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陶吳略問
-
2 # 正說歷史的方老師
以下是我的觀點
導讀富察氏病逝後,中宮皇后的位子出現空缺,那拉氏成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那麼這位眾說紛紜的傳奇皇后在歷史上有這怎麼樣的故事?那我來講述這位傳奇的皇后吧。
一.她在後宮中的地位如何?那拉氏並非一開始便是皇后,而是由嬪妃一步一步升為了乾隆皇帝的繼後。那拉氏一進入王府就是側福晉,地位僅次於乾隆當時的嫡福晉富察氏,乾隆皇帝登基後將她封為嫻妃,十年後又晉封為貴妃,十三年後乾隆髮妻考賢皇后富察氏病逝,她就以貴紀之位暫領六宮統攝大權。二十七個月也就是乾隆十五年輝發那拉氏被冊封為大清皇后,從此入主坤寧宮。在短短十五年輝發那拉氏從親王測富晉成為一代皇后,成為了皇后,統領著後宮。
二.乾隆對她怎麼樣?輝發那拉氏是乾隆透過選秀成為測福晉的夫妻很恩愛。但是到了最後成為這二人反目仇人一般。
到底是為什麼原因呢?在乾隆三十年正月,輝發那拉皇后陪乾隆帝第四次南巡。這次南巡成了輝發那拉皇后命運的轉折點,也是那拉皇后悲劇結局的開端,就在這一年,那拉氏陪同皇帝和太后南巡的過程中發生了皇后斷髮的事件,為什麼那拉這樣做在《清史稿》中對此語也不詳,只說輝發那拉氏違背乾隆的旨意,以剪髮相威脅,導致乾隆對其產生厭惡之意。輝發那拉氏死後乾隆在外連京城都沒回。
三.她的葬禮更是悽慘實際上,輝發那拉皇后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在輝發那拉皇后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輝發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而輝發那拉皇后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並空前絕後的開創后皇後死後葬入皇貴妃園寢的先例。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那拉皇后的最結局,真的是令人唏噓!
參考文獻:《清史稿》
-
3 # 憶史官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位風流天子,他的一生冊立過三位皇后,分別是富察皇后、那拉皇后、孝儀純皇后。其中富察皇后和孝儀純皇后是最受乾隆寵愛的,而那拉皇后則是最讓乾隆討厭的,甚至“椒房之尊”的那拉皇后,死時僅以皇貴妃禮葬。一向溫婉賢淑的那拉皇后,為什麼會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呢?
一、 那拉氏從福晉榮升為皇后的前前後後輝發那拉氏,生於康熙五十七年,小乾隆七歲,滿族正黃旗人,一等承恩公、佐領那爾布之女。大約在十三四歲時經選秀女,中選,由雍正指婚為弘曆的側福晉。乾隆二年,年僅二十歲的那拉氏被封為嫻妃。乾隆十年,乾隆為了褒獎那拉氏溫柔婉順,晉升她為嫻貴妃,據《清高宗實錄》冊文中記載:
“爾嫻妃那拉氏,性生婉順,質賦柔嘉,質賦柔嘉秉德罔愆。協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膺褕翟之光榮。茲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爾為貴妃。”
由此可見,嫻妃把太后伺候得服服帖帖,頗得太后的歡心,並且得到乾隆的認可。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病逝,乾隆悲痛欲絕。因此,乾隆並無意再冊封中宮皇后。但是,一年後,崇慶皇太后以六宮不可一日無主為由,屬意立嫻妃為皇后,乾隆和皇太后一向感情深厚,為了不讓皇太后失望,乾隆只好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晉升那拉氏為貴妃,掌握六宮大權。等到富察皇后死後三年,乾隆才在皇太后的催促下立那拉氏為皇后。隨後,那拉皇后憑藉其品貌端莊、性格溫順,獲得乾隆的寵愛,尤其是崇慶皇太后的喜愛。因此,輝發那拉皇后冊立為後五年內,連續生下三個子女:
乾隆十七年,那拉皇后生下皇十二子永璂;
乾隆十八年,那拉皇后生下皇五女;
乾隆二十年,那拉皇后生下皇十三子永璟。
與此同時,乾隆無論江南巡幸、盛京祭祖,還是木蘭秋獮、皇陵展謁,都讓皇后伴駕同行。
這足以表明,那拉皇后自立為皇后以後,比之前更加受寵。不幸的是,那拉皇后所生孩子中,只有永璂活到二十五歲,其餘皆夭折。
二、那拉皇后身為國母,是何等榮耀!然而,她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伴君如伴虎,自從富察皇后去世後,乾隆性情大變,翻臉比翻書還快,不管是大臣還是妃嬪只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乾隆三十年二月,乾隆第四次出行江南,伴駕而行的有皇太后、那拉皇后,令妃、慶妃,容嬪、永常在、寧常在以及部分大臣。
在南巡的最初日子裡,大家一路上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十分愜意。並且,乾隆還為那拉皇后慶祝四十八歲生日。接著,閏二月中旬,南巡隊伍到達杭州,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八日早上,大家在行宮“蕉石鳴琴”吃早餐時,乾隆還賞賜那拉皇后許多食品,但是到晚膳的時候,那拉皇后卻不見了。皇后去哪了?是否如《清朝野史大觀》所說在杭州削髮為尼了?
對於這一點,《上諭檔》記載,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額駙福隆安從水路護送那拉皇后回宮。那拉皇后回宮後,衣食住行、俸祿等一切照舊,並未留在杭州削髮為尼。
而乾隆回京後,卻以那拉氏有病為由廢掉其皇后之位,但是這個提議引起滿朝文武的強烈反對,有人甚至效法古代大臣的作風,冒死力諫。乾隆雖然處置了幾位阻撓廢后的大臣,卻無法杜絕悠悠之口,只好保留那拉氏的皇后名號。然而,乾隆並沒有停止對那拉皇后的折磨。
首先,五月,乾隆就下令收回皇后的四份夾紙冊寶(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實際上是將皇后入宮三十年的所有冊封沒收。
接著,到了乾隆十三年,乾隆調走了伺候那拉皇后的大部分宮女,只留下二名宮女。按宮中制度,皇后手下應該有12名宮女,只有地位最低的答應手下是二名宮女。這表明,那拉皇后已經由皇后的待遇變成答應的待遇。與此同時,那拉皇后還被打入冷宮。
最後,過了一個月,乾隆晉封令貴妃魏氏為皇貴妃,這就代表皇貴妃魏氏將取代那拉皇后管理後宮事務。以上的種種跡象表明,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
因此,那拉皇后精神備受打擊,整日以淚洗面。乾隆三十一年,那拉皇后在冷宮中含恨離開人世。當時的乾隆帶著妃嬪在木蘭圍場打獵,接到訊息那拉皇后去世的訊息,並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悲傷之情,也沒有回京見那拉氏最後一面,照樣吃喝玩樂,僅僅安排那拉皇后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回京料理後事。
按照清朝制度,皇后去世,要舉國同喪。然而在那拉皇后死後第二天,乾隆卻出人意料地下令按照皇貴妃之禮,辦理那拉皇后的喪事,而實際上辦理喪禮的規格比皇貴妃還低,比如,皇帝輟朝五日,王公大臣官員、公主命婦集體哭臨等禮節,都被取消,並且那拉皇后死後並沒有葬入皇帝陵。
-
4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乾隆皇帝非常風流,愛江山更愛美人,皇后那拉氏和乾隆反目,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和江南別的美女獵豔說法,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風流天子,說是南巡看江南風景,還不如說趁機尋花問柳,如果皇后那拉氏不管不問,假裝沒看見,也不會廢掉皇后,收回皇后四份冊寶,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只留兩名宮女,可見乾隆無情無義,心狠手毒,皇后再三勸諫,甚至哭著勸諫,乾隆說皇后精神不正常,於是將皇后送回京師,乾隆還要在江南立一個妃子,皇后當然不依,還把自己頭髮剪去,皇后死後葬禮只花207兩銀子,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
-
5 # 福子說歷史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孝賢皇后崩逝於德州,十七日,乾隆回到紫禁城,就在回宮後的第五天,乾隆就下旨將養心殿西耳房挪至東耳房(關鍵:養心殿東耳房是皇后居所,西耳房是貴妃居所),也就是說乾隆在孝賢皇后逝後很快就選定了繼後人選,有人說,被太后逼的,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史料的詳細記載:
上面的這些細節可以說明,乾隆不是被逼立後,且那拉氏在沒有生育的情況下,算是非常大的殊榮,乾隆十三年剛辦過皇貴妃冊封禮,十五年又是立後冊封禮,且兩次禮儀規格接近,都非常盛大,如果說乾隆是被逼的,那他真是閒得很。而且歷史上無子封后的情況非常少見,再加上沒有什麼厲害的家勢,卻還能一路高升了,只能說明乾隆是真的喜歡她。
乾隆三十年的第四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運的轉折點,初期途中,皇帝還為她慶祝了四十八歲千秋,二月十八日早膳時,皇帝還賞賜給皇后許多膳品,但到了當天晚上進晚膳時,皇后就沒有再露面。事後只聽說那拉皇后忽然自己剪髮,觸犯了龍顏。乾隆後補稱其忤旨截髮,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傳言頗多,“後補稱”還是顯露出乾隆的無奈。
此後一年繼皇后
薨逝,乾隆下旨以皇貴妃禮葬,不舉行國孝三年。實際上,那拉皇后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後既不設神牌,死後也無享祭,入葬以後也隻字不提。根據內務府檔案記載,整個喪事僅用銀207兩9分4釐,還不如一個低階朝廷官員。如果以此作為乾隆對繼皇后無愛的證據,還有一點說不通。
經過專家考證,繼皇后在安葬到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時候,純惠皇貴妃已經下葬四年之久,乾隆不僅命人將地宮開啟,重新堆填,在安放棺槨的時候也移動了位於中間的純惠皇貴妃的棺槨。清朝早在孝莊文皇后的時候就有“卑不動尊”的說法,在乾隆眼中繼皇后若如葬制嬪位參考,又怎會移動位分高且先下葬的純惠皇貴妃的棺槨呢?
真正的不愛並不是恨,而是遺忘和冷漠,如果乾隆對那拉氏的做法,如果是出自於恨,那他們必然經歷過一段比較刻骨難忘的感情。大家怎麼看呢?
-
6 # 澹奕
清代的純帝繼皇后那拉氏,關於這位最終被“不廢而廢”的皇后,清代的相關史料記載其實並不算多,至於她跟乾隆皇帝弘曆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最後為何突然被廢棄,也一直都是個迷。整體來說,弘曆對於那拉氏,可能並沒有像對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那麼寵愛。
從嫻妃到繼後,地位沒得說說到那拉氏在宮廷裡的地位,主要還是經歷了兩個階段——做皇后之前,成為皇后以後。那拉氏出身滿洲家庭,早在乾隆皇帝潛邸時期就入王府服侍,為側福晉,地位僅次於嫡福晉富察氏。乾隆皇帝登基後,那拉氏被冊封為嫻妃,而當年在王府裡先是侍妾後來才變成側福晉的高氏,直接就越過了那拉氏,被晉封為貴妃,地位僅在孝賢純皇后之下。
當然,高氏能夠越過那拉氏,主要還是因為孃家給力。雖然高氏出身內務府包衣還是個漢人,可弘曆登基的時候,高貴妃的父親高斌已經是江南河道總督,是從一品的朝廷大員,為乾隆皇帝治理河務功勳卓著。然而那拉氏雖出身滿洲,可畢竟不是世家大族,而且其父親不過是個世襲佐領,於前朝也沒啥突出的貢獻。
那拉氏最初的封號為“嫻”,意思就是安靜恬適的,從這個封號也能看得出那拉氏是個不會媚上爭寵的人。成為嫻妃之後,那拉氏在後宮默默無聞長達十年之久,十年裡,那拉氏在宮中既沒有生兒育女繁衍子嗣,也沒有更進一步晉封位分。直到乾隆十年,慧賢皇貴妃高氏薨,那拉氏才跟已經生育不少皇嗣的純妃蘇氏,一起晉封為貴妃。
成為貴妃的那拉氏,雖然依舊沒有生育子嗣,但終究出身滿洲,其真實地位還是要高於膝下有子嗣的純貴妃蘇氏。孝賢純皇后薨後,嫻貴妃那拉氏是當時宮廷之中地位最高的妃嬪,而且受到孝聖憲皇太后的疼愛,雖然沒有子嗣,卻依舊成為繼後的人選。可以說,那拉氏被封為嫻貴妃之後,其在後宮之中的地位就已經相當高了。
弘曆與那拉氏,很難說有情分那拉氏侍奉乾隆皇帝非常早,然而其生育年齡卻非常遲,從雍正十二年入王府到乾隆十七年生育皇十二子永璂,那拉氏已經陪在弘曆身邊長達28年。雖說乾隆皇帝身邊也有不少生育年齡比較遲的妃嬪,可那拉氏終究是後來的皇后人選。那拉氏最終被選定為繼後,可其生育年齡又如此之遲,恐怕只能說乾隆皇帝立其為後,並非出於情。
而成為皇后之後,那拉氏接連遇喜,生育永璂之後第二年就生育五公主,過了兩年又生下了永璟。古代的規制,即便皇后不得寵愛,可皇帝每個月都要去皇后宮中過夜,那拉氏做妃子的時候從無身孕,一做皇后就接連生子,其中到底是什麼緣故實在讓人浮想聯翩。
帝后反目,皇帝到底多絕情乾隆三十年,那拉皇后在跟著皇帝南巡途中突然被送回宮中幽禁,成為歷史上罕見的不廢而廢的皇后。關於那拉氏是如何變成棄婦的,一直眾說紛紜。最主要的說法就是性情剛烈的那拉氏看不過乾隆皇帝在江南獵豔,又執意冊立魏氏為皇貴妃,一怒之下斷髮犯忌。
那拉氏被送回皇宮之後,乾隆皇帝對其處置的方式,實在是讓人瞠目。那拉氏被幽禁,當年冊封嫻妃、嫻貴妃、皇貴妃與皇后的冊寶全部都被收回,而皇帝又沒有正式下詔廢后,那拉氏孃家從正黃旗被撥回正藍旗,雖未被廢后,那拉氏的待遇卻已經被降到答應的水平。要是皇帝將其直接廢黜那也就算了,可皇帝什麼深仇大恨,要用不廢而廢這種方式折騰那拉氏。
那拉氏死後,乾隆皇帝說其福薄,並且不肯以皇后之禮為其大葬,雖然名義上用皇貴妃喪儀,可實際上那拉氏下葬的規制還不如嬪位,內務府用銀不過兩百多兩。那拉氏的棺槨被塞入純惠皇貴妃的陵寢之中,沒有單獨的神主牌也不享祭,要知道清代即便地位再低的妃嬪在妃陵也是各自為券,可那拉氏的身後待遇,實在讓人唏噓。
不僅僅是那拉氏本身,她的兒子永璂身為嫡子,卻在乾隆一朝連個貝勒的爵位都沒有,有朝臣為那拉氏上疏,也被乾隆皇帝貶斥。整體來說,那拉氏若是與乾隆皇帝當年愛得深沉,何以侍奉28年才得皇嗣,何以死後遭到乾隆皇帝如此絕情的對待?所以說,那拉氏生前的榮譽可能更多來源於禮制還有外力,而並非是與皇帝之間有真正的情分。
回覆列表
繼後有賢明,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後,和乾隆關係良好夫妻和睦,後期乾隆寵愛魏氏,更甚者要封魏氏為皇貴妃,作為皇后看見挑戰者是很不破壞的,有清一代可以說在有皇后的情況下不封副後(皇貴妃)還有後期繼後年齡也長了。不像魏氏年輕,雖導致繼後割發(滿人這是大忌)後來被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