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家伊濱的
-
2 # 我是星星之火
關羽斬殺顏良,馬有一定的功勞,但單單是因為馬快,恐怕難以讓人信服,即便赤兔寶馬是三國最好的馬,但也不至於讓顏良反應不過來。
要知道,顏良是當時河北第一名將,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曾經和趙雲打成平手,說明顏良戰力極高,顏良的馬也是馬中的好馬,即使不敵赤兔馬也不會差太多。
我們無法還原當時的情景,但關羽能斬殺顏良除了馬快刀急,也有投機取巧的成分,顏良擊敗曹軍數員大將,難免得意忘形,沒把曹操的大將放在眼裡,粗心大意,反應遲鈍,結果把腦袋弄丟了。
當初在袁紹決定出兵攻打曹操之時,袁紹以顏良為先鋒,進兵白馬,田豐就表示反對,田豐說顏良雖勇,但謀略不足,不可擔當先鋒,可見顏良必定是有勇無謀,智力不足。
關羽被馬忠擒獲,是因為大意失荊州後,軍心已散,手下兵士陸續叛逃,關羽星夜走麥城,突圍逃亡,一路衝殺,早以筋疲力盡,人困馬罰,手下僅剩幾個人了,關羽讓關平斷後,自己獨騎向前,然後被絆馬索絆倒,失去馬和刀的關羽也是雙拳難敵四手,被獲遭擒也是在所難免,和換不換馬也沒關係。
-
3 # 南政昔風▲關羽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一員武將,是西蜀國的棟樑柱,論武藝可以在萬馬軍中用馬槊取顏良首級,論武略可以水淹七軍斬殺龐德。
▲呂布但在正史當中關羽根本就沒有赤兔馬,赤兔馬是呂布的坐騎,在呂布被擒後就自己跑走了,這在史書中是有記載的,並非我胡言。
▲赤兔馬所以可以說關羽並不是靠著馬快才殺得顏良,而是憑武藝殺得顏良,至於馬忠為什麼能夠擒住關羽,我覺得這是必然的現象。
▲馬忠畢竟歷史不是小說,關羽不可能像小說中的那樣神武,也就是說小說中完整版的關羽不可能被馬忠生擒,所以小說家才會找這樣的藉口。
-
4 # 範鑫悅
個人認為,三國的作者羅貫中本身就是秀才,他是一心跟隨朝廷的,所以皇室正統的劉備是他偏愛的角色,所以咱們看三國,大多都會喜歡蜀國,他把自己的感情加進去了,其次關羽被神話的太厲害了,他怒殺顏良和文丑的時候,寫的太隨意了,顏良武力值決定能排進前10,他一刀就乾死了,結果敗走伐吳,為了劇情需要,又把關羽寫成了一個空有脾氣的莽夫,真的是敗自己的人設。再其次可能是關羽年齡增大,脾氣矇蔽了理智,孤立無援。最終關羽被馬忠擒獲。
-
5 # GH-Rock
演義中關羽死是58歲,馬的年齡大約書人類的我1/3,關羽死時馬的年齡換算成人類年齡起碼85+歲。想象一下,一個58歲的老頭,騎著85+歲的赤兔馬,揮舞的82進的青龍偃月刀,身上還帶傷,精神幾近崩潰,馬忠不抓他抓誰?抓這樣的一個關羽難度係數幾乎為0了。
-
6 # 94310417小云
寶馬配戰神,才子對佳人才是隅做天成,關羽乃忠義之士武功絕倫天下縱橫,自關羽無奈投降身在曹營心在漢。曹操在滅董卓時的虎牢關見識過關羽溫酒斬華雄,因此為籠絡人心歸化關羽,將呂布的赤兔送給了關羽。令關羽如虎添翼驕視群雄,不想曹操和袁紹在白馬坡奇遇?那顏良見是關羽欲當勸返,關羽確泰山壓頂力塹毫秒,馬快刀利顏良觸不及防死於馬下。到蜀漢中期關羽做鎮荊州,驕傲自大,毀丞相南合孫權,北據曹操之策。在水淹七軍後更加不可一世,目空一切。在樊城大戰中與曹仁,徐晃大戰時中了箭傷,本應安心靜養方可全愈。但從後方傳來了荊州被陸遜呂蒙襲佔,令關羽怒火攻心,心急火燎。一時青筋爆裂箭傷復發,無奈後有曹仁徐晃追趕。前有呂蒙佈下的天羅地網,到麥城時已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無奈為吸引呂蒙大軍,參軍趙累留守孤城,關羽關興乘夜出行。出城十餘里,潘璋手下偏將馬忠在草木荒刺中伏下了拌馬鎖,關羽驚慌失措心神不定,冷不及防被倒下馬來,為馬忠而俘,年58老亦,沒有永久的天神,也沒有不敗的猛虎。垂垂老矣,馬衰人驕豈有不亡之理。呂蒙抗旨不尊,違反聖意,設埋伏擊殺關羽,才導致了夷陵之危。
-
7 # 豫北老崔
三國時代一直被我們茶餘飯後所談起,武聖關羽一直是經久不衰的話題,當然正史中的關羽斬顏良是亂軍之中刺顏良於馬下,而不是演義中那樣在反掌之間將顏良斬於馬下,既然提出關羽斬顏良一些人說是馬快。關羽被馬忠擒獲,為何關羽不知道換馬這樣的質疑當然要以演義的因素去分析。
我們都知道顏良在三國之中可是當世名將,文丑的武藝應該與顏良在伯仲之間,文丑能與趙雲幾十回合戰平,想必顏良也有這樣的能力。當時顏良與曹操手下戰將交戰,三合斬殺宋憲,一合殺死魏續,二十合擊敗徐晃,如此戰績可是讓曹操手下將士不敢輕易應戰,只有許褚欲上前與顏良交戰被讓曹操所制止,顯然曹操也是害怕自己愛將許褚有失,也就是說顏良戰力與許褚差不多,甚至要在許褚之上。
顏良身負如此的武藝,開始對戰曹操手下戰將必定用上全部實力,可顏良接二連三戰敗曹操手下戰將,此時的顏良已形成自大的情緒,顏良必定認為世人說曹操手下戰將都有萬夫莫敵之勇顯然是誇大其詞,在見關羽策馬來戰之時對關羽也是小覷一番,顏良也就沒有用上全部實力與關羽交戰,當兩人一交手時顏良已經悔之晚矣。
再則劉備當時在袁紹帳下作為上賓,其自然知道關羽的相貌特徵,劉備也會說出關羽的性格素以忠義為先,三兄弟同生共死。當顏良看到關羽出戰之後想起了劉備,認為與關羽說出劉備的所在,關羽會棄暗投明,顯然顏良低估了關羽斬將立威之心,也低估了關羽座下赤兔馬的速度,沒等顏良說出一言就直接被關羽斬殺。當時的關羽在曹營之中寸功未立又得到曹操如此厚愛,曹操手下的名將自然不服於關羽,關羽急需展現自己的實力來震懾曹操手下名將。
透過以上不難發現斬顏良關羽的確有赤兔馬加成,但關羽的戰力肯定要高於顏良的,關羽曾經以一人之力戰退許褚和張郃聯手,許褚見顏良斬將也有上去交戰之心,顯然許褚認為自己武藝與顏良不分上下。
在演義中關羽騎著赤兔馬斬顏良誅文丑,後來又過五關斬六將大小經歷無數次大戰,此時的關羽已經與赤兔馬有了極深的感情,那怕赤兔馬到了垂暮之年,關羽仍然不捨得更換馬匹。當年呂布為了赤兔馬可以斬殺丁原,可見赤兔馬在武將心中的地位,關羽得赤兔馬之後更是連番征戰數年,可以說關羽已經視赤兔馬為老友,那怕關羽的赤兔馬被馬忠的絆馬索給絆倒也沒有怪罪赤兔馬一句,只用了老友你累了來寬慰赤兔馬。
透過以上我們很容易理解關羽為何不更換赤兔馬了,這是一種情義在其中,當時關羽被擒之時就算赤兔馬插翅也難以逃脫,或許關羽當時已經做好了與赤兔馬共赴黃泉的準備,一代武聖威名就此終結。
-
8 # 獄君
感謝邀請,首先說關羽斬顏良是因為馬快的言論皆屬無稽之談,三國志名言記載策馬刺顏良於馬下,紹諸將莫能當之。就這一句已經完全證明了關羽斬顏良乃實力所致,於馬沒有任何關係。再說演義,以關羽在演義中神一般的戰績,他的馬是否也像劉備的的盧馬一樣飛過檀溪?演義中有過類似的記載嗎?如果論千里馬,演義中哪位名將不是好馬?赤兔之所以出名是關羽給馬帶出了名聲,以關羽正史無敵,演義平戰呂布後有過敗績?此時有人說了,關羽不是敗走麥城了嗎?那我想告訴這些人,荊州一戰,吳魏雖未起傾國之兵,但起的是傾國之柱啊,兩國戰時名將傾國而出,再加兩國頂尖精英部隊,換誰能贏?況且關羽依舊在此劣勢之下,久戰不敗,最後大意失荊州這也是出自三國演義的典故,而非正史三國志的典故。論武藝威震華夏之人,論品質忠義無雙之輩,到了如今社會卻有人質疑和猜測,究竟是無知還是特別無知值得深思!最後說說馬忠擒關羽,正史沒有東吳馬忠此人,所以換不換馬無從談起!可笑之至!只論演義的話,沒什麼討論的含金量,談笑看之吧!論正史或是演義,跟雲迷的兄弟們相比趙雲的完美於歷史無關,因為全三國曆史趙雲差的太遠,只有關羽稱得上千年威脅華夏!
-
9 # 青梅煮酒品三國
關羽斬顏良是藝高人膽大並不是馬快,鼠膽之輩怎麼敢單刀直入取敵軍將領首級。而關羽被俘是被圍困,關羽、關平父子力竭才被俘虜的。
古代戰馬的作用古代武將能擁有一匹好的戰馬就兩個好處:
一是逃跑時馬快,別人追趕不上。戰場上勝敗乃兵家常事,若是有匹好馬關鍵時刻能逃命。
二是利用馬的頭和頸擋住敵人的暗箭。有老話說高頭大馬,這高頭大馬就有防禦敵人暗箭的功效。在戰場上能有效的防止致命傷害。
關羽斬顏良
關羽斬顏良時,首先的一點就是自身的武藝高強,再者是想要報曹操的厚愛及不殺之恩,其次才是馬快的原因。沒有高超的武藝單刀直入去敵陣之中取敵武將首級不是典型的送人頭嘛!而顏良也屬於迷茫的狀態,縱觀三國曆史有幾人幹單刀直入,而且顏良也沒想到士兵會任由關羽直入陣營。關羽斬顏良一是藝高人膽大;而是出其不意;三是馬快不等顏良緩過神來。
關羽被俘
關羽被活捉是是因為荊州軍被呂蒙動搖了士氣,大部分計程車兵已經叛逃,以至於關羽身邊只剩幾十人護衛。而且關羽是被圍困的,關羽、關平父子是戰到力竭才會被活捉,這與戰馬沒有關係。即使關羽乘著赤兔馬可以逃脫,之身逃回成都,那麼關羽捨棄所有人獨自苟活不是晚節不保嘛!一世的英明毀於一旦,還不如一死。
總結:關羽斬顏良是出於非凡的武藝及膽量。被俘是因為被圍無路可逃,即使再好的戰馬也無法真正的救主人一命。
-
10 # 史官錄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要知道,顏良是當時河北第一名將,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曾經和趙雲打成平手,說明顏良戰力極高,顏良的馬也是馬中的好馬,即使不敵赤兔馬也不會差太多。
我們無法還原當時的情景,但關羽能斬殺顏良除了馬快刀急,也有投機取巧的成分,顏良擊敗曹軍數員大將,難免得意忘形,沒把曹操的大將放在眼裡,粗心大意,反應遲鈍,結果把腦袋弄丟了。
當初在袁紹決定出兵攻打曹操之時,袁紹以顏良為先鋒,進兵白馬,田豐就表示反對,田豐說顏良雖勇,但謀略不足,不可擔當先鋒,可見顏良必定是有勇無謀,智力不足。
關羽被馬忠擒獲,是因為大意失荊州後,軍心已散,手下兵士陸續叛逃,關羽星夜走麥城,突圍逃亡,一路衝殺,早以筋疲力盡,人困馬罰,手下僅剩幾個人了,關羽讓關平斷後,自己獨騎向前,然後被絆馬索絆倒,失去馬和刀的關羽也是雙拳難敵四手,被獲遭擒也是在所難免,和換不換馬也沒關係。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1 # 俞鍾陳曲
題主出的問題其實也是綜合了眾多三國迷們的一些疑問,其中確實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關羽在三國演義超一流武將中的武力值排不到最前端,其實是錯誤的,羅老先生在寫三國演義時肯定也參考過正史文獻,對於關羽武力的定位那是毋庸置疑的,無論前期斬顏良令世人驚歎,還是後期擒于禁威震華夏,這些主骨架都沒有太多的水份,只是對關羽的人生經歷進行了藝術性加工處理,使歷史人物故事更加形象豐滿並深入人心。由於正史中關羽就是第一戰神的存在,演義中被披上神袍也就成為了必然,首先關羽之能力就擺在那裡。
那麼根據演義中關羽前期收割名將的神勇,與後期栽倒在無名小卒馬忠手裡的情況進行對比,來說明關羽是被羅老刻意拔高的佐證,就不那麼符合自然邏輯規律和實際了。
第一,人有天時地利人和等環境因素決定現實結果。
第二,人有隨著歲月年齡而變化的季節盛衰及生老病死的情況。
第三,還有歷史自然規律因素以及運氣成分等症候。
關羽前後期的狀況變化並不能說明一個人的能力差別有多大,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的歷史程序來決定有所不同,羅老在描寫三國演義人物的時候確實也做到了感情附帶客觀事實的綜合因素,因此也就有了不同階段的人物活動變化,這不能不說是羅貫中先生創作文學作品時所具有的過人之處。
羅老先生在描寫白馬坡關羽斬顏良時用了赤兔馬快顏良措手不及的說法,其實是為顏良找了個疏忽大意而被殺的藉口,反向拔高顏良的武力之高。關羽肯定不全是僅靠自己的馬快去斬殺的顏良,作為一軍之主,顏良肯定也不會傻到連關羽是不是真的來降都看不出,如果關羽真是來降的話,快馬衝到陣前二百米處就該減速,一百米時就得停下敘話,不過關羽衝到二百米時並未減速反而加速衝刺,從這個時候算起,關二爺至少也要十幾秒的時間才能衝到麾蓋下,顏良從一百米開外就應該看出問題來,又怎麼可能措手不及到連戰鬥和避讓的反應時間都沒有呢?因此,顏良被殺雖有大意的成分,主要還是由於武力不濟的因素造成,羅老為了塑造顏良的武藝高強,只能為其尋找疏忽大意而被殺的藉口來為其進行開脫性描述,實際是要拔高顏良的武力,當然,這也更有利於突出武神的威勇,所以,這段描寫對於關羽和顏良來說,也絕對是一種雙贏的藝術架構!
麥城之時,赤兔馬與關公同樣進入遲暮之年,雖然都栽倒在馬忠的絆馬索下,但歷史程序如此,僅憑假設換馬去改變命運恐怕已經不是很關鍵的因素了。荊州雖然丟失,卻並不影響武神的忠傑英名,就像霸王當年英雄陌路時烏江自刎,同樣不影響後世對於他古今無二的最高歷史評價!
回覆列表
確實與這匹赤兔馬有很大的關係,斬顏良的時候人和馬都處於黃金時代,人強馬壯,戰力十足,所以一刀便斬了顏良。
但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人和馬都已經老了,跑不動了。為什麼呢?馬的年齡。不管再厲害的人物,總有老的時候,當老了厲害也消失了,不在那麼威武。赤兔馬也一樣,畢竟是動物。年輕時候日行千里,晚年就不行了。
馬的壽命一般為30到35歲,通常只能使用到20歲,這相當於人類的五六十歲。下面就來算算赤兔馬的年齡。赤兔馬最初歸董卓所有,公元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此時的赤兔馬已經成年,所以實際年齡大約是6歲,關羽被孫權所殺是在220年,這前後有28年,再加上6歲,也就是說關羽死時的赤兔馬已經34歲,接近“馬生”的盡頭了。34歲的赤兔馬相當於接近百歲的老人,早已經不能騎乘了。就像關羽不會領著百歲老兵去作戰一樣,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將,關羽顯然也不可能騎著一匹瀕臨自然死亡的老馬上陣,那麼關羽為什麼不換馬呢?一來關羽很重情誼,到赤壁之戰,赤兔雖該退役,但是畢竟與關公共同奮戰了20年,感情深厚,馬通人性,二者的默契已經天衣無縫,捨不得。二來赤兔畢竟不是凡馬,就算不復當年神威,仍然可算良駒,否則馬忠也不會獻給孫權。從實用角度來說,赤兔仍然有價值。在沒有新的超級名駒出現的時候,繼續使用赤兔是必然的選擇。
這也就是關羽為何不換馬,為什麼不騎赤兔馬逃跑被馬忠設伏擒獲的原因所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