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甬浪資訊

    瘋子推薦《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內容表達的知識,對於現在看來極其得out,但是在十幾年前,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我就把它看完了,並且買了好幾本羅伯特的其他著作,重點不在於它教我的投資理財觀念,而是這本書教會了我任何東西只有嘗試方知價值。

  • 2 # 古人微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喜歡的小說。

    當時是在初中看的第一遍,看完就覺得真的特別震撼,人的精神怎麼如此強大,不管是時運不濟,還是身體受到巨大的傷害都不能打到他,後來間隔不久就會再看一遍,每次看都又被激勵到。附上最有名的一段話: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進行的鬥爭”。

  • 3 # 書海相遇

    一本書有沒有價值,其實是和讀書人有密切關係的。只要書中的一個觀點能啟發我們,為我們所用,就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在我心裡,這個問題或許應該是,某一本書在你心裡最有價值的一點是什麼?

    最近讀了哈爾·埃爾羅德寫的《早起的奇蹟》。這本書給出了一系列具體而實用的方法,教人們養成早起的習慣,幫助人們提高能力,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對我最有價值的一句話是:“人們可以克服任何困難,無論你現在身在何處,面臨多大的挑戰。但是,是否能做到,卻是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動機來改變自己。這個動機就是我們是否開始承擔人生各個方面的責任。我們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擁有多大的力量改變或創造自己的人生。”

    有人會疑惑,哪有人會不對自己負責?《早起的奇蹟》作者遭遇嚴重車禍,險些死亡,暈迷6天,幾乎無法站立行走。責任當然應該歸咎於撞到他的酒駕司機。但是,生活要繼續,如何推動人生繼續前進,責任卻在自己。

    如果分不清歸咎責任和承擔責任,則會導致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有人會因領導不公而放棄努力,有人會因不喜歡數學老師而放棄對數學的興趣。都是因為沒有明白,唯有自己,才是推動人生的唯一動力。

    比如我們平時讀一本書,可能讀過就算了,最多寫寫讀書筆記。但是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共讀活動,讀完書之後,還思考了,總結了,我要求自己每天輸出,這就是我對自己的負責任。事實證明,一旦選擇了承擔責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想要什麼,要過怎樣的生活。而現在、此刻,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未來的我們是什麼樣的。

    對自己負責,這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 4 # 煙畫新生代

    書的海洋浩瀚無邊,我心中最有價值的一本書是《紅樓夢》。因為它不只是描寫了寶黛愛情故事,更是描寫了當時整個社會一個宏大的場面。

    《紅樓夢》裡面可以說是包羅永珍。物的方面有建築、傢俱、陳設、服飾、布料、書籍、古董、美食、醫藥等等。人的方面有描寫士農工商各階層,貴族(賈府)和平民(劉姥姥)的生活,主僕關係(這個就太多了,賴嬤嬤地位高過年輕主子,大丫頭和小丫頭的等級不同)等等。在民俗方面有迎來送往,婚嫁喜喪等。還有描寫了當時的社會現象,有趨炎附勢的(賈雨村),有欺男霸女的(薛蟠),有強取豪奪的(賈赦),有放貸牟利的(王熙鳳)等等等等。

    《紅樓夢》如《清明上河圖》一般把當時的社會場景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示給我們,比畫卷更勝一籌的是文字可以描寫心理活動,可以描寫對話,所以更加清晰地讓我們熟悉每個人物。

    《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透過講述一個家族的興衰,來警示世人。每個人看罷之後都會有不同的領悟。

  • 5 # 晨夕19

    我覺得一本書的價值取決於你學到了什麼?你領悟的東西在你的日子裡能用到,或者這本書給你精神方面的鼓勵,這個是自己體會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造就了成功不可能複製。

    我小時候什麼書都看,父親給我買的《上下五千年》拼音版的,我每天愛不釋手的看書,其中的歷史人物模模糊糊,不懂就會問我爸爸,他總是說:“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有一段時間,總是期盼自己快點長大。從小喜歡歷史,上初中時歷史故事我能串聯講完,高中時有很多人覺得歷史難學,我熟車輕路,一道歷史分析題說的有理有據,100多分60及格,我一般70多分以上。有同學覺得很難,可能和我小時候看書有關係。

    上初中了那時候流行金庸的武俠小說 ,還有瓊瑤的言情小說。可以說瓊瑤的小說我幾乎看完了,是借書看完的,當時押金5元,一本書五毛錢, 花費的錢無從得知了,零花錢幾乎用到借書。高中的時候迷上了《紅樓夢》,書上的所有詩摘抄到本子上,每天朗讀。大學時我看考古的樹,還有自己專業學醫方面的書。

    人生的階段讀書的不同,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歡樂,每個時段都珍貴。

  • 6 # 馬小文說事

    在我心裡,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一本書,《失控》

    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機器、系統、生物和社會的“大部頭”;這是一本誕生於1994年的關於社會進化、特別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先知預言”;它曾是《駭客帝國》主要演員的必讀物之一;它被《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稱作“過去十年,公認最具智慧和價值的一本書”——這部《失控》(Out of Control),在經過一年多的翻譯之後,終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中文版。本月初,該書作者、矽谷思想家、《連線》之父凱文·凱利從美國遠道而來,參加了北京的新書釋出會。

    書中所記述的,是作者凱文· 凱利對當時科技、社會和經濟最前沿的一次漫遊,並藉此所窺得的未來圖景。書中提到並且今天正在興起或大熱的概念包括:大眾智慧、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敏捷開發、協作、雙贏、共生、共同進化、網路社群、網路經濟等等。因此說它是一本“預言式”的書並不為過。

    點評

    失控不是完全不控,而是一種更高階的控制。將整個架構搭建好,接下來無需控制每個個體,任由個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可以。好的架構自然促使整個系統走向完美。好的架構就像牧羊人一樣,把羊群帶到鮮草叢生的土地就可以了,無需摁著羊頭把鮮草強喂進羊嘴。如果有隻好牧羊犬,那就更省心了。

    網友點評,終於完整地讀完了這本我所完整讀過的最大塊頭的書,前後拉鋸了很長的時間,但我覺得這一定是一本適合慢慢讀的書。對我而言,這是一個讓我看到了很多窗戶的窗戶,我終於清晰地認識到這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很難確切地去描述清楚的,搞明白他們的唯一途徑也是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去體驗他們。

  • 7 # 淡定的女子

    在我青少年時期,在我的心目當中最有價值的書籍莫不過是路遙先生寫的《平凡的世界》。那時候的我,剛剛從農村裡面考入縣裡的重點中學,同學們大多數都是來自縣裡面,他們的家庭條件比我家好太多。那時候的我如孫少平一般自卑又敏感。慶幸自己有機會讀了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不再為自己的貧窮而感到自卑,重新燃起了我奮鬥的鬥志。最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顯示出一個人人格的偉大來。這本書除了能教人積極向上外,還有很強的文學價值,下面我們來欣賞。

    《平凡的世界》背景與人物刻畫之間關係十分精妙。雙水村農民的普遍貧困其實是當時民眾苦難的一個藝術縮影。受當時極左政治、政策的影響,民生維艱是當時農村的普遍狀況。貧窮不是作家臆想出來的,而是現實生活在作品中的直接反映。在小說中,主人翁們的缺吃少穿、生活窘迫的細節比比皆是,讓人窘迫難堪,孫少安的簡陋到不能再減陋的婚禮籌備過程,幾乎成為孫家無法承受的重負。原西縣出身的部級首長高老在文革後返鄉視察後,面對家鄉的極度貧困也禁不住難過得掉下眼淚。這種民生維艱正是刻畫人物形象最好的底料,小說中郝紅梅和孫少平在一開篇就顯示了貧窮給予他們的沉重打擊。由於貧窮,他們在學校吃著“丙糧”之外的劣等伙食,為了在同學們面前維持起碼的體面,他們總是尷尬地在其他同學吃完飯後悄悄地來到飯筐前拿走黑黑的高粱飯糰。貧困讓他們在青春時期就開始體會到社會的不公和人生的辛酸,貧困一度使他們同病相憐,甚至滋生出懵懂的愛情,但貧困的壓力也使人性在社會功利面前扭曲變形。所以在優越感很強的當地名醫的孫子顧養民的追求下,郝紅梅毅然甩掉孫少平,憧憬透過和顧養民的結合來擺脫貧窮擋在她面前的人生障礙。這樣的選擇是功利的,但也是無奈的,令人扼腕卻無法指責的,因為她是個凡人,這樣的人從來不是一個真正的反面人物,這也許是是平凡的世界的內涵吧。正是這樣理想和現實之間巨大反差給每個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人蒙上了一股悲劇色彩。在這樣一層悲劇的底色下,每個人的本色才顯得格外真實。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孫少平的本色大概是“悲壯”吧。孫少平在礦井下受傷以後,買了個墨鏡和鐵灰色的雨衣,再搭配他眼睛上的傷疤,這樣的描寫不由得讓人產生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感覺。

  • 8 # 深谷之音

    《出麥田記》

    可能這本書不那麼有名,

    但從沒有任何一部小說讓我如此感同身受過。我讀著,突然覺得我好像就是南許村裡許依桐玩伴中的一個,又好像夏念祥這個窮大學生,甚至是生活在周圍某個村莊參與了這個故事的某個村民。

    我是農村的孩子,同作者一樣,我厭惡又深愛著養育我的那片土地。在讀著故事裡村裡的那群長舌婦的言語時,我哭笑不得。我嘲笑著他們的斤斤計較——可以為了鄰居家的雞在自己家下了一個蛋狂喜不已而後雙方為之大打出手;我愛著他們先天的質樸和善良,他們從不像城裡女人一樣濃妝豔抹,他們甚至鄙視那些妖豔女人穿紅戴綠,但粗糙的臉上卻自有一番美麗。他們喋喋不休且髒話連篇地罵著自己丈夫的軟弱無能,又任勞任怨地日出而作,洗衣做飯。他們目光短淺地以為農民的本分就是土地,就像許運動要外出打工時村頭的閒人們盡己所能地大肆嘲諷,但他們又不惜一切地用自己的血汗去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學讀書。這些矛盾和諧地統一在一個個面朝黃土的農民身上,這些生活在我身邊的陌生又熟悉的大叔大伯大娘大嬸們與我的童年寸步不離。那些熟悉的鄉音也註定讓我永世難忘。

    愛情是個很玄很玄的東西,以至於千百年來有太多的文人騷客描繪過她的嬌羞和直白,甜蜜與苦痛,花前月下與徹夜難眠。

    故事裡的端木鈺晴是大家閨秀,氣質不凡,藝術修養極高,長相更是無可挑剔。窮盡所有的形容美好的詞,我只能用漂亮二字。就如同依桐告訴水兒的那樣,漂亮是用來形容女生的,瀟灑則是男人的專屬。我要多加一句,漂亮不僅是用來形容女生的,更是讚揚女人的最高階。其他的什麼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自是畫蛇添足。最簡單才是最極致的,“我愛你”就是世界上最美的情話。

    言歸正傳,小說沒有寫 丟了女兒後的端木家如何傷心欲絕,而是在端木晴處於偏僻窮困南許村的遭遇用了大量筆墨。在端木晴與夏為主角的篇幅裡,他們透過書信來往,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他們不知道對方的身份,卻又像一對相交多年的老友。在讀著夏對晴的愛慕又無奈,文水也對文天飽含著無限深情時,我多麼希望他們能快一點相見啊。他們經歷了太多次擦肩,又太多次錯過。

    終於,他們還是相遇了,相愛了。但……也許他們的愛情註定是一出悲劇。就算在那個時代,父輩們的頑固的封建思想還是阻礙著他們的愛情。夏念祥只是個從農村來的窮學生,再努力又怎樣,他奮鬥一生的終點也不過就是端木鈺晴的起點。他們既然不能門當戶對,就只能天各一方,更談不上什麼白頭偕老。

    但……在現實裡,他們固執的以為,“只要時間還在走著,等待就不是問題。”

    不幸的是,他們在最後分別的時候竟還有了肌膚之親,才有了水兒這個一出生就苦命的孩子。夏和晴的愛情是一幕悲劇,他們的愛情結晶水兒也就註定是個悲劇人物。儘管有許依桐保護著,但這庇護不能是一輩子,這庇護在農村婦女透過對幾千年的封建禮俗口耳相傳而釀成的如刀鋒般的閒言碎語的攻擊下不堪一擊。

    漂亮卻苦命的水兒還是沒能如願嫁給“上了大學高人一等”的依桐哥,養父養母幫她定了一門通往“幸福”的婚事。我在看著水兒和許依桐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時,心裡充滿了憤恨、無奈和些許的安慰。水兒終於嫁給了一個愛她的男人,儘管他可能只是愛她的傾世容顏,但我寧願相信這是屬於那個群體的人們的婚姻。他們也許可以像多數人一樣沒有愛情的白頭偕老子孫滿堂,他們也可以像農村大多數人一樣平凡地相濡以沫。這確定的東西讓我覺得就算水兒和依桐在一起,結局也不過如此吧。但……這只是我拿來以為水兒的後半生並沒有那麼可悲的論據吧。

    夏念祥還有個女兒叫夏天,她一樣地,如同出水芙蓉。我對這個名字喜歡極了,與水兒的命運不同。她有著一個當著市委書記的父親,她享有著水兒想都不敢想想都想不出的太多東西。

    她認識許依桐之後,我好像就有一種預感,她和依桐會走到一起,儘管那時許依桐還喜歡著水兒。我想,如果夏天和許依桐如果有了愛情,夏念祥斷不會去理會什麼門不當戶不對的,他原本可以美妙的愛情就凋零、枯萎於此。但小說並沒有對夏天和許依桐以後的故事有任何提示,所以上述只是我的臆想。

    話題再回到許運動一個悲劇人物身上吧。他同樣是個地道的農村人,但他有闖勁,有膽識。不顧村裡人冷嘲熱諷,毅然決然地背上行李,走出了農村,成為了了第一批工人之一。

    農村有些人是目光短淺的。他們在聽聞許運動在城裡掙了大錢後,馬上轉變了態度,盡己所能地去讚揚當初許運動是如何的明智,最後還要加一句“我早看出來,運動這孩子會有大出息。”。

    村裡人對許運動的看法是從他出了村開始轉變的,許運動的命運也是在他回了村之後一步步走向悲劇結尾的。他把留在城裡的機會給了三弟,但在他走投無路時,他的三弟卻像施捨乞丐一樣只給了他一百塊。

    村裡人在瞭解到許運動又狼狽回村後,又一次轉變態度,完全忘了當初許運動為南村村出了那口認了幾十年的惡氣。加上自己親弟弟的疏遠甚至是嘲弄、家裡老婆的喋喋不休,還有洛寧鎮的地痞流氓們的報復,他終於瘋了。

    可悲的是,他瘋了之後,並沒有喚起村裡人對他這個有膽識的能人任何一點尊敬,他們開始喊他——傻運動,他不屑一顧。和因為沒有生育能力怕村裡人嘲笑而上了吊的許正好一樣,許運動的瘋只是多給了南許村人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

    故事的結尾是村裡的老人依舊講著鳳凰落在那兒化作梧桐的神話,但南許村已開始湧入城市的洪流了。

    也許農村很快就會迎來燈紅酒綠,農村人馬上就將成為他們盼望已久的城裡人,但總會有一群人,他們會和那片年復一年青黃交替的麥田一樣亙古不變。

  • 9 # 陳吟致矜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時期,會根據自己的發展,學習,工作,處事等,接觸不同種類的書。從呀呀學語,到莘莘學子,到踏入社會,組建家庭,為人父母,安度晚年,每一個階段,都會有適合年齡段的書籍。

    如果說我自己的話,看的書比較博雜,屬於文學範疇的比較多。個人性格偏內向,喜靜,早前在外面打工,下班以後很多時候就在玩網遊,不過網遊只能打發時間,內心的空虛,是怎麼也填不滿的,後來就自己花錢買書看,看過的書有《唐詩三百首》,《宋詞精選》,《元曲小令精華》,後來又買了《四書五經》,《金剛經》,《忍經》,《史記》,《楚辭》,《文心雕龍》,《小窗幽記》等。靜下心的時候,就在文學世界裡暢遊,生命中的遺憾,似乎都能在裡面找到答案。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但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有太多美好,豪壯,纏綿的故事、詩句絮繞心頭,商鞅車裂而秦變法成功,並最終完成一統中華,開闢封建皇朝;司馬遷受腐刑而寫出了史記,生不逢時詢鬼神之事的的賈誼。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

    能生在大中華,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陌上花開,摘一朵,摘二朵;階前柳綠,折一枝,折兩枝。”可是在眾多的文學瑰寶面前,自己的一點小作品,感覺就像浪花一朵,徒增人笑爾。

    每一本書,都是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要說最喜歡那一本,真的無法分辨。

  • 10 # 葉子孟想

    我認為是餘華的《活著》,透過地主家大少爺富貴的一生,向我們展示了生活的無可奈何和命運的的無常,富貴的一生是大多數那個年代人的縮影,小的時候衣食無憂,中年坎坷,晚年窮困潦倒。可是他永遠對生活抱有希望,內心向善,如同野草般的生命力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三年級,看書做題的時間都不少,可為何成績還是不理想,這到底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