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鳥大野鯽

    野釣過程中窩裡有魚,就是不咬鉤,這個現象應該是我們釣魚人常見的一種,針對這個問題,先分析魚不咬鉤的原因有哪些,然後逐一應對解決方案。

    只針對野釣

    一、關於魚不要鉤的原因

    1、氣候變化

    天氣對於釣魚來說那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無論春夏秋冬,天氣的驟變都會引起魚不咬鉤,經過實戰經驗總結這樣幾個氣候變化

    白天黑夜溫差較大(特別是在冬春兩季的大晴天,不要認為大晴天就好釣魚)天氣悶熱(夏季常見)同一節氣前後幾天有突然降溫或者升溫

    2、餌料窩料問題

    釣魚不打窩,魚獲也不多,窩裡有魚說明窩料已經把魚誘過來了,說明窩料的誘魚能力是可以的,但是它不開口,如果是用紅蟲或者蚯蚓作釣,則說明這個窩料的促食能力一般,不具有開胃促食的能力,又或者是窩料濃度過高,出現攝食阻害作用。

    3、考慮你的線組是否出了問題

    野釣一般鯽魚為主,線和鉤子用的過大,則出現擋口。

    4、釣點人為問題

    這個也是比較常見的 ,一般來說分為一下幾種

    釣魚的人太多了,被之前釣滑口了被人電過或者下過網

    以上四大類任何一種情況出現有可能造成窩裡有魚不咬鉤的現象出來,如果是多種情況共同出現,那今天空軍是必然的。

    二、解決方案

    1、針對天氣變化,溫差較大的,釣早晚,(不分季節)也就是說釣氣溫最穩定的時間段。

    2、天氣悶熱選擇夜釣,沒有條件夜釣的,可以在餌料窩料里加入一定開胃元素,比如一款好的中藥酒、一款純正的果酸

    3、重新找個窩點,把餌料窩料換的清淡一些,也就是稀釋一下,用什麼稀釋,可以選擇純的穀物型幹散餌,超誘、烤麩之類的。

    4、新的窩點窩料一定要少打一點,出現不咬鉤的情況就直接按照原來的一半打進去,後續口稀了,再按照一半的一半補窩子。

    5、線組往下將1-2個號,鉤子再選輕細一點。建議野釣鯽魚選擇0.4-1.0的線組,鉤子選擇3-4號袖鉤,如果這麼選了,還是不咬鉤,那基本可以斷定不是線組問題。

    6、被人釣滑口了,那就得找新的釣點,沒有被人釣過的,如果沒有,那就換長杆釣遠一點,這個在野釣鯽魚中往往很關鍵。

    7、被人電過或者下過網,如果上述的幾點都辦了,還是不咬鉤,那這個就沒有任何辦法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個道理,只能等幾天,讓魚過了驚嚇期。

  • 2 # 釣魚愛好者小旭

    線組搭配太粗

    如果我們的線組太過於粗,會導致魚看見線組不敢開口。或者有小口在我們的浮漂上看不出有動作,造成我們肉眼上的錯覺。魚鉤過大會造成魚吃鉤出現擋口現象。

    解決辦法

    儘量選擇小鉤細線作釣,線組採用1.5號主線或者1.0號的,子線採用0.8號或者0.4號,鉤型採用4號或者三號袖鉤作釣。

    餌料的味型不對口

    窩裡有魚不開口也可能是我們餌料搭配出現問題,如果餌料不對魚口,窩裡的魚兒只會圍繞我們鉤餌打轉,從浮漂上感覺有蹭線的動作,或者半天咬一下口。

    解決辦法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及時調整餌料。現在季節主要以腥為主,香為輔,主輔結合作釣。如果我們採用的是拉餌作釣,試試用紅蟲,或者蚯蚓試試,如果魚開口,說明我們的餌料在沉到水底之前已經霧化完了,導致魚想吃也沒法吃的局面。如果是這樣,記住拉餌技巧,“豎拉大,斜拉圓”。

    浮漂調的太頓

    浮漂調治,是釣魚必備技能。如果我們調的太頓,小魚要口,從漂上根本就看不出來,聽過很多人講,釣魚時浮漂明明沒有動作,但一提竿就中魚了,這就是典型的浮漂調的太頓造成的結果。

    解決辦法

    如果是因為我們釣的太頓造成魚吃的話,可以剪掉一些鉛皮,或者直接調4目釣2目。

    魚層的判斷失誤

    如果此時窩裡有魚,釣底沒魚的話,也可能是我們對魚層的判斷失誤。此時魚兒可能在水中下層或者中上層。

    解覺辦法

    把鉛座往上擼10公分~15公分左右,用太空豆固定鉛座,然後在作釣,這樣可以放慢鉤餌沉到底的速度,在鉤餌入水之後,看看有沒有截口現象,如果有說明魚兒是離底狀態,採用釣底的話當然就沒口了,如果找到魚層,重新調漂,在進行作釣。

    窩裡有大型肉食性魚類

    窩裡有大魚或者肉型類也造成魚兒不敢開口的因素之一,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是這個道理。像黑魚、大翹嘴就是肉型類魚類,會進攻別的魚種。別的魚兒遇到了都會避險,警惕性提高。

    解決辦法

    我們可以用小魚、下蝦或者蚯蚓在窩裡作釣試試,如果20分鐘沒有動作,可能我們的判斷是錯誤的,此時應立即採取別的措施。

  • 3 # 胡人913

    1.線組。有魚沒口,說明魚比較“聰明”,所以建議把線組換小,這樣可以減弱它的的警惕性,同時可以增強餌料入口性,提升中魚率。

    2.餌料。如果是用商品餌料做釣,有魚沒口個人建議釣滑魚儘量用原塘顆粒,然後味型偏淡,這樣可以降低它們的警惕性,增強開口性。同時因為開口性不好所以在做釣的過程中,建議把餌料開成軟粘、然後搓小餌。如果還是沒口,那麼可以考慮把商品餌料換成蚯蚓或是小蝦等天然餌料,個人覺得野釣還是用天然餌料效果比較好。

    3.釣法。出現這種情況很多時候可能是餌料藏在雜草裡,魚找不到吃。這個時候應該及時調整餌料的位置,也就是用我們常說的“逗釣”。這樣能極大刺激魚的視覺,吸引魚的注意力。

  • 4 # 大王的釣魚日記

    野釣過程中,窩中有魚就是不吃鉤,有哪些解決方法?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野釣因水域的多變,加上季節、天氣的影響,同時還有一些外界的人為因素,導致野釣時經常出現無魚吃口的現象!對於喜歡野釣的釣友來說,無口“光頭”是一種習慣了的現象!

    無魚吃餌除了水域、季節、天氣和一些不可抗的人為因素外,還有可能是作釣釣點不對,作釣時間過短,在水廣魚稀的野釣水域沒有把魚誘來。但是在野釣時,卻會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窩中有魚但不吃餌!

    明明看到窩點內有魚跳躍、遊動,但是就是不吃餌!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本文就5個方面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野釣過程中,窩中有魚卻不吃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水溶氧不足造成有魚無口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原因分析

    水溶氧量的多少,主要取絕於新水的注入、氣壓和風力大小。當水域中無水流、降雨等新水的注入,同時氣壓較低、悶熱無風時候,水域中的水溶氧量相對較低。在水溶氧量較低時,魚因缺氧容易出現活躍度差、覓食不積極的現象,並且因淺水或中上層水溶氧量偏高,魚類會出現離底上浮或浮頭現象!這時魚吃餌的覓食慾較輕,容易出現窩中有魚無口的現象!

    2:解決方法

    因水溶氧量較低出現有魚無口的現象時,可適當的釣離底或釣浮,透過慢慢下拉浮漂,去尋找魚的泳層。透過加長子線,增加子線的擺動幅度,從而做到更好的動態誘魚效果,引來魚類的覓食慾。也可以作釣淺一點的釣點,透過改變作釣水深去找魚、誘魚。

    水層溫差造成有魚無口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原因分析

    水層溫差也是造成,窩中有魚無口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出現在春季和秋季節。因春秋兩季,早、中、晚三時氣溫差較大,早晚溫度較低,導致水溫也偏低!當中午氣溫快速上升時,水面溫度也升溫較快,但是水底溫度由於水的熱傳遞速度,溫度上升較慢,這就導致水域各水層間,有一個明顯的水溫差。魚類在“趨溫性”作用下,也容易出現離底上浮現象,同時覓食積極性相對較低。

    2:解決方法

    水層溫差造成的有魚無口,和水溶氧量偏低造成的有魚無口,在解決方法上差不多!也是透過改變釣層的深淺或釣點的水深,去不同泳層或不同釣點找魚。並且作釣時也多使用長子線,透過加大子線入水後的擺動幅度,讓餌料有更好的動態誘魚效果,從而促進魚的覓食積極性!

    使用餌料造成有魚無口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原因分析

    餌料是引魚進窩及誘魚吃鉤的關鍵,使用餌料不對,也容易造成窩中有魚無口的現象!

    比如:夏秋季節魚喜食清淡的本味、類餌料,我們使用了大腥或大香的餌料。冬季魚喜食含蛋白質高的腥味餌料,而我們使用了清淡的本味餌料。

    比如:味型類新增劑或“小藥”使用過多,導致魚類警惕性提高,或者嗅覺神經受到強烈刺激,出現的“死窩”現象。

    2:解決方法

    因餌料味型使用不對,造成窩中有魚無口時,我們在解決方法上可以更換餌料的味型。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目標魚,更換成更吸引魚類覓食的餌料味型!

    因味型類新增劑或“小藥”使用過多,造成窩中有魚無口時,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更換釣位!如果無法更換釣位時,可以更換作釣釣點。退過更換魚竿、線組的長度,去改變作釣釣點。

    使用線組造成有魚無口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原因分析

    使用線組造成有魚無口的現象,主要出現在釣鯽魚類小型魚,或者作釣水域中的老滑魚時。

    因鯽魚類小型魚個體較小、魚嘴不大,吃餌時動作小、力度輕!如果使用魚鉤過大、使用線組過粗,都容易造成魚吃不進鉤餌,或在吃餌時出現“擋口”現象。

    在一些長期有人釣放的水域作釣,由於魚被長期釣放,讓魚在覓食時有較高的警惕性!當使用線組過粗時,容易引起魚類覓食時的警惕心,這是也會出現窩中有魚無口的現象。

    2:解決方法

    在作釣鯽魚類小型魚,特別因水溶氧量偏低、水溫偏低,造成魚吃餌動作小、力度輕的時候,使用線組一定要線小一些,從而能夠讓魚更好的吸餌入嘴。

    在作釣老滑魚時,同樣需要線組用的比平常小一些,從而降低老滑魚在吃餌時的警惕心,讓它們能放心大膽的吃餌。

    浮漂調釣造成有魚無口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原因分析

    浮漂調釣造成的有魚無口現象,主要是因為浮漂調釣過鈍造成的。常見於作釣鯽魚類小型魚,或者作釣輕口魚時!

    同樣因鯽魚類小型魚或輕口魚,在吃餌時動作小、力度輕!浮漂調釣如果過於釣鈍,雙鉤在水底的躺底距離過長。魚在吃餌時的吃口訊號,無法透過線組傳遞到浮漂上。這時即使魚吃餌,我們在浮漂上也觀察不到漂相,也會造成窩點內有魚無口的假象。

    2:解決方法

    當魚個體小或釣輕口魚,因魚口動作小、力度輕,浮漂調釣過鈍,造成有魚無口的假象時,我們可以透過改變浮漂調釣方法,來解決有魚無口的現象。採用調高釣低釣靈的調釣法,讓餌料觸底或懸浮水底,從而增加線組的靈敏度,讓浮漂更好的放大魚的吃餌訊號!

    本文總結

    以上5方面分析,就是常見的窩點有魚無口的原因,以及出現這些方面時的解決方法。透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造成窩點有魚無口的原因有很多,它並不是只有某一方面!當窩點有魚無口時,我們要根據實際作釣情況,分析出它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此才能更好的找出解決方法!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四月已至,魚類正在繁衍後代,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 5 # 杜瑞傑

    題主說到的問題,在野釣的時候確實經常遇見,可以做出以下調整:調整餌料味型:按照我遇到類似情況的經驗,味型的偏向是沒有一致性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偏口。先把味型和窩料的做一個明顯區別,比如開始用的是腥味較大的窩料和餌料,可以嘗試用酸甜味的手餌試試。開始用的本味的窩料和餌料,那就調一款突出腥味的餌料。餌料味型的調整有一定的針對性,氣溫驟變導致的開口不好效果會好一些。浮漂線組調整:有的時候並不是不開口,而是口特別弱,如果用的線組很大,再加上浮漂調釣等原因,會讓浮漂動作出不來。改換小一個號或者兩個號的線組和浮漂,如果手頭有調性偏軟的杆最好,不要擔心切線跑魚,只要浮漂上能出來動作,就能根據漂相來做下一步調整了。浮漂線組的調整多用在秋末冬初,大降溫導致的魚開口弱時效果比較好。餌料狀態的調整:這一點同上,窩子裡有魚但是開口很小,浮漂動作表現不出來的時候,除了更換小線組以外,餌料狀態可以加輕麩、尺上等狀態餌料,調整比重輕一些,以讓餌料有更好的入口性。手法上的調整:其實自然水域的魚是有開口規律的,特別是個體越大表現越明顯,在非進食時間,大魚的開口是很謹慎的。有時候能看到窩點的魚泡一串一串的,無論你做什麼線組上的調整,還是餌料上的調整,魚在窩子附近轉悠,就是不開口吃食。這不是你的釣法和餌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其實很簡單,我們發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多加一個提逗的動作,一般會有效果。多數自然水域的魚對活動物體的興趣是遠遠大於靜止的物體的,讓鉤的餌動一下,往往會在這種情況下突破僵局。最為明顯的是傳統釣和現在流行的谷麥釣,拋開選位打窩等方面,上魚速度快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逗釣。釣位的調整:也有一個可能是釣點的水底環境複雜,窩子做得很好,魚也誘過來了,但是拋杆以後的鉤餌可能因為水底的環境的原因,讓魚很久就口,轉過來轉過去的想吃,但是卻不方便它入口。這種情況多是拋杆技術很好,落點控制的範圍很精準的時候容易出現。嘗試在窩點的前後左右範圍稍大一點試試,如果是這個原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裡既然說到這個問題了,多說一下,野釣的時候常常遇到餌料落點只要精準的打到某一個位置的時候,下去就會有很漂亮的口,就會中魚。但是隻要偏離這個落點左右很小的距離,就會出現口慢或者沒口,這種情況也是水底環境所致。

  • 6 # 遊釣山水的四毛

    如果確定了窩裡有魚,但不吃鉤!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下手逐一排查。

    第一:確定你的釣組是否是你要的狀態。如果釣底就得保證鉤餌的確到底的。釣浮也是一樣!舉個例子:如果物件魚是鯽魚和鯉魚這類魚,一般情況下是釣底的。但往往因為調漂時種種原因,上餌後鉤一直落不了底!那麼底層的魚是不開口的!而如果釣鰱鱅之類的中上層魚,你的鉤餌恰恰到底了。那魚怎麼會吃鉤呢?這種情況一般多發生在新釣友身上,但老釣友不代表不會發生。所以第一要檢查的就是這個了!

    第二:檢查水底的情況!窩子以經形成了,魚也聚過來了,但魚不吃釣,會不會是釣點與窩點有距離了!水底的情況眼看不到,往往會有凹凸不平,溝溝壑壑,各種雜草水苔之類的!是不是窩料翻滾到凹點,暗溝裡了。造成窩點與釣點有距離差。再者就是餌鉤落入水草或苔蘚裡了,魚乾著急吃不上啊!所以注意觀察鉤上的異物,起杆時是否掛等來判斷一下!再就實際情況改變。

    第三:窩料與餌料的味型是否合理!一般情況下,餌料要比窩料精細,味道更突出!魚才會舍窩料搶食餌料。如果你反其道而行,那魚自然不會吃了!這時可以換一下餌試一下。比如蚯蚓或者借一點朋友的餌,一試便知!

    第四條也是常見的——死窩了!很多朋友不會用小藥。一聽說什麼小藥有效果就買,拿來就用。也不管用量多少,適合的魚類,什麼樣的天氣等因素,往往造成魚就在窩邊轉,但就是不吃鉤!這時可離窩在前後左右探釣!說不定就柳暗花明了!

    魚不就餌的原因非常多。例如溫度,氣壓的變化造成底層魚上浮了而有時中層魚落底了!又或者是巨物進窩了,食肉魚來了等等吧!具體情況具體分柝!實在不行,可以請同行的朋友試釣一下。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家說是不是?

    一家之言,不妥之處望多批評指正!

  • 7 # 飛揚小哥哥566

    大家好!我是野釣愛好者飛揚。

    窩中有魚卻不吃鉤,遇到這種情況,首先保持頭腦清醒,注意觀察分析,採取相應措施,使魚兒在最短的時間吃鉤,有些釣齡短的釣友茫然不知所措,束手無策,卻還在那怨天尤人,不過也是,我們有些釣齡長的釣友也有手忙腳亂,胡亂折騰的時候,結果一頭霧水,。

    窩中有魚不吃鉤,首先觀察但的是氣泡,去辨別它的真偽,及時分清是魚泡還是氨泡,確定魚泡之後,還要去辨別是什麼魚的泡,來更換相應的線組和對口的餌料。有些時候注意力集中的氣泡上,小的浮漂動作被忽視。

    對症下藥才會達到事半功倍得效果,注意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餌料霧化太好

    餌料霧化太好,誘魚太多,窩子太大、過亂,水的能見度過差,魚兒只聞到氣味而不見食。此時控制霧化,讓魚兒既來之則安之則食之。

    2.餌料味道過重

    這種情況,窩子裡的魚兒亂而雜,什麼魚都有,就是不吃鉤,此時調整腥香的配比,是解決的最好辦法。

    3.窩料打的太多

    打窩料有講究,打少了,魚兒不聚窩,打多了,留在水底,時間一長窩料發酵,水底氧氣大量消耗,窩中缺氧也使魚兒不吃鉤。

    4.魚層的變化

    魚層的變化也決定魚獲,釣友們一定要留心,勤觀察,做到魚變你變,魚變你不變,當然釣不到魚了。

    5.氣候決定魚口

    出門釣魚看氣候,釣魚人一般都會做到,氣候的驟變對釣魚人來說是最悲慘的事了,將面臨著一場考驗,體驗魚口難開的真正滋味。

    6.子線的粗硬,鉤子過大

    子線粗硬程度影響魚兒吃鉤擋口,鉤子過大使魚口小的魚兒吃不下去。

    釣魚是萬千變化的休閒娛樂,認真去判斷,去觀察,去摸索,去抓住每一個微小浮漂動作,有句至理名言:功夫不負有心人!

  • 8 # 石頭釣魚記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觀點是:既然窩子裡有魚,我們就要判斷窩子的魚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才好針對性調整。

    我們在野釣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明朗的因素。比如:水底是否平整,哪裡有水草或者有雜物,哪裡有溝溝坎坎等。我們只有透過觀察水面和浮漂的動作,來判斷當時的水情和魚情。

    回到問題上,一般判斷窩子裡有沒有魚以下幾種方式:1,看魚星。2,是否有經常蹭線的情況. 3,浮漂是否有動作,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1,看魚星。

    這個是比較直接的方式。如果判斷為魚星就證明魚兒在覓食(我有文章介紹如何判斷是否是魚星和常見的魚種的魚星識別,有興趣的話可去看看哈)。出現了不咬鉤的情況,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判斷和調整。

    水底的情況不明。

    這時可能水底有雜草或者其他障礙物,餌料陷入到裡面,魚兒在覓食時,找不到而餌料,當然不會吃鉤了。

    調整辦法:適當釣離底試試。

    窩料是否過重或者味型狀態比餌料好

    我們釣魚通常是要打窩的,如果窩料過重,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吃餌料了。還有,如果窩料狀態和味型好於餌料,魚兒很有可能會選擇窩料放棄咬鉤的。

    調整辦法:1,暫停續窩。2,從味型和狀態上對比窩料和餌料的差別。

    2,時常有蹭線的情況。

    如果窩子裡時常有蹭線的情況,就要考慮魚層和餌料在不在一個水層的問題了。

    如果我們選擇垂釣底層魚,而你的線組調的是釣浮,魚兒當然不會咬鉤。再比如,你垂釣的是中上層魚兒,你選擇釣底,魚兒也同樣是找不到餌料的。

    調整辦法:參照定水深太空豆,來判斷雙鉤在水底的狀態,適當調整。

    另外,出現蹭線的情況有個常見的原因是:魚兒不知什麼原因上浮了。

    解決辦法:釣離底試試。

    3,浮漂有動作。

    此種情況不在這個問題之中,在此就不做闡述了。

    寫到最後:

    出現了窩子裡有魚,魚兒不咬鉤的問題。我們要冷靜對待,利用排除法一個一個去測試調整。

    但如果是氣壓低導致溶氧量低的原因。個人建議,暫停垂釣。因為這種情況一般是很難解決的。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的原則,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 9 # 弱水三千只取一條

    首先你得確認窩中的魚是有限魚,如何判斷窩子有有效魚呢?第一,魚星是判斷魚類別的最直接的方式,鯽魚魚星多為雙泡,一前一後,一大一小;鯉魚多為團狀,大小不一,夾雜一些水底雜物等;草魚一般單泡,成線,大小根據魚個體而定;花白鰱泡也為團,但是已破;鯰魚和黑魚差不多,多為密集星泡!魚星一般也運動的而地星多為固定位置,且易破!

    第二:下鉤後浮子反應出的訊號。比如起初雜魚鬧鉤很兇,突然訊號消失,浮漂安靜了,也是大魚進窩的標誌,當然有可能不是物件魚!

    再者還有些方法,比如雜魚串出水面,大魚躍出水面等等!

    如果你釣餌料,第一,更換本味餌料,餌料搓軟,增加適口性!第二,更換細小線組,放大浮漂訊號,這種方法適合開口小的魚類,尤其寒冬季節!

    後面談談谷麥釣法中窩子魚星很好有大魚,不吃鉤的解決辦法:第一,釣窩子邊或者窩子外面,別釣魚星處;第二,掛玉米不吃鉤可以嘗試掛麥子或者穀子;第三,增加餌的懸空時間以及延緩下沉速度,給魚介面時間;第四,直接釣離地,耐心等待;第五,換其他位置,待魚星減少時再作釣!

  • 10 # 寒江魚餌

    關於野釣其實我想說的是,什麼樣的魚口才讓人爽。

    一個釣魚人釣了十幾年魚或者更長。真正有幾次是連續上魚,更甚著是連續上大魚的。恐怕微乎其微,空軍也不再少。

    說這些是想說明,野釣那怕有魚,空軍也再正常不過。但是,我們釣魚總的來說還是要追求魚獲,總要想辦法上魚,總要想辦法釣明白了才行。

    野釣,水域面積大,魚稀少。誘魚很重要,誘魚分窩誘和餌料。我見過很多釣魚人,把窩一打,竿一開,上團餌,死守。卻不知道窩料誘魚,靠的是味道,窩料打下去,味道開始流失變淡,前期誘魚進來,窩料是顆粒能將魚留住,後期主要作用是留魚。而誘魚卻是靠餌料味道不停的在水中霧化誘魚。

    你說窩中有魚,是大魚?小魚?上層魚?下層魚?水底是否是淤泥?是否太鈍餌存入泥中?是否試著釣過浮?是否試著釣離底?

    如果,是小魚,可能是你鉤大了。是大魚可能是你餌料狀態不好。狀態不好入口就差。你這問題簡單,情況卻很複雜。

    天氣問題放在最後,是因為能誘來魚,魚開口就不太成問題。只是方法不對而已。

  • 11 # 垂釣大咖

    野釣過程中窩中有魚但不吃鉤的情況時有發生,大咖也遇到過很多次這樣的情況,想要解決這種問題首先就是要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了原因我們才能更好的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魚離底導致的不吃鉤

    這種最經常遇見,往往因為溫度變化、環境變化、食物變化導致的魚離底,這種情況常見的就是窩中有魚星,且浮漂上出現的動作為搖擺或上下無規律點動,往往這種情況都是因為魚離底蹭線導致。

    像這種情況導致的不吃鉤一般透過兩種方式解決:釣離地和釣行程,釣離底透過從下往上有規律的提高鉤與底的距離,一般按照5cm進行調整,直到出現魚口為止;釣行程則是透過改變浮漂或鉛墜與浮漂的距離,增加餌料下降時間為魚截口覓食提供更多機會,這兩種方式是釣離底的最常用適用的解決辦法。

    浮漂調釣問題導致的不吃鉤

    這種情況應該不是不吃鉤,而是吃鉤動作沒能在浮漂上正確顯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浮漂調的過鈍,特別是在秋冬換季的這段時間,魚的覓食慾望不高魚口弱,過鈍的浮漂調釣就很容發生,有魚吃鉤浮漂上卻沒有任何動作的現象。

    出現這種問題是應及時更改浮漂的靈敏度,有好多釣友在野釣過程中不分情況的使用調平水釣兩目,這是導致沒有口的主要原因,在魚口較弱的時候應採用調高目釣低目的方式進行。

    餌料味型和狀態不對

    餌料的味型和狀態也同樣會導致有魚卻不吃鉤的情況,餌料過硬、過大則會導致入口性差或吃不進去,味型不對口則會導致魚沒有覓食慾望,如果野釣的釣位第一次作釣,這種情況的發生機率就會增高,陌生水域的作釣時不妨問問旁邊的釣友,餌料如何進行選擇搭配,別的地方連竿爆護不一定適合所有水域。

    寫在最後

    野釣的樂趣就是充滿各種不確定性,本來魚口好好的突然就停口也時有發生,遇到問題要學會分析原因,找到了原因才能知道如何針對性的改變和調整。

  • 12 # 大別山小農人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釣魚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步入的門檻說高也不高,一杆一線,挖點蚯蚓就能釣了,但是說容易也不容易,就像競技比賽的釣魚,競爭異常激烈。就算在野釣的時候,想要釣好,釣的明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釣魚涉及到的知識面非常廣,而且有的細節因素往往被我們忽略掉了,但是它又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只有我們發現的時候才恍然大悟,所以釣魚是一個經驗性很強的活動。野外水域,魚就在那裡,魚口肯定是有的,但是就是不吃鉤,我總結的原因如下。

    原因一:天氣因素

    話說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佔首要地位,所以釣魚要看天氣,從大機率上的資料來看釣魚就是“靠天收”的活動,天氣惡劣不給力,你什麼大師來都無濟於事,天氣好的情況下,就算新手也能釣到魚。但是我們作為釣魚人,肯定是要分析天氣對魚口的影響的,做到有所釣,有所不釣,提高出釣效率。

    1、氣溫。就是天氣溫度,中國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所以不同的季節,就有不同的氣溫,所採取的釣法,所釣的魚種就不一樣。比如,在開春四五月份的時候,我們主要釣的還是以鯽魚為主,但是鰱鱅此時也會有所活動。就拿前年這個時候,我用一號的袖鉤釣鯽魚,開的餌料霧化也比較好,但是就錨到了一條白鰱,它在窩裡亂轉,但是不吃鉤。

    解決方法:氣溫對魚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般隨著氣溫來選擇所釣魚種,熱的時候釣草魚,鰱鱅,冷的時候釣鯽魚。如果是在短時間內氣溫的改變,就要在降溫當天釣魚,收貨肯定不錯,降溫後至溫度穩定的這一段時間內是不適合釣魚的,即使窩裡有魚,也只能望魚興嘆了。

    2、氣壓。氣壓說到底是由氣溫間接影響的,溫度低的時候氣壓高,溫度高的時候氣壓低,因為氣壓的高低影響了空氣或者水裡的含氧量。魚也是和人一樣,對氣壓比較敏感,氣壓高的時候,水體溶氧量大,魚就歡騰,活性高,攝食慾望就高,反之亦然。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伏天的時候,氣壓很低,但是窩裡有魚,而且還浮頭在水面上。但你要知道,它是在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它連命都快保不住了,怎麼可能吃鉤呢。

    解決方法:氣壓對魚的影響是改變不了的,有時候是關鍵的因素,所以在出釣的時候,一定要看看氣壓怎麼樣,如果本來氣壓在一千百帕,但是在持續下降,也是不行的。最好選擇氣壓高於一千百帕,持續穩定的時候。

    原因二:魚情因素

    魚是我們的做釣物件,也是整個垂釣活動的主角,主角的狀況肯定直接影響到整個釣魚的進展。所以就要適當分析一下魚情,保證魚是好魚,是正常的魚,才能下杆有方。

    1、有無其它魚種。我們每次出釣都是有目標魚的,這樣不論是在哪個環節操作,目的性都比較好,當然野釣的話,其實也無所謂,來什麼魚釣什麼魚。但是有的魚種你肯定是不太喜歡的,比如,小魚雜魚。它們一來就是一群,以數量佔優勢,即使三五成群的大板鯽也會避之不及。再一個就是掠食性魚類的進窩,雖然不會吃掉大板鯽,但也會謹慎提防,所以就在窩裡徘徊。

    解決方法:小雜魚進窩的時候要適當釣頓一點,用沒有霧化的釣餌做釣,或者在旁邊重新打窩來引誘小魚到別的地方去。如果是小魚驚逃,掠食性魚類進窩,那好辦,掛一條小魚就能把它釣上來,但是要注意提魚的時候不能炸窩。

    2、魚離底。有時候受不同情況的影響,魚可能會離底活動,有的是因為食物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就拿現在晚秋的天氣,早晚很冷,中午和下午很熱,基本上水面的溫度已經上來了,但是水底的溫度還是比較低的,而魚有具有驅溫性,所以紛紛離底上游,以保持身體的活性。

    解決方案:魚離底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浮漂在一直動彈,那是魚在遊動的時候碰到線組了,有時候拋竿會遇到截口,有時候會錨到魚,都說明了魚已經上浮。此時要修剪鉛皮,或者換浮力稍微大一點的浮漂,來釣半水,釣離底。

    原因三:水情因素

    魚的生活離不開水,好水出好魚,所以想釣好魚,就得分析一下它的生活環境,看看水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能影響到魚口的主要就是漲水和退水了。

    1、漲水。俗話說漲水魚落水蝦,大概的意思就是漲水的時候,水會淹沒淺水區域的陸地,這裡的植被裡的草籽和小昆蟲就會成為魚類的食物,所以魚會游到淺水處覓食。我們此時做釣的時候就要適當選擇靠岸的淺水處。

    2、退水。由於人工灌溉或者乾旱等因素,水位會或快或慢的往下退,魚有著極強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會感知到水位在下降,就會隨著一同游到深水區。此時如果水位還沒穩定,即使是在釣深水區,窩裡肯定也是有魚的,但是想釣獲也是比較困難的事,只有等水位穩定後或者降水漲水後才能有口。

    原因四:人為因素

    有時候野外釣魚不是魚不給力,也不是魚不吃鉤,而是我們在做釣時存在一些人為的誤區,導致有口無魚,表現如下。

    1、調釣問題。調釣有時候是一個精細活,尤其是在魚口輕,魚口差的時候,這也是野釣中經常能碰到的情況。比如馬上就要進入冬季,只能釣釣鯽魚了,即使是鯽魚,它也不可能像秋天的時候那樣大快朵頤了,只能稍微張著嘴,吸的力量也很小,此時如果線組用的太粗,鉤子用的太大,或者釣的太頓了,那麼微小的吃口訊號在浮漂上就表現不出來。

    解決方法:發現魚口輕的時候,要及時調整線組及做釣方式,用小鉤細線,釣靈一點。

    2、餌料窩料問題。話說釣魚不打窩,釣的不會多,但是打窩不僅要考慮量的問題,還要考慮與餌料的搭配,窩料要粗獷一點,餌料要精細一點,窩料的味型不能蓋過餌料,就是所謂的窩餌要分家。要讓魚有個選擇性,而且要讓餌料更容易被發現。

    比如,我用粉餌打窩,腥味的,魚肯定會快速地進窩來進食,如果用蚯蚓做釣,那麼魚獲肯定不是太好。魚被吸引來是因為窩料,而不是釣餌,而且釣餌沒有什麼味型及狀態吸引,引誘力不足,魚只會找窩料吃。

    最後總結

    所以,在野外做釣,窩裡多多少少肯定是有魚的,如果能吃鉤連桿,要記下來,是什麼讓它開口的。如果不吃鉤,更要記下來,研究它為什麼不開口,是天氣原因,還是魚情水情原因,還是我們自身的原因。如果找到了最終原因,即使因為客觀因素,解決不了魚獲問題,我想對於我們自身也是一個經驗的積累,也是一種實踐的學習總結。

  • 13 # 眼鏡哥說魚

    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性有很多,有可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我儘量把每一種可能性都列出來,需要你根據實際情況去排查,然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可能性一:餌料不對口

    野生魚通常情況下不會特別挑食,但是如果使用已經發黴變質的餌料或者是在餌料中加入了太多刺激性很強的新增劑,就很有可能出現有魚進窩但魚不咬鉤的情況。所以餌料的使用應該掌握一個原則,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最好使用簡單常見的餌料,不要急功近利去使用那些刺激性非常強的餌料。

    可能性二:窩量過大

    如果窩料投放的太多,魚進窩之後就很難發現釣餌,於是只吃窩料不咬鉤。所以做窩必須循序漸進,根據窩子裡魚的數量多少來決定投放多少窩料。總體來說要少量多次打窩,每一次投放的窩料不要太多,透過投放次數和頻率來控制窩料的多少,不要過多也不要太少。

    可能性三:水底有障礙物

    有時候水底會存在一些障礙物,例如掉落下來的樹葉、樹枝沉積在水底,或者是人們往河裡扔的一些生活垃圾,以及亂石等等,水底有了這些障礙物之後鉤餌就會被障礙物擋住,魚能聞到釣餌的香味,但是卻吃不到。

    可能性四:釣得太鈍魚咬鉤浮漂沒訊號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很多新手經常犯這樣的錯誤。例如使用的浮漂吃鉛量太大,漂尾太粗,或者是線組太粗,或者是調釣太遲鈍。這樣一來其實有魚咬鉤,只是在天氣比較冷的情況下魚口很輕,所以浮漂就完全不出訊號,看上去就像是窩裡有魚但不咬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文筆比較搞笑的短篇古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