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0後男人

    赤壁之戰,可以說是三國中最精彩的一戰。此戰不僅在三國爭雄時,堪為用兵用謀之典範,同樣也可為中國戰爭史上的以少勝多的範例。

    對此戰,太多人研究了。其中最多人探究的,不外乎就是曹操坐擁佔盡優勢的大軍,為何會敗在力量比自己弱得多的孫劉聯盟呢?曹操戰敗,原因很多,但我更傾向“瘟疫”說。

    先讓我們看看三國中最權威的史書《三國志》,是如何記載赤壁之戰的,《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呵呵,你沒有看錯,從《三國志》這條記載來看,什麼草船借箭、什麼借東風、什麼火燒赤壁、、、、、、統統是浮雲,雙方軍隊壓根就沒在赤壁大打出手,曹操統軍北迴,是因為“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當然,當中是有很多場戰鬥,但應該沒有《三國演義》中羅老師說的那麼精彩。

    從這條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大疫,乃是曹操戰敗的根本原因。其實從《三國志》、《三國演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曹操戰敗,決不只是曹操誤中連環船計,被周瑜火燒戰船而大敗這麼簡單。

    首先,連環船計,本身就是一個行不通的計策。按一般說法,曹操之所以中連環船計,是因為士兵在船上行立不穩,所以要將戰船連起來,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因為一、曹操的水軍本就是南方水軍的降兵,根本沒有站立穩不穩的問題。二、曹操的北方士兵,也不需要駐紮在船上,駐在岸上就好了,為麼要在船上頭暈腦脹的呢。曹操大概不會這麼蠢吧?

    其次,即使周瑜燒了曹操的戰船,曹操水軍損失殆盡,曹操還有陸地上的軍隊呀。有人可能會說,火也會燒到岸上的。不要忘了曹操自己就是一個用火攻的高手,必會小心防火的,行軍紮營不會不考慮這點。周瑜可以一把火燒盡曹操的水軍,但也想燒盡曹操陸軍,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所以,我認為《三國志》中“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的記載是最真實的。的確,曹操在赤壁與孫劉打了幾仗,敗多勝少,也損失不少,這是肯定的。這時,又瘟疫大起,士兵損失比戰死還多,再加上戰船給周瑜一把火燒了,不得已,還是回北方去吧。故此,我認為曹操赤壁戰敗,最大原因是瘟疫所至!

  • 2 # 張博力

    近些年來,有許多人對於曹操兵敗提出了質疑,他們說是血吸蟲病造成曹軍赤壁戰敗的。

    從史料可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的赤壁之戰時沒有說“火攻”這件事。從《三國志》可見曹操在戰後給孫權寫了一封信,信中便說曹操因瘟疫而從陸地退卻,然後自己燒了船,以免被東吳利用。

    這個內容在《吳書·吳主傳》中也記載有,書上寫到“曹公燒剩餘船而退敗。”

    曹操赤壁之戰,使用了數十萬軍馬進行遠征。這麼大體量的軍隊,在排程上是十分困難的。出行時生活條件的變差。這必然降低了軍隊對疾病的抵抗力。

    曹操來自北方,大軍南下,同中國北方相比,南方氣候炎熱多雨,溫溼度等條件適於各種傳染病、地方疾病原和傳播媒介的繁衍和迴圈。那些當時無法明瞭的致病微生物對新進入疫區人群、馬匹的侵襲性以及入侵後的致病性也遠比世居此地的人群和動物更為嚴重。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便寫到曹軍南征的諸多不利因素:一是擔心身後王朝不穩,叛亂或暴動會發生;二是曹軍都是步兵,從來沒有水上戰鬥過;三是糧草路線太長;四就是疾病威脅。這裡面前三點人力都可以克服,只有疾病無法靠人力克服,特別是誰都沒有見過的寄生蟲病!

    而東吳軍隊久居江南,長期從事生產活動,對血吸蟲有了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只有曹軍感染了,而東吳軍隊的情況會稍好一些。

  • 3 # 江南俗士1972

    赤壁大戰曹操之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首先,曹操雖然雄才大略、能征慣戰,但這次遇到的對手不同以往的二三流角色,而是當時的頂尖高手孫權、劉備。其次,曹操南征,水軍是關鍵,但東吳水軍獨步天下,劉備也久居荊州,不怕水戰,曹軍旱鴨子居多,以弱項對強項。第三,孫權、劉備已無退路,哀兵必勝。而曹軍上下有輕敵的思想。第四,曹軍水土不服,戰鬥力下降。第五,東吳有周瑜這位軍事奇才。所以,儘管曹操兵力數量明顯佔優,但實際戰鬥力並無明顯優勢,失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4 # 遠影7

    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以上是後《出師表》節錄。諸葛亮的後《出師表》為什麼不提赤壁之戰?說明赤壁之戰是後人無限擴張的。

  • 5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是這樣的。

    不少人吧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敗歸結為“瘟疫”和“東風”,尤其是瘟疫說最為大家信服。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註解時說:“至於荊州之敗,蓋由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什麼意思呢,不是人為的原因,是天的原因。實際上曹操失敗的結論,瘟疫只不過是在必然失敗上面加了一根稻草而已。

    曹操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可以從政治、軍事的角度去看赤壁之戰。

    一是不懂政治的曹操。

    首先,我們看曹操是怎麼對待荊州官員的。

    劉綜投降後,是想繼續當荊州刺史的,可是曹操卻封了他一個青州刺史。青州在哪裡?在封劉綜為青州刺史的文書中,曹操這樣誇劉綜:“——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雖封列侯一州之位,猶恨此寵未副其人。”對劉綜大加讚賞,可是,一轉身就罵“劉表之子如豬狗”。

    再看看曹操對荊州官員的安排:雖然曹操封了劉表部下十五人為侯,但我們知道“侯”,只是一種名譽、一種待遇,並沒有任何的實權。《三國演義》用虛構的手法描寫了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殺蔡瑁、張允的事。其實,蔣幹過江是在赤壁之戰之後的事,什麼“蔣幹盜書”根本是子虛烏有的事。

    掌握劉表水軍的蔡瑁、張允被殺,與其說是上了周瑜的當,不如說是曹操奪取水軍軍權的需要。

    其次,我們看看曹操是怎樣對百姓的。

    曹操在一生的征戰中,多有屠城之事。曹操的殘暴天下聞名,當年徵徐州,曹操屠城,泗水為之不流,史書上還有“雞犬也盡”的記載。劉備對曹操在徐州的暴行非常清楚。當曹操大軍南征之際,劉備駐守的新野,和曹軍接壤,劉表把他安排在新野,就是讓他先替自己擋一擋曹操的。劉備當然知道,僅僅自己一個新野小縣,是擋不住曹操的。荊州的劉琮投降後,劉備知道曹軍馬上就要殺到新野,於是在四門貼出告示:“無問男女老幼,願從者,即於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在劉備準備撤離樊城的時候,劉備命令孫乾、簡雍二人率軍在城內大聲呼告:“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

    曹操的暴行被劉備利用,十幾萬人千里迢迢背井離鄉,這是為什麼?

    十幾萬百姓跟著劉備逃難的場面,其實就是劉備宣傳的結果,劉備抓住了曹操經常屠城的毛病,畢竟生命高於一切,是開不得玩笑的。但至少劉備君臣和百姓共同風餐露宿地走了幾百裡的路程,讓荊州的百姓覺得,劉備的這個人還是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的,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劉備贏得了民心。

    劉備攜老百姓逃難的那一幕,是劉備的得意之作,後來常常被劉備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幹大事者必以人為本”。

    相比於劉備,曹操也確實做得不到位。當曹操在長坂坡追上跟隨劉備逃難的百姓時,史書稱:虜其人畜十萬。曹操把俘獲的老百姓都當成戰利品了。人也是三國時最稀缺的資源,雖然史書並沒有說曹操具體怎麼處理了,但按照慣例,這批百姓是要被押回中原的。

    所以,曹操的赤壁之敗的根本原因是曹操不得人心,得不到荊州官員、人民的擁護。

    二是曹操不懂水戰。

    “初一交戰,曹公不利,引次江北。”作為赤壁之戰開篇的這一場小小的接觸戰,決定了赤壁之戰的走向,也決定了曹操必然失敗的命運。

    其一:對於發生在長江上的戰鬥來說,佔據長江上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為東吳下一步的火燒戰船打下了重要基礎。後人質疑借東風火燒戰船,問了非常經典的一句話:面對滾滾而下的長江,什麼風能做到使“船去如箭,燒盡北船”呢?

    其實,正是曹軍的“引退江北”,使東吳的水軍得以沿著長江的南岸運動到了長江上游,和曹操形成了南北對恃的局面,也使後來的火燒赤壁成為可能。

    顯然,曹操不熟悉水戰,對佔據長江上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曹操敗退後留下曹仁守江陵,曹仁也不懂這個道理,被甘寧帶幾百人的隊伍就搶佔了處於上游的夷陵。曹仁這才明白過來,馬上帶五六千計程車兵包圍了夷陵。東吳的將領就比較明白上游的重要,呂蒙馬上建議周瑜解救甘寧。而周瑜呢?周瑜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親自帶隊去給甘寧解圍。從周瑜及東吳其他將領的重視程度上看,他們對佔據長江上游的重要性的認識是比較清晰的。

    其二:曹操的退居江北,使得他對江南諸郡的控制力基本喪失。劉綜投降後,江南諸郡也跟著投降,如果曹操佔據長江上游,不讓周瑜透過,不僅會在後來的長江大戰中佔據優勢,使得東吳的火攻無法實施。而江南諸郡就會真的倒向曹操,至少不會讓孫劉聯軍得到助力。

    其三:曹操在長江上戰不過周瑜,何以在烏林地區的陸上戰鬥中也打不過孫劉聯軍呢?

    答案就是火燒戰船。

    曹操的大軍在長江上作戰,戰前並不知道會在哪裡爆發戰鬥,戰役持續的時間有多長。因此糧草都是隨船攜帶,後勤供應不是靠陸上運輸補給,這是水戰的一大特點。因此,當乘坐的戰船被燒燬後,也就意味著糧食和戰備物資全被燒燬了。

    糧草的被毀意味著戰爭不可持續,這個道理不僅將領明白,每一個士兵也都明白。要是每一個士兵都明白戰爭持續不下去的話,表現在戰場上就是兵敗如山倒。烏林之役孫劉聯軍一直追到南郡,並沒有出現太激烈的戰鬥就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是必然的,並不是什麼天命的原因,而是曹操在政治和軍事上不如劉備和孫權聯軍的。

  • 6 # 樾檬侃歷史

    大部分人把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敗原因歸結為疫病和東風,是,在赤壁之戰中的確是有這兩樣災病出現,而且從表面上來看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也的確是天的原因。

    但如果我們仔細去看曹操失敗的原因,就會發現,疫病和東風不過只是小問題罷了,真正造成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有四方面:

    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曹操從起兵開始便一路順風順水,什麼滅張繡、除袁術、殺呂布等等這一切,從未有過敗績。

    的確,一路的勝利,手下人馬計程車氣那是高漲的不得了。但是,一路征戰也早已是人困馬乏。

    赤壁之戰前夕,賈詡曾建議曹操人馬需要休養生息,但曹操卻並沒有聽進去,在沒有做到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毅然發動了赤壁之戰,結果以失敗告終。

    對於荊州水師的戰鬥力過分自信

    曹操得到荊州後,收編了蔡帽手下近八萬人的荊州水師。

    也正是這批荊州水師的投靠,才讓曹操下定決心收復江南,可以說曹操對這批荊州水師的實力那是非常相信的。

    但是,他卻不知道這批水師平時根本就缺乏訓練,更是沒有什麼實戰經驗。

    這樣的軍隊再加上曹操原來不懂水戰的人馬,看似人多勢眾,強大的很,其實在水上的戰鬥力那就是渣渣。

    最後,遇見擅長水戰的孫劉大軍,不大敗才怪呢。

    避長就短

    其實這一點和第二點差不多,主要就是說曹操的人馬根本就不擅長水戰,但曹操還是選擇了沿江乘船南下。

    一方面的確是解決了因長途跋涉而帶來的疲勞,但另一方面如果遇上敵人水襲那就徹底玩完了。

    這一點可以說是兵家大忌,也許曹操是出於對荊州水師實力的相信才選擇這樣的行軍方式,可問題是荊州水師那完全就是花架子。

    如果曹操採用水路並進的行軍、作戰方式,就不會出現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的敗局,正所謂,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是這個道理。

    屢屢中計離間計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先是中了離間計殺了蔡帽,要知道雖然荊州水師是花架子,可蔡帽怎麼說那也是水師頭頭,在水上作戰這可是曹操唯一能夠靠得住的人。

    可惜,曹操中計把蔡帽給殺了,這算是幫了敵人周瑜一個大忙,除卻了周瑜的心頭大患。

    苦肉計

    曹操為了解決士兵不習慣坐船的問題,下令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人在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部下黃蓋說:“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

    隨後,選取蒙衝戰船十艘,裝上幹荻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

    然後,黃蓋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被周瑜暴打準備投降。有一個諺語是這樣說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是出自這個時候的故事!

    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十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時升起船帆。曹操軍中的官兵看見船隻都以為是黃蓋來投降了。

    待船隻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時,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著,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而周瑜則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在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5萬兵力大敗曹軍20餘萬兵力,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過份的自信和輕敵,麻痺大意所致。

    這次戰役可以說是曹操統一南北的最佳時機,但卻被曹操給生生失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第一次去你物件家,緊不緊張,聊些什麼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