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樂兄弟
-
2 # 梅子Meizi
我一直沒看完這部電影,看過解說版。為什麼一直沒看完呢?
太難過,替他難過,心疼,不忍看下去。
我們從小到大,都是有一個過程的。剛出生的時候,是需要全身心依賴父母,依賴他人,需要他人照顧,這是我們的依賴期。這個時期需要別人無限的關愛,作為情感的儲蓄,以便我們長大,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
受到無限關愛的孩子便會成長為有信心,有愛心,可以有能力去愛別人,接受別人愛的好孩子,反之沒有足夠關愛的孩子,被人忽略的孩子,沒有被愛的孩子,就會一直去試著討好他人,以獲取別人的關注,關愛。形成不了 獨立的人格,他的內心一直期盼著別人的關愛。形成一個迴圈,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然後去討好他人,然後被別人踐踏。最後自己受傷害。
所有的東西都是此消彼長的。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迴圈。所有的發展規律都是起起落落的。被傷害的久了,喪失了希望,變成絕望,就會觸底反彈,形成反社會人格,去傷害別人。其實內心還是一個渴望愛的大孩子。
作為母親,我看不得孩子受苦。我會特別難過。生而為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盡好自己的責任,就算沒錢,也要好好待自己的孩子。為了你的孩子,也應該好好努力,好好學習成長。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得到足夠的關愛,成長為獨立的人格。
-
3 # 阿君有影
很不錯的一部電影,劇情連貫且頗有現實生活中的社會情況,簡單說就是一部反應當下社會情況的一部電影。
要說哪一點能觸動人,個人感覺是當主人公舉起屠刀,徹底釋放個人黑暗面這樣的一個轉變。
電影的前一段反應的是一個社會底層略帶殘疾人物生活的不容易,即使這樣只要能夠生存也是在壓制自己黑暗的一面。而在地鐵上發生的殺人事件就是這部電影的轉折點。
後半段這是主人公轉變後,人物性格的變化,和不在壓抑自己,去做一些認為正確的事情和對一些認為不滿意的地方進行報復。
在電影中你能看到人性的一個轉變。能看到一個善良的人也能變成惡人。能看到底層人不滿社會現實所發起的反抗。
當看到最後那麼多人追捧小丑,就能看到社會的墮落和不公平。
電影整個劇情連貫,人物刻畫,人性的展示。演員的演技都很能貼和故事的需要。值得一看。
-
4 # 汘瀧泡泡
最觸動我的是不讓自己有多多的悲傷難過。都要隱藏在那張面具下面,呈現個人們的只能是他們讓人們感覺到你很快樂很幽默。我覺得很悲哀很傷心。看這個電視我流淚了哭了。好像是突然之間吧,有一種共鳴,其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別人心中的小丑。我們想讓所有人快樂,所有人認同。但是我們再傷心難過也得把它掩蓋起來。說的不好。希望大家不要見怪。
-
5 # 亞述
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一經上映,就以9620萬美元的收入登頂了北美週末的票房榜,創下北美影史10月份上映影片首週末最高票房紀錄,並毫無疑問地成了影史上最賺錢的漫改電影。
口碑上,早在上映之前,《小丑》就已經在2019年8月31日的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進行了首映。此後,獲得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進入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年度十佳電影榜單,獲得金球獎多項提名,以及大大小小各種獎項和提名。
2019版的《小丑》是華納和DC所獨立開發的影片,與目前的DC擴充套件宇宙並無關聯,從“反超級英雄”的角度,以一部犯罪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小丑起源”的故事。此次改編被認為是超級英雄漫改電影的一次突破,傑昆·菲尼克斯也給出了希斯·萊傑之後的又一個經典的“小丑”形象。
《小丑》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而當時的美國,正處於“經濟衰退期”,焦整個社會充滿了一種明顯的“集體焦慮”,在這種集體焦慮的氛圍中,壓抑於人心深處的暴亂隨時都可能發生。影片中哥譚市的“形象”正是那個年代美國社會和民眾內心的寫照:陰暗潮溼的道路,滿目惡臭垃圾的街頭,汙穢熏天的城市下水道,一觸即發的暴動氣息,以及昏暗的光線……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心乃至人性自然也是晦暗的。
世界對亞瑟來說,實在是過於的不友好。他從生下來就是整個家庭的“頂樑柱”,但卻最終發現,他一直悉心照料、並且堅信對方也深愛著自己的母親,原來不過是自己的養母,而且還在他小時候對他進行過虐待;他在公交車只不過想逗一個孩子開心,卻遭到孩子家長的嫌棄;小混混砸了他的廣告牌,卻被認為是工作失職;就連那個與他相愛的女鄰居,竟然也只是他幻想出來的。
他努力要取悅的世界,並沒有對他施加一點點的善意。假如有哪怕一丁點,他也許就會像《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史密斯一樣,抵擋住各種厄運和不公,最終迎來不一樣的人生。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因為這種“人性化”的演繹,讓《小丑》區別於傳統的漫改電影,而成了一部相對獨立的作品。
傳統的漫改電影,在將英雄“神化”的同時,也會將其對手過分“邪惡化”。傳統的“小丑”,是因為蝙蝠俠的存在,而立體化和鮮明化。但它的立體化和鮮明化也是“極端化”的:小丑沒有身份,沒有動機,沒有邏輯,先天性地反人類、反社會,享受一切對常態和秩序的瘋狂顛覆。
而傑昆·菲尼克斯塑造了一個社會邊緣人的都市棄兒形象。影片褪去了“超級英雄”的外殼,“小丑”也不再是那個沉迷於與社會為敵、把犯罪當新生的犯罪天才,而是成了和我們並無二致的“人”,他遭受了生活的重壓,遭受了環境的逼迫,遭受了命運的不公,也遭受了原生家庭的折磨,最終一點一點地崩潰,最終“在沉默中爆發”,又“在爆發中扭曲”,在報復中找到了“快感”,最終黑化成了蝙蝠俠的“宿敵”。
-
6 # 千潯影視
我們看見主人公在化小丑妝,然後用手強掰嘴巴假裝微笑,眼眶卻充盈淚水。這一場戲就已經交代了主人公處於一種自我矛盾的心理狀態。瀕臨崩潰。
接著我們看見他在路上執行著小丑的工作,但卻被幾
個小孩搶走的廣告牌並遭到圍毆卻不反抗。
這個開頭可以說是好萊塢經典人物出場套路,介紹了主人公的身份背景和現有問題。也是亞里士多德的所說的故事第一步:讓人對主人公產生Pity。
當他坐大巴回家時,即使心情不佳,但面對一直盯著他看的孩子,還是裝做小丑的模樣逗對方開心,沒想到此舉令孩子家長不快。於是他的情緒處於悲傷狀態,但卻大笑不止。在此我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主人公是患了病,我猜測是情緒處於負面狀態時便會大笑不止的一種病。
之後主人公走過一道高高的樓梯回到家。一個非常漂亮的仰拍鏡頭,讓我們感受到他的身心疲憊而心酸不已。
他在電梯裡遇見女鄰居和她的孩子,女鄰居做的拿槍爆頭的動作第一次暗示了接下來小丑的行為走向。
晚上與母親一起看電視節目——喜劇性質的脫口秀。為什麼是脫口秀而不是其他呢?因為觀眾在看時都會笑,只有在此時,主人公無法停止大笑的特點能被掩蓋、能被大眾認可,而不是被公交車上的人圍觀恥笑。透過主人公的幻想,我們知道主持人是他的偶像,並且母親對他來說很重要。
本片的第一階段結束。
槍的出現成為了一個轉折點,雖說白天同事給他時還顯出抗拒的樣子,但晚上卻在家玩弄起來並不小心走火。後來他在醫院為患病兒童表演時卻不慎露出了槍,因此被解僱。
在地鐵裡,他遇到了被騷擾的女士,我認為此時他是為了解救她才裝做狂笑不止的樣子(就算不是,觀眾也會自行腦補,因為我們已經站在了小丑這邊)面對再次圍毆,主人公必須進行回擊。觀眾永遠不會喜歡一個懦弱的主人公。
他殺了人,因恐懼躲進了公共廁所裡。一直以來被壓抑的情緒在殺戮中的得到釋放,跳起來優雅的舞姿。
雖然被解僱,但主人公卻前所未有地得到解脫,走出工作場所門口的那個鏡頭,我們看到了光。
第二階段結束。
接下來,主人公和女鄰居約會,他在脫口秀的表演得到了肯定。當他在出租車裡有人戴著小丑的面具,我們已經知道這股反叛勢力開始滲透蔓延。當主人公的快樂達到頂峰,就會開始回落了。
他得知母親嘗試聯絡父親,並發現父親身份竟是一直與窮人對立的富人代表。他找上門見到了父親的兒子,與公交車上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同,嫉妒感讓他忍不住逼迫孩子也像他一樣微笑。即使後來他見到了父親,卻被告知母親根本是個瘋子,而自己是被領養的。
此時警察也開始追捕,盤查主人公時,他匆忙地離開卻撞上了玻璃門,這細節真的太棒了!醫院裡主人公看到了當時在酒吧裡的脫口秀表演被偶像看到了,但在偶像口中自己被稱為“Joker”,而不是“優秀的脫口秀演員”。
本片反轉的實在快又多,而又合情合理。透過拿到醫院檔案再次確認身世,此時支撐小丑活著的所有希望都已倒塌;一直看的心理診所倒閉(來自authority的精神壓制),女鄰居對他的恐懼(愛情幻滅),母親的欺騙(親情幻滅)
他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再一次,我們看到他站在窗邊時,Sunny散落在他身旁。
之後他殺死了當初給自己槍的同事,可能心裡是有怪罪他的,但他卻放過了小矮人同事。因為他跟自己一樣,都是弱者,都是日常被大家取笑的物件。而這也是我們恨不起主人公的原因,他總有善良的一面。
第三階段結束。
在前往脫口秀現場,我們再次看到了主人公穿過樓梯,不同於前兩次下班後往上爬樓梯的心酸場景,主人公從上往下的歡快的身姿帶動了觀眾的情緒,雖說後面他殺人是錯誤的行為,我們卻會不自覺帶著理解的立場去譴責。在舞臺候場時,他見到了自己的偶像,對話中我們終於知道了片名的來源。而準備出場時,他又跳起了舞蹈。而我們已經知道這是殺戮的徵兆了。
在我們以為他會像在家中彩排那樣自殺時,他卻殺死了主持人。又是一個反轉。
此時反叛勢力已經一發不可收拾,所謂的富人代表被殺。當時跟我一起看的德國同學認為“如果主人公是富人的私生子,這樣殺死他還算是邏輯成立”。我倒認為編劇這樣安排的原因是強調領導者對群體的力量,就像是《V字仇殺隊》。而不是永遠侷限於一個家庭裡的愛恨情仇。何況“借刀殺人”不是更高超嗎?
有人說本片最經典的鏡頭是主人公在群體簇擁下用血在臉上塗抹出一個向上的微笑,再次強調了主人公心理的扭曲嚴重之深(也是這個扭曲的社會的折射)
主人公紅色的腳印以及褲腿邊的一抹紅,用視覺語言交代了心理醫生已經被殺死。而再次,我們看到主人公跳起了舞蹈,鏡頭裡投射進來的都是Sunny,屬於主人公的Sunny。總結:完全就是奧斯卡電影神作級別。 -
7 # 影隨一生剪輯
好評如潮的《小丑》已經不知道打破了幾項紀錄,成為票房最高的限制級電影,更讓紐約平凡的階梯成為打卡景點,儘管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曾表示片中沒有任何彩蛋,不過還是有許多讓影迷好奇的謎團,例如小丑的生父是誰,還有由莎姬·貝茲飾演的鄰居索菲·杜蒙德的結局是如何?
還記得電影逐漸邁向最後階段時,由小丑到索菲家中坐在沙發的一幕,帶出了小丑擁有幻想症,先前安排多段的約會情節都是想像,而這段緊張的對話,和沾有血印的足跡不免讓不少影迷聯想,或許索菲也被小丑殺死了?面對這個大問號,導演稍早也作出了迴應,表示亞瑟·弗萊克並沒有殺死她:「身為反派,亞瑟·弗萊克也有自己的原則,只會去殺害那些他認為做錯事情的人,索菲並沒有做出傷害他的事情,所以自然沒有殺死她。」
緊扣著「幻想」的這個環節,也讓電影在影迷們心中帶出了更多的想像,事實上還有一幕被剪掉的畫面是索菲坐在家中看默裡·富蘭克林脫口秀,不過後來選擇不刻意交代索菲的生死,也是可以讓影迷們還有自己的空間解讀,正也是《小丑》有趣的地方。
-
8 # 南瞧北幕
如果你真的看懂了電影《小丑》,就不難發現電影的精妙之處在於它無時無刻不在對比、呼應,讓觀眾不經意間引起共鳴。
化妝鏡前的哭笑不得
電影開場,亞瑟安靜的坐在化妝鏡前,收音機裡播放著環衛工人罷工導致哥譚市鼠疫滋生,卻無人問津。亞瑟作為小丑演員,工作職責是給觀眾帶去歡聲笑語,但他眼神裡滿是落寞,用手強擠出上揚的嘴角,而淚滴卻失了妝容。
這一鮮明的對比,恰恰說明了當時社會底層人士對貧富差距的無奈和心酸。沒有發言權的他們努力工作卻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和認可,乞丐般的存在這個世界裡,無人關心他們的生死。這在亞瑟與心理醫生第二次的談話中也得到了印證,政府根本不在乎他們這種人。
回家路上的過街天梯
大環境讓人無助,但他時刻謹記母親教導:笑對人生、保持微笑,為世界帶去歡聲笑語。為了謀生,他上街廣告表演,但卻遭到混混的毆打,弄丟了廣告牌,還受到了老闆的賠償警告;公交車上為了逗小男孩兒開心,小男孩兒母親的歧視和嘲諷讓他感覺到不被尊重。與心理醫生談話過後,他心情沉重的第一次踏上那段回家的過街天梯,疲憊失落卻又無可奈何,荒涼感頓然而生。
亞瑟再次踏上那段過街天梯,是他弄清楚了身世之謎,打破了幻想之後,應默裡的邀請去參加電視節目的路上。此時的他已經揹負了五條人命,但卻走出了輕盈且歡快的步伐,甚至還跳起了舞。用他的話說:他的人生不應該是悲劇而應該是一部喜劇。他為他為自己從悲劇中走出來向著戲劇前行而從內心裡高興。
站在車頂的笑
對著電視直播槍殺默裡,轟動了整個哥譚市,稱亞瑟為“義警小丑”的社會底層人士被煽動起來,奉他為精神領袖,並透過製造車禍的方法,將亞瑟從警車裡救了出來。滿身是血的亞瑟,爬上了車頂,看著眼前的一切,透過暴力換取的關注與認同,讓他發自肺腑的笑了,他用自己的血補了妝,以最完美的“小丑”形象面對追隨者。
而正是這車頂的笑,與電影開場強擠的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起了觀眾的內心呼喊,這可悲的被關注、被認同竟然只能透過魔鬼一樣的行徑才能獲得。
回覆列表
炸醫院 戲裡戲外都讓我感觸頗深,戲裡他已經把人類的報復心理表現得極致了,人本善良,是人類的醜惡集中的攻擊向他,演這場戲爆炸碎片賤到演員身上,他都堅持沒表露出來,因為那場爆炸是真爆炸,疼也得演完,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