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成有夢

    大丈夫能屈能伸,都說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敗肯定是免不了,為何不敢面對呢?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肯努力,石頭也有翻身日。

  • 2 # 大河塗塗

    人生是一場蝶變,華麗的蝶變需要不斷地脫殼、再脫殼,直到最後的破蛹。在痛苦的掙扎中,我們的意志得到磨鍊,我們的力量得到加強,我們的心智得到提升,我們的生命得到昇華。即使在人生的旅途中傷痕累累,但當你從痛苦中走出來時,在夢想實現的那一瞬間,你會發現,你已經擁有了“飛翔”的力量。

      當你走過一條條坎坷的道路,當你的一個個憧憬破滅,只要不讓風把你心中的那盞明燈吹滅,只要不把信念拋棄,那生活就不會把你拋棄,那扇通往成功的大門就會永遠為你敞開。

      痛苦才是成長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與挫折。苦難來臨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也造就了他們不同的人生。正如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所說的那樣:“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筆財富,對於弱者卻是萬丈深淵。”

      其實,一個人的潛能是無窮的,能夠承受難以想象的苦難。人只有在苦難、在困境的刺激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力,從而取得成功。

      正如飛蛾由蛹變繭、破繭而出的過程:由蛹變繭時,翅膀萎縮,變得非常柔軟;破繭而出時,必須要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身體裡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使翅膀變得充實有力,從而支援飛蛾在空中飛翔。

      一天,有個人湊巧看到樹上有一隻繭開始活動,好像有蛾要從裡面破繭而出,於是他饒有興趣地準備見識一下由蛹變蛾的過程。

      可是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他變得有些不耐煩了,只見蛾在繭裡奮力掙扎,扭來扭去地,卻一直不能掙脫繭的束縛,似乎是無法破繭而出了。

      最後,他等得不耐煩了,就用一把小剪刀,把繭剪了一個小洞,讓蛾出來可以容易一些。果然,不一會兒,蛾就從繭裡爬了出來,但是它的身體非常臃腫,翅膀也異常萎縮,耷拉在兩邊伸展不開。

      他等著蛾飛起來,可是那隻蛾卻只是跌跌撞撞地爬著,怎麼也飛不起來,沒過多久,它就死了。

      蛾為什麼會死呢?因為蛾失去了成長的必然過程。蛾必須在蛹中經過痛苦的掙扎,直到翅膀變得強壯了,才能破繭而出,而那些沒有經過痛苦掙扎而生的飛蛾勢必夭折。

      人的成長也是一樣,如果不曾經歷過苦難、挫折的磨鍊,就難以擔當大任,即使讓其擔當大任,也會因經受不住艱辛、困難的考驗而最終失敗。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鍊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讓人生在苦難中起舞吧!”伏爾泰也說:“不經歷巨大的痛苦,不會有偉大的事業。”所以,面對苦難時,我們無須畏懼,要把意志、決心和勇氣作為擊倒苦難的有力武器。

      他是一個小兒麻痺症患者,他是一個剛剛能勉強站起來的人,他經歷過很多的苦難,但正是這個人,帶領美國走出了經濟困境,也正是這個人,改變了美華人的生活方式。他就是美國第32屆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富蘭克林·羅斯福於哈佛大學畢業後不久,便正式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不幸的是,1921年8月10日,一場大災難降臨到他的頭上,他患上了小兒麻痺症,一場嚴峻的考驗擺在了39歲的羅斯福面前。

      隨著病情的發展,羅斯福的兩條腿開始完全不聽使喚了,癱瘓的症狀在向上半身蔓延。他的脖子變得僵直,雙臂也失去了知覺。最後膀胱也暫時失去了控制,每天導尿數次,每次都異常痛苦,他的背部和雙腿疼痛難忍。最讓人受不了的還是精神上的折磨——他從一個有著“大好前程”的年輕力壯的硬漢,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臥床不起、事事都需要別人照料的殘疾人。

      他拼命地思考問題,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回想自己接觸過的人;他想到人民,想到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飢寒交迫的人。到底以後該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呢?他不斷地思索、探求著。為了總結經驗,他不停地看書。

      從書中,他明白了,苦難可以壓垮一個人,同時也可以造就一個人。

      於是,他按照醫生的囑咐開始進行艱苦的鍛鍊,最後終於能坐起來了。為了能重新走路,他讓人在草坪上架起了兩根橫槓,一根高點,一根低點。每天,他都接連幾個小時不停地在這兩根槓子中間挪動身體。他還叫人在床正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裝了兩個吊環,靠這兩個吊環堅持鍛鍊。到第二年春天,他已經好轉了許多,甚至能在沙發上接見客人了。

      1922年2月,醫生第一次給羅斯福安上了用皮革和鋼製成的架子,每個架子重7磅(約為3.2千克),把他的雙腿固定得就像兩根木棍一樣。藉助於架子和柺棍,羅斯福不但可以靠身體和手臂的擺動來“走路”,而且還能站立起來講話了。

      經過艱苦的鍛鍊,羅斯福的體力增強了。1922年秋天,他重新回到病前任職的信託儲蓄公司工作。

      病痛並沒有把羅斯福嚇倒,甚至都沒有成為他的負擔,他讓人感覺他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健康人。面對病痛時,他所表現出來的超人的勇氣以及樂觀向上的態度,不但讓他個人充滿了自信,而且也贏得了他人的尊敬與信任。

      1932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由於上屆總統選舉失敗,因此迫切需要羅斯福出來競選,重振士氣。在兒子的協助下,羅斯福拄著柺杖走上講臺,這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的講話受到了全場的熱烈歡迎,人們對他表示出一種少有的敬意。他的腿被架子夾得麻木了,由於把全身的重量都撐在了桌子上,他的手不住地痙攣,不過他全然不顧這些,他那渾厚而有力的聲音在大廳裡迴盪著。

      最終,羅斯福贏得了這次選舉。

      羅斯福並沒有因為苦難而悲觀絕望,相反,他堅強地“站”了起來,並最終得到了美國民眾的一致認可。

      苦難本身是一次洗禮,是一種考驗。苦難使羅斯福變得更加堅強,不管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肉體上,他都顯示出了傑出人物那種特有的品質。

      英國作曲家韋伯曾經說過,很多人一生的偉大,都是從他們的逆境中來的。只有經受過苦難的人,才會懂得生命的可貴,懂得人生的可貴,從而更加努力地去奮鬥。實際上,苦難是一些人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激發他們的才能與智慧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當你不幸遭遇苦難時,請不要悲哀,因為你同時也遇到了成功的契機。你要明白,苦難對於勇者來說,就是一塊“墊腳石”,就是一筆財富,而對於懦弱的人來說,則是萬丈深淵。只要勇敢堅強地走過苦難,那麼下一站就一定是天堂。

      挫折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沒有走不出的人生低谷,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把自己的一生永遠地困在逆境的泥淖中。跌倒了,再爬起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河;再大的浪,也總有打不翻的船。

      使我苦難者必使我強大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釋圓靜靜地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最後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過了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點茶葉放進杯子,然後把溫水倒了進去,放在茶几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上方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地浮在水面上。

      年輕人不解地問:“寶剎怎麼用溫水泡茶?”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茶細品,不由得搖搖頭:“一點兒茶香都沒有。”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

      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不一會兒,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了。

      釋圓起身,又拿來一個杯子,放入茶葉,倒入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裡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年輕人想要去端茶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些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禪房裡瀰漫開來。

  • 3 # 鏡雨悅

    挫折考驗是人一生中必經之路,沒有任何人可以一生順遂,面對挫折的態度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所能達到的高度。“在挫折中保持積極、Sunny的態度”是克服挫折的首要心態問題。

    首先你應該相信自己能夠克服眼前這個困難。沒有自信心,一開始就被困難打敗了,還如何去行動呢。你要可以將自己想象成充滿力量的巨人,而挫折不過是一個小矮人在阻攔你前行的路。透過暗示,從心理上你就沒有那麼懼怕困難了,自然也會重拾信心。

    打破內心恐懼後,你就可以放平心態,認真去剖析你所面對的挫折。拿我自身來說,我在研究生畢業的時候面臨與一家公司的合同問題,如果我解約,需要賠付公司10幾萬元,對於我這個窮學生來說,數目足夠大了。不解約的話必須留在這個公司發展,可是這裡工作並沒有前途。剛開始我也惆悵,後面積極勇敢面對了這個挫折,分析瞭解約的必要性,下定決心,去找了我爸爸、導師借了些錢。雖然這個過程比較艱難,我最終還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同樣的,任何人遇到困難用積極、冷靜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並適當地向別人尋求幫助,總會解決的。不要將自己的思維固定化,一味抱怨,一味沮喪,你換一種角度看問題,開闊思維去考慮問題,會發現很多困難都是“紙老虎”。

    我推薦用“卡瑞爾公式”中的三步法來面對挫折。一是找到最壞的情況;二是接受這個現實;三是去積極改善最壞的情況。這樣一來,你就能不再憂慮,而是坦然面對這些挫折了。

    另外,可以向靠譜的朋友傾訴問題,沒有的話,可以向靠譜的陌生人訴說。旁觀者迷,當局者清,別人的觀點可能更客觀清晰,撥開雲霧見日月,更能幫你快速從挫折中解脫出來,讓你以積極而Sunny心態面對挫折。

    這樣看來,人生中真的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積極而勇敢地去克服它們,你會收穫更好的自己!

  • 4 # 心若歸

    當我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一開始也會陷在愁苦裡面,但人總得面對現實,還是要去解決問題,盡到自己當盡的本分,至於事情最後是什麼樣子,我們自己無愧於心就好!

  • 5 # 小馬哥心理學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會經歷挫折。

    有些人在挫折中會變得一蹶不振,從此消沉下去;但有些人卻將人生的風浪當做航行的動力,走得更遠。一個人採取的心態和方法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讓我們來看看,應該用怎樣的方法度過人生的低谷。

    應對方法

    1.不要逃避

    有句話叫做,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雖然逃避可以緩解一時的情緒,但之後的結果可能是更加糟糕的。學會接受當前的困境,承認自己的失敗之處,這是面對挫折的第一步。承認才有改變的勇氣。

    2.改變不合理信念

    很多時候,我們對待困難抱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這些信念會扭曲我們的認知,影響我們的情緒與狀態。

    常見的不合理信念有:此事不該發生,以偏概全和無限誇大後果。此事不該發生和無限誇大後果都容易理解,以偏概全指的是因為某一件事情做得不好,就對這一方面全盤否定。只有改變不合理信念,我們才能正確認識困難。

    3.正確歸因

    人們在事情發生後,常常會對其進行歸因。一般歸因方式分為四個方面:內在的、外在的、穩定的和不穩定的。

    將事件歸因為內在的則認為事情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的,外在的就是認為是外部因素導致。穩定的是指經常存在的因素,不穩定則是指意外情況。正確的歸因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看看產生困難的因素究竟屬於哪個方面。

    4.增強社會支援

    社會支援的力量越強,越能夠幫助人更快地走出困境。

    假如你身邊的親戚、朋友和愛人都對你充滿了信心,認為你一定可以戰勝困難變得更好,那麼你是不是會在困境中更有力量呢。在缺乏社會支援的情況下,可以向身邊親朋尋求支援,藉助別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走出困難。

    5.合理分析當前情況

    對當前的困境進行分析,可以拿個本子把挫折產生的原因儘可能寫下來。根據主要的原因判斷一下,在當前情況下是否應該繼續走下去。

    如果堅持可以達到目標並且產生更大的收益,那麼就調動身邊的資源堅持下去。如果前路迷茫,無法繼續走下去,那就一定要及時回頭。窮則變變則通,及時回頭並非懦弱,是最大限度儲存現有力量的一種辦法。

    長效機制

    走出挫折以後,可以嘗試進行一些自我完善,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當下回有類似情況出現時,就可以很好地處理了。

    1.合理設定心理預期

    精神分析學派的榮格認為,人常常會對自己的自卑進行過度補償,設定遠大的理想,以致難以達到。

    合理設定心理預期,定一個自己可以達到的目標。目標太高,無法到達,久而久之容易產生挫敗感;目標太低,沒有難度,即便完成了也沒有成就感。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合理預期,才能夠有效地促進目標的完成。

    2.構建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

    當個體面臨挫折時,會自發地喚起心理防禦機制,緩解受到的心理傷害,進行自我保護。

    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能使人表現出自信、進取的傾向,消極的防禦機制多表現出退縮逃避的傾向。

    學習並運用合理的心理防禦機制對於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是非常必要的。

    3.增強壓彈的能力

    壓彈指的是面對困境、創傷等重大生活壓力時的良好適應,也是個人面對生活壓力和挫折的“反彈能力”,就好像把皮球用力地往下拍,但它卻彈起來更高。

    壓彈比抗壓能力更多出來一層努力改變現狀克服困難的意思,不單單指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壓彈能力,不僅會幫助我們度過困難,更會讓我們在挫折之下變得更加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教高手,為什麼我蒸出來的饅頭很軟,但是多坑坑窪窪,不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