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蜜醬
-
2 # 論壇說事
在這個極度重視顏值的時代可能很難想象在古代那樣一個不發達的時代如何會有美女產生呢,確實如此!有句話說得好“沒有醜女,只有懶女,因為她不化妝”……
那麼古代的女人就是天生麗質嗎?其實不然,古代女人也會保養呢,而且古代女人都是自然保養,比現在的化妝品神奇多了,我認為大家看看中國歷史上公然的十大美女,看看她們是如何保養的!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誰是最美的圖片大全,揭秘古代女人的保養方法
哪位是最美的呢?
西施浣紗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
3 # 大漠蒼狼V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排名,分別是西施排第一,有沉魚之稱;王昭君排第二,有落雁之稱;貂蟬排第三,有閉月之稱;楊玉環排最後,有羞花之稱。這些稱呼都非常生動的形容了四人的美貌。四人能被人們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除了無人能及的美貌外,還有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傳奇故事。
西施,四大美女之首,天生麗質。國難當頭時,以身救國,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西施利用自己的美貌、歌舞才情,使吳王對其痴迷異常,從而荒廢了朝政。越王趁此機會,發奮圖強,最終滅了吳國。而西施最後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是和心愛的人駕舟入西湖,不知去向;另一種是吳國滅亡後死於江中。到底如何,歷史沒有明確說明,但人們普遍傾向於前者。
王昭君,四大美女第二名,除了天生美貌外,更是精通琴棋書畫。她的絕世才貌,傳至京城,被招入宮中。後來更是主動請求出塞和親,遠嫁到匈奴成為王后,使匈奴和漢朝和平友好了半個世紀。傳說中她在遠嫁的路上,心情悲切,便彈起了琴,南飛的大雁聽到琴聲,看到這個美麗的女子,忘記扇動翅膀,掉了下來,便有了落雁的美稱。
貂蟬,四大美女第三名,她不光有傾國傾城的美貌,更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當時董卓攛掇東漢王朝,貂蟬周旋於董卓和呂布之間,把二人都迷得神魂顛倒,並最終使兩人反目成仇,利用呂布處掉了董卓。
楊玉環,四大美女最後一名,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與前面三個相比,楊貴妃就沒有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了,不過這也和她所處的朝代有關。當時是我大唐朝,作為一個貴妃,只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服侍好皇帝,穩固好自己的位子。這點上來說。她做的確實不錯。皇帝已經到了沒有她,就寢食難安的地步。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豔名遠播,傳奇故事更是數不勝數,歷代的詩人,作家們也都對她們多有描述。其中最多的是王昭君,有700多首詩歌,40多種民間故事都是寫她的。李白、杜普、白居易、王安石都寫過她得詩詞。其她三位美人也有不少,就不再多說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一種代表,代表了中國古代的女子。讚揚了他們的美貌和智慧,同時也讚揚了她們在國家需要時,敢於犧牲自己,為國家、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
-
4 # 羊門小二郎
一個是她們的事蹟比較出名,被人們廣為流傳。再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時代的原因,有句話叫時勢造英雄,時勢也可以造美女。
-
5 # 伊人眼中的歷史
英雄要出名須得有英雄事蹟為人傳頌,美女要出圈自然也得有美名廣為傳播。
一、古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美人要是躲在巷子裡,養在深閨人不知,恐怕再漂亮也出不了名,只能浪費資源。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就是這個道理。四大美女都懂得在合適的時候把握機會表現自己的風采。
譬如,王昭君在宮中一直得不到機會面見漢元帝,就在皇帝招募美女與匈奴和親的時候,主動請纓,一戰成名。
二、四大美女心理強大,情商高,識大體,懂得順勢而為。為了報國,西施忍辱負重,歡顏侍吳王夫差;貂蟬周旋在董卓和呂布之間,巧使離間計。美女與政治的結合,使她們的人生更傳奇,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三,唐以後的中國宋明理學盛行,女性的魅力被極大束縛。男人們愛美女,只能去煙花柳巷或者前代的故事中尋找,而女性的地位每況愈下。四大名妓,秦淮八豔中哪怕有些女性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無不精通,也被與良家區分。
而良家又被束縛在家,女子無才便是德,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再漂亮也少為人知。
最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兩個廣為人知的成語,就像廣告一樣,也為四大美女的美名傳揚起到了助推作用。 -
6 # 南嶺說史
中國歷史上的美女,才女其實非常的多,尤其是以四大美女最為深入人心。
所謂的四大美女最為普遍的說法是春秋時期的西施,漢朝的王昭君,三國時期的貂蟬和唐玄宗時期的楊貴妃。
她們四個美女,各有特色,其中西施的美貌能夠令得水中的魚兒都害羞的沉入水底:
鳥驚入松網,魚畏沉荷花。始覺冶容妄,方悟群心邪。--宋之問《浣紗篇》
在《莊子》之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
落雁則形容的是王昭君,美麗的容貌令得天上翱翔的大雁都想一睹芳容。
閉月羞花則是指貂蟬和楊貴妃。
不過,這只是四大美女一般的說法,也有認為貂蟬是透過《三國演義》這個虛虛實實的小說,杜撰出來的名字,原型不過是董卓的一個婢女。
另有四大美女則把漢朝的趙飛燕取代了貂蟬。
還有一種四大美女的說法是:
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貴妃。
因為這四個美女都和一次國破家亡的大事件有關。
還有的說法是“楊貴妃、鄭貴妃、董鄂妃、陳圓圓”。
1909年在甘肅發現了一個南宋時期的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其中的四大美女是:“晉朝綠珠、漢朝王昭君、漢朝趙飛燕、班婕妤”。
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說五大美女為:“西施、虞姬、王昭君、綠珠、紅拂”。
總而言之,其實所謂的四大美女並不是只有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四位美女,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獻之中有不同的說法。
另外的,我認為為什麼會有四大美女之說呢?是因為古人往往都會以數字來統稱一類較為突出的事物,如戰國四公子,戰國四名將,四大名山、四大神獸、四大發明、五嶽、四大名著、三綱五常、七情六慾、六畜、五穀、五毒等等。
因此如果不是以四大美女來統稱的話,要排個號,那豈止是八大美女、一百美女、萬千美女。
但如果數字太大,人們往往多會記不住,一般人誰能記住一百名美女的名字,就算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麗的皇帝都不會把自己的老婆都能夠記住吧。
回覆列表
西施(生卒年不詳),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是春秋時代著名的宮廷舞人。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重要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從此西施得來"沉魚"之稱。
對西施最終是生是死的結局,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歸納起來,大體有四種版本。1、沉海說:傳說勾踐滅吳後,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騙出西施,將石頭綁在西施身上,爾後沉入大海。2、隱居說:這種說法也是十分風行,《越絕書》裡面記載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認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吳國覆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3、落水說:或許是善良的人們並不希望西施這位無辜的弱女子有個悲慘結局,於是找出初唐詩人宋之問《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為依據,認為吳亡後西施回到故鄉,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4、被殺說:這種說法可以說純粹來自傳說了。傳說吳王自刎而死時,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洩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四個版本中,沉海說和隱居說流傳最廣,而且相關的證據資料也最多。
臨浦集鎮往東北走2公里,有一座苧蘿山。山的西邊有一條長約2.5公里的浣沙溪。這條溪的兩岸,分佈著西施廟、苧蘿亭、范蠡廟、起埠廟、浴美施閘等14處西施古蹟群。至今,浣沙溪邊的粉紅建築西施廟裡仍保留一塊清代光緒皇帝的御旨石碑。
落雁出塞——王昭君
王昭君(前52年~前19年),名嬙,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
西漢到了漢宣帝時,又強盛了一個時期。而北方的匈奴越來越衰落,最後分裂為五個單于勢力。其中有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一直和漢朝交好。漢元帝即位後,呼韓邪再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宮女們雖想出宮,但卻不願遠嫁。只有一個宮女毅然表示願意去匈奴和親。她就是王昭君。元帝就吩咐大臣選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了親。單于臨回匈奴前,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了美麗端莊王昭君,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原來宮女進宮時,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選,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當時的畫工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貪汙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願送禮物,所以畫工就醜化了王昭君。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畫工(有材料說畫工叫毛延壽)。昭君出塞後,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出塞的故事,成為中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傳說昭君出塞時,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貂蟬(東漢末年人)姓名不詳,傳說卻很多。關於出生地,也沒有明確的說法。一說出生在山西省幷州郡九原縣木耳村,一說生於陝西米脂縣。
貂蟬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裡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這不有了"貂蟬拜月"的故事,同時有了"閉月"之代稱;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關於貂蟬的結局,有評話這樣敘述:呂布死後,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作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關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時降曹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之心,特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後,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後,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聽後,明白關羽全其名節之意,回房後遂自盡而亡。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羞花醉酒——楊玉環
楊玉環(719~756年),原名楊芙蓉,小字玉環,道號太真,蒲州永樂人,祖籍弘農華陰,十六歲嫁給玄宗之子壽王。玄宗對她一見鍾情。並冊封為貴妃。"安史之亂"爆發,眾臣逼唐玄宗將楊貴妃縊死,葬於馬嵬坡。"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中,"羞花"就是指楊貴妃,相關故事:"貴妃醉酒"
楊貴妃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楊玉環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璬家。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玄宗子)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然而皇帝唐玄宗見兒媳楊玉環有傾城傾國之色,竟悖常倫,欲佔為己有。於是以"做女道士"為名招入宮,經過一番暗渡陳倉後,於天寶四年(745)封為貴妃。
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有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以荔枝又稱"妃子笑"。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起兵造反,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倉皇逃離長安,西幸成都。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禁軍)將軍陳玄禮等六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貴妃死時,年38歲。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捲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明皇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關於楊貴妃的故事還有"貴妃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