而受重賞,實在是賞罰不公。
後來,五卅慘案發生後,全國掀起反奉浪潮,在直係軍閥的反攻下,楊宇霆在江蘇根本沒做抵抗,就倉皇逃回了東北。
最關鍵的是,楊宇霆回去之後,不僅沒受處罰,反而被張作霖委以重任,被任命為總參議兼兵工廠督辦。
也許,在張作霖眼裡,郭松齡的革命思想深入,這和軍閥思想是對立的,張作霖根本沒把他當做心腹吧。
這種情況就更加讓郭松齡不滿了,在這種情緒催動下,也是促使郭松齡起兵反奉的直接原因之一。
最後,東北軍內部派系爭鬥也是導火索。
在東北軍內部,其實存在幾支派系的,他們之間明爭暗鬥,最終矛盾激化。
這些派系分別是:
以張作相等人為首的老派,成員都是跟張作霖打天下的老夥伴。以楊宇霆等人為首的洋派,成員都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軍官。以郭松齡等人為首的土派,成員都是從大陸講武堂或軍校畢業的軍官。其中,洋派和土派之間的矛盾尖銳,互相看不慣,又幹不掉對方。
因為想幹掉對方的話,要麼等張學良繼承東北軍,要麼透過武力手段直接將其幹掉。
這兩派之間的矛盾,最終在1925年被徹底激化。
激化的直接原因就是張作霖要出兵打回那些被直係軍閥反攻回去的地盤,而以楊宇霆等人為代表的洋派軍官,正是主張開戰的核心。
這個時候,這種動不動就開戰搶地盤的主張,與郭松齡要開發東北、保境安民的政治理想是相反的。
因此,郭松齡極力主張和平解決,楊宇霆等人主張開戰,兩派之間分歧越來越大,最終矛盾激化,郭松齡遂決意透過武力解決問題。
當時,郭松齡手下,除了自己掌控的軍隊外,還有張學良掌控的那一部分。
但張學良平時對郭松齡比較放心,軍中大小事務很多都是郭松齡親自處理的,所以張學良對軍隊的掌控其實並不高。
郭松齡又打過很多勝仗,軍隊裡不少人是他訓練出來的,號召力強,他此時一共可以調集7萬大軍,都是東北軍最精銳的部隊。
起兵之後,郭軍一路勢如破竹,不久便兵臨奉天城下,張作霖一度無計可施,已經認為自己要完蛋了。
便調取了800萬元作為逃亡經費,又往滿鐵奉天公所處存入270萬元現款,同時讓人收拾細軟,用幾十輛大車運送到日本站保管。
一旦風聲緊,張作霖就準備跑路逃亡!
但就在這時,日本人出現了,他們向張作霖伸出橄欖枝,以幫助張作霖重振奉軍為代價,換取張作霖出賣一些東北權益。
當時,張作霖慌不擇路,答應了日本人的要求,但是後來各種耍花招,不給簽字,這也是導致後來皇姑屯的被炸死的導火索。
在日本關東軍的幫助下,加上馮玉祥的出賣,郭松齡最終兵敗,被抓住後,楊宇霆下令將其處死。
總的來說,郭松齡起兵反奉的原因就這幾個:
1、郭松齡反對軍閥混戰,主張開發東北、保境安民的政治理想和張作霖的主張起了衝突。
2、張作霖沒有把郭松齡當成心腹戰將,有功不賞,激化了郭松齡反張作霖的情緒。
3、東北軍內部的派系矛盾被激化,洋派軍官和張作霖保持一致的開戰主張與郭松齡反戰的主張起了衝突,最終矛盾徹底激化。
郭松齡所轄之兵,是東北軍精銳中的精銳,此戰之後,東北軍也由盛轉衰,精銳損失嚴重,元氣大傷。
-
19 # 午夜夢醒18
郭松齡之於張作霖父子,無所謂忠誠與背判,只是利益使然。郭欲仰仗蘇聯,張氏是依仗曰本。兩人的爭鬥是檯面上的事,檯面下是蘇、日之爭。
-
20 # 史論縱橫
郭松齡反奉在東北乃至民國近代史上都是一件十分具有影響力的事情,1925年11月23日,郭松齡在灤州通電起義,舉起反奉大旗,率領七萬人開赴東北,直逼瀋陽,奉系軍閥根基動搖,張作霖也差點被郭松齡打敗,經過這一次反奉,奉系軍閥由巔峰走向衰落。
關於郭松齡為何反奉,至今依然是眾說紛紜。
主流歷史觀點:郭松齡反奉是愛國主義反軍閥鬥爭以目前主流歷史觀點來看,郭松齡反奉是正面的,是出於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郭松齡的典型的愛國青年將領,因為不滿於張作霖勾結日本,出賣主權的行為,所以才反奉。
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沒啥毛病,郭松齡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軍官,早年考入奉天小學堂,加入過同盟會,參與了反清革命鬥爭,後來還追隨過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護法運動失敗後,回到奉天擔任東北講武堂戰術教官。
除了思想進步之外,郭松齡個人生活作風十分優良,不貪汙受賄,十分正氣。
與郭松齡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張作霖的軍閥作風,奉系軍閥從性質上來說是日本扶持下的利益代理人,奉系能夠發展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大軍閥,全靠日本人的支援,不管張作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找日本人,全部解決。
以當時號稱中國最大兵工廠的東三省兵工廠來說,就是在日本幫忙建立的。
因此,現在的主流歷史觀點將郭松齡反奉看作是一次反軍閥,反日本帝國主義運動。
非主流歷史觀點,郭松齡的個人野心,想要取代張作霖細細的看郭松齡當時的書信,根本就是婊子還想立牌坊,郭松齡給人一種特別正派的形象,實際上城府極深,為人心胸狹隘,剛愎自用,都說楊宇霆愛搞小圈圈,實際上張作霖五虎將中,只有郭松齡跟誰也不對付,在奉系中人緣極差。
表面上不貪戀權力,實際上差一丁點也不好使。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後,郭松齡認為自己功高蓋世,可以某得一個督軍的位置,可是,在張作霖論功行賞的時候,給了郭松齡的死對頭楊宇霆,而沒有給他,這讓郭松齡心理很不爽,其實都一樣,放誰都不會爽,問題的關鍵是,自己立多大功勞自己心裡一點數都沒有。
縱橫以前的文章曾經詳細論證過,郭松齡在奉軍中立的功勞其實也沒有多大,很多的大,都是自以為。
楊宇霆和姜登選在江蘇和安徽沒有站穩腳跟,郭松齡就對少帥說"東北的事都叫楊宇霆這幫人弄壞了,安徽、江蘇失敗,······要把東北事情辦好,只有把楊宇霆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趕走,請少帥來當家。"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郭松齡實際上已經有了清君側,以少帥的名義驅逐張作霖的打算了,本來張作霖是想打馮玉祥的,結果郭松齡與馮玉祥聯手,再加上李景林,來了一個大反轉。
很多人都說郭松齡反奉時,軍官都積極支援,實際上10來個師長,有4個在郭松齡的恐嚇之下沒有簽字,最終被關押起來,寧肯被關押都不簽字,說到底還是不太得軍心。
但是郭松齡鬼就鬼在,他不打自己的旗號,而是打著張學良的旗號,以張作霖被楊宇霆這幫小人給蠱惑了,讓少帥取代老帥,郭松齡所率七萬兵馬,實際上都是張學良的手下。
因為出其不意,郭松齡反奉是大獲成功,接連攻城下地,張學良多次勸說郭松齡,有什麼要求儘管提,這個時候郭松齡表示,想要停戰不是不可以,讓他回奉天主政,掌管東北局勢。也就是反張作霖是表,取代張作霖才是裡。
如果是少帥想要取代老帥,東北軍無論是叛軍還是守軍都認為是自己家人打仗,打完仗東北還是老張家的,然而在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後,郭松齡就甩開張學良,並且將奉軍改為東北國民軍。
從這裡也能看出郭松齡的野心,
縱橫就不說自己是不是主流了,只能說,我是九零後!愛國真假難辨,野心是真的大!
回覆列表
青春沒有歷史,沒有什麼事情值得書寫,說起童年記憶和少年生命軌跡矯情得要命,說起生命歷練,蒼白得可怕,沒有重量,顯得輕飄飄,那些有關愛情的往事如今看來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成了天空的點綴。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野心勃勃郭松齡為什麼要起兵反對張作霖?
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坐擁三十萬東北軍,以及富饒的東三省,在軍閥混戰中每每佔據上風自郭松齡舉兵反奉後元氣大傷。其實郭松齡和張作霖這兩個人能夠混在一起,也著實讓人感到十分驚訝。在東北軍中,郭松齡是一位極其有才華的將領,他不但思想進步,而且善於指揮在軍中鬼點子很多,所以人稱郭鬼子。
他受到過張作霖的重用,跟張學良的關係很鐵。但是郭松齡出生於貧苦人家,早年跟隨過孫中山,信奉孫的三民主義,但是這位有著愛國思想將領的唯一缺點,便是度量比較小,可以理解為英雄氣短。在直奉戰爭中,郭松齡可謂是表現的搶眼,成為當時奉軍中手握實權的將領但是他這個人卻器量小,因為和奉軍中一位重要人物楊宇霆有著矛盾,但是楊宇霆卻在戰爭結束後成為一省督軍。
他非常不甘心,認為大帥張作霖不公平,所以心有不滿。其實他是誤會了張作霖的意思張作霖其實想讓他輔佐少帥,所以並沒有給他官職,而這郭松齡就頗有不滿。在這之後,郭松齡卻打著讓少帥當東北的主事者,老帥下野的口號反奉,後來兵敗被殺。其實郭松齡是在哪個時期少有的愛國將領,他思想進步,喜歡共和民主,而且和軍閥思想本身就有區別,後來起兵失敗也和倒戈將軍馮玉祥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我認為,郭松齡算位人物,但可惜的是英雄氣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