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檸檬愛跑步
-
2 # 清月山水
一年一度,歲歲平安,是所有人的期待,特別是長輩對晚輩的那種期望更為深刻,在每年的歲初,長輩們就用送紅包給孩子們,做為美好的祝福。我在北方長大,現在生活在南方,感覺每年的壓歲錢和地區的經濟水平沒有很大的關係,一個是習俗所致,還有就是隨著人們的經濟水平提高,而成倍增長。
-
3 # 默然詩歌
壓歲錢的多少是否與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有關聯?還是習俗所致?
我認為,壓歲錢的多少與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有關聯,與當地傳統文化即習俗也有關係,具體分析如下:
人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壓歲錢也一樣。在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消費水平普遍高於落後地區,也就像人們常說的“有錢好辦事”;只有人們手裡有了錢,才會尋思生活更好、生活質量更高!理由也一樣,說到壓歲錢,人們才會“發明出更多的理由”,能發壓歲錢,多發壓歲錢。所以說,我認為,壓歲錢的多少與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有關聯。
下來再說說發壓歲錢是否與當地習俗有關。這個毋容置疑,肯定有關!一般來說,發壓歲錢與當地流傳的文化傳統有很大關係,只有人們認可它,樂於接受它,它才會流行併發揚光大!
當然了,各地還是有些許小的差別的,比如何時發,發多少?都是有區別的!我們富平地區,一般都是在大年初一凌晨,小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所發。前些年由於家家都不富裕,發的壓歲錢也比較少。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過年給每個孩子發1——5元;2000年左右,發10——20元;2019年前後,發100——500元不等。
現在,發壓歲錢也有了質的飛躍,比如有些家境比較好的富裕人家,有些已經發至五千甚至上萬元不等,像這種發法,是我們工薪階層、普通家庭所不能企及的!
-
4 # 姓氏文化傳承
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年俗,古代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現代說法是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
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分為兩種,通常認為有辟邪驅鬼,保佑平安。
第一種說法為壓“祟”。
祟是傳說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熟睡的孩子,傳說有人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邊,以此助孩子把祟嚇退,因此得名為“壓祟錢”。
第二種說法為“壓驚”。傳說古代有一種兇獸叫“年”,每隔365日後之夜就會出現,讓人非常害怕。人們最開始用食品來安慰在驅趕“年”時受到驚嚇的孩子,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
因此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襲,所以要用壓歲錢來幫助壓祟,“歲”與“祟”諧音,希望得到壓歲錢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過一年。
壓歲錢給多少?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長輩由於過於溺愛晚輩,也會將壓歲錢提高,甚至有人將壓歲錢當作人情,認為給太少則拿不出手,因此會準備大的壓歲錢紅包。一般來說,給親戚朋友的孩子的話,幾十元到一百元左右都可以了。但有的家庭經濟水平較高,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來給。
壓歲錢代表的應該是一種美好的祝福,而現在祝福和感恩的本質已經逐漸淡化,我們應該做好文化領域的傳承,而不是以物質、人情的方式去衡量,不應該讓孩子以拿到“更多壓歲錢”來作為目標,而應該讓他們學會認識與瞭解壓歲錢的美好寓意。
-
5 # 秋水長天H
2005年,我在深圳做點小生意。那時的春運真是一票難求,十幾萬人在集中售票處通宵排隊。我不想排隊,指望電話訂票,可電話訂票更遭心,打了幾天電話也沒打進,等好不容易打進去時,票己訂到正月了。無奈,只好在深圳過年,雖然非常想念遠隔千山萬水的老家和親人。
徐夕那天下午,隔壁老闆給我家二個小孩每人送來一個紅包,說真話,那一刻我感動了。在這個舉目無親的陌生地方,一家人正為鄉愁而思緒不定,能收到這樣一份新年祝福,真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其實,我們也是素昧平生,不過是租住在一起。開啟紅包,錢不多,但錢已不重要,要緊的是他的這份情。
隔壁老闆是廣東汕頭人,與我一樣做點微末生意。他有四個小孩,我和妻子趕緊包了四個等額的紅包回敬給他們。就這樣孩子們過了一個其樂融融的春節。
廣東經濟發達,據說現在紅包的數額依然不大,但晚輩孝敬長輩的紅包卻很厚實,我覺得廣東的風俗非常好,正本清源,這才是紅包的實際內涵。其實,面對一些地區動不動上萬元的紅包,我更欣賞廣東人,雖然經濟領先全國,但壓歲錢卻“落後全國"。
如今,許多人為紅包所累。小小紅包被賦予了太多的東西,如交情的深淺、經濟能力的強弱、親友間攀高比闊等等,本該全家團圓的祥和節日,因為紅包而變得“虐心"。
紅包古稱壓歲錢,寓意驅邪消災,祈福平安,是千百年流傳的民俗,就是個寓意,無所謂錢多錢少。只是今天的人們出於某些目的讓這一美好的民俗變了味。
雖然今天的紅包越來越厚,但我依然覺得汕頭那位老闆送給我小孩的紅包最厚重。許多年過去了,那份真摯的祝福,在我的心頭歷久彌新。
感謝閱讀!
-
6 # 俚言雜談
壓歲錢的多少,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往往不成正比,反而與當地的民俗民風的關聯更大。
壓歲錢的本意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裡消災避禍。從字面上看,不管是壓住歲這個年獸,還是壓住祟這種災殃,都含有藉此祈求上蒼保佑平安的意思。
在漢代,有一種厭勝錢。厭其實就是壓也,避也;勝有戰勝的意味。當時,大戶人家往往自己鑄造厭勝錢,並且,這種厭勝錢是佩戴在小童身上的。
我們現在熟悉的紀念幣,估計就與厭勝錢的傳統有關。其實,壓歲錢的習俗,也是由厭勝錢轉化而來的。現如今,人們當然沒有造幣權,就只好用現成的銀紙替代了。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有一些人片面地認為,壓歲錢越多越好。其實,這種想法是一個誤解。
道理很簡單,一個美好的願望的實現,最主要的因素,取決於人的內心的渴望和期盼。世界上的各個民族所代表的人類文明,都不認為單憑金錢的多寡,就可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命運。
在民俗傳統較為興盛的廣東地區,壓歲錢也叫利是錢。這個利是錢的金額,往往不是太多,五元、十元、二十元、一百元、數百元不等。這樣的金額較為常見,看上去,這與廣東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極不相稱。不過,這反而是還原了壓歲錢的本來面目。
壓歲錢不宜攀比,不宜鋪張。在某些地區,動輒三五千的壓歲錢,已不罕見。不能說,這種風俗一無是處,只能說,大家還是應該量力而為吧。
我已經準備好了不少的利是封。新年之際,想給大家討個吉祥。只是,其中的壓歲錢不算多,請您別嫌少哦。
-
7 # 汪忖芝
壓歲錢是一種自古而來的民俗習慣,是我們傳統的愛子和春節佳節親戚間互動快樂的方法之一,與地理區域沒有差別,而是與家庭經濟狀況有別。雖說南方富庶,北方經濟落後一點,但北方不乏有富裕家庭。因此,家庭條件好,壓歲錢就多。
-
8 # 人大經管新蘭
壓歲錢主要是風俗習慣所致。每當春節過年的時候,年長一輩的人要給晚輩發紅包,紅包裡裝的是零錢。如果晚輩超過二十歲成年了,壓歲錢可以不發。壓歲錢近幾年上漲很快,今年要發壓歲錢,恐怕最低要百元了。
-
9 # 榴蓮暈倒
壓歲錢的多少是否與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有關聯,還是習俗所致?
壓歲錢的多少和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有關,也和習俗有關,這個習俗包含傳統習俗和當今流行的陋俗。
首先說經濟水平
現在的壓歲錢都是實實在在的現金,不論拿出多少錢,前提都是發壓歲錢的人能拿出來,比如某人發出1萬元的壓歲錢,某人的年結餘至少要高於1萬元吧,或者存款要高於1萬元吧,所以壓歲錢的多少和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有直接聯絡。
再說習俗
前幾年我去深圳過年,深圳那邊的壓歲錢習俗是,凡是沒結婚的人,無論年紀多大都可以領壓歲錢,雖然一個紅包的金額不大,也就1,2百,但拜親訪友的人數多了,累計下來還真不少,能有1,2千,多的能到3,4千。我覺得深圳的壓歲錢習俗完全附合生意人的規則,“薄利多銷”,發壓歲錢的人沒有負擔,收壓歲錢的人收入也豐厚。
後來,我聽說廣州壓歲錢風俗是,“等額交換”,互相的壓歲錢金額都是一樣的,發壓歲錢的人包了多少紅包,收壓歲錢的人也會回敬多少金額,如果對方沒有小孩,那以後有機會,比如生日、升遷、交易成功、節日等,也會包等額的金額給對方。我個人覺得這種習俗最好,大家其樂融融,又沒有經濟負擔,又討了吉祥的彩頭。
但是在中國經濟落後的地區,比如東北;文化水平偏低的地區,比如一些農村,就存在攀比壓歲錢多少的陋習,不僅增加經濟壓力,還影響相互關係,可以說是“面和心不和”。所以有些地區的壓歲錢金額是越來越高,甲發了1千壓歲錢給乙家庭,乙就要發2千給甲家庭,來年甲又要發3千給乙,可以說是“為了面子活受罪。”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是傳統習俗之一。
所以壓歲錢的多少和所在的經濟有關,但不成正比,更多的是和所在地的風俗有關,其中我覺得廣州的風俗最好。
-
10 # 長之安兮
辭舊迎新,新的一年快到了,新年裡,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不僅可以享用各類豐富的美食,還能收到長輩親戚們給的壓歲錢,我們浙江這裡,一個小孩子一個春節下來,收到的壓歲錢少則幾千,多則幾萬。
壓歲錢的多少與各地經濟水平有關,同時跟風俗文化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相傳人們認為小孩子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歲與“祟”諧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祥、平平安安。
春節拜年時,長輩時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送給小輩。
我們家裡長輩給壓歲錢是在除夕夜,每當除夕那天,我老公兩個姐姐家裡的人都到我婆婆的老房子裡,和我們一家一起過年,二姐、姐夫燒菜,我們打下手,婆婆坐在那口頭指揮,從下午開始,大家就紛紛忙碌起來,分工合作,說說笑笑,孩子們也玩得很樂乎。大約三、四點鐘光景,各式菜餚都上齊桌了,至少有二十八隻菜,包括冷盆,熱菜,點心,然後紛紛先後上桌開吃起來。
一番光景下來,一個個都吃得差不多了,這時候,我婆婆便喚她孫女,樂呵呵地將衣袋裡的紅包拿出來,遞給我女兒,這幾年她都包一千塊錢壓歲錢,前幾年包個幾百塊,我女兒有禮貌地弓身接過紅包,直說:“謝謝奶奶”,然後她兩個姑媽也拿出紅包來,大姑媽以前包二百塊,這兩年開始包六百了,二姑媽是領導夫人,家境好,一般包八百~一千,最後我們也給了女兒一個紅包,幾百元意思一下。
我們這邊壓歲錢多少,各個家庭也不同,因經濟情況不同,有些家裡老年人沒退休工資,平時只有晚輩給點零花錢,過年時,一般包小輩壓歲錢很少,二百元甚至一百元,前幾年只給幾十元不等,也沒什麼硬性規定。
我孃家條件還好,我媽又大氣,前幾年就給我女兒壓歲錢達一千元了,這兩年又翻番,變為二千了,不過我爸是從一百變到二百元,一份心意嘛,也不計較。我弟給外甥女麼,差不多也是一千到幾千不等,有一次紅包裡還放了美元和港幣。
我們家除了長輩給小輩壓歲錢,我們每年給公公婆婆每人一包壓歲錢,一般加起來一千到二千不等,讓老人家也開開心心過個年,平安健康喜樂。我媽那裡每年也給她的,意思一下,數目不管多少,我媽都很開心。
家有小孩子的,親戚之間一般給壓歲錢都是禮尚往來的,你若不給別家,拿別人家壓歲錢也會覺得難為情。你若給別人家孩子少了,人家給你家多了,也會不好意思,不過有些人面皮厚,通常過年想著賺一筆,就成了親戚們背後指指點點的“麵皮老老,人吃飽”的人了,名聲就差了。
如今,這個壓歲錢有點變味了,親戚間攀比比較嚴重起來。我記得我小時候,各家各戶經濟條件不好,我到外婆家有時拿個兩塊錢,有時候乾脆不給省了,等我弟弟一出生,我就再也沒收到過壓歲錢了,大家也不太注重。現在呢,親戚們一出手,至親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甚至上萬,有些富裕人家,就上萬上萬地包給小輩,一個大大的紅包,看似豪氣,卻給別的家境一般的人家以很大的壓力,孩子們之間也相互攀比,比壓歲錢誰收的多,多的孩子收穫同學羨慕的眼光,少的孩子感到沒面子,對親戚心生怨氣。
回覆列表
早期來說,壓歲錢並不是給真錢,而只是給像錢一樣的象徵性的東西,是希望起到震懾性的作用。但後來,人們逐漸把壓歲錢實用性的意義強化了,因此就變成了給真正的貨幣。隨著長輩在過年時包一塊大洋給子女的情形出現,壓歲錢的意義才發生重大改變。從此,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昇”等“勵志”作用應運而生。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在現代仍然盛行,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被父母拿去,或存進銀行,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2014年春節,一份調查顯示,北京90名10到13歲孩子發現,孩子們2014年平均收到4867元壓歲錢,比2013年上漲了5%。其中,父母職業為公務員的壓歲錢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個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萬元,平均約為5783元,高於壓歲錢平均水平。2016年的《中國孩子的壓歲錢調查報告》結論是:被調查者發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平均數為 457.59元。該報告由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和向日葵認知教育實驗室聯合釋出。這一調查涵蓋28個省市自治區,調查還發現:100-500元是人們發壓歲錢普遍接受的範圍,55.71%的被調查者發出壓歲錢的金額在此範圍內;其次是500元—800元,佔21.79%;再次是1000—5000元,佔9.21%;給出壓歲錢在5000元以上的參與者,集中於福建、浙江等地區。兩次壓歲錢調查差異較大,這也是當今壓歲錢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實用化,每年壓歲錢的平均水平都會上升,同時,隨著近幾年微信紅包盛行,壓歲錢開始向娛樂的方向發展,這也更加使人擔憂。成因分析1.親朋好友的支付能力提高了,自然給的壓歲錢就多了。這也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表現。2.朋友之間出於面子,人情往來,給晚輩的壓歲錢太少拿不出手。3.長輩對晚輩的過分溺愛。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