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正鱷魚不哭
-
2 # 公元前
當年蒙古大軍曾經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元朝。在蒙古人面前,無論敵人多麼的強大,擊潰敵人只是時間的問題。當時歐洲的騎士大多配備重盔重甲,雖然他們近戰時十分強大,但是,在機動力上根本無法和蒙古騎兵相比。但是,所向披靡的蒙古大軍圍攻一座小城36年都沒能攻破,而且損失慘重,最後還是因為南宋滅亡了,守城將士主動開城投降的,蒙古大軍才進入城內,這座小城就是“釣魚城”。
宋蒙對峙長達50多年,在此期間蒙古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釣魚城位於四川境內,屬於大宋領土,元朝剛建立的時候,為了擴大領土,蒙古大軍開始橫掃歐亞大陸,而大宋也是蒙古大軍消滅的目標。南宋朝廷剛成立的時候,南宋朝廷就開始修築釣魚城的駐防,不斷加固城防,很快釣魚城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工事。
釣魚城位於釣魚山上,釣魚山地勢險要,釣魚山的北、西、南由嘉陵江環繞,形成了鉗形的江流,釣魚城正好屹立於三江環流之中,在那裡形成了天險境地。釣魚城的防禦圈包括了嘉陵江、渠江、涪江,南、北、西三面環水,釣魚城周圍十二三里,築有高達數十丈的石牆組成。南宋修建釣魚城用了大約十幾萬人經過十幾年的修築才完成,雙方於此殊死搏鬥,宋蒙雙方經歷了大小戰役200餘次,共同創造了釣魚城36年攻防戰爭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蒙古大汗蒙哥曾經親率10萬大軍攻打釣魚城,但是依舊失敗了,最後他也死在了釣魚城。在蒙古大軍稱霸亞歐大陸的路上,南宋是最難攻打的一個政權。南宋統治區域主要是在長江以南,此地區山河較多,而南宋很多城池都傍山環水而建,防守工事極強。而蒙古大軍最強的戰力部隊是騎兵,他們主要善於野戰,攻城能力很弱。再加上南宋人不屈不撓的反抗,這樣就極大地限制了蒙古人的進攻戰略。成吉思汗怎麼也想不到,南宋這個他曾經最看不上的政權,居然是最難攻打的。
-
3 # 影珠陋士
釣魚城之戰,是南宋末年,一次著名的防禦作戰案例,整個堅守時間長達36年,具體戰役時間是1258年-1259年。
1235年,宋蒙戰爭爆發,當時蒙古人已經平定了北方,窩闊臺兵分兩路,一路攻四川,一路攻荊襄,由於當時蒙軍主力西征,並不在攻宋,且主要目的是為了劫掠,所以兩路軍未獲成功而退。
1253年,蒙古滅大理,戰略上對宋形成了合圍之勢,1256年,蒙哥率軍從四川攻宋,其弟忽必烈從中原南下攻宋,這時候,釣魚城之戰就爆發了。
釣魚城,今重慶合川,地勢上三面環水,嘉陵江,渠江,涪江貫穿其中,東面又有鴻溝阻擋,蒙古騎兵無法展開優勢。
第二,就是釣魚城在被圍之後,守軍意志堅定,守將王堅斬了蒙古勸降使者,並積極備戰,釣魚城雖然陸路斷絕,但是水路並未完全切斷,城內還是可以源源不斷獲得補給,並且王堅深通謀略,不僅死守,並且乘機多次夜襲蒙古軍。
第三,天氣氣候原因。攻城中,又連降20多天大雨,六月重慶天氣炎熱,蒙古軍瘟疫流行,士氣大挫。
第四,南宋積極救援。在被圍之後,南宋對四川進行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內外夾攻,給蒙古大軍帶來很大的困擾。
第五,蒙哥戰死。由於幾個月攻城不下,蒙哥親自督戰,中流矢,傷重而死,蒙古人只能被迫撤退。
而此時,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所以此後數年蒙古無暇顧及南宋,直到忽必烈建大元后,揮軍滅宋,1279年在南宋行將滅亡之際,釣魚城守將王立在蒙古人答應不屠城之後,開城投降。至此,釣魚城之戰結束。
釣魚城作為山城防禦體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時代,充分顯示了其防禦作用,它成為了蒙古軍隊難以攻克的堡壘。
-
4 # 我愛糖酒會
草原騎兵適合平原大規模衝擊作戰,但了四川合川,山嶺丘陵,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加之民風彪悍,誓死不降,防守指揮得當,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氣度,易守難攻,軍民一心,當然不容易攻克咯
-
5 # 福子說歷史
釣魚城頂住了元朝大軍20年猛攻,守將王立遭到世人的唾棄,是因為他身為一城守將卻開門投降,被後人認為是叛徒的行為。元朝大軍在南下攻打大宋的過程中,由於元軍一直不善水戰與攻城,所以一直很難突破大宋以長江為依託的京湖防線的壁壘,所以開闢了四川戰場,想先佔領四川然後再溯江而下,在京滬前線達成一個鉗形的攻勢,來滅掉大宋。
但在進攻四川的過程中,元朝大軍在釣魚城被卡住了,在當地軍民的拼死反擊下,寸步難進。這座釣魚城,前有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後有釣魚山壁立千仞,位於四川合州的釣魚山上,地理位置很高依山面水,地勢險要,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釣魚城1259年受到元朝大軍的首次攻擊,保衛戰一打就是20多年,到1279年為止,先後經歷了元朝大軍20年的猛攻,一直巍然屹立,沒有被攻下。王立作為釣魚城的守將,剛開始也是一員猛將,在抗擊元朝的戰鬥屢戰屢勝,戰功卓著。1276年,元軍突破了長江防線,佔領了南宋國都臨安,南宋的皇帝宋恭帝也被俘了。導致南宋形勢急轉直下,走向了滅國的邊緣。
於是王立的思想也動搖了。此時的釣魚城已成為一座孤城,王立猶豫再三,決定,以保全城中軍民性命為條件,投降了元朝。然而在傳統忠君思想看來,王立身為一城守將卻主動投降,是有悖於忠君之道的。
-
6 # 漁經獵史小仙女
能征善戰的蒙古大軍之所以這麼多年沒有攻下釣魚城的原因很簡單,其一是因為這個城的地勢非常險要,有著易守難攻的特點;其二為釣魚城是當時南宋的一個屏障,許多在這個地方當官的官員都對它進行過整修和加固;其三就是在南宋面臨著滅國危險的時候,所有人都眾志成城抵抗著蒙古的入侵。
蒙古族都特別的驍勇善戰,尤其是他們的騎兵特別厲害。由這個民族建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朝代,他不僅擁有著亞洲的土地同時還攻佔了歐洲的大片土地,可以說是橫跨亞歐大陸的一個國家。在他們心中蒙古的騎兵是無人能敵、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強者,在他們攻打歐洲城市的時候無論敵人多麼強大、戰甲多麼堅厚,他們依然能憑著自己的英勇將敵人打趴下,沒想到在攻打南宋釣魚城的時候卻踢到了鐵板。
釣魚城的位置在中國的巴蜀地區,它是依照著山川的延伸和水流的流動方向建立的,有著非常險峻的地勢。它去就像《蜀道難》中所說的那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城市。它雖然面積不大,但它卻是南宋在四川地區非常重要的防線,如果它被蒙古奪走了,那麼南宋的滅亡之日也就不遠了。所以,這座城市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
正因為釣魚城有著如此重要的位置,所以眾多在此地駐守的官員都帶領著當地的人民對釣魚城進行過維修和加固。經過10多年的時光,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堅固的堡壘,後來這個堡壘就成了蒙古大軍滅亡南宋路上的一個攔路虎,推遲了南宋的滅亡延長了他的存在時間。
當時蒙古大軍在整個亞歐大陸上所向披靡,他們不僅將歐洲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而且還很快的滅亡了金國,這讓南宋非常有壓力,所有的南宋人都不想自己國家滅亡,所以在守護這個屏障時更是奉獻了自己所有的力量。
這個城市讓蒙古人吃了很大的苦頭,他們在攻打釣魚城的時候不僅和當地人僵持了30多年,而且他們的一個王還死在這裡。可惜後來因為一個女間諜導致釣魚城被攻破,隨後不久南宋也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
7 # 舊史風
如果你真的認為蒙古人打不下釣魚城?那就大錯特錯了,兵威正盛的蒙古軍團,加上數量眾多的漢人降將出謀劃策,全力一博,小小釣魚城,如何能堅持的住?就算有山城之險,城內軍民一心,也很難抵擋住蒙古軍團的兵鋒,說到這裡,有很多讀者會感覺奇怪,如你所說,為何小小的釣魚城能夠抵擋蒙古軍團達36年之久?其原因如下,我詳細分解一下。
一,蒙古對宋用兵的戰略性失誤
眾所周知,十三世紀初,蒙古軍團在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統帥下,平西遼、滅西夏、吞金國,錘花剌子模,此後一路向西,共滅四十餘國,蒙古軍團的巔峰戰鬥能力,讓西方諸國心膽俱裂。
由於在西線戰場戰果頗豐,而蒙古人口又少,分兵作戰難以取得最大戰果,以至於在窩闊臺汗以及之後的貴由汗在戰略決策之時,將進攻重點放在西線,對南宋的策略始終是遊擊劫掠為主。
從蒙古忽必烈汗即位之前,整個蒙古對宋策略,都是以劫掠為主,而不是佔領為目的。
這一點可以從歷史記載中看出。
宋理宗端平年間(1234~1236年)蒙古軍團進攻蜀地,1238年蒙古軍團再次進攻西川,1239年劫掠川東,1241年再破成都、瀘州等二十餘城。
因蒙古鐵蹄不斷襲擾四川,導致當地政權癱瘓,官員犧牲很大,為此宋庭派官員入蜀主政,將四川政治中心從成都轉移到重慶,這也是宋庭派遣餘玠為四川安撫制置使的原因所在。
到1252年,蒙古人又重新掠奪成都,由此可見蒙古軍團雖然多次佔領四川,但是並未實際控制四川。
這是蒙古為何在四川的戰果不大的原因之一,不以奪取土地為目的,就無法對釣魚城這種能夠自給自足的山城,形成巨大威脅,所以也間接導致釣魚城能夠堅守的原因之一。
二,蒙古內部鬥爭以及宋朝降將的獻計獻策,使得蒙古對宋政策的戰略轉移到了襄樊
由於成吉思汗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捉襟見肘,導致其後蒙古人內部逐漸分化,派系鬥爭不斷,自1241年窩闊臺大漢去世,到1264年忽必烈即位,歷時23年之久,換了五任大汗。
這就讓攻宋的步驟時緊時鬆,也讓釣魚城在這動盪的亂世中,能夠堅守36年的原因之一。
其後,忽必烈歷時四年打敗阿里不哥,奪得大汗之位後,立志滅亡南宋,建立大帝國的想法下,接受南宋降將劉整等人“無襄則無淮,無淮則南宋唾手可得也”的建議,將戰略重心從四川向荊襄地區轉移。
於是,蒙古軍隊給予釣魚城壓力大為減輕,而處於荊襄地區咽喉之地的襄樊,承受蒙古六年之久的圍攻。
三,釣魚城獨特的地理位置,是蒙古軍隊難以短時間逾越的天然屏障
釣魚城位於重慶市東釣魚山頂,山勢陡峭,釣魚山下南、北、西三面有嘉陵江、渠江、涪江環繞。
面對蒙古軍團對四川的持續進攻,南宋也做出積極防禦,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開始在釣魚山上築城。
1243年,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重點打造釣魚城,將釣魚城分內外兩城,外城牆建在懸崖峭壁之上,以防蒙古大軍。
而釣魚城內有良田,又有源源不絕的水源,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會因為蒙古軍團圍困,導致因斷糧缺水而崩潰。
從1243年,餘玠等人在夜以繼日的打造釣魚城,到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汗親征釣魚城時,已然過去十五年,這十五年雖然有蒙古軍隊斷斷續續騷擾,但是形不成氣候,釣魚城無大戰事。
四,蒙古軍隊的缺點以及蒙哥汗的驕傲
十三世紀是蒙古人東征西殺的時代,兵鋒之強,當世無敵,善於野戰的蒙古軍團,極其擅長穿插迂迴戰術。
蒙古人的戰法是,不計師之多寡,地之險易,敵之強弱,必合圍以殲滅之。然而這戰法到了蜀地就打了折扣,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地山高林密,多崇山峻嶺、江河岔道,自古就有“車不得方軌,馬不得成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而蒙古軍隊的騎兵戰術,在四川的崇山峻嶺間實在施展不開,而到了釣魚城這險要之地,蒙古軍等於自廢一半武功。
偏偏鎮守此地的王堅是個硬骨頭,威逼利誘,絕不投降,蒙古軍團死命進攻,卻被視死如歸的川兵一次次被殺退,
這令從小征戰,少有敗績的蒙哥汗大為光火,不顧術速忽里舍棄釣魚城,繞道夔州的戰略方陣,堅決要打下釣魚城。
驕傲的蒙哥汗,面對易守難攻的釣魚城,是下了大決心必破之的。
於是,蒙古軍團和釣魚城內守軍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鐵血攻防戰。
這一打就是將近半年。
五,水土不服的蒙古軍團,病倒在蜀地的盛夏裡。
蜀地多崇山峻嶺,很多地方仍然屬於未開發地區,原始森林多且密集,又屬於熱帶溼潤氣候,多瘴氣,在酷熱難當的夏季,蒙古軍團大面積感染疫病,心急如焚的蒙哥汗,在攻城督戰之時,遭受飛石撞擊,不治身亡(亦有感染疫病而死一說。)
自蒙哥汗一死,整個蒙古內部陷入內亂,本在荊襄之地頗有收穫的忽必烈,趕緊北撤爭奪汗位,無暇顧及南宋,等到忽必烈奪得大汗之位。
這位受過漢文化薰陶的大元皇帝,將攻宋的戰略重心放在了襄樊,這又讓釣魚城得到喘息之機,這之後,蒙元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沿江而下,攻取臨安,等到南宋滅亡後,忽必烈在四川屯糧駐軍,壓縮釣魚城生存空間,1279年,在忽必烈答應不傷害百姓的情況下,釣魚城這座孤城終於開城投降。
棄城後,城內32名守將,全部拔劍自刎。
綜上所述,蒙元大軍橫掃歐亞,所向披靡,為啥36年沒有攻下釣魚城的原因如下。
東西兩線作戰的蒙古大軍,重點放在了西方,對宋作戰,多以劫掠人口、物資,而缺少長遠規劃,漫無目的的進攻,就無法形成最強大的攻堅力量,釣魚城的堅韌,非使大力不能破。忽必烈不同於之前的蒙古大汗,他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他分析整個天下局勢以後,將本來進攻四川為主的戰略目標,進行了更最佳化的原則,從而使釣魚城免於戰火,畢竟忽必烈攻打襄樊之時,是使出大力氣的,一圍就是六年,水陸合攻,圍點打援,有一股不破襄樊,誓不擺休的強硬意志,如果這股力量全力進攻釣魚城的話?如何?就算蒙古軍隊損失慘重,但是釣魚城也必將破城。釣魚城內的兵、民,全都是堅韌不拔的四川猛士,勇猛、善戰,絕不屈服,就是他們的捨命拼搏,才換來釣魚城36年不敗,因為打造的在好的城池,也需要勇敢的人去守衛,東西永遠是死的,人是活的。
蒙古鐵騎縱橫天下,無人能敵!宋、金、夏等幾十國紛紛被踏平。可地處川蜀之地的彈丸小城一一釣魚城,蒙古大軍即使搭上它們大汗蒙哥性命,三十六年未能攻克。釣魚城內的軍民憑什麼創造的這樣奇蹟?
回覆列表
看看這張地圖,你就會明白,冷兵器時代在這種地理形勢上多難展開兵力。
這一張就更清楚了,進攻者只能從狹窄通道仰攻堅城,當然是非常不利。
而且釣魚城防禦體系中還有大片良田,收成可以基本滿足駐軍需求,糧秣轉運壓力不大。重慶地區屬於溼潤地區,降水豐沛,山上山泉眾多,也不怕被斷水。這樣相持下去,先撐不住的只能是遠道而來的進攻者。
為什麼蒙古軍隊不繞過釣魚城避實擊虛呢?他們確實這樣做了,但南宋軍民進行了堅決抵抗,釣魚城不是孤立的城堡,而是餘玠以來長期構築一整套防線。蒙古軍隊在釣魚城碰壁,在其他地方也能討好,川東地區地形崎嶇,不適合大量部隊地面機動,水路運輸特別重要,不開啟釣魚城,水路就沒法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