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一安利

    孩子們幾乎都知道王者榮耀和英雄聯盟這兩個遊戲,又因為住宿、手機攜帶方便等原因,王者榮耀更加流行。但是一到週末,就有孩子沉浸在電腦端的英雄聯盟遊戲裡,不能自拔。這樣對我們的孩子危害是很大的,相信很多小學五六年級、初中的孩子家長正深深地被這個問題困擾,那麼,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沉迷電子遊戲的問題呢?筆者給出13條建議,供讀者參考。

    基本原則之一,在兒童教育的早期,能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就不接觸電子產品。不要想著用手機電腦等一些應用和app能夠幫助早教,幫助教育,其實想想以前沒有這些產品,孩子的智力發育也相當的不錯。

    基本原則之二,一旦給孩子設定了電子產品方面的教育的相關規則,一定要嚴格執行,不縱容孩子,也不放鬆監管。

    時間限制之一,限制孩子單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為10到15分鐘。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非常容易沉迷。

    時間限制之二,在睡覺前的一個小時嚴格禁止孩子使用手機電腦。電子產品的使用會抑制人體褪黑激素的產生,而這種激素有助於幫助人體的睡眠。所以睡覺前玩手機的孩子睡眠質量一般都比較差。

    時間限制之三,美國兒童科學學者的研究表明,小於1.5歲的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該為零,2-5歲的孩子每天小於一小時,大於六歲的孩子接觸電腦螢幕電子螢幕等,最多兩個小時左右。其實最好就是不接觸電子螢幕。

    陪伴一,要讓孩子從虛擬的電腦螢幕手機螢幕當中返回到真實的世界與人接觸,與人溝通。只有在真實的世界當中,孩子才能夠學會與人交流,揣摩別人的意思,感受他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等等。

    陪伴二,在允許孩子接觸螢幕的時間當中,應當與孩子一同參與,在這個過程當中幫助孩子理解遊戲內容,同時適當地結合生活,將虛擬與現實聯絡起來,將孩子從電腦螢幕電子產品當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

    環境一,在家庭裡面設定無電子產品區,比如孩子的房間,不放電腦也不放手機iPad等等。明智的家長會在房間裡多放一些書籍,多放一些繪本,讓孩子更多的與書本陪伴成長。

    環境二,想要讓孩子脫離電腦螢幕電子螢幕,有時候家長自己需要做到。比如在吃飯的時候不看電視不看手機,在陪孩子玩耍的時候不拿手機等等。

    環境三,大人在聊天的時候孩子可能會相當的無聊,這個時候就不能丟一部手機或者一個iPad給孩子自己玩,這樣子的話孩子很容易沉迷。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玩具或者一本有益的書是不錯的選擇。

    環境四,當孩子要求玩手機玩電腦遊戲的時候,家長要想一些活動來替代,比如踢足球,到博物館參觀,或者一起騎腳踏車爬山都是不錯的選擇。

    心理需求一,孩子喜歡在電腦手機上玩,是因為可以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如果現實當中家長能夠安排一些活動來滿足他們這方面的心理需求,孩子依賴手機電腦進行社交的需求也就自然降低了。

    心理需求二,電子遊戲,短則三五分鐘多則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這樣的時間比起需要長期學習長期練習而獲得的成績提高帶來的滿足感要容易得多,簡單得多,因此他們也更加願意去玩電腦玩手機遊戲。家長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在與人交往,在現實當中,滿足他們的一些快樂的心理追求。給予他們表現自己在現實當中生活的一些天分的機會。孩子在真實的世界當中能夠獲得這種快樂,對電腦的手機依賴就會減少。

    我將13條建議畫成了思維導圖,各位可以嘗試著對著圖將13條建議說出來,幫助自己記憶,更好的指導自己幫助孩子。

  • 2 # 孩子學爸

    電視或電子裝置(如手機、電腦、iPad等)看多了,對孩子視力(還有心理健康)有影響這個已是共識——絕大多數的遊戲,現在大多數的動畫片和網上的不良資訊,對於好奇心很強的孩子來說,就像“毒品”,怕就怕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如果是用手機來學習,這個尚可理解,家長告誡孩子別用眼太久了,注意保護眼睛;但是如果是拿來玩的話,就要特別注意了!

    個人覺得要定好規矩,必要時採取技術手段!

    我也知道,防是防不了,只有正確的引導。

    1)把玩手機(遊戲等)作為一種獎勵,告訴孩子你必須要做到什麼才能玩,而且一次只能玩多久。

    2)為了不讓兒子沉迷遊戲,我也告訴他,“網路遊戲,在英文裡面有個名字叫‘mud‘。那什麼是mud?mud就是泥潭的意思,意為你一旦迷上了遊戲,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我還給他講述了當年爸爸因為迷上了遊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的案例!

    3)作為家長,更要以身作則,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遊戲——正所謂耳濡目染、言傳身教!

    4)如果有必要,可以開啟電子裝置的家長控制(Parental Controls)功能(見下圖)。現在大多數的手機、平板、電腦都有家長控制,以保護孩子的上網安全與健康,這個也是有用的。

    5)在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還要告訴他,現在管著你是為你好,等你以後長大了,你自己去把握。不要因為聽到其他同學談論遊戲或抖音就覺得他們有很厲害,這些東西,不代表他就比你優秀!

    6)還有一種相對極端的方法,拔掉電視卡!我們家已經接近三年沒有開過電視了……

    總之,要正確引導,合理疏導,防微杜漸。

  • 3 # 彭華勇家庭教育

    在青春期教育問題中,孩子沉迷遊戲往往是各類問題中的突出核心問題。很多孩子從開始的偶爾玩一下,到後來逐漸沉迷其中,難以自拔。他們慢慢開始變得內向,不與父母溝通,脾氣暴躁,生活習慣混亂,學習更加散漫,甚至逃學輟學!因為沉迷遊戲引發的各種奇葩問題,層出不窮,挑戰家長的想象!

    我們已經分析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常見原因,那麼具體該如何解決呢?

    在我看來,父母首先要擺正心態,靜下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何調整教育方法,如何做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出現問題,自己亂了陣腳,一著急一上火,拿著一杆鳥槍衝孩子亂放,結果孩子狗急跳牆,乾脆夜不歸宿地玩遊戲!

    絕大部分情況,孩子沉迷遊戲,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往往不好,甚至是非常緊張的,家裡瀰漫著火藥味。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善親子關係,而不是把親子關係搞得更僵!古人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一個老師只有和學生建立親近信任的關係,他的教育才能傳達到學生內心深處!簡單的道理卻有太多的人沒有注意,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最重要的老師,所以更加需要和孩子建立親密信任的關係!否則你嘮叨一輩子,都是在做無用功,有害功!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可以看看我其它的文章,比如《彭華勇: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上下兩篇。

    當你們的親子關係逐漸改善時,你可以開始尋找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人的行為都是表層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是有著對應的感受,對應的心理原因。同時,家庭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孩子更多的是一個被影響者。孩子從出生開始,是一個純潔的嬰兒,人見人愛,如果後面變成了一個自私冷漠、叛逆無情的孩子,那麼一定是這個家庭系統出問題了,系統的動態平衡被打破了!

    所以,孩子出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反思家庭存在哪些問題,反思教育方式有哪些問題。孩子出問題,父母一定要對家庭系統,甚至家族系統進行內歸因,找出孩子真正的心理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找準了病因,你才能對症下藥,你才能一劍封喉!否則否則像抓泥鰍一樣,每一次好像抓住了,結果泥鰍又跑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常見原因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彭華勇: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

    當你找到了孩子沉迷遊戲的真正原因,那麼你就可以對孩子的問題暗殺了!對,你沒聽錯,暗殺!因為孩子往往不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問題,你直接去處理,孩子往往是牴觸的。既然你發現了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那麼你需要耐心地,一步步地,不著痕跡地消除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比如孩子因為無聊乏味玩遊戲,那麼你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慢慢地孩子自己活動多了,也就沒那麼無聊乏味了;孩子現實受挫,逃避現實尋求成就感,你可以發現培養孩子優勢,鼓勵嘗試,讓孩子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當你慢慢地消除了真正原因,孩子的行為症狀往往自然跟著消失了!

    也許很多人會說,彭老師,你說的容易,但做起來難呀!我想說的是,第一,你自己溝通能力有限,又沒有狠狠學習;第二,你自己缺乏耐心和愛,內在教育素養不夠,好比沒啥內功,招式再亮,也發揮不了威力!第三,你天真浪漫,你花了十幾年把孩子培養成這樣,卻期望一兩個月把孩子的問題徹底解決;你幼稚自私,一直想著改變孩子,從來不想改變自己!如果你一直這麼想,還期望早點改變孩子,那和拿把斧頭把孩子劈了有何區別!

    我給大家舉一個案例,我一個學生,父母長期外地工作,從小由爺爺奶奶在農村撫養,12歲由爸媽接到城市讀書,接到城裡不久,爸媽發現孩子和他們不親近,溝通經常吵架,兒子厭學,老師多次向家長反映在校表現不好,兒子一有時間就跑網咖,父母零花錢管的緊,他把早餐錢省了玩遊戲。後來他媽媽和我溝通,剛開始,她沒有反思家庭系統,一直訴說孩子問題,抱怨兒子。

    等到她倒苦水倒得差不多的時候,我開始和她分析問題,逐漸指出問題的根本。孩子從小沒有和爸媽在一起,親子關係很冷淡,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和親密感,初到城市,朋友少,活動少,無聊乏味,成績本身一般,來到城市,顯得更加一般,逃避現實,內心渴望欣賞和肯定,父母性格強勢,孩子表達想法,父母常常無形之中打擊孩子。有這麼多問題,孩子能不沉迷遊戲嗎?這位媽媽聽完分析,沉默了好久。她雖然強勢,但反思能力,行動力也很強。

    後期,在和我的持續溝通中,她按照我的方法,先修復親子關係,再細心歸因,做好鋪墊工作後,最後暗殺問題根本。三個月後,孩子玩遊戲相對少多了,對學習開始用心了,生活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最讓這位媽媽開心的是,以前想帶兒子出去玩,怎麼說兒子都不願意一起出去玩,現在,兒子主動纏著媽媽,媽媽帶他出去玩!

    所以,孩子沉迷遊戲,就用教育問題解決三部曲:修復,歸因,解決。只要把每一個步驟做好了,孩子的問題迎刃而解!願千千萬萬的孩子早日找到遊戲和學習的平衡狀態,找到網路與現實的健康成長生活!

  • 4 # 爾雅休養札記

    一天,鄰家阿姨帶著孫子來我家玩,她看到小毛絨正在玩電腦遊戲時,吃驚地指責我:竟然讓孩子玩遊戲!

    我明白她擔心的理由,在現實和網路中經常得知這樣的教訓案例:

    某熊孩子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學習不用心,某次竟然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銀行卡和手機玩xx遊戲,花光家中N萬元積蓄,家長將xx遊戲訴至法院……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孩子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不能一味怪手機、怪網路、怪遊戲,主要在於孩子自身及家長。

    按照心理專家的話講,就是因為“心力不足”。

    何為心力?所謂“心力”,乃是影響行為的內驅力,是精神或意念層面的力量,衡量著人的心理能量。

    那些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作家等成功人士,都是心力強大的人。心力強盛,諸事易就;心力不濟,一事無成。

    心力不足為什麼容易沉迷於遊戲?

    心力不足的孩子,枯燥的學習很難讓他們產生“”(讓人感受到興奮及開心的東西),而刺激有趣的遊戲能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多巴胺”,所以才會上癮、沉迷。

    不止是孩子,喜歡購物的女人、喜歡美食的吃貨、喜歡喝酒的酒鬼……都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對每件事情慾罷不能的時候,就能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對遊戲情有獨鍾。

    心力不足還有哪些危害呢?

    心力不足的孩子,專注力很差。課堂上,心力強大的孩子可以認真聽講、聚精會神、紋絲不動,經常被老師表揚;心力不足的孩子就喜歡做各種小動作、講小話、坐不住,經常被老師批評。

    心力不足的孩子,理解力很差。心力強大的孩子學習知識一點就通,簡直就是“神童”;心力不足的孩子除了對遊戲無師自通外,簡直就是“腦袋一團漿糊”。

    心力不足的孩子,執行力很差。寫作業時,心力強大的孩子能夠很自覺地,又好又快地完成作業;心力不足的孩子就會搞得老母親腦梗。

    你也許會發現,你對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的孩子嚴加管教、耐心引導,自己累得吐血,結果就是對牛彈琴,基本上沒多大作用。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哪裡不足補哪裡。

    心力不足該怎麼補呢?

    1.搞好親子關係

    很多父母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回到家就沉浸在手機或電視的世界裡,根本顧不上和孩子溝通、玩耍,根本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在想什麼?

    就是這樣,父母們親手將孩子推向了遊戲的懷抱。於是,手機代替了父母,遊戲成了最好的夥伴。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旅遊或郊遊,多帶嘗試各種體育運動,多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見識到更廣闊有趣的世界,找到比手機遊戲更有意義、更有樂趣的事情。

    父母也要跟上時尚潮流,瞭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些什麼,這樣才有和孩子交流的談資。譬如明星、遊戲、電影等,爭取和孩子成為知己。

    2.父母以身作則

    網上有個段子:“爸爸目不斜視地玩著手機遊戲,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以後絕對不能玩遊戲。’”

    你要明白,孩子的思維、語言和行為都在模仿父母。如果你能改掉吃飯玩手機、上廁所玩手機、睡覺玩手機的習慣,你才有資格來教育孩子不能玩手機。

    父母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心力,下班後拒絕一切誘惑,拋下手機、電視或麻將,陪伴孩子讀書、玩耍、運動等。作為大人來說,應該比孩子更有自制力吧。

    3.循序漸進

    以前很著名的“電擊戒網癮”的方法,讓很多網癮少年聞風喪膽。雖然用粗暴的手段讓孩子戒掉了網癮,但孩子卻對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失去了興趣,如同行屍走肉。

    “遊戲是人的天性,它有競技的快樂,又有社交屬性。”釜底抽薪的方法只會適得其反,反而毀掉孩子,任何事情都應該循序漸進。

    父母可以先嚐試和孩子一起玩同樣的遊戲,向孩子請教遊戲攻略,成為遊戲裡的“戰友”。

    以平等的姿態走進孩子的世界,體驗孩子的樂趣,瞭解孩子的內心,然後才能對症下藥,逐步引導孩子學會制定規則、自我管理,慢慢從沉迷中走出來。

    遊戲並非洪水猛獸,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只要孩子心力足夠強大,適度的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愉悅精神,放鬆精神,有何不可呢。

    如果你的孩子真有遊戲天分,說不定將來還會成長為電競高手,為國爭光!

  • 5 # 蘇夫君

    手機的新鮮性,五顏六色,各種好玩的都在手機裡面,王者農藥,吃雞,還有各種小遊戲,我覺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們大人,什麼看手機都在手上 是我們大人帶壞了我們色孩子.

  • 6 # 牙膏教育諮詢師

    首先是環境氛圍,在家裡面受到父母的影響,在學校受到其他孩子的影響,小夥伴們一起討論遊戲角色,手機遊戲可以獲得認同感,滿足好奇心。其次手機遊戲具有獎賞機制,每天簽到打卡領取遊戲獎勵道具,長期下來就會形成習慣。第三是遊戲中的團隊歸屬感,孩子從隊友身上,獲得支援和鼓勵大家一起去完成任務,這也滿足了個人社會交往的需求。第四次完成遊戲任務獲得獎勵,這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激發了大腦的獎賞機制。

  • 7 # PAPAYA電腦教室

    在這個資訊時代,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各種資訊在空氣中飄蕩,直接或間接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資訊的傳播是沒有選擇性的,不會單獨傳播給成年人,而避開未成年人。這個時代的生活內容基本可以分為兩塊:線上生活和線下生活。手機和電腦承載著你的線上生活,其餘可觸及的現實事物就是你的線下生活。我們不可能控制孩子的眼睛和耳朵不讓他們接收資訊,所以與其“防止”不如“疏導”。在孩子的成長期,其行為舉止方面,

    基本都是家長教育孩子,很少有孩子教育家長的。

    完全

    可以確定的說,

    你什麼樣,

    孩子就是什麼樣。

    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映他的眼睛裡,

    寫入他的思想裡。

  • 8 # 寶媽的日記本

    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遊戲?

    1.孩子沒有獲得父母足夠的陪伴

    這種陪伴並不是時間上的問題,而是父母如何滿足孩子心靈需求。如果父母忽視了陪伴孩子玩樂、分享快樂與煩惱,那麼很容易導致孩子心靈上產生孤獨感。從他們口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好無聊!”“ 沒人陪我玩!” 於是他們需要透過藉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零食、電視、網路便成了他們最好的陪伴者。

    2.父母為了省心,讓孩子玩手機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兒,沒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機塞給孩子,讓他自己玩,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這樣的做法,不但助長了孩子玩手機成癮,還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要忙所以才給我手機玩,那下次他們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機玩了。

    3.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對於玩自己感興趣的事,每個成年人都很難自控,何況一個孩子,當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家長喊停止,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時候你越催促他就越著急,一著急就玩不好,或者越著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鐘。

    4.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學後到上床睡覺這段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加上家庭成員各做各的事,很容易產生某個時間段無事可做,此時孩子便會容易想到看電視、吃零食或者玩遊戲。

    5.父母在家頻繁使用手機玩遊戲

    如何改善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

    1.傾聽孩子

    多陪伴孩子,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應該毫不吝嗇地關愛自己的孩子,利用業餘時間多和孩子交心,瞭解孩子的所見所聞,瞭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親子溝通不求時長,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

    2.正確獎勵

    假如為了激勵孩子按時做完作業或者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而給孩子玩手機,也應該事先商議決定,避免孩子為了達到玩手機的任務而行動。最好避免使用玩手機遊戲作為孩子完成的作業獎勵。

    3.親子約定

    孩子沉迷手機時,停止催促,用親子約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控制時間,增強時間觀念。比如家長可以這樣問:你決定玩多長時間,10分鐘還是15分鐘?一般孩子都會選擇15分鐘。那麼你可以補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計劃的時間內結束遊戲,我決定多加你一分鐘,你覺得如何?最後不忘加一句:媽媽相信你能做到。

    當孩子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內離開手機,那麼家長就一定要兌現承諾,如果他沒有做到,也不必凶神惡煞,直接說:“時間到,手機放回去。”如果孩子央求說再玩一會兒,你也應該堅決,並明確能夠守約才可以獲得加一分鐘。

    4.家庭成員作息表

    設立家庭成員作息時間表,每個環節動靜交替,緊湊進行,學習翫樂休息都不誤。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針對孩子本人的,而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嚴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評價之後,增強每個人的時間觀念,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這樣一來孩子也不會總想著玩手機。

    5.親子陪伴

    避免在孩子面前長時間的使用手機,如果可能的話請放下手機,多看看書,和愛人談談心,和孩子唱唱歌,做做遊戲,或者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門散散步,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促進家庭幸福。

  • 9 # 凡蓋煩

    講電玩,不少父母談其色變,無一說好。

    為什麼電玩能使孩子沉迷,甚至有些大人也樂在其中,不可自拔?電玩魅力從何而來,卻又說不清楚。

    很多父母都是這句話:“我孩子喜歡打遊戲,說不聽,沒辦法。”解決問題,當然必須要了解問題,問題的根本是遊戲,難道我們要從瞭解電玩開始?

    學習知識與打電玩對比,學習好、成績才好,學習成績要好,就需要多看書多練習多糾錯。打電玩分數要高,那技術也得好,技術好了也得多練習多看攻略。同樣的挫折多多,反覆練習、反覆鞏固、反覆受挫,但是孩子對待學習和對待遊戲的態度就差之千里呢?

    1、 獲得成就感。

    成長都要在不斷的摸索中累積經驗,在克服障礙的過程中找到對自我的肯定。

    現在的社會,競爭的越來越激烈,而作為父母更是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除了關心孩子專心學習、認真看書、考好成績,孩子很少參與與學習以外的活動或者家事;還有家長過渡的保護,剝奪孩子做一些從頭到尾由自己獨立完成事情的經歷。因此除了學習再沒有另外的事情來能證明自己的事情,同樣也失去了獲得成就感。

    2、 被需要、被肯定。

    在龐大的電玩世界裡,沒有人關切你的年齡、背景、學歷,每個人都是在虛擬環境中看各自的表現,並且每個人都需要建立互相支援與能力互補的關係,在遊戲中獲得被需要、被肯定。

    在遊戲外,父母用分數決定了一個孩子的優秀與平庸,只要成績考好家長態度才是和藹可親、笑容滿面;成績一考差,態度180度大轉變,一味指責甚至打罵。指責會讓孩子在現實的社會中產生挫折感,想要逃離而進入電玩,尋找被肯定的歸屬感。

    3、 勝利背後的實時獎勵。

    相對的在學習上努力和付出,得不到及時的讚美與鼓勵,從而喪失了繼續努力的理由與動力。在遊戲中不同,只要克服一個小關卡、一次輕易的挑戰,就會獲得相應的獎勵,每一次的過關都是一次勝利。

    獎勵是一種證明自己努力後獲得的鼓勵。生活中獎勵之事無處不在,只是父母們覺得那些對於大人來說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成長中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行走、第一次開口發音、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寫完整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考100分、第一次拿獎狀、第一次洗襪子……孩子都需要鼓勵。

    “開始”的本身就值得誇獎。而孩子興趣盎然的開始做自己感到有成就感的事情的時候,有的父母卻在那裡指示著這樣不行、那樣太慢、這又不到位。別說父母獎勵了,就是孩子有信心能夠完成這件事情都困難。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能夠做到電玩帶給孩子的成就感、被肯定感、獲得感,孩子的心自然就會轉入現實,迎接現實的未來。

  • 10 # 菲菲定律

    因為現代的這個社會就是一個電子產品的時代,這個時代拿電子產品是使用量非常普遍的。首先呢,我們做家長的可能也整天在用手機打電話呀,看一次電視呀,玩兒遊戲呀之類的,首先我們的孩子是看著父母的影子在學習。是吧?我們都沒有節制的在玩兒這些電子產品。這樣的我們的孩子也一直在模仿著,因為幼兒嗎模仿能力是特別強的。更何況一些有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的大孩子同樣也是一樣的。雖然這個電子產品對我們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能有效地控制自己對這個的使用量養成一個良好的使用習慣的話,這樣也不會對我們的孩子及我們自己造成一定的很大的影響,這個還是要取決於我們個人對這個產品的態度。

  • 11 # 隔壁小周

    遊戲中有很多好玩的角色,以及各種宣傳影片。以及小孩一般都有虛榮之心!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遊戲玩的多好多優秀,所以孩子才會沉迷遊戲!

  • 12 # 賴頌強講提升孩子成績

    如何30天幫孩子建立使用手機界限的約定,從五種沉迷手機網路五個階段——到七種錯誤的管控手機方式——到導致孩子沉迷手機網路八大原因——到父母的六種負能量及五種害怕孩子威脅——到如何簽定使用手機約定——到如何執行約定等。

    也就是關於孩子沉迷手機網路從心向到結果的底層邏輯鏈條的拆解,只要家長按這邏輯鏈條,加上家庭教育的道法術,如情緒控制,居室環境調整,孩子學習目標分解,親子溝通技巧提升等,那30天就可以幫孩子建立手機界限的約定了。

    《30天幫孩子建立手機使用界限的課程題綱》如下:一、導致孩子沉迷手機網癮的五個階段:

    第一個:網癮正常階段

    第二個:網癮輕微症狀期

    第三個:網癮中等症狀期

    第四個:網癮嚴重症狀期

    第五個:網癮癌症期

    二、家長七種錯誤戒除手機網癮方式:

    第一種:輕視網路的危害

    第二種:給孩子講道理,嘮叨孩子

    第三種:各種吵鬧方式

    第四種:男女混合雙打

    第五種:採取強制措施,斷網斷電,收繳手機

    第六種:送孩子去心理輔導

    第七種:送孩子去網癮學校

    三、導致孩子沉迷手機網癮的八大原因:

    第一個、孩子在遊戲中體驗迴應性和控制感

    第二個、孩子在遊戲中得到成就感與歸屬感

    第三個、孩子在同學間攀比遊戲升級的成就感

    第四個、師生關係差,孩子討厭老師,不想上老師的課

    第五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聽,課後作業不會寫要手機查題

    第六個、孩子成績差,學習動力不足,自信心受打擊

    第七個、家長總嘮叨、焦慮、質疑孩子,教育信念偏差,能量場不足。

    第八個、孩子的成長居家環境與衣食住行

    四、導致家長六種負能量:

    第一個:貪婪

    第二個:愚昧

    第三個:發怒

    第四個:計較

    第五個:埋怨、抱怨

    第六個:懷疑

    五、家長害怕孩子五種威脅及應對方法:

    第一種怕孩子威脅不寫作業

    第二種怕孩子威脅不上學

    第三種怕孩子威脅不吃飯

    第四種怕孩子威脅離家出走

    第五種怕孩子威脅要跳樓自殺

    六、導致孩子敢威脅家長的三個過度:

    第一個:過度關愛

    第二個:過度保護

    第三個:過度期望

    七、導致媽媽管不了孩子手機的三種原因:

    第二種:我想管控孩子的手機,但爸爸不配合。

    第三種:我想管控孩子的手機,但孩子不聽我的。

    第四種:我想管控孩子的手機,

    八、如何與孩子簽訂使用手機約定四個要素:

    第一:約定是需要雙方一起參與的

    第二:分清楚角色,約定的主角是孩子,配角是家長

    第三:約定的可執行性

    第四:約定持續的調整

    九、如何執行手機約定:

    第一步、家長如何調自己的心向

    第二步、孩子不肯上交手機怎麼辦

    第三步、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威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果樹用什麼殺菌劑最好?